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4篇)
  •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7-22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4篇)。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所在,每个老师都应该在教学前把教案准备好。教案有助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您也对写教案感到一头雾水吗?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感谢您来对本文进行参考阅读!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篇1】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篇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篇3】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一定的声音、图片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有时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却觉得会冲淡数学味,总之要因课而异。

    比如在6和7的加减法一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在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时,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个设计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图和教材上的小棒图相比,出现一图两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列式时往往是左边的个数加上右边的个数并求出总数,如果利用上面的图的话教师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得出一图两式。但是利用小棒图却有很多优势:1、让学生摆好//////的话前后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就会很自然的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图两式这一重点。同样在教学减法时利用小棒图//////让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列式,也会很自然得出减法的一图两式。2、学生再次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6和7的组成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体会观察的方向不同,引起加数交换位置,但总数是不变的。4、省去十分烦琐的课件制作。

    因此,我想我们在备课时因仔细分析教材,然后再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这样可能会冲淡数学味,失去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该仔细琢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也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我在课上则有些急了。

    2、课上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的口算简算方法比较独特,因为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的时候采取了表扬并简单重复的方式。要多关注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火花,有独特的方法应该重视。

    3、还要多注意反馈,表扬好的,纠正错误。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课上多关注学生个体,课后及时反思。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6篇


    无论教龄长短,任何一位老师都要编写好教案。教案可以让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我们要如何学习高效写作教案的方法和技巧呢?下面小编为您呈送了“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主题的相关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1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 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口算题,复习6、7的组成,为本课6、7的加法做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来说明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学生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意组织好教学,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在现阶段对相对性的概念还没与建立,对左、右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所以让学生从左至右来看图列式有一定难度。这点在教学效果上也体现了出来,教学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在摆小棒的环节,更应该注重组织好教学,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参与气氛不浓,这都是我引以为戒的地方。

    从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设想,主要是我教学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课的设计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还不够,各环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动而不乱,使课堂活而有序,同时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少留遗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上,我先给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通过在黑板上将5个圆片分成两堆,让学生边看实物个数边说数的组成。

    师:我说1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2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1生:我说3,1和3组成4

    ……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采用了直观教并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孩子们都说是3。左手和右手的球合起来是3个,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生1:本来有一个小朋友,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加起来就是3个。(教师给予表扬)生2:本来有一只纸鹤,又拿来了两只纸鹤,加起来就是3只纸鹤(教师给予表扬)。接下来,请小朋友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早上喝了一杯牛奶,晚上喝了一杯牛奶,1+1=2,我一共喝了两杯牛奶。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4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

    1、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

    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他们对加法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看着图列加法算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何说清图意却是有困难的,要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例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在这一环节的时候,有孩子说一共有5个小朋友,当时我是回避的,现在想想可以这样问:“你怎么知道有5个小朋友的?”也许孩子会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就有5个小朋友。”然后我又问:“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他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抛给他们一个词:请问,这下有孩子明白什么意思了,随即提出:“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浇花呢?”为了后面的教学,我在这里还逐步的要求孩子说三句话,孩子领会的也是不错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孩子的回答很很多:有的是掰手指的,有的是看图的,有的是用分与合的,还有的是根据数之间的关系:3再往后数2个就是5,比3大2的数是5.在这么多方法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种方法,但是我却强化了分与合的方法,因为我看教材上是这样说的,不过我估计有的孩子是不会这样想的。接着,我又带领他们领会加法的含义,不过在这里我的要求有点高了,因为我要孩子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好孩子是可以完整说出来的,不过基本能说出“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我也就算了。

    整节课我几乎是按这样的模式教学,有些单调,但还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孩子基本能说清楚题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因为动作配合语言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想想做做的第4题,在做完后首先让学生比较这3幅图的相同与不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又过渡到算式,找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在加法算式里: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逐渐增大1,得数也会逐渐增大1.

    今日课件: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光阴易逝,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学期。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要通过这次总结来回顾自己教学工作有哪些成长与不足,那么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写呢?小编为你推荐《今日课件: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希望您喜欢。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精选6篇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完成教案的编写,是老师们的本职工作。教案授课能够更有利于学生们重视,是否在为编写教案而犯愁呢?以下为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1

    “5以内数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起始课,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认识“+”,会读会算,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计算,为了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新课教学利用书本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学着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创设出“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试着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纸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合起来”要用符号“+”来运算,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继续挖掘主题图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到算式“2+1”可以表示不同的事例。

    二、利用各种教学材料,进一步巩固“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小鸟图、气球图、摆圆片、看图列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通过小鸟图,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三、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通过表述图意加深“加法”的意义。

    每次出现的图,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课堂里尽量请多一些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注重拓展学生的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2)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3)看图说说、比一比:比较“4+1=5”和“1+4=5”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4)看图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时,只注重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忽略了低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没有重视对学生“合起来”动作的强化训练,导致有些孩子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设计的练习虽然考虑了层次性,但是有些题目出现重复,训练目标不够精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2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习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习,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习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习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习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特点

    1、首先,我通过图例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领悟计算方法,根据图意或数的合成的知识算出得数。其次,学生们现在属于爱表现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被关注,所以我根据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第三,由于之前已经给学生设置了要当小老师的情节,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在积极动脑中勇跃回答问题,理清加法的含义是将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第四,创设一个情境,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采用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是加法,明确了加法的含义,又找到了计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开始给学生创设当小老师的情境中来完成练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学遗憾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之后,老师还应该加入一个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课前思考:

    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

    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存在的问题:

    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

    目标定位太低。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各环节要求低。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

    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

    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

    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5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师板书: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

    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

    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

    不足之处:

    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6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

    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

    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阅读推荐:“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请各位小学数学老师们批评指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2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3

    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②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③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④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9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以内加法减法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教师要通过一切环境和活动来教育自己。如果是新手教师,上课前一定会精心准备教案。精心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怎样撰写一份标准的教案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②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③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④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2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成人。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不可放弃这样的教学资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下面是我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任务后,整体感觉是:本单元教学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能根据操作活动口述所学口算题的口算方法,使本单元的两个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是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难点得以很好突破。同时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解决问题方面,本单元解决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这一问题我已在上学期提前教学了,一半的学生已经过关。这一次教学一方面是使另一半学生过关,另外重点放在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上。通过教学,学生不仅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还能对此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知道两个数相比,一个数多,一个数少,较大的那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那个较小的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较小的数多的,所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由于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单元感觉轻松,所以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增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感觉学生掌握较好,这又为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减轻了负担。借鉴前一轮执教课改教材的经验,把一些难点问题提前教学,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提前掌握,另一部分学虽然当时理解不是很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等到再次教学的时候,基本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是很有好处的。本单元还增加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简单的“年龄问题”、“锯木头问题”、“植树问题”、“上楼梯问题”的教学。这些问题没有对全班学生作出统一要求,学生能掌握多少算多少,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对本单元进行了测验(试卷上没有涉及到增加的内容),整体情况教好,100分11人,他们是:柯舒鹏、李子烨、鲁敦祥、程彦闵、余开阳、杨念庭、翁晓熙、谢雨、张子涵、胡雪妍、向泰宁;90到99分43人,80到89分14人,80分以下8人。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做题不仔细,一些学生做漏题,还有一些学生物体的数量没数清楚;二是少数做题速度慢,有些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试题。当然与以往相比,学生做题的速度还是提高了;三是口算速度还没达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6

    我校三年级是从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讲起的。这个单元的总情境是去“世博会”参观,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对于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出示了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例1是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本节课我创设了以下两个空间:

    空间一:口算接龙。在这里我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算式进行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思: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第算出结果。对于涉及到进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上。

    空间二:探究算理。对于例1的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都能正确列式,我让学生同桌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再集中交流展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先算30+30,再算5+4的方法。个别学生用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

    在交流与集中展示之后,我跟进了课时练第5页中的相应练习。学生们完成的不好,这反应了学生对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反思:这类需要学生分步地写出算理的题在一年级接触的比较多,由于二年级计算的重点放在了乘除法上,所以有一些同学出现了计算不准确、分步不会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又集中带领学生梳理了分步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步地看清谁和谁算、运算符号是什么,又拓展了相应的口算练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7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1、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其中又复习到了以前学习的估算,然后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加法计算, 所以我提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加法就是要把数与数之间合起来,在后来的操作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一道计算题会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请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提出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操作,由于头脑中已有加法的概念,所以学生无论是选择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操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对本节课的竖式的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

    二、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1、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用竖式计算时,由于本节课是不进位,所以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2、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板书的竖式,自主探索为什么要竖着列? 体会到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得出计算方法把握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在本节课的卡片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如: 火眼金睛辨对错,卡片练习,以及书上的练习找尾巴,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5、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再精炼些,把握住重点难点一针见血,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也会显得比较罗嗦.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收集矿泉水瓶子的情况

    第一周 180个

    第二周 340个

    第三周 192个

    第四周 219个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怎样列式?

    板书:192+219=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师要肯定每一种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个月能收集这么多矿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讨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583+417= 719+179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4、开放题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每月的家庭开支情况。节余情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的。如:倒减、无退位、全部做成退位。

    3、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理。通过学生板演,让学生抓典型的错例,教师分析其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是知识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 误。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能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养成细心计算的 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教学这一单元后,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 的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上的错误。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 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

    【以内加法教学反思(4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