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荐]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8

    [荐]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如何去写一篇教案呢?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物理的知识体系。准备教案可以让教学设计更加科学,以下内容标题为《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特意收集,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1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这节课,一次“不周全面”的情景设计,让我明白发展学生的情感远比发展学生的知识重要。我庆幸自己没有利用老师的威严“遏制”他们当时的“气愤”,才有了那样简单却深奥的语言,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告诉我他们的真实想法,才有了一些平时不爱举起的小手如今高举过头顶、、、、、、我越来越明白,要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其实很简单:可能是一句表扬的话;可能是一个关注的眼神;可能是一次对他的微笑、、、、、、

    上完这节课,我更加坚定要优待每位孩子的想法,记得有位名师曾说:关注每位孩子,因为你不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我了解到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长处不同,不要拿常规标准衡量每位孩子。多想想:米有所短,厘米有所长,在良好的心态下就能教好更多的孩子。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2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既是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同时它能为后面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做好准备。

    因此,它的基础性、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让学生会用直尺正确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直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侧重于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借助直尺对测量方法进行交流。

    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实践体验、巩固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全课主要由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几个环节展开,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设计了找一找、比一比、记一记、说一说等活动,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耽误了部分上课的时间,导致最后的练习没有处理完整,匆忙结束。

    2、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还没有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4、数学的生活化体现不够,学生兴趣不高,这点有待加强。

    5、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3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性,情景性和趣味性。

    反思

    我觉得教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4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几点思考:

    1、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5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你们在学校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先是愣住了,一会儿后有的学生伸出双手开始比划,有的学生开始七嘴八舌起来,有的学生瞪着大眼睛直摇头。)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作工具呢?(启发出用铅笔、书、文具盒、手等工具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开始。(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导。)

    师: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刚才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用的工具是手,有五柞那么长。

    生2:我用的工具是数学书,有三本数学书那么长。

    生3:我用的工具是铅笔,有两支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的工具是小棒,有八根小棒那么长。

    生5:我用的工具是橡皮擦,有十二个橡皮擦那么长。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量地很认真!真奇怪,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来的结果却不同呢?(学生一时愣住了,但也有学生踊跃举手。)

    生: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对了,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师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生齐读。)

    [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景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要讲究实效性。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情景创设等要尽力简洁有效。本课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建立长度观念

    师:测量长度的时候,常用什么工具?

    生:米尺(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米尺,生齐读。)

    师:拿出你们的尺子,举给老师看看。(教师出示米尺)你们手中的尺子只是米尺的一部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尺子,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不由兴趣激昂地寻找)

    师:说一说,你的火眼精睛发现尺子上有些什么?(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好的直尺)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一些线。

    师:嗯,你的眼睛真亮!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顿片刻)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是最长的线。

    师:对,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是最长的刻度线。

    生:我发现尺子上有1、2、3

    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字,1、2、3

    师:比比谁最先发现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几?

    生:是0。(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你们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1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1刻度。

    师:2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2刻度

    师:细心的小朋友还能发现直尺上有一个神奇的标志字母cm,表示长度单位: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师:1cm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猜一猜!(留一点时间给生猜)大家能大胆去猜测,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的直尺)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厘米,知道了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cm。(演示后板书:1厘米=1cm,生齐读。)

    师:看清楚了吗?比比谁最快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小朋友们真能干,能准确地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厘米了。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厘米?

    生1:我还找到从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2:我还找到从4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3:我还找到从8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4:我还找到从12刻度到1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师:谁敢接受挑战?(再一次激发学生求知欲)1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6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9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15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完整回答,答语略)

    师:细心地小朋友一定能发现,怎样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你们真是细心人!现在我们用小手比划1厘米,好吗?

    生:好!

    师:找出桌子上的这根小棒,它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咱们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拿住它的两端,注意手指不能动哦!然后抽开小棒,瞧,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师示范,生独立操作)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的准吗?你们觉得1厘米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想)睁开眼睛,再比划一下,这次看谁比划得最准!(学生比划,师巡导)非常好!咱们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了。

    师:现在请你快速找找,在我们的课桌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1:方格纸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铅笔头上的擦子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再找找你同桌身上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生马上像砸开锅的开水一样寻找)

    生1: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

    生4: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5:男同学的头发长大约是1厘米。

    生6:眉毛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7:衣服上的扣子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我们的身边,生活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1: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2: 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3: 开关按钮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 墨水瓶盖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生5: 黑板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6: 鞋底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大约1厘米长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找得完吗?

    生:找不完。

    师:看来,小朋友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刚才有小朋友说到1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1厘米,那2本呢?3本呢?你怎么知道的?

    师:(师演示02)这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02这段长2厘米。

    师:04呢?06呢?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是几厘米了?

    生1:我发现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我发现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大家都很积极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并学到了知识。我们认识了米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生:想。

    师:坐好的小朋友就一起来玩个简单的游戏。

    师:先用手比划这根小纸条,估一估它有几厘米长?给同桌说说。(学生操作,教师巡导)

    师:到底谁猜对了,我们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量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准备,开始。(生独立操作,师巡导)

    师:谁有本领当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来教教大家该怎么量?(指明小老师教大家)谢谢熊思然小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师:在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1:对准0刻度。(教师板书:量:对准 0刻度,生齐读)

    生2:尺子要放平。

    师:说得很好!在量的时候先把尺子的一段对准物体的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段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大家再试一试。(学生不约而同开始再次量起来)

    师: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量的,你们看对吗?怎么错了?那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改正错误好吗?大家来指挥喊开始,好了喊停,尚老师听从你们的指挥。到0刻度了,行了吗?

    师:有了大家的共同帮助,这个小朋友改正了错误。为了使其他小朋友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现在谁能再次响亮地提醒大家,在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对了,量的时候有一点特别重要,一般要对准0刻度开始量,然后再读另一端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评: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遵循这一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题材引出新知,又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提取相应的数学经验,把数学又回归于生活。]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师:现在请小朋友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生:我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5厘米。

    师:真能干!能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那么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对准0刻度,尺子要放平。

    师:大家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当裁判官,判断哪个小动物量的正确?为什么?(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

    学生学习兴趣再一次被激发。

    生:学生回答略。

    [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米尺作工具,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用厘米作单位量了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那我们要量黑板有多长?教室有多长?操场有多长?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又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米尺

    单位:厘米(cm)

    1厘米=1cm

    量:对准 0刻度

    【课后反思】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6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7

    新学期开学,我和孩子们就一同进入二年级的数学王国里去共同探索新的知识了,迎接我们的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学习过“比长短”,孩子们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学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孩子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如:用三角形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整堂课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圆形、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铅笔、黑板等,以及用尺量出自己身体上的数据,还有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从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中看出: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学生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经验的积累。

    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很高, 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8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反思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9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准备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开心且积极主动,我发现到一些后进生的情绪也很高涨。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10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一次小测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

    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烦恼,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大的7岁多一点,小的不到6岁,动手能力特别差,加之班级人数较多,教学画线段时,手握不紧尺子,画出来的线段是歪的,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实际物体要求学生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由于我们的孩子书本知识难与实际物体结合起来,因此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容易混淆,出现错误频率较高。当我们用断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就是说,不是从0厘米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11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水平来说,比较难。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及较短的物体的学习活动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要把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许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学生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想参与,能参与,有效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要学会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在建立"米"的直观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很难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小组合作,用厘米作单位对黑板、教室的长度进行测量,测量时,2人测量,2人记录。当记录人员记录的数据超过100厘米后,学生自然感受到操作有了难度,学生就会想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更合适,于是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这时教师就引出“米”这个单位,学生就自然明白要测量较长物体长度时,要用单位长度较大的工具进行测量。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荐]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