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称象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9篇)
  • 称象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9篇)

    发表时间:2023-01-23

    称象教学反思。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奉天地,情系桑梓。准备一份教案是老师的工作,教案可以增强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控力度,您知道怎样写好教案了吗?也许以下内容“称象教学反思”合你胃口!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称象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由曹冲称象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怎样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2.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3.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 伤害象 (指导朗读)

    4.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5.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WWw.JK251.Com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官员 杆秤称象 称不出 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 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让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称象教学反思(篇2)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我们班的董云飞同学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让一些人站到船上去,然后称称这些人有多沉,大象就有多沉。

    ”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还有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是用木头来代替石头,还有的是用果子(西瓜)来代替石头。这些孩子有时真是太赛了。想出的办法真是不一般。真是现代版的小曹冲!

    称象教学反思(篇3)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 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反思(篇4)

    《称象》这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办法好在哪里?学生未必真正了解,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第四小节,理解称象方法的巧妙之处。我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称象过程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上花大力气进行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通过找句,对比官员们的方法,体会了方法的精妙,理解较透彻。但整个环节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不多,仅以一个问题“称象方法好在哪里”来统领重点段的学习,轻视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妙词佳句的感悟、积累,显得操之过急。以至于设计中的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发挥不大,仅仅扮演了一个“演”的角色,而“示”的作用——帮助理解语言文字的功效荡然无存。学生虽能背诵该片断,也是由于读得多,读得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后的自然而然地识记。光注重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一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训练、积累相融合,多媒体的分步演示和文字的有机结合,观察画面与阅读理解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句和文章的内容。学生在了解了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之后,曹冲方法的巧妙之处不言而喻,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此时学生以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再让学生叙述称象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理解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元目标融合其中,靠的是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扎实的基本功。我将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

    称象教学反思(篇5)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特殊的朋友,它是——

    (多媒体出示图片,)生齐答:大象。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头大象吗?

    生1: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生2: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生3: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

    生4:大象的鼻子像一根管子。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大的象,老师特别想知道它有多重,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经过些许的沉思,部分学生纷纷举手。)

    生:可以称一称。

    师:怎样称呢?

    生1:用地磅称一称。

    生2:可以利用起重机称。

    ……

    师:大家的办法都很棒,不费工夫就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可是在1700多年前,没有地磅、起重机,该怎么办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

    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

    (生开始自读课文,师来回巡视,帮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生:故事发生在古时候,有曹操、曹冲、官员们。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当时称象的录像,看看曹冲和官员们分别是怎样称象的?

    (多媒体放映录象,之后生争先恐后,抢着举手。)

    生1:官员中有的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生2: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当秤杆。

    师:你同意这种做法吗?

    生1:不同意。把大象宰了,大象就死了,多可惜呀。

    生2:做一杆大秤也不行,哪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

    师:曹操同意吗?你从哪知道的?

    (生纷纷埋头读书,寻求答案。)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他不同意。

    师:你能给老师演一演“直摇头”吗 ?

    (生上台表演。之后师有意只摇一下头,问学生对不对,接着请同学一起演“直摇头”。)

    师:曹冲又是如何称象的呢?

    1、同桌互读第4段,然后师指名范读,大家评价朗读效果,接着让学生在每句话的前面标出序号,为下面弄清曹冲称象的过程做铺垫。

    2、男、女生分组逐句朗读,师随机总结并板书称象的步骤:

    赶象上船,画下记号;赶象下船,装上石头;

    搬下石头,称其重量;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一起愉快地朗读第5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

    (多媒体放映曹冲称象的片段。)

    师:你喜欢曹冲吗?面对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的图片,激发说话的欲望。)

    生1:曹冲你真棒。

    生2:你解决了大臣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太聪明了。

    生3:你爱动脑,爱思考,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改进方法,鼓励创新

    师:下课前,老师有一份礼物要赠送给大家,谁来替大家代领一下?

    (生跃跃欲试,你争我抢。)

    师挑选三位健壮的男生上台领“奖”——搬三块石砖。

    师: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师太重了。

    生2:累死我了。

    生3:有点搬不动。

    师:三块砖头就把大家累成这样,试想如果让大家搬与大象一样重的石头会如何?

    生1:我可不想搬。

    生2:非累死我不可。

    ……

    师:所以老师认为曹冲的方法需要改进一下,你认为呢?

    (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见此情景,师建议小组讨论。)

    生1:古时候有很多战马,我们可以把石头换成马,能省很多力气。

    生2:马还得赶上赶下,浪费时间,不如用人代替石头,省时又省力。

    至此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的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以示认可,我想、:这就是智慧的火花,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完美的办法。

    反思: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向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让学生面对曹冲的画像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说一说等,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困惑:

    本节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这类课文是我最大的困惑。

    称象教学反思(篇6)

    《称象》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议论后,积极思考,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问“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来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兴趣、更积极。

    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然后在学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学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及改进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本学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称象教学反思(篇7)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小学生。好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

    就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以生为主,思辨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抛开了课前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步骤如下:1、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练说)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2、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曹冲称象的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小结: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生:动脑筋、想办法)

    追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a、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b、能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称象教学反思(篇8)

    今天我执教了《曹冲称象》一课。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读什么,怎么读。

    指导朗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的这节课却只重视了“读什么”,忽略了“怎么读”,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例如: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可这么读的目的在哪里呢?显然学生读书是盲无目的的。原因就是我缺乏了对学生“怎么读”的指导。课后我对这部分内容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进行了思考: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议论”的语气,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对“议论”一词的理解。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才会对朗读有兴趣,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二、悟什么,怎么悟。

    “悟什么”就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明白道理,爱到启发。也就是教学的情感目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我在这节课上的拓展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三、练什么,怎么练。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却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称象教学反思(篇9)

    《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但是,这次的课上,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位“赛曹冲”。

    教学中,我在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一个建议:“曹冲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我们班中有不少孩子平时特别爱观察,现在你们就动动脑筋,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比曹冲还好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师热闹起来,读书的,看图的,跑到讲台做实验的,讨论的,反驳的……真像一锅煮沸的开水。我则静待佳音。

    一会儿,几名同学就大叫起来,提出他们的新方法:曹冲称象时,用石头代替大象,方法的确很巧妙,但是,士兵们太费劲了,因为他们必须得一块一块地搬,既费时又费力,太辛苦!我们想的办法是直接让人来代替大象,让曹操官员们甚至士兵们都上船,当水面即将接近船上划线处时,让曹冲或其他小孩代替更小的石头,这样,既省时,又省事,官员们还亲自参与了实验,体会了其中的乐趣,真是一石三鸟!

    说得真好!我暗暗佩服。“赛曹冲”真是当之无愧。课后与众老师谈及此事,都说:“现在的孩子,只要引导正确,个个都比古代的强呀!只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呀,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孩子们个个都会成为“赛曹冲”。

    【称象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9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