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推荐】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范文7篇
  • 【推荐】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范文7篇

    发表时间:2022-04-29

    【www.jk251.com -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时间快速流逝,新学期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此时可以再次回忆自己教学的工作情况并且做个总结,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希望《【推荐】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范文7篇》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一】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三、1、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③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2、课后反思

    ①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②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③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④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二】

    本学年所带班级累计是最多的一年,特将一学年以来的具体努力小结反思:

    一、服从与主动积极参与

    开学初,学校安排上高二理科六个班同一幢教学楼的教学,为年段的全局考虑,在新老师未带过会考的前提下,主动要求文理兼带,奔波于两幢不同的楼4与5层之间;在忙过了大半学期后。接受学校安排,带高三的课,又主动由安排的四个班多带了一个班,且将部分照看课堂,主动按原教师教学计划上课多达一周20节,只为高三的同学能顺利的完成第一阶段的复习。

    二、制定计划,加强教学工作的目标性

    常言说:纲举目张。在短短的一学年中要完成文理教学及高二高三不同的学生的转换教学任务,心中无数是不可能做好的,故此在接手全部班级的工作时,首先就是与班主任沟通,研究学生的档案,认识学生,和熟悉他们的课任老师了解各种情况,不考虑班级界限,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沟通,不断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不断根据所反馈的信息改进和完善计划。

    三、引导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工作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同时在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更注重钻研考纲和新课程要求,比较其中地变化,适时地补充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点紧扣当前形式,注重题型地改变,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提高有效分。

    四、上好有效课

    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教书是一项个人艺术与全局统一的难题,故注重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仔细考虑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和材料的取舍。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反映,掌握情况及时改进和修订教学方案。自己做到多做题,多研究参考资料,以课标/考纲为准绳,把握高考方向,尽可能的使学生精选精练,提高课堂效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生物学语言的应用。

    五、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每天中午,下午都会在办公室逗留,等待有问题询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长期坚持,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六、注重交流

    今年本校高三生物有三位老师任教,故注重同校交流,无论考好,考差,本着找问题,说优势,故在不断的质检中,成绩各班均逐步平衡上升,协调共进。且不忘同兄弟校的学习借鉴,还关注与一级达标校的老师的交流,同时关注本省其他地市的考题研究,以应对第一年本省理综试卷,以期达到最大成果。

    七、坚持与不放弃

    在接手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状态下,不放弃,不抛弃,坚持抓基础,鼓信心,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重过程,享受过程。就一定有不同方面的收获。

    在新的学年中,我个人认为,引导学生兴趣是首要问题,其次是鼓励信心,再则是方法与基础,故将继续努力!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三】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精心部署和科学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历史新高。我所教的两个班理综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张艳、于晖两位班主任的狠抓严管,兢兢业业,得益于高三生物备课组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回顾高三这一年,大小考试数不胜数,成绩有好有坏,在教学中有经验有教训。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未雨绸缪,齐心协力,精心备课,提高效率

    高三生物组是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在李建梅老师的带领下,高三备课组首先树立打整体战思想,研读考纲、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在题型、结构、内容、难度上的变化。全组老师在充分研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章节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略。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教材分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综合模拟训练。之后分派课件制作、一轮复习学案、训练试题的编写工作,各位老师尽职尽责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备课即是新授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高三复习课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全组老师经常一起研究考纲,做到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讨论突破难点的方法,一起筛选典型例题,一起探讨典型例题的最优化讲解方式;一起探讨系统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模式;一起探讨作业中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课代表反馈自己所交班级的学生对即将要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既保持步调一致,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又具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一轮复习,精心布置,重视基础,突破难点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内容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1、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3、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三、试卷批改,严谨认真,试卷讲评,讲求方法

    今年的高考成绩如此喜人,其中一方面要得益于高考前大规模的强化考试。收上来的卷子当天收,下节上课之前务必判完,做到及时性;判卷时对于模棱两可的答案要严判,做到严谨性。

    上课之前做好以下准备:JK251.cOm

    1、数据统计。统计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此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及满分、0分的情况并记录人名加以表扬或批评。

    2、进行分析。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审题意识,或知识积累,或语言表达,等等)以明确学生在各个板块复习中的总体优势和劣势。

    3、确定重点。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命题思想和备考策略的高度,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并确定讲评的知识重点和板块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讲评时卷要注意:

    1、趁热打铁,做到及时性。一旦时间过长,学生就会淡忘,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2、选题典型,做到针对性。选择错误率高、迷惑性大、体现本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3、融会贯通,做到拓展性。讲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借题发挥,类比延伸,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清相关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力争讲活一题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再现情境,做到互动性。讲评试卷时可安排几道题由学生讲述答题思路,还原考试情境,甚至让他们提问、质疑,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讲评更贴近学生心理。

    5、增强信心,做到激励性。学生取得好成绩后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这样学习情绪会高涨。

    因此,我总是设法表扬他们。最高分、一卷满分、二卷某题满分、二卷最高分、进步最快等等。

    四、辅导与答疑,具有针对性

    辅导与答疑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症结所在,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晚自习辅导,力求作业与试卷的每一道题都做在学生前面,分析每一道题的考查的知识点,以备学生质疑时既提高答疑效率,又一语中的。

    在高三的冲刺阶段,每天的理综测验让一些学生慌了手脚,面对不如意的成绩,一次次的挫败,他们心急如焚又不知该如何做。这时做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比如21班的沈凌宇同学,在考单科时成绩很高,但最初答理综时成绩很不理想,原因是他在某道题上耽误工夫,后面的题来不及做。我及时点明了他的问题所在并告诉他:“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破不了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后来的考试中他成绩提升很快。22班的赵璐同学是一名好手,但她的生物成绩相较而言并不理想,我给她提了一个建议:做题不要求快,要稳扎稳打,中低等题目要保证不错,再攻克难题。也就是“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至为重要。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四)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五)

    今年已经是我人生第三个年头的教师生涯。前两年我主要负责生物选修模块的教学,这个学期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差异。这个学期,基本上结束了必修一的教学,下面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

    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紧抓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

    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6.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六】

    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始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抓住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具有教育责任感,同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充分熟悉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组教学资源,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握合适的教学节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决定着学习效果的最终达成,对学习充满期待是最佳的学习情绪,课堂上营造探究气氛是师生生共同的任务,学生对留有思维空间的自主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不仅能触动思维,更能触动心灵,思维的“碰撞点”就是情绪的“兴奋点”。总之,注意了以上的三个要素,才能避免“只教不学”和“只学不教”的现象发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所以教学策略就要灵活机动,切忌生搬硬套,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在此与各位交流。

    1、修炼内功,铺好教学工作“第一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还需要学习课程中的学科前沿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用发展的观点要求自己,才能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共有6名教师,最长者五十多岁,年轻的只有二十五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各种培训和学习,为了开好选修课(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组教师及生物实验员于20xx年5月到吉林省农业发展学院的实验中心进行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获得了高校在技术和实验材料上的大力支持,很好的完成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此种做法也得到了省市教研员的肯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和组内“每周一课”活动,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认真评课。在“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活动中,高中生物基本原理概念和前沿知识的背诵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项内容都获得了“中期验收优秀”。

    2、发挥特长,百花齐放抓根本

    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年长的宋彦文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丰富多彩的实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光和孙连鹏老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活灵活现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纳量;于丽影老师语言幽默,有亲和力,学生每每被她优美的语言所打动,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她的课堂里。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有魅力的教师,只要我们发挥特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同时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既精彩又有实效。

    3、突出学科特色,“实验教学”是突破口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和选修的各项实验,实验教学中,师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在演示实验时,教师没有“唱独角戏”,而是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和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能认真完成实验,还能提出在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课堂充满研究性学习的气氛;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外,为了保证达到实验效果,教师要带领“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不仅可以发现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实验时加以修正,还能培养“实验骨干”,这些骨干,在实验课上对同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保证了实验课的高效和实效;在组织探究性实验时,尝试了以下组织形式,即:学习讨论 明确原理(全班)→ 制定方案 开展探究(生物科技小组)→ 汇报分析 发现问题(全班)→修定方案 继续探究(各个小组)→ 交流评价 拓展探究(全班),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生物小组同学的引领作用,调动同学们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鼓励创新,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课上课下相结合,给学生一个能体现自主性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模型构建,新思想带来高效率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建构思想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构建物理模型为例,我们尝试让学生构建了“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的表达过程模型”等,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学生通过构建模型,对生物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为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高三备考,扎扎实实重实效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接着进行了专题综合复习,针对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中题量大、时间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我们尝试进行了“限时训练”和“我是老师”等训练方法,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限时训练”中,小卷当堂练,面批面改,6道选择题规定10分钟完成,4道非选择题规定22分钟完成,2道选考题(选答1道)规定8分钟完成,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对考试中时间的把握比较合理,而且教师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进行指导,学生的得分率有所提高;“我是老师”训练法,就是让学生讲题,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审题分析,答案解析,还要说出与考试大纲相对应的能力考查点,以及出题者的命题角度,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尖子生能力明显提高,学困生弥补了知识漏洞,增添了学习信心。

    6、教学反思是不断发展的源泉

    有人说,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太大,周而复始 ,没有新意。其实不然,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工作是最需要创新和发展的。反思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因为通过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发现更新的问题,而且由于反思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所以就为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源泉,教学工作就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七)

    (一)经验

    1、放慢速度,注重基础,顺利过渡。

    高三新教材知识内容多,刚进入高三,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学习的难度虽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应该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

    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

    2、以旧代新,建立知识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三册书,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识是在高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把高二两本教材的内容加进来,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注意,现在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非常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助学生全面的复习。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内容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也逐渐增多,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跟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

    5、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训:

    1、精简习题

    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发、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图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任务重,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的找出不同的难度的题目适合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图做得多,弄懂综合的一道题,一系列题目都可以掌握。

    2、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解,一味的讲授式,使学生长期的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应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讨论,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老师的讲解,同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讨论就可解决,老师不必题题讲解,耽误课堂时间。

    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议措施:

    1、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偏差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题的原因。做再多的题,仍然不会思考。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审题,针对这个问题,平时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找出考察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写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学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考试题虽然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教学中仍然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高三下学期我们要做大量的练习,讲评试卷的环节非常重要,我再讲题的时候,不是在讲某一道题为什么选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题的4个选项,将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不厌其烦的带着大家重复,去复习,为的就是让学生对于反复去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3、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高三下学期,练习模拟题非常多,如果只是机械的做题,讲题,题目越做越多,错题越来越多,做过的再做也仍然出错,学生感觉收获并不大。这样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有目的的归纳总结,例如:针对考试说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把比较重要的几套题目分别进行整理。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难点就更容易突破,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总结的资料也有利于后边的复习。

    jk251.coM小编推荐

    实用范文: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怎么写4篇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二)

    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始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抓住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具有教育责任感,同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充分熟悉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组教学资源,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握合适的教学节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决定着学习效果的最终达成,对学习充满期待是最佳的学习情绪,课堂上营造探究气氛是师生生共同的任务,学生对留有思维空间的自主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不仅能触动思维,更能触动心灵,思维的“碰撞点”就是情绪的“兴奋点”。总之,注意了以上的三个要素,才能避免“只教不学”和“只学不教”的现象发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所以教学策略就要灵活机动,切忌生搬硬套,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在此与各位交流。

    1、修炼内功,铺好教学工作“第一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还需要学习课程中的学科前沿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用发展的观点要求自己,才能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共有6名教师,最长者五十多岁,年轻的只有二十五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各种培训和学习,为了开好选修课(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组教师及生物实验员于20xx年5月到吉林省农业发展学院的实验中心进行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获得了高校在技术和实验材料上的大力支持,很好的完成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此种做法也得到了省市教研员的肯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和组内“每周一课”活动,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认真评课。在“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活动中,高中生物基本原理概念和前沿知识的背诵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项内容都获得了“中期验收优秀”。

    2、发挥特长,百花齐放抓根本

    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年长的宋彦文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丰富多彩的实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光和孙连鹏老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活灵活现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纳量;于丽影老师语言幽默,有亲和力,学生每每被她优美的语言所打动,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她的课堂里。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有魅力的教师,只要我们发挥特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同时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既精彩又有实效。

    3、突出学科特色,“实验教学”是突破口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和选修的各项实验,实验教学中,师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在演示实验时,教师没有“唱独角戏”,而是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和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能认真完成实验,还能提出在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课堂充满研究性学习的气氛;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外,为了保证达到实验效果,教师要带领“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不仅可以发现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实验时加以修正,还能培养“实验骨干”,这些骨干,在实验课上对同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保证了实验课的高效和实效;在组织探究性实验时,尝试了以下组织形式,即:学习讨论 明确原理(全班)→ 制定方案 开展探究(生物科技小组)→ 汇报分析 发现问题(全班)→修定方案 继续探究(各个小组)→ 交流评价 拓展探究(全班),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生物小组同学的引领作用,调动同学们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鼓励创新,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课上课下相结合,给学生一个能体现自主性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模型构建,新思想带来高效率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建构思想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构建物理模型为例,我们尝试让学生构建了“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的表达过程模型”等,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学生通过构建模型,对生物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为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高三备考,扎扎实实重实效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接着进行了专题综合复习,针对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中题量大、时间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我们尝试进行了“限时训练”和“我是老师”等训练方法,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限时训练”中,小卷当堂练,面批面改,6道选择题规定10分钟完成,4道非选择题规定22分钟完成,2道选考题(选答1道)规定8分钟完成,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对考试中时间的把握比较合理,而且教师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进行指导,学生的得分率有所提高;“我是老师”训练法,就是让学生讲题,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审题分析,答案解析,还要说出与考试大纲相对应的能力考查点,以及出题者的命题角度,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尖子生能力明显提高,学困生弥补了知识漏洞,增添了学习信心。

    6、教学反思是不断发展的源泉

    有人说,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太大,周而复始 ,没有新意。其实不然,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工作是最需要创新和发展的。反思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因为通过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发现更新的问题,而且由于反思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所以就为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源泉,教学工作就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三】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2灵活多变

    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生物俗语、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生物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生物核心知识、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选修本第三册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1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曾例举过人鼠细胞融合,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制备原理和第一次筛选放在人鼠细胞融合后,单抗制备前,目的是分散难点。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亲本,细胞融合,进行筛选和培养。第二次筛选更难理解,而且教材上没有给出克隆化培养的具体过程,专门用一张幻灯片进行处理。最后小结时出示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对单抗的制备过程总结出“五个二”。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三、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参考范文--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模板(720字)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一】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三、1、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③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2、课后反思

    ①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②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③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④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二】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精心部署和科学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历史新高。我所教的两个班理综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张艳、于晖两位班主任的狠抓严管,兢兢业业,得益于高三生物备课组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回顾高三这一年,大小考试数不胜数,成绩有好有坏,在教学中有经验有教训。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未雨绸缪,齐心协力,精心备课,提高效率

    高三生物组是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在李建梅老师的带领下,高三备课组首先树立打整体战思想,研读考纲、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在题型、结构、内容、难度上的变化。全组老师在充分研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章节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略。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教材分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综合模拟训练。之后分派课件制作、一轮复习学案、训练试题的编写工作,各位老师尽职尽责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备课即是新授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高三复习课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全组老师经常一起研究考纲,做到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讨论突破难点的方法,一起筛选典型例题,一起探讨典型例题的最优化讲解方式;一起探讨系统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模式;一起探讨作业中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课代表反馈自己所交班级的学生对即将要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既保持步调一致,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又具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一轮复习,精心布置,重视基础,突破难点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内容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1、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3、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三、试卷批改,严谨认真,试卷讲评,讲求方法

    今年的高考成绩如此喜人,其中一方面要得益于高考前大规模的强化考试。收上来的卷子当天收,下节上课之前务必判完,做到及时性;判卷时对于模棱两可的答案要严判,做到严谨性。

    上课之前做好以下准备:

    1、数据统计。统计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此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及满分、0分的情况并记录人名加以表扬或批评。

    2、进行分析。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审题意识,或知识积累,或语言表达,等等)以明确学生在各个板块复习中的总体优势和劣势。

    3、确定重点。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命题思想和备考策略的高度,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并确定讲评的知识重点和板块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讲评时卷要注意:

    1、趁热打铁,做到及时性。一旦时间过长,学生就会淡忘,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2、选题典型,做到针对性。选择错误率高、迷惑性大、体现本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3、融会贯通,做到拓展性。讲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借题发挥,类比延伸,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清相关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力争讲活一题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再现情境,做到互动性。讲评试卷时可安排几道题由学生讲述答题思路,还原考试情境,甚至让他们提问、质疑,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讲评更贴近学生心理。

    5、增强信心,做到激励性。学生取得好成绩后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这样学习情绪会高涨。

    因此,我总是设法表扬他们。最高分、一卷满分、二卷某题满分、二卷最高分、进步最快等等。

    四、辅导与答疑,具有针对性

    辅导与答疑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症结所在,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晚自习辅导,力求作业与试卷的每一道题都做在学生前面,分析每一道题的考查的知识点,以备学生质疑时既提高答疑效率,又一语中的。

    在高三的冲刺阶段,每天的理综测验让一些学生慌了手脚,面对不如意的成绩,一次次的挫败,他们心急如焚又不知该如何做。这时做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比如21班的沈凌宇同学,在考单科时成绩很高,但最初答理综时成绩很不理想,原因是他在某道题上耽误工夫,后面的题来不及做。我及时点明了他的问题所在并告诉他:“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破不了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后来的考试中他成绩提升很快。22班的赵璐同学是一名好手,但她的生物成绩相较而言并不理想,我给她提了一个建议:做题不要求快,要稳扎稳打,中低等题目要保证不错,再攻克难题。也就是“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至为重要。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篇四】

    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始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抓住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具有教育责任感,同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充分熟悉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组教学资源,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握合适的教学节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决定着学习效果的最终达成,对学习充满期待是最佳的学习情绪,课堂上营造探究气氛是师生生共同的任务,学生对留有思维空间的自主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不仅能触动思维,更能触动心灵,思维的“碰撞点”就是情绪的“兴奋点”。总之,注意了以上的三个要素,才能避免“只教不学”和“只学不教”的现象发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所以教学策略就要灵活机动,切忌生搬硬套,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在此与各位交流。

    1、修炼内功,铺好教学工作“第一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还需要学习课程中的学科前沿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用发展的观点要求自己,才能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共有6名教师,最长者五十多岁,年轻的只有二十五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各种培训和学习,为了开好选修课(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组教师及生物实验员于20xx年5月到吉林省农业发展学院的实验中心进行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获得了高校在技术和实验材料上的大力支持,很好的完成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此种做法也得到了省市教研员的肯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和组内“每周一课”活动,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认真评课。在“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活动中,高中生物基本原理概念和前沿知识的背诵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项内容都获得了“中期验收优秀”。

    2、发挥特长,百花齐放抓根本

    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年长的宋彦文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丰富多彩的实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光和孙连鹏老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活灵活现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纳量;于丽影老师语言幽默,有亲和力,学生每每被她优美的语言所打动,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她的课堂里。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有魅力的教师,只要我们发挥特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同时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既精彩又有实效。

    3、突出学科特色,“实验教学”是突破口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和选修的各项实验,实验教学中,师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在演示实验时,教师没有“唱独角戏”,而是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和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能认真完成实验,还能提出在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课堂充满研究性学习的气氛;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外,为了保证达到实验效果,教师要带领“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不仅可以发现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实验时加以修正,还能培养“实验骨干”,这些骨干,在实验课上对同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保证了实验课的高效和实效;在组织探究性实验时,尝试了以下组织形式,即:学习讨论 明确原理(全班)→ 制定方案 开展探究(生物科技小组)→ 汇报分析 发现问题(全班)→修定方案 继续探究(各个小组)→ 交流评价 拓展探究(全班),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生物小组同学的引领作用,调动同学们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鼓励创新,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课上课下相结合,给学生一个能体现自主性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模型构建,新思想带来高效率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建构思想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构建物理模型为例,我们尝试让学生构建了“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的表达过程模型”等,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学生通过构建模型,对生物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为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高三备考,扎扎实实重实效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接着进行了专题综合复习,针对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中题量大、时间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我们尝试进行了“限时训练”和“我是老师”等训练方法,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限时训练”中,小卷当堂练,面批面改,6道选择题规定10分钟完成,4道非选择题规定22分钟完成,2道选考题(选答1道)规定8分钟完成,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对考试中时间的把握比较合理,而且教师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进行指导,学生的得分率有所提高;“我是老师”训练法,就是让学生讲题,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审题分析,答案解析,还要说出与考试大纲相对应的能力考查点,以及出题者的命题角度,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尖子生能力明显提高,学困生弥补了知识漏洞,增添了学习信心。

    6、教学反思是不断发展的源泉

    有人说,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太大,周而复始 ,没有新意。其实不然,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工作是最需要创新和发展的。反思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因为通过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发现更新的问题,而且由于反思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所以就为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源泉,教学工作就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推荐】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范文7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