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9篇
  • 历史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3-28

    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9篇。

    春去秋来,新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身为一名教师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就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结了,我们能够通过一篇教学总结来看到自己的成长,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9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历史教学反思 篇1

    课前,我主要按照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建议进行备课。但考虑到世界史的内容要放在初二年级上,在上课前我把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印发出来,先让学生接触了一下。并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没有陌生感,我刻意地突出本课内容与中国历史及今天生活的联系。现在回过头看这节课,有些以后上课值得发扬的优点,也有以后要尽量回避的不足。

    首先,我的导入联系今天的实际生活,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我用“你和家人节假日的休闲方式有哪些?”引出“外出旅游的交通工具”再到“在外与家人联系的方式”,比较巧妙的引出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气氛也较热烈。

    在学习主要内容时,我又联系上海世博会,以带领大家去参观世博会为由,要学生为博览会的展品写解说词,实际上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的重点,应该是重点突出吧。而学生们的思维也较活跃,在5分钟的分组讨论后,不断有美妙的火花涌现,学生也很好的抓住些解说词的要点:时间,发明者就、国别及发明影响,而且语句生动简洁,比如有个学生介绍电灯泡时说“有黑夜的太阳是人类长期的梦想……”介绍汽车时“人类希望自己像马儿奔驰在草原”等等,让人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智慧。我制作的简单课件,一张张图片把学生的思维聚过来又散开去,很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后,学生独立找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本质上解决了教学难点。

    然而不足的是,因为估计不足,整堂课容量太大,整个节奏稍显紧张,连最后的总结也是匆匆了事。

    我想,任何一堂课,都需要老师做充分的准备,我的不足将提醒自己要备课认真,再认真。

    历史教学反思 篇2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话说明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这里要求做到:一是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型组织。建构学习型组织是落实主动学习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学习型组织不仅重视个人学习,还强调团体学习。对学校来说,开展团体学习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教师的劳动更多的`时候是个体性劳动,这种个体性很容易导致教师游离于学校组织,造成教师互相之间专业封闭,教学保守。开展团队学习,有利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共同体,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要加强现有教研组的职能。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我们的教研组,还是停留在按教研计划听几节课,完成教导处交给的任务的层面,存在着工作被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作用不大等问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来自于教师群体的自发研讨,因此,教研组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增加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在发挥传统教研活动优势的同时,改进传统教研组的局限性,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三是要开展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好集体备课,一是教师要认真地研讨教材与课标,带着问题和反思参加研讨;二是教师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三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有效教学,每个教学环节应体现教学效果,做到“以学定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之间应加强互助合作,以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

    历史教学反思 篇3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产生了以下新的特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的历史渊源,可以综合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素质。首先,考察学生的调查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任务,并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手段查找资料,有些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到附近的宗祠参观。其次,是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同是一份研究报告,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呈现出来的图表形式千姿百态。再则是考察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

    历史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以来,面对前教学工作和月考成绩,心中有不少感慨。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自我感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顾教学工作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不好.

    初一学生,自我约束力、阅读能力不强,让学生自读课文找重点知识,总觉得太浪费时间,需要十分钟左右,而且重点找不准,在书中乱画,在自学完后,不知道记忆重点知识,有时一节课学习效果太差。所以有时干脆放弃学生自学这一环节,该用传统的老办法,结果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没有很好地重视。

    能力应是学生在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思考归纳经过长时期的培养训练才能形成的,限于在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这一现实,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培养训练,使学生在考试时面对一些考察能力的题目上,学生应考能力差,得分不高。

    三、对基础知识抓得不牢。

    从这次考试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一些问题平时都讲过,也都让学生记过,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照顾不全,检查不及时,使一些学生成绩并不理想,该会的没有做好,得分比较低。

    四、对学习较差的同学重视不足,特别是每一小组中的一少部分同学。

    由于这些同学基础较差,个人素质不是很好,在学习中是比较困难的,每次检查一般都是这些同学不过关,由此造成成绩特别悬殊。

    由于以上问题,在期中考试中考试成绩不很理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检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期望在期终考试中提高成绩。

    历史教学反思 篇5

    日前,我在初一四班展示了一堂初一历史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课型是复习课。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这次公开课从定题到设计再到多媒体设计我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历史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上完后,全组集中认真研讨、分析这节公开课,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无私地指出整堂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1.缺乏互动。师生配合上比较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积极性,或者由于学生有点紧张,整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

    2.时间控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于内容多,担心复习课无法完成,所以讲解语速、学生互动等环节上时间安排没有处理好,有待改善。

    3.语言不精炼。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导致语速较快,语言有点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语言缺乏艺术,没有给课堂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没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展示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优点:带领学生全面、细致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有效练习,完成了复习课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容量扩大、形式灵活,做到了生动形象、讲解细致,并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牢牢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答题能力,不仅坚持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锻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历史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做法,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进行分析与再理解的过程,以使教学向更正确的方向努力。教学思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思考,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既有常规课的思考,既有教师通过自我感受而进行的思考,也有借学生质疑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思考。

    所以做好教学思考大有好处好处。可以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将教学中的光辉处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也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思考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思考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

    一、教学理论基础上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如,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增进学生的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方面,相对而言,有关史学的知识,如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因果关系、变迁和延续则往往忽略。其背后或许有着这样的假设:十几岁的学生只要具备足够的史实知识,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理解、运用那些知识;学生年龄尚小,那些史学概念与方法非他们所能领会,无须过早传授。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史实之外,适当传达一些历史学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历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

    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就要了解历史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历史教学理论的研习。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趋于活跃,成果迭出。如,余伟民主编的《历史教育展望》、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丛书”、白月桥的《历史教学问题探讨》等著作都有参考价值。此外,《历史教学》杂志开辟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以及“关注新课改”等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也有帮助。

    (二)丰富本学科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思考,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比如,教古代历史,只读几本通史类的书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读断代史,而且是内容丰富,评价较高的断代史著作。像讲魏晋之前,至少就应该细读《魏晋南北朝史》”。此外,还可以从现代一些杰出的史学家,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等人传世的学术论文中,精选若干篇研读。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方法策略上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事件用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对此进行总结。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

    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除了思考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近年,特级教师刘宗华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法前辈孙恭恂教授合作,共同撰写了《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书,前者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后者则运用教育理论来阐释其教学实践的价值,理论与实际相得益彰。还有更多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教学案例,应及时研读,从中受到启迪。

    (二)研讨课

    研讨课作为一种课型,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研讨,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研讨、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研讨课,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当然,课后,听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历史教师教学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小结与思考札记

    课后小结与思考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困惑以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所得经验,以便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实践。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思考,则较少关注。

    (四)对调节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思考

    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等。根据新课标理念,以下几种方法切实可行。

    1.课堂讨论、辩论,学会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疑。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笔者在教学中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热烈讨论。又比如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先投映出恩格斯和列宁评价拿破仑的两段话(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而列宁认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而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正确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

    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撰写历史小论文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它包括写作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编演历史剧。参与历史课本剧的排演可以将对历史的理解与对历史学习的情趣完整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指导,的确能促成发展并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预期目标。毕竟学生通过主动阅读理解史料、编写剧本、掌握角色在情境中的扮演,学习相当主动,收获自然丰富!其实历史剧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有趣的台词,滑稽的动作,更在同学间互助研究剧情发展的可能性上所体会出来的心得。

    4.考试。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学习档案。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三、教学思考注意事项

    1.思考时除了思考一般性的教学问题之外,应注意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思考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思考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就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3.思考要突出重点。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宏观的理论阐述。

    历史教学反思 篇7

    无处不在的精品- 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课,讲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我从课件里调出来袁世凯的人物像,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不是一、二个人,几乎是全体学生,我便问:难道这个袁世凯和你们想象中的袁世凯有很大的差距吗?学生们点头,并补充:真实的袁世凯怎么哪么矮小啊?(注,我投影的袁世凯正和一群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难道袁世凯一定要高大吗?我心里也在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事会有这样的印象呢?接着,我又补充了袁世凯脚不灵便,生有子女三十几个。学生们好像更好奇了,顺水推舟,我引导:邓老师讲的内容都是图书馆里《袁世凯传记》里读过来的,你们与其下课打闹,时间花在闲话,闲心,闲思方面,还不如多读一些历史传记呢,可以增加人文素养。学生点头称是。

    也是在这节课上,我介绍了年幼的小皇帝溥仪被袁世凯逼迫下台,可怜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学生们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对于溥仪的经历并不清楚,我就说:学校图书馆空着呢,里面躺着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读了这两本书,中国近代的政坛风云,名人轶事也可以窥见个大概了。

    又说到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在屏幕上打出了《与妻书》,我说这是感天动地的信呀,学生好奇,我便翻译给他们:意映我妻,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与你永别了,你现在还是现世的一个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个鬼了。个别学生有所触动了,大部分还没有多大感觉,可能与我设置方式有问,如果配上图像和哀感的音乐,再让感性化的学生朗读,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绍了《与妻书》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

    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书籍,我觉得有必要。

    历史教学反思 篇8

    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引起了巨大反响,成绩显著。我市初中在新课程实验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即将在全省推行。说实话,在高中课改方面,我们都没有实践经验,但在对初中课改的不断研究、总结以及对其他省市高中课改的学习借鉴中,本人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相对与传统教学的巨大优势,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由传统历史教学向新课程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关系上尤为突出。本人就此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一、教学理念:由传统理念转变为新理念,是实践新课改的前提

    新课程毕竟起步不久,许多老师对新课程了解的并不多,即便是在课改区,一些老师也只是被动地参与。我想,我们老师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参与新课改,将是很危险的。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习惯于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评课也大多从教师的“教”这方面出发,应该说,“教”的如何确实是我们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但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我觉得应该完成以下理念的转变:第一,我们的教育教学绝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有选择地重点培养一部分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二,我们的教育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培养,而要着眼于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第三,我们的教育教学绝不能施行“标准化”教育,让所有的学生按同一标准达到同一目标,而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第四,我们的教育教学绝不能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否则,我们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理念上由过去的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那么,我们的新课改实施起来就会顺利的多。

    二、课堂教学:借鉴传统,开拓创新,是实践新课改的保障

    我们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后,应该有创新思维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活动,毕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即使教师的理念再新,如果无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法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受益,那么新课改就会犹如纸上谈兵,名存实亡。

    笔者在听取了我市一些新课程观摩课和在山东工作的一些朋友的反馈情况来看,有三类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类,表面热热闹闹,实则空洞无物。新课改的精髓,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独立,在独立中创新。但是,学生的参与性决不能简单化、肤浅化甚至庸俗化。比如老师的讲解虽然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方面仍然有着其不可否认的优势,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它也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在我们一些课改区,似乎只有老师讲的越少甚至不讲,才越能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有的学校甚至还硬性规定每一堂课只能讲十五分钟甚至更少。还有的完全将一切放给学生,不切实际地强调自主学习,甚至出现了任何内容的教学都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做陪衬的局面。课堂要有一定的表演,但得适度。有人主张,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但是,牺牲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必然是肤浅的。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尝试,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旦做过了头,总让人担心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本来提倡百花齐放、张扬个性的“新课改”引到甚至是逼到了另外一条死胡同——从一种僵死的模式引入到另一种僵死的模式。这里需要申明的是,本人绝非新课改的顽固派,如果学生的表演恰到好处,又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比如我市公开课中出现的学生以战地记者采访方式表现二战历史和一些戏剧表演就很成功。

    第二类,你来我“做课”,你走我“上课”。山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他们区里,区教研员是经常到学校听课的,而教研员对课的指导一贯强调“少讲,甚至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只要有教研员听课,老师们一节课一般只讲十几分钟,其余时间放给学生去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听课,我们还是按老办法来上课,否则的话,一堂课总是表演来表演去,花招不少,学生根本学不到东西怎么办?”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人听课,就拼命“排练”,平时则又我行我素的老师并不在少数。向这种游走于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之间的做法,很无奈,也很悲哀。

    历史教学反思 篇9

    历史教学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如今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

    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论赛,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首先准备大量的必备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必须翻阅大量书籍,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三突出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辩论要出采,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并注重在辩论中创新。优秀的辩词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借鉴。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这点也是我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的增长。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9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