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精选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

    发表时间:2023-08-07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精选。

    光阴易逝,一学期即将走完。作为教师的一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就可以进行一次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精选。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篇1)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采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篇2)

    《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近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习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平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习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习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篇3)

    高中物理教案教学反思模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案的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教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反思并总结了以下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设计的目标不明确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这导致了教学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产生困惑和混乱。

    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置一些具体的小目标,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

    有时候,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导致了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或者过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时,我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设置一些扩展或拓展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合适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低。

    解决方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有时候只注重了对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解决方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我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书面考试成绩外,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价。同时,我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通过对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将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系列


    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准备的必要内容。在在教案的一些设计环节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上,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这个话题我们会为您详细讲解相关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 篇1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都觉得高中物理难学,而学习跨度大是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要困难之一。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高中的物理内容有不少是以初中内容为基础而深入的。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要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

    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平时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 篇2

    一、成功方面

    1.结构上符合前期我科组总结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即激趣→问题→实验(或理论)探究→应用举例。

    第一步,通过掷飞镖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引出问题。要想提高掷飞镖的成绩,需对此类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第四节 平抛运动。类比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运动,如飞机投弹、打排球等,把这一类运动叫做平抛运动。请预习课本,给平抛运动下一个定义。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定义平抛运动的定义。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第四步,归纳总结平抛运动的公式。第五步,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类比上学期物理课本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水到聚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者。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结合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引入物理知识。学完物理规律后,再定量处理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等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了方法和情感教育

    曲线运动的核心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思想,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有用方法。即将复杂的运动,等效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二、不足方面

    结合科组教师的评课,现总结如下。

    1.板书太少

    由于脚受骨折后,还未痊愈,拄着拐杖在上课,只是板书提纲和平抛运动的定义。

    2.照搬课本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

    演示实验是一节物理课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清晰化和可视化。如果本节课先通过照相机拍摄演示实验过程,再通过慢放、定格等辅助手段进行全班展示后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

    3.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前面铺垫较多,导致后面内容,没有当堂完成。

    三、今后加强方面

    1.加强粉笔字练习。争取让今后黑板板书,能让人耳目一新。

    2.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多说,注重字的发音,争取有所改变。

    3.课前多准备。不管是新教师,还老教师,教学内容没有变,但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学环境变了,都需要课前精心准备,多思考,才能上出一堂较好的课。

    精益求精,才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名师也是靠上课上出来的,今后道路还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我经历这么多教学坎坷,我对教学理念,物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有了一定的领悟.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踏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而今才发现,一个人,不仅要低头赶路,还要学会遥望远方,更应仰望苍穹,走走停停,回头望望,不断反思总结,为下一段路的风兼程而养精蓄锐。

    一、作为二十一纪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意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求教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教学中要有情感,要有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机”,才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学习欲望。

    二、作为物理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应变能力和专业情感。新课程对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堂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了“会学”,而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直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得自己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应该懂教育学、心理学,掌握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与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情感的波动对学习的影响较大,而且这时的学生也非常渴望老师的理解、鼓励和关怀。因此,我们应该有健全的专业感情,真心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去,多和学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更会喜欢你这门学科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感情投资”了,回报要比付出大得多。

    教育以学生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脉不和,周身不畅,我将继续不断反思提练,争取最终上为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 篇4

    新教材的更加贴近实际,让物理走出课堂,在习题中加入了对天体运动、时针转动、皮带传动、自行车、磁盘转动等相关的描述、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加入了极限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以前说,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源源不断的清澈的小溪。

    1、以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充分应用多媒体和水流星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个人意见。

    3、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

    4、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我突破难点是以自行车为模型而展开探究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5、通过课堂小结,给出必须记忆的核心知识并加以巩固,为以后天体运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 篇5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几例: 现象一: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动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尊心强,绝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实验学习目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灵魂。上海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通用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当下一阶段的教学即将开始时,也是时候准备教案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你有了解过教案吗?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与“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有关的话题,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1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并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一样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十分大,l+l=2,1-1=0,-2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理解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明白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2

    在本学期,我上高二10班、11班、12班三个物理专业班的课,物理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身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一、教学理念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内及校外的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但注重集体的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好每一堂课:

    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准备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力求科学、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中差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要表示的理解和尊重;从课后辅导、与学生交流等找出学生学习存在的思维障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3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我校二类高完中学生大面积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优生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升学率,我谈谈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面目标:

    1、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离不开知识基础的载体作用,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活动的特征等.⑶,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

    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规律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物理学,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性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物理教学

    其实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生的联系都是综合性问题,创新综合的思路非常重要,但我认为高考综合的知识点难度并不会比单科的知识点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但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实践机会,具体的讲,要求教师,第一,要遵循现行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其教学目的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迎新精神和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物理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化学,生物学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防治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方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物理学教学过程 ,第三,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精神.

    三、打开图书馆,阅览室的“门”

    物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在抓基本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到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资料,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开设讲座,讲物理史故事,将现代科技新成就 ,如激光的广泛运用,全息照相的妙用,光纤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等,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四、具体做法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力学基础没打牢固,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困难,高二是关键,我校学生一旦渡过高二,退学的学生就少了,信心也不会失去,高一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如何由初中的简单学习过渡到高中的理解性学习是我们高一教师首要任务。即不能单一降低难度,也不能标高过度。高二物理

    教学内容繁重,在学生有一定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就稍微加大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当然不能让学生怕学物理,难学物理,物理难学的想法存在,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朋友,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教师把握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枯燥,而且要把握好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即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有享受了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乐趣,这才是持续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对于综合性解题能力的培养,要逐步进行,不可能一次到位,教师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贮备之后才能逐步培训加以提高。高三注重复习,对学生全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对知识的网络性进行提炼,查漏补缺,讲练并重,精讲精练,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便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要针对性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育应变能力考核成绩.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训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_拢考试说明及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检查学生审题,解题,科学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

    评时教师讲评练应突出贡献重点,重在指导工作,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

    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组织专题讲座,进行学法,解法指导,把学生平时易出错的知识点作专题性地讲解,当然也包括考试的热点和难点,力争突破它的要点,把握住考试的脉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分,自我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习惯,搞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3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5

    (1)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使用了那么多年,虽然在学校的倡导和鼓励下,我们的教法有了一些改变,但是,陈旧的思维观念或多或少的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教学中还存在重传授,不重探索,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偏差。这样妨碍了学生生成能力的主动性。离想象中的课堂效果还有差距。

    (2)教学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抽象的教学要是能辅助于灵活的多媒体材料,学生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更直观,但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或课件,不能动起来,物理情境少了灵动性,有时我们自己也有一些想法,由于技术的限制却不能有效的添加到自己的教学课件中,仅使用别人的课件感觉到生硬,也不太顺手。

    三、应对措施

    (1)加强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与进共进,积极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力求教学方法灵活。

    (2)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注重用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内容用生动直观的事例还说明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3)注重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例题中培养学性读题,审题的能力,强化物理过程与数学模型的转化。

    (4)研究考试大纲,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度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知识盲点。

    以上几点是我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生涯中,我们将会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养优秀的中国人而努力。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6

    20xx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本次我积极参加了镇第八届课堂教学比赛,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九年级 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

    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7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 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中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中师德的人。

    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中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中。

    二、教学方面:

    虚心求教,强化自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中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

    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物理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

    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 教学互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三、学校各项活动情况: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一年来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一定继续坚持。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本人在新的一年一定认真工作,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8

    一年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年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学习就大大削弱。高中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连续两个学期我的物理教学成绩都位于全校前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9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下课后的感受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深刻,更能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因此,课后反思自我备课和课堂教学,特别是记录一些有感情、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有用的话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反射的基本形式

    1、课后做总结和反思笔记。课后总结和反思笔记是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或困惑,以便重新审视他们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力和评价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听力与评估是一项涉及课堂的全面而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协商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及时与教师沟通分析,促进教学策略的改进,无形中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二,反射的基本材料。

    1、教学目标反思

    首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他们是否达到了课前预定的目标。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致。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埋下祸根。例如,当教师解释“滑动摩擦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他们没有彻底解释“相对”,并且示例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会确定错误的滑动摩擦方向。为了提高课堂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教师经常关注自己。一个人总是在说话,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师应自觉地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等实践活动

    其次,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正确,决定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如果不正确,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意义。如果不清楚,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如果一个班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关于关键知识的重点讲座,或者错误地将只有“难”的知识视为“关键”。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对于某些知识,教师不应该认为这很容易,或者他们应该满足于他们的自我解释是清晰的和到位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观察学生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随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准确、顺利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成共识。

    2、反思有意义的案例,如记录一些课前没有想到但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好句子和隐喻。例如,在讨论弹性力的组成时,我想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讨论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差异时,介绍月球-地球对话,这有助于你在以后的讲座中应用它。

    3、对训练练习的反思

    首先,问题解决应该标准化。物理学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体系的学科。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篇10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内及校外的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但注重集体的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好每一堂课:

    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准备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力求科学、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中差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要表示的理解和尊重;从课后辅导、与学生交流等找出学生学习存在的思维障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合集


    时光如电一般的飞驰,新学期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就是时候写一篇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与收获,你不妨看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合集,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1】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几例: 现象一: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动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尊心强,绝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实验学习目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灵魂。上海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

    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各种形式举例如下:

    自主活动

    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运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方案设计(直接测什么?如何测?);装置调试;标尺制作;实地拍摄;照片分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的帮助:方案设计提示;频闪技术指导;参与讨论,提供器材,进行质疑,点拨思维。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

    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

    实验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合理性;准确性;可行性;简洁性。 高一学生研究单摆及其规律之后,教材提供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案。然而许多物理场景,如运动学中的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动力学中的超重、失重现象,斜面上的匀变速运动等都涉及到重力加速度。所以,当教师提出“能否自行设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案?”时,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并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活动去体验真实,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2】

    高中物理教案教学反思模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案的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教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反思并总结了以下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设计的目标不明确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这导致了教学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产生困惑和混乱。

    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置一些具体的小目标,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

    有时候,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导致了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或者过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时,我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设置一些扩展或拓展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合适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低。

    解决方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有时候只注重了对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解决方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我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书面考试成绩外,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价。同时,我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通过对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将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今天下午我借大弯中学高一6班上了《功》这节课,功是机械能的第一节,是机械能这一章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功能关系是这一章的主题,学好了功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好功能关系。这节课有个背景,那就是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功的两要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只不过初中只局限于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功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功的计算方法和正负功的含义。

    一、我认为在这节课里,可以为以后上这节课提供经验的有:

    1、重难点的分析:这节课的重点是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是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以及功的标量性。后面的重点如动能定理的学习十分依赖学生对功的计算掌握情况,所以学会多种对功的计算方法包括一些特殊力的功的计算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不是这一节课能完成的,还需要习题课、复习课甚至是后面的课中的应用逐步完成的。这节课里要让学生理解功的一般公式W=Flcosα中各个字母的意义以及在使用时关键找到力和位移的夹角。功的正负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代表了方向,这是收到了前面速度加速度这两个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一个负迁移。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正功负功分别代表了对运动是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或者说是动力的功和阻力的功。这一分析说明功的正负不代表方向,那功到底有没有方向呢?我把它从公式W=Flcosα中每个元素都代表着大小来认定功也只有大小,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记住。但是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2、新课的引入: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历史中,功的概念的建立是用了很长时间的,并不像高中课本里那么直接地就产生了。所以我是用几个社会生产中存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里面的能量的变化和力做功的情况,从而让学生体会能量的变化总伴随着做功。并且从例子的分析中让学生回忆起功的两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通过练习来引出问题。新的公式学习之后,必须要通过练习来熟练和检测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课中的练习一,是让学生比较力与位移成锐角和成钝角两中情况下,功的计算的问题,通过计算发现成钝角时功是负的。这个例子反映出功有正负。通过这两个问题自然而然学生会思考功为什么有正负,初中为什么功没有负的?这能引出功的正负是由α角来控制的。学生进而会想功的正负代表了什么,这就引出了这节课的难点,功的正负的意义。课中练习二是通过各个力做功的总和和求合力的功二者的比较,来引出总功与合力的功相等这一难点的。

    4、让学生上黑板上写出解答过程,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学生在计算练习的时候,把功的单位写错,把受力分析图中的支持力和拉力的'分力混淆,摩擦力和位移的夹角没通过画图找而是凭感觉写上力的夹角,这些问题充分地暴露了出来,通过指正能帮助其他同学也纠正过来。

    二、我认为这节课里,可以为以后我上课吸取的教训有:

    1、 重难点上的时间分配应更充分些。上完课我感觉自己在一些细节上花的时间多了些,处理功的正负的问题上举的例子不够充分,学生反映也比较平淡。

    2、 功是标量这个难点,书上是直接给出的,没有任何说明。我自己上完课感觉我的处理过于简单化,或许学生心里还是有疑虑的,不相信的,我是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让学生理解,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这节课上直接突破呢?我还没有答案。

    3、 学生的练习过程应该放到实物展台上。让学生写好后再上黑板写出来,这时候其他学生就没有事情做了。我当时的处理办法是让其他学生写下一个小题,但是后来想到,这样上黑板的同学就没有时间思考后面的小题了,对他不公平。

    4、 时间上把握欠缺了些。最后一个收官的练习时间太紧张,这是前面时间控制得不够好的原因。以后要利用机会关注时间的使用量与课程进度。

    高中物理《功》教学反思3

    《功》是本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它承接着前面的力和运动,是力和运动知识的运用,并且为后续功率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实例探究功的概念、学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是功的计算。

    1、研究功的概念时学生还不具备能的转化的知识,这个问题很难直接解决,因此我从生活中的实例“某同学在运动会中有功”来过度到力学里的功,得出力对物体的移动有贡献就叫力做了功。这种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物理实例的方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和实际作用很有帮助。

    2、紧接着得出做功必备的两个因素。第二个环节是运用这两个因素来判断力是否做功,课上给出了十组动画让学生分析。自我感觉运用动画来突出重点,比较直观,也比较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这部分内容有点多而且处理的不深,可以给出四到五组让学生具体分析,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讨论、思考,把问题想深入。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4】

    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应该来说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高。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反思我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此次公开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1、个别学生课前预习不足

    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放假回家预习这节课,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课前没有让认真的预习>和之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部分学生知识遗忘比较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其他发言同学的观点和知识点。

    2、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足

    推导演绎动能表达式时,由于电脑临时出现问题,使得处理这个环节还是有些粗,并且学生自己推导动能表达式是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探究动能变化与什么力做功有关时,参与程度不够,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交流,多提问,不能满足于自己一言到底。

    3、在教师问题引导上斟酌和研究不足

    对于新课程的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样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有大的帮助,但是如何的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上还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会出现研究问题的盲目性,和无法正确的研究问题。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仅仅体现在实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调动,以后我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多从生活入手,将理论渗透到实际的事例中,这样会更通俗易懂。

    以上几点是此次赛教中的反思和体会。将这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总结和改进,能够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把这些经验融入到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才会让我不断的进步,知不足而奋进,才是最大的收获。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老师给我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及对我无私的帮助,真心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5】

    12月3日,我讲授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三班五十来人,个个昏昏欲睡,有点兴趣学的也就十多人,多日以来我就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争取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行列中来。加上学校倡导学案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想不如尝试一下,让学生自己学,看看效果。平时抽查学生背诵基础知识,很多后进生竟然连一个概念、公式、单位都说不出来,也就是说,每天上课,他们没有一点收获,这也坚定了我要改变教学方式的想法。

    于是我采用自学引导法,先让学生预习、自学,课上先给学生15-20分钟看书并识记本节知识要点,我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归纳出本节需要掌握的要点知识,让学生看完书记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记住基础知识后,积极鼓励他们到讲台上背诵,有能力讲解的,鼓励他们对着其他学生讲解,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前五个上台的学生,每人加2分,5个人以后再上台的加1分(学校给学生的评价考核分)。学生积极勇跃的到讲台上背书,争着、抢着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勇气,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班原来最多有十六七人学习,这节课竟然达到了33个,张健、马英、张宇楠、唐春玉等原来不学甚至说话的学生,这节课都能到前面把本节知识背下来,而原来他们连作业都不交,课下一问三不知。除了十多人能到讲台背诵基础知识外,我让他们诚实些,凡是能背下本节知识的,举手,结果有三十多人举起了手,这是我半年来首次看到有这么多学生在学而且能够学会,这令我震动很大。

    第二节课到一班继续实行这种方法,效果更好,全班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最后检测只有四人不会背本节知识。我找到他们谈话,先表扬他们诚实,然后批评他们采用这种教学法,两个班学习的人数都增加了十多人。当然,由于实行的时间较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学生只追求加分,目的不纯,当堂记住了,过后不注意巩固,几天以后再检查,一部分学生又忘记了,所以要及时检查巩固。个别学生不够诚实,评估检测时举手,但抽查却不太会答。所以后来我改为同座学生互相检查,能背下来的,由对方举手,这样就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由于我认为理科很难靠自学来学会,所以,当学生记住基础知识后,我再利用20分钟进行讲解,由于板书已写好,知识已记住,所以讲课时间大大缩短,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进一步巩固所记忆的知识,然后再练习,效果较好。第二天上课前,再用5-10分钟提问、讲解、巩固,进一步强化。一个月以来,从班级气氛和周考看,有点效果,尤其是对这两个班来说,我认为是适用的。但在听课中,学生有点拘束,放不开,气氛不够活跃,效果不理想。最终效果如何,还需通过成绩来验证,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完善。

    一种新方法的实施,绝不会一帆风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从理论到实践,不断补充完善,力争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6】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本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进取的作用。下头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改之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照抄,效果很不梦想。所以,教师十分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事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进取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进取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资料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经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资料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经过自我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本事。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并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经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料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向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资料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经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后反思不仅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景,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进取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促使自我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7】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下课后的感受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深刻,更能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因此,课后反思自我备课和课堂教学,特别是记录一些有感情、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有用的话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反射的基本形式

    1、课后做总结和反思笔记。课后总结和反思笔记是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或困惑,以便重新审视他们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力和评价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听力与评估是一项涉及课堂的全面而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协商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及时与教师沟通分析,促进教学策略的改进,无形中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二,反射的基本材料。

    1、教学目标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8】

    第二十三届湘鄂边教学比武结束了。告别了美丽的宜昌,美丽的夷陵中学,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对学生说,人生中总是免不了遗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少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得意

    我以为,在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预设,我甚至有点得意。因为,我在教案上不仅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精确到分秒,还将学生可能生成的东西也罗列了下来。比如说,在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分析求合力的各种方法时,可以有多种方法,针对每种方法,我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很幸运,预设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在分析图像环节,我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图像做了预判,再根据这种预判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再比如,备课过程中,我一开始对传感器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过上网的和电话查询的方式得到了答案,并且将其自然的穿插在课堂中,使得学生对传感器的原理更加清楚,更加便于后来的教学。

    意外

    到这里为止,课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机的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艺术,是极具现场性的,是一个即时性的舞台”。就像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说得真的一点没错,在和学生合作做实验时,没有想到是事情发生了——滑轮突然掉落。没有办法,只得现场安装,这样的话会使得本来时间就很紧的课变得时间更紧,而且,在安装的这段时间,学生也不能没有事情做,于是我说了一句:“我们做任何实验都不可能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充分体验实验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简单的一句话时间,滑轮已经安装好,可以继续进行实验了,有惊无险。

    其实在这堂课之前还有一个意外,就是这里的场地条件和我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投影很不清晰;主机离讲台太远,我无法接好数据采集器的线;讲台太高、太小,如果仪器放在讲台上,数据线没那么长,如果仪器不放在讲台上,又太低,学生看不到实验操作。最后我们几个老师一直将仪器调试到快十二点才回去休息。

    遗憾

    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只能将仪器放在学生课桌上,这样的话就太低了,课后就有老师提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我做的实验,又因为投影不太清晰,后面的学生看不太清采集到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又因为滑轮掉落的意外,使得时间紧促,到后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这样又产生了赶时间的嫌疑。

    当然,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却是来自本堂课设计本身,主要是学生的参与面太小,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教师讲的太多,到最后虽然改进了很多,但仍因教学内容太多,进度太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吧。

    思索

    这些遗憾,虽然有些解决的很漂亮,但是有些却因为我的考虑不周到而无法解决,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环境预想上的缺憾。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我没有考虑完全,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和素养。当然这一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慢慢的去体会。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一堂课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认为的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无法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无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人这么阐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确,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去尊重他们的即兴创造,珍视他们的独特生成,并能把这些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来灵活调整教学重难点。“平等中的首席者”不仅仅是一句“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能诠释的;“平等中的首席者”应该成为教师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师要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课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后,课程才可能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尾声

    如果说,课堂是个艺术的舞台,那学生就是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敢于直面发生于瞬间的鲜活学情,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而我们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遗憾,去演绎无限的精彩。

    当然,更别忘了为他们的出色演绎而叫好——这就是遗憾为我沉淀的思索。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9】

    高中物理教案教学反思

    导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力工具。一个好的教案能够起到指导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然而,教案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了自己过去使用教案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对我以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改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文:

    一、教案的结构与内容

    教案的结构和内容应该合理、清晰。过去,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教案内容的编写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秩序的安排。此外,为了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案的选择和使用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过去,我有时候过于追求内容的量,导致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有时过于纠结于某些细节,耽误了整个教学进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案的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案的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是至关重要的。过去,我对指导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在讲解新内容时,我常常偏重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实际上,针对高中生的教学,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分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我明白到,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思考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持。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辅助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也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渠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的合理选择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评价方式的选择并不合理,常常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上,缺乏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展示、实验报告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结论:

    通过对自己以往教学中使用教案的反思,我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结构与内容、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合理选择评价方式,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针对过去的教学经验,加强对教案的设计与使用的能力,同时注重实践中的改进与创新,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词汇:

    1. instruction 教学活动

    2. effective 有效的

    3. traditional 传统的

    4. comprehensive 全面的

    5. innovative 创新的

    扩展阅读:

    为了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教案,教师可以参考一些教学教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可以提前预习知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案。此外,应确保教案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教学活动的断层和信息的混乱。另外,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及时对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改进和提高。

    总结:

    通过这次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教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只有合理设计和使用教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教案的设计与使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10】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活动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我校教案后有一项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四、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例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为了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6篇)


    究竟怎样修饰好自己的教案呢?教师应当在做课前准备时,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栏目小编特别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来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知识点,还请您收藏本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1)

    第二十三届湘鄂边教学比武结束了。告别了美丽的宜昌,美丽的夷陵中学,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对学生说,人生中总是免不了遗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少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得意

    我以为,在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预设,我甚至有点得意。因为,我在教案上不仅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精确到分秒,还将学生可能生成的东西也罗列了下来。比如说,在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分析求合力的各种方法时,可以有多种方法,针对每种方法,我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很幸运,预设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在分析图像环节,我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图像做了预判,再根据这种预判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再比如,备课过程中,我一开始对传感器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过上网的和电话查询的方式得到了答案,并且将其自然的穿插在课堂中,使得学生对传感器的原理更加清楚,更加便于后来的教学。

    意外

    到这里为止,课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机的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艺术,是极具现场性的,是一个即时性的舞台”。就像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说得真的一点没错,在和学生合作做实验时,没有想到是事情发生了——滑轮突然掉落。没有办法,只得现场安装,这样的话会使得本来时间就很紧的课变得时间更紧,而且,在安装的这段时间,学生也不能没有事情做,于是我说了一句:“我们做任何实验都不可能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充分体验实验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简单的一句话时间,滑轮已经安装好,可以继续进行实验了,有惊无险。

    其实在这堂课之前还有一个意外,就是这里的场地条件和我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投影很不清晰;主机离讲台太远,我无法接好数据采集器的线;讲台太高、太小,如果仪器放在讲台上,数据线没那么长,如果仪器不放在讲台上,又太低,学生看不到实验操作。最后我们几个老师一直将仪器调试到快十二点才回去休息。

    遗憾

    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只能将仪器放在学生课桌上,这样的话就太低了,课后就有老师提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我做的实验,又因为投影不太清晰,后面的学生看不太清采集到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又因为滑轮掉落的意外,使得时间紧促,到后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这样又产生了赶时间的嫌疑。

    当然,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却是来自本堂课设计本身,主要是学生的参与面太小,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教师讲的太多,到最后虽然改进了很多,但仍因教学内容太多,进度太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吧。

    思索

    这些遗憾,虽然有些解决的很漂亮,但是有些却因为我的考虑不周到而无法解决,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环境预想上的缺憾。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我没有考虑完全,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和素养。当然这一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慢慢的去体会。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一堂课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认为的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无法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无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人这么阐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确,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去尊重他们的即兴创造,珍视他们的独特生成,并能把这些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来灵活调整教学重难点。“平等中的首席者”不仅仅是一句“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能诠释的;“平等中的首席者”应该成为教师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师要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课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后,课程才可能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尾声

    如果说,课堂是个艺术的舞台,那学生就是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敢于直面发生于瞬间的鲜活学情,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而我们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遗憾,去演绎无限的精彩。

    当然,更别忘了为他们的出色演绎而叫好——这就是遗憾为我沉淀的思索。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我经历这么多教学坎坷,我对教学理念,物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有了一定的领悟.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踏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而今才发现,一个人,不仅要低头赶路,还要学会遥望远方,更应仰望苍穹,走走停停,回头望望,不断反思总结,为下一段路的风兼程而养精蓄锐。

    一、作为二十一纪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意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求教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教学中要有情感,要有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实践活动。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机”,才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学习欲望。

    二、作为物理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应变能力和专业情感。新课程对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堂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了“会学”,而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直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得自己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应该懂教育学、心理学,掌握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与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情感的波动对学习的影响较大,而且这时的学生也非常渴望老师的理解、鼓励和关怀。因此,我们应该有健全的专业感情,真心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去,多和学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更会喜欢你这门学科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感情投资”了,回报要比付出大得多。

    教育以学生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脉不和,周身不畅,我将继续不断反思提练,争取最终上为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有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位。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谈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承,但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苹果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抛出的石块速度足够大,还会落向地球吗?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铁块吗?在雪地上开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会有哪些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一根木棒哪头是树根?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在活动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将重心时,拿来一根木棒,然学生开办法找出那头是树根,然后当堂动手找出。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启发讲授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组式、自主学习式、科学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了“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说出了启发教学的精髓。通过启发让学生达达“愤悱”的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 探究式教学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把握好提出问题这个要素,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中心。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一堂有效的物理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4、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 "曲线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过山车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刺激的情景深深吸引,有的还会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还会以后去试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在高处,为什么过山车在轨道的下面也不掉下来?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猜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总之。一堂有效物理课的教学,需要有丰富的“知”和“识”,“知”和“识”是黄金搭挡,只有“知”,而没有“识”,那只能是个容器,所学的东西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血液,只能是一种外加的累赘,有了“识”,才能化死为活,化古为今,为我所用,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次物理的考试,全班的成绩都不理想,当然,也包括我。老师这么辛苦地教育我们,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到知识吗?让我们考试有一个好成绩吗?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考一个这么差的成绩,这样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家长。

    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说,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可能有不细心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知道,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先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课前要认真预习,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先自己独立思考,实在不懂上课的时候再拿出来讨论。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应该要背的概念和公式一定要记牢。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比较灵活一点的题目,当然,这是在对于基础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做比较难的题目。这样的话,考试的时候要想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就并不难了。

    虽然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考出一个优秀的成绩并不难。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克服,那就是:粗心。考试要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做完检查这三点。考卷里会有陷阱,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老师,我一定会按照我自己上面所说的去做。让自己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牢固,考试时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这样才对得住自己,对得住老师的辛勤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3)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本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进取的作用。下头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改之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照抄,效果很不梦想。所以,教师十分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事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进取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进取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资料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经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资料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经过自我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本事。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并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经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料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向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资料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经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后反思不仅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景,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进取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促使自我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4)

    根据新《课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了知识观。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与操作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局限于基础知识向广博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转变了方法观。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边的“师讲生听”到“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教学中应更多重视了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是转变了学生观。老师在教学中不再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

    新的形式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对于高中一年级物理,普遍反映难学,这是由于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学内容的较大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台阶”,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

    具体分析,有三个“台阶”。台阶一是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台阶二是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阶三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抓预习环节,带着问题去学习物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为学好物理,必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抓好预习环节。

    一读:要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并且在听课时能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中心。

    二看: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三做:物理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

    四想:教材每节后面有思考题,在看完书后可以尝试看能否解决,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

    五议:讨论的议题是学生预习中感觉模糊,疑难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六记:将课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几遍,以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

    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联系实例理解概念,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一是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例子加以纠正,使概念深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学习速度和加速度时,可以列举速度大而加速度小,加速度大而速度小的运动物体进行理解。为了特别强调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可以运用图象进行区别,说明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

    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程以及变化的条件。物理现象的观察对于物理学习具有基础的地位。学习物理首先必须了解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只有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才能做到了解。另外,只有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并在此过程中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

    审题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解题作准备。高中的习题比初中复杂得多,光靠读题就列式计算往往会出错。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划出关键词来,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复杂的题,有几个过程就要画几幅草图。

    仔细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甚至自己动手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我们只要注意掌握了上面的方法,学习物理就相对简单了。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5)

    新课程高中物理反思性教学

    曲靖市第二中学陈红林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21世纪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关键词:新课程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

    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识界关于科学研究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后来移植到教育教学,便产生了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而高中物理反思性教学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下的物理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程下的物理反思性教学,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反思教学观念。

    新课程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思想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思想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高一物理加速度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法拉利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老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

    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反思教学设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恰当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2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个体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班级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区别。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天地与机会。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程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反思教学过程。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参考标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然后通过现实去体验、去感悟、去创新。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四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总之,新课程形势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技能,因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合理的反思和研究是有必要的,同时对教师的成长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促使物理教师成为新时期反思型、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加速剂。

    参考文献

    [1]蔡慧琴,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6)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物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笔者拟在学习和贯彻新课标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思考就教于同仁。

    一、有关高中课程的目的及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新课标明确指出: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使之通过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等一系列的教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有关人才的标准有多种,但我们比较认可5A表述。国外某大公司在招聘广告中打出其公司需要具有5A的人才,Appearance(外表、形象)、Attitude(态度)、Aecountalfility(责任感)、Ambition(志气、抱负)、Ability(能力)。高中教育作为将学生培养成人才雏形的重要阶段,我们为学生的5A做了什么?事实上,中学的重点学科如语、数、外、物、化、生)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最后一个A[Ability(能力)]的教育,而这个能力可能还大多局限在解题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4A的培养与教育。要实现完善的高中教育.首先要发挥各个学科的综合作用,如对学生的外表。并不是一个单独学科就能完成的。外表并不仅仅指容貌,从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受到教育与感化后而表现出的气质。高中物理作为整个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淡化学科本位的思想,就物理学科而言,应该是通过物理知识为载体,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高中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具备高中生所应具有的 5A。

    二、有关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指在教学中持久发挥作用的品质。它是能力形成、发展的自然前提。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新性变化.新课程不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更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9币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我们认为,能够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这一时代特征的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

    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素质要求,广大教师应从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教育专业性知识两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使自身在学科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广博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物理学史以及广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知识、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相关的教育的政策法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论与学习论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

    三、有关三维目标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称为三维目标。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要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已成为绝大多数物理教师的普遍共识。但如何将认识化为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对高中物理中有的典型课(通常这些课都会被选为公开课),如力学中的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学中的楞次定律等。这些课由于都会涉及到相关的物理学史、实验或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这类课比较容易实施三维目标教学。但有些课,(暂且称之为常态课),如力学中的弹力、力的分解、机械运动……电学中的电势差、等势面……由于这些课大都是为阐述物理中某一重要的定理或定律而设置的过渡课,对于这类课。大部分教师不知如何进行三维目标教学。笔者认为三维教学目标.重在理解其本质内涵,切不可将三维目标教学变为程序化。三维目标教学旨在力争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并不是指每一节课都必须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即使是典型课,可能也会因为教师、学生及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而对一堂课中的三维目标有不同的侧重。而对于非典型课(即常态课),则要尽可能贯彻三维教学目标的理念。笔者曾在一些常态课上做了一些尝试,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运动这一节中,就从“凤凰号下西洋”、网页及视频资料片段开始引入新课;而在物质波这一节,则与学生一起阅读德不罗意因提出物质波假设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演讲稿,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维教学目标本身不应该是目的,它是一种段。不能狭义地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应根据教师及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去实施三维目标教学.这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切不可将三维教学目标程序化。

    四、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 “2+1”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 “2+1”模式指的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中。用2年的时间教完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内容,用均:的时间进行总复习。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笔者走访一所目前正在试行高中课改的学校,他们仍然采用这种模式,这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很大阻力.高中课改试验区的高考方案也因此而受影响。有人说.“2+1”模式可以提高高考物理成绩。事实是这样的吗?以福建省高考近3年高考成绩为例,2003、2004及2005这3年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的得分率分别为0.48、0.42、0.4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考试题目难了,而是应付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是学生的灵气,而在„题海”中“泡大''的学生,他们的灵气已荡然无存。认真分析一下近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每年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很多学生只能完成物理考试的选择题部分。难怪有人说:我们高中三年教学就是为了高考的几道选择题。为了最后能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总复习,很多教师在高

    一、高二就赶进度,本该做的实验没做,本该探究的没探究,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又等同于物理题目,从而失去了物理课程原本就具有的功能,失去了借助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培养学生应具有与其相对应的5A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灵气与创造性。更有甚者,在教师及家长极力奉劝下而在痛苦的题海中泡大的学生,当他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看到他们的学哥学姐们为了毕业分配而四处奔波还有可能失业时,他们的心理极度失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此不无关系。

    由上所述,2+1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一现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8篇


    为您准备的“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一定能够让您满意,在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类型的文书撰写,范文在文章写作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助手。不同的写作架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写好范文,借鉴优秀范文必不可少?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1)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老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

    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老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2)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我校二类高完中学生大面积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优生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升学率,我谈谈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面目标:

    1、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离不开知识基础的载体作用,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活动的特征等.⑶,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

    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规律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物理学,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性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物理教学

    其实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生的联系都是综合性问题,创新综合的思路非常重要,但我认为高考综合的知识点难度并不会比单科的知识点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但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实践机会,具体的讲,要求教师,第一,要遵循现行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其教学目的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迎新精神和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物理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化学,生物学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防治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方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物理学教学过程 ,第三,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精神.

    三、打开图书馆,阅览室的“门”

    物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在抓基本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到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资料,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开设讲座,讲物理史故事,将现代科技新成就 ,如激光的广泛运用,全息照相的妙用,光纤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等,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四、具体做法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力学基础没打牢固,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困难,高二是关键,我校学生一旦渡过高二,退学的学生就少了,信心也不会失去,高一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如何由初中的简单学习过渡到高中的理解性学习是我们高一教师首要任务。即不能单一降低难度,也不能标高过度。高二物理

    教学内容繁重,在学生有一定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就稍微加大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当然不能让学生怕学物理,难学物理,物理难学的想法存在,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朋友,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教师把握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枯燥,而且要把握好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即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有享受了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乐趣,这才是持续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对于综合性解题能力的培养,要逐步进行,不可能一次到位,教师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贮备之后才能逐步培训加以提高。高三注重复习,对学生全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对知识的网络性进行提炼,查漏补缺,讲练并重,精讲精练,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便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要针对性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育应变能力考核成绩.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训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_拢考试说明及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检查学生审题,解题,科学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

    评时教师讲评练应突出贡献重点,重在指导工作,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

    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组织专题讲座,进行学法,解法指导,把学生平时易出错的知识点作专题性地讲解,当然也包括考试的热点和难点,力争突破它的要点,把握住考试的脉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分,自我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习惯,搞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3)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将探究式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在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教书,而是学习的引路者,只有教会了学生的如何学,提高的学生的能力才能说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

    终身学习,以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科学探究技能。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4)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3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5)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并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一样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十分大,l+l=2,1-1=0,-2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理解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明白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6)

    20xx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本次我积极参加了镇第八届课堂教学比赛,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九年级 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

    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7)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

    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电学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反思(篇8)

    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反思使我的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文如下:

    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也就在班主任面前说某老师教来我听不懂,要求与上位老师一样,换掉,我当然不明白其中的理由,之后才明白,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就应没问题,可哪里明白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理解,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先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务必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

    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构成论文;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反思后写了《正确处理振动和波动的内在关系》一文,像这种类似的反思很多,我发表十多篇反思构成的文章,透过反思文章,使学生的知识难点得到了突破。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推荐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潜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潜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

    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潜力。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样上这些资料的,自己是怎样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那里时我要怎样上才好,透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透过练习到达巩固知识、提高潜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就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好处。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潜力必须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潜力,都是要透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合集


    对每一节课都负责的就是好老师,针对教案,每位老师编写的方式各不一样。教案可以方便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对于教案的基本格式您了解多少呢?栏目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几例: 现象一: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动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尊心强,绝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实验学习目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灵魂。上海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2)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目的是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我们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考纲、回归课本

    1、“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考试出题的依据,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应紧紧抓住考纲逐一落实考点,用考纲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才能做到全面无遗漏;要对照考纲一个一个知识点落实,从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的程度对照学生掌握的情况看是否达标。

    2、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研读教材内容,使其看书有一定的目的性,便于弥补自已基础知识弱点,融会贯通教材的基础知识结构,使其回归课本目的性强,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3、正确处理好“热点”与“冷点”。最后阶段复习中,不仅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问题,在看书时要重视考纲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更要关心所谓的“冷点”。因为前一轮复习中在综合试卷里所谓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出现的机会较多,通常都进行了反复的强化,恰恰在所谓的“冷点”的地方出题较少,重复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没有考查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必要的给以加强。如:今年高考实验题对示波器的考查.以后应注意在“冷点”上的复习,以防止在高考当中出现一些知识上的死角。

    二、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但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还应当有目的的加强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2.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年的高考卷,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物理问题已成为高考中的热点。平常的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缺少与科学技术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训练时,往往是简化后的物理对象、场景,把所有物理问题变成了理想化、模型化,而实际生活问题则往往不同,它并不明显给出简化或理想化的对象及物理场景,因而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抽取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的环节。

    3.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

    4.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做好归纳,注重综合

    1、要善于归纳总结,不仅要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对物理习题最好能形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从而在高考中面对陌生的试题能把握主动。

    2、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重点应放在力学、电磁学的综合,加强训练、归纳、总结,反思、提高分析综合及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训练,注意答题的规范化

    1、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抓住自己有困难的问题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训练。最后的阶段应避开难题、做少量的练习。要选择难度适中,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和一些基础题目来做,要保证质量和做题的效率及情绪和信心,通过做题保持良好的解题能力。

    2、规范答题。物理试题的解答比较重视物理过程和步骤,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在解答物理题时要规范。解答计算题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有必要的图示,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方程式和必要的演算步骤,计算结果要考虑有效数字和单位。让学生在练习时尤其在做高考题时要仔细看一看计算题应该怎么样表述,答案的评分标准如何,力争做到能做对的题目就一定不丢分。

    总之,在高考物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3)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改之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照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促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4)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高中物理作为整个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淡化学科本位的思想,就物理学科而言,应该是通过物理知识为载体,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高中物理教学,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例如重力一节的教学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的现象,引出重力;重力的大小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要放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表格,最终的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实验才能理解其意义;重力的方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线的方向了解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进而纠正学生认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理解,还有重力的方向并不总是直观可以看出,运动状态改变时重垂线不一定沿垂直方向。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几个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去做调查研究,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三、高中物理教学,要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到达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这是责任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这个环节并不影响结论的得出和探究报告的完成,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还常常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估。教师在强调评估重要性的同时可以给出具体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把评估中考虑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写到探究报告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外,评估的意识也要在除探究外的其他教学活动中体现。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5)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3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6)

    1 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上,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2 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5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更深。因此,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6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7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7)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几例: 现象一: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相对初中生,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动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尊心强,绝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实验学习,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1.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实验学习目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灵魂。上海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

    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各种形式举例如下:

    自主活动

    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运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方案设计(直接测什么?如何测?);装置调试;标尺制作;实地拍摄;照片分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的帮助:方案设计提示;频闪技术指导;参与讨论,提供器材,进行质疑,点拨思维。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

    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

    实验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合理性;准确性;可行性;简洁性。 高一学生研究单摆及其规律之后,教材提供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案。然而许多物理场景,如运动学中的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动力学中的超重、失重现象,斜面上的匀变速运动等都涉及到重力加速度。所以,当教师提出“能否自行设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案?”时,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并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活动去体验真实,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8)

    第二十三届湘鄂边教学比武结束了。告别了美丽的宜昌,美丽的夷陵中学,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对学生说,人生中总是免不了遗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少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得意

    我以为,在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预设,我甚至有点得意。因为,我在教案上不仅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精确到分秒,还将学生可能生成的东西也罗列了下来。比如说,在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分析求合力的各种方法时,可以有多种方法,针对每种方法,我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很幸运,预设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在分析图像环节,我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图像做了预判,再根据这种预判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再比如,备课过程中,我一开始对传感器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过上网的和电话查询的方式得到了答案,并且将其自然的穿插在课堂中,使得学生对传感器的原理更加清楚,更加便于后来的教学。

    意外

    到这里为止,课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机的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艺术,是极具现场性的,是一个即时性的舞台”。就像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说得真的一点没错,在和学生合作做实验时,没有想到是事情发生了——滑轮突然掉落。没有办法,只得现场安装,这样的话会使得本来时间就很紧的课变得时间更紧,而且,在安装的这段时间,学生也不能没有事情做,于是我说了一句:“我们做任何实验都不可能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充分体验实验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简单的一句话时间,滑轮已经安装好,可以继续进行实验了,有惊无险。

    其实在这堂课之前还有一个意外,就是这里的场地条件和我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投影很不清晰;主机离讲台太远,我无法接好数据采集器的线;讲台太高、太小,如果仪器放在讲台上,数据线没那么长,如果仪器不放在讲台上,又太低,学生看不到实验操作。最后我们几个老师一直将仪器调试到快十二点才回去休息。

    遗憾

    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只能将仪器放在学生课桌上,这样的话就太低了,课后就有老师提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我做的实验,又因为投影不太清晰,后面的学生看不太清采集到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又因为滑轮掉落的意外,使得时间紧促,到后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这样又产生了赶时间的嫌疑。

    当然,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却是来自本堂课设计本身,主要是学生的参与面太小,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教师讲的太多,到最后虽然改进了很多,但仍因教学内容太多,进度太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吧。

    思索

    这些遗憾,虽然有些解决的很漂亮,但是有些却因为我的考虑不周到而无法解决,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环境预想上的缺憾。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我没有考虑完全,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和素养。当然这一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慢慢的去体会。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一堂课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认为的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无法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无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人这么阐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确,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去尊重他们的即兴创造,珍视他们的独特生成,并能把这些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来灵活调整教学重难点。“平等中的首席者”不仅仅是一句“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能诠释的;“平等中的首席者”应该成为教师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师要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课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后,课程才可能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尾声

    如果说,课堂是个艺术的舞台,那学生就是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敢于直面发生于瞬间的鲜活学情,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而我们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遗憾,去演绎无限的精彩。

    当然,更别忘了为他们的出色演绎而叫好——这就是遗憾为我沉淀的思索。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9)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知识点较少,正好利用此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并通过制机翼模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1角的硬币、纸片、细线等实验器材。

    教学中,先复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告诉学生液体和气体能流动,统称为流体,并提出问题:流体流动时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然后让学生进行想想做做1硬币跳高的实验,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探究,并让自认为吹得高的学生做给大家看,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硬币上方空气流动时压强变小了。布置课后实验:怎样能把硬币吹得更高、1元的硬币能否也吹过铅笔等。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进行吹纸片的实验,先猜测纸片会怎样?然后进行实验,发现纸片向中间靠拢,于是得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让学生课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时纸片靠拢的区别,纸张大小不同时的区别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直升飞机靠顶部的螺旋桨升空,固定翼的飞机顶部没有螺旋桨,它又是怎样升空的呢?秘密在机翼上。指导学生制作机翼模型并比赛谁做的精美、谁能演示让机翼尾部升起来,最后讲解(或用课件)介绍机翼升力的道理:空气对机翼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

    最后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进行安全教育,题2进行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甚至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制作。

    40分钟很快过去了。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诙谐机智、驾驭课堂能力强,师生互动好,基础差的同学思考、实验也非常积极,让外行学懂了物理原理。教学效果好。

    反思本节教学,也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在教授主要内容后,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实验,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用水管的水冲乒乓球的实验等,可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0)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本文立足于新课程形势下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些初步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内涵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第二、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途径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

    思,至关重要。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首先,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其次多关注每年的物理高考题以及科学前沿关于物理学的知识。另外,如果能有机会到高校继续深造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尤其是公开课,因为有很多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从他们的诸多建议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一次在听课“摩擦力”中,我记录了老师与学生的一小段对话:

    师:人为什么会走路?

    生:因为人有脚。

    师:不对,是因为有摩擦力。

    生:(无言、一头雾水)

    课后我经过反思,教师提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同时也要与生活相联系,要有相关的引领。

    能否做这样的改进:

    “假如你走路时,踩到香蕉皮,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接着再追问,“为什么?”

    “假如大扫除后,走在刚冲完水的地面上,又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这时再讲摩擦力、或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也不至于只停留在“人有脚”的表面问题上。通过反思会促进和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效率。

    3.坚持写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一个实验,该以什么形式展示给学生,是以探究的形式,还是以验证的形式,是以分组,还是以个人演示的形式,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反思的。

    例如我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总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虽然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清楚,还用动画展示讲解过,也再三强调了,但学生总是难以理解。经过课后的教学反思,我认为,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直观实物实验的展示;二是学生没有经历一个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到找出规律的过程。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尽量用实物实验,它既直观又令人信服,并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

    大多数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为此,我要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字(滑动),木箱在地面上滑动等。我不但没有加以否认,而是帮他们再举一些实例支持他们的观点。

    接着,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扫动。

    实物演示1、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左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实物演示2、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但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右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矛盾!

    进一步分析: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但能很好地记忆,也能很好地理解,如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他们也可以举出例子,用实物演示出来。

    无论是课后小结,还是反思随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就可以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就可以提升其作为教师的专业生活品质。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育偶得还是学习所悟,只要能够记录自己的教学事实,梳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或特别有感悟的事件,就是一个重新认识并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就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有教师真诚的投入与深刻的反省与思考,就是成功的研究,我们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升。

    总之,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反思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汝明《“美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探究学习──兼论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2.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7期

    4.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5.陈欧《中国科技信息》20xx年第12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1)

    高一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

    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得设计具体的学法。二、在实施教法之中教授学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方面就要考虑如何教给学习的方法。(1)教学生学会听课。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他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这一形式。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某个物理教师的讲课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应如何抓住其特点适应他的教学。听好他的讲课。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但我们却常12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每提问。则一问三不知。仔细推敲。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6篇


    你知道一份正规的教学教案怎么写吗?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若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就得先从教案下手。教案可以有效改善课堂上的氛围,有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有很大的帮助,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2)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反思,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正需要这种反思精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抛弃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下文就从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1.教学手段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复杂困难的物理知识,有以下手段可供选择:

    (1)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避免理论课堂的死板,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除了演示理论知识以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视频、实例动画等改变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备课件时应该避免大量文字,以简洁易懂的提纲和表格为主,以此来说明问题。

    (2)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通过自主讨论解决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事先查阅书籍和资料得出相关结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四川部分学校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网站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观念的反思

    一般教师的观念都为非主动,没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抄袭,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习相关新课程,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在深层面上更新和改变四川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课标在对物理知识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和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养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其相关方面的教学。相关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3.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人生、了解社会、关心底层人士,积累相关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一起探究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做总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过程上,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另外,“探究式学习”也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3)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科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学活动中还可以造就人的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科学研究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4)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通过必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共同基础;通过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个性发展。我们的工作是坚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验是一个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认为新课程要顺利实施,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上,目前困扰教师们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评价。传统的考试还需要吗?考试的成绩还重要吗?考试的重要其实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教师更是无法回避的,在强调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的时候,教师最敏感的恐怕还是考试成绩的重要,只要考试不取消。即如何评价教学事实上是制约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的瓶颈,也是教师们心里最关心的问题。

    1.1 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相信教师们都是熟知并认可的。关键的症结在于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并落实这一理念。

    根据我们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常态观察,目前教师们的常态课更多是一种传统讲授式为主导的改进型,应当承认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当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时,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于被动接受,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很难一下子改变,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你说出结果,造成教与学关系不协调。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思考与建议:课堂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事,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一种默会知识。虽然教师们都经过了市级学科培训,甚至省级国家级培训,但很多在纸面上很容易说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变得很难了,这不是培训就能解决的,还得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使用好新教材,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

    1.2 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实施

    新课程必修教材在组织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作了适当调整,虽然删除了部分内容,但也增加了一些内容。从本质上看新教材的教与学要求比原教材高,平均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比原教材多,主要渗透了学科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们普遍感到课并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好上!这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2.1 教学目标如何把握

    这是实施新课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许多教师可能受多年教学实践积淀的经验干扰,加上教学评价严重滞后,担心过程与情感目标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认为新课程强调了三维目标,势必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知识目标从时间上就显得比较紧张,甚至会来不及进行课堂小结、例题的讨论、学生课堂练习,从而导致对知识掌握缺失,课外作业错误增加,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

    思考与建议:制定教学目标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知识目标的"了解"、"认识"、"理解"、"应用"和体验性要求目标的"经历"、"反应"、"领悟"的区分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较长时间有意识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应有机整合,不应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们需要仔细研读省"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熟悉、掌握新旧教材变化,体会这些变化隐含的目的从而领会编者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避免用老方法使用新教材。

    1.2.2 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教材组织结构都变了,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说一说"、"STS"、"科学漫步",虽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但实际操作起来颇感困难。对教材如何处理,对教材提出的要求如何把握,对省"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又如何把握,可能大多数教师还是心中无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教材,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里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敢大胆地取舍,更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不准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要求,补充旧教材上的内容,无形中加重学生负担,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新教材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是有所提高,"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频繁出现在新教材中,要求学生既要动口,又要动手,更要动脑。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要求增多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例如,直线运动提前到第一、二章后和初中讲的概念完全不同,导致学生由于前概念的缺失,思维能力一下子拔高,学生就可能跟不上。

    思考与建议: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共同要求和融合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处理各方面的不同要求,课的结构如何安排等等,相信多数课都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准备很多材料。这些对教师来说也都是新的问题和困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45分钟所呈现的内容,课前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认真细致的准备,严谨流畅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师上课时底蕴十足、如数家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1.2.3 课时与进度的矛盾

    按照省里每周2课时的安排建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要说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了。好在学校安排的课时多一些。一个模块36课时,相信多数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其实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像听报告讲座看电影那样,听过了看过了就算数,它毕竟对学生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对错误的做法和理解也需要反复纠正,这些其实都需要一定时间作保证。例如,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就集中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矢量"问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东西,理解上都存在困难,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明了的,要经过反复的纠正和体会才能较好地掌握。

    思考与建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应当重在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引导学习,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应用了原有知识,又启迪学生思维,使知识得以深化。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的任务是将学习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恰时恰点适度的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1.3 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很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加了许多探究性教学内容,要求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用意何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是不习惯这样的教法。二是怕费时费力,如果探究活动课时少花了,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果花的课时太多了,过多强调"学习体验",又会觉得效率太低,疏于其它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个传统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身就很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还得要花较多的时间。教师要习惯于这样的教法,学生也要习惯于这样的学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教师这样认识,让学生探究,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有时感觉让学生探究太浪费时间,半天还得不到应得的结论,教师干脆把结论讲了算了。

    新教材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案例,一般学校对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实施与利用。一则因为学生课余负担很重,忙于应付作业;二则社会、学校、家长对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留于表面。教师在教学中有口难言,也只能处于应付状态,无法真正地按课程标准落实到位。

    思考与建议: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形式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质上还是一个假探究真活动。我们认为,实验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在思想认识上不要一提到探究,就想到实验。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行为,变求知为已知。其中是否有实验,不是问题的本质特征。如"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这节课,尽管没用实验,但探究的过程却体现得很好。可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探究的意识,是否渗透了探究的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度地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为教学铺垫。不能片面夸大"体验"的教学功能,毕竟生活世界存在着知识零碎、隐蔽等问题,需要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整合,避免以"学习体验"为时尚的随意、无谓的体验,不应把教学体验等同于录像、照片的展出。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经历物理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需要一种理性回归,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

    1.4 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匮乏

    1.4.1 作业、练习等教辅资料不配套

    有一些发下的配套练习,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听懂,但很多题目不会做。仔细研读其中一些题目,窃以为教辅用书依然停留在原教材的套路上,与所学内容脱节。教师们感到,难以找到适合新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辅导用书和配套练习。

    思考与建议:把握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习题要精心选择,大胆取舍,不要被资料束缚,提倡自编。

    1.4.2 教学设备陈旧和实验器材缺乏

    新课程中有关实验装备有很多更新,但学校实验室还没能跟上,导致教材和实际实验脱节。例如,我校没有添置教材中介绍的传感器。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信许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慨:实施好新课程,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想想是好,做做是难,要想爱你真的不容易。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5)

    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要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逐渐渗透,本节教学设计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含义的解释.教师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使学生理解功的含义,采用了从物理现象出发,列举大量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所述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建立功的概念的方法.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切实对做功的两个要素有所体会,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建立功的概念后,再从功的概念的角度分析事例,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过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补充一些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就拉近了物理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概念的建立过程,即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而且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一步一步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关功的计算的教学,也摆脱了以往直接给公式的方式,是先借助学生自己劳动体念的实例使学生从功的成效有所不同的角度认识到功有大小,并自然地使学生理解了功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再给出功的计算式.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对计算功的公式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且也通过学生熟悉的过程,增强了对功的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篇6)

    在新课改提出之前,高中生一直处于较大的应试教育压力之下,而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科更是不少学生的难题。这是由于旧式教育模式下,学生教师通常“以课本为中心”,将学习范围与学习方式局限于课本之中,而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往往存在教学不同步的情况,因而高中物理也一度因为其难懂枯燥成为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学习的学科。

    去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很多物理概念都是利用做实验的方法得来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正面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进行思考并能够发现物理的.本质,同

    时才能更容易地理解和解释新物理概念。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此达到物理教学的性质。弹力概念,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气球,然后进行挤压,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形状,最好就松手让气球从手里弹出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中,直接看到弹力是怎样生成的,轻而易举地就能理解弹力概念。通过以上实验的结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深刻地理解了新概念,使用这一种直接情境,让学生去思考的同时,也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高中物理这一门课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接的物理讲解方法,尽量把物理概念这个复杂理论简单化,

    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汇总(11篇)


    心灵塑造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怎样才能让教育生动有趣呢?谈到“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比较需要一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本文希望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1)

    关于《向心力》这节课,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我本着给学生讲简单,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

    因此,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复习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紧接着出一道思考题,即上一节的第四题,情景引出:两艘游艇的向心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就来学习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的知识—向心力;展开新课,向心力概念→矢量性(大小和方向)→向心力来源→用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

    本来还设计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讲解,但考虑到学生对向心力是效果力这一难点的透彻理解,这点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就没有把设计的都讲完。从第二节课的情况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当然,还有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过高评价学生。

    设计教学环节时,有些我预设认为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看来,不能很快到位的理解,这也是这堂课没按设计讲完的一个原因。

    2、关于向心力是效果力。

    为了降低难度,我先引用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动力和阻力是效果力,粉笔头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重力是阻力;粉笔头竖直下落时,重力是动力。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想要实现这种效果,要有指向圆心的力。其它力的合力提供这种效果,那么这些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因此向心力是效果力;这点处理我个人比较满意。当然也许存在不妥之处,愿与大家共同讨论。

    3、图画的有些小。

    图画的大点,受力分析会更直观。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就以能源为例,用相关例子向学生说明,能源的分布是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工业基地附近往往能源丰富(渗透自然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也有些工业基地,如我省宁波北仑工业基地,周围没有丰富的能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它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陆交通,摆脱了能源的限制(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的例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能源可以影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点。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

    (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要求物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5.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 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物理。各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之产生共鸣,让物理课“美味”飘“香”。

    第三,规范实验。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6.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讲速度选择器知识有关题目时,有些同学不会做这种题目。笔者在讲解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较容易地完成,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普遍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的物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再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经过半年的实践,我校高一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改变。在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市物理统考中有许多同学考出了七十多、八十多的成绩,最好的一同学考出89分的高分;一些讨厌上物理课的同学,学习也变得主动、自觉,与平时相比判若两人;原来不愿做作业的同学现在基本上能独立完成,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广大学生都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物理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3)

    许珍才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来反思教学才不会舍本逐末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体会,以飨同行。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念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程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的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和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有着许多帮助。

    2.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的反思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巧妙处理。正好比感人的话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杰出的上课,需要充分的备课。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就不同。教完一节课,教师要及时回头望一望,认真想一想:概念怎样阐释的,公式怎样分析的,习题怎样处理的,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到位?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例如,在教学《向心力》中的圆锥摆,我设计教学内容,按教材中设计了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但实验的过程中做成圆锥摆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后反思时,能把实验改进一下就好了,我就决定把这个实验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学生自己模拟动手。课件模拟过程逼真,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得出“向心力由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也可以是绳子的水平分力来提供”的实验结论。这样既方便操作又容易观察,效果非常好这也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

    3.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4)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古浪一中

    郭 海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新课改理念的逐步落实,高中物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必然要引发教师对教学观念的变革和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催生出先进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六大基本理念应该贯彻到我们全部的教学实践之中。“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 的理念应落到实处。物理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简单叠加,应该是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便与合作的融洽气氛,启发学生质疑,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物理课,应该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在课堂上,应以教师能否自始至终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实施教学,能否努力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否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否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以及学生有没有情感的体验,是否能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机会、效果等等作为新课标下评价一节优质课的标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

    二、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应该具有的特征有:

    1.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4.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 5.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6.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7.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新课标提出的三位教学目标,要求重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把学科思想方法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物理有其特有的思想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无穷微元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等。因此要重视对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在启发和引导中、在探究和发现中进一步领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体会和掌握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新课程标准需要新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以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主动、合作、探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

    格。

    四、新课程标准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新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尊重教材,但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没有一个完全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程时,实际上就是在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三维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二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工具,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具和适宜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感受的教具。要最大限度的做到课程资源共享,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挖掘,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

    新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新教材的编写,包含着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思想体系和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原有观念中的重点知识和知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这些都需要教师逐步体会和理解,才能将其思想融合到教材的使用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

    五、新课程标准需要加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新课标的教材在编写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实验: 为了加强演示实验,课本中编入的演示实验比以前的教材有所增加,对演示实验的写法更加醒目,在教材中用“实验与探究”标出,希望在教学中按照要求进行演示;“迷你实验室”侧重于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做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提高实验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课本中设了“实践与拓展”“迷你实验室”等栏目,介绍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又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小实验。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快乐学习,掌握物理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5)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辽宁省东港市第一中学 邓庆国

    辽宁省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年多了,曾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曾有过无助的迷茫。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新课改的作用

    曾经有老师问我,她写论文时,想用素质教育这个词,这个词是否已经过时了?我回答:素质教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几个月前,《中国教育报》还专门对当前的素质教育进行系列讨论。应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期,提高全民素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现在我们说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的,中小学生的负担确实比较重,这是事实,但不能说现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总的质量还是好的。

    那么,新课改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推动力。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设计了一个物理插图来说明这个过程。图中含义:

    ①图的外观含义:这是用物理图来说明我个人认为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即:正处于过渡期(斜面上),而新课改正是促进过渡的推动力(牵引力)。

    ②过渡期太短,势必倾角过大,则自身阻力就越大。

    ③新课改的推动力与内外阻力合力的大小关系,又决定着过渡的进程。④小车代表“教育”还是代表“教师”、“学生”,你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⑤还有其它什么还以,你可以自己继续分析。

    本次新课程改革是经历了3年研制,征求了包括50多名院士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的改革,经过了从2001年9月份以来的实验,所以有专家认为,其意义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所以,教育部马司长说:“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洗礼。”

    二、关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

    有些现象看似体现新课程、新理念,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尊重学生,教师就只能是对学生说好话吗?挫折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了呗?自主学习就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岂止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这么简单?难怪有教师抱怨采用这种新教法,教学效果反而不佳,原因就在于此。真正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大气力,进行研究、设计。下面就课堂提问为例,介绍一下我的认识。

    1、不当的课堂提问

    就拿“互动”来说:师生交往和互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

    课堂上师生互动,应该说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在听有的老师互动课时发现,有的老师认为,课堂提问多了,就是师生交往和互动了。暂且不论是否片面,问题提出的恰到好处也行,可是很多提问都属于无意义的提问:一问即答,一问齐答;什么都问,学生乱答;边讲边问,自问自答;填空式提问,接话式回答;暗示性提问,顺应性回答;指令性提问,判断性回答。例如:“电荷的运动情况是什么呀——哎——向右的”,在这句话中,学生没有任何人回答,老师只是“自作多情”;解这道题需要用万有引力——定律;讲解完选择题,得出答案后问,这个题应选择什么呀;对不对;会不会等。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只追求表面,要防止盲目追随一哄而上的不良现象。否则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新鞋穿不上,老路走不畅。

    2、提问要有指向

    兴趣性提问:往往用在教学的开头,或在教学关键环节。联想式提问:教学过程中遇到理论、观点方面的问题。类比式提问:用于学习新概念、新知识的推理过程中。悬念式提问:往往用在教学的结束,给学生留下悬念。

    迁移性提问: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或困惑,用知识迁移去解决。猜想式提问:往往用在引课或某种规律性问题。

    发散式提问: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可用在引课或课的结束。反馈式提问:某一个教学段的完成或某一个教学环节的结束。挑战性提问:教师见机行事,引导创新思维。

    3、关于新教材教学中的提问

    有时教材中也涉及了问,但我们如果真正提出问题,反而效果不好。如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P45)中的说一说:

    学生都知道在空气中下落有空气阻力,如果这个问题老师问的肤浅,则没有必要,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问的太深,又没有必要。所以正常授课时,我只是通过演示,来让学生感受的。

    而还有的,如果在增加一个或几个问,效果会更好。如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第三节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中的实验:

    这个实验在做之前,先让学生考虑(增加一个问):怎样观察两球同时落地?可采取兴趣性提问、猜想式提问、挑战性提问都可以。在本节实际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来进行的。

    再如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中演示:

    还可以提问:用力压桌面时,光点位置是向上还是向下变化?兴趣性提问;悬念式提问;猜想式提问;反馈式提问都可以。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不超过1/3。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不变的方程式,更不能呈现僵化的程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型。只追求僵死不变的教学模式,永远找不到课堂文化。

    三、关于新课改的实验教学

    1、考纲上的不同之处

    以往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实验部分,在新课改的物理(或综合)考试大纲中改为实验与探究,具体要求也不同。

    以往物理考纲实验要求: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新课改物理考纲实验要求: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划线部分为不同之处,主要是强调了设计和探究。

    2、重视实验的设计和探究 必修教材中明确的探究课: 必修(1):第二章第1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四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必修(2):第五章第2节: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

    第五章第3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第六章第3节:探究平抛运动规律

    必修教材中有部分内容也可以设计为探究课,如:必修(1)第三章第4节力的合成中演示变探索等。

    关于探究实验,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也是轻车熟路的,这里不再多说。

    3、重视实验的实践体验

    如:必修(2)第六章第1节曲线运动中的做一做:

    有人说:“这么简单的概念还需要体验吗?”体验不只是为了理解知识。这一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解决许多更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有这种意识,意识是难以通过“讲知识”来形成的。

    类似内容还有:必修(1)第二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以及必修(2)第六章第7节做一做(向心力和半径的关系)等。

    4、创造条件做实验

    实践证明,成功的演示胜过千言万语。所以,我们要尽量用实验说话,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非常理想,特别是在高一阶段,对于衔接初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实验外,还有:

    必修(2)第六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演示:(用日光等管装清水和蜡块)

    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中演示:(用激光笔代替光束)5、2007年高考试题中的实验题

    今年理综全国卷(1),也就是我们辽宁省理综试卷的实验题,第一题是示波器,很多学校没有复习,致使学生本题得分较低,还是重视实验好,特别是学生能亲自动手做,那么就不会忘记,这就是刚才所说的重视实验的实践体验。

    关于示波器,“3+2”高考时曾经考过一次,最近一次出现在2003年江苏高考物理题中,试题如下:

    (6分)图中为示波器面板,屏上显示的是一亮度很低、线条较粗且模糊不清的波形。

    ⑴若要增大显示波形的亮度,应调节_______旋钮。⑵若要屏上波形线条变细且边缘清晰,应调节______旋钮。

    ⑶若要将波形曲线调至屏中央,应调节____与______旋钮。

    还有:今年理综全国卷(1)第二题是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实际就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变化,这也告诉我们,新课改的实验应该重视,特别是探索性实验否则很难适应以后的高考,至少中等以下的学生(题略,以下同)。

    北京综合卷实验第二题,网上评价很高:尽管是在用笔、用纸去考实验,但还是把认真做实验和敷衍做实验区分开,要把做过实验和没做过实验区分开来。实验是关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问题,实际上还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结合。

    演示实验也要上考卷,今年北京综合卷实验题第一题,就是一个关于阴极射线管的演示实验。

    新课改的教学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地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当然本题还是比较简单的。

    江苏两个实验题都具有探究性,没有照搬课本上规定的学生实验,但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又是学生学过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应付。

    四、关于新课改的重过程教学

    新课程中实施教学思路的体会,首先就是重过程。也就是说: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1、为什么重过程

    在具体过程中能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意识是很难通过灌输来达到增强目的的。

    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某个方法不等于能掌握、运用这个方法。掌握和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实现。

    学生的能力是在相关行为中提高的,学生经历某一过程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应能力创造了条件。

    2、怎样重过程

    下面就对新教材的两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看应该怎样重知识。例1:关于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

    ①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②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③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

    ①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②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③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④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

    ⑤体验:“做一做”——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以上教学过程包括了:“提出问题——实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体验”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例2:关于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

    ①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作用;②实验得出:向心力的大小跟质量、半径、角速度都有关系;③“可以证明”,向心力的大小等于F=mrw;④从力要产生加速度导出向心加速度意义和公式;⑤阅读材料: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⑥做一做:感受向心力。

    过程分析:以上过程中的实验装置比较复杂,难以作为学生实验,而且力的大小的呈现比较间接,不易形成直观认识;证明过程也只是四个字:“可以证明”,学生没有经历这个过程,虽然作为阅读材料给出了公式的推导,但难以落实;只是在最后做一做中,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

    ①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明确“速度变化量”的概念。

    分析:向心加速度难点在于ΔV,正确认识圆周运动的ΔV作为以后过程的基础,这里又作了进一步强化。

    ②通过五个步骤说明ΔV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动的ΔV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

    分析:把对ΔV方向的分析分为五步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③给出向心加速度,在“做一做”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推导。

    分析:ΔV问题解决了,推导只是数学问题,放在“做一做”中,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④通过实例引入向心力概念,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分析:至此,学生获得的是完整的向心加速度概念。⑤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

    分析:圆锥摆实验装置简单,能够当作学生实验来做,也是一个应用知识的实例。

    ⑥做一做:体验在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分析:通过体验来认识半径和向心力的定量关系,强化实践意识。以上只是从几个侧面,说明自己对新课改的粗浅认识,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使我校的新课改工作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

    (本文由丹东市教师挂牌培训讲话稿整理而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6)

    功是《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二节,是机械能这一章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功能关系是这一章的主题,学好了功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好功能关系。这节课有个背景,那就是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功的两要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只不过初中只局限于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功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功的计算方法和正负功的含义。

    一、我认为在这节课里,可以为以后上这节课提供经验的有:

    1、重难点的分析:这节课的重点是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是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以及功的标量性。后面的重点如动能定理的学习十分依赖学生对功的计算掌握情况,所以学会多种对功的计算方法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不是这一节课能完成的,还需要习题课、复习课甚至是后面的课中的应用逐步完成的。这节课里要让学生理解功的一般公式W=Flcosα中各个字母的意义以及在使用时关键找到力和位移的夹角。功的正负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代表了方向,这是受到了前面速度,加速度这两个矢量在直线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一个负迁移。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正功负功分别代表了对运动是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或者说是动力做的功或阻力做的功。这一分析说明功的正负不代表方向。

    2、新课的引入: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历史中,功的概念的建立是用了很长时间的,并不像高中课本里那么直接地就产生了。所以我是用三个生活中的例子推桌子,提桶走,滚小球,让学生参与表演,分析是否做功。并且从例子的分析中让学生回忆起功的两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通过练习来引出问题。新的公式学习之后,必须要通过练习来熟练和检测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课中的练习一,是让学生比较力与位移成锐角和成钝角两中情况下,功的.计算的问题,通过计算发现成钝角时功是负的。这个例子反映出功有正负。通过这两个问题自然而然学生会思考功为什么有正负,初中为什么功没有负的?这能引出功的正负是由α角来控制的。学生进而会想功的正负代表了什么,这就引出了这节课的难点,功的正负的意义。课中练习二是通过各个力做功的总和和求合力的功二者的比较,来引出总功与合力的功相等这一难点的。

    4、让学生上写出解答过程,通过投影实物展台上展示,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学生在计算练习的时候,把功的单位写错,把受力分析图中的支持力和拉力的分力混淆,摩擦力和位移的夹角没通过画图找而是凭感觉写上力的夹角,这些问题充分地暴露了出来,通过指正能帮助其他同学也纠正过来。

    5、分组讨论探究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完善和重组。

    二、我认为这节课里,可以为以后我上课吸取的教训有:

    1、重难点上的时间分配应更充分些。上完课我感觉自己在一些细节上花的时间多了些,处理功的正负的问题上举的例子不够充分,学生反映也比较平淡。

    2、功是标量这个难点,书上是直接给出的,没有任何说明。我自己上完课感觉我的处理过于简单化,或许学生心里还是有疑虑的,不相信的,我是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让学生理解,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这节课上直接突破呢?我还没有答案。

    3、时间上把握欠缺了些。最后一个收官的练习时间太紧张,这是前面时间控制得不够好的原因,中途只看过一次钟。以后要利用机会关注时间的使用量与课程进度。

    总之,通过上这节课,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功底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如何突破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这些教学技巧上面,我必须广泛地听课积累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自己还要抓紧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我自己的努力创新,想策略。我想,今后只能奋起直追才能更好地胜任学校交给我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我可爱的学生们服务。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7)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反思,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正需要这种反思精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抛弃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下文就从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1.教学手段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复杂困难的物理知识,有以下手段可供选择:

    (1)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避免理论课堂的死板,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除了演示理论知识以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视频、实例动画等改变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备课件时应该避免大量文字,以简洁易懂的提纲和表格为主,以此来说明问题。

    (2)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通过自主讨论解决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事先查阅书籍和资料得出相关结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四川部分学校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网站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观念的反思

    一般教师的观念都为非主动,没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抄袭,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习相关新课程,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在深层面上更新和改变四川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课标在对物理知识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和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养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其相关方面的教学。相关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3.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人生、了解社会、关心底层人士,积累相关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一起探究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做总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过程上,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另外,“探究式学习”也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8)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为此,我选择设计了几个的演示实验:烧杯倒水冲刷叶轮转动和竖直上抛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了解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并作了适当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实验联想到东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的水车磨坊和现代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另外,还利用水平弹簧摆球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细致分析,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也可以通过弹力做功来实现相互转化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提倡实验、观察、思考的特点,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实验新颖,操作顺利流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理不是很细致,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

    不同于教材以小球的自由落体为例的教学设计,我选择的是伽利略摆作为课堂分析和理论推导的模型,利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行独立分析并推导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备课时,我参考了人教版物理必修2的相关章节的内容,从而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换用当年伽利略摆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观点其实早在牛顿之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从而将物理学史的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表面上看来没有关联的概念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多联系。这样让整个推导过程上升到一个追寻守恒量的探究高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演算推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推导过程用时应该较长,教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的推导进度,掌握好时间。这过程的处理还是稍显仓促,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算推导略显粗糙,有部分同学没有事先选取零势能参考面,所以应当提前强调这一点。我觉得必须要给课堂适当的留白,给学生自己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分析和推理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通过自学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和规律为主。课堂不是长篇累牍的讲解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起的是引导的角色,所以必须要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教学设计重质而轻量,这样才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安排。

    学生通过自行推导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导结果。这一阶段是前面理论推导的点睛之笔,对于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能够粗略带过,必须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这部分我选择以讲授为主,重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方式的物理意义:

    即:增量式 -Ep=△Ek/△Ep+△Ek=0;总量式EK1+EP1=EK2+EP2

    增量式所体现的正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思考的, “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总量式则体现了前后两个状态量——初末状态机械能之间的守恒关系。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会根据适用条件判断具体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这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整个第一课时教学的重中之重。我的教学安排是在顺利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后,仍借用伽利略摆的模型和弹簧振子模型,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摆球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得出: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在巩固训练环节中,我选取了常见的实例,第一组习题是重力势能和动能间的转化,第二组习题是弹性势能和动能间的转化,让学生判断各个情景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每安排一组判断性习题之后,我会适当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思考:只受重力与只有重力做功有何区别?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正确理解“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的真正含义是: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2、物体除受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或代数和为零。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的要求,学生能够判断一些简单情景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不足之处在于,所举的实例难以涵盖所有的情景,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展开讲解。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和最朴实的物理思想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让学生举一反三。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9)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在两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做了些初步的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物理学的事实和原理都传授给学生.但是让学生理解了科学的过程,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三、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案例

    新课改前,我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

    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笔者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进发呢?笔者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过去是教师引入新课,如电子的发现使科学家想到原子的结构问题,因为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负电将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诱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呢?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个重点问题:什么国家的哪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了何结论?这个结论与“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样的?用这个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诚言这种授课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优越了许多。但同新课标要求的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相差甚远。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内部的结构。教师欣喜地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主意。

    同时启发学生,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输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馈信息,从而对黑箱的内部结构作出推理。

    教师进一步引导:极细的“子弹”如何获得呢?“子弹”如果能“带电”,我们就能根据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如何获得“极细的、带电的”子弹呢?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学们兴趣十足,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及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最后教师同学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中,科学家的思维是: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导出了原子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作出猜想(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设计实验并做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获取数据(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分析论证(汤姆和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脚,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交流评估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同学们,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笔者在整个原子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都一直在灌输科学探究的思想,从汤姆生电子的发现,到卢瑟福核式结构的提出;从核式结构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到玻尔的原子模型,到量子论的“电子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体现当时科学发展的历程。让学生生动体会到粒子世界的奇妙和微小,体现攀登科学高峰的艰辛与喜悦。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曲折动人的原子结构发现的故事,变成了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乐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物理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精心策划好每节课,适时地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这正是新课教的初衷和目标。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10)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向纵深处改革,而在这个背景下高中物理的全新课程标准也相应出台,新课标的出现也代表着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又一开端。新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课程的内容侧重体现时代性、选择性与基础性,在课程结构方面则重视共同基础,并设计了模块课程以便于学生的选择。新课标可以说是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但是我们要想真正领会新教材的精髓,就必须要对新教材的新特点加以研究,总结体会,才能将新教材运用的更好,才能发挥出新教材在培养新时期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教材有着丰富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大大地增强了物理课堂的核心凝聚力。新教材将对学生物理兴趣以及好奇心的培养放在首位,以避免学生在不断转难的知识学习中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举例来说,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利用蹦床运动来说明动能与势能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继而引入课题,由于蹦床运动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不深,因此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蹦床运动比赛的画面,用激烈的比赛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情绪,通过观看比赛引入课题,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更热烈。

    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经历的积累,比如说“自感”教学时,教师先用导线将自身同两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并邀请一位学生进行尝试,结果显示没有安全问题。然后让十位学生牵手,再用导线将大家同日关灯的镇流器、2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当开关闭合时,学生会说并没有任何感觉;而当开关瞬间断开时,学生则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反应,跳起来,快速地将导线丢开。这个实验过程突出了学生亲自经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强烈的冲突,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也使得人们的职业更换速度加快,知识的更新换代在提速,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更加的全面与深刻,因此我们的学生必须就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的基础知识。然而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一直处于一种繁、偏、难、旧的状态下,特别是在应试考试的恶性循环中,许多教师错误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行为出现了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真正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举例来说在《物理必修1》中,有关“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质点、速度、位移、加速度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这一内容中,教材不仅吸纳了国外教材的精华,对这一系列知识点加以细致的描述,更侧重了概念发展的循序渐进和逻辑思维,并能够在概念的描述中传递出物理学的研究思想。 四、新教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与内容总量

    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繁”与“难”的设计手法。在新、老教材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新教材在这一方面的重点突破。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们重拾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此外,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再需要耗费长时间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反复讲解,也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空出了宝贵的时间。

    新教材将一些非重点内容做了淡化,这样一来就使得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框架、脉络更加清晰,更好地突出了主干,比如说删减气体的实验定律和透镜成像的公式,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在力学体系中也有所研究,因而为了更好地突出主干作用,做了必要的删减。而这样的设计思想同样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物理教学总的来说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着重于知识的引导与分析,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不要从头到尾没有头绪的重复性讲解,而是要侧重讲解那些具有代表性,并且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潜在思维的问题,而不是长时间拘泥于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去灌输式的.讲解。

    我们的教学如果触及到了学生的情绪与意志,发现了学生真正的需要,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持久性、探究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感悟等都必须要依赖于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情感支撑。因此可以说关注学生的体验就必须要以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为基础,要以学生的身心投入与积极参与为基本前提。因此,新教材充分地考虑让学生真实地去“接触”具体事物,通过实际经验去发现问题之所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调动他们去深入研究物理知识。

    新教材的设计巧妙之处还在于融入了一定的研究型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助益,它的设计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大量体的知识,而是能够侧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新教材为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教材深化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让传统物理教学转变为兴趣物理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教材,让同学们能真正的地去体会新教材,继而爱上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早立.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1993.(9).

    [2]扈剑华.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6).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模板(篇11)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方法和兴趣,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改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重视物理实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

    1、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

    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改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本精选】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