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8-20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了。我们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来分析出自己这一学期有哪些成绩,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1

    3的组成、分解

    活动名称:3的组成、分解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掌握3的分成,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重难点分析: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

    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1

    4、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活动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活动准备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手中的5个雪花片,试着把它分成两份,看有哪几种分法,师巡视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

    2、同样观察5分成2和3,5分成3和2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猜棋子游戏。

    四、指导幼儿完成《数学》P16的练习。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36字。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3

    《大班数学教案《3的分解组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3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小朋友问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3的分解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97字。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感知7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7的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核、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PPT课件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核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实物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核,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核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核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好,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核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核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核。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核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核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寝室里去看看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看数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兴趣,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她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本文扩展阅读: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5

    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教学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扩展阅读: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举世敬师,憾道有离。通过教案我们可以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案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你知道要如何向优秀的教案学习和借鉴吗?以下“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由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

    上完了《0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门、黑板等来了解“起点”,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习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对0表示没有,又表示起点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留下遗憾:

    开学以来的半个月,学生们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第二,在让学生观察起点,有的学生没有“尺”,而我课前没有叫学生去其它班借。所以个别学生就缺少了一次仔细观察的机会。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观察操作材料。图上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有几个?;来源;教案网;(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一共是几个?(6个),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又能做成什么呢?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评价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活动反思:

    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3】

    设计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一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4张,从图一到图四的图案分别是8只小兔、6只小鸭、4朵花和9个娃娃;水果2盘;玩具2盒。

    2.数字卡片7张(数字分别是8、6、5、7、4、3、10);、、=卡片若干。

    3.数字花头饰一套。

    4.将教室布置成聪明屋。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动画城》的金龟子姐姐请小朋友到聪明屋做客为引子,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导入课题。

    2.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一、图二),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8大6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能放=吗?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8大于6。

    (3)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和5),启发、引导幼儿说出7大于5。

    3.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三、图四),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4和9),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9。

    (2)出示两组玩具,让幼儿说出其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10),引导幼儿说出3小于10。

    (3)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文.章出自教.案网]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4)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4.表演游戏:学做和。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

    5.小结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有幸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因此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幼儿熟悉的形象(金龟子姐姐)、喜欢的情境(聪明屋以及开火车游戏)引入课题,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去学习新知识。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和概括能力较差,借助各种教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我用水果、奥特曼、怪兽等幼儿喜爱的实物教具,以及幼儿自己在手工课上制作的纸偶做成挂图,既便于操作,又形象直观,促使幼儿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一环节幼儿是很感兴趣的,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表演,我来表演。由此可见,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实物、教具材料或设计情境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既能使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数。

    活动准备:

    1、教具:跑道,数字卡片,五种动物图片。

    2、动物与房子,口杯架。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问侯,走线,线上游戏

    师:请你像我这样做小朋友们好!今天呀陈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神秘很好玩的地方,想去吗?

    师:要到这个地方去,就要经过一条弯弯的窄窄的独木桥,小朋友要脚尖亲脚跟,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向前走,千万别说话哦,因为河里的鳄鱼正在午睡,如果吵醒了它,它就会把我们抓走的。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就出发啦!(当你再次回到凳子旁的时候,请你停下来)

    线上游戏:小熊盖房子

    师:好玩的地方到了,这儿有漂亮的花,高高的大树,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森林王国

    师:森林里,小熊搭好的新房子,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参观,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小熊卷起小棍子,要盖一座新房子,它请小动物来参观,第一个来的是小耗子,第二个来的是小兔子,第三个来的是猫妈妈,第四个来的是小鸭子,第五个来的是臭蚊子。)

    2、集体活动

    师创境:森林王国真热闹,这边小熊盖好了新房子,那边呢,正在召开20xx年度秋季田径运动会,这不,小动物都不甘示弱,来参加比赛了,让我们到比赛现场去看看吧

    A、出示跑道(黑板范画)

    师:这就是小动物们参加田径比赛的跑道,每一条跑道都有不同的颜色,让我们看看颜色标记吧(从上往下看或从下往上看,红黄蓝绿白)

    B、用数字卡片做标记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跑道?谁坐得好,就来帮我用相应的数字宝宝按顺序来做标记吧

    C、说出颜色与对应的跑道,加强对序数的认识

    问:红色跑道为第几跑道?第3跑道是什么颜色?

    D、动物出场,对应跑道

    师:请幼儿介绍出场动物分别站在第几跑道

    E、比赛开始,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

    师:小动物们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另一边就是终点,谁离终点最近谁就是第一名,好,比赛开始了(放音乐)让我们在心里默默的为他们加油吧(移动物)

    F、公布比赛结果

    师:请小朋友用你们最亮最好听的声音来公布比赛结果,让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好吗?(另请个别幼儿对应跑道公布结果)

    G、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样的序数词,下面还有工作要忙呢,动物协会的领导看小动物爱运动,并取得了好成绩,决定把小熊搭好的新房子买下来,奖励给获奖的动物们,动物们就要搬进新家了,你们愿意帮忙吗?

    3、分组活动

    师:把你们的小凳子转向桌子,再看看这是小熊搭好的房子,一共有几层?。来.源教.案网,数房子呢要从下往上看,看看红色的房子是第几层?第五层房子是什么形状?

    师(放学具)当老师说开始工作的时候,小朋友顺时针方向开始取学具,拿取一座房子一个学具袋

    A、按老师指令搬家

    师:请你们帮老鼠搬到长方形的房子,小狗搬到绿色的房子,小猫搬到第五层、、、、、、

    师:请你们带老师参观一下动物们的新家吧(幼儿用序数介绍动物的新家)

    师:听说小兔得了第一名,我要去祝贺它,谁带我去?它住在哪儿?

    B、对应搬家

    师: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看到小朋友这样能干,又有新工作交给大家了,大王说,谁得了第几名就搬到第几层,哎呀,这可有点难度哦,请小朋友对应搬家(搬完后验证)(收学具)

    4、游戏活动(找口杯)(延伸序数的方向性)

    师:动物们忙了这么久,口渴了,我们来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口杯,好吗?

    A、带领幼儿数茶杯架的排数和格数,延伸方向

    B、师扮演

    小狗:我的茶杯在第二排第一格,谁帮我找找?

    小猫:这是我的茶杯,这是第几排第几格呀?

    (渗透反方向数)

    5、小结

    师:今天真开心,观看了森林王国的运动会,还帮获奖的小动物搬了新家,从而学会了使用第一、第二这样的序数词,其实呀,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序数的存在,比如小朋友的座位,喝茶呀,吃饭时,放学时要排好队,不能抢,从而养成良好的秩序感。活动结束后,请你们看看你们的茶杯放在第几排第几格,有空悄悄告诉我,好吗?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蒙氏数学活动,开始的静心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的宁静环境中进入活动,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集体活动给幼儿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合理的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对序数15有了基本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的理解;操作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进一步感知序数,在住楼房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局限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操作,跟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也让活动更有灵活性;分组活动是蒙氏数学活动的又一个亮点,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操作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这一活动中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序数的意义;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随机的结合了对序数的认识,比如让几组的第几个幼儿回答,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兴趣,活动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了让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

    组成教学反思精选9篇


    教师教学的根本在于以身作则,亲自给学生做榜样,若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就得先从教案下手。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紧张情绪。我们编辑了“组成教学反思”以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感谢你的留言和反馈我会不断完善为你带来更优质的作品!

    组成教学反思(篇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3,我在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下面是我对《水的净化》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组成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全班一起数100个学具,到小组合作十根十根数学具,接着结合摆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并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巧地穿插进行。

    这节课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拐弯处数数处理不妥,强调不够,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因此,在课中就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学生都会了,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在唱数,而真正提出一段数(如40到50),让学生数,可能有些同学会不熟练。而事实上,这正是学生的难点。所以,以后每一堂课,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做到心中有数。

    2.最后的巩固练习中,对于数的组成练习还是比较少的。因为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而且需要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到表象再到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一过程,这样的重点部分应该加大练习,加深同学的印象。

    3.课堂教学上,缺少了课堂艺术性。低年级学生很注重教师的表扬,而我在课堂中表扬不够及时,而且一年级学生的专注时间是比较少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交流、多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组成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在本节中我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3、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

    4、学习的障碍点是: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如何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

    组成教学反思(篇4)

    今天我上了《8、9的组成》这一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备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找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地提升。课前精心的备课,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时时有亮点,处处有新意,并且将这种亮点变为了高效,学生就会轻松得到一份厚重知识。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只要小朋友能学会8和9的组成,歌星小企鹅就会为大家唱一首动听的歌曲!“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比赛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8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6人一组合作进行,小组长按号进行,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

    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太乱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好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同学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学生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学生摆小棒之前,我虽然有一定的示范但学生自己摆和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学生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在指名学生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好学生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3、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培养,如听讲、说话,尤其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认真去听,去思考,回答问题说完整话,声音洪亮。

    四、改进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尽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推敲练习题。

    2、课前做好分析工作,找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做到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入手。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组成教学反思(篇5)

    本课我从学生熟悉的20以内的数数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口头数到100多,基于这点,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里的小棒。在反复的点数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数的组成也是基于2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让学生数出35根小棒,42根小棒。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摆放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35,42。即让学生把小棒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从而使他们透彻的理解数的组成。

    这节课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拐弯处数数处理不妥,强调不够,如49数到50的数数。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因此,在课中就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学生都会了,其实很多学生都在滥竽充数。而事实上,这正是学生的难点。所以,以后每一堂课,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做到心中有数。

    2.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小结不够。这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

    3.表扬性语言用的比较少,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表扬。就是表扬起来也是生硬,不自然。课堂教学上,缺少了点艺术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组成教学反思(篇6)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组成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教师的评价较少,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

    2、这节课我讲得过多,留给学生动口动思维的空间不够多,应尽情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积极地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

    3、学生的语言表达还需进一步加强训练,让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

    4、拐弯处数数强调不够,如49数到50的数数。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在课中忽视了这一点,而事实上,这正是学生的难点。

    所以,今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落到实处。

    组成教学反思(篇8)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组成教学反思(篇9)

    1、今天学习3的组成,难点还是在做练习上,孩子们都会摆一摆,也会口述,知道了3有两种分法。可是一到作业本子上就犯浑,老师抄写在黑板上,看样子抄写都会出错,有的只会抄,不知道怎么去做题?

    反思:孩子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数的分合关系,他们会用实物摆一摆,并且会口述。但是由实物过渡到数字式,还是有难度的。这一过程还是要通过上黑板练习,逐渐熟悉数字式。

    3的分合已经有互换的规律,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找出两个分合式的规律,谁能找出这两个式子的规律?孩子们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去找,我又一次示范操作,此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交换,有一个孩子说换了一下。

    1和2的位置交换了。

    如果我当时这样问:1和2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这样,比笼统地问有什么规律要直接明了的多。数的分合孩子们才刚刚接触,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站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角度去设计,同样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孩子会很快明白。教学相长,在教学的同时,老师也在不断提高,提高自己的课堂提问技巧。

    2、绘画:草地鲜花。针对孩子们涂色毛毛糙糙,不均匀,没有耐心等,专门练习涂大面积的色块,渗透遮挡法的画法,(在草地上种树)。有的孩子草地画的太高太大,结果种不上树木。以后画面内容要少一点,今天种上大树,不少孩子画的不理想。不过也有好的作品。

    3、音乐:欣赏《蜗牛与黄鹂鸟》。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9篇


    教师是一份乐于奉献的职业,教案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借助教案能帮助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知识点,规范的教案都有哪些优点?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案网出处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2)

    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上一次4的组成与分解中,由于我的设计不恰当,整个流程不是很清晰,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让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分萝卜的这种情境,让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多种分法,知道5的4种分法,掌握4的分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组成,知道5的分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掌握5的组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红兔)萝卜(5个)纸团(5个)杯子(2个)幼:笔记录卡数字卡(没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与分解。

    玩公鸡头母鸡头复习4的组成与分解。

    二: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师:小朋友真厉害,看看梁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

    (幼儿想办法)(师小结:把5个萝卜,一部分分给小红兔,另一部分分给小白兔)

    5、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一种分合式,齐读)引导幼儿说出(按形状的大小或颜色)来分(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不同的分合式,齐读)小白兔吃了x个,小红兔吃了x个,一共合起来吃了几个?

    6、请第二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

    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三、游戏(猜一猜)

    1、大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棒,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

    2、出示杯子和纸团我们要来和杯子纸团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一猜)要仔细听游戏规则。

    (把5个纸团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出示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老师要藏起来,请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杯子里面有几个纸团?)

    3、玩游戏

    四、记记录卡

    1、小朋友游戏好玩吗?看看魏老师手上有什么?

    2、出示记录卡。

    提问:记录卡上有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记录?

    3、幼儿记录。

    4、检查(对的幼儿到篮子里拿一张数字卡贴在左边的衣服上,学习等待)

    活动反思

    学习《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五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同时我把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与组成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中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和自由讨论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探索法来获得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第二环节,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第三环节是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4)

    在设计上太注重老师的引导,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实施,层次不分明。在学生掌握了8的组成后,对于9的组成我完全放手,并进行了分层教学,具体设计如下: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学习9的组成吗?会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填写,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来分一分,说一说,在填写。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分层进行学习,并逐步掌握了9的组成的知识。经过这一环节的改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的几个可取之处:

    1、复习部分的“悄悄算”游戏对一年级孩子具有集中注意力,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

    2、把扑克引入课堂,并做到一牌多用:先用扑克牌进行了8的组成的分一分活动,再进行了“我翻牌你出牌”游戏,还利用扑克进行了找朋友游戏,活跃了课堂,学生兴趣昂然。

    3、游戏形式多样,如对口令游戏、拍手游戏、悄悄算游戏、我翻牌你出牌、找朋友游戏等等,游戏活动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并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二个,橘子三个,果盘二个。雪花片,冰糕棒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同样方法用3个橘子演示3的分解与组成。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1`````部分数

    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请幼儿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片、小串珠,等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4、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5、观察理解,完成书中的要求。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苹果和瓢虫的分合方法。

    (2)教师指导幼儿指认整体数,分合号和部分数。

    (3)根据花的颜色或花形作分解组成,在空格中填写相应的数字,并读出分解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附材料手势口述游戏。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2,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2的组成,方法同2的分解。两手腕部相对,指尖分开,做出的样子,表示合起来。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6)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和9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从孩子熟悉的“分家”这一生活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学互学,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我采用"当小老师"的形式,“闯关大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上台展示,把苹果宝宝分家。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分家"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教学中我时刻激励孩子们,学生纪律好、回答问题好等都可以得到一个拼过宝宝,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关键是老师怎么调动。本课教学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练习,让学生“活”起来,师生一起进行闯关,感觉数学的乐趣和无穷魅力。例如:教8和9的组成时,在讲完后,我请9个同学上台,每人发一个数字,教师说组成8的两人是好朋友,学生就两人手牵手的成为了好朋友,也可以组成9的两人是好朋友,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9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友爱。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购物券(1~8的不同点卡)、水果卡片,记录纸、9的分解练习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游戏:开火车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的水果店开业了,每个水果卖9元钱,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屈,老师.教,案,网(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个水果?你能买几个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增减关系。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知道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也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自编练习题分9个点子)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者教师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都体现了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框架,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篇9)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5的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班上册数学《5的组成》)。

    二、课题及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5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有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主要让幼儿认识5、学会5以内的数量。正确书写5;

    (2)让幼儿通过有趣活动来学习5的组成、知道5的4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号规律;

    2、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是幼儿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法

    3、教学难点

    本节课难点是让幼儿书写5、知道5的分成

    四、说教情、学情

    1、学情: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2、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教.案来自:教案网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

    3、启发幼儿发现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可以相互转换;

    4、出示房子图片和小熊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房子有几间、小熊有几只。

    五、说教学流程

    1、这节课我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通过幼儿自己的积极性复习和运用认识5;

    2、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幼儿表现完整的思维过程、并尽可能用完整言语表达意思;

    3、教师供给幼儿5个圆形卡片、其中有2个绿的和3个红的、4个大的、1个小的、引导幼儿在课堂上练习5有几种分法;

    4、最后、巩固练习、教师要求幼儿把左边的圆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接起来、看谁连的又快又准(如下图):

    00

    0000

    000000

    00000000

    六、说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

    使幼儿知道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来是5、同时知道5有4种分法。

    活动反思: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8篇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一学期过去了,虽然既辛苦又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我们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来分析出自己这一学期有哪些成绩,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5、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

    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3、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⑴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⑵“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⑶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⑷“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⑸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⑹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⑺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⑴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⑵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⑶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⑷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⑸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⑹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⑺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4、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⑴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三、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通过关键的语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句蕴涵的哲理。

    2、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3、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二、诵读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

    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

    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

    ⑴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⑵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⑶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⑷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六、课堂小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理想,“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时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的

    1、德育点: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能力点: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

    3、知识点:揣摩语言,掌握一些文言词汇;侧面描写。

    教学重点

    1、锻炼学生看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2、理解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然界中有的动物能模仿人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那么人能模仿其他事物的声音吗?下面请大家听听这些声音。这些都是人口模仿出来的。很奇妙吧!口技表演就是一门奇妙的艺术。不信?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技》这篇课文。

    二、导读课文

    1、听课文的朗读。

    2、齐读课文:

    ⑴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⑵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正音:

    让学生自主找出读错了的字词,学生质疑完成正音,体现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4、再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看图说话

    (开展小组活动完成)

    1、让学生观察画面,看图概括文章内容。课文讲了些什么呢?

    ⑴尽量扣准图片及课文内容进行流利的口头表达。

    ⑵适当进行点评。

    2、好,那同学们想想,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呀?三个场景。哪三个?

    3、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些场景的呀?通过声音的描写。请在文中画出所描写到的声音。(学生口头作答)

    4、听到这些声音,听众们的反应如何?

    第2段:“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第3段:“意少舒,稍稍正坐”

    第4段:“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让听众们如此入迷的口技表演,口技人有些什么特别的表演道具吗?

    5、课文首尾。

    ⑴请男女生各一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⑵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不是重复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二者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四、归结文章的主旨

    1、课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没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1、遵循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学校快乐教学的原则,我从备课开始就关注我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用心备课的同时也认真地备人。因而这堂课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我通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文章行文的流畅和精彩的场景描写有了初步的体验;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民间艺术的高超精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2、不足之处:

    ⑴有一个问题向学生提出时,我措辞有不够精准之处,以致让学生在回答时有一些小偏差。

    ⑵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我有急于道出的心理倾向。

    ⑶我上课还不很老练,有一些紧张,没能做好挥洒自如。

    ⑷教学机智尚待加强,我在处理课堂中学生出现的突发性事件的应变不好。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4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好()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2、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6

    教材简析

    小说通过记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小说首尾呼应,叙述口技表演者的开始到终了的情态和所用的道具,主体部分则是铺叙的具体口技表演的情景──一个四口之家晚上睡觉时突遇大火的几个生活场景,叙述波澜起伏,曲折多姿,惟妙惟肖。作者在表现时注重对表演者口技表演的正面描写和听众听时反应的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渲染了表演者技艺的精湛绝伦。另外,语言虽极简练但又极为形象,很具表现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页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并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能找出文中正面与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能分析其结合起来写的作用。

    3、能品味分析课文中精练、形象的语言。

    4、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实词、虚词,正、侧面结合描写的作用,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读懂课文;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准、读懂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口技,它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现在中央电视台有个曲苑杂谈的栏目,里面就经常有人模拟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有条件,可播放洛桑学艺VCD片段,学生兴趣更浓。)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早在几百年前为我们表演的口技。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组织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写作时代背景。

    明确: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善写诗文。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等。《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先请学生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评价并且补充。)

    2、读准下列字音:

    吠(fi)叱(ch)倾(qīng)少顷(shǎoqǐng)惊觉(jio)

    三、整体感知

    1、导入语:通过检测预习,可以感知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教师范读课文。(如有朗读磁带等音像资料更好)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请同桌注意字音、节奏,相互纠正。

    学生齐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

    1、导入语: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它,更要读懂它,下面请同学参照页下注释和板书提示,有些可作些笔记记在书上,作些积累,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翻译一遍,如有不懂之处,可以随时与同学交流意见,也可直接问老师:

    ⑴学生自己参照页下注翻译课文,有疑问处作好记号。

    ⑵小组交流疑问之处。

    ⑶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全班同学或者老师帮助解决。

    ⑷翻译课文第一段。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明确: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己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⑸提问:文章篇首有一个字,充分概括了口技者的表演技艺的特点,请找出来。说一说,它在全文之首,起了什么作用?课文第一部分除了这一字外,还有哪些语句能具体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术及艺术魅力?

    析:善,擅长之意,指口技艺术表演者技艺之高超或精湛。从文章结构上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除了善字外,还用了四个一,列数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另外,用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反衬肃静而紧张的气氛。一个满一个无字,点出宾客对位名噪京城的者向往,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营造了表演前静谧的气氛,为下文表演千奇百怪、惊险万状的声响埋下伏笔。

    ⑹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她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⑺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⑻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数,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⑼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⑽学生带着理解意思的想法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解释下列词语:

    古今异义的:但()、虽()、走()

    古今词义略有差别的:会()、厅事()施()、闻()

    古今用法不同的:宴()、乳()、名()、善()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析课文,诵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那么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口技者的精彩演出呢?精彩又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搞清这些问题。精读课文:

    1、课文在写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时,哪些地方写了观众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口技表演宾客反应

    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深夜惊醒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醒而复睡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这四处侧面烘托,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文中两处写动物的声音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平时生活中或者你学过的文中有这样类似的例子吗?

    明确:

    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口技表演者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为下文情节一户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闹作了铺垫。

    微闻有鼠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演一家人由醒而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场面蓄势。

    类似的例子如: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去都听得见等等。

    3、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图表空格。

    5、试以听众的反应为纵坐标,声音的变化为横坐标,画一个情节发展的紧急情况坐标图。

    二、诵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三、布置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用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写自己一位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口技表演宾客反应

    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深夜惊醒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醒而复睡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7

    创意说明

    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不可或缺。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摹写。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将有些描写对象相同的反复摹写进行归类、比较,再品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教学步骤

    一、寻找

    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3、意见综合:

    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二、归类

    按内容将这些描写归类集中,如:

    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⑴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⑵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⑶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⑷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⑸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⑹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⑺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⑻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⑼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⑽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⑾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⑴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⑵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⑶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⑷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⑸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⑹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3、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⑴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⑵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⑶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⑷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4、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⑴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⑵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三、分块品析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课文扩读材料:

    勇气

    D、C、狄斯尼

    (选文略)

    使用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使亿万人民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然而真正强大的不是法西斯,而是人民,人民中间蕴藏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与课文相似的是,《勇气》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被侵略国的人民与解放人员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文中也有“两种勇气”“两次收留”,为学生尝试“归类品味”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可以成为这种学法的“试验田”。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3、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其中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

    1、再读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六、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9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对每一节课负责,写一份精美的教案是很多教师们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教案分析教材的意图和特点,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度,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购物券(1~8的不同点卡)、水果卡片,记录纸、9的分解练习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游戏:开火车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的水果店开业了,每个水果卖9元钱,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屈,老师.教,案,网(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个水果?你能买几个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增减关系。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知道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也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自编练习题分9个点子)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2

    在设计上太注重老师的引导,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实施,层次不分明。在学生掌握了8的组成后,对于9的组成我完全放手,并进行了分层教学,具体设计如下: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学习9的组成吗?会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填写,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来分一分,说一说,在填写。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分层进行学习,并逐步掌握了9的组成的知识。经过这一环节的改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的几个可取之处:

    1、复习部分的“悄悄算”游戏对一年级孩子具有集中注意力,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

    2、把扑克引入课堂,并做到一牌多用:先用扑克牌进行了8的组成的分一分活动,再进行了“我翻牌你出牌”游戏,还利用扑克进行了找朋友游戏,活跃了课堂,学生兴趣昂然。

    3、游戏形式多样,如对口令游戏、拍手游戏、悄悄算游戏、我翻牌你出牌、找朋友游戏等等,游戏活动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并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五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同时我把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与组成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中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和自由讨论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探索法来获得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第二环节,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第三环节是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二个,橘子三个,果盘二个。雪花片,冰糕棒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同样方法用3个橘子演示3的分解与组成。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1`````部分数

    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请幼儿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片、小串珠,等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4、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5、观察理解,完成书中的要求。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苹果和瓢虫的分合方法。

    (2)教师指导幼儿指认整体数,分合号和部分数。

    (3)根据花的颜色或花形作分解组成,在空格中填写相应的数字,并读出分解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附材料手势口述游戏。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2,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2的组成,方法同2的分解。两手腕部相对,指尖分开,做出的样子,表示合起来。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案网出处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感知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运用互换和互补规律,猜测抓握花片的数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花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可爱的鸭子》。

    (三)活动过程:

    1.以拍手歌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玩法:先确定一个数7,教师拍一个数,幼儿拍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前面确定的数7;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7的三组分合式(即1和6、2和5、3和4),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说出另外三组分合结果。

    2.以游戏猜一猜学习8的组成。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每组都有8个花片、记录纸、笔。一个藏,一个猜。.教.案网出处藏的幼儿把花片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出示其中一只手的花片数量,让猜的幼儿根据其数量推测出另一只手握的花片数量是几。猜对了之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另一组。如:出示花片1,另一幼儿猜7,并记录结果,同时再推出另一组是7和1。

    3.师幼分享交流。

    师:8有几组不同的分法?

    幼儿结合记录纸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和互换规律。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继续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幼儿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5的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班上册数学《5的组成》)。

    二、课题及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5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有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主要让幼儿认识5、学会5以内的数量。正确书写5;

    (2)让幼儿通过有趣活动来学习5的组成、知道5的4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号规律;

    2、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是幼儿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法

    3、教学难点

    本节课难点是让幼儿书写5、知道5的分成

    四、说教情、学情

    1、学情: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2、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教.案来自:教案网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

    3、启发幼儿发现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可以相互转换;

    4、出示房子图片和小熊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房子有几间、小熊有几只。

    五、说教学流程

    1、这节课我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通过幼儿自己的积极性复习和运用认识5;

    2、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幼儿表现完整的思维过程、并尽可能用完整言语表达意思;

    3、教师供给幼儿5个圆形卡片、其中有2个绿的和3个红的、4个大的、1个小的、引导幼儿在课堂上练习5有几种分法;

    4、最后、巩固练习、教师要求幼儿把左边的圆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接起来、看谁连的又快又准(如下图):

    00

    0000

    000000

    00000000

    六、说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

    使幼儿知道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来是5、同时知道5有4种分法。

    活动反思: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5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教案来.自:教案网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数学6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9

    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上一次4的组成与分解中,由于我的设计不恰当,整个流程不是很清晰,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让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分萝卜的这种情境,让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多种分法,知道5的4种分法,掌握4的分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组成,知道5的分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掌握5的组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红兔)萝卜(5个)纸团(5个)杯子(2个)幼:笔记录卡数字卡(没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与分解。

    玩公鸡头母鸡头复习4的组成与分解。

    二: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师:小朋友真厉害,看看梁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

    (幼儿想办法)(师小结:把5个萝卜,一部分分给小红兔,另一部分分给小白兔)

    5、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一种分合式,齐读)引导幼儿说出(按形状的大小或颜色)来分(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不同的分合式,齐读)小白兔吃了x个,小红兔吃了x个,一共合起来吃了几个?

    6、请第二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

    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三、游戏(猜一猜)

    1、大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棒,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

    2、出示杯子和纸团我们要来和杯子纸团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一猜)要仔细听游戏规则。

    (把5个纸团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出示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老师要藏起来,请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杯子里面有几个纸团?)

    3、玩游戏

    四、记记录卡

    1、小朋友游戏好玩吗?看看魏老师手上有什么?

    2、出示记录卡。

    提问:记录卡上有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记录?

    3、幼儿记录。

    4、检查(对的幼儿到篮子里拿一张数字卡贴在左边的衣服上,学习等待)

    活动反思

    学习《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3的组成教学反思(篇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学期过去了,虽然既辛苦又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3的组成教学反思(篇三)”,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800字7篇


    时光荏苒,新学期正向我们敞开怀抱。我们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来分析出自己这一学期有哪些成绩,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800字7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2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次活动重点旨在让幼儿学习2、3的组成,知道2分成两份有一种方法,3分成两份有两种方法;活动难点是认识分合号,通过分合号和分合式,初步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以情境创设导入,让幼儿自主来分萝卜,初步感知2可以分成1个和1个,引导幼儿说出2可以分成1和1,并紧接着引出分合号,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手指摆一摆来加以巩固。在此基础上,便导出3的分成,同样利用实物书本的分发来让幼儿自主体验3的分成有两种方式,同时让幼儿自己能利用分合号来说出3的分成情况。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较为积极,能投入到我创设的情境中去。最后再以按特征分类的操作形式让幼儿巩固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分享书本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2分成两份有1种分法,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2和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不过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对分合号欠考虑,将分与合分开来学习使幼儿有一定的屈解,在以后的活动中应有所改善。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3和4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3和4的组成时,在讲完后,我请4个同学上台,每人发一个数字,教师说组成4的两人是好朋友,学生就两人手牵手的成为了好朋友,也可以组成4的两人是好朋友,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3、4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友爱。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自学互学,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我多次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关键是老师怎么调动。本课教学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练习,让学生活起来,师生一起进行闯关,感觉数学的乐趣和无穷魅力。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纪律好、回答问题好等都可以为小组得红旗,小组的红旗最多的每人一朵小红花,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4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5

    该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学中我借助小棒。①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20根小棒,初步建立20根小棒有多少的数感。②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100根小棒,让学生感知100根小棒有多少,并学会数100以内的数。③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体会到100里面有10个十。④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比如35、53、39、93)各数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理解数的组成。⑤通过主题图的观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学具用完之后没有及时收好,部分学生忙玩学具,影响了学生下面的学习。

    2、对做得好的学生还得多一些表扬,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搞好课堂纪律。

    3、分100根小棒时,让10个学生来分,一人分10根,这样更直观形象也更省时间。

    4、数的内容还少,再加一些跨5的数,比如52数到67,从32数到43。

    5、交待问题时还得进一步强调要让学生听清。

    6、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6

    本节包括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部分知识。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元素的概念难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使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使用“原子”。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

    (1)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原子)进行区别和对比: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将元素与原子进行对比,尤其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且应用于宏观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应用于微观构成,再以水为例举几种说法让学生进行判断,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关于元素符号的意义,在课堂上多举例,多练习,在第二课时的前五分钟可进行默写,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三: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每届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及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后,我出示自制元素符号的卡片后问学生:“谁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学生回答:“铜、锌、钙”,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地又问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外国人也知道瓶内装的是铜、锌、钙?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在介绍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我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而讲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出有三种含义的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参照图3-4做有关元素符号意义的口头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迅速高涨,连平行班中一些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也纷纷举手争着抢答,并埋怨老师未叫他回答。班上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学得非常起劲,下课铃声响起时,有部分学生甚至脱口而出“怎么就下课了?”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篇7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11篇


    光阴易逝,新学期正向我们敞开怀抱。作为一名教师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就是时候写一篇总结了,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11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1

    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教学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扩展阅读: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2

    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手中的5个雪花片,试着把它分成两份,看有哪几种分法,师巡视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

    2、同样观察5分成2和3,5分成3和2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猜棋子游戏。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本文扩展阅读:5(发音:中文 wǔ 英文 Five),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3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观察和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尝试记录其结果,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尝试记录其结果。

    2、在观察和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

    3、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人手一个小盘子,7个雪花插片,数字卡片1--7。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习“碰球”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与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教师: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儿答:嘿、嘿,你的2球碰3球。

    教师可以变换数字卡片,与集体、小组、个别幼儿玩,也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出示卡片带领大家玩碰球游戏。

    (2)学习7的组成。

    ①引导幼儿报出盘子中雪花插片的总数,并将自己盘子中的雪花插片分成两份,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分法。每当幼儿说出一种分法,教师就记录下来,直至幼儿讲完所有的分法。

    ②让幼儿数一数共有几种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记得又快又好。幼儿想办法,师幼共同商量并有序地进行排序,就不易错漏。

    ③带领幼儿找一找前后数字的排列关系,通过观察感知并发现前后数字变化的规律:前面的数字逐渐变大,而后面的数字却由大变小。

    2、操作活动。

    (1)依样涂色进行7的分合,并记录7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图上辣椒的数量及颜色的变化,请你按序涂色,并看图记录7的分合式。

    (2)看分合式填空。观察点卡分合式,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填写分合式。

    (3)观察数字7,学习在日字格中,正确地描写数字。

    3、活动评价。

    (1)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边看边念分合式,巩固对7的认识。

    (2)教师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对书面整洁、操作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教学反思: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看数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兴趣,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她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本文扩展阅读: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4

    为了让大班幼儿能在小学有效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知识,幼儿园的大班教材就已经安排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内容,其中第一学期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第二学期安排的是6至10这5个数的分解与组成,这也与《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

    第一学期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分解与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尽管以往教学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还是发现,活动过程与方法都有些机械,不够灵活,所以本次活动前我用心思考:如何以游戏的方式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何用操作来引发幼儿思维的活动?

    去年10月份,我在园内公开课时,执教了《4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设计非常好,就是没有给幼儿提供记录单。所以在后来的数的分解与组成活动中,我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记录单。本次在执教8的分解与组成时,我课前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单和8个苹果图片及提前画好的一棵苹果树。

    参照教学用书中的活动设计,先学习8的组成,运用“结苹果”的游戏,幼儿很快也很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效果良好。在运用游戏“摘苹果”来学习8的分解时,我指名两个幼儿来进行“摘苹果”,其活动目标就是要求幼儿知道8具体能分成几和几,两名幼儿上台后,拭目以待,老师一声令下,“摘苹果”开始了,结果是A摘了4个,B也摘了4个,这样就把8分成了4和4,幼儿记录后,重新换幼儿,游戏继续进行,通过6轮游戏后才发现,8能分成4和4,出现了4次,8能分成5和3出现了2次,而8能分成1和7及其他情况均未出现,这是因为,每个幼儿都不想落后,都想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他们的能力相当,所以摘下的苹果数总是相差不多,如果用这种游戏方法可能很难完成活动任务,而且效果不佳,此刻,我机灵一动,打算重新考虑游戏方法,对幼儿说:“这个游戏经常出现重复现象,我们不玩了。”于是在美工区,拿来两个可比克的盒子,取来8根水彩笔,指名幼儿来分,告诉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多幼儿的常规思维就是等分,首先是8能分成4和4,接下来,就有幼儿将彩笔分成了5和3,当然也有重复的分法,但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就会发现重复,于是掌握了规律的幼儿就在前面幼儿分的基础上,直接将一个盒子里的水彩笔,取出一支,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幼儿们一边探究,一边分,一直将8的7种分法全部分完,并正确记录了下来,在此时,我依旧用鼓励的口气说:“赶快开动脑想想,还有别的分法吗?”就在其他小朋友还在思考怎样分时,C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分法。”我以为他肯定是慌张,弄错了,就给他一个机会:“你说吧!”“8可以分成8和0,8可以分成0和8”,他一口气说完,很是自豪。于是我表扬他:“你真是个爱动脑子的聪明的孩子!”

    最后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作了引导和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活动很重要,不仅仅是物质教具材料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幼儿预设生成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提前备的活动设计只是一种预案,教学活动中要随时调整活动方案,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课前备的教案去执行,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自己主见和构想,不要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才能使活动效果趋于高效化。

    2.幼儿园的活动虽说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知识,但是,并不是说越好玩的游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不要一味地为了游戏而游戏,失去了游戏性活动的目的和价值,降低了游戏活动的效果。

    3.虽然本次活动效果比较良好,但是中途出现了一点小的意外,临时改变了游戏方案,操作材料有限,只有一部分幼儿参与到了活动中,进行了分彩笔的活动,对于绝大多幼儿来说,只是举了手,也没有实际操作,故此,我们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必须考虑到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其操作活动,这样才是是最公平的课堂。

    4.重视活动材料的便捷性、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本次活动中,我提前花了较长的时间为幼儿准备了苹果树,苹果图片,但在实际活动中,没有分彩笔活动效果好,所以,我们在平时准备教学用具时,首先要考虑到它对活动效果的辅助作用,不要认为越华丽、漂亮的教具就是最好的,这是一个误区,今后在活动中值得注意。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5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3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集中度不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分解和组成活动准备

    桃子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头饰、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记歌曲导入

    2、指名一名幼儿扮演孙悟空,老师扮演猪八戒,并戴上头饰。

    3、教师在树上贴桃子图片,并讲猪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儿填空

    5、让幼儿用手势比划2的分解和组成二、新授

    1、教师讲解并板书课题:3的分解和组成2、教师讲猪八戒和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儿用彩笔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师再指名两名幼儿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指名幼儿汇报分法,教师将桃子分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手里,并板书

    4、师生一起用手势比划3的分解和组成三、延伸活动:游戏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几的分解?!出自:快思老.师!它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3的分解和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94字。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6

    一、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数数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颗瓜子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颗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瓜子的有多少颗。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7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和9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从孩子熟悉的“分家”这一生活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学互学,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我采用"当小老师"的形式,“闯关大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上台展示,把苹果宝宝分家。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分家"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教学中我时刻激励孩子们,学生纪律好、回答问题好等都可以得到一个拼过宝宝,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关键是老师怎么调动。本课教学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练习,让学生“活”起来,师生一起进行闯关,感觉数学的乐趣和无穷魅力。例如:教8和9的组成时,在讲完后,我请9个同学上台,每人发一个数字,教师说组成8的两人是好朋友,学生就两人手牵手的成为了好朋友,也可以组成9的两人是好朋友,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9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友爱。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8

    8的分解组成与分解

    科目 大班数学

    课时 1课时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分解组成,能够对水果进行分解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整节课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幼儿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动眼观察,大胆猜想,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操作、验证、游戏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并作出分析、归纳的过程,亲身经历对数字分解组成的“再创造”,“再发现”。从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幼儿能运用卡片、糖果探索出8的分解组成方法。(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积木、卡片、糖果了解8的分解组成。

    (2)通过做游戏,反复练习,巩固并掌握8的分解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幼儿特征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幼儿的了解和幼儿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幼儿是大班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幼儿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李发菊

    3、幼儿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被褥等;

    4、幼儿对于游戏兴趣很高,游戏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5、幼儿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6、幼儿已初步掌握了数字分解组成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合一合,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字组合的规律。

    教学8的分解组成时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8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实现不同的幼儿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幼儿自身特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分积木练习,游戏练习,巩固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具准备

    幼儿教科书大班下册;专门为本课制作ppt课件;1-8数字卡片以及8个圆片。

    2、学具准备

    1-8数字卡片、8个圆片、积木、糖果

    六、教学过程

    (一)、做手指操:师生一起利用手指复习6、7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幼儿猜谜语,猜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8的组成与分解。

    2、让幼儿发现身边的数学。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数字8。

    3、让幼儿说一说平时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利用幼儿的最爱吃的水果—草莓,用分8个草莓的方法,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

    做好铺垫。

    (三)、新授课

    1、组织幼儿分圆片,初步感知8的分解组成。

    2、让幼儿观看课件-------分草莓,使他们进一步了解8的分解组成。

    3、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数字卡片,进一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组织幼儿拍手游戏

    2、找朋友游戏:要求---两个人的数字合起来是8 • 1.和老师一起玩 • 2.两个小朋友一起玩

    、用8元钱可以买到下面的哪两种水果,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

    让幼儿充分利用游戏,掌握本节可所学内容,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要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验证、推理与交流。

    (五)、课堂延伸

    让幼儿看图说一说算式------一图四式

    (六)、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引导幼儿谈收获,感受收获的喜悦。

    (七)、作业:回家与爸爸妈妈用数字卡片一起做游戏----规则:两个人的数字卡片合起来必须是8

    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开始,我让幼儿猜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幼儿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我创设了“摆一摆”的教学情景,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同时加深一定的难度,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全课设计,我力求做到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幼儿都学有所得。

    整节课我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幼儿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操作、验证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并作出分析、归纳的过程,亲身经历对8的分解组成“再创造”,“再发现”。不断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幼儿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由于大班孩子多,我又是第一学期教大班的课,对于幼儿的管理还不够到位,虽然课堂设计新颖,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不断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幼儿得到鼓励。但是,课堂上看起来纪律有一点乱,有一少部分幼儿掌握的不够熟练,这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多练一练。另外,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还需要多加强、加大对幼儿的管理力度,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9

    3的组成、分解

    活动名称:3的组成、分解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掌握3的分成,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重难点分析: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

    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1

    4、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活动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习“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数学5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11

    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分解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课件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教师课件演示7的分解和组成,并发现规律。

    四、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五、延伸 :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文扩展阅读:7,阿拉伯数字,是6与8之间的绿色自然数、第四个质数、奇数之一。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