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数教学反思700字
  • 小数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7-17

    小数教学反思700字。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抽象思维和抽象认知也是教案当中的一部分。教案能帮老师说明什么时候讲什么课,应该怎么讲,书写自己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通过阅读“小数教学反思”您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将是你需要的!

    小数教学反思【篇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24届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有的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差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还能应付,到了加减混合和简便计算的时候就一塌糊涂了,这说明在他们的四则运算的能力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在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巩固。

    小数教学反思【篇2】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小数教学反思【篇3】

    研读教材后,我觉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小数乘法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根据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所以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买东西的情景,引出一道小数乘整数和一道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有的学生肯定能想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后,再让学生思考整数乘法的积算出来了,小数乘法的积是多少,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时候我再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变成整数扩大多少倍,要想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相同的倍数,在这种思路下,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做的两道题,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发现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发现这一规律后,让学生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乘法。

    在教学时,学生确实想到了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而且在我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很顺利的解答了小数乘整数的乘法,但是学生自己解答小数乘小数4.5 x 0.5这道题时出现很大的问题,有的学生说积是两位数,有的学生说积是一位数,我觉得这是讲清算理的好机会,于是我让学生辩论,说出各自的理由,有的学生就说因为积不可能越来越小,所以积是一位数。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下一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也没有给学生解释,只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以后解决。还有的学生说因为小数点应该对齐,所以是一位小数。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很明显是由于学生对前一道题的算理不清,我课前根本没有预想到,所以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只说了一句是这样吗。在学生头脑里出现这么多错误印象的时候,我赶紧引导学生观察因数一共扩大倍,要想试积不变,积应缩小多少倍。在我的牵引下,学生终于把这道题解答正确了。

    我觉得我真是“小看”小数乘法这个内容了,这个内容里包含的知识非常多,也非常难。首先当小数乘整数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小数可以当作整数乘?它的道理是什么?其次,当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要想使积不变,怎么办?再次,当小数乘小数时,两个因数都扩大了,怎么办?还有积是不是可以越乘越小,这些完全抽象的知识和严谨的推理,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了。Jk251.CoM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觉得我对教材的理解还很不够,所以今后在研读教材方面应多下功夫。

    jk251.cOm扩展阅读

    《租船》教学反思700字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教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借助教案,可从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是否对自己编写的教案还是不满意呢?我们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租船》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租船》教学反思【篇1】

    《租船》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灵活运用余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对春天的理解和体会,并在其中插入了“惊蛰”这个节气,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而后通过创设同学们郊游需要租船的情境来引出课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在剩余 1 个人的情况下,不着急给出答案,而让学生充分的说出各自的结论,在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得出给剩余的 1 个人需要再增加一条船,进而引出在这种情况下余数要进一。 在解决最多可以划几时的问题时,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剩余的 1 元钱不够坐 1 小时,故而余数要舍去的道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理解比较到位。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孩子不会考虑实际因素,遇到这种问题有出现把所有的余数都舍去,不懂得根据实际问题去进行分析,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另外一种情况是在格式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如果需要进一的在算式的结果上就直接进一了,还有忘记写单位名称以及写错的,或者是写一个单位名称丢一个的……我觉得可能在例题的时候,我没有对书写格式多加强调,并且没有回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进行充分理解。关于答语是本学期要训练学生写的,在这点,有的孩子养成习惯比较困难,会忘记写,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

    《租船》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识不算难,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是会比较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知识从生活层面提升到数学的层面。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喜羊羊和灰太狼写数比赛”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学习探究知识。通过喜羊羊和灰太狼三个回合的比赛使学生探究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要点。

    对于低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方式。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每一回合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租船》教学反思【篇3】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本节课主要采用课前研讨,课上交流的教学方式:课前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

    出示预习提纲:

    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例5:一共有32人。大船限乘6人,租金30元;小船限乘4人,租金24元。

    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主题图,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能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哪种是最佳方案?

    3、想一想:通过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经过知识的探究,孩子们已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课上交流:

    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方法和组内同学们进行交流。有的孩子全租小船;有的孩子全租大船;有的孩子大船小船合租。通过交流、比较,得出最佳方案。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汇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1、根据船的租金及限承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更便宜。

    2、再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

    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

    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

    本节课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和优化思想。

    《租船》教学反思【篇4】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通过问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1、情景再现《乘船》让学生在经历乘船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在情景再现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两艘船能不能装下?并说说为什么?意在让学生把两艘能装多少人合起来。再与92人相比,从而推断出:装不下。紧接着问:那么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呢?学生很快发现:92人中上和谐号44人,上希望号26人,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数。写出算式:92-44-26= 在算出得数后,说说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一时半会没反映了,我也感到有些着急了,沉思片刻后,我让学生想想:你们先前是怎样估计两艘船装不下的呢?是怎么想的?学生豁然开朗。哦 先把两艘船上的人数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2减去两艘船的上一共的人数 就等于剩下的人数。紧接着问:哪艘船返回接剩下的人最合适?这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需要把剩下的人数和两艘船各装多少人比较。学生就缺乏了这点生活常识,不知道哪艘船回来最合适?也许是学生对最合适少了点理解,课堂变沉闷了,是没听懂我的问话?还是生活经验少了点?没办法只有在我指导下进行了。告诉学生哪艘船装的学生最接近22,这时学生方才恍然大悟。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2、在问题出现后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出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发现计算的捷径。

    3、 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为了突破计算的教学难点,连续退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采用游戏形式,先让学生估计绳子的长度 100CM,用剪刀分两次减下 ,并告诉学生每次减去了多少 再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按老师的动作很快描述:一根绳子长100厘米,减去32厘米,又减去25厘米 ,还剩多少厘米?列出算式:100-32-25,并计算出得数。

    4、拓展延伸,通过帮助机灵狗完成弄脏的统计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两个数 求第三个数,可以连续减去这两个数,也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生在计算中老是出错,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这就要求计算需要多多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租船》教学反思【篇5】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租船,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这节课是第一单元的难点,不容易理解,为了突破难点, 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先把微课视频和教材内容发到钉钉群让学生学习;

    2、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一到放假就随着父母外出游玩,购票、租车、租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

    3、直播时我把重点部分和易错的地方做个总结。

    鉴于以上的准备和想法,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把它当作新授课来备,直播时,我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1.和学生一起回顾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步骤一:

    先假设 :1、全租大船;2、全租小船; 3、合租。

    步骤二:

    再调整:在调整的时候尽可能租便宜的船,同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

    2.例题再讲解

    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两个方案:

    (1)写出解答这道题的四种方法;

    (2)利用表格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最省钱”。

    3.巩固练习

    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练习。

    4.总结 在讲授过程中尽量给学生理清思路、让他们明白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课后我布置了两道题:一道紧扣例题;另一道稍做了一点修改。

    本以为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住了,可从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差,学生根本没有学会,甚至学困生连作业都不交,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做,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过多的批评学生,没有交作业的也没再催促,我仔细回想了我的教学流程,疏漏的地方主要源于:

    1、我发的微课视频部分学生没有观看、更没有预习;

    2、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堂缺乏互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没有及时予以解决。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又调整了我教学的方式:

    1、多准备了一些租船问题,老师讲解解题策略;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提交作业时,不仅要有写的形式,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拍视频、发语音的方式给老师讲解做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学生大部分都能解答此类问题,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银杯教学反思700字


    时间过得太快,新学期即将来临。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要通过这次总结来回顾自己教学工作有哪些成长与不足,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银杯教学反思7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银杯教学反思(篇1)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音乐感受

    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并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跳三种蒙古族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演草原”,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和音乐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三、通过扮演加深音乐感受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让学生扮演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银杯教学反思(篇2)

    《银杯》选自七年音乐教材,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本课我采用了老师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使之喜爱上这样的民族歌曲,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银杯教学反思(篇3)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银杯》两首歌曲。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听了两遍,师生演唱一遍。第一遍听,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说一说,第二遍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第三遍,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视频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着唱一唱。在几遍的听赏与学唱中,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聆听中用手势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 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我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教师个别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银杯教学反思(篇4)

    一、设计意图:

    《银杯》,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属于蒙古族短调,多采用大跳音程,抛物线形的旋律线条、短小的曲调、整齐的节奏,欢快、热烈的情绪彰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豪情和**族短调的艺术特点。演唱中多用倚音、滑音装饰音,表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鲜明特点。本节课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了解短调的创作手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取长补短进行学习《银杯》这首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歌曲短小简单易学,因此在学唱时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蒙古民歌风格特点上,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同时,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把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加快课程的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教师则可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反馈上课之初

    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没有把歌曲奔放热情的情绪表达出,因此我想到了引导学生联想在距离远的地方喊人的情景,让学生互相喊名字,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己提高的动力,也是学生主体课堂的体现。最后由教师正确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四、问题设计内容有些求全,学生渗透不足,对学生程度掌握不够,导致有些环节效果不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银杯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听这首歌曲时,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如:大跳、倚音等。虽然只有短短的

    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还应在课堂中设置课堂拓展活动,是课堂知识再次升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银杯教学反思(篇6)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900字系列


    优秀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子一定是不会太差的,编写教案是属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失误。要怎么写才可以写出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案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2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正确率也较高。

    成功之处:

    在知识障碍出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解决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积怎样处理点小数点。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在新知学习中,着重让学生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从而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错误频出。

    2.计算出错仍是学生计算的拦路虎,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

    再教设计: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4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今后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5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6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7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平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 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 ,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8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9

    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1.2×0。8时,学生能流利的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的内容基于整数乘法上,而进行有关计算的课程,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知道教学设计

    教材并没有归纳小数乘小数的法则,参考人教版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筛骨出几位,点小数点。在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向学生指出,如果积是未化简的情况,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

    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结构间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饿掌握。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首先复习铺垫,沟通联系,由36×28=1008,3.6×28,让学生观察,题目是怎样变化的?那么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最后总结一句口诀:

    一算、二数、三点点。

    最后是自主实践,先由一两个错题,通过让学生找错,说理由,进一步深化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通用版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从由积的变化规律中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推的高效性,也免计算时的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知识的生长结构近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乘10.这样积想当于来100,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除以100;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2.计算上的失误。(1)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0时,先画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2)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4.8×0.24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52,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数等,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自已的课堂,审视自已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完善好自己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正常教学,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整理和复习的课程。课程的设计的思路起源于校长说的一句话:简便运算其实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于是就把学过的简便运算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给每种方法起了通俗易懂,贴切的名字,然后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从复习引入,先让学生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明确小数乘法在计算时,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让孩子们口算三组算式,找出这三组算式要分别先算2×5=10,25×4=100,125×8=1000。这三个整数乘法的算式在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时要经常用到,是非常重要的。接着通过填空复习数的拆分,让学生体会到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进行拆分,当一个数接近一个整数时可以将这个数拆成一个整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接下来让孩子们说说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复习字母表达式。复习之后开始学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将简便运算的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种找朋友法,第二种分配法,第三种提取法,第四种拆分法。通过学生们对相对应的题型的计算让学生们回忆自己犯过的错误,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在进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分配法中设计了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最后在全课小结后又强调了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设计了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整节课内容设计比较全面,学生整体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还要看今后的作业中反映出的情况。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思维方法不同,在算理的分析上,也各不相同,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孩子的想法还是出乎我的预料。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课本上和教参书都没有提到的方法,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讲通道理完全可以给与肯定。

    2、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搭建自由表述自己思想的舞台,更应该通过对各种想法的探讨、辩论,纠正思维的偏差,肯定正确的想法,进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性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对算理掌握的也就更加深刻。

    3、同样是知识的迁移,小数乘法中的解题思路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中同样适用,但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上,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则是截然不同的,再进行迁移则不再适合。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4、方法重于结果。课堂上,学生在试做例题时,尽管学生想法不同,但根据各自的想法却列出了完全相同的算式。单看结果,好像都学会了,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学生最终发现,有的方法适合于各种小数除以整数的题目,有的则经不起推敲,换了题目就行不通了。相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意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算出几道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计算的方法,只有学会了方法,你才真正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本月,我结束了《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这一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口算、笔算和简便运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很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大为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5

    《小数除法》教学重难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法就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根据的是“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这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复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当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引出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有的学生直接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划掉了,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有的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扩大了相同的倍数,针对学生的种种做法,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说理,大家都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去计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出现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道理后,自己改正了错误,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2.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3.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4.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占位。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错误。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很简单。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理解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6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7

    较复杂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习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8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由于把除数里的小数点去掉,是根据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来进行转化的,因此先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从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围绕除数的转化展开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我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到超市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学讨论自主 探索的过程,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反思存在问题: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商多添0错误,

    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练习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

    二、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4、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突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移下一个数。

    通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9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验算”环节,首先让学生判断例题中计算的对与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有创新的思路。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根据条件来说“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所以鸵鸟的速度应该快,而不是比56小!”说得极有道理,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学生补充道:“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因为一个非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教材上也有,但这样的.解释更清查明了!更有学生利用上节课“因数与积的小数数位间的关系来解释”,超越教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在形成技能环节,还需要多练习,还有待提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0

    小数乘小数是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天正好是家长开放日。课前,我让学生进行预习,当时我自己也不确定孩子们能不能发现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经过第一个例题(苏教版64页例7)的数理讲解后,我直接就让孩子们练习67页的“试一试”。在得出答案后,让他们观察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因为有家长在听课,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强,加上他们已预习过,所以很容易发现了规律。在发现规律后,我再引导他们用四个字归纳计算方法:看、数、点、化。看,是指把两个乘数看成整数;数,是指数出乘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点,是指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化,是指小数末尾有0的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通过练习,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们一个学习上的伙伴,而不是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夫子”!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1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王世友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做法: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范文 篇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集锦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上课之前,预备好教案是十分重要的。教案的设定对于课堂时间的划分能够做到更加科学性,合理性。如何写出令人满意的教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周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同时还有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等内容。 小数乘法

    它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其中几种商品的价格信息,并提出铅笔1.8元/支,买三支铅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列出了算式1.8 ×3,我问:1.8 ×3表示什么?然后逐渐开展课堂教学。

    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积的近似值:

    这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球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已完全忘记了,而教学新课前我有没有复习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上的不是很顺利,因为在发现问题后,我有在新课的教学中穿插了对求小数近似值的复习,所以课不仅不顺利,而且没讲完,看来,数学课新授前的复习不管在什么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问题:

    我的课前设计是将学生已学知识“整数的简便运算”与新接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迁移到小数的简便运算内容上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本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实践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地书写习惯和较快的计算速度。但是对于数学课而言,我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如在听算时缺少策略所以耽

    误了很多时间。同时复习题的针对不强,应把第二道改成一个运用乘法结合律的复习题。对整节课的教学就更有帮助了。还有应及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板书出来,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过并改过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深刻,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透彻。说明自己在教学中还要学习很多东西,更要结合新课程的标准深钻教材,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认真实践,努力创新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2】

    数学课的教学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小数位置变化这一部分内容之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1枚纽扣5分钱,那么10枚纽扣需要多少钱?100枚呢?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另外,这也是生活经验啊,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还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想得到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于商的定位问题,让学生懂得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可以再继续除,只要掌握这个学生就很容易进行除法的计算,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中,验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还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来验算。这一点,还没有提到。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感悟,利用了知识迁移是方法,使学生能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并能灵活运用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通过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回忆,熟悉运算定律在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在利用计算比较是学生感悟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应。

    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首先出示几个算式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办法,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三、加强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结构过程。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5】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6】

    1、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思维方法不同,在算理的分析上,也各不相同,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孩子的想法还是出乎我的预料。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课本上和教参书都没有提到的方法,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讲通道理完全可以给与肯定。

    2、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搭建自由表述自己思想的舞台,更应该通过对各种想法的探讨、辩论,纠正思维的偏差,肯定正确的想法,进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性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对算理掌握的也就更加深刻。

    3、同样是知识的迁移,小数乘法中的解题思路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中同样适用,但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上,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则是截然不同的,再进行迁移则不再适合。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4、方法重于结果。课堂上,学生在试做例题时,尽管学生想法不同,但根据各自的想法却列出了完全相同的算式。单看结果,好像都学会了,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学生最终发现,有的方法适合于各种小数除以整数的题目,有的则经不起推敲,换了题目就行不通了。相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意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算出几道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计算的方法,只有学会了方法,你才真正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7】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8】

    小数除以小数是小数除法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时,我以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基础,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说出在小组交流后对知识的理解。结果学生的思路被完全打开,出现了通过转化单位与利用商不变性质把小数变为整数的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掌握了新知,体验了快乐。但课堂练习的结果还是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学生没有划去原来小数部分“0”;当被除数与除数位数不同时,虽然同时扩大,但不是相同的倍数,都把它们化成整数;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没写清楚或者移动不正确等等,不但计算错误率高,而且书面不整洁,计算到后来学生自己都分辨不出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点的正确的位置。学生如何能做到正确地移动小数点,能清晰地体现在除法竖式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尝试让学生不要在一个除法竖式上完成移动与计算(与教材相悖),先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移动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并把结果写在原横式的下方,然后再用竖式计算已转化成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篇9】

    《小数乘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在练习中有较多学生把小数乘小数的对齐方式和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对齐方式混淆,从而出错。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另外,在教学小数乘小数课本第9页第10题教学反思根据分析课后练习,了解到书第9页第10题,一个非零数乘以一个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这一规律很重要,故把这一题作为一个例题要讲解,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堂上,让学生细心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出这个规律,在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这个规律时,展示了几道可利用这一规律比较大小的题目,学生能够一眼看出,从而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集锦


    教师是用心做事,创造幸福的一个职业。作为新手教师,每次上课前都需要精心准备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熟悉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数。知道怎么写教案吗?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1

    本节课的内容基于整数乘法上,而进行有关计算的课程,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知道教学设计

    教材并没有归纳小数乘小数的法则,参考人教版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筛骨出几位,点小数点。在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向学生指出,如果积是未化简的情况,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

    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结构间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饿掌握。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首先复习铺垫,沟通联系,由36×28=1008,3.6×28,让学生观察,题目是怎样变化的?那么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最后总结一句口诀:

    一算、二数、三点点。

    最后是自主实践,先由一两个错题,通过让学生找错,说理由,进一步深化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2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教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一、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二、知识的归纲过程

    通过一道0.8×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0.3和0.56×0.04,让学生在利用0.8×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三、知识的巩固过程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0.07,先29×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小数即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运算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二、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内容在学习时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烦躁。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很重要。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的情境:超市里橘子搞特价,5.4元每千克,照这样计算,班主任王老师买了4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学校午托部买了40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解决的是自己眼前的问题,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计算完,此处巧妙的复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又说道,班内学习委员张明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0.8千克橘子,应花去多少钱?学生列算式已经不是难点。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关注后进生,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觉得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算理、板演改错题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顾此失彼的错误频出。

    2、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的错误还是屡见不鲜。

    四、改进措施: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1、孩子能说的我绝不说。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2、孩子能做的我绝不做。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4、渗透比较的思想。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5、课堂充满着变数,所以我要跟着变。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6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8

    一、我的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对于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必要进行复习,渗透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9

    《小数除以小数》是青岛版教材四上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关键是商不变的性质在小数除法中的应用。所以课前我设计了商不变的性质的相关练习题,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回忆。同时还设计了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新内容。

    直接导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的情景快速进入新课,妈妈花了4.5元钱买了1.5千克菜花,平均每千克多少钱?学生通过情境很快得到小数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学生说出算式与以前所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导入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再次强化“转化”思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将被除数4.5元转化为45角,扩大10倍后,除数1.5也扩大10倍变成整数,然后相除得到3元钱的计算结果。另一种方法是只将被除数4.5元转化为整数45角就可以了,得数3角钱。出现这两种方法之后,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为什么?在学生的纷纷发言中使学生思维相互点播,渐渐弄明白要想不改边商的大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的算理。从而加深商不变的性质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中的应用。

    分层逐步教学竖式计算

    第一层: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的: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尝试计算此题。并练习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除法。在做题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小数点位移法则和书写格式。

    第二层: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

    在一步步的计算过程中逐渐加深难度,引出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小数除法中小数点的处理方法,关键是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之成为整数后,要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数位,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这是小数除法部分的难点内容。

    第三层: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多的;

    针对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多的,只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按照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计算就可以了。

    通过上面一系列计算逐渐启发学生得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遗憾与不足

    不足:在竖式教学上有点过度太快,放手太开,只是将这个地方完全放给了学生,让优等生的思维点播差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计算规律和方法,老师没有重复也没有过多强调,显然有些急于赶课的进度,对于算理部分差点儿的学生可能理解的还不清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10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今后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模板8篇)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案对于教师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案的质量高有利于让很多老师能展现自己的特色,我们怎么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正确率也较高。

    成功之处:

    在知识障碍出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解决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积怎样处理点小数点。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在新知学习中,着重让学生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从而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错误频出。

    2.计算出错仍是学生计算的拦路虎,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

    再教设计: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2】

    《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例3时,要结合学校的.宣传栏,让学生先用米尺去量一量宣传栏的长、宽,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去配宣传栏上的玻璃,学生马上知道要通过乘法计算来确定玻璃的大小。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3】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5】

    小数乘法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现在讲一下讲完两节课的感受。

    整节课还是我主导的多,学生主动发现的少,是我太心急了。工作一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讲课了。

    小数乘法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数乘整数,回顾买3个水杯多少钱?

    学生口算3.2×3=9.6。

    然后提出问题:爸爸又想买草莓,根据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知道单价乘数量就是总价。

    列式为9.9×0.4,首先进行估算,需要的钱少于4元。然后进行精确的竖式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也会理解。

    但是,真正在交上来的作业过程中,却漏洞百出,让我的内心甚是惶恐。

    作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出现错误:0参与运算过程当中。

    2.竖式当中末尾不划0。

    3.小数点直接下拉到竖式中或者计算原理不清楚。

    上式中,第一幅图片10.5=2.1×5。

    第二幅图片0.86=0.43×0.2,0.43=0.43×1。

    第三幅图片10.5=2.1×5,6.3=2.1×3,第一位因数按小数计算,第二位因数分别按整数计算。

    4.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当中出现。懂原理,但是不会写简便形式。

    上式中0.0190=0.38×0.05,0.076=0.38×0.2。

    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下面是预设的解决办法。

    假设一:学生不懂原理。该如何解决。

    具体方法:说过程。

    先出示几道错题,让学生感受下混乱的竖式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

    小数直接参与到计算过程当中。

    假设二:学生已经懂原理,但不会写正确的计算过程。【老师直接指导】

    具体方法:课堂上集中解决。写出几种错误形式供学生参考。

    多余的计算:000。

    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数的大小。

    实施效果:再次对交上来的作业,学生的格式情况良好,除个别学生需要再辅导外,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6】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时,我首选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竖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在这里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组课件,通过动态演示,适时呈现推理过程,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题教学完成后,及时安排“点小数点”、“模仿计算”、“改错”、“口算”等练习,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中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在与大家的研讨与交流中受益。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这是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7】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接着运用刚才的推理计算阳台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抽象概括出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化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8】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生活化。对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数学知识要和生活联系。于是,摒弃了课本中的例题,以为创设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设计时,只考虑到了:例题中的3。6×2。8和2。8×1。15要体现小数乘法的两种情况,我在设计例题时以超市购物为例,刚开始在设计时有些数据太大了,没考虑到实际作用,幸好后来得到了及时的改正。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700字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一般都会为自己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师可以进行创新的平台,教师范文大全搜集了“认识时分教学反思”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1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2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3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4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习。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5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6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认识时、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时,第二部分是认识分,第三部分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主要通过钟面一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总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钟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钟走一圈就是时针走一大格,从而感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整节课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比较少。

    动手操作感受的环节设计的不是很好。学生参与面不够全面。整节课对学生的关注仍然不够。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三个环节过渡的不是很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够规范。表现在提问上和对学生的评价上。今后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有些东西不一定要通过总结性的话呈现出来。

    教学也应有层次性。可以设计些拓展延伸的环节。最后课堂小结不能丢。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小数教学反思700字】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