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7篇)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7篇)

    发表时间:2022-12-1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身为教育工作者,常常被要求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的内容明确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接受知识结构,写好教案都有哪些要点呢?考虑到你的需要,教师范文大全特地编辑了“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外

    (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并正确书写羊部,积累玩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木瓜挂图、各种动物的头饰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讲读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种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3、反馈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吓得大跑起来?

    6、全班齐读512自然段。

    (1)指名反馈:狮子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狮子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

    (3)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四、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1、读课文。

    2、讨论:如果你遇到了这几只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呢?

    3、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凡事要眼见为实,在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下结论,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道听途说。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一演。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2、游戏:摘苹果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说话练习:选择文中或词语花篮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三、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4咕咚

    听看

    吓得边跑边喊木瓜掉进水里。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3】

    我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课前我本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为目的,进行了精心地备课,准备课件。课后通过和教研员的交流,自己有了很大收获: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4】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了后,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听故事、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简笔画,让他们了解一下,谁高谁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

    二、感情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p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p骄傲自大。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p“低”等词,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托起来”该是怎样的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后中让学生思考,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会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说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我想让学生从这两个问题中明白学习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课文,也知道不能学习小松树的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朗读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小松树的话语中充满着得意和骄傲,个别学生能够读好,但集体读效果不好,应该由老师范读会好点的`。

    2、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5】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要求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做到该认的字能认得牢固,该写的字能写得正确。《操场上》这篇课文,我把目标定为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孩子在每一个步骤中均能出现学习的兴奋点。为了使孩子的情绪高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我又不遗余力的设计出大大小小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

    首先形式多样的复现,提高识字效率。课堂上,我联系课间生活让学生和生字见面打招呼,还单独出现生字进行拼读游戏,开火车考读,同桌同学比赛读、朗读课文比赛等等形式,活动多样,全体参与性强,且有一定实效。

    其次,渗透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尽管学生识字才刚刚起步,但我十分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采用了归类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找朋友组词说句子识记法等都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地,学生一定也会自己编字谜猜字谜,也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字形。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你会记哪个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等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另外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语言不够贴近学生,缺乏亲切感,因此导致课堂教学中孩子的参与意识稍嫌不够。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让一堂课生动、有效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能轻松地教,轻松地学。其实情境不需要太复杂,一首音乐、一段画面、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很好地创设一段情境,在《插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较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画面

    在初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在引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也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如画的景中,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在理解完课文之后,一句“想不想看看农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么样的?”,几幅美丽的水田图片,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音乐

    班上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为了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常常会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让他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边读边想象,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配上音乐的孩子们的朗读舒缓轻柔,让人听了不由得暗暗赞叹。

    三、游戏

    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课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今天呀,老师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学比一比。”在宣布比赛规则的同时,等于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情境,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正面的引导,引导他们上课应该怎么做,学习应该如何学。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个个都竭力制约自己,一堂课下来都不用我怎么去维持纪律,效果非常好。

    在识字环节当中,我也用了一个猜字小游戏,我猜,让他们评判。我故意猜错一些字,也故意做出惊奇的样子,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认字的热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势

    情境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手势也可以创设一段情境。语文天地里有好多的“金钥匙”,对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强调、巩固这些“金钥匙”,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时,我伸出手,说:“来,给你们这把金钥匙。”一个手势就好像真的把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好像真的是拿着这把金钥匙在朗读,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用手指着光洁的地板,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哇,水田的水这么清呀!还照到了什么呀?”孩子们也从刚刚开始的惊奇转到兴趣盎然,纷纷地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还按照课文的样子做了一首小诗,并且是毫不费力。

    一堂课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没有费尽心思去维持课堂纪律,没有疲惫不堪地拉着孩子们顺着我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识记了生字,发挥了想象,还巩固、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我想,这无不是情境教学的巨大魅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jk251.COM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7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