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选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选。

    敬读阅读栏目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教案是每个老师都很熟悉的一种文体形式。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营造更加活跃轻松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要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感悟知识。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答案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感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测一测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面积概念,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设想:

    首先创设小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调查学生的体重、年龄、鞋号,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师:老师想了解你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呢?

    生:军人。

    师:多远大的志向啊!共和国的卫士。

    生:教师。

    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课件,指名读招聘启事。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家公司要招聘员工。

    生:我还知道这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

    师:对啊,平均工资2000元,小明一看比较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兴冲冲地来到了招聘处,经理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后对他说: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我们给你的工资是1400元。(出示课件。)

    师:如果你是小明,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想?

    生:招聘启事上不是说平均工资是2000元吗?为什么给我的工资却是1400元?

    生:这是一家骗人的公司,明明是2000元的基本工资,为什么只给我这些呢?

    师:小明也有这些疑问,经理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时他拿出该公司员工月工资表。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生: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

    生:我发现老板没有骗人,因为这些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平均工资的确是2000元。

    师:老板没有骗人,可是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又都在2000元以下?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生:因为两个经理的工资特别高,所以使得员工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都低。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你认为应该是哪个数据更能表示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认为是1800元,因为它和2000元比较接近。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9个数据的最中间。

    生:我认为是1300元,因为去掉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它在这组数据的中间。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比较一下这3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更合理呢?可以在小组中再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我认为应该是1500元,因为它在工资表的最中间的位置。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们也认为是150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师:通过第一次的交流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让我们达成了共识,现在大家都认为150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150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师:(板书:中间。)那它前面有几个比它大的数据?(4个。)后面有几个比它小的数据。(4个。)它处于9个数据的最中间的位置。

    师:那我们看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啊?

    生:从大到小。(板书:大小。)

    师:(手势)这样呢?(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就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出示中位数概念并指名读。)

    师: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哪一个更能表现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中位数。

    师:那么作为商店经理为什么要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平均数呢?

    生:是因为在这里平均数比中位数要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师:看来啊,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分析一组数据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关注点就不同,所以才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师:我的朋友小明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资表发生了变化,那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1500。

    生:1400。

    生:这组数据最中间是1500和1400,中位数就应该是它俩中间的数。

    生:我认为它俩中间的数就是它们两个的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口算一下应该是多少?(电脑出示求法。)

    师: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看来中位数只和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系。

    2.众数。

    师:其实生活中中位数的应用很多,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好不好?

    师:你们发现老师在写这些数据时,是怎么写的?

    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的。

    师:观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你的体重和这组数据对照,处于什么水平?

    生:中位数是80,它表示这一组同学的体重一般是80斤。

    生:我的体重是62斤,和这组同学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生:我的体重是96斤,和他们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师:有和这几个同学的体重一样的吗?

    生:我的体重是80斤。

    生:我的体重也是80斤。

    师:我们观察现在的这组数据,除了能找出中位数以外,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出示数据:62768083978080。)

    生:我发现有3个同学的体重是一样的,是80斤。

    师:说明8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生:我认为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多的数。

    师:(电脑出示众数概念并指名读。)我们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生:80。

    师:说明在调查的这几个同学中,体重是80斤的最多。看来众数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系。

    师: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我们看一下,11岁的举手,那12岁的呢?你们说咱班十几岁的同学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同学年龄(众数。)

    3.新课小结。

    师: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它们3个统计量都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数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生:中位数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生: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

    生:我知道了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而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师:老师还想做一个现场小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码的鞋吗?现在分别统计一下男女同学的鞋号。(生分男、女生组开始统计,记录员进行整理。)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号鞋的同学最多,穿40号鞋的最少。

    师:如果你是一家儿童鞋店的经理,针对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学生长大脚也会变大。

    生:少进一些34号、40号的鞋,因为穿这些号的人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呢,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到生活中去寻找吧!

    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且体会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有冲突才有探究,有认知才会建构。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新建构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中,体会到中位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背景。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新知的整合与建构,而且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学生。

    (二)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补充才愈完善。

    在本节课中,无论从概念的得出、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了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把握比较成功的地方,但仍然存在着遗憾和不足:例如众数的学习虽然很自然很容易,但认识比较浅显,如果能再充分地利用这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有1、2个或可能没有,那样学生对众数的认识会更全面。中位数在学生的生活中运用不是很多,如何通过丰富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3

    一、创设情境,动手实践

    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谈话导入

    师:大家能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吗?

    师:如果用两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师:如果用3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师:如果用4个正方形有几种拼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动手操作拼图、汇报。

    师:是呀!所以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就有两种拼法了。如果继续用5个、6个、7个、你能拼下去吗?生:(能)

    师:大家试试看!请各个小组按照课前的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见记录表)(附后)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这个片段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的异质合作来收集数据,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实践、合作的能力。)

    二、启发讨论,形成表象

    小组汇报。(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到投影前展示收集的数据,其他小组进行核对并相互评价修正收集的数据)

    师:我们来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你能发现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此问让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个数的积就是我们所用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种数有的只有一种,有的有两种,有的有三种,如果继续拼下去可能还有四种、五种甚至更多。

    组织学生检验。

    启发学生按照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来分类。(小组讨论)

    可能有:分成两类的,一类是能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是奇数的,另一类是能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是偶数的;分成三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三种的分一类;分成两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分一类。

    教师肯定学生的分类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分法,哪种更合理一些?更能便于我们研究?

    学生通过争辩得出研究的方向。分成两类,只能拼成一种的分一类,能拼成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分一类。这样至少分清了一类,就可以进行研究这一类的特点了。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整理、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讨论、争辩,从而发现数据的规律,初步感知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同时也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三、探索发现,抽象本质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好!(课件出示分类好的研究记录表)那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用哪些数目的小正方形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生(齐):2、3、5、7、11

    师:为什么当小正方形个数是这些数目的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生(1):我发现长乘宽的积就是正方形的个数,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这些数目时,只有一种长乘宽的办法。

    生(2):我发现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目是小正方形的个数的约数。

    师: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

    生(1):我认为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的叫做质数。

    生(2):我认为一个数,如果只含有两个约数,就把它叫做质数。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定义。(多媒体出示概念)

    师: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

    生: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师:想一想,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生: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也就是合数至少有三个约数。

    师:商议一下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学生汇报辩论,相互补充得出了结论。

    师:课件出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探索从而发现了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得出了概念。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停止质疑的脚步,而是接着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发现新的规律:关于指使和合数的区别及1的分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为教学自然数的分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评:

    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的,一般不是有教师和学生的重复不断语言就是有很多的练习题训练。这一节课大教学使感到特别兴奋。首先、在概念教学中,师生的这种融洽的、和谐的,而又不失激情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一改概念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册刚刚学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动手操作研究这一节课,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是这一节课的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总结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的组合来讨论、探究知识,促进相互的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的有用的。

    第三、大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片段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真正的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异质组合讨论、动手拼一拼、相互商议、个别争论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4

    北师大版《估计费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估计费用》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购物这一具体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探索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现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进行反思。

    一、学案设计要注意细节。

    1、我的学案正反两面满满两张,的确,这是我根据这节的内容精心设计出来的,但学生看到后,可能会产生抗拒心理——太难了吧,密密麻麻。怎么办?这里面的一些内容可以在教案里设计,学案里可以不设计。(学习要求,温馨提示,这些可以在课上由老师简单提出。)

    2、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五种估算方法后,应让学生比较几种估算方法的特点,这对后续的做题更有帮助。

    3、学习目标表述不是很恰当,原为: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估算。应在此前加“能”。

    二、课堂发言要积极、大声

    我班的谷刘强、豆恭、王一豪三人,在课堂中总是不举手、不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小的可怜。尤其是在有人听课时,上述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思维停滞,对待一切无从下手的现象。怎么办?

    这在以前不是没想办法,例如:将他们三个人作为课堂的焦点,提出问题后,只要他们三人中有举手的,那我挑的肯定是他们;还有,在每堂课的'展示环节,都由他们几个先展示,即使他们对问题不能透彻理解,也由他们读题,由其他同学帮他们回答。

    这次听课,教委领导又提出了几点宝贵建议,听后,我决定这样做:

    1、改口号,根据我们班级中现在较为严重的问题,14人,有占1/4多的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很大声。我决定改口号为:我敢说,我会说,我大声说。(敢说:首先,我不怕错,我敢举手,我敢站起来说;会说:不是会说才说,而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知道多少说多少;大声说:这是最终目标,从大声说中可以找到自信,可以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

    2、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敢于发言:针对问题,可以让他们先说给组长听,组长要多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举手说;若不会说,可以让组长教他们说,组长教后,让他们在组内展示,最终在班内自信展示。

    3、多鼓励,多评价,这也是促进学生敢说,会说的必经之路。尤其对于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要在他们几人中树立榜样,一方面,他们不会感觉目标太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好胜心理也会促使他们加油。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大声发言都要给予评价,鼓励。(老师评,学生评,他们几人互相评)

    我的课堂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课堂能真正变成:师生的乐园。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5

    虽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发现它们的特征掌握它们的特性,还是不容易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特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内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新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有效地展开。不仅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1、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把学生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游戏。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中,我呈现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完后先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的?分成了哪几类?由于采用分的标准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让学生说标准的过程中,感悟到质数和合数的各自特征,一点点的提炼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7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明白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本节课先分析从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还需要教师充分地备好课。

    充分的动手操作和课件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本节课中教师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的重要思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选】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