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1500字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3-04-24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1500字。

    教师是授业者。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水平是编写教案前提。教案可以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急你所急,教师范文大全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1】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3、学习第二段:

    ⑴翻译本段;

    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4、学习第三段:

    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4、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5、作业:

    ⑴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SXW9.cOM 实习报告网)

    ⑵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2】

    开放性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针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利弊探索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它是从教学内容、方法、空间和时间上全方位强调双主、互动、开放。立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立足于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语文学科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做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做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做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课堂上的交流是开放的、双主的、互动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灵活多变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以放飞,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催生语文课堂的生命与个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摇曳多姿,精彩纷呈。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放双主互动中走向精彩。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3】

    《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做到: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以至成诵。对于朗读的指导,首先在预习之前,我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学生将课文读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那么大体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还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及段落间的停顿,尤其是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会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文字所描绘的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考虑到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觉有些肤浅,所以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4】

    优点

    1、《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做到: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以至成诵。对于朗读的指导,首先在预习之前,教师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学生将课文读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那么大体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还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及段落间的停顿,尤其是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会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文字所描绘的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2、《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骈体文”,在教学中,教师能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在这篇文中的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了“望画说文”、“望文说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挖掘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富春江的美。

    4、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教师考虑到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觉有些肤浅,所以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5、为拓展学生思路,教师让学生把作者换成自己,提出问题:假如是你去富春江游玩,请你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告诉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壮丽美景。这一问题的延展,不仅要求学生对富春江的美丽景色要进行想象性扩写表述,还要求他们运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语交际的知识。这对他们综合性知识的扩展进行了训练。

    缺点:

    结合新课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学文科组的课题要求,我个人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1、结合文章体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学生对景色的喜爱。

    2、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可在词语的解释上适当增加

    总之,难度既要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引导其他同学对课文注释中没有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这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5】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简练精彩的山水小品文,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字既千锤百炼有生动晓畅,基本上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这样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有学生范读,录音听读,学生跟着感觉自由读、全体学生齐读等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感悟、积累。

    在疏通课文,研读课文环节,我没有一字一句地讲解,而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疏通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最后由全班讨论交流,这样虽然花的时间多一些,但我觉得效果是好的。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得出了答案,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6】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㈡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板书:

    与朱元思书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

    课堂实录片段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师:这篇小品文清丽脱俗,可圈可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品读品读,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跃然纸上?

    生:仔细品读

    师(提示引导):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小组讨论交流。

    生:展开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来描绘景物的?

    生(1):我个人认为,原文的字词精致,富有表现力。

    师(鼓励地):很好,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生(1):比如说“天山共色”,“共色”两字不仅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还暗含着形体感,让人仿佛眼前就现出:青青的山霭渐渐消逝,溶入蓝蓝的天空,慢慢合为一体……这境界是多么悠远又阔大。

    师(感慨地):说得真好!“共色”两个字就仿佛在我们眼前拉开了一幅画,可见作者用字多么精致。同样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还有吗?

    生(2):还有,像“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人的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读着读着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诗词。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会想起《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读“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就会想起“疏梅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很美。

    师:(赞赏地)**同学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词富有表现力,具有画面感外,还有别的好方法吗?……(启发地)比如写景的角度、方法、修辞的运用……

    生(4)(举手):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显得更生动形象。

    师(点头):能具体说说吗?

    生(4):对偶到处都是。还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是比喻;“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拟人。

    生(5):我们小组认为写景角度的变化,也是一个好方法。分别从颜色、形状、声音各个角度进行描述。

    生(6):还有情景交融。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想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心迹,很有陶渊明的味道。我想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景色才有一种澄澈透明的美。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伟大呀,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请教一下,你说,在这短短百余字的短文中,作者写了水、鱼、树、鸟、蝉等等这么多事物,为什么却没给人凌乱、堆砌的感觉呢?

    生(7):是因为结构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这一点刚才我就提出过,但他们(指小组其他成员)否决了。

    师(惊奇地):为什么呢?

    生(7):他们认为景写得美,写得好与结构没有关系。

    师(转头问):大家认为呢?

    生(8):肯定有关系。就像画画一样,如果没有构思好,这里画一笔,那里画一笔,就算每一笔都很好,也不会是一部好作品。

    师:对,平常我们写作文不也有这方面的要求的吗?那,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这结构如何个好法。

    (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书)

    师生(分析):第一段,总述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景,总领全篇。

    第二段展现“水之异”。“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描绘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绘水之急。

    第三段展现“山之奇”。“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树之奇衬山之势,写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山之声的美妙;“横柯上蔽……有时见日”,从视觉的角度,在光与影中展现山之色。

    全文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板书:(边分析边板书)

    与朱元思书

    教学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但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样让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充满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是教学之首务。教学中发现注重这几个环节的设置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导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画,所以采用画面加音乐的形式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语由来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二、注重朗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养语感。同时朗读还应与联想想象有效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诵。

    三、小组合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工具书的辅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习主体的热情,再适当教以方法,开展小组竞赛,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便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一定要有思考和发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赞赏个性化的发现,珍视阅读体验,总会有意外的惊喜。

    点评

    这个教学片断的重点把握比较准确——即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从教学实录中看,授课教师基本上是落实了自己的教学设想,特别是对文章语言的品读,可以看出教师对文章的钻研和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也可以看出学生活跃的思维。但从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及“教学反思”的后两点上看,似乎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精致的美文,上这样的课,把“合作学习”和“口语交际”“写作”等内容都拢进来,是否必要?建议“课时安排”为一节课。

    《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赣榆县门河中学 王维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7】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运用课件,激趣导入,张显文章意境,体悟文章美感。品读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美景,营造氛围,引入课文

    1、播放课件,观赏富春江风光。

    2、插入解说: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二、由学生讲述作者的简历,教师作评价补充

    展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人效仿他这种文体,称“吴均体”。著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展开课件,提示重要词语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可适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理解文中加粗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上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绝

    2、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准备质疑。

    3、让学生自主提出翻译难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播放课件:(学生有可能提到的疑难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理清课文的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全文都是围绕着“异”和“奇”这两个字来写的,总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引导边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从急湍猛浪水之急天下

    飘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荡独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绝

    息心忘反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六、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背诵

    二、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教师评点,并提出问题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引导学生进—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可以通过同桌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品味。)

    四、再读课文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1、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开课件进行总结)

    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让学生划出作者感怀的句子,细细体会。

    展开课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以骈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富有韵律美。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多媒体显示写景佳句:

    风烟俱净,天上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要求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六、探究拓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七、课外延伸

    阅读吴均诗歌三首,进一步了解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技巧。

    山中杂诗从军行梅花落

    山际见来烟,男儿亦可怜,终冬十二月,

    竹中窥落日。立功在北边。寒风西北吹。

    鸟向檐上飞,阵头横却月,独有梅花落,

    云从窗里出。马腹带连钱。飘荡不依枝。

    怀戈发陇坻,流连逐霜彩,

    乘冻至辽川。散漫下冰澌。

    微诚君不爱,何当与春日,

    终自直如弦。共映芙蓉池。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会使人流连忘返;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语言,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出来。字数在200字左右。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8】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诗意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请学生说描写,赞美山水的文句。(配乐《高山流水》)

    二、动心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结合注解自由大声朗读,自疏文意。

    解答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方面的疑问。

    1、设问:①文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②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山水的特点?③文中哪些地方写山,哪些地方写水?

    2、请一位学生朗读。

    学生评议,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朗读方法。

    三、动情朗读再现佳境

    请学生用下列句式说话:

    读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

    读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

    四、合作探究揣摩文法

    老师提供探究角度:结构,修辞,句式,动静结合……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本文的文法美点:

    脉络清晰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详略适宜之美

    视听相映之美

    音韵和谐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修辞选用之美

    ……

    五、寻点朗读尽传文情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读读,说说其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9】

    近日,我在教学过程中,品赏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我不仅被他那角度多变的手法,灵活精妙的构思,清新流畅的文字所折服和陶醉,更为他那育人无痕的独具匠心和寄情山水的宠辱皆忘的博大胸怀所倾倒。

    作者在文中极言了富春江的奇异美景之后,又设想了追名逐利、热衷于官场的人到这里来会引发的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为什要这样写?因何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把这篇佳作赠送给朱元思?其目的究竟何在?

    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带着种种疑问,查阅了吴均的人生档案得知:“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召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难得的山水游记,更是一篇与友人的书信。细读文句,品尝文章中心,联想作者才华出众,却又人生坎坷,遭遇不幸。我们不难推想出他作书和赠书的当时情形:作者赠书给朱元思,可以想见朱元思一定是作者的好友,并且也一定是文人墨客。否则就与吴均难有共同的语言,更不可说是好友和需要赠书了。朱元思既是文人,就有可能牢骚多。“自古文人牢骚多”。

    故此:一日,朱元思与好友吴均相会与吴府,少不了要饮酒畅谈。酒过三巡,朱元思微带酒意,就会有怀才不遇之感,慨叹人生之不幸,世道之不公,针砭时弊,牢骚满腹。几杯酒下怀,更是借酒浇愁,颓废踉跄,意志消沉。看到友人如此,吴均觉得实在是过意不去,想要劝解,觉得朱元思乃满腹经纶,与自己旗鼓相当,不知如何开口。沉吟良久,于是心生一计,返回书斋,挥笔写下了这篇山水游记。天色渐晚,朱元思告辞回家。临别时,吴均将所作书信双手奉送曰:“朱兄,在下日前游富春江,偶有所得,随作一文,不知妥否?还望兄台斧正。”朱元思虽醉眼朦胧,但心智尚清,接过书信曰:“岂敢,岂敢。”急切阅读后说:“妙哉!妙哉!真乃山水游记上乘之作也。何谈斧正,愿为珍藏。归去自当细细品赏。”吴均曰:“如此甚好。恕不远送,兄台珍重。”

    朱元思回到家中,酒也醒了。回想起吴均赠书之事,随挑灯夜读,更觉得实在写的太好,令人拍案叫绝。细一品尝,顿时恍然大悟。自曰:“好你个吴均,你原是借此书劝戒我不要追名逐利,沉沦世俗,需要淡泊明志,寄情山水。你何不当面说明,却要说让我斧正,实乃用心良苦啊!”朱元思回想自己身世遭遇,与吴均相比,自觉惭愧。胸中之气,全然散尽。

    拜读名篇,联想当时情形,自觉得有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育人需无痕。

    结合文章内容,联想作者身世,推断赠书目的,我们不得不惊叹吴均劝解友人的独具匠心。为了帮助友人改正错误,自己用游记的形式巧妙的让读者自己悟解,真是不留一点痕迹。这种育人无痕的教育艺术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好好学习吗?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今天,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已经成为历史,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已经过去。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今天的教师既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又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背上个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罪名。如果对学生的过错和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教师又会背上玩忽职守的骂名。那么,当今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尽职尽责,又不背上罪名和骂名呢?吴均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就是要淡化育人痕迹,实施和谐育人。正所谓“转化学生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需要果敢的勇气,还需要运筹帷幄的战略战术,而且需要恰当地把握出奇制胜的战机。”教师要学会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资源、情景、时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和自尊心,又能够达到教育和转化学生的目的。这才是高明之举啊!

    启示之二:不要尽信书。

    课文后一个练习题为“作者在极言富春江的奇异景色后,为什么要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奇异景色之后,转到抒写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说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期盼仕途腾达的人产生隐居之想。作者触景生情,从审美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

    从作者自己悲惨的遭遇、博大的胸怀、巧妙的构思、赠书的行动看,作者的写作目的远非于此。既不是向友人炫耀自己出众的才华,也不是说明奇异的山水能够让人升华情感的奇妙功能,也不仅仅是表白自己向往大自然的心理。从中很可能是隐含着励己勉人的目的。他也许是要借此勉励自己和好友不要追逐名利,沉落世俗。要寄情山水,回归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抑或是向人们表白自己寄情山水的志向。还有可能是歌颂富春江壮丽的山水,表达自己赞美之情。或者说明自己之所以能够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原因是富春江的山水太美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我们只按照参考书中的答案,未免太片面和庸俗了。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全面、准确把握中心。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示之三:无需牢骚

    人们常说“自古文人牢骚多”。但是吴均自幼好学而才华超群,像这样一个为大文豪,在遭到罢官免职的遭遇之后,他泰然处之,从来没有半点牢骚,淡泊明志。而且还能以他那博大的胸怀劝戒自己的朋友忘却名利,回归自然。这难道不足以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吗?

    今天的教师,用古人的准则,大多数充其量不过是“半个文人”,但是就是这“半个文人”当中却有不少人爱发牢骚,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偿失,怨天尤人。如果我们也能像吴均一样寄情与我们的事业,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在我们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其不美哉!

    假如我们能够专心从教,我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更没有必要去发牢骚。我们就能够专心构建有效课堂,掌握教育艺术,在教育艺术的殿堂里尽情地享受,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牢骚的呢?

    总之,我爱这篇课文,因为她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育人。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10】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但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样让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充满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是教学之首务。教学中发现注重这几个环节的设置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导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画,所以在文章导入部分,采用画面加音乐的形式来设置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声色结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语由来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介绍苏轼咏富春江的诗歌等。

    二、注重朗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养语感。同时朗读还应与联想想象有效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尽量做到熟读成诵。《与朱元思书》最经典处在于,作者描写景物生动,形象,作者把富春江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准确描摩出来了;文章的语言极精炼、有韵味。可以通过对本文的朗诵,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祖国语言之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工具书的辅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习主体的热情。再适当教以方法,开展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便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修改稿的[合作探究,深入赏析]环节中,设置了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提供了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平台,因此,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一定要有思考和发现。在文言文的阅读上,不应只要求能读懂文章本身的内容,应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更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立的、有创意的问题。赞赏学生个性化的发现,珍视阅读体验,总会有意外的惊喜。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标: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学第一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⑴风烟:指烟雾。

    ⑵共色:同样的颜色。

    ⑶俱:都。

    ⑷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⑸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第二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⑴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⑵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

    ⑶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段。

    五、教学第三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⑴实写语句部分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泠,音。

    ⑤相鸣:相向和鸣。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音。

    ⑵虚写语句讲解:

    ①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③经伦:筹画、治理。

    ④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⑤犹:好像,如同。

    ⑥交映:互相掩映。

    ⑦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的特点:清澈,湍急。

    3、山的特点: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篇12】

    1、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2、在教学中,我能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在这篇文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富春江的美。

    4、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5、结合文章体裁,我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学生对景色的喜爱。

    总之,这节课既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简短1500字】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