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地理教学反思2000字模板8篇
  • 地理教学反思2000字模板8篇

    发表时间:2023-01-08

    地理教学反思。

    同样是教师,如果快人一步,就会成为优秀的老师,每位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对要上课的一些准备,要怎么写才可以写出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地理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地理教学反思(篇1)

    为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特点,以及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渐被淘汰,而代之以计算机处理及显示系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地理事件进行显示或对地理事实的处理,演绎出地理原理。然后对地理原理进行质疑等一系列活动,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显示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对设置的事实进行模拟处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本教学模式的环境支持和具体要求:

    一、硬件方面

    要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硬件方面最低应该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入和输出系统。其中计算机处理系统是硬件方面的主体,它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工作台,也就是教师首先把地理事实、事件、演示等通过键盘或其它视音频系统输入到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过处理而产生一些视频信号,计算机处理系统要求机型在486以上,内存8M或更高,硬盘1G或以上,4倍速光驱,16位声卡,功率比较大一些的音箱,显示卡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图形/图像加速卡,这样的配置使文字、表格、图形、动画、图像等信息处理均能顺利完成。

    经处理过的视频信号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投影仪的规格可以根据经济条件而定,但作为计算机的配套设备投影仪必须是数码输入而非模拟信号输入,所以投影仪最好选为液晶投影仪,其投影屏幕尺寸至少为1.5m。所有的图象、声音信息均可由教师把现成有关教材的图片、图像文件截取进行创作,然后由图形输入板、话筒、键盘、鼠标等输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建立一个带有多台终端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践。

    二、软件方面

    第一部分是教师进行创作教材的工具软件,由于硬盘有限,可以安装一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可用WIndow.3、DOS6.22,工具软件有3ds、Photoshop、CorleDraw、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Word、PageMake等文字处理及排版软件,有音视频播放及处理软件。

    第二部分是教师创作的多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应用教材,它既包括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又包括创作的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是实现本教学模式的关键。

    近年来,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冲击较大,同样也较快的应用于教学方面。许多学校把计算机教学列为基础教育,作为教师认识到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对未来教育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现代和未来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即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当然并非要求地理教师像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懂得较多的硬件知识,但起码对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要熟练。对工具软件的应用初步了解,对DOS、WIndow操作情况要熟练,学会图像输入(扫描仪的应用)以及会用3ds、Photoshop、CorleDraw的初级制作,这样就为创作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于创作的教材本身必须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所创作的教材要有科学依据及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既要要求教材有具体层次,如知识要求、基本训练、思想教育三方面和技能掌握程度作出具体指导,使教学过程中要求明确,有利于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所谓实效性,就是所创作的教材要结合新形势,渗透新原理(城市发展、区位理论),分析具体实例。如生态农业、城区规划;三峡工程的效益与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商业活动与灾害地理的预测等等。

    要作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教师一是必须钻研专业知识,使自身对地理规律、原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如地球的公转、自转,工业、农业区位理论等的全面掌握。二是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如发生重大的地理事件、各地的民族风情、资源利用现状等等。三是要求教师关于观察事物和收集资料,并把捕捉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关于收集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视、报刊图片等信息收集。如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环球30分》的世界各地风土民情;《科技长廊》的科技发展(关于地理方面的GIS、生态农业、军事地理等);还有《地理知识》、《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所刊登的地理图片。同时把动画图像及时制作出来,把图片进行扫描输入到软盘或硬盘上。

    ②实物演示收集。如地球运动演示、地壳运动演示以及矿物标本展示等,这一方面的演示虽不能让每位同学都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图形图像软件局部放大处理功能进行演示或展示。

    ③周围环境信息收集。对学生来说,周围环境信息的收集,有利于学生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了解它们的未知面,即所包含的地理规律、原理,如大棚菜地、玻璃花房的分析了解“温室效应”的理论;树叶向光、背光的疏密程度,了解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影响;雨过天晴首先感到的是寒冷,了解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等等,除此以外收集方面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

    地理教学反思(篇2)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下面就《五带的划分》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反思。

    《五带的划分》一课,属于《地球的运动》的一部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把这些资源引入新课教学中,珠联璧合,事半功倍。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还是疑难题的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发言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辩证思维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平台。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学生上台画图,有个体的展现,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第三,注重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上课要形成自己个人风格,凸显自己的教学风采,结合课堂内容努力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仅是使学生,并且使全体听课教师都感受到这一点,整个课堂我是快乐的,快乐感染了我们,也充分感染了学生。

    第四,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四季的感受。这样不仅是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教学反思(篇3)

    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有输入与输出。从备课到上课,从测验到反馈,从批改到评讲,从评估到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螺旋上升,形成循环。备课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起点、思维特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课要把知识讲解得深刻透彻,更要设置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发明、发挥;作业习题要有知识梯度和能力维度,设置情景,蕴含信息,考察能力。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两个主体,教师占据传统优势,但不能居高临下,而应该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交流,这叫心理辅导、心灵感应,虽然软性,但极重要。教师上课以后、练习之后发现教学缺陷,通过辅导弥补缺陷。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地理教学反思(篇4)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地理教学反思(篇5)

    本学期以来,通过听课、教学,对于教学活动,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的接受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长期影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应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趣味性的过程。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这一节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战期间,英军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讲梅雨天气的形成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词理解一下,然后再讲解梅雨形成的原理和分布,这样使课堂更生动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海陆风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地里问题。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完成后,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两幅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

    (2)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来描述月相的规律,简洁而明确。

    (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

    (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尤其地球的公转,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洋流的分布内容繁琐又不易进行机械记忆。

    (5)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

    (6)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比如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这一节,给学生提供各类岩石的标本,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海蚀地貌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日在海边多走走看看,利用蓬莱的地理优势。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地理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以上是这一学期来,我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侧重点及目的,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地理教学反思(篇6)

    课堂上谁自主?如何使自己的课堂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大多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然而,仅有教师的自主,是不是就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要形成自主高效课堂,造就一个自主自律的学习者,就必须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自主高效课堂。

    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学习活动?有没有信心去学习?这都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作者认为,“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先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课堂上,学生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迫于家长、老师以及考试的压力,会对自己的“无知”越来越难以启齿。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要么逃避学习,要么寻找借口,要么通过“小动作”引起他人注意,以期获得另外一种满足。因此,教师需要创造能够保障学生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认识到: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或错误不是丢人现眼的事——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自主学习才能开展起来。为此,教师要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到,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回答就是“安全的”,自己就能体面地坐下来。教师尤其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就肯定表扬;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问题”的学生,就加以批评或嘲笑。

    善于关心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会更有成效。教师可以用友好的问候、微笑、写便条、聊聊天、拍拍肩膀、摸摸小脑瓜、直呼学生名字等方式,让他们天天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让他们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直到学生成功。千万不要用冷酷无情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败!

    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成长的价值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虽然不厌其烦地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是学生厌学吗?还是教师的教学毫无生趣?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情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在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生命成长的价值。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及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生动有趣呢?下面这些策略可供一线教师思考和尝试: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文化”,如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学生间的时尚话题、玩笑等;设法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设置“四两拨千斤”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采用“设置生活场景”、“在做中学”等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

    要想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教师不仅要努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目前,不少学校采取公布考试分数和等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实际上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一些教师只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程度的检查。即便是检查,也常常侧重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无暇顾及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以致后者更加落后。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学生对课程的“完全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必要时,完全可以缩减课程容量和减缓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学生用手指朝前或朝后表示是否理解)、不计分的小测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检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习是过程,而不是比赛”,可是面对各种竞争和升学压力,不少教师把应付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当作教学重点。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程度而非一味地比较成绩高低的课堂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般都很强,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鼓励并尊重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学生会更加自愿地、以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活动,更愿意遵守自己和老师一起制定的课堂规范;更愿意跟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设置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迈进。大量的“小成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使他们有信心、有实力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课堂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学生到底有没有约束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回答是肯定的。审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通常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教师身兼警察、法官和陪审员三重角色,这样的角色会让学生感到沮丧,进而对学习索然无味。第二,教师虽然多次阻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第三,有些教师认为惩罚违规学生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然而结果往往相反:受到惩罚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抵触、报复的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学生自我约束模式的建立是有前提的,即教师要尽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反思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愿意多花时间,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主和自律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和学生自身所应担负的责任,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达成共识。如果将其仅仅理解为教师一方的责任,那么实践起来恐怕就举步维艰了。因此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

    地理教学反思(篇7)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水平上。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从教几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 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二年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 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学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习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道题,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

    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教学反思(篇8)

    一、自我评价:

    这节课是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的。

    与原先的构想差别不大。

    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法的成功之处:

    较好地运用演示文稿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力。

    存在问题:

    由于在季风气候成因、特点一目学生讨论思考时间过多。

    导致后段时间过紧,有个别反馈习题没有做,只好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学法指导方面:

    在学生归纳,思维训练给予了较好地指导,使学生思考有依据,讨论有方向,不致于出现较大偏差。

    二、问题反思:

    这节课存在个别失误与不足:

    1.东亚季风的类型分为冬、夏季风两类,冬季风可分为西北、东北季风,夏季风又可分为东南、西南季风。回答冬季风时对于具体地点可用西北风或东北风代替,这一点没有讲透。

    2.东亚冬季盛行偏北风,但偏北风并不是从冬季开始的,在这方面用词不够严谨。

    另外,这节课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创造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但仍有待于今后的训练才能深化和提高。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有待于加强培养。

    三、教学重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感悟:

    1、 教学方式需进一步改变;

    2、 教师要少讲,精讲,但讲解一定要到位,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3、 让学生处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更能激活他们的思路,更能使他们积极投入;

    4、 复习课更要加大容量,加大深度和宽度;

    5、 平时要关心时事,并从地理的角度解释;

    6、对于区域地理来说,应该给学生一条清晰的脉络: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经济。

    【地理教学反思2000字模板8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