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课件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一篇
  • 课件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一篇

    发表时间:2022-07-27

    韶光易逝,新学期即将来临。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通过这次教学总结我们就能看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那么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课件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一篇》,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jK251.COm精选阅读

    热门课件: 《9加几》教学反思写作范例


    时间快速流逝,新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作为教师的一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就可以进行一次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热门课件: 《9加几》教学反思写作范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精选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主积极的去进行备课,在规划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教学模式。教案就相当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战计划。或许"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用“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探索出8+5和5+8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帮动物园的阿姨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将“做一做”的3、4题由简单的计算,变成助人为乐的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更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知识的迁移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创设一些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如在复习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了“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在新课开始创设了去公园玩要先买票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4、注重德育渗透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渗透了助人为乐的德育教育。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实际生活,圣诞老人为小朋友送礼物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圣诞树上的彩球,圣诞特价活动的具体故事,来引出教材中5+7,5+8这两个算式。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比教材中直接出示这两个算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3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闯关游戏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一比,看谁最先闯关成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生心和斗志,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课后感觉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全班参与了活动,使整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热闹的课堂上,会出现部分不分场合胡乱凑热闹起哄的学生,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却还是自顾自“热闹”的学生,这时如果不进行纪律的调控的话,那这部分学生就只是热闹的玩了一下,热闹了一下,并没有任何收获和进步。纪律的调控也要注意要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解决,用兴趣和奖励来引导,切忌严厉的批评,因为这会使原有的平等的、愉快的课堂气氛遭到破坏。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4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上课开始,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题目和7、6加几的一些题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或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如果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等生是没问题的,后进生不一定清楚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于是我通过在黑板上一步步板书,从而让他们非常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6

    今天, 王老师讲的内容是一年级进位加法《5,4,3,2加几》,《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节课有下面的优点:

    1、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

    本课设计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 把孩子学习积极性过来,收到的效果比较满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新授的导入过渡自然,在复习时,当孩子完成口算的时候, 在例题5+7=?5+8=?孩子纷纷都说用《凑十法》计算,把5分成2和3,先算7+3=10在算10+2=12。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在计算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方法,之所以要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较简便,突破难点。并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强化小数加大数,我们想大数加小数,或者看大数拆小数,这样计算更简便。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设计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完善。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7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方法与上节课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觉得应该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8、7、6加几。如果不用操作,只让他们凭借头脑中的“给9凑十”的方法,想象着解决8、7、6加几。怎么做效果会更好些。于是我在我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不同教学。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出8+7、7+4、6+5这三个算式后,在三班我没准备任何学具,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在汇报中,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方法是我事先都没有预料到的,例如8+4=就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法:(1)、把4分成2和2,8和2凑成10,10再加2得12。(2)、我是把8分成2和6,6和4凑成10,10再加2得12。(3)、我知道8+5=13,那么8+4得数就应该比13少1,是12。(4)、我是这样算的,10+4=14,8+4得数要比14少2,是12。

    在我们班,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学具,有很多同学充分利用了学具,我清楚:这些同学都是用“凑十”的方法解决的,全班大约10人的学生没动学具,这些同学可能用到了其它方法解决。但在集体汇报时,我发现只出现了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凑十”法,我还不甘心,尽力的启发:“还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孩子想出了看小数分大数的方法,其他方法没有想出来。

    通过两个班的比较,明显的看出,由于学习9加几时是用学具掌握的“凑十法”,所以用学具操作的四班沿袭了9加几的“凑十法”,思维明显受到限制。而另一班因为没有用学具,反而没有受“凑十法”的束缚,集思广益,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我想动手操作加强感悟,这是低年级学生形成新知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它不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克服思维的障碍,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应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的探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8

    12月3日,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时,我上了一节公开课《9加几》,这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通过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上课开始,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用了聪明的“小猴”交朋友来引课。小猴子带来的10加几的口算,极大的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随后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出:从9接着数4个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以前学过“凑十法”(知识超前的孩子),那么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道题是怎样用凑十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有什么好处呢?在与我的争辩中,一个学生说出:从盒子外面的4盒酸奶中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盒,再加另外的三盒,一共13盒。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于是我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9+4的过程。经过讨论和摆9加4的过程,学生们更清楚了的知道“凑十法”计算的过程了。

    但是用凑十法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体会“凑十法”的好处:计算的又快又好。算法多样化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凑十法”是“拆大数凑小数”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呢?通过小猴来回搬砖的故事,学生们都明白了,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小猴子比较省力气。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们又说出了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的道理,这样计算比较方便,简单一些。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九加几计算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的题,那么怎样更快的计算九加几的题目呢?它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讨。”这样总结,没有太多的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没有限制学生的算法,又很快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那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感觉就是学生在收放学具小棒时做的不够好,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弄小棒,在收放小棒时不及时,这是有待加强的地方。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9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用唱找朋友的歌曲引出小青蛙找朋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由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它试题。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全课借助在动画形象小青蛙找朋友的串引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同时,小青蛙这一形象贯穿全课,使全课浑然一体。

    4、优化算法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教师尽量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细微的地方处理得不够恰当,有待于以后不断学习和研究。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 篇11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7加几,难点是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的方法。

    本节课是在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教学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启发。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7把,另一个盒子装了4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先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直接对学生这样说,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在让学生摆小棒的时候将要求改动了一下:用小棒先摆7根,再摆4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结果。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察了一下,A、B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第二种摆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7加4的思考过程,最后我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7加4的思考过程。

    考虑到智障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这节课我主要教学7+4,一节课下来,也确实如我所料,内容如果再多的话学生掌握起来就吃力了。对与C、D组的学生,凑十法对其确实有实际的困难,我就直接让这几个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了,这样一来,使得这几个原本在课堂上很沉闷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9加几》教学反思(模板8篇)


    以下是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只有做好准备,我们做事情才能胸有成竹,为后续课堂工作做准备,是教师所必须的。教案中要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9加几》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用“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探索出8+5和5+8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帮动物园的阿姨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将“做一做”的3、4题由简单的计算,变成助人为乐的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更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知识的迁移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创设一些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如在复习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了“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在新课开始创设了去公园玩要先买票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4、注重德育渗透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渗透了助人为乐的德育教育。

    《9加几》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课题为5,4,3,2加几,刚开始对这节课不是很明白,已有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计算9,8,7,6加几的有关运算,而且通过8+9这节课,学生也已经理解遇到这样2个都可以凑得10的算式,计算方法多样,那为什么还要安排这节课呢?翻看教参,才明白了这节课的意图。1、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2、突出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3、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片断:5+7

    整节课上下来还是很顺利的,教参给出提示:在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这里在执教中有争议。

    师:是啊,5+7,就像你们说的,我们可以把7凑成10,也可以把5凑成10,但是从方便计算的角度来说,我们把谁凑成10好呀?

    生:7

    师:对,见大数,拆小数。那出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吗?

    (班中学生沉默)

    生蓓涛:难道是交换位置吗?

    师:是的,你们看,只要我们计算出7+5,=12,那么5+7就等于?

    生:12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我们是根据什么呀?

    ……

    师:你们说的意思都对,老师来说一次“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齐读。

    生:这不是又要算一次7+5嘛,还不如算5+7。

    师:对,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后计算,你们可以选择一种计算方便,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学生没有想出第三种方法,因为他们想找最简单的方法,都认为反正要计算5+7,为什么还要先计算7+5呢?不过细想,这里我只需教授思想就好,有了前一节课的基础,班中大多学生还是能说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性质。所以这里是成功的,虽然教参的目标没达到,但是学生是知道思想,只是和拆分这个方法比较之后,认为繁琐。

    《9加几》教学反思(篇3)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篇4)

    12月7日,我参加了xx小学举办的大讲堂活动,我这节课讲的是《8、7、6加几》,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后,通过引导学习,以及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凑十”数学思想,并能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动手实践等过程,学习8加几,7加几和6加几。在观察及操作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

    一年级孩子天真活泼,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特意创设了猪猪侠以及卡通世界的情景,学生们很快就被卡通人物所吸引。这里主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复习5、6、7的分解以及10的分解,第二部分则是复习9加几继而复习了凑十法。通过温习旧知,将学生带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新知部分,先给出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8+5=13,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解答,主要突出的是一题多种解法。学生提出了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等,再在此处提出主要的数学思想,即“凑十”,再让学生用解决8+5的方法,自己解决7+5和6+5。

    在新授部分,主要还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三动结合,比较符合一年级孩子爱动手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部分分别是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分层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之前多次去xx小学听其他老师讲课,当自己真正去借班上课的时候,还是有很不一样的感受。首先,通过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不论是借班上课还是出课,只要准备充分,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其实,不论在哪里讲课,放松心情积极面对才是良好的状态。其次,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我在课前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也踊跃的介绍了自己,我询问他们的名字和年龄,并表扬他们“真勇敢”,“你说话声音真洪亮”等等,在无形中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我离开之前,孩子们还主动和我道别,让我觉得这一节课我收获了孩子们对我的喜爱。最后,对于这次讲课,xx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课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总之,通过大讲堂活动,在备课、讲课以及老师们的评课中,我都进步了不少,学习到了很多。我会虚心向老师们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创造高效课堂,是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实际生活,圣诞老人为小朋友送礼物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圣诞树上的彩球,圣诞特价活动的具体故事,来引出教材中5+7,5+8这两个算式。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比教材中直接出示这两个算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9加几》教学反思(篇6)

    教学片段:

    1.教学例题。

    师:你看了图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草地上有6个蓝蘑菇,5个红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生:6+5=(教师板书)

    师:你们能想办法计算出6+5等于多少吗?先自己计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交流。

    生:在班内交流算法。

    师:预设学生的算法:

    生:把6凑成10,6+5转化成6+4+1=11;

    生:把5凑成10,6+5转化成5+5+1=11;

    生:由5+5=10,想到6+5=11。对这样想的学生给予智慧星奖励。

    2.教学“试一试”。

    师:出示题目:6+6=4+9=5+8=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指名一人报各题得数,询问有没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如果有,组织讨论。

    师:计算6+6时,你是怎么想的?

    计算4+9和5+8时,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于由9+4=13想到4+9=13的想法,教师让其他学生重述,教师再手指算式重述:看到4+9,就想到9+4,9+4=13,4+9=13。

    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5+8吗?

    反思:

    很显然,四道题目的计算都是采用学生自立探索,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学生探索交流之后,教师十分重视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又为未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相比之下,对于交流加数位置计算方法的反馈比“凑十法”的反馈在教学处理上细致些,这是因为,此前学生对交换加数位置的思考方法经历得相对少些,而且接下去的计算要广泛地使用这种比较快捷的方法。

    《9加几》教学反思(篇7)

    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及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1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在学习完例1、例2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9加几》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灵活地运用“凑十法”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圣诞老人头像、带有礼物的圣诞树、动物头像、第6题的算式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师:课前有一位朋友想来我们一(3)班,欢迎吗?一起拍手请他进来吧!(出示:圣诞老人头像)圣诞节快到了,他是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出示:带有礼物的圣诞树)想得到圣诞树上的礼物吗?只要正确口答出礼物后的计算题。

    2、学生口答,选几道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师: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左边口袋里有6个礼物,右边口袋里有5个礼物)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的礼物盒?)怎样列式?(6+5=)

    (2)、6+5等于几?你想怎么算?动手试试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交流。(板书:凑十法想分算)

    (5)、小结:计算6+5时,可以分5,把6凑成十;也可以分6,把5凑成十。小朋友们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

    2、试一试。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正确算出了答案。还有3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3道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做完后,汇报交流。

    3、揭示课题。(出示:6、5、4、3、2加几)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奖水果。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给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圣诞老人说谁能看图列出算式,就把水果奖给谁。

    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一下,多少人能得到水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送水果。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水果,圣诞老人又给我们带来了大西瓜,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西瓜上的算式做完,西瓜就给谁。

    学生做完后,比一比、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3、师:刚才圣诞老人送你们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动物们也非常羡慕。瞧,它们也来了。(出示:小动物图)

    坐车的有()只,坐船的有()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怎样填写?怎样列式计算?

    4、师:玩了这么久也该送小动物回家了。

    学生游戏:根据动物后面的题目帮动物找家。

    5、师:看到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这么乐于助人,圣诞老人要把最后一样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有一个要求:要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上红色,把得数是11式涂上绿色。涂好以后礼物就是自己的了。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和圣诞老人一起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在计算时还是运用了凑十法。一般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比较方便。圣诞老人要走了,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思:《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年级儿童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头脑中也开始积累一些生活画面。教学《6、5、4、3、2加几》正巧是圣诞前几天,我就精心设计了圣诞老人送礼物这一情景,在情景中做题、拿礼物,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十题口算很快做完后,一句“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是高涨!

    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教学《6、5、4、3、2加几》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8、7加几,,在学习新知时,我就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自己动手算。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培养了探索精神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几教学反思精选4篇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每个老师在上课演讲时都要用到教案。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在教案当中应该体现出更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加几教学反思,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加几教学反思【篇1】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 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加几教学反思【篇2】

    昨天我上了一节《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要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中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较简单,操作方便,所以全部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就这节课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有的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2、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3、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通过一个星期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以后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经过课后教研组的评价,我总结出了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各自尽力。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前期先4人一组),选出学习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在合作中应把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

    2、设计适度的学习合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并且要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难度去合作学习时间。

    加几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认识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习《9加几》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孩子们已经对“凑十”的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学习9加几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凑十”后,算10加几的简便。教材8加几、7加几的安排与9加几类似,不同的是不再出现逐个数数的算法,而且把8加几、7加几融合在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以提高综合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为以后学习6、5、4、3、2加几奠定基础。我在课前安排了对口令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紧接着通过情境创设复习9加几的内容,回顾凑十法在口算过程中的应用。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摆小棒之前,帮助学生明确摆法:用小棒代替小号,左边摆8根,右边摆7根,移一移,怎样能够计算出“8+7=?”,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第二种摆法也有一部分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考过程,最后我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考过程。“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从具体到抽象巩固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考方法,我让学生独立先在书上圈一圈,再讨论圈的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7+9,学生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此后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将8、7加几的算式有序的呈现出来,学生口算得数以后,整理算式让学生来发现规律——数与另一加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学生用凑十法来思考如何计算8、7加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把几和几凑成十,再来将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这才是正确的思考顺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过程的培养。

    此外,例题让学生摆一摆,而没让学生填一填,还有练习题目的处理上很多细节不够到位,例如第一个题目,出示以后就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再来动手圈。这里出现的问题与教学设计不够精细、提问和评价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加几教学反思【篇4】

    《9加几》是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①2-9的分与合,②连加运算,如9+1+2=12,9+1+7=17,9+1+3=13,明确计算的顺序,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知道“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复习之后,出示例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列出算式9+4。接着分组讨论9+4的算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时注重层次性,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纵观整节课,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可以尝试通过多问,直到把学生都问会。比如,在讲解9+4的算法时,可以问:①4为何要分成1和3,因为9比10少1。1和9凑成10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3?因为4去掉1变成3,10+3=13。

    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想想做做第1题,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可以把这题提上来,放在例题之后,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第5题,独立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找规律,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

    8、7、6加几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9篇)


    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准备工作要做好,写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合理地组织教材,写教案的时候如何才能够分析学生的认知呢?以下为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8、7、6加几教学反思,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1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

    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2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讲究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习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些,练习有针对性。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许多学生不够积极,不善于动脑,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养。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4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盒饮料,你能算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4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 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加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加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 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北窘诳谓萄У氖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薄按帐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课时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3北窘诳问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5

    “9加几”是第一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复习10加几的口算为铺垫,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带着学生走入运动会场,生活也就走进了数学课堂。接着以给运动员准备的饮料这一部分为例,饮料已经喝过一些,还有多少盒呢?让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讨论,想出了数数、接数、凑十等方法,得出还有十三盒。我都给予了肯定。又提出了:这题应该怎么列式?怎样计算?学生在列出算式是9+4后,再采取边提问边操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为巩固要点,我又让学生摆弄学具小棒,再次体会“凑十”的过程,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最后要求学生自主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整个教学新课过程从挖掘可提供问题的素材,到组合问题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都放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下一个环节"尝试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依据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学习问题,是现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馈练习中,我用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游戏情境,并通过小蚂蚁的团结力量,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本课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的作业设计: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6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7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8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5 = 14 9 + 7 = 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参考]《九加几》教学反思900字5篇


    教师范文大全推荐更多专题:“九加教学反思”。

    成功的人民教师总是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也非常的优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离不开教案。写教案是为了教师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判一个教案是否优秀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九加几》教学反思,带给大家。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1

    教者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但不拘泥教材。在不改变教材本质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过程、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9加几》这节课创设运动会实际情境,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喜闻乐见的运动会模拟情境让人一看画面,便情不自禁融入故事的情景中,主动去找物、去比较。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9加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这种魅力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情,知情融合、关系融恰、气氛活跃、兴趣高涨,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自主探索,自己得出9加几多种计算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唯一“凑十法”的单一教学思路。学生充分观察、理解、交流、讨论,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思维非常活跃,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思维过程,这也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体验到不同的学习快乐;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人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对于学生讨论的多种计算方法,我不评价算法的优劣,指出在今后学习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算法多样化和交流、反思,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

    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多了一些自由与宽容,学生便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每个同学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着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集体研究、共同提高。然后,学生在班级中各抒己见,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避免了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在这些环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交流者。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发展,从小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9加几》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题中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计算问题,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算法,再通过对不同算法进行交流比较。得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4比较简便。

    在本节课中借助主题运动场上的情景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关。

    在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将孩子的各种方法展示出来,但是还是要进行算法的优化。课本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10加几,也就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3

    12月3日,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时,我上了一节公开课《9加几》,这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通过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上课开始,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用了聪明的“小猴”交朋友来引课。小猴子带来的10加几的口算,极大的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随后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出:从9接着数4个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以前学过“凑十法”(知识超前的孩子),那么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道题是怎样用凑十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有什么好处呢?在与我的争辩中,一个学生说出:从盒子外面的4盒酸奶中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盒,再加另外的三盒,一共13盒。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于是我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9+4的过程。经过讨论和摆9加4的过程,学生们更清楚了的知道“凑十法”计算的过程了。

    但是用凑十法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体会“凑十法”的好处:计算的又快又好。算法多样化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凑十法”是“拆大数凑小数”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呢?通过小猴来回搬砖的故事,学生们都明白了,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小猴子比较省力气。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们又说出了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的道理,这样计算比较方便,简单一些。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九加几计算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的题,那么怎样更快的计算九加几的题目呢?它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讨。”这样总结,没有太多的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没有限制学生的算法,又很快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那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感觉就是学生在收放学具小棒时做的不够好,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弄小棒,在收放小棒时不及时,这是有待加强的地方。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完成。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算式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凑十法计算的优点还不能一下掌握,所以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耽误时间,以致后面的观察图很仓促,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时机掌握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到位。几何图形教学反思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2008年的奥运会入手来创设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本节课中,我自始至终选取以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入手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实用课件] 《静夜思》教学反思(推荐一篇)


    光阴似箭,一学期即将走完。我们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实用课件] 《静夜思》教学反思(推荐一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我是这样做的: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在朗诵时,抓住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通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后,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符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我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老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己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老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非常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老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老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老师亲近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而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整节音乐课上,不管是老师的语言、语音、还是肢体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优美。老师话不多,可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让人受益终身。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老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她的音乐情绪已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伤感、或昂头、或低头,无一不诠释着《静夜思》里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染着,吸引着小歌手们。整个教学过程都透着美:美的歌声,美的动作,美的气氛,美的画,美的课堂……

    三、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老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老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老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像老师那样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走近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课件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一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