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7篇
  •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7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7篇。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在正式讲课之前,老师通常都会为课程内容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能不能谈谈你写教案的方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人物形象丰满,形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中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4、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重点与难点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围绕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

    2、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解。

    不能仅将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死扣字句,而要求取其真谛。他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可从“不慕荣利”和率真自然方面理解。

    教学建议

    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掌握关键字词,文章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句子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可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进行体会。本文有鲜明特色的的写人方法,例如采用了史传的形式,多用否定句等,可稍作点拨。

    课文内容中的难点,应予以注意: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作者陶渊明学生并不陌生,可让学生说说教师予以补充。有条件的要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力求使其优势互补。

    教学时数

    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哪位同学还记得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明确: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愿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陶渊明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五柳先生传》。

    二、朗读

    1、听读:

    教师引语:先听播放课文磁带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标出生字。

    生字:嗜shì辙zhé吝lìn褐hê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试读: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仿照录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熟读:

    教师引语:请多读几遍以达到读熟的目的。

    4、寻读: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请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尝试过程中发现疑难举手示意。

    重点词语:晏如萧然汲汲戚戚期造俦觞

    5、诵读:

    教师引语:文章基本意思明确了,下面我们进行诵读训练。首先要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示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最后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文章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写的,你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讨论,讨论后汇报。

    性格

    思想

    五柳先生的:爱好

    生活

    著文

    综合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

    “闲静少言”和“不慕荣利”分别从外在表现和内心真实两个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情操。这就与当时社会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感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⑵“性嗜酒”“期在必醉”则展示了应该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⑶“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则突出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在清贫的生活中自得其乐的形象。

    “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教师引语:这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为了加深对他性格的理解,再看看以下问题。

    ⑴你能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一句中看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晋代是非常讲究门第观念的,有此句出,即已将五柳先生排除于名望族之外,可知五柳先生不随世俗,蔑视门第,卓尔不群的品行。

    ⑵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⑶课文最后一段即“赞”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指出来并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对应。赞语中称五柳先生有如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此题的答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者皆应给予肯定。)

    2、语言特色:

    教师引语:《五柳先生传》的文字特色也很值得注意,你能看出来吗?

    如果学生看不出来可启发:从句式、辞藻、风格等方面欣赏。

    ⑴多用否定句

    先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吝情去留”、“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等。

    归纳:作者如此多多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浊流的格格不入,表现了他对高洁志趣与人格的执着坚持。

    ⑵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看似平淡寓意深刻的内容(此点宜引导学生在吟咏、背诵中细心加以体会)。

    ⑶自赏自嘲的笔调。

    二、研究性学习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的诗作,谈谈你的看法。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萧然汲汲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要求把“不戚戚于,不汲汲于。”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我讲授了《五柳先生传》一课。

    课上,我把课文分成九个小组,从解题、介绍作者到课文内容、结构、中心进行讲解。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讲解内容,脱稿进行讲授。他们逐句逐段翻译课文,再讲解实词,分析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问题,然后分析句子的作用。这节课,学生讲解条理清楚,使重点知识落到了实处。

    这节课让我知道了学生的实力,只要给足时间,教会方法,学生就能讲好。脱稿讲课一直是我的梦想,经过我与学生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让我又有了信心。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学有收获。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台上学生讲得精彩,台下学生听得不太用心,笔记做得不认真。缺少提问的环节,导致所讲知识落得不实,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提问环节,与课堂评价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这几天的文言文教学,我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并不代表学生学会了知识,要想真正学会知识,就要抓好每个环节,不仅关注台上学生,更要关注台下学生学习情况,以确保学会知识,记好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

    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独立探究,启发思维;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

    (学生回答)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资料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辄(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三、翻译理解

    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许:处所,地方。

    详:详细地知道。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穿,破。

    结,缝补。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四、课堂小结

    读书贵有方法。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陆象山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今人学者王富仁说:“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方法,接受方式。”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合作探究

    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

    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1、淡泊名利: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爱好读书著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嗜酒如命,率真放达: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质疑拓展

    1、文中最为详写的是他哪方面的特点?

    写五柳先生的喝酒,也最传神。

    2、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愁”。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3、资料二:

    《短歌行》(节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眺楼饮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资料三: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门阀制度,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又无力反抗,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如阮籍、嵇康、刘伶等。这实际上是他们使自己得到心灵解脱的一种无奈。

    (学生讨论)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而成的自传。

    四、课堂小结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不仅让读者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操、思想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补充训练:

    阅读唐朝王绩的《五斗先生传》,完成练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附译文:

    有位五斗先生,用爱好喝酒的方式游戏人间,凡有人用酒请他,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前往,而且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择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来继续喝酒。他经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先生无思无虑,很少说话,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忽儿离开,忽儿回来,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不能缠绕住他的心。他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么会穷尽呢?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胡涂,是圣人的行事态度。”于是,他一直实践自己的心意,最后不知去向。

    ①为何作者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

    ②为什么称嗜酒为“酒德”?这个名称有没有特殊含义?

    ③为什么五斗先生可以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却生活得那么无拘无束?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5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安贫乐道

    传好读书……适意不随世俗

    志趣性嗜酒……陶情

    著文章……娱志守志不移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6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三、集体背诵

    四、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理解重要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22、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放达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宴如也──安贫乐道(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7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