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05-24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一些事情的发现会让我们有一个新的体会,最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因为我们可通过条理化的心路历程寻找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1)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2)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知识点多而零散,加上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掌握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很难展开,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要学好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区域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形特征、主要的地形区);气候(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重要的河流);自然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中的面积人口、工业(工业的生产条件、工业产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区)、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及其分布),交通(特征、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商贸、旅游;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等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学习区域地理要解决哪些问题也要搞清楚。具体是:

    1、在哪里:定位、分布;

    2、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

    3、为什么:一般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分析历史根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

    4、怎么办: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5、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定位要放在首位。定位几乎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对空间定位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区域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比书本还重要。学生在学习中应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地图上再现知识。例如07级5班的李旭东同学在学习区域地理地理时就注意绘图,因此他的地理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最好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叶应多用板图法,不仅会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好的绘图习惯。在读图过程中要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比如长江和黄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长江的“W”形干流是缠绕在北纬30°线上的,黄河“几”字形的中游河段贴近东经120°的东侧,接着拐向东贴近北纬35°线。

    建立一张心理地图是掌握地图的关键。地图上的每一点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学生要做到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学好区域地理不仅要掌握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3)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在此交流。现就我个人近几年的教学心得与大家谈谈。

    一、 提高认识,正确对待

    在木溪教学中的这几年,发现八年级学生对会考的认识不足,甚至有学生对会考的概念一片空白,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紧迫感不强,目的不明确。因此须帮助学生加强对会考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计划明确,做到“心中有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地制定复习计划,当然,计划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符合考纲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若有偏离要及时调整。就目前八年级学生来看,大多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吃苦精神较差,并且学而不思。因而我认为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反对一味死记硬背,应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注重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主干,学生分组讨论,自已填补枝叶进去;其次是地图的学习,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故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更直观、具体。第二轮复习则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从网上或积极与外校老师沟通,综合出一些重中之重,加强练习训练,并建立错题库。第三轮复习采用模拟测试,

    不仅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在于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同时,考完需认真讲解分析、及时总结,再强调一些考试注意事项、答题的规范性、技巧性内容。

    三、 关爱学生,拉近距离

    “亲其师,方信其道”,大多数学生存在一个现象,喜欢某课老师,就喜欢学习某科。因此,作为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要以身作则、注意方式、方法,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思想上接受地理学科、重视地理学科。

    四、重视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有10分,没有教材,这就要求师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整理知识点,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五、 当日事、当日毕

    学习上拖拉,把任务推到日后,日复一日,所欠的会越来越多,同时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不拖泥带水。

    最后,在教学中必然会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始终“以学生利益为重”,用热心、爱心去应对,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多向同行优异者沟通取经。

    以上只是个人谈的比较肤浅的话,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谢谢!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4)

    一、前一阶段听课的回顾

    在开学一个多月的听课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

    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心得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此地理备课组经过认真研讨,对后一阶段的教学达成以下共识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力度,同时加强备课组内、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心得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③关于不同学习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满堂转”不对,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注重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④各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在课堂,因此任何忽视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加强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5)

    参加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赞美,用激励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中运用赞美这一法宝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我想你能做到,你一定可以做好。”

    在一个几十个学生的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如何促进学生们在各个不同方面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任课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践和跟踪比较,我认为充分地激励学生去做好每一件事,在做事的过程多给予赞美,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针对一些学生某一方面的弱点或欠缺,适时鼓励他们。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赞美、鼓励中进步,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例如,276班有一位叫彭一葵的同学,在八个人的小组中特别沉默胆小,学习成绩一直落后,特别是读图分析能力极差,大部分时间是答题内容与所填材料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针对他的不足,我首先肯定他的自身优点,然后让他认识到自己与别的同学的差距,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最后,我对他提出目标,并且我充满信心的鼓励她:“我想经过你自己的努力,你一定有能力,有信心学好地理。你说呢?”他很肯定的点了点头,我马上又说“你一定可以做好这一件事”从现在起,你坚持每天读20分钟的地理,好吗?第二天他就在早自习之前读地理了,并且课前还向我问题目呢,上地理课时,我在全班学生前表扬了他的进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坚持每天读地图、记地理,每天我都不忘给他说一句赞美、表扬的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地理成绩大大进步,本次单元测评他还得了83分。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赞美、激励对学生的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嘿!你真行,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在班级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强烈的自卑感,也是地理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例如:276班有一个叫郭子鳌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刚接手时,他从不跟着来,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增长他的自信心,如在一次讲到美国农业发展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请比较中国农业发展与美国农业发展的差别?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后,他举手了,虽然郭子鳌他答得不完全,但有几处地方都涉及到了,于是我拍着他的头轻轻地说:“嘿,你表现得很出色,你一定会成功的”,从这以后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在一次地理教研课时他大胆的上台展示了他的讨论结果,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和喝彩了,成功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我未曾见过的“憨憨的痴笑”我清楚,这是胜利的微笑,这是愉悦的微笑,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舒心的微笑从此以后,他的胆子大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嘿!你做得不错,继续努力!”

    学生的成功总是在不断进步中取得的,日积月累就完成了质的飞跃。而这一过程,它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它需要老师反复的叮嘱,它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呵护。

    276班有一名学生黄港归,平时纪律性较差,上课爱讲小话,课间爱打闹······针对其缺点,我决定逐一纠正。首先,他爱打闹,爱讲小话,我知道,他这是想引人注目,有表现欲,根据他的这一想法,我适时加以引导:黄港归你愿意做那种纪律好的同学呢?还是愿意做那种随随便便不守纪律的同学呢?回答是肯定的,我继而启发他:“我想你也愿意作那种同学喜爱,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如果是这样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他肯定地点了点头,结果随后几天他说的.小话少了,打闹也少了,纪律明显比以前进步了。看到他的进步,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不忘表扬他:“嘿,吴港归你做得不错,这些天进步不小,继续努力吧!”听到老师的赞扬,他露出开心的笑容,并且也增添了进步的勇气,在以后的学习中,他的各个方面都进步很快。

    四、“我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每个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反反复复,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难免有所曲折。面对学生的挫折,面对学生的失意,我们老师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适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如276班学生胡云梦,过去成绩较差,特别是地理掌握不好,针对他的这些不足,我不断地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信任的目光。课后我总是与他谈心,通过一些名人的例子来激励他,有空时我总是和他一起讨论地理,谈地理的趣味学习方法和技巧,一段时间后,他课堂发言积极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我是独生子,我不能让老师失望,我不能让父母失望,我必须改掉缺点,争取较大的进步······”在以后的考试中,他开始跳出低分接近及格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又抓住时机鼓励他:“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相信你有这个勇气,也有这个能力。”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后来他更加努力了,在上次单元测评中,他的地理得了75分,看到成绩他笑了,我也开心的笑了。

    老师们,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我们的赞扬,都渴望看到我们鼓励和信任的目光。老师们行动起来吧!把我们的微笑送给每一个学生,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扫向每一个学生,把我们赞美的语言洒向每一个学生吧!我相信,在我们全体地理教师的努力下,在我们的赞美声中,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地理知识的王国中自由遨翔,齐头并进。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6)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7)

    传统讲授法,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这种方法使学生觉得枯操乏味,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不能保持良好状态,往往事倍功半。初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深入钻研《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实质,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心得。

    一、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

    地理教师应十分重视反馈性原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实施最优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学生的信息反馈是多样的,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分析研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出存在问题,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个别谈话、开座谈会、填表统计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

    2、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练习。作业练习记录了学生分析思考及解题思路的全过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或课后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研究。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

    4、单元测验。每个单元教学完成后,可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学生若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使学生学有兴趣,老师必须教得有趣。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地理诗歌、地理散文、地理故事、地理谜语、时事地理等进行教学,还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地理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包罗万象,有斗转星移的无限宇宙,有风云变化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还有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谱写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丰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只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就会使学生感到无穷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想急于了解这众多自然之谜的强烈愿望,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断对学生给以学习方法指导。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感到困难,找不到规律,只能死记硬背。为此,我指导学生把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进行分解,在理想大陆图的基础上制成三幅图,第一幅图只考虑太阳辐射因素,在图上表现出热量带;第二幅图只考虑大气环流因索,图上表现出了东岸的季风气候,西岸的雨林、草原、沙漠、硬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等气候带;第三幅图只考虑地面状况这一因素,图上显示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还可表示独特的高山气候等。这三幅图,每一幅图只表示一个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分布状况,叠加在一起正好形成世界气候类型图。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学生掌握住这些学习方法后,会使学生由想学向会学转变。

    四、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教材中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精心准备。在教法上既要把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讲透,又要辅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此外,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挖掘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智能的潜在作用。

    jK251.COm精选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我们会从一些新的认识或感受中收获很多,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形成总结和记录。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冷静地面对工作和学习中的挑战和压力,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都有哪些要素呢?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几年了,一直以来担任我校试验部的地理课。由于我本人不是地理专业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这一不太好听的名字,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我每次力争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我们的课本背下来,让他们在心里敬佩老师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作为现今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八年级“水资源”一节中,课文提到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上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节中的图文材料“水资源危机”,结果学生触动很大。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土地龟裂、河道断流,人们饮水成为困难。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存环境。我及时利用这组图片给学生带来的触动,让学生分别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同学们都很积极,在短时间的议论之后,有的表演用水龙头冲脚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还有两位同学表演用水打闹的,也有表演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的,当然也有表演节约用水的。我没有对学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而批评他们。相反,表演浪费水资源的同学,他们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实行为,说明了他们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表演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今后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活动结束后,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用水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做到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述《陆地和海洋》一课时,正好是我国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上天,结合时事,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学生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八(3)班的赵瑞杰,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颇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自从担任地理课代表一职以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着实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4、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激发听课兴趣

    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天长日久,相当单调、枯燥。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时,我尝试让学生讲,我来听,结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学生自己或身边同学上去讲课,无论好坏,对于他们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讲的用心,听的专心。

    ②、“我”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他的学习使命感、责任感无形之中就会增强。感觉要教好别人,首先要自己学好。

    ③、让他们相信:地理的知识点,只要学生肯学,真的就能自己学会。通过当老师讲课,体会老师讲课的辛苦,增强学习信心,感觉地理知识不难学。

    ④、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当然更激发了兴趣,即使个别知识点没有处理好,没讲清楚,也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的同学自己觉得讲的不满意,要求在讲一次。

    ⑤、体验课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课时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该怎么办。七(3)班的高仁在讲课中,就提出“孔燕同学上课太调皮,不专心听讲”。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约束了。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专业,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么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多背死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我还仅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满腔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永远不满足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是吉林市教育局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响应上级号召,结合进修学校确定的学科教师“每人一绝”教学基本功训练内容及要求,结合本人专业水平及教学实际的需要,活动启动后我们每位教师都制定了练功计划,并认真地按计划实施。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教师颇有感触。

    首先,这次练功活动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意识到自己那些地方不好得马上改进,在课余时间对自身的弱项进行弥补,。以“三字一画”为例,在这段时间的练功过程中,虽然每天的教学工作繁忙,但仍能逼着自己坚持按计划实施。过程有点苦,但看到自己的进步,还是有点欣慰。

    其次,这次练功活动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作为语文、数学双科教学的教师,备课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记学年和学年段的具体要求,让它成为自己教学中的一把度尺,来服务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及编者意图,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学生整体情况、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有层次、开放性的习题,力争做到灵活运用教材,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课后及时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此次练功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水平的储备机会。

    再次,这次练功活动为基础型教师的评定奠定了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的自身的能力,没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更谈不到做家长满意教师之说了。开展“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活动,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借本次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专业能力,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凡事贵在坚持,让自己每天都切实地去做,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求最好,但求更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响应上级号召,结合进修学校确定的学科教师“每人一绝”教学基本功训练内容及要求,结合本人专业水平及教学实际的需要,特制定练功计划如下:

    一、三年发展规划总目标: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

    2、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3、更新教育理念,能够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待学生与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教研意识。

    4、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大练基础功、学科基本功和专业技术功。

    5、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练功情况进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6、通过系列的学习,练就“一绝”,并能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具有特色,素质过硬的教师。

    二、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阶段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20xx——20xx)

    1、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

    ⑴、钢笔字,粉笔字,书写规范工整。

    ⑵、学会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动物,植物,静物,人物的简笔画造型。

    ⑶、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学科知识技能训练点一口清。

    ⑷、口算做到快速准确,形成口算能力。

    ⑸、能够在课堂中熟练运用现成的远程资源,并学会电子表格的使用。

    2、第一阶段的实施措施:

    (1)、认真参加教师培训和函授本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自身能力。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讲座学习活动,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2)、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

    (3)、养成“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习惯。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4)、加强关于数学、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并认真做好教育、教学日记。

    (5)、做到节节有板书,加强粉笔字的练习。认真书写教案,备好课的同时有目的的进行钢笔字的练习。

    (二)、实施的第二阶段(20xx——20xx年)

    1、第二阶段的达成目标:

    ⑴、钢笔字,粉笔字,书写美观规范。

    ⑵、能够将有关的动物,植物,静物,人物的简笔画造型合理的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

    ⑶、熟练掌握所教学段的数学、语文学段目标。

    ⑷、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掌握演示文稿课件的制作,并能结合教材设计课件,形成资料包。

    ⑸、形成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2、第二阶段的实施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将自己的技能融入课堂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在工作中“多做”、“多想”、“多听”。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3)、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

    (4)、利用课堂和课余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有较高质量的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5)、继续利用板书和书写教案做学习笔记等机会加强粉笔字和钢笔字的练习。

    (三)、实施的第三阶段(20xx——20xx年)

    1、第三阶段的达成目标:

    继续深化前两阶段的达成目标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小学教师“每人一绝”的练功要求。

    ⑴、写一手规范、端着、整洁美观的钢笔字和粉笔字。

    ⑵、能够结合相关教学熟练的运用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并能够进行即兴情境设计。力争简笔画教学形成特色并达到“一绝”的目的。

    ⑶、在熟练掌握所教学段的数学、语文学段目标。将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⑷、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在熟练掌握演示文稿课件的制作的基础上能结合教材进行动画课件制作。

    ⑸、数学中的口算、四则运算、简算能够达到吉林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要求。

    2、第三阶段的实施措施

    (1)、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2)、进一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自己具有综合的学科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能较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3)、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具体的实践。

    (4)、在生活和教学实践当中全部运用普通话,并向新闻主持人学习正确发音。

    (5)、将近三年的学习练功经过总结形成经验。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2)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 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 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海拔8844.43 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 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 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 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 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 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 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 万公顷,; 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 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 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 多座;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 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 亿吨沃土付之东流; 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 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 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3)

    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不是很重视。地理学科经常被称为“小三门”、“次科”而不被重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梅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梅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

    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如;讲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我国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时,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阿尔泰山,当中的一横为天山,下面的一横为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国界线形如弯弓,弓之外的土字则表示因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清政府被迫割让一系列领土给沙俄。这样描述,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女靴,还可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游戏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穿插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如政区拼图游戏;省名、省会名接龙比赛;猜地理谜语等。在游戏的情景与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一次成功的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课后反思是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变的保证。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积累经验,促使进步。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一名地理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进“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实现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效课堂改革的道路上,“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更精彩、更高效的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4)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5)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6)

    20xx年13日—14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级优质课。选手们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多人次的指导,水平的确很高,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导向。从各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导入的多样化,激趣化。

    在导入的上,老师可谓是别出心裁,都有独特之处。采用和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如科教视频、著名电影的相关环节、趣味动画等等,点出本课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

    大多老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非常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如有的老师就将当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有选手们设计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身边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比如,有位老师讲土地盐碱化,自己亲自在试验田上种植庄稼,拍成视频,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是拉近了地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地里的实用性。我认为这一点在今后的讲课活动中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的课越来越得不到认可。新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教学活动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灵活多样的课堂环节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尽情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多老师采用小实验、小制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更直观的感受相关现象的原因。一些选手设计的环节名称更能时尚、醒目,比如郑州的一位老师在讲气候的时候,采用了游园寻宝游戏,让学生轻松闯关,也加深了对各地区气候特点的记忆。如“点点看”“火眼金睛”等环节设计,不仅检测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奠定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五、课件制作精良、巧妙,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灵活。

    每个老师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不仅直观性强,而且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有的老师在讲地球时,讲到每一个方位时都会能够拉动屏幕上的地球,在造成视觉冲击的同时,更立体清晰的展示了方位。因此课件设计精巧,运用适时且流畅也非常的重要,给人耳目一新的快感。

    六、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凸显教学主题。

    虽然现代教学手段先进了,但画图仍是地理老师的基本功。准确快速画出地图标出相关方位,增加学生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尤其是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设计的板书既体现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简单的板书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通过听省地理优质课,我深刻进行了反思:在以后地理教学中,逐步学习以上地理教师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7)

    本学期在学校安排下,担任初中二年级1、2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和新教材作业本发放等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心得如下:

    一、思想品行: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和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也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每天思考一个自身和学生教育中的细节和问题,通过点滴积累,努力让自己做思想教育管理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匠。

    坚持在读写研究中学习工作生活,成了我最近几年来的特色,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时间精力,但是我从中收获了一种接地气的成长方法方式途径。

    今后,我还要在创造机会,努力在英语和信息技术方面做蜗牛一般的努力。蜗牛精神,既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信仰,也是自身主动成长的一种必要的毅力和动力。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我前行的路上给予的极大帮助支持,有精神上的,有物质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心存感念,更好的前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动力和智慧。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8)

    七月降临,阳光学校的阳光格外的灼热,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啊!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由“忙碌”转变为“轻闲”,比往年延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下面对我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是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大军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在全旗三所中学里垫底,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本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有所改变,初二上学期把所有课程讲完,本学期以复习为主。在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复习计划欠妥。初二的学生6月29日进行地理科目中考,复习任务非常紧张,打破了常规教学顺序。由于复习时间较少,期间学校的很多活动打乱了复习计划,导致第三轮复习时间偏少,综合型题目训练不足。

    2.脱离课本,基础不扎实。与去年的那届学生相比,缺书现象并没有很大改观,初二2班、初二3班有1/3的学生课本丢失,临到考试也没有借到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没有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复习资料为主,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大多时间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拿来”不加以思想和分析,当时是会做了,也记住了,过后又都忘了。

    3.教学准备不充分。学校要求初二年级使用导学案,而为了中考,教学容量较大,导学案并不太适用,在资料和导学案同时使用的情情况下,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刚开始阶段运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是,由于是复习,有些学生对内容掌握的较好,而有些学生则几乎和没学过一样,讨论起来比较费劲,不能同步进行,使教学进程受阻,有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到的困惑。同时,每周课时比较多,在选材料、选题方面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做到精选。最后,由于初二年级多媒体不能用,在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学科是离不开图的,而学生手里没有书,只靠教师手绘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4.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地理加入中考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要培养“苗子”,又要抓平均成绩。而班级理学生层次高低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本人几次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幸“流产”,一方面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不情愿,把老师的辅导看成一种惩罚一样,积极性不高,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今年教室紧张,只能在初二4个班轮流进行辅导,而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为由,把我们的辅导地点一改再改,最后放在会议室,结果三天两头的会议致使辅导活动不得不停止。在优等生辅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吃小灶”除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外,额外再发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资料和试题,加以拔高,并且只要学生做了的,老师都给予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太主动学习,可能是其它科目任务也很重,时间上不太允许。

    二、业务学习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是少不了的。本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外,更加注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9)

    摘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 键 词: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正文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重在“感知”,而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 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图像的直观作用。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地理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如果再配合动感的图像会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八年级“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给学生提出南北向的铁路(自东向西排列),东西向的铁路(自北向南排列),使学生有一事实上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挖掘新潜能的作用。

    四、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参考文献:

    甘肃教育 教育文苑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0)

    20xx年11月2日我参加了浑江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

    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

    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1)

    地理学科在初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大三科,被认为是“副科”。大部分学生知识生疏,对地理感觉“无趣、畏惧”,另外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方面的常识问题也了解不多,造成学习地理的难度加大,种种原因导致同学失去学习地理的注意力和兴趣。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法中要注意增加学生活动,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新课程这种开放性、综合性和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如何使得初中地理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新课改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从五个方面对此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在教学中得到的有关认识与体会总结。

    一、生动导入,引起“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地理教师想要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生活事例或一些社会时事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例如,在讲授初二地理的“时区”教学时,时差的概念,学生通过旅游、夜间看体育直播赛场的情况来体会;各国采用的时区:让学生在观看NBA系列直播,美国当地时间和中国时间的比较中,分别对这些加以理解体会,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我还要求自己上课要态度积极、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在课堂教学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打造轻松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以往的课堂教学,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生怕出错,怕遭到同学耻笑,受老师责备。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做声,不动声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并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紧张异常,没有安全感,更无平等、愉悦的感觉可言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好处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不再板着脸上课,该和学生开玩笑的时候也会开个玩笑,逗学生笑一笑,有时学生在课上捣乱,不要生气发火,而是开个玩笑,或者冷处理一下。这样既解决了课堂上的异常情况,又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上课时如果心情轻松,学生的表情自然,心情就会比较好,课堂效率也势必有所提高。其实这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也深有体会。激情、幽默、轻松的语言交替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我针对气候类型多而复杂的特点,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探讨一种气候类型,上课时由学生自己讲述和相互补充,并且由其他小组评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要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在讲授《地壳运动》教学:通过地壳探索的新资料了解地壳环境环境,使学生不仅仅能掌握知识,更能获得前沿的科学信息和资料;并且讲述地震发生时怎样防震减灾的知识等,学生都感到都很满意,而且还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念。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五、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还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以及一些视频素材及反映地理的影片,并针对知识适当传递给学生,如《后天》就体现出《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水世界》反映全球变暖的情况,等等。教学中注意积累,把积累到的材料注意分类存放,需要时方便提取。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地理课愿学、乐学。

    以上是我上半年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尝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反复实践与不断创新,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不断更新,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的学生。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2)

    在我们学校,初一、初二年段均参加了新的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1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

    2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批学生在小学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4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七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七年级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教学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5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担任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6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在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变故之后,遇到这种情况,就十分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写作的速度和准确度,对于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尽心尽力精心编写了一篇“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愿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你提高工作或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

    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转眼间一学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就结束了。为了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使我们今后的高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反思一下自己一年中的工作得失,把好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一、认真分析好学情与考情,把握好教学起点

    1、认真分析学情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特别对差生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尖子生几乎没有;华宁县又是玉溪市扩招力度最大的县,而本届学生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学生,这样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较多;读文科的大多数学生又是全校学生中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这样我们面对的生源总体就比较差。为此我们就只能放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1) 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把去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试题的类型,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是考些什么知识,这样让学生知道高考是怎样考,考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的准备。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得出高考地理的主要考察知识是:

    ①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察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会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③反映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和,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④ 体现对地理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2)吃透高考说明,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高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它的难度是由当年应试考生总体水平决定的,它的内容的依据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它体现了当代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向。而高考的内容、能力、形式等,则要体现上述高考性质的规定性。

    其次要明确高考的知识范围

    《高考说明》对各科要考察的知识范围都有明确规定。而考查的知识范围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的,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

    《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规定是粗线条的。在复习备考时,要把它具体化。一是要通晓地理学科的知识总量,总量中包括几个部分,每部分又有多少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考复习覆盖全部知识内容,不至于有所遗漏,也有助于记忆。二是要找各知识点的内部的有机联系,搞清彼此的逻辑关系,由“点”进而成“线”,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现在好的参考书上有知识线索,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再梳理一遍才便于记忆。

    二、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

    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大的有两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掌握题型示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可以通过题型示例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应考;二是在某类题例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示性。要特别注意第二个作用。有代表性、指示性的题例往往反映了某类题型所能容纳的知识含量、能力要求的层次,能够反映考查的范围和程度。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将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最后要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渠道上获取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说明,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这是复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环。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升学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各科齐头并进,还要“以新带旧”、“查漏补缺”,必须有时间账,所以必须制定科学的计划。平时复习时一定要交换进行,复习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而且交换的科目之间应该有较大的反差,比如历史和数学,地理和英语的交换。高三学习计划包括一年或者一学期的长计划;一、二个月中计划和一天、一周的短计划。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 学习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老师对这六个环节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了,但真正掌握的还不多,有必要再重新强调,因为这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核心和根本。但是讲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讲,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

    (1).预习

    可以说这是目前像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被挤掉、可有可无的环节,据了解,我们的学生会预习的还不足五分之一;但它确实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必须确保的环节。尤其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更加重要。因为高考复习,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速度、思路都跟不上,一堂课稀里糊涂下来,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课,以为老师已经讲过了,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每科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对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都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都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的组织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方法等,在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听讲是各环节的核心。如果说走捷径,听讲就是捷径。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听讲的关键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的思路,并且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不漏掉老师的每一句关键语。

    (3).复习

    许多同学,一下课就做练习,根本不复习。这是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透彻理解课堂上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提出质疑;弄清哪些听懂了,哪些还不甚了了,不懂的要马上弄明白,不留隐患;把课上讲的内容连贯起来,找到内部联系,还要与以前讲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放在全局中,看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学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通过复习,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好的复习方法是,先不看书和笔记,而是先回忆,先想一想“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互相联系又是什么”。只有那些忘了的,想不清、道不明、说不准的,才去看书、看笔记,独立思考,反复琢磨。这样拿到手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4).作业(练习、做题)

    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各科老师都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许多学生只能忙于应付作业,而且是哪个老师抓的紧就做哪科的作业。这样形成比较被动,尤其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不明确作业(练习、做题)的意义和目的。作业其实是检验、深化、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理论,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原理、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所以做作业时必须“精做”、“钻透”、“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对于典型习题一定要舍得下功夫,不要只满足于能做出来,而是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然后再去做同类的题加以巩固”。要思考题目,精于审题,要搞清楚从哪里入手去做题,在“已知”和“未知”间怎样搭桥,经过几个步骤?做错了,为什么错?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精选题,这主要就是看老师的工夫,我们应该把“以一当十”的题与学生做。最好把历届的高考题目拿来做做,结合《高考说明》提到的知识、题例、能力,深入体会一下,可能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驾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5).考试

    今年我们每月都要进行月考,省统测进行了三次,市统测一次,而往年省统测只进行一次,没有市统测,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到后期怨恨考试,甚至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考试。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态度,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尤其复习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而且每次考试都要像高考一样,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并且每次考试都要找出考试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总结出应试的技巧、找出发挥最好的状态,培养出考试的最佳心理。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以考“好”而喜,不以考“坏”而忧;考“好”了,可能掩盖“问题”,未必是好事;考“砸”了,未必不是好事,矛盾暴露了,就可以想办法解决它,有什么不好?昨天考“好”了,就沾沾自喜,前途光明;今天考“坏”了,就情绪一落千丈,黯然神伤,这都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中存在严重问题。难道一夜之间你的水平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做错的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永记不忘,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我们的许多学生让分数、考试牵着鼻子走,使自己成了“奴隶”,陷入了可悲、可笑的“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6).总结

    升学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书也越来越多、越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那就坏了!读书,有一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做到“由厚到薄”、“返博为约”。这就是总结。总结就是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同时,进行分析、归纳,分清主次,找到“隐藏在背后”的内在联系,使之深化、内化、活化。要千方百计地让书越读越薄,薄到一张纸。

    总结要经常进行:每节课上完后要总结;上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下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天学习情况要总结;一周学习内容要总结;一个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章、一节的内容要总结;无论是看书、做题、读图都要进行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把知识理顺,才能进行很好的记忆。尤其是文科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善于总结是学好文科的重要环节。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养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更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这也就说明了传统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线岗位从事教学也有7年的历史了,对于新课程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学生,轻教师

    其实在早期的教学评比中经常是无生课堂,就是让评委看教师的表演,谁表演的好谁的课就好,我一直对此深恶痛绝。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学生是配角,是听众。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于把知识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

    二、重过程,轻结论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应试知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得地理这个充满活力和兴趣的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标准答案,谁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写出更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好教师,是成功的教师。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知识是学不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

    三、重实践,轻理论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不浓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性太强。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这很重要。其实我们都知道古人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天气、气候有许多的谚语,这些谚语其实就是古人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或许很多农民不知道它们的地理原理,但是他们知道其地理意义。我们的学生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呢?当然是不仅要知道地理现象和原理,更该去理解地理的意义。

    四、重创新,轻识记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最急于解决的就是书上的知识点,把书上的知识点记住并很好地在考试中运用,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好的解题工具,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帮学生解题的工具,解出来的答案越接近标准答案那么这个工具越好。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去识记,去向标准答案看齐。其实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去思考“标准答案”真的标准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标准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学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么连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这样反而越能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下特点。

    一、新教材的特点:

    教材设计生动,图文并茂;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增加了地理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课题;同时,新教材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调整,把一些较深、较复杂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有重复的知识删除了。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

    2、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材、教参、教案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现在,老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新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它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和本地情况对教材实施改革,使教材本土化、校本化,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尽可能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地理教学的资源,借助各种条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活动。校内,充分利用常规教学资源,如:地球仪、模型、挂图等;或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各种教具;或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学具,如:三圈环流的模型制作,使教学形象直观。校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捕捉地理知识方面的新信息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由教书匠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的问题多、变得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三、地理教学中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1、注重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也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精彩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习期待值;教师缜密的分析论证,有助于学生严密思维的形成,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都可以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尝试“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探索既减负又高效的新路子。课外可以让学生研究,调查,甚至考察,课堂上可以讨论、辩论,学生之间可以单独研究,可以集体协作。

    2、了解学生的地理学情。

    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于某一主题学生目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急需了解什么,学生目前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可以了解,教师能做些什么、怎么做等等,教师在授课前要清楚,从教学程序上讲应该叫教学需要分析,从学生学习角度讲可以叫学情吧。

    3、建构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体系。

    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

    4、合作探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采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四大步骤,全班根据学习需要分成若干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承担不同的任务,组员分头搜集资料,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并制成表格、文档、小报、幻灯片等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

    5、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就是,它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依据学校的条件来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新课堂。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研究,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电灌”课。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的提高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输入反而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据所学课题的特点来选择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第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应该考虑教育成本,尤其是考虑时间成本,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最智慧的教育,不要过于追求在45分钟内面面俱到地使用信息技术。正确的原则应当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学习目标服务,是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应十分和谐,应使学习目标在这种技术支撑下更高水平地达成等。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质量的地理教学。

    四、开创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务实教学氛围: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融会贯通地理教学内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学生地理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是教师高素质要求,让学生沐浴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阳光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及地理分析。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

    五、压力和困惑:

    地理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创意地教学,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给教师再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找资料;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往往影响课堂的效果。此外,开展小组辨论、讨论时,课堂纪律易于控制;野外观察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而难于开展等。

    新教材的使用,我想光有极大的热情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去接纳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渐进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去总结与学习,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勤于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的读者还: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沈阳参加了几期省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方式更新——要注重学生探究,轻教师讲授。

    地理不是任意创造出来的,它是从已有的地理对象出发,根据科学、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经人类自身的地理活动而形成的。虽然学生要学习的地理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活动对人类已有的地理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解的现成的结论,应该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思维活动和组织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还要注重“自主探究”的技巧。“自主探究”,既要探知识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又要探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一个知识点要多问“为什么”、“下一步还有什么”、“由此可想(联系)到什么”等;对一个实例要多思考“有什么特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和发展”等;对一个疑问要多咨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分析”等等。在自探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打开思路;通过实验、观察,反复推敲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接轨;通过归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内在的发展规律与思维活动自然地形成了统

    一。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是积极的,只有亲自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接受,并牢记在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

    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实施有效教学——用教材实施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在这个问题上,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思考性训练上,我们和沈阳其他学校差距是巨大的!我们平常的教研活动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与整合也基本上没有走出教材的枷锁!我想,这是不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三、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过程粗略地可分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活动,首先要创设情境,后经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继而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然后再把这一系列问题组织起来,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我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几期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与匆忙,但却让我受益良多,硕果累累,培训中听到地理专家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纲举目张居高临下的见解与阐述和一线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展示与交流,我的内心无数次的受到启发与震撼

    地理教师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论 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地理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心理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具体思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向着素质教育为主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制度变化不大,导致现在“分”还是学生的命根没有突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xxxx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知道,相比之下,高中地理会比数学、物理、化学更难教,也更难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地理这门课本是难学和难理解,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地理这门学科。所以他们在上地理课的时候宁愿睡觉也不会认真听课,认为把精力用在地理这门课上是一种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从心底自发的想去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承受,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教学质量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一、提问式教学,把问题带入课堂中

    我们这里所说的提问式教学或许许多老师都是用过,但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老师提出问题的原则只是很理论的东西,或是本节的重点。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没有把问题与学生的兴趣[1]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显然,这样的话学生不会被吸引,也就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思都拉到课堂上来。这就是他们用这种方法没有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所在。我们这里提出问题的原则是在本节课知识中最能让学生感兴趣而且他们又还没有理解的内容,把他们最想知道答案的地理知识当做问题在课前提出来,然后让带有好奇心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当最后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弄懂的时候发现这节课的知识都已经学会了。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吸引学生的呢?这就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比如在地理学知识里,为什么中午我们这里太阳还是很辣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在三更半夜?为什么我们是在炎热夏天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冰天雪地?对于没有学过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对他们绝对是吸引万分的问题。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神秘的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所以提问式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不二的选择,对提高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二、多举生活例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多举例,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当他们学到的东西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的时候,他们才对学好这门学科更感兴趣。同时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让他们对掌握的知识记得更牢固,记得更长久。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呢?当我们细心观察的时候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比如下雨,我们都知道雨是从天上下下来的,雨水经河流最终流向海洋,但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球上的海平面却不会上升,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通过解释这一现象来解释雨的形成过程这些知识内容。又如,高原反应与地理现象有哪些联系?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等等,把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变得很简单了,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为主,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幅很严肃的面孔,在课堂中不允许学生说话,认为上课时候学生说话就是不听课,是违反课堂纪律、是坏学生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提出互动式教学,在上课时与学生互动,让有疑问或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能帮助他们讲解,让学生心里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答。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帮助更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讨论及交流,比如有某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的时候,可以给一定的时间给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最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并告诉他们选这个答案的理由,等等。互动式教学,老师不应该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讲学上,假如是四十五分钟为一节课,那么老师至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书,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老师也恰好能利用这个时间给还有疑问的学生解答,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同时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能够轻松高效的进行。

    四、激励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经调查发现,每个努力学习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或大或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目标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这学生不断地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此。在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经常在适当的时候把这种教学方式带到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直接或间接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心目中建立并明确自己的目标。也经常举例子来说明知识可以改变人生,这些例子不一定是伟人但要真实。让学生相信努力可以提高成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天下没有绝对笨的人,只有不愿意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对的学生。在举例讲解每一个故事的时候老师也都很投入,充满激情,只有这激情先燃烧自己,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有许多学生在这种激励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成绩有飞跃性的提高,发生质的改变,这个教学效果是我在多年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能让学生进步最明显的教学方法。

    五、结语

    作为老师,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高效教学法,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因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多年,以上是本人从地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的教学经验,从提问式教学、举例式教学、互动及个性化教学、以及激励式教学等几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很有帮助。希望能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及学习。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9篇


    时间是一条金河,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学期。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通过教学总结就能回顾自己的教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9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学习地理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山区,各种地理信息都很落后,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地理学科似乎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

    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厌学地理的思想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所以,多年来,学生参加州内地理统考的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难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地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我校有170余名教职工中,地理专业教师只有我和另外一名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在此交流。现就我个人近几年的教学心得与大家谈谈。

    一、 提高认识,正确对待

    在木溪教学中的这几年,发现八年级学生对会考的认识不足,甚至有学生对会考的概念一片空白,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紧迫感不强,目的不明确。因此须帮助学生加强对会考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计划明确,做到“心中有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地制定复习计划,当然,计划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符合考纲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若有偏离要及时调整。就目前八年级学生来看,大多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吃苦精神较差,并且学而不思。因而我认为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反对一味死记硬背,应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注重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主干,学生分组讨论,自已填补枝叶进去;其次是地图的学习,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故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更直观、具体。第二轮复习则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从网上或积极与外校老师沟通,综合出一些重中之重,加强练习训练,并建立错题库。第三轮复习采用模拟测试,

    不仅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在于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同时,考完需认真讲解分析、及时总结,再强调一些考试注意事项、答题的规范性、技巧性内容。

    三、 关爱学生,拉近距离

    “亲其师,方信其道”,大多数学生存在一个现象,喜欢某课老师,就喜欢学习某科。因此,作为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要以身作则、注意方式、方法,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思想上接受地理学科、重视地理学科。

    四、重视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有10分,没有教材,这就要求师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整理知识点,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五、 当日事、当日毕

    学习上拖拉,把任务推到日后,日复一日,所欠的会越来越多,同时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不拖泥带水。

    最后,在教学中必然会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始终“以学生利益为重”,用热心、爱心去应对,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多向同行优异者沟通取经。

    以上只是个人谈的比较肤浅的话,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谢谢!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知识点多而零散,加上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掌握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很难展开,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要学好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区域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形特征、主要的地形区);气候(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重要的河流);自然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中的面积人口、工业(工业的生产条件、工业产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区)、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及其分布),交通(特征、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商贸、旅游;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等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学习区域地理要解决哪些问题也要搞清楚。具体是:

    1、在哪里:定位、分布;

    2、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

    3、为什么:一般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分析历史根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

    4、怎么办: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5、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定位要放在首位。定位几乎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对空间定位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区域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比书本还重要。学生在学习中应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地图上再现知识。例如07级5班的李旭东同学在学习区域地理地理时就注意绘图,因此他的地理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最好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叶应多用板图法,不仅会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好的绘图习惯。在读图过程中要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比如长江和黄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长江的“W”形干流是缠绕在北纬30°线上的,黄河“几”字形的中游河段贴近东经120°的东侧,接着拐向东贴近北纬35°线。

    建立一张心理地图是掌握地图的关键。地图上的每一点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学生要做到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学好区域地理不仅要掌握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 “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第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新教材的结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学习地理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新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地理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课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枯燥无味又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甚至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趣激疑,以疑引思,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才会大大提高。中学生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心理状态过渡的阶段,智力和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思维容易发生定势。他们往往注重机械学习,而轻视有意义的学习;他们往往满足课本上的结论,而对结论的必然性和来龙去脉不求甚解,缺乏善于提问的能力。其实“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注意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以培养学生多侧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师应注重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学习还应有计划、易操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地理应用能力,还学会了与人共处和做人的道理。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是学生乐学的关健。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应用中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与输出质量,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最终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加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简洁明了,能包含诸多的地理信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他们利用地图获取信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育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比起文字语言,学生对于图像语言的兴趣更高,只是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能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仅仅出于兴趣的看热闹的行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读图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重要性,养成读图的习惯,掌握析图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图很重要

    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要记住很多的地理事物,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读图的方法。因为学会了读图,就能找到了通向地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对地理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在预备地理第二单元地图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主题的地图以及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地图,让学生感受地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就是地理无处不在。

    读图的开始阶段,也就是让学生自主读图之前,总是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教师的这个引导过程可能就是今后学生模仿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规范的按照顺序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读正图。有的学生往往会直接就开始读正图,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就应该带好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读图习惯。

    课前精心选图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上的地图资源繁多,我们在选择地图的时候要注重是否符合特定的需要,不要片面的追求图的丰富多样。学生看着网络上的图可能觉得很新鲜,但这些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许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使学生对教科书和地图册上的地图不熟悉,这样做可能会得不偿失。

    在最初的地图教学中,我也曾经走入对地图求多求美,而忽略了充分挖掘现有地图信息的歧途。结果发现,一些在网络上查找的看起来较美观的图片,的确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有的地图并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而且网络上查找的地图往往附有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如果要将这些信息去除,需要花费更多额外的时间;而如果不去除,很可能会分散学生读图的注意力,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当然,从大量地图信息中发掘有用的信息也是一种能力,只是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运用主题并不鲜明的地图利难以大于弊。所以我们应避免在过于繁多的图表之间不断切换,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而应该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心的选择每一幅图,用好每一幅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经典的地图可反复出现,加深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6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其中评价改革不仅仅包括高考和中考制度改革,而且还应包括学校内部与教学过程紧密伴随的日常性评价,以及以日常性评价为基础、与学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学校内部评价系统。以下围绕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落实课堂教学、建立评价体系三点来进行阐述。

    一、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境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比如,思想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而言,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核心素养通过怎样的课堂才能落实

    1.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的授课行为展开,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讲,一个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今天,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就认知活动的本质而言,学习过程是从“不足”和“无能”的经验,发展到“掌握”和“习得”的经验。确立学习目标,离不开经验;关注经验,必定聚焦于学生。由此表明,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学习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课堂的主线。

    2.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设计,而由教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研究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

    3.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学习的成效离不开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单纯的授课活动组织得再精纯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反过来,低头读书的学生未必都能恰当地领悟真知。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

    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4.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单元是依一定的目标、主题所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单元可分为学科单元和生活单元,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科框架原则组织学习;生活单元重学习者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合作展开学习。单元设计有助于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从而使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课堂在设计中不再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而是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学科素养出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5.学习内容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课堂的学习内容突破给定教材的限制。一方面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不断调整、增补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拓展阅读、实验练习、视频课件等;另一方面学生不时把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带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忠实于教科书的现象成为历史。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正发生变化,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认知建构的地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正在深入,教材不是静态的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学生经验连续发展的材料;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经验超越了典型教材的限制,学习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再只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6.多种学习资源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典型教材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材料成为课堂活动的基本要件。由于知识与经验连接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得固着的教材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课堂和学生,教材越来越趋向于师生关系互动和文化可能的建构。教材越来越趋向于课堂中通过师生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文化对话等建构起来的素材,最终使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知识逻辑得以贯通。包括学习资料包之内的学习资源是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而设定(补充)的相关学习内容,属于学习材料范畴。运用学习资料包,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地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正在习得的经验,拓展了认知的视野,巩固了知识习得的程度,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学习资料包的运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7.课堂评价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课堂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课堂评价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再停留于标准的答案上。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反思,促成其生成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比较注重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做到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信息,重视学习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注重用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设计、改进教与学。课堂评价的内容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

    三、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首先,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制订学校的课程规划。从课程目标(培养怎样的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基本材料与活动形态)、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到课程评价(是否达成目标及达成怎样的水平),应有完整的规划设计。从全校总课程规划方案到各学科的子项目方案,都要有详尽的安排。其中,应该包括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体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使得评价镶嵌在教学中。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交融,使评价发挥引导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实现“评价亦是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来保障质量。唯有这样形成源自学校内在的动力,方能实现学校内部机制的形成。

    其次,既然我们的评价要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那么,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绝不可仅仅依靠测试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来体现,应以多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因此,我们要学会选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来进行评价。比如,文科类课程用撰写评论、调查报告、口头讲演等方式,实验类学科用递交实验报告等方式,视觉艺术类用作品创作等方式,语言类和音乐类用制作、递交录音等方式,专题探究类用完成研究报告、论文等方式等。多样的形式更加符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也更能衡量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结果。因为各学科都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中,是经历了真实学习过程而留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往往是难以用传统纸笔测试方式可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创造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

    再次,学校内部教、学、评融合的评价,更多的功能是“改进”和“表现”。因此,不宜过多强调内部评价的甄别功能。“改进”是针对师生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言,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内容、调整策略、完善过程;就学生而言,则要针对其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表现”就是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学习任务中,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而且还要表现出各种能力和品格,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的方式,能让多样化评价客体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防止单一评价所导致的因为忽略学生多维性、综合性发展而陷入单面化、线性化迷途现象的产生。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我,让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一个个具有个性和特长的生命主体。由此,实现关注每一个人独特性,促进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

    最后,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培养和考察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关注的是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领域中,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和探究任务,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又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里,激活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规定路径,从而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他们的兴趣与动机、行为与态度、合作与宽容、自信心等都能得以拓展。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各类信息,比如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合作研讨中的表现与作品,凭借这些证据去真实记录下学生个性品质、精神态度、学业水平发展过程,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往往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特别是与升学相关的高利害考试评价。考试成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方式,考试结果成了学校优劣的绝对尺度。久而久之,教学形成了一个以“结果制约过程”为特征,以高考和中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习惯机制和庞大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学生在一个真正有趣的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对于知识的兴趣,都会被单调乏味、以答题为中心的训练驱赶殆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爱好和自主思考的缺失。我们固然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力求更多从学校外部发挥其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招生考试有其功能定位和实施条件的时空限制,其改革也非一役之功。而在目前的外部条件下,学校通过自身的改革,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评价很重要,当然也很复杂和专业,所以,评价改革的推进很艰难。但是,在新质量时代,学校评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当今社会教育价值观还远未形成基本共识、外部和内部评价互动还不够有效的情况下,学校内部评价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依然存在。对此,改革的定力要从哪里来呢?它来自教育者远大的专业眼光和对专业立场的坚守,更来自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责任的担当。优秀校长在这个坎儿面前,不能局限于行政推动,不能束缚于潜规则,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要从追求文化自觉的高度,去推动评价改革及其改革背后的评价文化转型,更要学会在观念交织的现实中寻找契机,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回归教育本原的实践“根据地”,从一个个子系统的落实、落细、落小开始,最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体系,充分而可靠地保障校本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一、前一阶段听课的回顾

    在开学一个多月的听课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

    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心得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此地理备课组经过认真研讨,对后一阶段的教学达成以下共识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力度,同时加强备课组内、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心得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③关于不同学习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满堂转”不对,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注重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④各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在课堂,因此任何忽视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加强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10月20日,“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创始人xxx老师和四合一模式的践行者、受益者谭东虹老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两位老师年龄都不小了,冯老师甚至都身染重病。然而,凭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执着,两位老师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到下午五点,听课、做课件、评课以及与老师互动,解决一些老师的困惑等。对此,我觉得对照一下自己,真的有些惭愧。

    一上午五位老师的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师小燕老师的数学课,一个知识点,三个公式,几个练习题。师老师通过引导、示范等方式将新的知识展现出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梁应康老师的化学课,梁老师通过初中、高中化学学习的对比,利用一些简单案例,向学生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课堂优雅、从容、和谐。

    第三节是吴艳芳老师的语文课《诗歌鉴赏》。她激情昂扬,目标明确,向学生展示了诗歌鉴赏的一些小技巧和一个案例之后,邀请学生进行即时联系并上台展示。通过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小练习等过程与方法将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第四节是张红艳老师的《小狗包弟》。她的课语言轻松、内容紧凑、范围宽广、博古通今、容量较大,将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以及内心的情感分析的淋漓尽致。

    第五节是宋川南老师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宋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思考的老师,导入新课利用的是自己假期旅行的图片对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大气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另外,她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下午,在听评课过程中,对照两位老师的分析和点评,我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①导入课程1~2分钟,并且要对学生有很深刻的吸引力②学生板演,抓住关键词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位学生落下④培养尖子生⑤每节课都要有小测验⑥问题和答案都要准确、明确。收获颇丰,言语匮乏,切等明日继续。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讲《黄土高原》一节时,课文提到“脆弱的生态环境”。上课时,我又引导学思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哪些影响?然后我展示了一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会带来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等。紧接着再问究其原因,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然后老师提示,水土流失与植被有没有关系?植被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植被的保护,破坏了环境,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

    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八(4)班的郭行政同学,原是一个学习马虎、上课不注意听课,地理成绩一般。但是自从担任地理课代表以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不但地理成绩进步很快,其他学科成绩也有很大提高,着实成了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4、.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时光荏苒,新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无论什么职业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虽然网上的学习与观看视频非常枯燥,但我知道这次培训级别很高,机会难得,告诫自己要耐住性子,认真观看与学习专家的讲座,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对区域地理的教学有如下体会: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地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同时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尽收天下于眼底,饱览各地风俗人情、优美画卷,陶冶学生情操。因此,学好区域地理就成为地理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好区域地理更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还需要教师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导入新课时,尽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即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之始,如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区域的导入可以采用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启迪地理思维。如教学“黄土高原”时,以歌曲《黄土高坡》一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最好是老师清唱,效果更好);如教学“西双版纳”时,以《月光下的凤尾竹》开始;教学“珠江三角洲”时播放“深圳对外开放”的视频并配以歌曲《春天的故事》,等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呈现的区域知识,尽量形象直观。

    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更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尽量把地理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他们,如多让学生读图,析图,从图中提取相应的地理信息。

    3.比较区域差异,突出区域特征。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区域比较,找出区域差异。如青藏地区,让学生认识“高、寒”及在高寒影响下的农业生产;西北地区,让学生认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及在此特征影响下的城市分布和农业特色。

    4.学会总结归纳,把握区域联系。

    区域地理的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明确自然地理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资源、河流、植被等内容;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内容。这样化繁为简,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进行角色模拟,为区域发展出谋划策。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角色模拟,既起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为本区域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小小的献计献策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6.将地理图册和多媒体的运用有机结合。

    区域地理教学应该在阅读相关地图的基础上进行。地理图册学生人手一册,充分利用图册可以养成学生用图读图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解读地图的能力。

    学海无崖,教海无边,我深知要想专业成长和教学提高,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2】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被普遍认为是记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是要记住每个区域有什么河、什么山、什么湖、什么城市?是要记住每个区域的气候特点?农业特点?工业特点?我不这样认为。因为纯记忆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地理,如果仅仅是要记住上面这些东西,那么可以说老师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为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能去读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也能去记忆这些东西。但是仅仅记住这些东西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

    我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重要的是需要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按照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个区域。例如:中亚的教学,我们是要让学生记住这里气候干旱?记住这里主要产棉花?记住乌兹别克斯坦是“白金之国”?记住这里的农业是灌溉农业?非也。我认为中亚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需要让学生理解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或者直接说是让学生理解干旱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特点。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降水少;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这里的农业发展主要制约性条件是水;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种植业就只能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河流沿岸。学生学习这个部分后要能够用这种思维去分析其他干旱地区种植业的分布特点。例如在热带沙漠地区,在温带沙漠地区,农业一样要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河流沿岸。所以埃及的农业也只能分布在尼罗河沿岸;西亚沙漠气候区的农业也只能分布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种植业也只能分布在塔里木河沿岸。而且这些地方和中亚一样降水少,光照充足,都适合发展喜光的棉花。因此中亚的农业教学仅仅停留在记忆这里地区的农作物和农业的分布是不够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重复再去记忆埃及、西亚、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而应该上升到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再如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尤其是顿河流域。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记住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顿河流域吗?不是,而是要让学生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因为俄罗斯纬度高,所以热量条件差,因此俄罗斯的农业就只能分布在纬度相对比较低,热量条件好的顿河流域。学习这个部分,学生应该能独立得出纬度同样很高的加拿大的种植业也只能分布在国土的南部。因此俄罗斯的农业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并不是记住顿河流域的农业,而是要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分布的特点。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教学,还需要上升到更高的高度。理解世界任何地方农业分布的特点。中亚→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水分→农业沿水分条件好的河流分布(灌溉农业);俄罗斯→农业制约条件→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因此得出影响农业分布的不是优势条件,而是制约性因素(正好又应验了“木桶原理”)。于是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地形崎岖的区域→制约因素→地形→农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地无三尺平”的我国西南地区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山间平地和山间盆地发展坝子农业)。

    高寒的高海拔地区→制约因素→海拔高热量差→农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区(高寒的青藏地区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河谷农业)。

    沙漠戈壁地区→制约因素→水→农业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绿洲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绿洲农业)。

    这样注重方法和原理,注重知识的迁移,记忆量可以小多了。也就是说区域地理不是弄清楚这里有什么而是这里为什么有这个。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3】

    有些活动课的设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或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距离太大;还有些活动课的设计中思考阅读的内容较多,落实到笔头的内容太少(我们在教学时可把教材中的一些习题完成就可以了);个别章节没有充分考虑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起来有些困难(如西双版纳的图很多,比较杂乱)

    此次的教材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但我们认为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沈老师是郑州市人,在培训时只能结合自己的地域特征进行释疑。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能是借鉴,不能照搬;又如参加的人数少,全省有许多一线教师,但参加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后的活动中,我们听了长春市第48中学的教师的2节公开课,以及吉林大学欧伟老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

    这两节课给我的感促很深:

    1、在硬件教学上我们的差距又拉大了,人家在使用新的换代产品的投影设备,手中持着电子笔在大屏幕上随心所欲地控制着教学节奏。

    2、在挖掘教材深度和广度上,能拓宽教材内容所涉猎的知识体系,并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在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上,给人一种轻车熟路之感,做到了"一条主线,突出重点,学者轻松,听者愉快"。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两节公开课,第一节课可谓是一节生动活泼的一课,第二节就不那么顺利了,一开始就出现了机器故障,老师没能及时处理好,草草讲过,等到别人处理好后才进入正题,给全体成员发放的"南人与北人"的资料也就是教师草草读过,并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够,然而在对学生参与教学上没有到位,课堂气氛不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虽然动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虽然深刻挖掘了教材内容,虽然变换了多种教学手段,有说有唱有欣赏,但就是没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留给我们的思考:

    1、教学过程中角色的互换是多么的重要。

    2、没有多媒体,我们只用粉笔+黑板,运用科学了,师生情感融合了,教学激情激发出来了,学生都要讲话了,那你的这节课也一定能折射出光茫。

    3、有了多媒体,我们必须得会用,"好剑要落英雄手",那也得对教材深入挖掘,处理教材结构。

    4、大胆裁舍教材不合理内容,补充新的资源,置换教材信息,对每一章每一节内容都要有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教学设计。5、高中地理乃至大学地理对初中地理内容有一种前瞻性和辐射作用,学习系统的地理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创生是很有利的,而且这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材改革,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更为重要。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4】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知识点多而零散,加上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掌握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很难展开,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要学好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区域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形特征、主要的地形区);气候(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重要的河流);自然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中的面积人口、工业(工业的生产条件、工业产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区)、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及其分布),交通(特征、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商贸、旅游;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等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学习区域地理要解决哪些问题也要搞清楚。具体是:

    1、在哪里:定位、分布;

    2、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

    3、为什么:一般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分析历史根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

    4、怎么办: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5、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定位要放在首位。定位几乎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对空间定位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区域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比书本还重要。学生在学习中应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地图上再现知识。例如07级5班的李旭东同学在学习区域地理地理时就注意绘图,因此他的地理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最好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叶应多用板图法,不仅会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好的绘图习惯。在读图过程中要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比如长江和黄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长江的“W”形干流是缠绕在北纬30°线上的,黄河“几”字形的中游河段贴近东经120°的东侧,接着拐向东贴近北纬35°线。

    建立一张心理地图是掌握地图的关键。地图上的每一点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学生要做到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学好区域地理不仅要掌握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5】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6】

    20xx年11月2日我参加了浑江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

    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

    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 “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第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新教材的结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学习地理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新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地理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课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枯燥无味又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甚至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趣激疑,以疑引思,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才会大大提高。中学生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心理状态过渡的阶段,智力和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思维容易发生定势。他们往往注重机械学习,而轻视有意义的学习;他们往往满足课本上的结论,而对结论的必然性和来龙去脉不求甚解,缺乏善于提问的能力。其实“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注意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以培养学生多侧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师应注重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学习还应有计划、易操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地理应用能力,还学会了与人共处和做人的道理。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是学生乐学的关健。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应用中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与输出质量,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最终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加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8】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对初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来展开教学。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教学

    一、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爱屋及乌”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非常佩服。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教师关注其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

    二、上好地理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绪论《与同学们谈地理》是学习地理的关键一节,绝不能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内容。笔者上课前对这一节教学精心设计。例如: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为什么有的称江、有的叫河呢?我们泉州的九一路为什么改名为九一街?南俊巷为什么更名为南俊路?为什么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山岭崎岖,有些地方却平原坦荡?在国际长跑比赛中,为什么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能够取得好成绩?鼓励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问题,同学们虽然一下子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但是激发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与此同时,我归纳得出生活离不开地理,让同学们明白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且给学生介绍一些学好地理的方法,为整个地理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了个好头。重视上好第一堂课

    三、好的开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绪论”部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激发好了,以后的地理教学也就容易多了。在“绪论”部分我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用初一新生都比较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如:“小蚂蚁从北京到香港只用了几秒钟,为什么?”然后用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身边例子(水果)为例,阐述不同的地方盛产不同的水果,其原因是:气候条件不同。其次,再设问小明中学毕业后到海南做羽绒服生意,为何亏本?待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再逐一对书本上的插图进行讲课。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9】

    20xx学年与20xx学年都带高三,也正好是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转变,发现高考向着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方向在变化。比如:做再多的试题,在高考中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试题总是出人意料;再比如:即使是把教材带进考场,开卷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发现大多问题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 怎么办呢?下面结合高三教学,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重基础

    虽然高考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不断地渗透新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其核心内容不变,如准确而全面得把握地理主干知识。首先要明确主干知识的内容;再者要透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理解,要会区别概念,要会用地理原理去分析新的地理问题,如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一类知识,它是地理试题的命题焦点。)

    二、重视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很重要(高考试题中,把位置的判断作为一种基本地理知识来看待的,所以区域图常作为地理考题的背景。简单来说几乎每道地理高考题都有一幅相应的地图,如果学生辨别不出图中是什么地方那么下面围绕该地方设计的题目就没法做。)但是高中地理没有区域地理的知识(是初中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再者也不清楚到底要复习到什么程度。20xx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能够了解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总结几点复习的方法:

    1、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典型区域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若遇到具体区域时一定要结合区域具体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区域也胸有成竹。)

    2、把握小区域时应把它放在其所属的大地理区域背景下去考查,对区域要素的定位也应如此。(如世界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全球气候分布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中国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背景下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应放在全球地形分布的背景下分析。所以对区域地理各要素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和全中国的知识背景。)

    如20xx年的四川卷,考到了很小的地区尼泊尔。很多学生埋怨不认识这个国家,实际上这并不影响解题,只要将它放到南亚的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大地理背景下去分析,那么有关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河流水文等问题就可以用该大背景的特点去解决。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0】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放手学生,相信他们也能胜任。我曾尝试让学生和老师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会当老师讲课的感觉。一篇课文交到他们手上,按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要备好课,抓住这一节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等等。我发现把课交到他们手上,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成绩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作为老师我倍感欣慰。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500字合集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地理教学心得体会”推荐内容。

    在不同时刻,我们的思考也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笔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加强我们的学习效果,让我们得到成长。到底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很荣幸,今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湖南省20xx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转眼间14天的培训就过去了,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为我今后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次培训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在讨论评析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培训中,还重点培训了说课的设计、教案学案的设计、课件设计以及在现行的优质课比赛中出现的一些弊端,教研论文的选题、撰写方法,新课程改革。现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收获谈谈个人的体会: 本次培训课程的编排体系循序渐进:

    专题一:课改的背景、目标和理念及其教学意义,首先让我们懂得了新课改;(虽然听了很多次这个名词了,这么专一的出现还是第一次。)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他是由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师完成教学,教材是灌输的内容,教师为中心的弊病很明显,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扩大,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能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专题二:教材的分析与运用,为教师们分析了教材,同时还教给了运用方法;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面对层出不穷的模式,许多人也随波逐流,失去了自我。然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确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专题三: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从地位与功能到设计与实施为我们做了具体的讲解,再通过各种案例做了现场教学指导;各位专家在分析教学过程中都明确指出学习要拓展,注重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即关注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课的一大重要特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补充生活中的地理,采取联系实际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专题四: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从理论依据到教学目标再到实施步骤,并结合相应的课堂实录和活动评价做了很好的诠释;各位专家强调:实现高效课堂给众多老师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现在我们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高效课堂就是要摆脱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时间、主动权、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就可以了。

    专题五:区域地理教学策略与课程资源开发;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使得教学双边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专题六:学法指导和教学评价,教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并结合课堂实录做了具体指导,这样通过类似这样的多个个专题的学习让我们做教师从理念到教学实际再到教学评价,一步步教给了我们很多实践经验。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使得教学双边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培训期间这些课程的设置,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专家讲解,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但由于本人原来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听到高中地理有关的,但真不是一般的不清楚。

    本次培训学习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全面开展先学后教,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

    初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本次培训结束后我们应该让这些先进的理念根植于头脑,对教育理论的接受要转化吸收,更要贯彻于课堂实践,使之真正走入课堂,娴熟地运用于教学中,指引今后我们的教育工作。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通过这次培训,弥补了我们在课标认识、使用方面的缺口。

    今后我们初中地理教研思路:

    1、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鼓励个性发展。

    在地理学科教学知识时根据地理的学科特点,教师通过自己的科学逻辑思维,把地理的科学事实、专业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认知逻辑

    2、拓展视野,多多学习,要求进步,努力上“好”课。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总体而言如果这一堂课,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点变化,向好的方向变化,那么说明这节课是成功的。怎么看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变化?就是通过拓展训练,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工作在农村,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本次国培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教师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评点。每位教师都把平时的教学片断、点滴经验或是心得都放到这上面来,相互传阅、学习,这其实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实际的学习。因为这些东西也许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这里集中了这么多种处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

    最后,再次感谢上级领导、新思路国培平台;感谢各位培训专家、老师。你们把自己的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私地放到这里面,丰富了本次国培的课程资源。

    总之,我们庆幸能有这么好机会,重新做回一名学生,在培训中我们从教育理论到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无不体现“充实”, 内涵变得深厚,眼界变得高远。我们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适应新课改的精神,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又是一学年开学在即,又迎来一批新学生上七年级,第一次接触地理,依靠经验,很多孩子都免不了会对地理感到好奇,又会觉得很神秘,难免出现畏难情绪,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课的恐惧,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要让学生明白即将学习的新课与孩子们以往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要让学生明白后续学习内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生产有什么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享受接下来的学习,思考该如何学习。

    即地理第一课,对于初次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必要给学生教授多么高深的地理意义,只需要通俗地让学生感知地理是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地理而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乐趣,沉浸在地理的揭秘,启迪自己如何地处理好自己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人生观,资源观而已。

    所以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不一定要囿于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乡土地理和时事地理,重新整合编辑,一方面避免学生已经预习过缺乏新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利于师生互动,潜在地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地理,地理素养也将为自己未来更好地生活插上双翼。

    于是,我就结合刚刚举办过的奥运会,在课前出示这样一组数字:38 27 23,让学生说出与最近发生的什么重大活动和哪个国家有联系?很自然地激发起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竞猜心理,然后通过简短视频让学生对开幕式回忆,提出问题,如我们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为什么在深夜里,为什么伦敦奥运会举办时间与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会有差异,为什么有些中国选手还要带着食物和厨师去,为什么奥运会献花伦敦主打花是玫瑰,而北京是月季,下届奥运会举办地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去,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告诉孩子们这都是地理研究的问题,继而联系到身边,河水水位变化的规律,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以及自己穿衣吃饭出行会有哪些考虑,并尝试让学生结合经验分析。

    进而让学习说出拥有这些地理知识有什么意义,并通过视频回顾东南亚海啸时一个小女孩利用所学知识救了海滩上很多人的案例,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类似例子或一些反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魅力与自我成长的关系。

    这样顺其自然提出如何学好地理,引导学生看书讨论以及教师点拨,也就顺理成章,既容易让学生接受,又能自然地约定以后学习要求和课堂组织,纪律等应当强调的问题。

    总之,从孩子熟悉的地方出击,链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新奇的问题,让学生衍生享受生活,关注地理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地理技艺,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从而唤醒和点燃学习的内驱力。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传统讲授法,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这种方法使学生觉得枯操乏味,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不能保持良好状态,往往事倍功半。初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深入钻研《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实质,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心得。

    一、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

    地理教师应十分重视反馈性原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实施最优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学生的信息反馈是多样的,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分析研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出存在问题,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个别谈话、开座谈会、填表统计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

    2、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练习。作业练习记录了学生分析思考及解题思路的全过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或课后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研究。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

    4、单元测验。每个单元教学完成后,可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学生若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使学生学有兴趣,老师必须教得有趣。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地理诗歌、地理散文、地理故事、地理谜语、时事地理等进行教学,还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地理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包罗万象,有斗转星移的无限宇宙,有风云变化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还有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谱写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丰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只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就会使学生感到无穷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想急于了解这众多自然之谜的强烈愿望,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断对学生给以学习方法指导。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感到困难,找不到规律,只能死记硬背。为此,我指导学生把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进行分解,在理想大陆图的基础上制成三幅图,第一幅图只考虑太阳辐射因素,在图上表现出热量带;第二幅图只考虑大气环流因索,图上表现出了东岸的季风气候,西岸的雨林、草原、沙漠、硬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等气候带;第三幅图只考虑地面状况这一因素,图上显示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还可表示独特的高山气候等。这三幅图,每一幅图只表示一个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分布状况,叠加在一起正好形成世界气候类型图。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学生掌握住这些学习方法后,会使学生由想学向会学转变。

    四、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教材中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精心准备。在教法上既要把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讲透,又要辅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此外,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挖掘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智能的潜在作用。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放手学生,相信他们也能胜任。我曾尝试让学生和老师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会当老师讲课的感觉。一篇课文交到他们手上,按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要备好课,抓住这一节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等等。我发现把课交到他们手上,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成绩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作为老师我倍感欣慰。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地理这一学科,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也需要好的逻辑思维,着重于理解,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教学生时要根据不同的方法来准备,拓展不同的课堂教学。以下就来谈一谈我在这几年的教学感悟。

    首先是使用多媒体准备课件,因为地理要求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平面图去发散思维很难有太大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就用立体的空间的影像给学生建立起最初的印象,为以后的联想定好基架,为学生在学好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需要丰富的空间联想能力应用在地球知识这一面,还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推导,以及良好的理解记忆能力记住大量的知识点。

    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能够使用更加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上课时就能轻松的理解,我在这几年当中有一些感悟。比如精心制作课件,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就是联系生活,紧跟实事,活跃课堂的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让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比如在学习洋流时,世界都有几大渔场都是因为洋流的作用而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在地理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联系记忆,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类整理,确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串联起来,运用到实际中去。活用地理教学需要的工具,比如地球仪,还有中国地图的拼图,让学生对于世界地理更加的了解,而中国地图的拼装更让学生了解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简称。

    当有充足的准备之后,我觉得需要不断的练习表达的技巧,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要学的基础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进行延伸,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需要老师和同学开始思考,活跃我们的大脑,集思广益将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开阔我们的眼界。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1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2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读思达”教学方法,从阅读、思考、表达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素养。通过一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读思达”教学法适合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读思达”的课堂轻松活泼,在玩中学,在思考中学。“读思达”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其内涵,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的关系:三者不仅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切合中国传统“和”的理念和现代全息理论。读思达三者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许多困惑,通过教授的解读,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要想让“读思达”课堂有个良好氛围,除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握各个环节,还得有适合的奖励机制,如:计分制,多鼓励,不批评。发现闪光点就加分,错了不扣分。但回答别人重复的答案要扣分。通过这次学习,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让自己和学生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余文森教授所说的“读思达”明确的表明了一个理念,相互相成、相互促进(转化)的关系:读是思与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读,所有的思都是胡思乱想,所有的达都是胡言乱语。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他提出的“学习暗线”尤其体现了现如今我们年轻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里学生受到的周围影响很大,其在学习上可能面临困境,当其在其他方面收获成功时,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下降。这就是非智力因素,不管是何种的教育主张都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授的教学主张中感受到正是用大爱与大智筑高立场,渴望的未来,续写这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我们将创造最圣洁的中学教育,创造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总之,通过对余教授的核心素养下读思达的教学主张的实践,我感受颇深、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就是教学要从心出发、会讲道理、会讲故事、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好教师。希望我们能把这种教学法进一步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 “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第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新教材的结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学习地理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新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地理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课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枯燥无味又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甚至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趣激疑,以疑引思,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才会大大提高。中学生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心理状态过渡的阶段,智力和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思维容易发生定势。他们往往注重机械学习,而轻视有意义的学习;他们往往满足课本上的结论,而对结论的必然性和来龙去脉不求甚解,缺乏善于提问的能力。其实“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注意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以培养学生多侧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师应注重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学习还应有计划、易操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地理应用能力,还学会了与人共处和做人的道理。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是学生乐学的关健。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应用中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与输出质量,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最终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加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4

    大英中学地理组:__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想象。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4、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通过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每月都推出一节课,一起评课,共同总结,还有每月都对本月集体备课进行经验总结。此外,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现在的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师如果能获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成功。如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休,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5、把握课程标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在“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法指导和情感渗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与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体验提供机会,并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序、和谐的发展。

    “活动建议”是教师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属于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从“活动建议”中得到启发,拓宽设计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组织更多有效的课内外地理活动。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课程标准,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电视播放有关地理知识方面的节目的内容和结合各地情况,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包括家乡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气候、民情风俗、经济等,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摆脱喜欢大自然,不喜欢上地理课的现象。如学习气候,通过学习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即特点,知道四川遂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联系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从而引出亚洲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结合今年的旱涝灾害,推导亚洲种植水稻的特点即措施。

    总之,新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推进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的“新”,就全盘否定传统地理教学,传统地理教学精华部分还要继续学习并应用。把新课程教学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高一地理教学,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达到双丰收。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5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_教师新课改个人心得体会(3篇)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一)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二)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三)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本人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2000字


    你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变得更全面吗?为了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学习或工作中会产生一些感想和领悟,总结出来就是个人的心得体会,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具体思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向着素质教育为主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制度变化不大,导致现在“分”还是学生的命根没有突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xxxx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养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更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这也就说明了传统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线岗位从事教学也有7年的历史了,对于新课程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学生,轻教师

    其实在早期的教学评比中经常是无生课堂,就是让评委看教师的表演,谁表演的好谁的课就好,我一直对此深恶痛绝。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学生是配角,是听众。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于把知识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

    二、重过程,轻结论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应试知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得地理这个充满活力和兴趣的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标准答案,谁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写出更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好教师,是成功的教师。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知识是学不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

    三、重实践,轻理论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不浓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性太强。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这很重要。其实我们都知道古人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天气、气候有许多的谚语,这些谚语其实就是古人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或许很多农民不知道它们的地理原理,但是他们知道其地理意义。我们的学生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呢?当然是不仅要知道地理现象和原理,更该去理解地理的意义。

    四、重创新,轻识记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最急于解决的就是书上的知识点,把书上的知识点记住并很好地在考试中运用,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好的解题工具,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帮学生解题的工具,解出来的答案越接近标准答案那么这个工具越好。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去识记,去向标准答案看齐。其实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去思考“标准答案”真的标准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标准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学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么连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这样反而越能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五、重理念,轻工具

    在当下特别流行多媒体教学,当然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一直认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因为现在好像一堂好的地理课,必然是需要多媒体的,这已经脱离多媒体使用的本意,它其实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一堂好的地理课关键是向学生传达了什么,有没有让学生对这节课有所感悟,有没有对一个或一些地理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了,学生知道了懂了,“一笑而过”,那么这堂课其实是很失败的。

    总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新课改也绝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以上是我的一点儿体会,教无定法,只要教师本着为学生着想,不断改正自我,我相信这样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的读者还: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养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更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这也就说明了传统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线岗位从事教学也有7年的历史了,对于新课程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学生,轻教师

    其实在早期的教学评比中经常是无生课堂,就是让评委看教师的表演,谁表演的好谁的课就好,我一直对此深恶痛绝。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学生是配角,是听众。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于把知识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

    二、重过程,轻结论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应试知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得地理这个充满活力和兴趣的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标准答案,谁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写出更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好教师,是成功的教师。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知识是学不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

    三、重实践,轻理论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不浓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性太强。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这很重要。其实我们都知道古人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天气、气候有许多的谚语,这些谚语其实就是古人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或许很多农民不知道它们的地理原理,但是他们知道其地理意义。我们的学生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呢?当然是不仅要知道地理现象和原理,更该去理解地理的意义。

    四、重创新,轻识记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最急于解决的就是书上的知识点,把书上的知识点记住并很好地在考试中运用,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好的解题工具,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帮学生解题的工具,解出来的答案越接近标准答案那么这个工具越好。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去识记,去向标准答案看齐。其实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去思考“标准答案”真的标准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标准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学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么连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这样反而越能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

    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9

    转眼间一学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就结束了。为了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使我们今后的高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反思一下自己一年中的工作得失,把好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一、认真分析好学情与考情,把握好教学起点

    1、认真分析学情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特别对差生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尖子生几乎没有;华宁县又是玉溪市扩招力度最大的县,而本届学生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学生,这样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较多;读文科的大多数学生又是全校学生中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这样我们面对的生源总体就比较差。为此我们就只能放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1) 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把去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试题的类型,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是考些什么知识,这样让学生知道高考是怎样考,考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的准备。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得出高考地理的主要考察知识是:

    ①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察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会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③反映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和,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④ 体现对地理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2)吃透高考说明,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高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它的难度是由当年应试考生总体水平决定的,它的内容的依据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它体现了当代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向。而高考的内容、能力、形式等,则要体现上述高考性质的规定性。

    其次要明确高考的知识范围

    《高考说明》对各科要考察的知识范围都有明确规定。而考查的知识范围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的,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

    《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规定是粗线条的。在复习备考时,要把它具体化。一是要通晓地理学科的知识总量,总量中包括几个部分,每部分又有多少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考复习覆盖全部知识内容,不至于有所遗漏,也有助于记忆。二是要找各知识点的内部的有机联系,搞清彼此的逻辑关系,由“点”进而成“线”,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现在好的参考书上有知识线索,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再梳理一遍才便于记忆。

    二、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

    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大的有两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掌握题型示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可以通过题型示例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应考;二是在某类题例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示性。要特别注意第二个作用。有代表性、指示性的题例往往反映了某类题型所能容纳的知识含量、能力要求的层次,能够反映考查的范围和程度。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将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最后要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渠道上获取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说明,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这是复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环。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升学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各科齐头并进,还要“以新带旧”、“查漏补缺”,必须有时间账,所以必须制定科学的计划。平时复习时一定要交换进行,复习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而且交换的科目之间应该有较大的反差,比如历史和数学,地理和英语的交换。高三学习计划包括一年或者一学期的长计划;一、二个月中计划和一天、一周的短计划。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 学习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老师对这六个环节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了,但真正掌握的还不多,有必要再重新强调,因为这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核心和根本。但是讲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讲,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

    (1).预习

    可以说这是目前像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被挤掉、可有可无的环节,据了解,我们的学生会预习的还不足五分之一;但它确实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必须确保的环节。尤其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更加重要。因为高考复习,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速度、思路都跟不上,一堂课稀里糊涂下来,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课,以为老师已经讲过了,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每科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对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都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都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的组织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方法等,在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听讲是各环节的核心。如果说走捷径,听讲就是捷径。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听讲的关键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的思路,并且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不漏掉老师的每一句关键语。

    (3).复习

    许多同学,一下课就做练习,根本不复习。这是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透彻理解课堂上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提出质疑;弄清哪些听懂了,哪些还不甚了了,不懂的要马上弄明白,不留隐患;把课上讲的内容连贯起来,找到内部联系,还要与以前讲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放在全局中,看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学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通过复习,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好的复习方法是,先不看书和笔记,而是先回忆,先想一想“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互相联系又是什么”。只有那些忘了的,想不清、道不明、说不准的,才去看书、看笔记,独立思考,反复琢磨。这样拿到手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4).作业(练习、做题)

    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各科老师都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许多学生只能忙于应付作业,而且是哪个老师抓的紧就做哪科的作业。这样形成比较被动,尤其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不明确作业(练习、做题)的意义和目的。作业其实是检验、深化、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理论,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原理、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所以做作业时必须“精做”、“钻透”、“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对于典型习题一定要舍得下功夫,不要只满足于能做出来,而是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然后再去做同类的题加以巩固”。要思考题目,精于审题,要搞清楚从哪里入手去做题,在“已知”和“未知”间怎样搭桥,经过几个步骤?做错了,为什么错?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精选题,这主要就是看老师的工夫,我们应该把“以一当十”的题与学生做。最好把历届的高考题目拿来做做,结合《高考说明》提到的知识、题例、能力,深入体会一下,可能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驾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5).考试

    今年我们每月都要进行月考,省统测进行了三次,市统测一次,而往年省统测只进行一次,没有市统测,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到后期怨恨考试,甚至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考试。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态度,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尤其复习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而且每次考试都要像高考一样,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并且每次考试都要找出考试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总结出应试的技巧、找出发挥最好的状态,培养出考试的最佳心理。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以考“好”而喜,不以考“坏”而忧;考“好”了,可能掩盖“问题”,未必是好事;考“砸”了,未必不是好事,矛盾暴露了,就可以想办法解决它,有什么不好?昨天考“好”了,就沾沾自喜,前途光明;今天考“坏”了,就情绪一落千丈,黯然神伤,这都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中存在严重问题。难道一夜之间你的水平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做错的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永记不忘,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我们的许多学生让分数、考试牵着鼻子走,使自己成了“奴隶”,陷入了可悲、可笑的“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6).总结

    升学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书也越来越多、越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那就坏了!读书,有一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做到“由厚到薄”、“返博为约”。这就是总结。总结就是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同时,进行分析、归纳,分清主次,找到“隐藏在背后”的内在联系,使之深化、内化、活化。要千方百计地让书越读越薄,薄到一张纸。

    总结要经常进行:每节课上完后要总结;上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下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天学习情况要总结;一周学习内容要总结;一个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章、一节的内容要总结;无论是看书、做题、读图都要进行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把知识理顺,才能进行很好的记忆。尤其是文科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善于总结是学好文科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阅读推荐:“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思维,此时选择心得体会是一件很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心得体会如何下笔呢?下面的内容是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专职音乐教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职责感。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透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必须基础上创造音乐。初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简单、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个性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个性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认真地进行了探索,透过这些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音乐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音乐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例如,我要学生从我们的身边寻找动物世界中的音乐和节奏,载客后我还要求学生为常见的一些场景设置音乐。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调查的方法,体会音乐的乐趣、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潜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发展。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潜力、操作潜力和思维潜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教研工作方面我做到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力,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把"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与运用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没有注重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而忽视了结合本学科实际,用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国历史悠久,在有关音乐史的了解中我注重介绍中国优秀的古代音乐文化成就,忽视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四、考试:

    为了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取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每人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资料是关于音乐的,能够是鉴赏、评论,音乐功能的实验或调查报告等。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够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县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十分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2)

    20xx年9月, 我怀着对教师这份工作的向往,来到了xx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孩子们很可爱,老师之间也很融洽。

    学校工作是代课一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教学,经过两个多月和同学们的相处,我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同学都将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不仅听我的话,使我的教育管理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他们还经常找机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我分享,看到他们围住我不停叽叽喳喳的欢笑声,我心里感到高兴无比。现将我的工作情况总结以下:

    一、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爱与夸奖最重要。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重要,而幼儿感受到老师“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老师的夸奖!我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可爱的小贴纸等奖品,作为给表现好的孩子们的奖励,并在上课时对表现好的孩子及时给予夸奖号召其他同学们学习。

    工作的第一周是见习周。我首先听取了我的指导老师给我介绍的学校情况和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第一周,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刚入校课堂常规方面很差,知识有限年龄太小,需要老师从头教导。三年级的学生年龄稍大,很多时候还是听老师的话,但大多贪玩好动,课堂一旦活跃起来就容易乱套。面对这种情况,我该如何上好这两个年级的课呢?是采取原来班上老师的一贯做法——批评教育?甚至罚站、罚蹲?还是另外想个最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呢?而最好的方法又该如何去做呢?哪几天,我脑袋里一直回旋着这些问题,我总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希望得到老师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最希望老师怎样做?思索的结果,我想,这或许就是答案——爱与夸奖。我决定就这答案来尝试改变当前的局面,于是,在又一轮的思索后,一个想法在我脑中出现了。

    实习的第二周,按计划该由我开展一年级的教学常规工作了。这周星期一的音乐课上,我微笑着拿出了一个手制小白兔,并模仿着小兔的动作及语气对学生们说 :你们知道我是一只神奇兔吗?我呀!可以听到人在心里说的话?小朋友们你们相信吗?”小朋友们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看着这只“神奇兔”。这时“神奇兔”又说话啦:“小朋友要是不相信,我现在就来听听*老师的心里在说什么,好吗?”这时小朋友的兴趣可完全被调动起来啦,他们齐声说:“好!”“神奇兔”来到我的胸口听了听,然后神秘的说:“呀!小朋友,张老师心里在说——我最爱小朋友啦,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是批评小朋友,如果以后哪位小朋友在哪一方面表现得有进步了,比如上课比以前认真啦,或者不打架啦,张老师就会送给他爱的礼物”!”“爱的礼物?”“是什么呀?”小朋友纷纷议论开啦。这时我拿出了我提前预备好的,用各种不同颜色BB纸做成的小兔贴纸,对小朋友说;“爱的礼物就是张老师亲手做的,哪里也买不到的,哪个老师也没有的小兔贴纸,这小兔贴纸以后听到张老师最爱哪位小朋友,它就会跟谁回家,还会送这位小朋友贴片贴在他的衣服上。到时候我们来比比看,小兔最喜欢跟谁回家,谁的贴片最多,张老师最爱哪一位小朋友,好不好?”小朋友涨红了小脸直嚷到:“好!”

    这“爱的活动”在两个年级我的课上开展以后,我仔细地观察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和他们的变化,如我所盼望的,情况果然渐渐好转了:三年级和一年级各个班级的同学上课都很认真,既遵守纪律又认真唱歌,他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小脸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都渴望得到我对他们的特殊奖励,三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开朗乖巧听话,就连平时最让老师头疼的一年级的孩子们,也都改变的让其他老师称赞不已。这一次活动使我明白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必须本着一颗孜孜不倦的心来从事这一份工作,而在这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与夸奖。

    二、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活动要有创新精神,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

    在平时教育管理孩子时,我们许多人不喜欢动脑子,喜欢遵循惯例,将平时一些老办法套用。作为刚工作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也总是套用原来老师的旧方法。

    弹着钢琴的旋律开始上课,这是学校的惯例。有一次上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弹着琴,试图让学生安静下来,但单调的铃声让学生感到一点儿也不新鲜了,他们肆无忌惮,吵闹声依旧。音乐课就要开始了,怎么办呢?

    突然,我的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用这个新的办法作为幼儿安静下来的“镇静剂”尝试一下:我拿出铃鼓,边拍着手中的铃鼓,边唱着“找朋友”这一首歌,并用铃鼓拍一下坐得端正的学生,对其唱到:“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招果然奏效,小朋友用新奇的眼光看着我,很快的安静下来,我也很快的由“找朋友”这一首歌开始了那一天的音乐活动。

    从教学活动上,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事情并无定性,有一些事情一直是这样做,但并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我们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这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教育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精神。

    通过了这段日子的教学工作,也让我更近一步的接触了社会,了解了老师在课堂之外的那一面。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从而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也让我更体会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艰辛。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更不容易。在刚工作的这两个多月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我也将从一个尚有稚气的新教师慢慢向一个成熟的教师靠近,满载而归,从此将激情迈向我的教师生涯。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3)

    县里组织了志愿者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小螺号》和《节日欢歌》两堂音乐课,让我深有体会,这两堂课的共同优点有:

    1、注重听觉体验,每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的且循序渐进。

    音乐课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应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但聆听不是泛泛而听,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学生带着这个要求有目的地听,聆听才有效果。对学生聆听的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大体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快乐感知地听、分析理解地听、评价鉴赏地听。我认为它们可以与初步感受歌曲情绪风格、歌曲学唱处理、歌曲表现等环节大致对应起来。比如“这首歌好象把我们带到一个什么地方?”“今天,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海边好吗?出发吧!”这时的聆听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速度、基本节奏等。第二阶段聆听时,则注重从细微处入手,把注意力集中到旋律的起伏变化上,目的在于解决歌曲的难点,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了进一步深刻体验后把歌曲唱准、唱好、唱出感情。如“你觉得歌曲中哪两个音变化?”“哪句歌词最能表达小朋友对小螺号的喜爱?”“小朋友是怎样唱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都是为了对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旋律走向等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能注意这些地方。第三阶段,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见解,懂得鉴别。如“你认为老师唱得好吗?为什么?”“小螺号想和你们比一比,请你们再次聆听——有信心比他唱得好吗?”这时的聆听就有了评判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每一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

    2、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两首歌都是轻快的歌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点距离,歌曲的节奏、歌词的理解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一些图片,以参观游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欢乐节日舞蹈,海边微风的吹拂,拍击歌曲节奏,让学生感受到了海边的风景与节日欢乐的气氛。不仅熟悉了歌词,也为歌曲的学唱作好了情感的铺垫。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

    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随和,富有激励性。同时过渡语的设计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学生爱上某一门课往往是因为爱这门课的老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情感取向。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该把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4)

    1、一堂音乐课,音乐怎么能够形象化?应该做到基本美与辅助美的相结合。

    要使课堂活跃,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新意,这样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且过渡自然。回忆所听的几堂课,使我印象较深的是曲老师的那堂铃声叮叮当。她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节奏的对比﹑以及小钟和钟爸爸两个角色的巧妙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2、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所以只有自身有了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灌输给每一个学生。音乐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歌唱上的一些技能,还应具备各种乐器的演奏:于老师悦耳动听地嗓音,生动的模仿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刘老师的古筝演示,李老师的小提琴伴奏使爱尔兰的踢踏舞更具节奏感,更有感染力,以及叶老师对于简单乐器制作的简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美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不断地提高。

    3、音乐课堂又不同于其它课堂。

    一堂音乐课既要体现出同学们的活跃,又要做到动而不乱,这切切实实就要抓好常规。这六堂课下来,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这点,使我很佩服,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堂课下来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不能让学生空下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能告诉学生该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并不是只要照本宣科,歌会唱就可以了,而是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要准备一些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优美的动画再加上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更加有兴趣,使课堂充满更多的活力。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有些方法是我们应该借鉴与学习的,但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浅薄的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5)

    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情境描述或对其环境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从而可以在具体教学中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情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乐曲意境、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如果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则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谈话、猜谜语,也可以是游戏、讲故事等。如新课之前,我这样导入:“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春天来了,它们要举办一场田径运动会,还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大家高兴吗?”(高兴)“它们也很高兴。听!有些什么动物来欢迎我们呢?”于是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静静聆听乐曲,仔细辨别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并随音乐模仿它们的形态和叫声。接着我说:“今天兔子和乌龟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大家想看吗?”(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迫不及待地想听故事《龟兔赛跑》。

    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渗透各学科领域。音乐教育更不例外。教学中,老师们充分运用音响、文字、投影、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龟兔赛跑》这课,当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时,我迅速点击鼠标,播放音乐故事,让学生欣赏音乐动画。于是他们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欣赏了整个音乐故事;并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熟悉故事内容后,我创设了《找气球》的动画游戏:让学生听辨乌龟、兔子的主题音乐,想想哪些气球是兔子的、哪些是乌龟的?学生都能快速准确地选择。因而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也就是把音乐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老师适时指点、启发、描述,能主导学生认知方向,让他们充分感受形象,巩固学习内容。如完整欣赏《龟兔赛跑》之后,我把五幅表现音乐童话内容的画面同时展出即:森林的早晨———比赛开始(发令)———兔跑、龟追(比赛中)———兔睡、龟赶(比赛中)———比赛结束(欢庆胜利),让学生分段赏析,并思考每段音乐分别表现的是哪一幅图?同时引导学生讲解每一幅画的大意;这样,学生在看、听、说等训练中深刻理解了音乐童话所表现的内容,并很好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各种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在这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则是表现形象的艺术,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就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如果说:“情境是只船”,教师不止是让学生坐在“船上”,而是引导他们动脑筋,动手学习划“船”,并与老师“同舟共济”,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到达希望的彼岸,这才是情境教学的追求所在。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我担任了1、3、6三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经过快一期的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对音乐的情感体会,对音乐的乐感,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是对谱的认识及视唱能力的培养是越早越好。

    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光让孩子用歌声来表达对歌曲理解和感受,还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更能体会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孩子的能动性,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说,我在教学《小动物说话》一课中,有的孩子能唱的很好,表演的淋漓尽致。而有得孩子不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但能很好的表演歌曲,难道你能说这孩子不好吗?在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我穿插了谱的教学,虽然小学一年级不要求孩子能识、唱谱,但我个人认为:在小学孩子刚接触音乐时就能进行谱的教学,并且能视唱简单的曲谱大有利于以后的音乐教学。不光能加强识谱的能力,还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就要求孩子能视唱曲谱,在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听唱、接唱、视唱三个环节,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无形中教给了孩子识谱的能力,并不觉得乏味。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加强了培养孩子识谱的能力。根据本册的要求,孩子能基本能完成八个基本音的识、唱。在琴的反复视奏过程中能比较好的掌握节奏,视唱节奏比较简单的旋律。

    谱的识、唱对1、3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但是我的六年级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大了,他们不喜欢唱谱觉得很是乏味。我想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谱的认识,没有谱的正音工具,没有真正的调动他们学谱的积极性。现在,我在音乐教学中不光要对孩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给孩子们补充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孩子们的音准,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所以说,越小培养越能比较好的掌握。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