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参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集锦
  • [参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集锦

    发表时间:2022-12-29

    度量教学反思。

    掌握对于学生的多元化及个性化管理,许多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设计好教案。写教案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需要根据固定的格式写吗?以下内容是编辑特地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1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资料,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必须的难度。

    课堂上我首先经过故事讲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我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并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开始我发现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样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及时让学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一样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一样的角。认识量角器时,我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我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读角时学生却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经过这两个角的认读,认识到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

    同时还要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能够让学生注意,不仅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并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一样的角就容易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2

    又教《角的度量》这一课了,回想起上次上这一课的得失,感触颇深:许多动手实践课上看起来热闹,实际有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这一次应该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调整方法:指导具体,大胆放手,注重交流。

    1.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小学生来讲,量角的方法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

    认识量角器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一条刻度线为什么标明了两种刻度数?刻度数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问:什么是1°角?你能在量角器上指出一个角(从0刻度线开始)并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同一刻度线上你能根据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读出两个角的度数并指出这两个角的位置吗?学生通过对这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读角时要注意起始边(0刻度)从哪边开始的,还要再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才能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来。

    2.该放手时则放手

    有了上面的经验积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我先演示了一题之后,学生就开始了尝试练习,因为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一题量60°角,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出错,写成了120°。我让同学们谈谈有什么好办法能发现错误。

    生1:一看是锐角,怎么可能是120°!

    生2:钝角就读刻度线上指的那个大刻度数。

    生3:要先看起始边指的0刻度是内圈还是外圈,再确定读哪个数。

    真是理不辩不明,经验不介绍可惜啊。

    3.吃一堑自然会长一智

    通过刚才探索交流量角的经验,学生们似乎热情高涨,信心百倍,接下来我让他们量一个135°的角,结果答案就有不同了,有的量出是135°,有的量出是125°,问题再次出现,我让一个量出是125°的学生上来边演示边介绍自己的度量方法。原来他是先找到了130,他又习惯向右推延5 小格,就变成了125°,岂不知140°在左边,应该向左推延才是!

    4.交流是悟的升华

    这还不够,接下来我让他们交流总结自己的度量角的方法和感受,学生们侃侃而谈:

    生1:首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再读出另一边所指的刻度数。

    生2 :重点是读度数时要搞清楚是看外圈还是内圈。

    生3:这就要看角的起始边从哪边开始的,来确定究竟是读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生4:如果不是整十数时的刻度,还要斟酌一下找到整十刻度数后再注意注意顺延的方向……

    原来教学也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有一种爱叫作放手,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主动探究中,放开我们的手,让他们去做、去说、去发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3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只有学生学会了量角那么在以后的画角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学习的得心应手。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把度数读错。不能怪学生不认真,也有我的责任。首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要告诉学生使用的是那条0刻度线就从那边读起。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因为学生愿意听老师说但是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我们我是在不断的巡视和指导孩子们的。关于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让孩子们做标记等。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重视0刻度线。在认识量角器中,我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

    (1)读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105°)。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还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

    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读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实可行。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说的不完整,也有学生量的方法讲得也很顺畅,总的来说,学生大体上能知道两重合一看数的步骤。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4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处理好的重难点。我们两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好提问,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究精神,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拟订了已下三条:(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并理解量角的意义。教学难、重点定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知道怎样读出角的度数。为了突破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效果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这里我制造了第一个问题冲突,设计了比眼力比较角的大小的小游戏。课前我先让学生画角,并从中选择两组来比较角的大小。这是在课堂上寻找所需教学资源,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一组角的大小直接就能看出来,第二组是仅靠眼睛看是不易比较的,尤其是还要判断一样大那是多大,不一样大又大了或小了多少。问:能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他们认为不能,从而产生学习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又通过复习测量长度、质量用什么工具量?怎样测量?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迁移,产生量角的动机,那认识量角工具量角器、了解角的计量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就水到渠成顺利成章了。

    二、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引入自学,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当然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更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学法指导。本节课中关于角的相关知识,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做学法指导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等。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了。

    三、顺逆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从总体上来说,我采取了顺逆结合,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样处理减缓了知识的坡度,学生掌握起来也较容易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量角器上读角和找角。在教学认识量角器中,我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读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视0刻度线。(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125)。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二)读角和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读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实可行。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说的不完整,也有学生量的方法讲得也很顺畅,总的来说,学生大体上能知道两重回一看数的步骤。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5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第37~38的例1以及做一做和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分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两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思路】

    1、情景设疑,激趣导入。首先,在课前三分钟,我展示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一个活动角,复习有关角的知识,接着,再展示另外一个同样的活动角,分别做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活动角,设疑,哪一个角比较大。学生回答后,追问,那要知道具体大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激发了,很自然的引出了量角器的需求与认识以及角的度量知识。

    2、认真观察,获取知识。在量角器的认识环节,因为学生的量角器五花八门,形状大小不一,所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摆弄自己的量角器,而是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我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学生对照自己的量角器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梳理。

    3、小组合作,总结方法。在量角的教学环节中,我不急于进行示范操作,而是先同桌两人进行小组合作,尝试量一个60°和120°的角的大小,并请学生进行板演操作。通过60°和120°角的度量比较,总结量角的方法并适时板书。

    4、大胆放手,自主实践。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先把例题当做练习给学生进行角的度量,并进行比较发现知识规律。

    5、巩固知识,整理反馈。在课堂的练习环节,我采用自主完成,集体订正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整理,通过不同类型的角的度量,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即使纠正。

    【第一次研课实况】

    在第一次研课前,我进行了教具与学具的设计与准备,认真研读教材,备好课,设计好课堂知识的板书与呈现时间与顺序,结合教材知识的结构,认真做好并多次修改教学课件。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在导入的环节,我先是设计了游戏导入,让学生到讲台借助投影操作电脑进行大炮打气球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调整大炮的角度打中气球,引出角的大小变化的表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在游戏上,到新课的学习环节,还有学生在讨论刚才的游戏,学习精神没有很好的集中,并且在游戏操作时,学生耗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很紧,节奏很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量角器内外刻度圈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有两个刻度圈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解析就进入了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从而在内外刻度圈的认识与应用上有个别同学弄不懂,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刻度圈,什么时候用内刻度圈。还有就是语言的组织不够完善,比较啰嗦,一些没有提问价值的问题都提问,并指名回答,这样,既耗时间,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分散,达不到有效地思维训练。纵观整节课,虽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但时间掌握的不是太好,前松后紧,离预定的'教学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

    【课程组成员第一次教学建议】

    第一次研课后,课程组成员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改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新课的导入环节,利用原来的游戏导入,既耗时间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建议改用活动角比较大小进行导入,既复习了旧知,也为新课进行了铺垫。

    (2)教学中个别语言存在随意性,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教师的语言过多,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多讲,对练的机会。

    (4)注意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使教学环节的过渡自然,合理。

    (5)及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适时板书。

    (6)多一点使用激励语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与表扬学生。

    (7)教学课件进行优化,认识量角器的环节中,只出现内刻度圈,在学生量角时发现问题再引出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不会混乱。

    【第二次研课实况】

    有了第一次研课的经验与课程组成员宝贵的意见,我对教学中各环节以及教学课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导入环节,我摒弃了游戏导入,使用两个活动角比较大小情景,要想知道哪个角大,具体大多少,要知道哪些数据?这样,既复习了角的知识,又引出了量角器的需求,一举两得。其次,在量角器的认识这个环节,我修改了教学课件,投影出现的量角器只出现内刻度圈,隐藏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在量角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再顺水推舟呈现外刻度圈,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专业性,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有价值的提问,问题问到点子上,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注意各教学环节部分的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另外,更多的进行小组合作,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多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从不同的角度突破教学重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课程组成员的肯定与鼓励。

    同时,这节课成功的背后,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继续整改的地方。例如在量角器的认识环节,我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有点放不开,有一些地方讲了怕学生不懂,再讲,还存在比较啰嗦的情况。在学生总结了量角的步骤后进行实际操作时,没有注意学生的操作过程,导致一些学生的量角出现错误与误差。时间的掌握还不够合理,后面的练习比较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的练习,需要课后完成。

    【课程组成员第二次教学建议】

    针对这一次研课出现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课程组成员都出谋献策,为本节课尽可能做到完美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

    (1)在时间掌握方面还要进行思考,把时间还给学生。

    (2)教学语言精练了很多,但部分还存在随意性。

    (3)还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次研课实况】

    吸取了课程组成员的意见后,我又对课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与优化。首先在量角器的认识环节,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提问。这样学生的回答质量与表达也好很多,从而我在归纳总结时就顺畅了很多,教学语言进一步精练,为后面学生的练习争取了不少的时间。其次,在学习了量角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时,我在课堂中多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纠正。这样,学生的准确率好了很大的提高。

    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课程组成员的宝贵意见,这一次研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限,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争取不断地进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7

    集体备课准备《角的度量》,原因是觉得这节课可以放手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量角器,从而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从实践中获得认知。在准备过程中我借鉴了强震球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以及丛琳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更改。

    《角的度量》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会用量角器量角及画角。在第一次的备课和模拟讲课时,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比如说,在用量角器量角时,一定要让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在讲课的时候就应该强调出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集在一点上。同时在用小角量角的时候要强调出小角的顶点和所量角的顶点一定要重合,这样在后边的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课的时候注意强调了这几个地方,在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时,不需要过多的强调学生就知道要把顶点和中心对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教学,哪些地方要多下功夫哪些地方不用,弄明白这些,课上起来会更加的轻松自如。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最初设计的是黄金矿工小游戏,绳子摆动的过程中和水平面会形成一个夹角,但是没有实际的意义,和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有些学生可能知道,大部分还是不知道的,放在此处比较突兀。后来导入部分改为比较两个学生所画的角的大小,这两个角在后续的教学中没有再出现,开头提出来的问题应该再后边解决。此处如果改为这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是一个角的两条边很长,一个较短,让学生比较,造成矛盾和冲突,然后引入此课,这样较好。

    接着是用小角来量大角是由几个小角组成的,第一次学生上前演示的时候,操作的很正确,但是没有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去讲去说去做。这也说明我们老师有时候过于着急,怕学生说不好,怕学生说错,于是便抢在学生的前面去说,但是学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表达的更加准确。在用小角量大角这一部分,如果把半圆量角工具折成扇子,先出示一个小角,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展开出现4个角。而不是一个个去铺上四个小角,趣味性更高,同时也可以很自然的就引入另一种量角工具,小角都连在一起的半圆量角工具。效果会更好,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读刻度数时需要分清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在模拟讲课时这一部分的强调不够,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在后来的讲课中虽然注意讲解用内刻度还是外刻度,但是在画60度和120度的角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内外刻度搞错画错角,可以让学生利用前面锐角、钝角的知识来判断自己所画的角是否正确。同时这一部分对于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讨论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而不是直接的去告诉最终结果。

    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的欠缺,比如说:用量角器量的角都是一些方方正正的角,如果角倾斜了,学生还会吗?145度的角是怎么读出来的虽然知道,但是147度、148度、149度呢?习题部分环节太多,需要整合到一起,先认识在读再量再判断,量角后又判断又量角,比较混乱。

    整体上看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之间比较清楚,课堂上的效果较好,试讲时忽视的重点在讲课中注意强调了,但是还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对于一些过渡语言和激励性的语言以及评价语等等较少,以后应该在自己比较欠缺的地方多加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8

    有人说 “有教育就必然有公开课”,而教育家于漪先生却说过:公开课永远是一件遗憾的艺术。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有以下靓点

    1、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

    2、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创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题材,也可以创设更符合学生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3、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学习将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思想 的“躯体”,思想是知识是“灵魂”。所以对学生而言是不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读到的,要在教师引领、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感悟中慢慢体会。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节课中,线段知识类比角的度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感悟: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主题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积极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会唤发学生学习热情。需以后做好以下几点

    1.抓基础:以教材为主,领悟编者意图,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对教材中新增设的栏目给予重视。

    2.抓规律:注重对相近知识的整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代替其整理。

    3.抓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4.抓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搞题海战术。

    5.抓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法的指导,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做到及时检查、反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尽自己所能,引领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注重方法引领,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点评:

    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了“和谐”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注重了学生探究过程,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个合适的思维空间。课堂中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而是更多的学的场面,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

    注重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另外,又设计复习提示和预习指导的作业,阅读课本4.2节课文并与4.3.第二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 篇9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参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集锦】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