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6

    课题名称: 1~3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实验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部分仪器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教育目标:进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仪器的使用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媒体:仪器及挂图

    教学学生

    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活动

    导课

    新授一、学生实验的要求:

    1、做好课前预习,进实验室时带好书、讲解听讲

    笔、实验报告册记忆

    掌握

    2、实验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有无破损

    3、实验中按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

    实验现象和数据

    4、实验结束后,仪器归位,废液倒入指定容器,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5、实验结束后,按时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上交

    二、常见化学仪器

    1、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实物展示听讲

    间接加热的仪器(垫石棉网):烧杯烧瓶介绍用途记忆

    2、收集气体的仪器:集气瓶水槽和使用方法掌握

    3、量取液体药品的仪器:量筒(滴管)jK251.Com

    4、加热的仪器:酒精灯或喷灯

    三、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取用:讲解听讲

    (1)不直接用手接触;不直接闻药品演示观察

    (2)药品用量:操作

    液体:1~2毫升

    固体:豆粒大小或盖满试管底部学会

    (3)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4)药品的取用方法:

    固体:(装在广口瓶中)

    粉末状或小颗粒:药匙纸槽

    液体:(装在细口瓶中或滴瓶中)

    少量:滴管强调方法反复

    一定量:量筒(胶头滴管)练习

    多量:倾倒

    学生1、分别用药匙和纸槽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巡回指导练习

    练习2、用镊子把锌粒装入试管操作

    3、用10毫升量筒分别量取3、10毫升水熟练

    4、用胶头滴管滴液掌握

    5、量取2ml盐酸倒入1中,观察现象;熟练

    jk251.coM小编推荐

    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方法教案模板


    1.溶解法

    在水或其它溶剂中溶解度特别大或比较大的气体,只要找到合适的溶剂,就可以把它们完全或大部分溶解掉.

    2.燃烧法

    部分有害的可燃性气体,只需在排放口点火燃烧即可消除污染。对于化学实验中废弃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加以回收利用,少部分可以燃烧处理掉,某些在燃烧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废物,必须用配有洗涤有害废气的装置燃烧。

    3.中和法

    对于那些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气体,可选用适当的碱或酸进行中和吸收。对于含酸或碱类物质的废液,如浓度较大时,可利用废碱或废酸相互中和,再用ph试纸检验,若废液的ph在5.8~8.6之间,如此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可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下排出。

    4.吸附法

    一般说来,选用适当的吸附剂,便可消除一些有害气体的外逸和释放。对于那些毒害不大的气体或剂量小的气体,仅用木炭粉或脱脂棉即可。对于难以燃烧的或可燃性的低浓度有机废液,可选用具有良好吸附性的物质,使废液被充分吸收后,与吸附剂一起焚烧。

    5.氧化法

    一些具有还原性或还原性较强的气体物质,可选用适当的氧化剂进行处理。

    6.配合法

    有些气体分子中有与一些金属离子有较强配合能力的配位基,可用适当的金属盐类进行配合性吸收。

    7.稀释法

    对于中学实验中产生的大量废液,其中大部分是无毒无害的,可采用稀释的方法处理。

    8.密封法

    对于某些仅有少量有害气体逸出的实验,只须把体系密封即可,勿需进行专门的吸收处理。

    9.沉淀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处理含有害金属离子的无机类废液。处理方法是:在废液中加入合适的试剂,使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沉淀物,然后进行过滤,将滤出的沉淀物妥善保存,检查滤液,确证其中不含有毒物质后,才可排放。

    10.蒸馏法

    对于有机溶剂废液应尽可能采用蒸馏方法加以回收利用。若无法回收,可分批少量加以焚烧处理。切忌直接倒入实验室的水槽中。

    11.分解法

    对于含氰化物废液,可采用此法处理。将废液调至成碱性(ph 10)后,通入氯气和加入次氯酸钠(漂白粉),使氰化物分解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12.萃取法

    对于含水的低浓度有机废液,用与水不相混的正己烷之类挥发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出溶剂后,把它进行焚烧。再用吹入空气的方法将水层中的溶剂吹出。

    13.水解法

    对于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酯类,以及部分有机磷化物等容易发生水解的物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水解。水解后,若废液无毒时,把它中和,稀释后即可排放。如果含有害物质时,用吸附方法加以处理。

    14.离子交换法

    对于某些无机类废液,可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例如,含pb2+的废液,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几乎能把它们完全除去。若要处理铁的含氰配合物废液,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法。

    15.生化法

    对于含有乙醇、乙酸、动植物性油脂、蛋白质及淀粉等稀溶液,可用活性污泥之类东西并吹入空气进行处理。因为上述物质易被微生物分解,其稀溶液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初中教案精选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并有白雾产生。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产生。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生物进化的历程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主讲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各种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方法讨论、谈话、多媒体放映导入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科学家们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叫做——学生:比较法。教师: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其他环节教师:现在我这里有17个号牌,这17个号牌分别代表一种生物。一会儿发下去号牌后按4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小组内的一位成员拿过来你们组的号牌,放在我们的生物进化树上,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得“恰到好处”。(教师发放号牌。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进化树。)板书:生物进化树教师:好了,既然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结束了,我们就一起来帮我们的进化树结出“果实”吧。从第1组先来,依次往后。(学生把自己的号牌贴在进化树上相应的位置。)教师:我们大家的共同杰作进化树完成了,老师充当一名记者采访采访我们的小成员,把自己的号牌放在某个位置的理由。我们先来看1号牌——原生动物门。(教师走下讲台,用课本卷起来充当话筒,开始进行采访。)小组1:我们组经过商议后认为原生动物门应该位于动物的最下层。因为原生动物门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界类群,它的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生物。教师追问:单细胞生物就应该放在最底层吗?小组1:因为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的。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3号牌——鸟纲,我想请问第3组为什么将鸟类放在了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之间?小组3:因为鸟纲的动物比起爬行类的动物来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具有了保温系统——羽毛。由于它通身被覆羽毛,所以体温变得恒定,不会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很好。那么现在请你来做一做小记者,去采访我们的5号牌——哺乳类小组的同学,好吗?(第3小组同学走到第5小组同学边。)小组3:我想请你们接着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组将鸟类放在了哺乳类之下呢?说出理由。小组5:哺乳类相对于鸟类来说有了许多优越的地方。比如说哺乳类动物的牙齿有了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出现了膈肌,把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两大部分。由于膈肌的节律性前后运动,使得胸腔的容积时大时小,从而迫使肺扩大或缩小,而完成呼吸过程;哺乳动物是完全用肺呼吸,不再靠气囊来辅助呼吸;在动物中哺乳类动物具有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胎生和哺乳,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小组3:接下来我们想采访第6小组,你们把自己的号牌——两栖类放在了鱼类和爬行类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小组6: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生活环境方面来考虑的。鱼类只能用鳃来呼吸,用鳍游泳,只能适应水中生活的环境;而爬行类动物完全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是在陆地上生活。位于二者之间的两栖类动物就不同了。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也有在水中的,一般都用肺呼吸,皮肤也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它是水陆两栖的一种生物。……教师:我的采访工作结束了,同学们对自己选择的位置也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作出一个合理的概括呢?学生a:我们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进行排列的。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这样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教师: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地球霸主——恐龙曾经兴盛一时,可现在却无影无踪。关于恐龙的灭绝,现在是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来吗?学生b:有一种假说认为,在距今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非常大的行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碰撞后卷起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地球,使得地球黑云遮日,不见阳光,气温迅速降低,持续时间长达3~6个月。植物因为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死亡,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相继死去,肉食恐龙也由于失去食物而相继死亡。学生c:这里还有一种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使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灭绝。学生d:现在还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地球受到了一颗大彗星的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高达3000℃的大火球,这个大火球迅速地向外扩展,造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大火,把生物都烧成了灰烬。……教师:大家现在注意仔细阅读57页的一些证据,看看这些证据支持了哪位同学的假说呢?(学生阅读)学生e:其中的1,2,3支持了b同学的行星撞击地球说,1的证据是最有力的。学生f:4,5,6,7支持了c同学的气候骤变说,5的力度最大。教师:科学家们在研究一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一步搜集证据证明他们的假说。当然,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不支持假说课堂小结关于生物进化的很多问题,到现在都还是个谜,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一些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不过,现存的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已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也是通过漫长的进化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巩固练习伴你学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树

    反思

    经典初中教案中学化学实验现象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红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最后褪色。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经典初中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经典初中教案人类的起源进化


    第3节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二》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三》现代人种【教师活动】: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4种:(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总结】: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五.课堂练习:(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黑猩猩b、大猩猩c、长臂猿d、长臂猴(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a、使用工具b、两足行走c、大脑发达d、制造工具(3)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a、南方古猿和能人b、直立人和智人c、能人和直立人d、智人和能人

    化学实验的设计教案模板


    一、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

    1.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是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经典初中教案走进网络教室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初中教案走进网络教室”。

    第1课走进网络教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脑的外观。

    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

    技能目标

    1.掌握开机的方法。

    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

    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

    4.会安全关机。

    情感目标

    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网络机房是一个教学场所,与“网吧”的性质不同。在网络教室里,必须知道哪些事对学习有益,是可做的;哪些事是对学习无益的,不可做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环境与素材

    1.在服务器端设置好学生登录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2.准备一些漂亮的桌面背景图片

    3.保证学生能上因特网。在分层教学时,提供给操作熟练的学生上网查找精美壁纸。

    四、教学过程:

    引言:Windows98是美国微软公司于98年推出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它具有图形化和多任务的特点,突出了网络功能、安全特性和稳定性,是目前大多数微机都在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Windows98采用了图形化界面,操作和使用都有十分方便,而且Windows98下的应用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学会了其中的一个软件,其它软件也就触类旁通了,下面请看老师演示Windows98的有关操作。

    一、Windows98的启动(边讲边演示)

    启动Windows98的方法很简单。只有打开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主机电源,计算机就开始自行启动Windows98,启动时间一般为1~2分钟。启动完成后,显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Windows98的桌面。如果第一次启动Windows98时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则以后每一次启动时,都会出现一个要求用户登录的对话框,此时要求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Windows98的桌面(边讲边演示)

    大家可以看到,在桌面上有一些图片和文字标注,这些称为图标,如“我的电脑”图标、“我的文档”图标、“网上邻居”图标、“回收站”图标、“InternetExplorer”图标等,这些图标都有代表一定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功能,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图标的功能。

    1.“我的电脑”图标: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窗口中显示了计算机所配置的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打印机以及控制面板等图标。利用这些图标,就可以管理计算机资源。例如,我们要查看C盘中有哪些文件夹,就可以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驱动器图标,打开“C:\”窗口,这时就可以看到C盘中有多少个文件夹了。

    2.“我的文档”图标:“我的文档”是Windows98中很多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的位置。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我的文档”窗口,可以看到用户自己创建的各类文档,如Word文档、Excel文档、图片文档等。

    3.“网上邻居”图标:在微机已联上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情况下,双击“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查看到本教室甚至本校中已以联上网的所有计算机

    4.任务栏:桌面底部的这个称为任务栏。在任务栏上面排列着各种按钮和图标,例如“开始”按钮、“En”图标、“时间”图标、“音量”图标(即黄色小嗽叭)等。同时,打开的应用程序也在任务栏上出现一个相应的任务按钮,只要单击任务栏上相应任务按钮,就会切换到该应用程序,所以称任务栏。

    5.“开始”按钮:是Windows98中一个很重要的按钮,我们在操作微机时,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从“开始”按钮开始,例如我们在本课一开始演示的几个应用程序,都是通过“开始”按钮完成的。通过“开始”按钮,可以完成启动程序、寻求帮助、查找文件、关闭系统等操作。

    三、设置桌面背景

    1、将光标移到桌面的空白处,右击鼠标出现一个快捷菜单。

    2、单击快捷菜单的属性对话框,出现属性对话框。

    3、单击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背景标签。

    4、背景标签中有一个墙纸栏目,里面有许多漂亮的桌面背景图片,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片后。按确定,会发现桌面有了一个新的背景。

    三、Windows98的关闭(边讲边演示)

    关闭Windows98就意味着关机,关机时要采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能直接关闭主机电源。正确的关机方法如下:首先关闭所有运行着的程序,然后单击“开始”按钮,再单击“关闭系统”命令,出现“关闭Windows98”对话框,再依次单击“关闭计算机”命令和“是”按钮,当屏幕上出现“您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消息框时,关闭主机电源和显示器电源。不过现在的机器都装有一种称ATX的电源,关机时,它将直接切断主机电源,而不需人工去关闭主机电源。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始学教育,进入网络教室的纪律和卫生;二是电脑最基本的操作,有开机关机和鼠标单击、双击这两部分操作。

    关于进入网络教室应遵守的纪律和卫生的始学教育,对学生今后上网学习和保持教室良好的卫生有很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通过设置桌面的背景这一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过生物进化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

    (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走进西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和范围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特殊条件,理解本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类型和优良畜种。

    3、知道本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4、理解本区丰富的资源对于发展工业的推动作用,掌握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城市及交通的发展情况。

    5、了解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的意义和线路。

    6、了解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知道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复习,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自然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

    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的省份(新藏青陕内蒙古,云贵桂宁甘渝蜀)。

    (2)对照中国地形和气候类型图,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3)讨论理解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和恶劣性。

    总结:西部地区主要包括12省份,面积占70%,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组织学生活动:对照67页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表格。

    板书:一、自然环境

    1、复杂的自然环境

    2、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特色农业

    列表总结

    草场类型分布地区优良畜种

    草原牧业新疆、内蒙古,宁夏细毛羊,三河马,三河牛,滩羊

    高寒牧业西藏,青海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地区农业类型农作物

    西北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绿洲农业长绒棉,葡萄,哈密瓜

    宁夏、内蒙古灌溉农业小麦,甜菜

    青藏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和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

    西南立体农业水稻,甘蔗,花卉,水果。

    三、工业、城市与交通

    展示西部地区工业分布图

    学生活动:(1)找出图中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

    (2)讨论工业分布于资源的关系。

    总结:西部地区矿产自已丰富,工业大多靠近资源产地,还有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如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等。

    展示西部地区交通图

    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公路,铁路

    列表总结

    地区铁路公路

    西北地区兰新线,包兰线

    青藏地区青藏线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

    西南地区宝成-成昆线、成渝线,贵昆线

    四、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

    列表总结

    工程线路意义

    青藏铁路北起西宁,南岛拉萨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轮南,东到北京、上海。

    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带动东西经济的发展,改善环境。

    西电东送西南地区,长江、黄河上游,到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东部能源紧张局面,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补充: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的困难: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地壳运动活跃。

    五、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展示西部生态问题图片

    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

    (2)找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分析: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加上开发的不合理,导致这里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我们一般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西部的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3278.html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