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收藏]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
  • [收藏]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

    发表时间:2023-01-04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写教案也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教案的授课模式有利课堂的系统化讲解。如何写好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教案呢?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荷塘月色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1)

    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所设的五个必修模块,要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完成,任务很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高中课改实验区教师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最近在宁夏银川二中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一课时引领学生解读《荷塘月色》,给人以较大的启发。

    陈隽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富有表现力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

    2、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

    3、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对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句的反面评论,结合评论,引导学生赏析。然后以“我看《荷塘月色》”为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自然引入对文章意境美的品读,接着又让学生思考:

    1、作者描写了荷塘中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如果只写美景,其他就可删除了,但这样行吗?引导学生从4~6段出发,探讨作者的人格魅力。

    2、作者笔下有很多的景可以写,但他为什么只写荷塘?

    纳春燕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入,在屏幕上打出几幅荷花图,师生共同背诵描写荷花的有关诗句,思考:

    1、从题目看,文章主要写什么景?

    2、找出直接与题目相对应的写景段落。接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其中,对第四段、第五段进行仔细鉴赏,然后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探究作者的情感历程。思考:写这篇文章时,朱自清才29岁,但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前途无量,他为何如此惆怅和苦闷?你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张强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荷与月为主线走近中国知识分子的诗性家园。

    2、通过重点语言的品味,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导入新课:

    1、《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大家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景。

    2、古诗文中写荷与月的很多,请回忆一些背一背。

    3、在这些古诗文里荷与月有什么意味呢?

    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思考:

    1、朱自清有深厚的诗学功底,他借荷与月来抒情,文中除了荷与月本身的文化意蕴外,还表达了什么特殊的情感?

    2、找出表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矛盾?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月下的荷塘有哪些景?哪个最难写?在《荷塘月色》中有一段没写荷和月的文字,过去编者曾删去了,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并讨论删得是否有道理。

    这三节研讨课对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以下启示:

    1、突出一点,带动全篇:

    这三位教师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解读《荷塘月色》的全部内容,而是突出一点,带动全文。他们或是引领学生通过驳斥对朱自清景物描写的反面评论,引入赏析文章关于荷塘中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从而体味作者的人格魅力;或是引领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或是引领学生重点解读作者以荷与月为抒情对象的特殊用意,走近作者,感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怀。这三节课,让每一位观摩者深入地体会到,只要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以释放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摒弃过去的烦琐讲析,不求深、细、透,还原语文的整体美感与生动形象,就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解读好课文,还可以还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2、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切合高中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新课程非常重视发掘人的潜能和个性。三位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采用的教学方法均切合新课程的这个要求,因而课堂效果较好。陈隽老师针对反面评论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比喻、通感等艺术手法;纳春燕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具体的感受、认识;张强老师则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无不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都殊途同归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最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还学生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在课堂上教师定位要准确: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改的方向,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三位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始终不忘引领,巧妙地融自己的感受于其中。课堂上,及时有效的小结启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准确的评价避免了天马行空般的随意解读。

    4、要张扬教师的个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个性—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的话题正在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只有富有个性风格,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学生。陈隽老师的声音极富磁性,加之她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她带着感情的朗读,让大家如痴如醉,得到了美的享受。纳春燕老师的教学特色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揣摩文章的语言上,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张强老师的教学特色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他尊重每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文本相遇时原初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及时纠正学生标签式地评价作者的做法,鼓励学生阅读时读出自己的理解。

    当然,这三节课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开展高中新课程,我们是在探索中前进,尚不能求全求完美,只希望遗憾少些再少些。

    ────────

    原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05期。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2)

    在二中上课不好上,语文课更是难上难。这里卧虎藏龙,新锐的,资深的,经赛的,得奖的,新星的,特级的,立说的,著书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大师云集。

    吴忌特级曾当着师娘的面对我说,某某老师你就是捏着他一边嘴,他也能讲一节好课。无非是叮嘱我,要好好教书,虚心请教。徐芳松副校长曾正告我,你要好好上课。我至今都没揣摩清楚,这好好到底要怎么好好法,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周才虎副局长曾在他办公室里接待我时说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大概就是这种滋味。

    此次执教公开课,原是学校语文大组组长周火明先生期初的教研安排。只是因为学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申办市级示范等工作,延期再三。

    人马进场,我站到讲台上,张伟中副校长轻声告诉我,一会有电视台来摄像。瞬间,我还真那么一点儿紧张。从小到大,从教二十余年,还真没有以主角身份亲身体验过电视摄像,何况还是公开课上,怕讲不好,留下话柄,留下骂名。

    真没想到二中不仅暂时接纳了我这个人,学校领导对我这样一个新人,一个普通老师,对一堂组内常规公开课,还如此高度重视。三个校长全部到场,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工会一并进驻,学校领导对一线教师,对一线教学,对教育教学教研之重视可见一斑。我自然更不能掉以轻心。好在一正式上课,满脑子只有教材、学生、教学了,其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也许同样因为电视摄像的影响,还有其他领导和老师们来听课,特别是吴特随时抓拍,同学们多少有些拘谨,不如平时放得那么开。课后,班长刘冰琴还在109班教室对我说,同学们觉得没有表现好,不如平时来得有激情,愧对了老沈。但评课时还是有老师认为,同学们敢讲能讲。

    因为事先设置的问题过于细碎吧,有的问题略了。从临场情况来看,有的问题也真不需要讲,不需要多讲。总的时间大约多余一分钟,结果这一分钟没有真正有效利用。叫同学们阅读事先分发的美文赏读材料,当堂也阅读不了,更谈不上完成延伸鉴赏。实际上不痛不痒。要么干脆让同学们课后去处理,要么挤压前面的环节,腾出时间当堂处理更好。

    课时安排及重难点设置上,大多数老师对“剥开来看,拆开来看”那点持有异议,吴特更是直接说,重新表述,或干脆不要,就是美文美读,品味语言。这样真的更明确,集中,可操作,见实效些。我们桐城的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里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我还要对教学设计再斟酌,之所以迟迟没有按吴特的要求拿出整理材料,也因为再设计。吴特很勤很忙,见他一次不容易,原来的设计没有向他讨教到十足。

    我原想通过欣赏作者“剥开来看,拆开来看”的技巧,也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可能因为时间紧,没很好地落实到位。看来放到上一课时,可能还相对集中些,效果更好些。或者本来也就只点到为止,大家好明白。而应把重点放在语言品味上,正好吴特所言,干脆就来个美文美读。

    自我感觉,“抢”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老怕问题处理不了——问题本来就没有足够精选,致使教师操控太多,结果学生没有像平时上课那样,就某个具体问题充分地展开探讨。徐芳松副校长说,课堂生成上有先入为主的倾向,这还是很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我的课堂牵引太多。现在想来,远没达到吴特所强调的充分放手,逼学生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进入问题,跳出问题的理想境界。吴特总是给我真诚的关怀,切实的指导,有时看似蜻蜓点水,实则恰如庖丁解牛,关键处一刀下来,如泥委地,豁然已解。能在他手下打杂,真是三生有幸。市局陈信怀先生第一次来校视导的时候(20xx年10月)曾叮嘱我,一定要给吴特打好杂。话里话够我回味。

    感谢吴雪姣同学在谈比喻句时对“峭楞楞,如鬼一般”那个句子的提出。如果不是她及时提到这个句子,可能我在赏析通感这一重点时把这个句子给忘了。幸亏她及时提出来。于是我适时播放另一个版本的录音,也就是删了那句比喻句的,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此时的喜悦之情很有帮助。可惜没能像张健教师所说,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比较鉴赏的机会。从写作上说,某个点怎样做到与文章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也是一个实例。晚上回家说给自家孩子听,她还很担心,就那么巧,人家会不会觉得她是个托。天地良心,真没有“托”。吴特曾告诫我,要表现的东西,一定要用盖子盖起来,严实了,到时才撕开,给你一个新鲜。我真敬佩这孩子,怎么就悟到了那个问题的呢,敏锐。

    感谢张健老师就此还提到“鬼”句所表现的淡淡的情感、淡淡的忧愁的问题。根据张老师的提示,这个地方我还真没处理好,我原本就没想到要往忧愁上引,只一根筯,往风格一致,往淡淡的喜悦上引。其实淡淡的喜悦之中有淡淡的忧愁,全文整体上还是淡淡的忧愁为主。这是整体感知的问题,说来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一时怎么就没想到呢。本文就因“这几天心里彼不宁静”而起,“到底惦着江南”看似喜悦,实还忧愁呀。不是现在有忧愁,何以要“惦着江南”呢,人是缺失什么就惦记什么呀。“到底”惦着江南,那有多少心路历程要走过。

    有几个老师说得可能委婉了些。比方詹仲喜老师说,从没用一节课来品读《荷塘月色》,是不是说我光讲语言太孤立,太单一。比方徐芳松副校长说,这篇文章语言美,情感更美;还说真不知道他当时是如何想的。看来他们都跟张健老师一样,注意到我的情感赏析有欠缺,只是没有明白讲出来罢了。语言根本还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以后还真要在课文的整体情感把握上再留心些。

    很想完整地上完一篇课文,如有机会还想试试看。可以是多课时,也可能是一课时处理完。周才虎副局长曾在程集教研会上对市局陈信怀先生说,给我一个机会,给你一个惊喜。谁不愿意呢?但愿学生给我以更多的惊喜。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3)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一直以来就是中学课本的经典作品,也被世人所传诵。脍炙人口的景色描写和作者淡淡的心境,极其符合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中对恬淡、宁静生活向往的情绪。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师对此课文的处理慎之又慎,生怕一个不慎,被别人小瞧。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每每讲到此文,大多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多少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此文中学到的东西大致相同,特别是课文的结构极其的相似,就是环形结构,起点既是终点。而主旨呢?也多是在时代背景之下那种淡淡的喜悦兼有淡淡的哀愁。

    对此文,教师很少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提倡的是有效教学,是探讨式的教学。所以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大胆摒弃了以往对文本处理的思路。而是采用全新的理念。

    首先,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我并不先去强调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是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让学生不要顾忌其他,只要能够理解“心里不宁静”是种什么感觉就是。因为文本本就是这样,非常的清楚,学生每个人都有过不宁静的感觉。如果再融进其他的东西来理解,就会把问题复杂化,抽象化,那样反而加大了理解的难度。也会使教师的讲解难以有个重点的话题一贯讲解的全过程。当然,这样处理我也有自己的理由,就是我认为这篇文章绝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任何的关系。原因一是:本文前后都提到了自己的妻子。开头是“妻在屋里拍着润儿,哼着眠歌”,这句话暗示我们,此时的家庭生活根本没有作者什么事。一般来说,家庭生活,在晚饭后,才是其乐融融之时,是父母逗玩小孩之时,是夫妻闲聊之时。可此时的朱自清呢,在妻子的眼里似乎是个多余的人。文章的结尾处,等朱自清回家后,妻子在已和孩子睡熟。按照过去“礼教”或者“相夫教子”对女性的要求来讲,妻子是无论如何也要等丈夫回家的,可是,朱自清告诉我们,妻子并没有等他,人家早已经进入梦中,而且是睡熟。有过这样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此刻,夫妻之间肯定是闹了矛盾。

    其次,稍稍了解朱自清生平的话,也就知道,朱自清的家庭生活并不十分愉悦,而且孩子过多,一个搞学问的人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的,可他的家庭并不能满足他这样最简单的要求,所以因孩子的吵闹,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们没有必要从政治的角度去美化一个作家,生活的真实才是最美的的东西。而且,就只理解是因为家庭的矛盾导致作者外出散心,学生更容易把握、理解,也更能让学生体会伟人的日常生活。

    正因为我是这样考虑文章的主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这样确定此文的教学思路:

    一个人在心情极不越快的时候,往往想借助一些外界的东西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我先提问学生在郁闷、不愉快的时候大多采用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但是最终会落在:环境、情绪、发泄等方面。这样有了学生的亲身体会,那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就是:颇不宁静:独处————忘掉生活中的烦恼

    改变环境——以达到改变自己的心境

    改变心境——改变自己的情绪(心境:江南美好的生活的回忆)

    获得了短暂的放松,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家还是要回的,再次回到先前的生活和苦闷之中。优美的文字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对此,在欣赏完文章的结构后,我把重点放在了,4、5、6三个自然段。

    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四自然段,内容:田田的叶子——荷花——荷波——荷香。描写的对象,描写的词语。层次清晰,对象突出。分析描写的语言,以学生为主,主要是讨论鉴赏它的表达效果。

    第五自然段,以修辞为主,鉴赏比喻的妙处,同时掌握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六自然段,以叠词的使用为主,主要补充叠词的表达效果。最后简单分析,对诗歌应用的好处。

    对于这种设计,我认为比较简单和容易操作,而且省略了以往教学中大量的讲解内容,对于影响学生理解的时代背景,避而不谈,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思考,而且使学生能很快从生活中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的老师也非常喜欢用这篇课文上公开课。但是,如果讲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诵引导不到位的话,讲课是出不了彩的。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难于上青天了。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今天我也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但是我在课堂上这点做的很少。

    2、本课应该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让学生读了,但是读的效果并不好。

    3、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情感,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点,并且作为难点来进行处理的,但是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我自己讲了讲,没有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如果让我重讲这篇课文的话,我会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不管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在反思中都是一种成长。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

    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难于上青天了。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今天我也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其一,缺乏激情;其二,重点不突出;其三,分析不透彻;其四,学生活动不够。

    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第一、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

    第二、散文教学要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如何读,要课前设计好,面要广、要意义。

    第三、抒情散文教学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如何梳理把握情感,怎样品味文章的景物描写,中学语文老师不是大学教授不必要那么深奥,要讲得通俗易懂。但也不能流于表面毫无启发。

    第四、教学要设计亮点和高潮,教学要有波澜,有余味。

    第五、教学要选好突破口,设计好有价值的提问。

    第六、散文教学不需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第七、《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可以从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第八、第二课时重点欣赏描写部分通过诵读来感受散文的美以及作者描写技巧。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6)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然而,看过很多老师的讲解,都是讲重点放在了4到6这三段经典段落上,虽说老师的讲法各异,不乏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者,这三段还是有些被“讲烂了”的意味。而作为这篇课文其他往往被忽略地比较多的部分,其实也同样是精品,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样的经典语录便出自这篇课文的第三段。

    因此,我在准备这篇课文的讲解时,不从名段切入。我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文章整体脉络的把握,并且把回忆江南采莲事这个部分放在了前面讲。在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的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自己找,分析到作者心中不宁静的原因时我再进行适当补充。另外第一课时,我本来还设计了仿写环节,即在讲解第三段时,让学生们仿写“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弄清楚它前后的对应和对比关系,学生们不难仿写出很好的句子。遗憾的是,在试讲过程中,有时间限制,我未能安排好时间,将这个环节放进去。

    美文美读,《荷塘月色》写得如此之美,正适合这样的教法。反观我在上这个课时,却是将读的环节设计过少,既没有名家朗读,也没有自己的范读。另外,这篇课文如果能够配上适当的图片和音乐来讲,效果也应该更好。我之前倒是想到这一点,后来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PPT来也就放弃了。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课下来,我说话的语气太平淡,显得很没有激情;又多说长句,不便于学生的接受。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节课讲得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更多的是缺陷和不足,接下来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可见其重要性。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对于后续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结合单元的学习目标,我将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2.理清作者的行踪并从中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齐读、自读、默读),体会这篇文章的情趣美、语言美、画面美。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风光)面对这样一面荷塘,我国著名诗人杨万里感叹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的娇美。而周敦颐则发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感叹,赞美了荷花的高洁的品质。同样一片风光,在不同人的眼里风光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的眼里,这一片荷塘又有怎样的景致。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诗句的导入,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先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让学生带着“作者的游踪是怎样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结合作者的游踪,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学生概括文章观荷塘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

    五、重点分析观荷塘部分的“月光下的荷塘”的画面,品味语言美及画面美。

    六、总结全文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未能充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 学生朗读不足,未能充分体会画面美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把观荷塘部分的分析放到第二课时中,把剩下来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把握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情趣美及画面美。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8)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

    直接抒情的语句在文中不多,学生找出来后也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故转而去寻找体会文中作者描写环境的语句、语段,鉴赏作者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运用涵泳法,让学生个别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反复感受和体味。在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后,注意朗读的指导,语音高低、舒缓、急促、长短的把握。尤其是在对4、5、6三段的朗读指导后,学生可以做到声情并茂,阅读感受、体验品味后学生可以领略视觉美、音韵美、情理美。

    叠词,在文中的运用巧妙之处,学生比较难理解。通过反复朗读,可以领略音韵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下,对叠词的作用有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为《听听那冷雨》一文叠词的妙处就迎刃而解了。

    基于学生基础较差,可在整体背诵4、5、6三段的前提下,再开始本文的教学。

    尽管学生基础不好,但是大部分同学在熟悉课文、查找资料、互相交流的前提下,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不断加深,故教师无需担忧课堂的冷场。个别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解读,达到了在阅读文本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9)

    高一语文必修2选编了朱自清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教完本文颇有感触。

    教学中,我采用中间突破的方法,从第4节开始切入文本解读,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荷塘的意境,点拨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笔下的荷韵;接着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主旨句。并留下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对话交流。但是,这一过程中预设的比生成的多,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不够,教学思路跳跃性较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不充分。教学过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原来设计高潮在学生自主阅读、质疑对话环节,但由于课堂没有把握好时间,这个环节没有出彩。

    其次,朗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师范读、学生抽读、集体齐读等朗读形式。目的是想通过师生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进文章特有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愿望。但由于学生朗读时,我没有对朗读进行确当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关键词、句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没有准确把握。在品味文章语言时,分析成分多了些,诵读的时间少了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鉴赏能力。

    ⑵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⑶ 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朗读训练。

    ⑵ 理解关键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⑵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说感受。

    2、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设的那一片独特而隽永的艺术境界,领略名作风采。

    4、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1、伴着音乐,自读课文,涵泳意境。

    注意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⑴ 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

    ⑵ 找出写景段落,文章写了哪些景色?朱自清先生都运用了哪些造景手法?

    ⑶ 面对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学习心得。着重围绕以下话题。

    ⑴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⑵ 作者的语言技巧。体会语言美。

    ⑶ 阅读时的感受。体会意境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⑷ 作品的内外结构。体会结构美。

    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几个细节:

    过渡:如果请你来作画,你会选择刚才祟的哪幅画的风格。

    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的第一特征就是情景交融,在《荷塘月色》中,景中有情,情因景生,情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预设问题:

    ⑴ 作者的情感背景是什么?

    ⑵ 作者在观景时产生的情感是暴发式的还是隽永式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⑶ 作者的行踪与心情的变化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朱自清?我们可以给文章画一个结构图来加以说明。

    ⑷ 写热闹,与本文的心境相通吗?旧的教材删除了这一节,不是很有道理吗?

    挥之不去,淡淡的哀愁!喜悦也是淡淡的。

    小结:真境逼而神境生。

    3、语言也有留白处,同样也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出示图画,相互印证。

    再找出写作者心境的句子。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留白艺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

    讨论时着重解决:

    ⑴ 说说这些句子后面潜藏着什么台词。

    ⑵ 注意细节,如第5句,我们能否换成我。第6句,惦着能否换成惦记。

    ⑶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

    ⑷ 指导学生,这是由景情交融到披情入理的意境探索的阅读上升。

    ⑸ 过渡:

    引出意境的第三特点:意韵深远。

    4、那么潜藏在美景与深情之后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心呢?出示图画,相互印证。

    此时的朱先生,心里是不平静的;

    有着国共破裂时何去何从的茫然;

    有着家庭失和中伦理负担的愁苦;

    有着思念家乡时惦记故园的深情;

    有着关念祖国时一往情深的热血;

    ……

    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朱自清。

    我们提倡多元解读文本。请谈谈你眼中的荷塘,你眼中的朱自清。

    5、总结:

    意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拓展引申

    远用所学意境理论,赏析下面这首诗。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附板书

    荷塘月色

    缘景探情 披情入理

    【[收藏]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