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
  •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9-18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

    希望这份“乘法认识教学反思”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并带来帮助,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解决方案。优秀的老师既要保证课堂顺利进行,也要保证课堂的氛围,老师伴随教案里的节奏让学生更沉浸在学习的课堂上。撰写完善的教案,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经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进取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景,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我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本事。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异常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异常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必须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篇2)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小动物玩耍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小兔子和小公鸡的数量,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兔子和公鸡,他们是几个几个一起玩耍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几个几”。其次,通过摆小棒的,进一步来体会, “几个几”。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篇3)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向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所以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习资料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我经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异常喜爱的卡通小熊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张图片有3只小熊,引出1个3、2个3、3个3...由相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作准备。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还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自主探索算法过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经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然后经过微视频,清晰的引出两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了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让学生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初步认识到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以及仅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中才能够用乘法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有少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转换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过程中,多让学生去辨别加数和个数,巩固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三、重视反馈,鼓励学生进取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本事有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反馈,便于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思维闪光点,同时及时准确地明白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本节课中,重点还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能够更简便的用乘法进行计算。所以在课堂自主练习中,我多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我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且在解决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也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自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1.本节课设计比较流畅,可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导致整堂课的进程比较平淡,应当在个别环节中构成更加尖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的还不够,例如在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不一样意义时,应当多给与学生自我去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示的不一样意义,使两个关键词内化为学生的深刻理解。这样,无论从加法算式中改写成乘法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在课堂练习中,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能够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习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经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的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善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我的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提高。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人能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设计观察“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即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主体的,开放的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4+4+4+4+4+4+=24

    5+5+5+5=20

    3+3+3+3+3=15

    之后,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重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大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没有让孩子动手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因为怕摆的时间过长,影响重点知识的讲解,以后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jK251.COm精选阅读

    精选认识乘法教学反思(模板11篇)


    时光如电一般的飞驰,一学期即将走完。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而我们则可以利用这次总结来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一次仔细的回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认识乘法教学反思(模板11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试用修订版)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较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本中是以准备题开始,接着新授,巩固练习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于是设计了直观的例题使学生从同数连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号的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看图写算式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本课的进行能突出重点,分层练习环绕重点,时间分配保证了重点,因此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而且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

    一、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了草地上,一边玩,一边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就在这时,小鸡发现了绿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许多它们的好朋友蝴蝶在飞动。于是,这只小鸡就让它们的伙伴三个一伙,分头去和蝴蝶它们去捉迷藏。

    师:你想知道小鸡、蝴蝶它们到底有多少只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数数。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生:一共有几只蝴蝶?

    师:根据问题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点拨几个几相加]。

    生1:横着看,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4个,有3行,一共12个。用加法算4+4+4=12。[同时板书]。

    生2:竖着看,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3个,有4列,一共12个。用加法算:3+3+3+3=12。[同时板书]

    师:以上的问题我们都用连加来计算,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

    生:两道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好!回答的真不错。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同时板书]小朋友们都已经掌握了连加的读法,而且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教你一种读法。

    [指着3+3+3+3=12]

    师:数一数几个几连加,恩,4个3。我们就读作4个3连加得12。,好谁来试试?

    生1:4+4+4=12是3个4连加得12。

    生2:3+3+3+3=12是4个3相加的和是12。

    师:很好![根据学生的说法,师板书]

    师:因为它们每个加数都相同,像这样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乘法”。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怎么写呢?

    师:乘法用乘号表示。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师:乘号像什么?[生想象]

    生:略

    师同时说明“×”读作“乘”,与“+”、“-”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师:上面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3

    师:几个3连加?

    生:4个3连加

    师:很好!

    [教师对着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板书如下:用乘法算:3×4、4×3

    师:由于4个3的和是12,所以3×4=12[板书],那么4+4+4=12请你们互相试着说一说。[同桌交流]

    生A:这是3个4连加得12,所以4×3=12;又因为3×4=12,所以4×3=12。

    生B:3个4的和是12,所以4×3=12。[师同时板书]

    生C:3+3+3+3=12是4个3相加的和是12,所以4×3=12。

    师:很好!3×4和4×3都等于12,并表示4个3的和是12或3个4的和是12,也就是表示3与4相乘。

    师在前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加“或”,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

    师并说明乘法算式的读法。

    生先试读:4乘3等于12或3乘4等于12。

    再齐读。

    2、出示试一试:

    师:图上表示的是几个2朵红花?或几个3朵红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

    分组交流:从图中找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明确后在图下标明:

    有这样两种:

    启发学生思考、独立写算式并交流。2+2+2=6,3+3=6。2×3=□或3×2=□。

    师:2乘3等于多少呢?3乘2等于多少?请同学们互相试着说一下。

    生:3×2=6,2×3=6[师同时板书]。

    齐读算式

    师:3×2=6表示什么?2×3=6呢?

    教师着重说明乘法的表示意义。

    [三]、合作交流

    1、每行摆5个,摆2行

    [先由学生自己摆一摆]

    教师出示:

    师:看到上面的图,你是怎样想的?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3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表示5个2是多少?和2个5是多少?

    生2:5+5=10或2+2+2+2+2=10

    生3:5×2=10

    生4:2×5=10

    师: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算式,如5与2相乘可以写成5×2,也可以写成2×5。

    2、每行摆3个,摆4行。

    师:一共有多少个圆?

    师:可以先用加法计算,不要求学生同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拓展想象

    师:接着我们来做练一练的2先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进行巩固练习。

    [做完校对]

    师:小朋友做得很棒!

    师:现在请你改写算式:8+8+8

    生:3×8或8×3

    师:7+7+6

    生1:2个7再加6

    生2:7×2+6

    生3:7×3-1

    师:真聪明!通过上面的练习,哪个小朋友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乘法计算

    [师同时板书]

    师:好,那老师再出一题:100个5的和是多少?

    [生兴趣岸然,积极思考,30秒之后,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1:用乘法计算5×100

    师:为什么?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烦,在黑板上要写得很长,而且浪费时间。

    生3: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同时板书比较简便]

    [有时间的话,让学生看书质疑,效果更好。]

    [五]、教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如果遇到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反思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2

    课时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教材分析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后学习的,学生有了扎实的加法基础。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习乘法口诀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对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扎实的计算基础。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比加法简便,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法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法学习,认识乘法比加法简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读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连加算式的举例引出乘法的意义。通过对比法理解乘法比加法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列出连加算式:

    3+4+5=10+20+30=

    2+2+2=5+5+5=

    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并适当予以纠正。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大家观察上面四个连加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更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板书:

    4+4+4+4+4=

    此算式可写成4×5=

    3+3+3+3+3=

    此算式可写成3×5=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4+4+4+4

    5个4相加,可以写成4×5或5×4。

    读作:4乘5或5乘4。

    三,课堂巩固练习(5分钟)

    5+5+5+5+5+5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点名四个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读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我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书上课后题。

    板书设计

    乘法的认识和意义

    4+4+4+4+45个4相加

    可写成4×5或5×4。读作:4乘5或5乘4。

    教学反思

    我对本节课比较满意,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比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比加法简便,学生容易掌握。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都想上黑板做算式题。本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巩固练习阶段,部分学生容易把乘法算式读错。例如:5×6。部分学生读作:五乘六或者5乘6等于30。这些都是错误的读法。原因如下:1,学生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100以内数的读法混淆;2,算式中没有的数想当然地读出来。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特别强调乘法算式读法中数字要小写,没有的数不要读。辨别5×6和5×6=30的读法不一样。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3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通过“兔有几个几只,鸡有几个几只”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几个几,然后说一说,比一比,加强了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体会到几个几相加算式中

    加数相同;第二个例题是通过电脑图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首先出示4个2的电脑图,再出示8个2的电脑图,最后出示100个2的电脑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

    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无法预设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课前设计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不变的程序;而是随着课堂的推进,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规律,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开放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训练(教师出示卡片)

    7+5+2+1= 5+6+3= 3+2+6+4= 6+4+6+5= 5+5+5+5=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小组合作: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并说出结果。

    (板书: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5个3 连加等于15(板书)

    3、活动(三):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子?学生自由地数数,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板书: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一起来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四):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四、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板书:

    认识乘法(一)

    -----数一数

    横着数:5+5+5=15 3个5连加等于15

    竖着数:3+3+3+3+3=15 5个3 连加等于15

    得数相同

    6+6+6+6=24 4个6 等于24

    4+4+4+4+4+4=24 6个4 等于24

    10+10+10=30

    3+3+3+3+3+3+3+3+3+3=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看来我的这一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让学生体会到“几个几相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有的运用已有数数经验按群数或逐个数,还有的说出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虽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没有接触,但生动有趣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积累,自觉地把知识迁移,在解决几个相同数相加的问题中获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

    在看图按群数出鸡、兔的数量,列加法算式计算数量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算式的异同,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认识了“几个几相加”后的试一试中,安排了“摆一摆,填一填”,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和观察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经过一节课数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图得出几个几相加,并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6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7

    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习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习,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8

    《认识乘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

    首先:我利用主题情境图,引出“几个几”,那么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算出兔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因为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因此我进一步的引导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初步体会“几个几”。然后再引导列加法算式,2+2+2=6(只);3+3+3+3=12(只),这是实物“几个几”与乘法算式之间的中介和过度。主要是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为进而抽象成乘法算式、认识乘法含义做好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木棒、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列式计算;的摆法,让学生列式计算,加深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后面紧接着我设计一题让学生数一数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可以横着数有“几个几相加”,也可以竖着数有“几个几相加”;感受“几个几相加”这类问题的特点。

    有了前的学铺垫,后面再利用学校的电脑桌排列情况引出乘法,学生很快的列出连加算式,我再引出更简单的表示方式也就是乘法算式,并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4个2台是多少”—4个2相加及算式—乘法算式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了乘法的具体的背景以及表示方法。后面我还课件出示了一排又一排的电脑桌,问假如有100个2可以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快的就说出:100×2或2×100。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掌握情况较好。

    最后,我按排了巩固练习,针对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以及对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的巩固。

    课后,通过与各位老师们探讨交流,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1、有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学习乘法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但是这样的安排,使得本节课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大部分的时间在学习认识“几个几相加”,后面才引出本节课的乘法。我认为在例题1就可以引出乘法算式,譬如:可以课件出示4个2只、5个2只、6个2只…如果有很多很多个2只,这时候写连加算式可能就不方便,这个时候学生肯定遇到困惑,那么我就可以引出乘法算式,直接就可以切入主题。但是这必须要建立学生在算兔、鸡有“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这样可以避免这节课头重脚轻的情况。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3、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

    4、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巩固练习时间比较仓促。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9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展示课开始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思考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项目,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相同,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项目,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设疑问同学们如果有20个2相加,30个3相加还能用加法算式吗?引出今天的新知识——乘法。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行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能够记得更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计算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因为学生之前在暑假大都背过乘法口诀,但这是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学生没有乘法的具体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都是让他们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相互转化的关系,知道乘法算式的正确书写和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游乐场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分别提出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上总共有多少人。我有选择地板书他们回答的三个加法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一类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这一环节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经过提问,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从而我得出乘法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接下来我改写出第三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2×7=14,7×2=14,并写出它们的读法,指出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里又多了一个7,这个7到底是什么意思,班上的学生反应也很快说出有7个2相加,不需要我作过多的说明,教学到这里,最后安排了学生读之前写的几个加法算式,直接感受乘法的简洁性。随后,我安排了几道习题巩固练习,深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课堂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作了总结。

    这节课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在教材的理解上也不够透彻,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出现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导入环节,虽然我已经列举出几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但是如果这里再安排一两个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学生对由加法到乘法的过程会理解得更透彻些,这样学生其实能更快的说出老师想要的结果,加快教学的进程;其次在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过程中我把2乘7口误说成了2乘以7,这是事后我才知道的,数学教学讲求准确,像这样的失误不该再犯;最后,也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我上课的标题没有写,这也跟我平时不好的板书习惯有关,结果一到上公开课全都显现出来了。另外,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也不够生动活泼,学生的发言也“中规中矩”,不够出彩,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整节课上我的语言其实可以更生动些,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导入环节的情境也可以设计得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上课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组织者,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这也跟我在课堂上还不够“放得开”有关。这节课在整个流程上没有太大问题,导入、新授、练习、总结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师的教态方面都还做的不错;在提问环节,我提出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让学生回答到点子上。总之这节课我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观察学生练习,我也了解到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资历尚浅,上课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取得更长远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经过反思,我们获得的原始经验不断的加工提炼,得到升华,为我们自己所用,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系列


    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特地整理的“认识乘法教学反思”,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圣人无常师,做一份好的教案也算是老师的专业技能。教案能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1)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训练(教师出示卡片)

    7+5+2+1= 5+6+3= 3+2+6+4= 6+4+6+5= 5+5+5+5=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小组合作: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并说出结果。

    (板书: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5个3 连加等于15(板书)

    3、活动(三):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子?学生自由地数数,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板书: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一起来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四):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四、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板书:

    认识乘法(一)

    -----数一数

    横着数:5+5+5=15 3个5连加等于15

    竖着数:3+3+3+3+3=15 5个3 连加等于15

    得数相同

    6+6+6+6=24 4个6 等于24

    4+4+4+4+4+4=24 6个4 等于24

    10+10+10=30

    3+3+3+3+3+3+3+3+3+3=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看来我的这一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3)

    《认识乘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

    首先:我利用主题情境图,引出“几个几”,那么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算出兔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因为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因此我进一步的引导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初步体会“几个几”。然后再引导列加法算式,2+2+2=6(只);3+3+3+3=12(只),这是实物“几个几”与乘法算式之间的中介和过度。主要是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为进而抽象成乘法算式、认识乘法含义做好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木棒、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列式计算;的摆法,让学生列式计算,加深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后面紧接着我设计一题让学生数一数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可以横着数有“几个几相加”,也可以竖着数有“几个几相加”;感受“几个几相加”这类问题的特点。

    有了前的学铺垫,后面再利用学校的电脑桌排列情况引出乘法,学生很快的列出连加算式,我再引出更简单的表示方式也就是乘法算式,并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4个2台是多少”—4个2相加及算式—乘法算式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了乘法的具体的背景以及表示方法。后面我还课件出示了一排又一排的电脑桌,问假如有100个2可以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快的就说出:100×2或2×100。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掌握情况较好。

    最后,我按排了巩固练习,针对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以及对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的巩固。

    课后,通过与各位老师们探讨交流,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1、有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学习乘法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但是这样的安排,使得本节课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大部分的时间在学习认识“几个几相加”,后面才引出本节课的乘法。我认为在例题1就可以引出乘法算式,譬如:可以课件出示4个2只、5个2只、6个2只…如果有很多很多个2只,这时候写连加算式可能就不方便,这个时候学生肯定遇到困惑,那么我就可以引出乘法算式,直接就可以切入主题。但是这必须要建立学生在算兔、鸡有“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这样可以避免这节课头重脚轻的情况。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3、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

    4、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巩固练习时间比较仓促。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4)

    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二年级学生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已有生活经验中很少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在教学中,必须通过不同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形象感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这些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从而在脑中建立起乘法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个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对“几个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组,每组就是1个2只,两组就是2个2只,三组就是3个2只……;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每几根小棒一组,一共有几组,也就是几个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画一画:每3个圆圈一组,画5组,是几个几?你能用三角形画出4个3吗?……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6)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展示课开始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思考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项目,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相同,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项目,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设疑问同学们如果有20个2相加,30个3相加还能用加法算式吗?引出今天的新知识——乘法。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行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能够记得更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篇7)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

    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篇


    三尺讲台伴终生,一支粉笔传知识,每个教师都会经历写教案的过程。教案可以帮相教师尽可能地避免教学时出错,你知道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重点注意什么吗?以下的内容“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是栏目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欢迎阅读并参考!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

    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习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习,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3】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

    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4】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血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对于孩子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至关重要。

    对于教师方面,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乘法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解决几个几的和的问题。所以围绕乘法的本质,为了突出几个几相加的教学,我从两个层次出发:

    第一层是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的表象。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多个几个几相加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获取的信息来实现。例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跳啦啦操的一共有多少人?”时,当学生说出“5+5+5+5+5=15”时,我有连续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是5个3相加?”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说出“每组3人,共有这样的3组,所以是5个3相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

    第二层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例如:在解决完三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及在整节课课中我不断的在反复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或文字信息来说一说,让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改写乘法算式时,帮助学生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桥梁,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乘法算式的表示什么?在改写乘法算式时需要找到谁和谁?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对这三个情境问题的处理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四能”。例如:让学生来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给自己的同桌出一道题目并批改等等。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三道层层递进的常规题目和一道拓然题目,通过常规题目的练习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通过拓然题目的延伸,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在本课的授课后,反思自己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语言邋遢、课堂氛围不够高涨、教师评价语过于单一、未能合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教师板书和示范动作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为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例如,语言不够简练、精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自身的亲和力还不够,不能声情并茂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技能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捕捉和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同过本课,也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仍需加强;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照顾到个别学生;教师的示范和板书能力仍需规范等等。通过反思,让我知道了自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学习和提升的方向。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5】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出示主题图,游乐园的情境,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有坐过山车的、有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还有坐旋转木马的......然后,把坐过山车、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情境放大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式?生动的情境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境模型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丰富的材料。生活中是广泛存在同数连加的'情境。

    教学例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况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根据相同数连加的式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引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进而引出对乘法算式,学生很容易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然后让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从而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概括性。

    教学例2,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图,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学生有的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列出乘法算式,接着让学生对两种算式进行对照,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和乘法算式放在一起,能促进学生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最后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将乘号左右两边的数叫“乘数”,结果叫做“积”。

    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我注意做到

    (1)通过3个层次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先用小棒摆。用小棒摆3个4、4个3,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感受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区别。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概括出“几个几”,再写出加法、乘法算式。然后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如:7+7+7=()×()=()×()

    (2)引导学生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请比较3+3+3+3+3=15与3×5=15,这两个算式的数据有何不同?第一个算式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算式的数分别表示什么?你喜欢哪一种算式?为什么?

    本节课后感觉学生学得比较扎实,积极性较高。但对“2个4相加2与4相乘2个4相乘”这类的题,孩子们有困难,需在练习中加强对比,认真审题。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6】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7】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8】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9】

    1、初步感知

    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学生喜好不同,摆出的堆

    数个数都不相同,由此引出“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着“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切身体会

    设计教学时让学生真正体验乘法的优越——简便.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

    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其实不然,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

    ①偏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学生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书写时,师如果巧设障碍,忘了该写几个6;

    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4、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时是由我自己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得出.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当时能让一位好学生来介绍乘法算式,教师进行鼓励,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虽然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深思和挖掘的问题,但这些更深、更全面的思考将会改进未来的教学.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教案是身为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教案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工作。我们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1)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相加”,为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义做好准备。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从中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的便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讨论过程中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在得到了学生的正确回答之后,就急于归纳小结,没有让多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教师小结。

    2、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的比较死,每一步都循规蹈矩,由于担心学生出错,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在试一试中,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图意,效果应该会比先说图意再练习要好。

    3、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摆小棒以及摆花片都只由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板书设计方面还可以更规范,布局更合理,对整个框架都做好规划,不要到时候再去改动。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2)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学中已不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出现了两个乘法算式。教学时我把教材做了一个改变,在二(2)班上课时我开始就说今天我们先来作一个游戏,学生马上很来劲,连着问我做什么,我说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看谁摆的又多又好。学生开始动手摆,图形各种各样非常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摆了几个一样的图形心中大喜。机会来了!我赶紧提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计算吗?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接着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有关乘法的场景。学生兴趣很高,并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说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整节课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中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4)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人能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设计观察“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即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主体的,开放的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4+4+4+4+4+4+=24

    5+5+5+5=20

    3+3+3+3+3=15

    之后,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重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大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没有让孩子动手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因为怕摆的时间过长,影响重点知识的讲解,以后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6)

    1、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2、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4篇


    光阴匆匆而过,我们的双脚即将跨入新学期。无论什么职业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而我们则可以利用这次总结来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一次仔细的回顾,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4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是,第一,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读、写整时。第二,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此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的环节是,听声引入钟表--说出钟表的作用--观察钟面认识钟面的特点--观察时间认识整时--游戏复习--时间的两种写法--拓展知识--中国钟表历史。设计意图主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说出来几时与原因,并结合游戏,激起学生兴趣并巩固知识。

    二、教学过程反思:

    1、主要三大过程:第一过程,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第二过程,认识整时;第三过程,时间的两种写法。

    2、在第一过程中,主要使学生观察,锻炼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锻炼学生的完整表达能力。

    3、在第二过程中,出示各种时间不同的钟表,8时,3时,6时,9时,12时,11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并说出为什么是几时,同时两针都指12是12时,使学生认识这一时间的特殊性。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变化过程。

    4、第三过程,主要由教师教学生两种时间的写法,让学生写一写、练一练加深印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

    1、在第一过程中,学生观察出来钟面上的特点以后,学生并没有分清时针与分针,缺少学生的总结表达环节。

    2、在第二过程中,学生都观察到了长长的指针都指着12,但没准确说出时针分针,也就是说学生没分清时针分针。并且在此环节,学生说的少,学生总结规律时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听取学生的表达,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缺少随机应变能力。且练习题型少,学生认识了整时之后并没有加强巩固练习,导致学生对认识整时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四、改进措施:

    1、在学生观察出钟面特点以后,应尝试让学生总结,说一说,不仅锻炼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区分时针与分针。

    2、学生在观察6个钟表的时间之前应单独出一个钟表使学生先认识整时,再用6个钟表让学生观察整时的特点,这样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思考逻辑。在说的环节,应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怎么看出来的整时,使学生理解整时的特点。此外,学生认识并说出整时后,应多出不同类型的整时练习,在学生练习的同时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拓展部分应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一个时间有早上和晚上两种。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2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及时检验并加以巩固,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3

    《复习认识钟表》这堂课是难度比较大的一节课,但经过教学使我记忆十分深刻,学生不但不感到难,而且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复习目标和重难点。

    本节课要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熟练地看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掌握整时和半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复习过一个小时是几时;并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让学生理解大约是几时。

    我在上课之前进行分析,学生对认整时掌握较好,对认几时半有困难,所有我认为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是教学认几时半和过一时是几时。为此我在课中让学生充分观察几时半的钟面,指导看几时半的方法,强调“因为时针指着几和几的中间,过来几还没到几,分针指着6,所以是几时半。”并注重比较整时与几时半分针与时针的位置不同,给学生理清思路。

    在教学过了一时是几时时,我强调学生独立读题,防止学生直接看钟面写时间,并强调让学生说清思路。突出重难点。

    二、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在复习课上,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在课上,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方法,明确如何思考过一时是几时,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大约是几时,明确大约是几时与整时的不同。

    三.因材施教,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创设了“小妹妹”、“从北京回来的小明”、等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改进方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比较整时与几时半分针与时针的位置不同”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实物钟,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效果明显。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只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刚进入新课程,本节课教学中,我对学生活动的场面调控还不及时,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合理,对动态生成资源的捕捉能力还要加强。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会在钟面上拨出整时,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家庭教育,大部分的认识方式不规范,缺少系统性。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提升和总结。因为班级基础较好,教者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会在钟面上拨出大约几时,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整时,会在钟面上拨出整时。

    2.使学生初步认识大约几时,会在钟面上拨出大约几时。 3.通过学习,学生对钟表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大约几时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老师今天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瞧,它来了。小猫kitty第一次和我们大家见面,它还带了些神秘的礼物呢!谁来猜猜它的神秘礼物是什么?

    小猫kitty想给你们一点提示:(播放课件:谜语) 这下,你们猜是

    (播放课件出示多种钟表)小猫kitty带来了钟和表,这节课它会带着我们去钟表世界走一走,领略其中的奥秘与神奇。(回到课题:认钟表) 【设计意图:熟悉的卡通形象——小猫kitty,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人物首度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的猜谜语,拉近了情境人物与本节课的距离,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多种钟表的展示,辨证地体现了钟表的表示时间的共性,拓宽了学生了的视野,也为“了解历史”部分埋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老师发现了它们的样子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两根针,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老师也带了一只钟,你看看老师的钟比小朋友刚认识的钟面多了什么? 伸出你的手指跟着秒针一起出发吧。 它是怎么走的呀?

    这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我们的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样的方向走的。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时针和分针,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时针和分针就能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设计意图:教材中所出现的钟面都是只有时针和分针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有一定的冲突,教者给秒针一分钟的展示机会,既解释了冲突又为后面的认识大约几时的“几时不到一点”和“几时刚过一点”做了铺垫。】

    2、初步认识整时

    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吗?(2时的钟面学生很可能会说成2点) 2点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2时。

    谁来说说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我们就说是2时。 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试一试:1时、5时、11时) 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我们把这样的几时又叫做整时。

    有了钟表,我们就能够知道,那你能根据每幅图中钟表上表示的时间说一说,这些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吗?(播放课件:想想做做2) 提问:这时候钟面上的针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 2幅图:12时) 说的真不错,象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老师这里有一个钟,我想自己拨一个9时,你能告诉我该怎么拨吗?那请你来给我示范一下好吗?

    我们小朋友在心里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来。 指名全班交流:拨出了几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请小朋友将自己拨出的时间向同桌说一说,说说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我们小朋友都能自己拨时间,可小猫kitty在一旁可发愁了,它想拨一个6时,一不小心把钟拨坏了,你们瞧,只剩下一根针了,你能帮它修一修吗?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根针,请你选一根,修好小闹钟。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你为什么选这根针?

    那你为什么要把分针放在这里呀?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也想请你们帮忙修修这个钟,愿意帮忙吗? 4时:你为什么选这根针?那你为什么要把时针指着4呀?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帮助小猫kitty修钟是教者对“想想做做” 的部分习题的出现顺序及出现方式做了些许调整,注重动手操作,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小朋友,你知道小猫kitty为什么喜欢6时吗?6时央视动画城频道要播放《大风车》。小猫kitty可喜欢看了!小猫kitty想在钟表世界里继续走一走,看一看,等下我们一起去提醒她好不好?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到了这时,你想提醒小猫kitty什么呀?(出示6时不到的钟面)你为什么说6时还差一点呢?

    小朋友真热心,提醒小猫kitty,6时不到一点点,动画就要开始了。时间过得真快,6时到了,动画准时开始了。(显示随着时间推移,6时播放动画,学生跟着歌声一起唱一唱)

    看了会动画,现在钟面上6时已经? 是呀,6时刚过了一点点。

    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6时不到一点或刚过6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6时。(出示:大约6时) 那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出示想想做做3)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8时?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9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 你能在钟面上播出大约5时吗?(两种情况) 全班交流:他们俩拨的不一样,你觉得谁拨对了呢?

    【设计意图:《大风车》是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学生对其播放时间十分了解,教者抓住这一教学资源对教材做了些许改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跟着歌声唱一唱,寓教于乐。有了前面秒针的简单认识及这里环环相扣的提问,学生能够很好地自己的语言解释大约几时。动手拨一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了大约几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4、24时拓展

    小猫kitty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可她却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播放课件:出示想想做做6)

    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设计意图:知识的初步渗透,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辨证地认识时间。】

    5、电子表

    老师平时还见我们有的小朋友戴过电子表,你能读出这个时间吗?(播放课件:出示想想做做7) 你怎么知道是5时的?

    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电视、手机、)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说一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的思想。】

    三、了解历史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已经学到了很多钟表的知识,小猫kitty还想带我们去一下钟表博物馆。(播放课件) 在博物馆里小猫kitty见到了这样两个特殊的钟表,你能看出钟面上的时间吗?(只有4个数字的钟面和没有数字的钟面)

    【设计意图: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对钟表历史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

    钟表世界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要想知道得更多,我们小朋友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总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开放化,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摆正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通过看、拨、比、想、说、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应用。既注重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整堂课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9篇)


    教师可以培育出祖国的花朵。相信很多教师对教案并不陌生,撰写教案能不断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你是不是写起教案来就毫无头绪?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是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觉得自我有得有失,需要不断地反思更新,才能使得自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片段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图上小白兔有几处?每处有几只?小鸡呢?

    3.指名回答。

    4.谁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板书:2+2+2=6(只)

    5.数一数是几个2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2,2个2,3个2)

    3个2相加得6。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6.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板书:3+3+3+3=12(只)

    数一数是几个几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3,2个3,3个3,4个3)

    4个3相加得12。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有3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

    反思: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相加,为认识乘法含义作铺垫。

    2.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几个几相加”。一开始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我说一说有“几个几相加”,强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后面学生操作摆小棒和说出乘法的含义作铺垫。

    片段二:认识乘法

    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板书2+2+2+2=8)这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相加

    师:像这样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还能够用乘法计算。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2=8或2×4=8。

    反思:

    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经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可是在学生初次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经过这一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的含义还不够。这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习中部分学生不会列乘法算式。若在这个时候,我能利用例一的情境图,回到刚刚板书的“2+2+2=6,3+3+3+3=12”,让学生试着将它们改为乘法算式。经过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自我试着慢慢去感知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效果会更好。

    片段三:看来大家已经记住它们的名称了,下头的题你会做吗?

    1.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堆?每堆有几只?表示几个4?

    2.谁能把这3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上有5堆小鸡,每堆有4只,表示5个4)

    3.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如何列加法算式?

    4.校对。

    5.如何列乘法算式?

    6.校对。

    7.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8.师总结: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

    反思:在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时,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若在教学例2的时候经过创设比较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经过这节课,我认为数学教学还是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索,在探索中感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作为教师,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3)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组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通过昨天下午的几位老师的微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简练,板书不完整,还有一小部分知识点没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时间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后的微课中会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学环节,是自己的课尽量完美。

    根据今天张老师在东风路小学的做课活动,我又发现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微客中可能设计得很好,但到实际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语言组织可能不是太精炼,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或者总结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师的语言太多,经常重复学生的答语,导致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造成拖堂的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充实自己,做到备好课再讲课。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4)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5)

    乘法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乘法的含义。所以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成乘法产生的一个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体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的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1的主体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引入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在教学完后再整整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例如:

    第一,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的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的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的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着乘法的含义困难就会小很多。

    第二,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好的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涵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的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家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第三,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这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看并没有实际去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景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教完后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感慨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6)

    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计算。学生对于乘法非常兴奋,还不忘背几句乘法口诀,看样子在家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长也打电话让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诀。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孩子连什么是乘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乘法,乘法口诀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背呢?这些都是学生很疑惑的地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写了很多好长好长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想,特别是读,读的累死了,然后我就介绍了乘法,那么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计算。那么对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清楚,这个在乘法口诀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会应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一节课我重点介绍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那么对于几个几相加,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要让学生很清楚,改写乘法算式我觉得难不倒他们,但是我们不能光让他们会改写,还必须清楚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对于2乘3,可以理解成2份,每份3个,也可以理解3份,每份2个。

    鉴于前面乘法的意义讲的比较透彻,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就可以先自学再总结了,学生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7)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8)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材中,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关系,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我认为降低了一定的难度。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