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关于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的高中教案推荐
  • 关于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的高中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2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wWW.JK251.CoM

    [录象]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的记录片。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

    起始3.01.00

    浓度mol/L

    2S后2.40.80.4

    浓度mol/L

    [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

    [板书]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

    [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

    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5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s)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作业]P36一、二

    探究活动

    jK251.COm精选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化学反应速率【推荐】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化学反应速率【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录象]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的记录片。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

    起始3.01.00

    浓度mol/L

    2S后2.40.80.4

    浓度mol/L

    [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

    [板书]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

    [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

    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5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s)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作业]P36一、二

    探究活动

    找出身边因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受到影响的实例,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总结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1]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推荐】


    第四章烃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注意了结合练习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

    关于高中教案高中化学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能力培养: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思考,回答。观察现象: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照。【设疑】设计三个实验【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要求:操作规范,注意安全。【提问】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如何?【评价】学生实验情况,对好的给予表扬。【讲述】在类似的实验中,规定: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板书】电源负极-阴极电解池正极-阳极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回答: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准确记录实验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投影显示】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总结板书】通电前:CuCl2=Cu2++2Cl-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设疑】在CuCl2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Cu2+、Cl-、H+、OH-,为什么只有Cu2+、Cl-得失电子,而H+、OH-却不能在两极上得失电子呢?【讲述】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是有一定顺序的,我们称之为放电顺序,放电顺序涉及到多种因素,我们在中学阶段只要求掌握:阳离子放电顺序: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越容易得电子。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讲述】CuCl2溶液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阴阳两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电解。【板书】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讨论分析,回答: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思考,猜想。整理归纳离子放电顺序:阳离子:Ag+>Cu2+>H+…阴离子:Cl->OH->SO42-。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解概念,并了解什么是电解池,什么是电解槽。调动学生思维,分层次思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加深记忆,培养兴趣。调动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状态,培养思维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归纳】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合电路。【设疑】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方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正确)回答: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处于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投影显示】复合片(先给出空白表头电离电解条件电解质溶于水或电解质电离受热融化状态后,再通直流电过程电解质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例:CuCl2=Cu2++2Cl-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在两极上失得电子成为原子或分子。如:特点只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联系电解必须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评价】视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表扬或完善。【概括】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它的电解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进行的前提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在教学中及时帮学生总结规律,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使它们有整体化清晰认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就是说,先电离,在外加直流电源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解。【设疑】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不同?【提示】从做定向移动的微粒有什么不同,和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来比较。【讲述】在电解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电极有两种,一种是惰性电极,就是电极本身不参加化学变化,如石墨、铂电极等。还有另外一种是金属做电极,它们在电解中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我们在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小结】电解的概念及电解的原理,理顺知识,要求学生会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判断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思考,回答: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移动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下节课设疑,使学生产生悬念,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去探疑预习新知识。明确应该掌握的内容。【随堂检测】(投影显示)1.标明下列装置中电解池的阴阳极,写出电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2.用石墨做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CuSO4溶液(2)NaOH溶液作业:1.复习课本第62~65页第一段。2.预习电解原理的应用。3.列表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异同。[提示:从电极的确定及名称,两极所发生的反应,能量的转换等几项考虑]附:随堂检测答案1.①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②阳极4OH--4e=2H2O+O2↑(氧化反应)阴极2H++2e=H2↑(还原反应)阴极4Ag++4e=4Ag(还原反应)③阳极:2Br--2e=Br2(氧化反应)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3268.html

    【关于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的高中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