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关于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3篇
  • 关于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3篇

    发表时间:2022-12-16

    液体压强教学反思。

    教师生动的课堂,要求课前就要做好准备,为后续课堂工作做准备,是教师所必须的,教案是老师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该怎么利用教案来完成对课堂的掌控?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 篇1

    虽然觉得本节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电脑的电源和音响问题,导致课件中的三个视频声音过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电脑的中途断电,从某种程度上打乱了课堂节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讲述过程中语速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造成了他们跟不上节奏而放弃听讲的念头。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课前学情估计不足,导致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的不配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没有积极调动所有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成熟的表现。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二:

    1、课程原来设计,按照课本的想想议议,分析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组成呢?带鱼生活在深海里,你见过活的带鱼吗?通过全班同学讨论,认识液体有压强。教学过后,觉得这样引入效果不好,从现象到一种感觉液体有压强,不能体现物理依据的科学性,所以如果改为实验导入会更好,可以将一个气球罩在试管口,将水倒进去,会看到气球由于有水的压强,而将发生弹性变化。

    2、在探究液体的压强特点的实验中,u型管中装入的液体为水,当时感觉整个实验很明显,当探头的塑料弹性薄膜有压力时,u型管就会出现水柱差,

    证明

    液体内部有压强,实验演示过程中,感觉学生也体会到了水柱差和压强的关系,可是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同学没有看清楚,水是无色透明的,试管也是无色透明,如果将u型管中的水滴入红墨水,学生会看得更清楚,课堂氛围效果就会更好。

    3、在探究液体的压强特点的试验中,在演示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用彩色粉笔在水槽定一个深度,用手拿着探头演示,把握探头在同一位置的各个方向,要确定探头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和粉笔定的位置一致,这个很难把握准确,误差很大,很难体验物理的准确性。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三:

    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一、科学猜想必须有理论依据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δ知的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看法。猜想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 篇2

    课堂刚开始时,情景设置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给每位学生提供演示实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 篇3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在讲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3、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jk251.coM小编推荐

    关于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1000字4篇


    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编写很多文档,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可以参考网络上的文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思路、学习写作方法,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经过收集并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篇1】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在黑板上按照这个尺寸画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如: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篇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后反思,教学心得体会

    今天教授了《神童的秘诀》这一课,让孩子们领悟到课前预习是陈毅称为神童的“秘诀”。

    课前预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探索的领悟力,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求知过程。预习好,课堂效率就高。学习语文常见的预习方法;首先通读课文。这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言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是过好字词关。这就是稳重陈毅所用的方法。再次初步分析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识别层次与段落。最后归纳中心思想。经过这样四步,找准了自己听课时的重点、疑点和难点,一篇课文的预习就基本解决了。一句话:预习过程一定要注意思考。这一点,学校的饶主任在教学中做得相当好,很值得借鉴。

    以本课为例,我们先通读课文,根据题目猜想内容,如“神童”是谁,他有什么“秘诀”呢等;其次把不明白的字词标注清楚,并查字典解决,如“名列前茅”;然后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陈毅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要想学习好,不但要勤奋,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时,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注不懂、半懂的地方,一边上课实在弄明白

    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篇3】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小学教学心得与反思【篇4】

    今天,我们究竟如何上课?

    怎样在主题背景下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算得上是真正优质的?

    在新课程、新教材全面推广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许多来自实践的困惑与挑战。对此,市教研室组织全市教研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于xx年12月20日,把在全市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一节好课推荐给大家,那就是虹口区友谊幼儿园吴佳瑛老师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屋顶上的秘密》。参加现场观摩研讨的老师们,无不为这节课的精彩交口称赞,认为这是难得的一堂优质的预设活动。那么,究竟精彩在哪儿,亮点在何处呢?

    精彩之一:教学设计的独俱匠心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教学活动是需要、而且是应该精心设计的!因为,一方面,课程和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原先以知识点为主体的分科式教材,现在让位于以活动为主体的整合式教材;原先较多地关注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现在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而且更要关注幼儿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等问题。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视角,建构新的教学设计观,以顺应新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来精心预设每一个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结合,低结构活动与高结构活动的融合,使原先集体教学活动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集体教学活动,变少了;集体教学活动,有了主题活动的背景,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每一节值得成立的集体教学活动,使之更具有共同建构的价值,更有利于幼儿互动发展的意义。

    吴佳瑛老师《屋顶上的秘密》这节集体教学活动,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设计的智慧、预设的精彩。

    首先,选材好。对大班幼儿来说,如何选择既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又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左右他们探索兴趣的关键,也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元素。屋顶这个话题,正如吴老师所介绍的,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老房子、新建筑这一教学内容时,孩子们参观了山阴路上的老房子,对屋顶的形状、屋顶上的瓦片和老虎窗进行了观察,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从而引出了一个探索的兴趣点屋顶。在幼儿大量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选中一个切入点,适时地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使这一教材,既有效唤起了幼儿的经验储备,又充分激活了幼儿在教学现场的思维。

    其次,选点妙。屋顶上有许多宝贝,诸如水箱、障碍灯、冷却塔等。吴老师在梳理、归纳了这些孩子们已经探索、发现了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选择了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水平的教学点,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愿望,使教学过程不断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再者,选角度巧。有了好的教材,如何呈现?以怎样的角度切入?这也反映了教师的设计智慧。吴老师在呈现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有趣的屋顶时,采用了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观察、推理、判断中,来猜一猜吴老师最近去过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空中百鸟园)再猜一猜这是在哪儿(屋顶停机坪)。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猜一猜过程中,调动了所有的认知经验,激活了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乐园,发展的摇篮。

    精彩之二:师幼互动的游刃有余

    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除了精心设计外,在教学现场,师幼互动的水平、处理预设与生成活动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一个显要因素,也是反映教师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屋顶上的秘密》这节课中,吴老师与幼儿现场的互动能力,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令所有观摩者折服。请看下面采颉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老师:(指着照片)这是什么?谁介绍一下。

    幼儿:这是我搜集的资料,是冷却塔

    老师:那是什么?冷的反义词

    幼儿:是热。

    老师:对,是散热器。

    片段二:

    老师:究竟为什么要在屋顶上造空中百鸟园呢,我们听听永乐公司的经理是怎么说的。

    (播放经理的一段话)

    老师:这下听明白了吧,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百鸟园。

    幼儿:不明白

    幼儿:听不懂

    老师:(有点出乎意料)哦,我知道了,经理说的普通话没有幼儿园老师标准,所以你们听不太懂。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经理说的话是很有条理的,第一点第二点他一共说了三点理由。这样,我们再仔细听一遍,你能记住、听明白一点也可以。(再播放一次)

    可见,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想,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就应该是这样的,既要有目标的意识,有对教学活动期望效果的追求,更要关注过程的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有意义的经验;既要有精心的预设,使教学活动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更要给幼儿以生成的空间,并有效地回应幼儿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

    精彩之三:发展价值的充分体现

    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绝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技巧上,评量其价值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是看她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是否有作用、有意义。

    在《屋顶上的秘密》这节课中,且不说在教学现场,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大胆思维与表达的水平,就说在课后,现场的老师们与吴老师的对话中,就充分反映了执教者对这一预设活动价值的深刻思考,对幼儿发展意义的足够理解。例如,有老师问,这节课共有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幼儿的发展意义有哪些?吴佳瑛老师胸有成竹地侃侃说道:

    第一环节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重点是交流,在幼儿之间交流、互动中,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彼此探索发现的经验。

    第二环节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重点是理解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借此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重点是设计,在设计中刺激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意识。

    从这段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青年教师对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价值的诠释,对二期课改新课程、新教材的思考,以及对学前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的理解。

    愿此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


    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当要讲新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带好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帮助老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编辑特别编辑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1)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几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安全”这两字展开教育活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不慌张、沉着稳定的情绪,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尽快想办法处理好。 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环境。在平时教育中事事以安全为主,才能真正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悬在我们教师头上的“高压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体会与收获。

    可能因为平时我们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从事教学工作,因而也比较容易忽视依法执教的重要性。通常当学生违反纪律,不听从老师的教导时,我们也对他们实施了一些小小的惩罚时,在平常我们都认为我们的这些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实施了小小的惩罚,做老师的我们也不会感到内疚,或担心。在经过这次的学习之后我才明白,往往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些不经意的动作,会留下很多的隐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常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并且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行为意识决定着学生的生命安全。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知识的丰富,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技能的素养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上下楼秩序,不拥挤、不凑热闹,特别是上下楼梯靠右行,听从值班教师指挥,不拥挤打闹等。教育和训练学生在上下楼梯不捡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声喧哗、不搞恶作剧如尖叫、乱喊、开玩笑等,不快跑、乱窜和不参与拥挤,发现拥挤苗头及时撤离,提高自我防范踩踏事故的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2)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游戏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组织幼儿《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我进行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我有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形的。

    课后,我进行了思索,我觉得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还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3)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学生认为历史知识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封神演义》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带给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潜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状况,是谁害死韩非的?是他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时候,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4)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取、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用心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潜力。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就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状况: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状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务必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光把握在前5分钟。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务必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状况: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状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反思: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潜力,是审美潜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状况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潜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光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潜力

    状况: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

    反思: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务必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资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简单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透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透过自我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潜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透过本身的歌词,再透过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我编创的歌词,也显得个性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就应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状况: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反思: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透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方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就应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班群众的潜力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这课是自我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一样。这是帮忙自我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肥料。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想一个工程,先要规划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个框架,再从每个细节去着手,这样才能够使得它变得牢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职责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5)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惊讶发现今天的孩子们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多了,从进餐教育谈教师定势教学思维带来的思考。孩子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变,我们的教学思维更要在顺应孩子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孩子的思维的变化做出灵活地调整,以适应当今孩子的发展水平,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握主动就意味着占有更多的教育优势。

    一次吃午饭时,我发现天林把一堆胡萝卜从菜里挑出来扔到了桌子上,我问天林:“你为什么不吃啊?”天林告诉我胡萝卜一点儿都不好吃,我说:“小白兔最喜欢吃胡萝卜了,多吃胡萝卜不生病,你也来尝一尝好吗?”天林说:“可是我不是小白兔啊,为什么要让我尝一尝呢?我是小猴子,小猴子不喜欢吃胡萝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他这样一说,我原来固有的教学思维一下子就乱了,但是孩子是需要教师引导和教育的,教育他的目的就是让他不挑食,这个初衷不能变,更不能迎合孩子,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调整,天林喜欢当小猴子,那好吧就让他当小猴子,想到前一段时间天林生病了,很难受,上幼儿园时带来了很多药,我说:“可是你是一只挑食的小猴子啊,小猴子挑食就会生病,小猴子只吃水果和干果,所以才那么瘦,小兔子什么都吃,所以又漂亮又好看,你做一只不挑食的小猴子也吃点蔬菜好不好?”

    没想到这样一说,天林听话的大口大口地把盘子里的胡萝卜都吃光了,边吃边说:“我才不要生病呢,还得往手上扎针,疼死了。”

    现在的孩子喜欢钻空子,喜欢说不,我在想人类已经进入到个性化发展阶段,乖孩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孩子们会制造出一个接一个的“麻烦”,他们也在看教师如何应付,如果你强制,他们会更加反叛,如果你不管,孩子会更加自由,如果你束手无策,孩子也会想:“看,你对我没办法了吧?”所以,当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同时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孩子思维的可变性,在问题中做出灵活调整。

    有同事说:“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都吃的什么啊,一个比一个精。”其实,孩子越来越聪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聪明的孩子同样要面对聪明的教师,孩子才会更聪明,而教师的聪明是来自教育思考下的反思,幼教之友《从进餐教育谈教师定势教学思维带来的思考》。

    我记得刚工作时,有个孩子多吃了一个苹果,老师问:“是谁吃了?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这个孩子马上就承认了,过了十年,有个孩子吃了同伴的香蕉,无论教师怎样问怎样引导,就是找不出是谁多吃了,老教师告诉我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多吃的那个孩子肯定不敢看你,我试了一下,结果,所有的孩子都真诚的看着我的眼睛,教师如果被孩子搞定,就会在孩子群中失去认同感,所以,我不得不变成福尔摩斯与孩子们展开教育的较量。

    其实,教育真是一种较量,看似小问题,但是教育的本身是让孩子认同规范下的原则,水果只能吃一个,你多吃了同伴就没有了;讲了千百次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一些孩子就是不当孔融,就拿大梨;孩子会告诉你:“我上火了,得多吃水果”,这和我们传统的谦让教育有些不符,面对让梨和需要梨的冲突,我们怎样思考公平与美德之间的关系,怎样打破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定势教育孩子,让梨的不能总去让,让多了就会失去机遇,需要梨的也要有个限度,否则长此以往,会不被社会所认同。

    我们的教育是课题吗?这个课题似乎定位的太大了一点,溯本求源,当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在搞了多少个大课题之后,应该理智的跳出来看看我们该做什么,教育不光只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育与时俱进的今天,做一做身边的小事,多用心想一想怎样发挥小事情的教育功能,调整教师崭新的教学思维,把教育的前瞻性变成每一件小事,落实到我们每一天的教育中,小事情蕴含着大智慧,让孩子在我们的大智慧中成长。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6)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四、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五、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7)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可是我的心情却十分沉重,不是因为成绩不好,不是学生的表现差,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面对我那群勤奋、好学的学生,我有种深深的歉意。

    期末的复习工作,紧张而辛苦。历经近20天的复习,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训练,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很多程度的提高。自认为复习的很全面,很细致,没有任何遗漏的地方。可是 ,当我拿到期末考试卷仔细看过以后,我的心一下子就变得沉重了,像是掉进了万丈深渊,卷子的最后一道题是看图写话。我对写话的理解是,能用书面的语言把图的主要内容表达得清楚即可。特别是刚入学几个月的学生,这样的要求已经不算低的。于是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没有更细致地去写。这次考试的看图写话的内容是一匹马、两头牛、三只羊在山坡上吃草。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注意写清每种动物的数量,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由于平时没有特别要求学生用上数量词。多数学生只是写:“小牛、小马、小羊在山上吃青草。它们吃得可香了!”等等。所以,全班有30几个学生被扣去了1分。许多本可以打100分的同学就差在了这道题上。虽然只是1分而已,可是那是老师的失误,却让孩子承担。看着他们平时那样努力,考试的时候书写那样工整,答题那样认真,我的心真不是滋味。

    孩子,你知道老师的心有多不安吗?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板(篇8)

    **月**日,我区教育系统“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专题培训会在区一中报告厅召开。区教育局主要领导在会上谈到我校教导主任谭衡的典型事迹时说,一个农村学校的物理老师,能够把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写出来,写成了一本书,这是很难得的。

    学校在本学期将会花大力气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工作:在上学期行政值班手记结集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学以来,行政值班手记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天的典型事例多了起来,更能够全面地反映学校一天的工作;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绝大多数老师能够完成每周一篇的教学反思写作。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项工作在我校起步阶段,通过全校教职工上下齐心,克服困难,共同努力,把自觉反思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我们教师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胆尝试,不断改进,同伴互助,把自己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把我们的学校创建成学习型校园。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系列6篇)


    教师范文大全推荐更多专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设计教案中让内容更直观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1

    本次教学,基本是沿用别人的设计,也是新的尝试。在教完《桥》第一课时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针对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达成度还是很高的。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中紧扣一个点展开教学

    针对课文生字多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扫除了学习障碍,学生就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用好课文中的两条线

    《桥》一课有“桥”和环境描写两条交织并行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我就抓住这两条线展开教学。先对这些句子进行归纳整理,再通过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把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另一方面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弄清了课文的情节脉络,又渗透了语言表达,一举两得。

    3、抓好三层读,读顺课文。

    在教学中,“自由读”“听示范读”“选择读”三个层次的读,任务明确,各有侧重。“自由读”是自我练习,为交流做准备;“听示范读”是同学间取长补短;“选择读”是交流自己的练习收获,也是了解课文线索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在三次读后都能做到读通都顺,对人物的形象有一定的了解。这为第二课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写文章扫除了障碍。

    虽然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课堂调控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缺憾,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要进一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概括好关于环境的三个小标题:洪水奔来、洪水咆哮、洪水退后,我花了很多功夫引导。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踊跃尝试。但仍然耗时过多,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我未能依学定教,顺情而导,死守自己的预设,不能根据生成变通。例如,学生将第一个小标题概括为“洪水来了”,我却一定要引出“洪水奔来”;学生将第二个小标题概括为“洪水汹涌”,我却硬要牵到心中想要的“洪水咆哮”才肯罢休。

    2、要继续探索“文意兼得”的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力求体现文意兼得,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领会表达方法及其作用、效果上下了一番功夫,特别在理解、概括内容的相关教学环节中渗透了领会表达方法的学习,虽然获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令自己不满意之处。

    例如,“环境变化推动情节发展”这一训练点,在第一课时总结小标题时仅是做了渗透,一带而过,学生印象不够深入。而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把“领会表达方法及其作用、效果”作为重中之重。所以,如何处理好理解、概括内容与领会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不但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而且领悟这样表达的作用和效果,是我需要继续研究、重点思考的问题和方向。

    3、还要更好地把握学情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缘故,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理解文本和感受人物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如,老汉为什么早早来到桥前却不逃生,他为什么非得让自己的儿子排到队伍的最后等问题,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一些现代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成败得失是人生常态,也是教学常态。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缺憾都是收获。经验也是在成功和缺憾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2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动的事情?有的说“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冒着寒冷,冒着风雨蹒跚来到医院,我无意发现妈妈流下了滴滴泪水,这就是母爱啊!”有的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虽然唠叨着叫我写作业,虽然内心有点‘烦’,但都是爱的表现,应该感恩母亲!”有的说“我的书包旧了,叫妈妈买个新书包,妈妈却说还能用,要学会朴素地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妈妈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多好的妈妈呀!”

    语文教学,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一学一得。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写作: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要求用二三件事来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动,反映妈妈的美好品质。

    通过学习课文、练习写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对于中下层生难于下笔的情形,正好说明了这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实践,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爱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里要多督促,多与孩子交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及时地辅导孩子学习,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四季》是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但上完《四季》第一课时之后,觉得自己还是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和复习总结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先给孩子们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是歌曲,提问;“大家听完之后回答,听到了什么?”孩子们听得非常开心,有唱着回答出来的,有用歌词来解答春天在哪里的,我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并引出本课课题。这一环节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非常踊跃地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片断二教学中,我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指导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样的,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紧接着播放课文录音,听完录音大家再齐读一遍课文,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深入研读

    在片断三教学中,主要是以读为主;我设计了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男女生接龙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让男女生接龙读,来比赛哪队读的好。在重点教学“草芽尖尖”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春天草芽的图片,再结合图片来说一说:“除了说草芽尖尖,还可以怎样来形容春天的草芽?”同学们开动脑筋,踊跃回答:“草芽绿绿”、“草芽小小”、“草芽嫩嫩”等,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并让他们深入地感悟春天。

    四、复习总结

    在片断四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学了什么,再由我统一来总结本课内容,并出示作业,让同学们课下进行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和自由朗读课文。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纪律太乱,可能是下午第一节课,犯困的同学比较多,课前我该采取些措施,比如玩个小游戏,先让大家兴奋起来。另外,课堂上私自讨论的同学比较多,就显得非常乱。

    2、调控能力不足,教学环节有的缺失、有的未完成。课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名老师,若是缺乏了课堂调控能力,就好比一个军队失去了将领,会变得一盘散沙。上课之初,忘记板书课题,上课尾声,忘记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们来复习。

    3、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深入研读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在教学春天的片段时,未能通过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显得比较单调,所以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来感悟春天之美。

    4、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磨练。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4

    《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因为本文语言富于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了补白的方式进行拓展式教学,比如时代背景的补白,对关键词语补白,向文后延深补白等方式。

    教学本文,我先请学生谈谈对季老先生的了解,随后我作了补充:季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学家,精通12国语言,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校长,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提起季老先生,我们看到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个课前导入,让学生对季羡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课文的理解。

    随后,我请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对两位母亲感情的段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首尾呼应,文章中间部分具体写了对两位母亲怀着怎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作者首先写了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教学本段,我紧紧围绕着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一问题展开。学生主要结合两句话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句是: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到作者六岁离开母亲,很少呆在母亲身边,再加上母亲只活了四十多岁,所以作者痛苦不堪,心如刀绞。为了加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学生交流后,我出示了以下资料让学生体会: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通过这个资料的介绍,学生对作者心中的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句话是: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什么是灵魂不全的人这一个问题是这一句中理解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我换了一种提问方式:结合作者此时的经历,想一想: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作者感到很痛苦。我说:对,长久的痛苦就是一种灵魂不全。有的说: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责,很愧疚。我说:对母亲深深的自责也是一种灵魂的不全。有的说:作者感到生活空虚,寂寞,已经没有意义了。我说: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也是一种灵魂的不全。正如作者在《赋得永久的悔》中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终生的遗憾。我接着出示了这一则资料:我暗暗地下定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学生通过这个资料的补白,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责,同时知道了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是指赡养母亲的愿望没能实现。我趁机引导学生诵读:是啊,正如古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岂止是没有赡养母亲,连母亲临终前要见他一面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要知道,作者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是在母亲去世前的第八年。在这八年里,母亲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呀。但是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作者怎能不抱终天之恨,怎能不泪流不止呢?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谈到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并用摘抄日记的形式重点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感情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了第一则日记,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个句式的训练:因为(),所以我感到一丝凄凉,又因为(),我心里又是甜蜜的。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除了摘抄日记,作者还引用了散文《寻梦》中的开头和结尾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想象作者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随后,我请学生赏读了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xx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这样学生就进一步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和热爱。

    补白艺术重在教学过程,通过启发性、开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学,体现创新精神,达到语文创新教学目的。对于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在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中,实现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训练和感悟的比翼双飞,实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5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渲、勒”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情感目标:

    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导言,板书课题:

    草原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⑴带拼音开火开读。

    ⑵去拼音指名领读。

    3、指导写字:

    ⑴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⑵学生仿写。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自由读文,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品悟:

    ⑴汇报。

    ⑵朗读指导:

    ①出示草原美景图,教师配乐范读。

    ②指名配乐读。

    四、拓展延伸

    看一组草原被破坏的图,与草原的美景对比谈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6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由于我们师生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山里人,导入新课会和城市的孩子或曰大部分学生截然不同。我采用了对比图片的方式,先让孩子们欣赏旖旎的城市风光图,谈感受;再引入熟悉的农村风景和生活场景,谈自己家乡情况和城市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同时也是对课堂内容适当的铺垫。我想:如果一上课就出示农村各种事物,孩子们可能就会有点厌烦,毕竟天天生活在其中。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加高效,我出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完成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同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了解学习情况。最后在全班内反馈,教师在旁边适当指导,这样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线,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笔下乡下人家的特点,初步了解乡下人家一年四季独特迷人的美景。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紧扣文本1——6自然段中“瓜藤攀檐图、鲜花轮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等几个美好生活图景开展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绘乡下人家迷人景色的段落,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给每处风景起一个“如画般”名字。虽然学生不能精准表达画面,但只要能说出基本意思就行,为了不让学生遗漏画面,采用填空形式,学生基本都能找出来。

    为了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体会对比及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我抽学生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画面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说出理由,并带动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场景,从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领略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效果的统一,同时渗透人文培养于其中。

    四、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词语和重点句检测。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再加上学生本就是乡下人家的孩子,检测效果固然很好。

    总之,本节课教学基本上完成了预定设计,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既定学习目标,谈出自己的感受。但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尽管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点燃他们激情,交流时的方式和语言显得单一;其次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

    关于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


    学生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取决于教师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编写教案是教师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对于编写教案还有什么比较疑惑的地方吗?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篇1)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篇2)

    脚印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让孩子通过朗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充分体会到小动物的惊喜,自豪的心情。要想很好的理解这篇小文,关键在于体会小动物的心理变化,并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在前期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怎样让学生体会小狗的感情,因为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较差,不可能在你一篇长篇大论后,就能心领神会,因此,我针对一年级小孩好奇心强的特点,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小动物在雪地中的脚印,漂亮的梅花,竹叶,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除了用这些实物图片让学生体会脚印的美,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小动物,从而身临其境的切实体会发现脚印的惊喜与自豪。

    因为文章两段形式相同,学生读好小狗的话,体会到小狗的感情后,小鸡的语言就不难理解,因此,在这里,我又把重点放在读好小狗的话上面。怎样引导学生读好看是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大费脑筋。自己设计的导语和评价总觉得不够火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这方面,年级组的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尤其是姜老师,在回家的路上都在想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这句话,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怎样从孩子的思维层次出发,设计引导性的语言和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方法和技巧,更让我感到她对教学的认真和执着。

    当然,除了要把握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怎样使整堂课连贯,流畅的进行下来,并且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重要。通过几次的试讲,针对学生的反映,我反复修改的教案,力求精炼的同时,尽量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增强自己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并不时让孩子觉得有惊喜。通过这次的语文课,让我深知上好一节课,不光看老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多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组织一堂高效精彩的课,让学生也达到同样的理解层次。而且课堂中有的事件是突发的,怎样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处理好,要看老师的语文功底,和平时的功夫。良好的课堂效果和学生良好的习惯分不开,学生的习惯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这次课,让我更清楚班集体中孩子的优点在哪,应该怎样继续加强,孩子们的不足在哪,以后怎么训练,训练哪些。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锻炼中,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篇3)

    《太阳》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反思这堂课,我在教学时,能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同时我也注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则是本课的难点。在讲授说明方法时,我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让学生找出描写太阳离地球具体有多远的句子,从里面找出数字“1.5亿公里,3500年和二十几年”来体会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遥远。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让学生明白太阳的“远”。我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熟悉的事例如: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1.5亿公里是那么的遥远。”我又趁机指导学生读读出“远”来,学生很快领悟到重读数字就能体现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遥远。

    掌握了太阳“远”这一特点后,“大”和“热”这两个特点的学习就相对简单了。但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我感觉一节课渗透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的学习对初次接触说明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大了。做比较的方法可以由老师给学生讲一讲,或者捎带提一下,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以后再接触到这类说明方法时做详细指导,效果会更好的。

    学习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内容时,我采用学生分组自学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读文本。这部分的学习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打算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更应该是有实效的。

    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篇4)

    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學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期刊网。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解决问题可以缩短时间,给学生发现机会,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还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促使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为数学模型,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摆脱偏见,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约束,能从问题的个性中探索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开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多方思考;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推广,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串、一题多解、一题多画等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篇5)

    《青松》一课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

    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

    “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曾看过一位老师设计的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你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啦!”孩子们再一次成为小松树了。

    教后反思: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

    去年教学反思1000字合集4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去年教学反思”推荐内容。

    教之严,师之勤。幸得良师,亦是益友。教案就是老师的另一本教科书。教案有利于课后反思并能够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为此,教师范文大全特意呈上“去年教学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去年教学反思 篇1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然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去年教学反思 篇2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去年的树》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被选入了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课本,而且还选入了《世界著名童话选》。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这个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朋友情谊”。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多元感悟”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项台州市课题。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还有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当然在作者生活的年代(1913——1943)也许还没有这一点。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和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和为动物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也许是方法不到位,也许是放手不够大胆,总觉得课堂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上完课我感到自己让学生感受得太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而导致老师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也许在学生的心中还有更好的理解。“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教学反思 篇3

    《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章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对话来打开学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根;第二次对话:鸟儿与门;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对话,鸟儿(焦急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这是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的时候,满心欢喜的要给树唱歌听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根(悲伤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鸟儿和树根,进行对话,孩子们能够进入预设情境,慢慢体会到小鸟的惊讶、焦急与失望。

    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来到山谷里寻找大树,它(迫不及待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越着急大门越是(冷淡地)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这时,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门高傲的样子,然后再一次进行表演朗读,要求读出鸟儿的焦急不安和大门的高傲冷淡。二者鲜明的对比,加上动词“切”“做”“运”“卖”进行重音读,小鸟苦苦寻找大树,只为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大树唱一首歌。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大树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反问孩子们:“小鸟还会继续寻找大树,来实现自己的诺言吗?”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会!”但是,天地之大,小鸟又该去哪里寻找大树呢?她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同学们,请看第三次对话,鸟儿(哀求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遗憾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大树不见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续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树》中,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躯体的存在与否,震撼人们的永远是他伟大的精神。树在这里,化作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当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才发现树原来早已不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给树听,它也把歌声唱给所有的人们听。它的歌声不但是唱给树听的,在这里,如果仅仅写的是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未免太过浅薄。我觉得鸟儿的歌声更是唱给了光明,唱给了那些乐于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人们,这歌声何尝又不是那些奉献者的赞歌呢?何尝不是唱给那些信守诺言的人们听呢?

    当鸟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次“盯”写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这对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简单而平凡的三个字,承载着深情厚谊。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像这样的人有许多,比如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朝夕相处,每天老师深情地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可是有大多数的同学们会“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呀!师生之间经过几年短短的相处以后,当你们离开了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时还能想起原来的老师吗?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重,是有诺必践。孩子们,向前努力吧!愿我们之间达成的诺言能够实现,愿我们的友情能够长存人间。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遵守诺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鸟儿飞走了,但它的诺言我们还记得;火柴燃烧了,但它留下的光明还在人间!让我们为那些遵守诺言和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们一起高歌吧!

    去年教学反思 篇4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繁星教学反思1000字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认真准备好教案,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表现。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编写具备很强计划性的教案经过收集,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整理了繁星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繁星教学反思 篇1

    生活的快节奏让人没有过多的闲暇时光,因此简单的形式,有份量主题的文章便会广泛赢得读者的喜爱。加之现在学生接触现代诗的机会很少,他们喜欢文化快餐、网络游戏、追求时尚,他们很多人没有阅读的习惯,对没有引人入胜的诗集来说,更是没有兴趣。所以借着初一名著阅读的契机,我特别对《繁星春水》教学做了精心安排准备。

    《繁星 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的抒情小诗,开学之初就给学生们下达了任务,在10月份讲这部名著之前一定要看完。同时我还着重做了两个要求:1.自由选择8首诗配乐朗诵,个人小组合均可。(兼顾不同主题)2.针对母爱、童真、自然、人生哲理四个方面各选一首进行理解赏析。《繁星春水》中的每首诗都十分短小,语言清新淡雅、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喜欢,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讲授之前按要求阅读并自行理解赏析。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也要做到,尽管教上届初三的时候曾经复习过这部名著,但我还是在备课前将名著及内容简介仔细阅读,然后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备充分,既让学生关注了冰心的相关文学常识,又引导学生从三个内容“母爱与童贞、自然、人生哲理”阅读理解和领会经典小诗,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朗诵水平的机会,还放手让学生对喜欢的作品做了一定赏析。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合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在教学中,不尽入人意之处还多,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改进提高:

    1、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朗读指导不到位。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和点拨有所欠缺。同时,配乐的声音太大,孩子们精彩的朗读受到影响。

    2、在对诗的理解赏析中,交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必须要具体,而且一定要明确出来。否则学生听过就过了,不能更好地指导个体感知。

    3、在引导赏析经典小诗后,应该及时让学生自由赏析相关主题小诗。

    4、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读的还是不够,诗那么好,不读就可惜了。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去经受精神的洗礼。

    一言以蔽之,阅读名著,要学生多读经典之处,要学生多讲、多练、多思,做到触类旁通,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繁星教学反思 篇2

    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夯实基础,打好扎实的语文功底。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挚热烈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强烈的内心感受,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叙述中回荡,有实有虚,挥洒自如:有对母亲的甜蜜回忆之情,有对未来充满坚定乐观之情,有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有对人生理想的献身之情。有了对文章透彻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心灵的声音深刻感悟。可见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内在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予以再现和还原。

    2.积淀底蕴,融入宽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学诸如《繁星》这样的散文时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感往往会配上一段乐曲,但并不是什么乐曲都适用的。我考虑到《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于是我选择了一段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为教师的全文范读配乐。这段钢琴曲曲调明朗,节奏舒缓,听觉上给人宁静宽广的感觉,一曲终了,效果极好。而文章最后一节描写海上情景的段落请学生朗读,我考虑到当时的时间是夜里,周围环境是大海,气氛是安谧而又充满着神秘,于是我想到了《小夜曲》。它悠扬中不失明快,轻盈中流露着深沉,整个曲调洋溢着夜的静谧、柔和与宽广,和文章最后一节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教学时这段配乐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深情地朗读了文章,带领他们走进了美的境界。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读第三段,揣摩所表达的情感,归纳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描写观察情景,后写自己的感受。观察细致,抒情真切。如“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语言质朴,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一颗童心,将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一个新奇的世界。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及作品等,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本课的创作背景知识后,要求学生分组朗读,思考:本课围绕繁星描写了几个生活片段,作者几次看繁星?然后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让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情景及感受的句子,在语境中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感悟。想想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哪些不同,知道这三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变化,最后让每位同学根据人生阅历想一想,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繁星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件出示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 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6)(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出示7)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课件出示8)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课件出示9)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课件出示10)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课件出示1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繁星教学反思 篇4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

    1、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

    2、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繁星教学反思 篇5

    《繁星》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思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感觉这是本节课最成功的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跟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作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在朗读中找出文中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已的理由.学生对哪儿感兴趣就读哪儿品味哪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拓展,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之外的诗歌,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星空的美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所学最终都将应用于自身学习和生活.学习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进行课堂小练笔.当孩子们朗读自已所写的小练笔时,我很为那些生动、有趣、唯美的语言感到赞叹,当教师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拥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节课也有明显不足: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导致小练笔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留下一定遗憾.另外,课文品读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学收获(思得).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简介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所以,找到“美”、读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同时揣摩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以读代讲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课文句式写一段面对夜空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当堂达到学以致用.

    3.不足之处(思失).

    《繁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遗憾的是:我个人感觉没有“用”好:

    (1)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课堂处理上有点过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没有更快更深入地带领孩子走进文本.

    4.改进措施(思改).

    最应该改进的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如,提问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学生“要答案”,关注学生能力的锻炼、等待学生的成长.

    繁星教学反思 篇6

    《繁星》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编者把本课和《观潮》、《走月亮》放在一组,旨在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节课的教学可谓是一波三折,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情况,开始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想象画面”,难点确定为“领悟不同的感受”。设计以下环节:

    1、温故知新。检查预习,交流学习方法。

    2、整体感知。了解整体框架,知道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三个生活场景,通过诵读能想象这三个看星星的画面。

    3、品读感悟。通过品读海上看星星的片段来领悟作者的感受,结合作者去西方学习真理的写作背景,明白“睡在母亲怀里的”温暖。进而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明白前两次的不同感受,知道不同的感受和作者的成长经历有关。

    4、学以致用,联系生活,模仿写作。

    这样的设计真正上下来,却发现把孩子们引领到了一个不知如何回答的蔫儿状态,难点太难,有肢解课文之嫌,忽略了文章的流畅性,别说让四年级的孩子说感受,就是作者自己也不一定能准确的概括当时的感受。赶紧掉头,把这节课的难点调整为“感受童心童趣”,把“领悟不同感受”放在了“整体感知说画面”这个环节,“品读感悟”只学习作者的写法,以读代悟。因而确定了以下环节:

    一、激趣导入知作者。星空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常见,因此,我用星空动态图把学生带入情境,谈所见,谈所感,以求和作者共鸣。

    二、整体感知理结构。明白三个场景的时间地点,并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充分诵读说画面。在读中知道每个场景看到的繁星是怎样的?在诵读中想象出画面,并想象作者此时可能是什么感受?知道三次看星星,感受都不相同,这和作者的成长阅历有关。

    三、多重品读知感受。巴金的文章语言优美,画面感强,唯有走进文字,细细品味,发现其中的写作奥妙,方可真正与作者共情。我抓住第三段的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来美读,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美读,男女生共读、个人展示读、师配乐范读,力求在美读中感悟作者的感受。

    四、联系生活说感受。学习了作者的写作奥妙,想想我们曾看到的夜空,尝试说一说。以求学以致用,这种外化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

    这么一调整,学生由霜打的茄子,立马变成了“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教学目标真如指挥棒一样,决定了整节课的基调和方向。上课的效果验证了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自我感觉不错。

    每一次的剖析都是一次蜕变,都是一次成长,庆幸的是,这次蜕变是主动的,是自我觉醒,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已经成长了不少。这次的研究也让我清楚看到了自己自身素养的不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也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繁星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 )(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繁星教学反思 篇8

    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教学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

    2、《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除了教师的范读,想象画面也是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关键词画出来,比如“密密麻麻群星散布……”让学生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结合图片补充学生们的画面,引导他们借助关键词把画面说的更加完整。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结构和课文描写顺序;能够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巩固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养成了摘抄的好习惯。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想象力不丰富,不能利用关键词把画面说清楚,说完整,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教师可以收集几篇美文,练习抓关键词,借助关键词说画面,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繁星教学反思 篇9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1. 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现在学习的《繁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是巴金先生,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看到的不同的繁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热爱,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要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与步骤:因为对于星空来说,每个学生都能够天天看到,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星体也有一个大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对于星空又不是很清楚,它离我们还是太远了,而且现代的人们对星空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在课前就上学生在夜间观看一下星空,认真的看看我们平时以为很熟悉的星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自读课文,对这篇文章的描写有一个印象,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播放在网络上找到的有关星空的画面以及对星空中一些现象的科学的解释,学生们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兴趣。在播放多媒体之后我引导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都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体现了什么 样的感情,你认为文章中那些句子写的最美,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的高,我因势利导又让学生模仿该文的写作方式,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 小文章,学生们的学习得以了巩固。不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把握上还有些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安排的比较紧的,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并不太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定负面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使自己能够具有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上课开始,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一个新奇的世界。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及作品等,很好的填补了初一学生知识的空白 ,使学生对作者巴金的生平及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本课的创作背景知识后,要求学生分组朗读,思考:本课围绕繁星描写了几个生活片段,作者几次看繁星?用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段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二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让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情景及感受的句子,在语境中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感悟。想想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哪些不同,知道这三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的追求。根据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的差异,老师引导总结。让学生明白在探究问题要走进文本,同时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去理解,去思考。

    三 研读 赏析

    本文的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从读着手,

    1、让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感情。

    2、揣摩优美的句子交流,想想这些句子,美在何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体会文中巧妙运用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教学放在朗读上,而不是简单的分析。

    四 赏读总结

    学生读第三段,揣摩所表达的情感,归纳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写观察情景,后写感受。观察仔细,抒情真切。如“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母亲怀里似的。”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语言质朴,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一颗童心,使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写景极纯极真。是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五 拓展延伸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的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文学功底及对生活的感悟。这就要求平时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同时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中阅读的教学不仅仅是掌握文章的语句,学习写作的技巧,阅读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把我们祖国美好的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把名家名篇推荐给学生,尤其是从小在他们心中撒下对美的文字、真的情感的热爱与认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要做到这些,光读读教科书、教学参考,光学习一些讲课技巧,光会在讲课时“炫技”是远远不够的,扎实的语文功底、文化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支撑课堂教学的支柱。

    1.夯实基础,打好扎实的语文功底。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挚热烈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强烈的内心感受,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时代的我就非常熟悉、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时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叙述中回荡,有实有虚,挥洒自如:有对母亲的甜蜜回忆之情,有对未来充满坚定乐观之情,有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有对人生理想的献身之情。有了对文章透彻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心灵的声音缓缓道来。可见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内在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予以再现和还原。

    2.积淀底蕴,融入宽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学诸如《繁星》这样的散文时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感往往会配上一段乐曲,但并不是什么乐曲都适用的。我考虑到《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于是我选择了一段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为教师的全文范读配乐。果然在教学时这段配乐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深情地朗读了文章,带领他们走进了美的境界。

    从这个教学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课,当好一名教师,真正的功夫在课外,文学、音乐、美术、艺术、历史、文艺理论……一切都应该有所涉猎,有的更需要潜心钻研琢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站在讲台上胸有成竹,指点驰骋间才不失为一名为师者。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1. 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赏析感悟

    1. 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运用虚实写法,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繁星教学反思 篇10

    我们现在学习的《繁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是巴金先生,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看到的不同的繁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热爱,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要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与

    步骤:

    因为对于星空来说,每个学生都能够天天看到,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星体也有一个大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对于星空又不是很清楚,它离我们还是太远了,而且现代的人们对星空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在课前就上学生在夜间观看一下星空,认真的看看我们平时以为很熟悉的星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自读课文,对这篇文章的描写有一个印象,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播放在网络上找到的有关星空的画面以及对星空中一些现象的科学的解释,学生们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兴趣。在播放多媒体之后我引导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都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体现了什么 样的感情,你认为文章中那些句子写的最美,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

    常的高,我因势利导又让学生模仿该文的写作方式,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 小文章,学生们的学习得以了巩固。不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把握上还有些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安排的比较紧的,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并不太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定负面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使自己能够具有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繁星教学反思 篇11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活跃学习气氛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自由畅谈每当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的心情怎样?会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并由此引至课文中作者看星星的感受,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片刻的思考都踊跃的畅谈自己的感想,这样的导入对激发学生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进入下一坏节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这一坏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问题一: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的美景?又是怎样安排的?(学生阅读课文完后,老师引导提示:可以从时间地点上寻找答案,让学生找出相应答案的句子。)问题二:作者三次写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引学生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提示。)问题三:你能发现这些感受变化的特点吗?(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读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问题四:深入感知作者三次写观星感受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到作者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后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环节紧紧相扣,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首先找出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读出感情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后揣摩语言,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对揣摩的语言进行比较阅读,最后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的作用。(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时间上没有充分把握好,刚开始讲得太细,花的时间多,后面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赶着把课文讲完。

    二、内容讲的过多过细,太面面俱到了,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应每节课挑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

    三、在讲课过程中因自身未能做到感情投入,因此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争取做到最好!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1000字7篇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维持好教学秩序。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就需要进行编写教案,写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上课的进度,好的教案需要符合哪些规范条件呢?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1】

    《小猫钓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9页的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 的书写,教材通过设计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展现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引出0的认识,然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0还可以表示什么。

    对于这节课,我感觉在课堂的导入和新授两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启发。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记得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故事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中我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一天,多多、乐乐、平平和气气,四只小花猫一起到河边去钓鱼,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垂钓,他们各自背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在回家的路上,多多很开心,乐乐也很高兴,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为什么呢?这样以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问题中去,然后出示四只小猫钓鱼的成果,由同学们去数一数他们钓的鱼的数量。0的认识自然引出。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开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用铅笔进行猜数的游戏环节,例如:老师一共有3支铅笔,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作为一个数,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中所隐藏的拆、分数的行为,为以后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同时,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共同讨论如何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

    3、主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活动。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

    2、幼儿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它们都是谁?

    2、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样才可以让人分清楚它们?

    教师:猫宝宝钓到大鱼后前后的表情一样吗?怎么画?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怎么表现?

    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什么?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主要角色和情节。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的?

    4、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看一看,哪一组的连环画做得最漂亮、最能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比较单一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刚要》提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实际上就是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幼儿所有感官的参与,将多种教育形式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不单调,不枯燥,唤起学习的欲望,把学习变成是一种快乐的事。因此,教师应将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这节语言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分享快乐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故事情节的表演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讲述,给幼儿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3】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设悬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有学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0的认识自然引出。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开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认识0的含义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直尺上找到0的位置,然后再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体会0还可以表示开始。

    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揭示完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在生活中0表示什么也没有的例子和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车牌、手机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4、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中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师评,学生互评,掌声,小奖品等多种形式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4】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是湘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教材。本课以《小猫钓鱼》这个儿童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了音乐童话剧表演。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童话剧表演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新拓展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有别于根据歌词编动作而进行歌表演的形式,它有情节、情绪的对比与变化,又有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它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猫钓鱼》;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个别小组能富有创意地自编剧情,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在学完《小猫钓鱼》这首叙事歌曲后,我向同学们建议:“我们来排个音乐童话剧吧!我们也来当当小演员,演演可爱的小花猫和漂亮的蝴蝶,怎么样?”我的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通过。于是我简单地向他们介绍了完成一部音乐剧的几个重要因素,让各个剧组明白,首先主编设计剧情及台词,将演员进行角色的分配,导演组织演员进行排练,还要制作、完成相应的道具及场景。在排练过程中,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处乱跑,严重影响了本组及其他组的排练。到了汇报表演的时候了,全班的四个剧组轮流上台表演,可他们都如出一辙:剧组的表演没有任何台词,只用《小猫钓鱼》这首歌串下了整个演出,在演唱的过程中配上相应角色的表演。歌曲《小猫钓鱼》学完后,我安排同学们分小组进行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排练与表演,同学们很兴奋。在导演的安排下,主编编写剧情和台词,导演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分配角色,有的组不仅有小花猫、猫妈妈等必备角色,还增加了花、草及其他的小动物,使整个舞台更活跃、更丰满。在营造宽松、自由氛围的同时,我也对同学们的活动范围做了规定,要求一定不能离开本剧组的范围,以保证各个剧组排练的顺利进行。开始排练了,我走进各个剧组观摩,指导他们舞台的分布,鼓励他们自编剧情,进行创造性表演。各个剧组的导演都显现出了不错的组织协调能力,尽量让各个成员都能有所表现。同学们也有着极高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积极配合导演,和组员团结协作。汇报表演时,各个剧组都拿出了各自的成果,也都各有特色。第一组的表演中,他们创作了猫妈妈和其他小动物教育小花猫的情节,自创了很多富有教育性的台词。第二组的小花猫表演得非常生动,不仅表情惟妙惟肖,动作更是滑稽可爱。第三组的道具做得非常好,不仅做了几个小水桶,小猫及蜻蜓、蝴蝶的头饰更是形象、漂亮。第四组在表演后增加了向同学们讲道理的环节,对这个音乐童话剧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主要问题:

    1、在音乐剧的排练之前,学生缺乏对音乐剧的感性认识,没能抓住音乐童话剧的几个要素进行表现。

    2、个别学生没能参与小组的表演,对小组活动不够热心。

    改进措施:

    音乐剧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特别对于那些学困生和调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使他们能专心、认真地参与音乐剧表演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发挥表演才能。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资料,使学生通过观摩,了解音乐剧的构成。在排练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交流、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创造,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然、活泼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我看到了音乐童话剧表演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1、在本次的音乐童话剧表演实践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能在表演中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小猫钓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乐趣和教育,个别小组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表演音乐童话剧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强、情感外显、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音乐童话剧表演比传统音乐课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正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身优点的机会。

    3、表演音乐童话剧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及“个性化教学”。音乐童话剧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在音乐童话剧表演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在表演中发挥自己个性化的特长,真正做到“个性张扬”。

    4、表演音乐剧能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创造是音乐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剧的排练过程中,无论是剧本的编写还是台词的设计,又或者是舞美的制作等等,无不体现师生,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智慧及动手实践能力。

    5、表演音乐童话剧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表现自己,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音乐童话剧

    的教学中活动形式多样,剧情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化“坐”为“动”,在“动”中求“学”,让学生在表演中人人参与、个个参加,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音乐剧表演是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而如何让音乐剧走进课堂,更好地实施音乐剧教学,使音乐剧表演成为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突破口,而需要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加上适当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在自导、自编、自演、自评的学习中,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5】

    《小猫钓鱼》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在实践中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知道生活中“0”表示的几种含义,能正确书写“0”。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讲数学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一开始上课,在导入部分我想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图意,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故事。学生一听这个要求都懵了,不懂得如何下手,因此我赶紧改变方法,开头由老师讲,学生接着讲,师生配合着讲。很快学生就把图意给说得很完整了,紧接着我也就引出了“没有”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为了检验学生对“0”的这一含义的理解程度,我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例。一开始学生说不出来,我就举了“老师有一个苹果,吃掉了就没有苹果了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说的例子就更加多样、准确了。

    但是在讲到“0”的另外一个含义“起点”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投影仪和电脑出现故障,没办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含义,只能让他们自己从书上来说自己的发现。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认真观察图,没有突破这一难点。因此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课后去收集生活中的“0”。在下一次的课堂中多给与他们观察图的时间,加上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自然这一难点就突破了。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6】

    《小猫钓鱼》是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本课以这个寓言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了音乐童话剧的表演。

    《小猫钓鱼》全曲充满了儿童情趣,孩子们易学爱唱,又宜于表演。学唱《小猫钓鱼》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情绪和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教材中的四幅彩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童话剧的表演。通过歌曲演唱和音乐童话剧的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学校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益: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在教授《小猫钓鱼》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赏了故事的四个场景,帮助学生梳理了故事的发展并记忆了歌词。其次让学生体会每个环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觉去演唱,为后面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打下了基础。在教唱中,我只教学生唱会了故事的前两个场景,其他的两个场景让学生自己学唱,因为曲调一致,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唱会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就感。这首歌曲在学唱上不难,但要学生演唱到位,感情处理得体,就要求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要求学生看老师的指挥,怎样表现小猫去钓鱼的轻松感觉,怎样去表现小猫钓不到鱼的沮丧感,怎样去表现小猫专心钓鱼的样子,怎样去表现小猫钓到大鱼的愉悦心情,每个场景要有不同的手势去带动不同的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律动的形式参与表现。

    这节课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表演音乐剧的环节了,在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的时候,我会适当的提示他们怎样表演更到位,这样为后面学生的表演提高的示范,学生的表演才会更到位也更形象。

    虽然整节课的环节清晰,课堂气氛也够活跃,但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表演活动中来,因此给部分学生带来了遗憾。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篇7】

    《小猫钓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9页的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教材通过设计“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展现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引出0的认识,然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0”还可以表示什么。

    对于这节课,我感觉在课堂的导入和新授两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启发。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记得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故事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中我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一天,多多、乐乐、平平和气气,四只小花猫一起到河边去钓鱼,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垂钓,他们各自背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在回家的路上,多多很开心,乐乐也很高兴,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为什么呢?”这样以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问题中去,然后出示四只小猫钓鱼的成果,由同学们去数一数他们钓的鱼的数量。“0的认识”自然引出。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开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用铅笔进行猜数的游戏环节,例如:“老师一共有3支铅笔,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作为一个数,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中所隐藏的拆、分数的行为,为以后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同时,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揭示完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在生活中0表示什么也没有的例子和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公交车牌、手机上、书本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精选小鱼教学反思1000字10篇


    教师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格局,教师在新授课程内容前,一般会准备好教案,教案的板书和画图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哪些地方可以提供优秀的教案来参考呢?或许你需要"小鱼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鱼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鱼教学反思 篇2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小鱼教学反思 篇3

    前不久的一节课,上了二年级的歌曲《小渔篓》,这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四二拍五声宫调式,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而有规律,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跌宕起伏,生动表现了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在赶海劳动中与小渔篓建立的感情,反映了他对劳动的乐观态度。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以不同的形式对歌曲进行编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表现力。

    在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放映了一个动画片的选段,影片中生动的小金鱼、贝壳、海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开始引导让学生听海浪的声音,把学生带入海的意境中,接着我拿着小篓让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我表演在海边捡鱼的愉快情景,学生惊奇的看我从小篓里拿出鱼虾和小泥鳅,他们都兴奋的大叫我也要到海边去,我逗学生说你们想到海边,在路上要过两道关卡,第一关就是要学会歌曲《小渔篓》,因为孩子们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了,并且之前聆听的歌曲为他们演唱做了铺垫,在我们朗读了歌词后,学生们很容易的能开口唱歌,在随后的练唱中,没多久时间,学生便都能掌握的很好了,这比我预想的快得多,在音乐知识顿音记号的演唱时,我巧妙的运用小泥鳅的形态,让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在演唱“姆”这个最后的语气词时,我说小朋友玩累了,歌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很自然的引导了学生掌握渐弱记号。第二关就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分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跟着音乐,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拉起小手编创起拾贝壳、踏浪等动作来表演海边的情景,玩的不亦乐乎,载歌载舞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后,我发现在这次教学中依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是学生演唱歌曲后,用动作来表现的时候,就不能两者兼顾了,不是记得动作就不会唱,就是能唱不能演,这还需要在练唱时反复多加练习,并且学生在前倚音的演唱技巧上还有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男生,不能既轻巧有自然的过渡,在这些点上,我还需再仔细的推敲和研究。

    总的来说,我认为音乐课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年轻教师应当从细节入手,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和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鱼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8课——读课题。

    2、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吗?它们摘掉了拼音帽子,请你们读一读。

    3、读得很准确,让我们一起到海底去看看小鱼吧。看!谁来说说小鱼在大海中生活怎么样?(小鱼在大海中生活得很快乐。)

    4、这群快乐的小鱼的背后还藏着小秘密——谁来读一读?(小鱼卡片读词)

    a、沙粒、不久、甚至、蒸干、继续、弯腰、在乎、叨念、水洼

    b、什么是“浅水洼”?

    5、有一天晚上,一阵巨浪把小鱼送到了海滩上的浅水洼里,它们成了"浅水洼里的小鱼"。

    二、研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些小鱼在浅水洼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想什么?(很痛苦、希望被救……)

    2、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里可以读出被困的小鱼很多、很痛苦?用曲线画一画。

    3、指导体会朗读“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可随机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4、过渡:就在这些小鱼在水洼里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善良的小男孩来了,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研读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直线画一画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在乎这些浅水洼里的小鱼。

    2、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

    a、同学们发现这里的动词了吗?谁能把这一连串的动作模仿一遍。(弯、拣、扔)注意“不停、用力”。

    b、小男孩总是这样扔鱼捡鱼,一定很累了。这时,“我”忍不住走过去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可是小男孩听到“我”的话,停下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指导理解“头也不抬”。——说明小男孩非常在乎小鱼,抓紧时间救小鱼。

    4、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他能捡完吗?生:不能。

    师:那他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小男孩怎样回答“我”的呢?谁来读一读。

    5、小鱼在乎什么?

    生:小鱼儿在乎自己能不能回大海。

    他在乎谁来救它。

    他在乎自己会不会死。

    师:是的,鱼儿虽小,但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小鱼儿当然在乎自己的生命了。

    6、只有这几条小鱼在乎吗?生:不是,所有的小鱼都在乎。师:是的,你看,最后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很多的小鱼在乎。

    7、孩为什么不先回答,再捡鱼?而是一边……一边……。(一边……一边……表示同时,男孩替小鱼着想,替小鱼着急。)

    8、所以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感人的画面。请你一边捡鱼扔鱼,一边和老师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四、扩展延伸

    1、师:听了小男孩的话,文中的“我”会怎么做呢?

    生1:他一定也会弯下腰去救小鱼。

    生1:他会夸小男孩是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孩子,然后和小男孩一起救小鱼儿。

    2、沙滩上的其他人呢?

    3、师:那如果你们也在沙滩上,你们会怎么做?

    4、相信有这么多的人都爱护小鱼,在乎被困的小鱼,小鱼们一定可以脱离险境。

    五、指导书写:

    1、让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在乎”的“乎”。

    2、观察生字,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示范书写,学生笔顺跟随。

    4、描红书写。

    教学反思:

    我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找一找小鱼难过的句子,你打算如何读好它。刚开始学生们对小鱼难过的心情感受不深,我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想象浅水洼里的小鱼会结果会怎么样了。学生们怀着不同的情感,如小鱼们难过的心情啦,对小动物的喜爱啦等等感情,深深感受到作品所产生的真实感情、鲜明态度。此时,学生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鱼教学反思 篇5

    一、自评:

    (一)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

    1.认真备课,准备比较充分。为了上好这节课,从中积累经验,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备课时,我积极向语文组长邱老师、同年级的刘老师请教,听取意见,多次修改教案,并在一班试讲。在教学语言上,我力求做到亲切、生动、能贴近和吸引孩子,在每个教学环节以及过渡语言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力求做到自然衔接。

    2. 常规方面,比照上一次公开课来说,进步很大,孩子们上课认真、专注,完全被我营造的甜美的课堂氛围所吸引,发言积极,大胆想象,课堂效果较好。

    (二)感到遗憾的地方

    1.在朗读指导上,读的次数比较多,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即甜美地读课文,加上表情和想象读出味道。下来反思可能在于读的方式少了一些,除了个性读、品读,还可加上教师的引读,男女生互读等;另外在于教师的范读和朗读指导上弱了。

    2.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欠缺教学机智。例如,我问:“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学生回答:“天上的星星像绿色的叶子”,这并不符合比喻的特征,即实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的特征,此处,我虽然知道孩子说得不准确,却没有立即抓住这个课堂生成,适当点拨一些比喻的知识,处理欠妥。另外,在教学最后,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拖了一点尾巴,比较遗憾。

    二、小组评:

    (一)亮点:

    1.语言亲切

    2.评价语较好,适时、恰当点拨

    3.生充分想象,想的较多,较广,思维活跃

    4.指导随文识词,比较落实

    5.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正音

    (二)不足:

    1.读文时更深入一些,朗读的指导不落实

    2.在指导写字时,再细一些,关键笔画标示出来

    3.表演读,最好在随文时就相机指导

    三、刘校评

    优点

    1.准备充分,课前钻研有深度

    2.常规方面,平时训练加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很大

    3.设计的趣味性,课件为效果服务,游戏巩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适当;

    4.教态亲切、自然,语调甜美

    5.朗读的指导,读的次数,读读讲讲,边读边想,体会儿歌意境(画面、老师的语言、想象),随文识字。

    四、不足

    1.朗读的指导,讲读的结合弱了一些;问题设计的引领上,价值性上多钻研(个性化读、悟)

    2.读通、读顺的检查,反馈,可请四个同学读四句话,其他同学听,评价

    3.自读第一句:你觉得小鱼玩得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时间长、好累啊、玩得高兴)抓住“一天”品读,干嘛玩了一天还要玩呢?引读,他累了,就在——池塘妈妈怀里睡,问题不加思索就回答的就不要问。

    4.读的方式单一,引读可避免此缺陷。

    5.你从哪里看出他做的梦是甜甜的梦?

    6.比喻想象要合理,他盖的是真的珍珠被吗?把……比作……,他真的做的是摇篮吗?

    7.自读、自找、自悟,入情入境

    《小鱼的梦》是一首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愉悦的儿歌,也是一篇丰富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教例。#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1.上课开始,我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字:梦,渗透识字教学;我用亲身经验说了自己曾做过的一个梦,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多,顿时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都特别感兴趣。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是比较重要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本课的生字量多,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游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整体感知课文,再抽出词,最后才是生字,无形中减缓了坡度。

    3.坚持以读为本,落实语感训练。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比如听录音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同桌读等,展示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这一部分地教学我充分体现多读少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感悟,突破难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和“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的理解。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

    4.坚持激励。在课堂上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激励学生,激励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的成长。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激励的眼神,都使学生们兴致昂然。

    5.我在引导学生想象“小鱼会梦见什么?”这一问题时,播放了《摇篮曲》,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铺垫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受到了美,也尽情表达着美。可以这样说:“课堂不仅流动着美,也流动着真情。”

    不足之处:

    1.作为教者,自己本身要读懂教材,要深挖教材,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针对本篇课文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应考虑可否将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时间调整一下,让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时间更多一些。

    3.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运用课堂40分钟。

    上了这一课,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而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正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

    小鱼教学反思 篇6

    歌曲《小渔篓》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而有规律,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跌宕起伏。第二、三乐句都是第一乐句稍加变化的重复,第四乐句也是采用第一乐句的因素发展而成,这些重复手法的使用使得歌曲的旋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又协调统一。为了歌词的表现需要加用了断音记号,使“小泥鳅”几个字短促、跳跃,富有童趣。歌曲较好地表现了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在赶海劳动中与形影不离的小渔篓建立了感情,他喜爱小渔篓,歌唱小渔篓,在歌唱中抒发了他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也反映了他对劳动的乐观态度。歌曲最后采用了哼鸣的结束句,好像小朋友背着他装满鱼虾的小渔篓渐渐地走远了,歌声远去了,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这节课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我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注意到平时在教学环节方面训练的太少。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1、导入语不清晰,思维不明确。

    2、教学环节要简而精,语言要精练。

    3、在让学生读歌词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来读,并激励学生投入到歌词的情境。

    4、师范唱时要带上浓厚的感情,感染学生。

    5、歌曲学会后可以找个别唱的好的学生单独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给于表扬,效果会更好。

    6、在学生代入歌词后发现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例如“我爱我的小渔篓”这一句要让学生拍手来唱,一个字一拍。

    7、最后的合录音伴奏及表演时间都不充分,问题在前面的导入部分耽误了时间。

    这节课的结构组织不严谨不明确,课上的语言组织的也不好。评价语太少了,学生唱完时应及时评价:“你唱的感情很好,表情非常好!”等等。在进行顿音练习时可分组比一比看哪一组唱的最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让学生入境,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总之,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时间。在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小鱼教学反思 篇7

    假期里,很有幸观看了太仓教育信息网上的第三届百节好课评比活动视频。老师们精彩纷呈的活动给我的思想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引发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下面我将结合吴颖颖老师执教的大班音乐活动《小鱼的梦》谈谈我对好课的一些看法:

    其一,好课是美的意境熏陶。

    清澈的河水、微风吹拂似动而动的柳树、碧蓝的天空……这样的生动又幽静的夜晚情境出现,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活动的深入,老师又巧妙的在天空中出示了云彩与星空,并为鱼宝宝盖上“珍珠被”,使得整幅夜晚景象美不胜收,给了孩子们美的意境熏陶。

    在熟悉歌词时出示的图谱,教师运用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凸显歌词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整洁而且美观。

    《指南》中提出要: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想,孩子们对于美的发现和表现并不是仅仅依靠某几节活动的开展就能达到的,而在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如吴老师这般精心创设美丽意境、整洁美观的摆放材料,孩子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表现也会越来越丰富。

    其二,好课是巧的设计回应。

    这首歌曲的歌词意境很美、乐曲的旋律很美,但让孩子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新授的歌曲怎么样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感受中,逐渐学会歌曲呢?吴老师的设计很巧妙。首先是环节上的设计,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在第一次让孩子们自由倾听,说说自己对乐曲情绪的理解与感受——第二次倾听中加入动作,在生动的动作提示下,帮助幼儿猜测歌曲中发生的事情——第三次倾听中加入教师范唱,初步熟悉歌词。——第四次倾听中以 “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这些照顾小鱼的朋友是在哪一句出现的?”等提问 ,学唱前三句歌词。——第五次倾听中引出最后一句歌词。这样的环节设计,每一次都有新的要求,再加上老师机智的提问与追问,孩子们都很陶醉与歌曲的旋律中也逐步理解并记住了歌词。

    感受是活动的重点,那能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则是活动的难点了。吴老师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业很巧妙。先提出“比比谁的声音最能表现出小鱼心里的感觉”的要求,让孩子们有表现歌曲情绪的愿望。而这时孩子还不太会唱,则带孩子们一起梳理出歌词中的重复部分,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歌词,并再次完整的进行演唱。接着,老师尝试让一半孩子唱,一半孩子听的方法,让孩子们相互倾听、发现问题,并能更好的进行演唱。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几位小朋友的表演,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喜爱。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歌声变得越来越甜,动作也变得越来越美。

    其三,好课是广的表现感受。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小鱼的梦》这节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孩子音乐素养培养的关注!首先,是反复且有目的的倾听与感受,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理解与体验。然后,是对节奏的重视与把握。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节奏,唤醒了幼儿对于三拍子节奏的已有经验,有利于幼儿建立对节奏的把握。接着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采用了一半唱、一半听、几个幼儿表演唱等方式,这样有目的地引导,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演唱形式。最后是适当的点评,让幼儿能够专注的倾听,并更更好额进行点评也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只有在每节活动中都用心的思考对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孩子们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其四,好课是善的情感体验。

    老师运用了“朋友们照顾孤单小鱼“的故事情境,紧紧扣住了孩子们的心。

    陪鱼儿玩耍、给鱼儿盖上珍珠被、唱摇篮曲 ,这样细腻的语言描述出了和谐友爱的画面,让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纲要》上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从这节活动中,我能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对于这一要求的诠释,也更奠定了我不断努力学习的信心。

    小鱼教学反思 篇8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28课。本文通过“我”的发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教学中应挖掘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会认7个生字生字及新词,会写“久、至、腰、粒”4个字。

    (2)过程和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小动物受伤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他们,增强孩子对动物或者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及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者相互综合与渗透。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充满了真挚情感的爱心,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和感悟课文,就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本课时的难点是在读书中体会小男孩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纯洁心灵。

    4、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课文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学生能通过读文来领会,但是要让学生抓文中的语言来深入体会有些难度。不过文中的大海、小鱼、小男孩都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教学时可以多创设说话情境,训练学生口说我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导入时我通过讲一个故事,并同时播放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小鱼马上要成为在浅水洼里快要干死的小鱼,来激发学生关注这些浅水洼里的命运而让学生走进教学情境。

    2.直观教学法:在识字、巩固识字、记词、写字、朗读课文环节,我主要通过出示卡片、教师示范、电教媒体展示等直观的形式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识记、理解知识。

    3、以读促悟法:通过自由读、教师范读、点名读、边读边做动作读、分角色朗读、男女比赛读等形式以读促悟,以读促情,使小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会小鱼的痛苦和小男孩保护小鱼的着急心情。

    以上三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读促悟法为主,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阅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看—读—思—演—议”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发现、朗读、探究、思考、总结,从而深入理解课文,体悟课文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的时候,我采用边讲故事边播放小鱼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我发出一声叹息:“多么自由可爱的小鱼呀,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回不了大海了!”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接着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引导发现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习上主张“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整体阅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知,找出自己认为难认的字词然后进行交流。

    第三环节:比赛激趣,自主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必须不断地在教学中显现,让学生加强记忆。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组词来识记生字,然后采用开火车比赛、抽卡识字认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识记、巩固会认的7个生字。

    第四环节:以读促悟,深入学文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我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读中感悟,再现情境

    1、借助“叨念”这个词语,引出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原因。让学生找出是因为“不用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然后,点名读、自由读、齐读。反复读这句话,让学生认识到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可怜,为下文理解小男孩做好情感的铺垫。

    第二步:重点诵读,加深理解

    在语言环境识记、理解“叨念”这个词及小男孩的做法。然后,采用动作演示、点名边做动作边叨念、集体边做动作边叨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男孩捡鱼动作的艰难和拯救小鱼的着急心情。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小男孩知道他捡不完成千上万的小鱼吗?小男孩为什么还要捡呢?然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解说“在乎”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多个学生运用“在乎”造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分男女生读、同桌合作读、点名赛读法。这样反复阅读加深学生理解小男孩的心情,同时激发学生也去“在乎”小鱼,珍爱动物的情感。

    在“读”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理解,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探究小男孩捡小鱼的原因。

    第五环节:想像拓展

    现代教学理念正在促进基础教育同生活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这个理念和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3个问题:

    1、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2、看到了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

    3、假如你的有一只受伤的小鸟落在你的窗台上,你会怎么做呢?假如野外的大树旁,躺着一只受伤的野兔,你会怎么做呢?这一设计灵活、开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地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第六环节:总结明理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明白: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第七环节:指导写字

    先让学生复习认读“久、至、腰、粒”这4个字,并会组词。接着教师重点示范“久”字的写法,然后让学生仔细看看,下面的3个字你需要提醒同学们些什么?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写字经验发现规律,把字写好。总之,写字练习做到“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好看。这一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以生为本“的理念。

    第八环节: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或爷爷奶奶听。

    2、回家后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或想像一下小鱼回到大海后会怎么样?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小男孩、小鱼、不停捡、用力扔、保护动物、珍爱生命”这几个词,让每个孩子在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增强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意识。这样的板书高度概括、简单明了,使二年级的小学生易于接受。

    小鱼教学反思 篇9

    这篇课文中小男孩的举动很令人感动,那么怎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小男孩的感人之处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设疑,结果学生读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是怎么跑到浅水洼里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学生开始看图了解浅水洼,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在理解时引着学生将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第三个问题在第一段学生已找出内容,小鱼太可怜了,那么如果你见到这个情景你会做什么呢?是看着它死掉?还是趁机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学生还未回答之时,让学生读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着学生就开始读二到六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就说那个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说,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读好,把感人读出来。再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小组练习分角色读,接着找几组同学来表演,在表演中,发现学生的表演读能力需进一步培养,叫了三个小组有两个小组都是读得虽很好,但与动作等一结合就乱了阵脚。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的小动物,并说说自己怎么保护他,在这里我有个地方很困惑,很多学生学了这一课都说以后自己要保护小鱼,坚决不让自己的亲人再钓鱼,还有呀,更有的同学还要保护小鸡、小狗之类的,看到他这样认识,真有点不知所措,劝也不是,但也有点过不去,这该怎么处理呢?

    小鱼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过程中,把读书放在首位,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教师示范读、学生个人读、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的感受,再让学生看课件,结合具体情境再次体会小鱼的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树立起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这篇课文中小男孩的举动很令人感动,那么怎么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小男孩行为的感人之处呢?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感悟小男孩的行为,很多学生都说小男孩的行为很感人,但是感人在什么地方呢?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子“他走得很慢,在一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他又来到一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他再一次来到一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学生说出感人之处,在说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读好句子,把感人之处读出来。从而体会应该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综观本节课,教学活动呈开放性特点,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是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疏漏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始终让所有的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致使本节课留下遗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推荐]《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系列4篇)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老师们都很会写教案。教案能够让学生逻辑思维清晰,符合认知规律。也许写出优秀的教案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你也许需要"《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1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幼小者的热爱。

    这篇文章的语言的确不难,学生几乎一读就懂,文章的主题学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或者说自己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教师给予归纳、梳理。完毕之后,我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庞大的猎狗为什么会后退?”这一问题来统领全文,让学生去探究老麻雀奋不顾身要掩护的小麻雀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学习救助场面时,让学生划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设计此环节,本想落实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由变传统的教师控制式、独白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模式。但是,谁知给学生留的自由空间太大了,致使学生在交流时东拉一句,西拉一句,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再加上有领导、老师听课,自己心里慌张,使得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与感受浮于文字表面,学生的心里并没有真正受到震撼与感动。这样文章的品读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要将关注学生的需要成为自己的生命本能。应该做到:课堂上,教师的心灵要始终处于“空灵”状态,做到满眼是学生;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让自己的血脉与作者相融,对于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于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取舍、跳跃做好充分的预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极强的课堂监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此外,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尽量预设好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观点,以便在课堂上从容应对。

    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因为本文语言富于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了补白的方式进行拓展式教学,比如时代背景的补白,对关键词语补白,向文后延深补白等方式。

    教学本文,我先请学生谈谈对季老先生的了解,随后我作了补充:季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学家,精通12国语言,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校长,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提起季老先生,我们看到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个课前导入,让学生对季羡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课文的理解。

    随后,我请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对两位母亲感情的段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首尾呼应,文章中间部分具体写了对两位母亲怀着怎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作者首先写了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教学本段,我紧紧围绕着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一问题展开。学生主要结合两句话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句是: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到作者六岁离开母亲,很少呆在母亲身边,再加上母亲只活了四十多岁,所以作者痛苦不堪,心如刀绞。为了加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学生交流后,我出示了以下资料让学生体会: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通过这个资料的介绍,学生对作者心中的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句话是: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什么是灵魂不全的人这一个问题是这一句中理解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我换了一种提问方式:结合作者此时的经历,想一想: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作者感到很痛苦。我说:对,长久的痛苦就是一种灵魂不全。有的说: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责,很愧疚。我说:对母亲深深的自责也是一种灵魂的不全。有的说:作者感到生活空虚,寂寞,已经没有意义了。我说: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也是一种灵魂的不全。正如作者在《赋得永久的悔》中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终生的遗憾。我接着出示了这一则资料:我暗暗地下定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学生通过这个资料的补白,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责,同时知道了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是指赡养母亲的愿望没能实现。我趁机引导学生诵读:是啊,正如古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岂止是没有赡养母亲,连母亲临终前要见他一面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要知道,作者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是在母亲去世前的第八年。在这八年里,母亲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呀。但是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作者怎能不抱终天之恨,怎能不泪流不止呢?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谈到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并用摘抄日记的形式重点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感情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了第一则日记,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个句式的训练:因为(),所以我感到一丝凄凉,又因为(),我心里又是甜蜜的。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除了摘抄日记,作者还引用了散文《寻梦》中的开头和结尾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想象作者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随后,我请学生赏读了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xx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这样学生就进一步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和热爱。

    补白艺术重在教学过程,通过启发性、开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学,体现创新精神,达到语文创新教学目的。对于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在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中,实现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训练和感悟的比翼双飞,实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动的事情?有的说“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冒着寒冷,冒着风雨蹒跚来到医院,我无意发现妈妈流下了滴滴泪水,这就是母爱啊!”有的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虽然唠叨着叫我写作业,虽然内心有点‘烦’,但都是爱的表现,应该感恩母亲!”有的说“我的书包旧了,叫妈妈买个新书包,妈妈却说还能用,要学会朴素地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妈妈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多好的妈妈呀!”

    语文教学,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一学一得。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写作: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要求用二三件事来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动,反映妈妈的美好品质。

    通过学习课文、练习写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对于中下层生难于下笔的情形,正好说明了这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实践,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爱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里要多督促,多与孩子交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及时地辅导孩子学习,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篇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1、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课标中的要求。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时,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羊是群众的靠山。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的感悟。

    2、在读中感悟。

    课文中对于老汉的动作描写“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和改过的句子进行比较、品读,以及文本中两处“吼”小伙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文本中老汉人物形象的高大。

    3、抓重点词句读,读中升情。

    本设计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如重点句: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等句子。抓住重点词:盯、沙哑、喊等,特别是那个盯字,顺势问学生,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群,此时他浮想联翩,他会想什么。让学生认真地读,细细地品,使得教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学生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不足:

    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又通过读外现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时间进行写的训练(也就是选做作业: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老太太对亲人的思念),且在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没有点透。

    改进意见:

    一、发挥视频作用,渲染课堂气氛

    课堂中在学生学习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后,可以适时播放录像,再一次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再次感受洪水之大、之猛,再次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此时村民们在这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紧张、惊慌失措的表现及老汉的与众不同、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为群众的伟大形象,对比强烈,烘托到位,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加强词句品读,感受老汉形象

    在品读句子的时候,老师不做过多的解释,可以通过补充句子的训练来感悟,如用补充空白的方式填写“老汉的xxx像一座山”,在训练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到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还通过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接着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学生在两句话的对比下,很自然地感悟出了老汉的矛盾心理,再次深刻地体会到老汉高尚品质。

    成功与失败,都已成现实。有待今后继续努力。只有不断进取,定有成功的一天。

    【关于液体压强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3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