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十篇
  •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3-11-23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十篇。

    时间过得飞快,即将迎来开学的日子,接下来,要理清思绪写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能让老师在新学期更加有序的教学,你会怎么样写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呢?想要了解更多“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的信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建议您阅读这篇文章,欢迎阅读这篇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写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四种语言技能中全面提升,并在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拥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真正达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语法知识的学习:了解英语中的基本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等。

    2. 词汇的拓展:学习英语中常用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了解其含义、用法及用词时的注意点。

    3. 阅读和听力的训练:通过课外阅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能力。

    4. 口语和写作的练习:促进学生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做与英语语境相关的口语和写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词汇的积累和扩展能力的提高。

    3. 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习惯的适应能力。

    4. 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难点

    本次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英语语法较为复杂和丰富,需要学生具备大量的语言信息技能和认知能力。

    2. 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定制专业的英语学习计划,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以及用法。

    3. 阅读和听力能力的提高。阅读和听力往往是学生的习惯与能力的表现,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

    4. 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学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积累丰富的英语语言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语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听说读写,并强调语音的正确发音。

    2. 组合教学:采用组合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自由运用。

    3. 听说读写综合培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中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4. 交互教学: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评价方式

    本次课程的评价将主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包括课堂小测验、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详见教学计划表。

    七、教学计划表

    上册:

    第一单元 语法复习

    第二单元 单词学习

    第三单元 阅读理解

    第四单元 口语训练

    第五单元 写作训练

    第六单元 语法知识掌握

    第七单元 词汇拓展

    第八单元 阅读理解

    第九单元 口语训练

    第十单元 综合训练

    下册:

    第一单元 语法理解

    第二单元 单词记忆

    第三单元 阅读理解

    第四单元 口语训练

    第五单元 写作训练

    第六单元 语法知识应用

    第七单元 词汇拓展

    第八单元 阅读理解

    第九单元 口语训练

    第十单元 综合训练

    八、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同时,学生应该注重练习,多做积累和应用,相信努力奋斗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牛津英语9A、9B》是一套适用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教材,内容涵盖了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学科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牛津英语9A、9B》教材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注重习得性、易用性和实用性,各个单元分别涉及口语交际、听力训练、阅读理解、写作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英语学习趋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轻松、愉悦。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得心应手。教师应该以实际语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真正的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运用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世界与中文世界的不同导致了很多文化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化中外文化之间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往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英语信息获取能力:英语面向全世界,是我们接触和获取国际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比如通过听力训练、阅读、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信息技巧。

    三、课程安排

    9A部分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介绍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与他人和睦相处

    Unit 2 Traveling:以外出旅游为背景,重点训练听力和口语能力

    Unit 3 The world of work:了解不同职业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加强写作方面的能力

    Unit 4 The way we live:描述并比较不同的住房和生活方式,并强化阅读理解方面的练习

    Unit 5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介绍不同科技的应用和影响,并加强口语表达技巧

    9B部分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介绍全球各地的节庆和习俗,并加强听说能力练习

    Unit 2 Healthy living:介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如何预防疾病,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Unit 3 Discovering the past:介绍世界历史文化,以及如何进行历史考证,并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Unit 4 Challenges and survival:以困境和逆境为背景,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

    Unit 5 Entertainment:介绍世界流行的娱乐活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策略

    1.强化教学效果,重视实践操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会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包括口语和听力,对于学习实践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2.注重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实现团队协作和分享知识的有利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模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3.强化趣味性

    学习需要成为一项有趣的事情。教师会尽量创造轻松、有趣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评价方式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及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作业评分、期中/期末考试、表现积极程度等方面。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成长。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九年级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语法和基本句型的用法,能够流利表达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意愿。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学生打下英语学习的坚实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九年级英语包括上下册,其中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Unit 1-3:学生自我介绍及问候、询问信息、询问路线与指示路线的表达。

    2. Unit 4-6:关于运动、节日、电影的介绍和表达。

    3. Unit 7-9:熟悉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区别,对不同的表示习惯进行学习。

    4. Unit 10-11:了解英语中的复合词、词形变化,以及用“某一时刻/今天”等表达时间。

    上述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下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Unit 1-3:了解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学习标准发音。

    2. Unit 4-6:学习描述图片、文章和漫画的语言技巧。

    3. Unit 7-9:学习关于饮食、运动、电影、教育的主题,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表达技巧。

    4. Unit 10-12:学习全面的教育、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话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话题提高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技能。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对各种语言情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力练习、角色扮演、短剧表演、朗读、绘画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

    教师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又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班级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五、教学流程

    上下册的教学流程如下:

    上册

    第一学期

    1. Unit 1:Self-introduction and Greetings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并熟练运用问候语。

    2. Unit 2:Asking for Information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用英语询问、回答问题,并了解交通、地理等基本信息。

    3. Unit 3: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位置,指示行进方向,学会地图阅读和简单日常用语。

    4. Unit 4:Sports and Leisure

    学习节点: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体育、休闲等的英语词汇及常用语。

    5. Unit 5:Festivals and Traditions

    学习节点:学生了解策划、庆祝、礼仪等方面的英语表达及一些英式节日。

    6. Unit 6:Watching a Movie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描述电影的内容,情节和评价。

    第二学期

    7. Unit 7: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学习节点:学生了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提高语言文化意识,学习书写技巧。

    8. Unit 8:Common Expressions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表达的语言特征和实际应用。

    9. Unit 9:Graphs and Charts

    学习节点:学生通过阅读英文图表来了解各个领域的相关信息,提高英语阅读打方法。

    10. Unit 10:Compound Words and Word Forms

    学习节点:学生学习合成词和抽象名词的构词规律及用法,提高词汇量。

    11. Unit 11:Adverbs of Time

    学习节点:学生学习掌握并用好“某一时刻/今天”等副词表达时间的表达方式,提高语法水平。

    下册

    第一学期

    12. Unit 1:Accent and Pronunciation

    学习节点:学生学习标准发音,纠正口音,提高听力水平。

    13. Unit 2:Describing Pictures and Cartoons

    学习节点: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描述图片、漫画以及动作,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4. Unit 3:Describing People and Objects

    学习节点: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描述人或物的外貌、性格、特征、使用方式等,掌握有关词汇和语言技巧,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15. Unit 4:Food and Drinks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认知并运用英文菜单、营养相关的词汇、表达方式等进行美食方面的交流。

    16. Unit 5:Sports and Exercise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健身、锻炼的相关知识和英语表达方式。

    17. Unit 6:Television and Cinema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行业的有关知识和相应的表达语言,提高阅读和口语能力。

    第二学期

    18. Unit 7:Education and Career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了解教育、学业、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和英语表达技巧。

    19. Unit 8: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认知环境保护的有关词汇、表达方式、污染及原因,提高英语科普素养。

    20. Unit 9: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了解科技和创新相关的词汇以及技术与英语表达能力。

    21. Unit 10:Revision and Consolidation

    学习节点:学习生能够进行课程复习,巩固学习成果,为下一学期课程打下基础。

    22. Unit 11:Literature and Art

    学习节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想求文学、艺术等相关知,提高英语抒写文学、艺术方面的表达能力。

    23. Unit 12:Review and Test

    学习节点: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测试,查漏补缺,进步掌握英语水平。

    以上为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为学生打造建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九年级英语上下册的教学,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思维表达,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语音语调:能够正确区分单词的发音,并掌握正确的语调。

    2.词汇短语:掌握2000个左右的单词和常用短语。

    3.语法结构: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4.听力能力:能够听取各种听力材料,包括对话、短文及演讲,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5.口语表达: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口语交际,包括问答、对话和演讲等。

    6.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各种英语文章,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7.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简单的英文文段,包括个人经历、日记和作文等。

    二、教学内容

    本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包括:

    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aking a difference

    Unit 2 Growing up

    Unit 3 Travel journal

    Unit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t 5 Music

    Unit 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Unit 8 Sports around the world

    Unit 9 The world of work

    Unit 10 A holiday adventure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At the airport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Unit 3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 4 The environment

    Unit 5 Great inventions

    Unit 6 Food and health

    Unit 7 Going to the movies

    Unit 8 Sports stars

    Unit 9 Crime and punishment

    Unit 10 Moving house

    三、教学方法

    本教学计划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交际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掌握日常口语表达及交际常识。

    2.任务型教学法:从实际出发,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朗读、听力、讲解写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4.情景教学法:采用具体情境或故事情节为载体,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部分:

    1.日常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定期评估。

    2.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并根据考试结果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

    五、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课时 内容 预期目标

    1 Unit 1 Making a difference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Unit 1 Making a difference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做好选手的看法。

    3 Unit 2 Growing up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Unit 2 Growing up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在成长中的不同体验。

    5 Unit 3 Travel journal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6 Unit 3 Travel journal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的旅行经验。

    7 Unit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8 Unit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科技发展的看法。

    9 Unit 5 Music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0 Unit 5 Music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类话题的看法。

    11 Unit 6 Animals in danger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2 Unit 6 Animals in danger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13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得到启发和理解。

    14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服装自由的看法。

    15 Unit 8 Sports around the world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6 Unit 8 Sports around the world(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17 Unit 9 The world of work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8 Unit 9 The world of work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职业设计的想法。

    19 Unit 10 A holiday adventure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0 Unit 10 A holiday adventure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旅行的喜爱和体验。

    第二学期

    课时 内容 预期目标

    1 Unit 1 At the airport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Unit 1 At the airport(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在机场旅行的体验。

    3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对奥运的喜爱和参与。

    5 Unit 3 Reading and writing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6 Unit 3 Reading and writing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文学和阅读的看法。

    7 Unit 4 The environment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8 Unit 4 The environment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9 Unit 5 Great inventions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0 Unit 5 Great inventions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对科技和发明的看法。

    11 Unit 6 Food and health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2 Unit 6 Food and health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对饮食和健康的观念。

    13 Unit 7 Going to the movies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4 Unit 7 Going to the movies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类型。

    15 Unit 8 Sports stars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6 Unit 8 Sports stars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和运动。

    17 Unit 9 Crime and punishment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8 Unit 9 Crime and punishment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对法律和社会正义的看法。

    19 Unit 10 Moving house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0 Unit 10 Moving house (Continued) 能够口头表述自己搬家的经历和体会。

    六、总结

    通过九年级英语上下册的课程学习,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法等,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在运用中逐步提高。同时,在教学评估方面,我们强调了日常评估和期末考试的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九年级英语基础语法和词汇,并进行扩展。

    2. 丰富九年级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

    3. 提高九年级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4. 培养九年级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探究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第一学期

    第一、二周:课程介绍、学生经验分享和课程安排。

    第三周:单元一《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学生自我介绍,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单词、发音。

    第四周:单元二《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学习过去时态和常见短语的用法。

    第五周:单元三《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第六周:单元四《What would you do?》

    学习虚拟语气和条件句的用法,进行阅读及口语练习。

    第七周:单元五《It must belong to Carla》

    学习从句、掌握情态动词must等的用法,进行句型变换和拓展。

    第八、九周:单元六《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学习一般将来时态的用法和练习,词汇和语法巩固练习。

    第十周:单元七《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学习未来时态的用法和基础词汇以及句型,进行听力及口语练习。

    第十一周:单元八《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第十二、十三周:期中考试

    2.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回顾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讨论学习困难和问题。

    第三周:单元九《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学习定语从句的用法及相关练习。

    第四周:单元十《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学习使用连词if和unless的条件句和假设句的用法。

    第五周:单元十一《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is?》

    学习问路及提问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第六周:单元十二《What’s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学习不同学习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阅读及写作练习。

    第七周:单元十三《Movies》

    学习影视词汇和电影对话演练,并进行英语听力练习。

    第八周:单元十四《Warming up and reading》

    学习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英语阅读练习。

    第九周:单元十五《Writing》

    学习英语写作技巧及报告的撰写方法,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第十周:单元十六《What’s in fashion?》

    学习时尚词汇及相关话题,并进行口语练习。

    第十一、十二周:期末考试

    三、教学方法

    1. 系统教学法

    首先,对各个单元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到该单元重点所在。接着,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基础。最后,对该单元的语言技能进行语音、语法、词汇、语境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2. 交互教学法

    教师主导讲解的模式正在逐渐被抛弃,现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为互动关系。通过提问、回答、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3. 案例教学法

    语言学习不仅要有理论借鉴,也要有实际案例的支撑。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真实语言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听力材料、语音练习和口头交流。

    四、教学评估

    1. 日常考核

    通过每周单元测试等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效果评估。

    2. 作业评估

    对课堂作业、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内容。

    3. 期末考试评估

    期末考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英语实力,对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专业评估。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掌握英语单词、短语、句型,能够熟练阅读、写作、口语表达;

    2.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特征;

    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毅力;

    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升学、求职、出国等一系列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上册:

    Unit 1 Friends

    本单元主要涉及自我介绍、家庭背景、朋友关系、日常交流等话题,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语境和社交礼仪,全面提高交际能力,以达到初步认知英语介绍的目的。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本单元主要介绍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口音差异、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增加对英语语言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适应外语环境。

    Unit 3 Travel

    本单元主要涉及旅游、交通、路线规划等话题,通过阅读、听力练习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熟练掌握一些旅游用语和表达方式,增加语言运用技巧。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本单元主要介绍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话题,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Unit 5 Technology

    本单元主要介绍新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话题,发展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熟练掌握一些科技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提高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

    下册:

    Unit 6 A trip to the mountains

    本单元主要涉及登山、户外活动、交通事故等话题,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训练,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安全意识。

    Unit 7 Food and drink

    本单元主要介绍食品的品尝、食品健康、烹饪术等话题,帮助学生掌握美食评论的表达方式和常用单词短语,同时让学生了解诸多国际美食和特色菜品,增强文化知识和异国风情的了解。

    Unit 8 Films and TV

    本单元主要介绍卡通、电影、电视剧等话题,涉及语言表达、推理思维、文化因素等,增加学生对英语语境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电影、文艺作品的内涵。

    Unit 9 Jobs

    本单元主要介绍职业发展、求职面试、职业技能培训等话题,解决了如何面试、合适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素养培养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增加视野,发展学生思考和认识建构的能力。

    Unit 10 Review

    本单元是教学总复习,大致内容涵括上述话题,以阅读、听说、写作等多项评测为主,对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进行一次检测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前面的知识进行集中回顾和梳理,并加强自我巩固。

    三、教学方法

    本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情境交际教学、文化体验教学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听力练习、角色扮演、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实践、翻译练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

    四、教学评价

    本教材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组织针对性活动、阅读理解、写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比赛、口语角、写作比赛、文化影视节等一系列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让他们在收获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自我展示和挑战自我中获得提升。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对于九年级英语的上下册均包含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继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审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4.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环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和运用英语。

    二、教学内容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的英语语法知识和语言技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和重点词汇;

    2. 多样性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小说、诗歌、短篇故事等等,鼓励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的主题和内容;

    3. 口语表达的练习,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加强基础对话能力;

    4.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主题包括日常生活、旅游、介绍自己和其他人等等。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包括以下方面:

    1. 以任务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设计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对话、演讲、阅读等等,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

    3. 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方法,如音频、视频、交互式电子教材等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上课的效率。

    四、教学设计

    下面以三个主题作为样例,介绍具体的教学设计:

    1. 旅游

    主题描述:该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学习旅游英语词汇、原因、准备和安排,以及介绍旅游经验、制定旅游计划等知识和技巧。

    相关课程设计:

    第一节课:

    语法知识:熟悉 trip、journey、travel 三个词汇的不同使用方法

    听力操练:听一段旅游广告并回答问题

    阅读练习:阅读一篇游记并回答相关问题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短语和句型,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旅游计划并汇报给全班,讨论节目内容。

    第二节课:

    语法知识:学习句式 There are two things I love about traveling: English and food.

    听力操练:听一个人介绍一个城市的旅游胜地,并获取相关信息。

    阅读练习:阅读一篇有关旅游的新闻报道,理解新闻主题,并了解相关词汇。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短语和句型,扮演旅游代理商和客户,通过对话安排一次旅行的细节,讨论注意事项。

    第三节课:

    语法知识:学习短语 the beauty of somewhere

    听力操练:通过旅游节目学习特定目标地点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背景。

    阅读练习:选读一篇旅游文献,并理解其中句型和词汇。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短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经历过的旅游经历,通过小组比较旅游体验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2. 环保

    主题描述:该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环保概念、认识环保问题的存在和危害、了解环保知识,以及讨论环保的解决方案。

    相关课程设计:

    第一节课:

    语法知识:复习There + be 的用法及形式

    听力练习:听力材料是幼儿园的海报,学生可以听到并理解这张海报所陈述的一些环保内容。

    阅读练习:通常我们选择读一些有关环境科学和环保工作的新闻报道,理解相关术语和词汇。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学到的术语和所掌握的句型,向班级解释一种环保问题。

    第二节课:

    语法知识:复习It + be 的用法及形式

    听力练习:以讨论为题,通过采访其他证人,学生得出了解决环保问题的策略,并在小组内对其进行

    阅读练习:通常我们会选择阅读大熊猫、黑猩猩等珍稀动物的有关报道,以更好地认识环保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学到的术语和所掌握的句型,通过参观保护(保护)动物的保护站,从而了解动物保护的标准。

    第三节课:

    语法知识:介绍被动语态的用法及形式

    听力练习:以讨论为主题,让学生从课堂上搜集环保的信息,并在第三节课的小组中总结和展示其

    阅读练习:通过阅读关于环保问题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掌握相关解决方案的建议。

    口语练习:学生结合所学术语和句型,分析环保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 夜市

    主题描述:该主题旨在让学生学习关于夜市的英语词汇、夜市的活动及传统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活动等知识和技巧。

    相关课程设计:

    第一节课:

    语法知识:熟悉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听力训练:学生听一段关于夜市的介绍,并根据所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练习:学生阅读一篇介绍夜市的文章,并在完成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口语操练:根据所学知识和短语,学生结合夜市的相关活动制定广告,并在小组内进行竞争。

    第二节课:

    语法知识:学习形容词顺序

    听力训练:学生听一些摊位的宣传广告信息,并获取相关商业信息。

    阅读练习:阅读有关香港夜市的报道,分析其中重要的词汇,如“霓虹灯”,“摊位”,“小吃”等。

    口语操练:每位学生写一个关于夜市的描述句子。学生将句子放在讨论框中,然后用其他学生的句子拼接段落。

    第三节课:

    语法知识:扩大形容词词汇

    听力训练:向学生介绍著名夜市活动 “带权亭集市” 的历史,并在介绍过程中帮助他们理解新的词汇。

    阅读练习:阅读一篇有关节日和庆祝活动的文章,学生理解其中重要的词汇。

    口语操练:学生结合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分享一个有关他们去过的夜市,以及他们喜欢的摊位、食物和活动等。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素养,掌握英语入门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

    2. 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应用技能的学习,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上册

    1. Unit One: My friends and I;

    2. Unit Two: My School life;

    3. Unit Three: My Family;

    4. Unit Four: My Hobby;

    5. Unit Five: Where’s my backpack?

    6. Unit Six: Language in use.

    下册

    1. Unit One: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2. Unit Two: What’s the matter?;

    3. Unit Three: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4. Unit Four: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5. Unit Five: What do you want to do?;

    6. Unit Six: Language in use.

    三、教学重难点:

    (一) 上册重点:

    1. 学习和掌握人称代词、名词复数、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介词、冠词、

    2. 学习和掌握问路、时间、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际用语;

    3. 学习和掌握描述人、物、地方等的句型;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上册难点:

    1. 学习和掌握不规则动词的基本形式和过去式的使用;

    2. 学习和掌握同音异义词的使用。

    (三) 下册重点:

    1. 学习和掌握如何排列句子和单词的顺序;

    2. 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投诉和请求用语;

    3. 学习和掌握描述人、物、事情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四) 下册难点:

    1. 学习和掌握动词的不同时态的使用;

    2. 学习和掌握复杂句的构成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学习法:注重学习任务的开展和任务完成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语言。

    2. 交际式教学法:通过各种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英语的真正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课件、多媒体和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使英语学习更加形式多样、生动动感。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2.课件软件、电子辅助教材等。

    3. 录音、录像资料等。

    六、教学评价:

    1. 同步测试。每个单元内容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同步测验,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

    2. 期中和期末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固定的英语测试,对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

    3. 学校开展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竞赛等评选活动,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很好的展现和较真的考验。

    七、教学总结:

    本教学计划扎实、全面,针对九年级上下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针对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作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九年级英语学习,并对知识做到全面掌握,能够灵活应用。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注:本教学计划旨在应用于中国大陆的初中英语教学,不适用于其他地区的英语教学。

    一、教学计划概述

    本计划适用于九年级的英语上下册教学,共计36周,每周两节课。本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等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体计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

    3)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实践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课后进行英语口语练习。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三、教学内容

    上册

    1. 知识点:主要涉及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

    (1) 重点词汇:学校生活、娱乐活动、家庭生活、购物和折扣等话题的相关词汇。

    (2) 重点语法: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等语法结构。

    (3) 重点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祈使句等句型。

    2. 文化素材: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音乐、电影、体育和旅游等方面的文化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下册

    1. 知识点:主要涉及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

    (1) 重点词汇:旅游、交友、科技、污染和环保等话题的相关词汇。

    (2) 重点语法: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和介词短语等语法结构。

    (3) 重点句型:感叹句、倒装句和复合句等句型。

    2. 文化素材: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音乐、电影、体育和旅游等方面的文化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上册教学重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基础词汇的掌握。

    教学难点:过去进行时和被动语态的运用。

    2. 下册教学重点: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感叹句的运用。

    教学难点:虚拟语气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利用网络及其相关资源,在课后设置英语口语练习,帮助学生在口语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更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 教师将定期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作业考核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将关注学生成绩及其学习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提问、小组表现、课堂互动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语言学习的热情。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上册:

    1. Unit 1-4: "My New Teacher," "My Daily Routine," "Language in Use," "Why Don't You Get Her a Pet?"

    2. Unit 5-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How Was Your Weekend?" "Culture Clash," "Life Online," "What's in a recipe?"

    3. Unit 10-13: "The Future," "Our World," "Healthy Living,"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下册:

    1. Unit 1-4: "A Trip to China," "Media and Advertising," "Music," "Saving the Earth"

    2. Unit 5-9: "Growing Pains," "Everyday Heroes," "Health and Fitness," "Money Matters," "Going Places"

    3. Unit 10-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s," "The Great Outdoors," "People and Society"

    三、教学方法

    1. 组合使用课堂讲授、演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游戏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及语法基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中丰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2. 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定期评估和测试。

    3. 通过教学调研、学生反馈、家长意见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改进。

    范文:

    九年级英语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学生进入高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也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拓展语言学习的思路。因此,本人设计了以下的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

    在教学目标上,本人认为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首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语言学习的热情。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以上目标的达成,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本人将上下册的教学内容按照单元划分,涵盖了日常生活、文化、科技等多种话题。本人认为,所选教材能够很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进行常规的英语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因此,笔者采取了课堂讲授、演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游戏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这种多样性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而在教学评价上,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平时表现是其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定期评估和测试则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进。

    总的来说,这个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初中英语教育的基本特征——强调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学科的连续性。

    jk251.cOm扩展阅读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精选十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四个单元,共12个话题。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

    四、学情简要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英语教学,共有学生人数63人。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五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6.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第一周----第四周

    unit 2 第五周---第九周

    半期复习 第十周

    unit 3 第十一周---第十四周

    unit 4 第十五周---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第二十周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时间的英语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已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对英语的学习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的积极性高,语言模仿的能力强,并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但仍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底子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有时甚至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尽量是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英语,加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概况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共有6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其具体特点如下:

    1、强调语言运用。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2、注重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兴趣激发。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4、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5、重视灵活扩展。充分考虑学校老师学生个体的差异。C部分可选择学习。

    三、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学措施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突出个人体验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共存,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应把学生真正当成教学活动的主体。

    2、做中学、做中用,强调英语的功能性

    由于外语教学活动得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在人为的学校环境中非自然地进行,所以以往存在着学生上完课,以为就掌握了课本知识。其实不然,因为生活中的语言是活的,它不可能根据课本定下来,如果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只用于课本,不能活用于生活,知识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3、积极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6.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7.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

    有机结合。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对优秀学生尽量的多提高自身素质,多看英语读物,多落知识点。

    六、教具安排

    小黑板录音机录音带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6课时2周

    6课时2周

    第二单元6课时2周

    第三单元6课时2周

    第四单元6课时2周

    复习一6课时2周

    复习二6课时2周

    机动复习6课时2周

    共计42课时14周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概况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小学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复习。为了更加符合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际,为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编者将本册六个单元新语言的学习凝缩成为四个单元;并把学期中的Recycle1和学期末的Recycle2合并、扩展成为两个综合复习单元。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4、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在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写本册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注意到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衔接与复现,而且尽量做到本册与上几册学生用书之间语言的相互联系与巩固扩展,这样就使语言知识不断滚动复现,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20名。学生性格比较好动,个性外向,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作业不能自觉、认真、按时完成;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广,没有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本学期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重点,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设计以及措施

    1)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与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上与课外学会运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等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考、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3)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TPR教学法、情景法、交际法、视听法等。

    4)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本依据。

    5)灵活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6)明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防止教学的简单化、机械化、形式化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言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复习,本册有4个教学单元、2个综合复习单元。

    二、学生分析

    随着年级升高,教材难度加度,加上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部分同学出现畏难情绪。教学中要注意把复习旧知与学习新知相结合,重建学生的信心,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和6首歌谣。

    4.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5.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6.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措施

    (一)词汇教学(Let’s learn)

    1.注重词汇的呈现方式

    2.利用Let’s start部分引入话题、引出新词和新句型

    3.在实际交流当中教学单词

    4.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

    (二)对话教学(Let’s talk)

    1.在听力活动中感知新的语言(Let’s try)

    2.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说、操练语言 (1)抓住主句型,替换关键词操练住句型。 (2)在趣味游戏和任务型活动中学说、巩固新句型。 (3)在会说的基础上运用重点句型。 (4) 在会用的基础上进行句型书写。

    (三)阅读教学(Let’s read )

    1.复习巩固本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型,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或师生自由会话等形式。

    2.创设情景,自然引入阅读内容,并且尽可能引入阅读内容中的新句型。

    3.教师解惑答疑,并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五、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零二条。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期紧张的工作结束了,虽然有一个月的假期时间给我作为缓冲,但是作为一名六年级的英语教师,我还是不能够安心和轻松的度过我的假期生活。因为在上学期的工作里,我有太多的地方做的不到位,我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了我们班的同学英语情况越来越糟。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学生们的成绩没有提升,关键是我自己的`问题。为了在下学期里,我能够做到改正,能够更好的迎接我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带领我们班的同学在英语上取得进步和胜利。我需要在开学之前,为我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一、早读的安排

    学校里给学生们安排英语早读的时间是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早读对于学生们的记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一定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来让同学们更好的记忆英语。

    周二早读的安排,我会给二十分钟让同学们记上一周的学习单词,在二十分钟过后,我会准时的进行单词默写,并且还会随机抽选两位同学到黑板来默写。我会把默写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十分钟过后,我就把同学们的默写本都收上来进行检查。最后剩下的十分钟就继续让同学们记忆刚才默写的单词,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周四的早读安排,我会要求同学们背诵英语课文。我会把背诵的英语课文提前写在黑板上,并且轮流派一位学生给同学们进行朗读,在朗读过后,就是同学们的背诵时间了。而且我要求同学们必须要在一节课以内背会课文的内容,我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背诵抽查。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感到压力,让他们进行自我鞭策的学习。

    二、课程的安排

    下学期我的教学压力和教学任务都很重。我会在前两个月里完成六年级英语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就专供以前知识的复习。课程的安排就是简单的内容知识稍微带过,复杂的就把它放在一个模块里学习。

    下学期是六年级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学生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阶段。所以我必须要让他们顺利毕业,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漂亮的英语成绩。为此我会加倍努力!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有进步,英语字写得漂亮了,学习态度有所好转,上学期通过采用边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因为教材衔接有问题,学生学习这套教材有一定难度。

    这学期他们步入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负担会越来越重,他们将面临着毕业和升中学考试的压力,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和数学上,因为考中学不考英语,所以家长和学生会更加不重视英语,大多数会放弃英语,干脆不学了。

    二、针对情况采取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情景教学,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感触英语,应用英语。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学生记,背单词难这一问题,向学生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好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滚学球记忆法,想象记忆法等。

    4、对学生进行语音知识训练,教授国际音标,让学生从简单机械地模仿式学习,过渡到有正确的语音知识知指导英语学习的阶段,也为自学铺路。

    5、加强阅读训练和语法知识的渗透学习。

    6、渗透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异国文化,习俗等,进一步了解英语,运用英语。

    7、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小学毕业与中学的衔接工作。

    三、教材整体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英语课所使用教材是,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四。总体教学目标:

    1,坚持快乐英语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巧用英文儿歌、歌谣、绕口令、谚语等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4,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5,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讲解语法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和试卷,做好小学升中学的准备工作。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读和听的能力,能够听懂一些简短的对话,阅读一些较简单的对话和小故事。但是对说和写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学生虽然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仅局限于单词的学习,一碰到对话的学习,则有畏难情绪,不愿学,也学不好。另外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说的能力很弱,语音语调也不太标准。单词书写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达标,句子书写则打部分学生比较困难。本学期要加大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培养对英语的积极的兴趣

    二、教材概况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

    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2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2首歌谣。

    5、能完成2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2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2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材重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二)教材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6、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英语贯穿学生的生活中。

    7、学习和运用生本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8、做好家访工作,搞好课外辅导。

    9、上好英语学法指导课,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

    10、搞一些英语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概况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小学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复习。为了更加符合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际,为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编者将本册六个单元新语言的学习凝缩成为四个单元;并把学期中的'Recycle1和学期末的Recycle2合并、扩展成为两个综合复习单元。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4、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在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写本册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注意到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衔接与复现,而且尽量做到本册与上几册学生用书之间语言的相互联系与巩固扩展,这样就使语言知识不断滚动复现,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20名。学生性格比较好动,个性外向,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作业不能自觉、认真、按时完成;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广,没有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本学期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重点,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设计以及措施

    教学理念

    1)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与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上与课外学会运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等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考、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3)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TPR教学法、情景法、交际法、视听法等。

    4)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本依据。

    5)灵活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6)明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防止教学的简单化、机械化、形式化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10

    一,班级学生的分析

    这个班有学生的名字,包括男生和女生。学生的性格更加活跃

    性格外向,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学习习惯较差:没有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不能自觉、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够广,没有自觉阅读的好习惯;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这学期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材概述

    六年级第二册是小学最后一本教材。在进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小学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发音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为了更好的符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者将新语言学习的六个单元浓缩为四个单元;把回收放在学期里和期末的Recycle 2合并扩展为两个综合复习单元。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短语和单词,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体重、身高、看病、情绪、周末和节假日活动、旅游、晚会等)。要求在真实语境中正确使用,阅读短文。

    2、一个手工制作就可以完成。

    3、能听懂并唱6首民谣。

    4、能听懂并唱6首歌。

    5、能完成四项自我评价活动。

    6、能看懂6个幽默故事。

    7.能够理解6个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这套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不断回滚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识。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注重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衔接和重复,而且努力为学生连接和巩固这本书与以前书籍之间的语言,使语言知识能够不断重复,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奠定基础。

    四,课堂教学

    (1)教师应语言文明,举止文明,精力充沛,热情对待教学,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和“反馈”功能;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让师生在良好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要按照教案和教案上课,不拘泥于教案,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教学过程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要有重点,有条理,一个一个做好每节课。

    (3)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说和练的关系,避免满堂灌,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练习形式一定要多样有效。学生应该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语言练习上。每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科目、丰富的内容、紧凑的环节和有效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个维度(深度、广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体验成功感,在过程中建立自信。

    五.课外活动

    1)的目的`

    书面作业必须分批彻底修改。学生被要求改正错误。纠正要及时、规范。纠正时,激励机制要统一使用,如星号、小红花、A B。

    c不同年级。提倡面签,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

    2)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采取讲座、唱歌、对话表演、讲故事、书法展览等形式。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广播电视、英文报纸和互联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办好墙报,开展听说训练。每个班都要做好“英语角”活动。

    3)每节课结束后,或课后本,老师回顾课堂情况,记录教学中的得失、经验或改进措施,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要坚持互相倾听,每个人每学期至少要听5次课。每学期有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评价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回顾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成败的原因和可以改进的方面,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经验。定期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对教学的评价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感觉的层面上,简单地回答“满意”或“不满意”,对教学的提高没有帮助。教师需要问自己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引起对教学的深刻思考。例如:

    1.教学按计划进行吗?如果没有,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2.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如何判断?

    3.学生喜欢这个班吗?如何判断?

    4.学生的反应和你的预期一致吗?不一致的地方在哪?为什么?

    5.你对这门课最满意的是什么?你对什么不满意?为什么?

    6.如果有机会,你们哪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九篇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2、4)班,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45%;,成绩较好。这与我之前的期望还差一些。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四、教学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3月下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进度表:

    时间教学内容

    2.12~2.26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与检测;

    2.26~3.10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与检测;

    3.11~3.31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4.1~4.20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一轮复习;

    4.21~4.27 重点问题及易错问题分析和评讲;

    4.28~5.4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综合训练;

    5.5~5.13 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综合训练;

    5.14~5.18 化学基本计算测试综合训练;

    5.19~5.25 化学基本实验及操作测试综合训练;

    5.26~5.30 初中毕业.

    考试

    5.31~6.20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是初三下学期,学生面临中考,身感责任重大。怎样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如何高效、快节奏的完成教学复习计划,更好的迎接中考,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具体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深造或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下册二个单元的教学,和进行中考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本单元教材是初中化学知识较综合的一个单元,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实际应用中。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但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当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本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下册二个单元的教学,和进行中考总复习。通过本期的教学以达到下列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活动。

    (2)认识H2SO4、CuSO4、Na2CO3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用途。

    (3)能进行涉及不纯物参与反应或生成的计算。

    (4)认识了解常见的盐和化肥及化肥运用常识。

    (5)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生产、生活、社会中的有关现象,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

    (6)起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素养,化学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等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2)通过活动与探究及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和不易,从而养成刻苦努力,不谓艰险,急流勇进,不懈努力去达到目的的作风;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略有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危机意识并进而产生起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3、培养优生率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在中考中这两个班的优生率达到30%。具体的优生培养对象是每班的前25名。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化学是本学年才开设的一门课程,首先要注意设法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兴趣是任何知识学习的原动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障。

    2、要在备课上很下功夫:虽然我教学新课改教材已有两年,对教材考点都较为熟悉。但对有关课改教材的分析资料的收集阅读仍还十分必要;认真分析学情,从而确定适合师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用好“洋思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和搞好“三清”活动;认真分析准备各课题的演示实验及探究活动,力求达到实验和活动的目的;注意收集整理并选择好适应学情和大纲以及符合课改理念的练习题。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法、学法、备教具、备练习。

    3、重视实验演示特别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活动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观察分析,实验的操作技能都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和典型题型。特别是本学期将要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所以教师要注意示范操作的规范性和学生互教互学的重要性。

    4、注意分散教学难点。初中生学化学多难在化学用语的识记书写,教学时可采取分散认识进行教学的方法以突破难点,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过关。

    5、坚持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教材中化学实验多,要克服各种困难,合理调配化学实验室,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试验操作,动脑思考问题,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6、坚持互动性原则,提高整体素质。教材中讨论栏目较多,探究活动多,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讨论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用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不甘寂寞、奋发向上、竞争好胜浓厚的学习风气。

    7、注意创设乐课堂,探究新思路。该班学生活跃、聪明,我也喜欢在活跃的气氛下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所以,课堂上要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8、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处理要恰当。全书共有29个探究活动,加上练习中的探究会更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全做,要有选择和侧重。我认为要结合大纲及有关中考考试说明和信息以及不同的探究类型选择进行。

    9、理科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新教材选择好练习,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技能等。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有关考试信息,收集典型题型形成题库。

    10、虽然是要求用新课改理念、新教法去教学新教材,但核心的任务还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过手及课后对学生知识过关的检查督促。

    在总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双基的到位,选好针对性训练题,杜绝题海战。

    五、教学进度与安排

    第1——3周教学第十一单元。

    第4周教学第十二单元。

    第5——6周复习第1、2、3单元。

    第7周理化生实验操作训练及考试。

    第8——9周复习第4、5、6单元。

    第10——11周复习第7、8、9单元。

    第12——13周复习第10、11、12单元。

    第14——15周复习实验和计算专题、探究专题。

    第16周综合模拟及考前心理、方法辅导。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命题主旋律。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简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总体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五个单元。其中,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资源的保护及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杂质问题的计算。第九单元:溶液。介绍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第十单元:酸和碱。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中和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及有机合成材料。

    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都将会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单元都基本体现了以点带面,通过个性归纳共性的特点。如通过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仅铁、镁、锌等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且使他们认识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又如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先通过典型反应让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再通过酸碱盐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溶液中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写出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等等。因此在下册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和爱国主义教育。

    6、跟踪检查。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46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1%,学习发展生占4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6一、教学思想:

    初三物理的下册教学计划也不能含糊,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qut;双基&qut;的同时,可以给予一些尖子生帮助,提高他们的成绩,对于不愿意学习的同学能够做好思想工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学习好物理。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课 后总结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中考为指挥棒,以自主、创新、合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周: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三周:第五章 第六章

    第四周:第七章 第八章,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五周:第九章 第十章

    第六周: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七周: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八周: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九周:专题复习一,专题复习二

    第十周:专题复习三

    第十一周:专题复习四,第三次模拟考试

    第十二周 综合复习

    第十三周 综合复习

    第十四周 综合复习

    第十五周 综合复习

    第十六周 中考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7一、指导思想

    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在学科核心组的引领下,突出重点,深化研究,立足服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努力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转变, 以“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做贡献。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所肩负的责任,在学校的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

    体。 本学期面临中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好常规;分工到位。

    学期伊始,我们备课组要正确处理了教学与自学、课堂与训练、教学活动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安排得以井然有序的正常进行。

    1、本学期教学整体安排:每周集体备两次,集备一周课,再上课。

    2、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备课制度和备课体系。我们确定每周一第四节和周五下午6、7节课为备课组集中活动时间。为培养年轻教师,我们将以年轻教师作为每次备课的主备人,每一位或两位老师承担一整个专题的主备任务,备课时其他老师讨论补充修改完善。为了帮助新教师万牡华老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吴敏华老师与她结成互助对子,向万老师介绍、交流教学经验和技巧,检查、指导万老师如何备课和撰写教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3、我们继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延续听课、议课的制度,旨在备课组

    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加区级和市级的教研活动,为新教材的实施广泛积累经验。

    4、关于化学日常作业的情况,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同

    时也加强对学生以往并不重视的软性作业的检核力度。

    5、统一学资料、统一学进度、统一测试。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谁

    在网上收集到的或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在平时做到进度的统一和测试的统一。每次抽测后,我们统一进行批卷并及时认真地评讲。

    (二)、精研教材,抓住重点;从小做起,贵在养成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初三年级的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

    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重视德育和理想教育让

    学生认识到初三学习的重要性正确引导,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减少差生的产生,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切实做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是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继续注重这方面的指导,每天小测,强化练习。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 有选择地进行“先学后教”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力求讲解到位,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3、讲究“巧练”。

    在学习过程,练习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合理利用学案和教辅资料,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4、跟踪检查,及时反馈。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的频度,每天一小测,每周一统测,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提培优班和自习课的有效性。

    培优班的内容由集体备课决定(将相应的中考题反复训练),由陈涛老师辅导,严格考勤,对有进步和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奖励。各位老师注意管理好自习课的纪律,并充分利用自习课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作业面批,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6、继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抓落实。

    (三)、活动丰富,培养兴趣

    借广州市第十届“我与化学”活动的东风,为了能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撰写小论文,使热爱化学学习的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四)、主动承担教研课题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教书匠”,应该具有教学研究的能力。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非常注重自己教研能力的发展,先是申请了广州市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应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由陈涛老师总负责,成员是万牡华、谢莹、吴敏华老师;上学期接到学校进行区Moodle课程研究的投标任务,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非常重视,由吴敏华老师总负责,全备课组成员参与研究,各成员分工合作查资料写标书,最后以第十二名、全区初中化学Moodle课程课题的首位的成绩成功中标。这个学期我备课组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已进入到中期阶段,第二个课题进入开题阶段,对奋战在初三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负担是相当繁重的,但“痛并快乐着”我们会全力以赴把教学和课题研究都搞好。

    四、提高学案有效性的措施:

    本学期我们继续按学校的要求编写教辅材料,包括下册学案、课前五分钟小测、总复习学案共经历了找题、出书和用书三个阶段。

    下册学案及配套的课前五分钟小测,在选题时我们要求注意题目的梯度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再通过课前五分钟小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做到人人过关。总复习学案在找题阶段,我们要求每个人收集了各省市的中考题、模拟题和各类典型例题,并发给科组老师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掌握了中考考点的变化及出题趋势,有利于使教学落到实处。

    出书阶段我们先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知识体系精选练习题使该书内容符合广州市中考的要求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用书阶段我们把用好总复习学案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掌握考点在中考里的考试形式,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学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丰富,题型和中考一致,考点全面,题量适中重视一题多解,使学生跳出“题海”,从不同的角度变换有限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多极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五、提高学生内驱力的措施:

    1、注重德育、理想前途教育

    到了初三,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有理想的学生会非常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学困生容易出现焦虑、放弃学习,这个时候理想前途教育非常重要,希望级里能进行分层召开会议,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内驱力,其次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渗透。

    2、关注每个学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竞赛激励

    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游戏或小组之间的竞赛刺激学生的兴趣,缓解一下气氛。

    六、教学进度

    1.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3课时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4课时

    复习和机动 2课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9课时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复习和机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复习和机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8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物理备课组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努力提高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理论素养。

    2、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为此我们物理组全体教师在参加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学课程改革的知识以及有关文件、资料,积极上网参加国培教育,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全面贯彻落实有关的精神和理念。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审视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因此,我们加强备课组建设,开展以合作式备课”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是整体提高学科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合作式备课”,改变了过去的单人单课孤军奋战的局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教研组内合作,集体研究,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实践操作中,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分节备课,,资源共享,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情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具体情况编写导学案,分散难点。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 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实验操作考试各项都达到合格指标。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本组教学中,课前准备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们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保证学生每周进一次实验室。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9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多向思维,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让学生了解电子电工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是一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掌握一些照明设备安装、简易电子制作的技巧,逐步树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独立实践能力,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4个教学班。其素质水平不一样,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九年级劳技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课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准。本册教材包括:

    第一章 安全用电

    第二章 常用工具和仪表

    第三章 照明设备的安装

    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和焊接技术

    第五章 简易电子制作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课改精神指导教学,运用新的教法、学法,把时

    间放给学生活动,发挥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信心。

    2、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内容标准,理清知识点,实行集体备课。

    3、注重实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力。

    5、开展好活动课。按时开展好活动课,明确活动的目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6、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大力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3课时

    第二章3课时

    第三章4课时

    第四章4课时

    第五章6课时

    全期共20课时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十篇


    感觉假期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新学期马上开学了,需要制定新学期的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编写能够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条不紊,如何撰写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计划呢?您需要的“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感到满意和有所收获,那将是我最大的梦想!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32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本册教材的篇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六组,每组教材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组成。

    二、班级情况分析

    现本班共有学生53名,其中男生24人,女生29。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有一半左右学生有较强的朗读兴趣,但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仍很大。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一学期,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6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96个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乐于参与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度。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四、教学措施

    1、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3、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坚持以一带三的阅读训练思路,坚持每一天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自读课本,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

    4、注意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具体地叙一件事。对每篇课文的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

    5、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开放教学。开放教学内容,选读有关适合学生阅读的名篇名著;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语文;改革语文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6、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如在抄写词儿上,规定词儿的数量,如课内词汇已掌握,则在课外读物上选择,从而扩大词汇量;在课外阅读上,规定达标要求,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作业检查上,为每个学生设立过关卡,按要求进行听写、朗读、背诵、说话等过关,把每次成绩记录在过关卡上,期末由学生自己算出平时成绩。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_人,都是比较务实的孩子,总体良好。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关键的一个学期,学生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以外,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56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认识省略号。能初步读懂说明书,并按说明书操作。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参观活动初步学会写简单的状物和写人的文章,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通知,学会给长辈写信。会使用书名号。掌握常用的几种删改换补的修改符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刻苦锻炼,积极向上;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本班级大多数同学喜欢语文,兴趣较浓,基础知识还较扎实,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在课堂上,思维不够灵活,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较差;知识面狭窄,不懂得正确积累和运用,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较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所以,在本学期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真正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00个生字,其中15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者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阅读的课外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第9~10周 :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4.2――4.13)

    第13~15周: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4.30――5.18)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计划

    本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已经全部结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知识段学生掌握的很牢固,有的知识段学生掌握的较差。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差,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为在今后一段时间时间内,查漏补缺,牢固的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全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特制订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五年级的应该掌握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务实“双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通过复习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形成解题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复习使学生积淀文化,热爱语文,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复习设想:

    (一)分两轮复习:

    1、以单元为系列的进行横向复习。其目的主要就是把一个单元所涉猎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不丢掉知识点。

    2、以字、词、句、篇为系列的纵向复习,其目的主要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二)进行段段清,每复习一个单元进行一次验收。进行分析查缺补漏。

    三、复习时间、内容、方法的安排:

    (一)各单元复习内容:

    1、字:

    (1)叫准读错的字音:(2)查字典的方法:(3)大写字母的运用:(4)多音字辨析:(5)字义的理解运用:(6)听写(以词出现,包括成语)(7)形进字组词:(8)改错字。(词语、句子中的)

    2、词:

    (1)重点词语的意思(不脱离语言环境)(2)一词多义(3)词的感情色彩(4)词的分类(5)近义词(6)反义词(7)修饰词填空(8)成语的学习。(包扩理解、记忆、运用)。

    3、句子:

    (1)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2)复句:并列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

    (3)修改病句:

    词语重复、前后矛盾、搭配不当、次序颠倒、缺少成分、用词不当、介词结构不当、关联词语不当。

    (4)句子的转换(被字句、把字句、反问句、陈述句、双重否定句等。

    4、阅读:

    1、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2、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3、作文:以书上的作文为主,勤练笔。

    四、时间安排:

    17周第一板块到第六版块

    18周第七版块到最后

    19周综合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大部分男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增强,如蒋威宇同学,头脑非常活跃,数理化解题能力很强,但对语文学习一直提不起劲儿。经过半年时间的引导、辅导,他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期末测试竟得到了102分的高分。诸如此类的还有苏慧、龙亮、甘超等同学。

    全班成绩比刚进九年级时大有进步。期末文化素质检测,我班总平均分居四个班第一,优秀率达38%,合格率100%。

    但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四周,共计7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有时阶段测试与县、区的模拟测试还要占用课时。二是预计到学生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A、我不想读书了,搞不搞好复习无所谓;B、我基础差,反正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干脆放弃算了;C、我的语文在小学没学好,也一直没兴趣,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我喜欢的数学题等。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使他们本身学不好,甚至会波及周围的同学,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配合班主任,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

    后段复习还要注意培优工作。我班男同学偏科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导时应多关注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与复习方法,针对他们薄弱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一一攻破,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

    全册内容仍分为六大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及课文后面的“补白”。全册共24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1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土地情思”。诗歌往往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阅读诗歌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培养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教学时应重点把握诗歌中的具体形象,解读诗歌主题;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第二单元:“人物画廊”。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关注小说的结构和篇章布局,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小说的语言往往是鲜活的而又经过精心锤炼,学习时要细细揣摩。

    第三单元:“生命之歌”。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自从有了人类,世界就被人类的智慧之光照亮,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学习本单元,重点在于了解哲理散文说理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第四单元:“舞台人生”。引导学生欣赏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它们的特点,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要注意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把握剧本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怎样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第五单元:“百家争鸣”。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认识,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第六单元:“古代生活”。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各有特色。学习本单元,要求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左传》等的有关常识;初步感知并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能够大体了解作者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10首,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名篇为主,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其中的名句。名著导读:本册推荐三部名著:《格列佛游记》《简·爱》及泰戈尔的诗歌。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即1——9年级应达到的语文总目标。分五个方面: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倏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精心备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

    5、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培优辅后,力争整体提高。

    6、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可采用“一帮一”或竞赛形式。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科代表、组长的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

    8、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因人而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等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课前一分钟演讲。

    11、认真组织采访调查,以乡土风情、民俗为主题。

    12、采用赏识教育,多表扬鼓励,少生硬批评。

    13、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14、每期完成一篇小论文。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15、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16、认真搞好中考总复习。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把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乐学、好学、善学,争取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6

    重点:

    1.了解五篇课文的能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坐着的表达方法。

    2.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

    五、学具准备:

    资源共享,围绕每课的教学特点制作出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能搞好复习,让学生顺利毕业,课程必须在六月前上完,即:三月份上完1、2单元;四月份上完3、4单元;五月份上完5、6单元。利用六月份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迎接初考的到来。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13—15课时。第二单元:13—15课时。

    第三单元:13—15课时。第四单元:13—15课时。

    第五单元:13—15课时。第六单元:13—15课时。

    七、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对于陈静洁,邓琳琅,谢威俊,孙意,吕佳这样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历史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四年级下册语文学情分析

    四(1)班共有学生50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1、突出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 “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2、立足夯实基础语文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根据语文丰厚多维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在注重为学生打好语文的“工具性”基础的同时,人文教育因素蕴含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汉字魅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接受文化的熏陶;写字,在写好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习惯、涵养好性情;读书背诵,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经验、读书明理都大有裨益;习作,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既是历练语言,更是学习做人;习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养成教育中实现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因此,本册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突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活动,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

    3、强调根本手段语文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借助人自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强调用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当然,并不排除在教学中采用各类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是,必须抓好根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用钢笔描红、读抄常用词语、小练笔等。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的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成语和古今诗文的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各单元还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各练习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是将识字写字与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读读背背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压韵上口,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七、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1———13课时

    总结:以上就是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由小编为你提供,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请指正!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男生11人,女生4人。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了解到:本班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作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本学期教学的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2课。

    2、“课文”共安排23课,分为7个单元。

    3、“习作”每单元1篇,共安排了7篇。

    4、“练习”每单元一个,共7个。

    三、本学期的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2课。

    2、“课文”共安排23课,分为7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3、“习作”共安排了7篇。“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练习”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23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6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230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64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5、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六、教学措施

    (一)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适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描红各临写和,以确保写字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

    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对于本册书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中段习作,强调作文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时也可以按照“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的训练步骤,组织好习作教学。(五)综合性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一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精心设计,及时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原因,反省自生的不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弥补不足。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2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单元,每单元3~5课,共25课。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课。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98个,另外的18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识写分流”是本册安排生字的一个特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过少,会拖阅读、写作的后腿;太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字,从而缓解了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风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才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以上安排,利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本册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篇目看,除了《古诗两首》、《司马光》和《乌鸦喝水》3篇课文外,其余22篇都是新编选的文章。从内容看,大多是和儿童的学习、生活贴得很紧、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同时,也有反映革命领袖品质的课文,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体现时代气息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等。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寓言、童话、民间故事,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文的后面的练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本册仍然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强调朗读、背诵,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突出写字的笔画笔顺,以求小学生按照规范把字写得又对又好。对于一些人文性内涵较深的课文,设计了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习题。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与各单元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都只要求“读读背背”,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一般是二三十个字,或格言警句,或儿歌谚语,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注上拼音以帮助朗读,配有插图以帮助理解。这些阅读材料全是韵文,以弥补课文中韵文的不足。写字方面,所有要写的生字生词,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写,所有练习中均不设计一个括号、一条横线,意在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写字训练中“写字”一项,分别渗透了七条书写的笔顺规则,意在让学生从练字中去体会、领悟。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言语交际和观察说话两个类型的练习。言语交际的三次练习,分别以“指路”、“做客”和“道歉”为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练习说话。在练习观察说话时,或先听老师讲再自己说,或给以适当的提示再让学生自己说。另外安排了有关看书写字与用眼卫生的说话练习,意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而且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语文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45个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8人、学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但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这部分同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积累还能够过关,但是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写作能力一般。另外有10位同学,属于学习懒散,领悟能力又较差的学习后进生,还有两人学习习惯及其糟糕,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需要好好加强教育。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回忆,科学技术,现代诗歌,动物乐园,自然景观,成长故事,名人故事,奇妙的童话。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三组现代诗歌专题。另外,第二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X k B 1 、 c o m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5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重点:

    1、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2、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

    3、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4、习作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六、教学难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学习详写和略写。

    七、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历史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九、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是任课教师经常的一项工作,也是差生转化的中心,教师讲清一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它的作用和意义,并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适当练习。要反复布置,了解后再采取措施纠正,直到这个学生习性养成。

    2、加强科学用脑的思想教育,个人心理调适,科学的休息法,记忆法,科学的身体煅炼,营养褡配等。

    3、组织兴趣小组,作为学习扶贫小组,让学生教学生,提高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也让小组的同学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让自已的能力也上一个新台阶。

    4、强调学习时间的投入,基础差要追赶上来只有刻苦,只有艰苦的劳动才有巨大收获。

    5、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教育学生既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课外知识的吸取,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差生能否转化和学生学习能否进步的核心。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精品十篇)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全方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三、个人教研专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语音的训练,进一步复习巩固音标。

    2.扎实训练四会句型,切实掌握语言材料。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 Preparations

    第二、三周:Unit 1

    第四、五周:Unit 2

    第六、七周:Unit 3

    第八九周: Rivision 1

    第十、十一周: Unit 4

    第十二周:Labour Day

    第十三、十四周:Unit 5

    第十五、十六周:Unit 6

    第十六、十七周:Rivision 2 Examination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有四个班,每班学生数均在50以内。学生已学过两年多的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加之教材难度偏大,教学目标的达成难度比较大。因此,本学期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力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方面,智力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少数,智力好非智力不好和智力不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多数,二者均不好的占极少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教法得当,学业成绩可以稳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仍然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开展话题的讨论。本册Let’s learn中的大部分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即加粗的单词)。用来巩固复习词汇的活动主要是结对和小组活动,以及Let’s find out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

    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的Let’s start也是一项brainstorm式的活动,这一点与五年级上册相同。不同的是,本册的Let’s start部分既可以用来引入话题、引出新词,也可以引出新句型。另外,在这一部分基本上都安排了一个任务型活动,需要学生通过问答、思考或讨论来完成。

    Let’s talk部分依旧是一个浓缩了的情景会话,目标句型突出。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换的内容。

    Read and write部分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两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在Pronunciation部分,本册安排了21个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依旧是用绕口令的形式将含有这些字母组合的单词整合成趣味句子。

    本册教材的阶段复习密切围绕各单元话题展开,将所有需要复习的语言点融进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之中,并增加了考察综合性阅读理解能力的语篇,以增进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学期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8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6组句子和11个单句。(包括日常活动、季节、生日、电话用语、动物和野营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21个单词。

    3.能学会4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0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四会句型、单词。

    ②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③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六.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每单元的知识点进行重组编排,以降低难度。

    4.注重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6.及时、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得失,使教学常新。

    7.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教师求教,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

    七.学期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备注

    1Unit1P.A Let’s learn, 1课时

    2Unit1P.A, 2课时/Unit1P.BLet’s learn, 1课时

    3Unit1P.B, 2课时/检测, 1课时

    4Unit2P.A, 3课时

    5Unit2P.B, 3课时

    6Unit3P.A, 3课时

    清明节

    7Unit3P.B, 3课时

    8Recycle1, 3课时

    9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0Unit4P.A, 3课时

    劳动节

    11Unit4P.B, 3课时

    12Unit5P.A, 3课时

    13Unit5P.B, 3课时

    14Unit6P.A, 3课时

    15Unit6P.B, 3课时

    16Recycle2, 3课时

    端午节

    17期末复习, 3课时

    18期末考试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全册工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表一要求认识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150个生字)。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称之为“大综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68人,从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有较浓厚的读书兴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看:一些优秀生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强的上进心以及主动质疑的优点,在课堂上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些成绩中等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尚无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缺乏热情,有偷懒贪玩的毛病,造成学习成绩不良。

    从心理素质方面看: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

    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原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地接受知识,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提升品味语言情旨的能力;注重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地情感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组织举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语感,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4、口语交际的.教学,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继续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强化积累。设置采蜜本,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地词语和句子,丰富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6、改进评价方式,注意情境性评价。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学生成长档案。

    7、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出符合课文地有声有色的课件,使教材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愿学,乐学。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实行一帮一原则。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思,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学会“推敲”词语的方法。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个词语。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析反问句和设问句,进一步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党员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难点: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些值得我们敬仰、怀念、纪念和永远不忘的优秀人物、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看出来?

    (2)讨论上面的问题。(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3)简介江姐的情况。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组词。

    解(jiě jiè)强(qiáng qiǎng jiàng )

    (2)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确书写。

    万籁俱寂匪首

    (3)理解词语的意思。

    令人心悸万籁俱寂懦夫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反映了江姐怎样的崇高品质?这些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a.江姐奉命去农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杀害的打击,她强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

    B.江姐经受了一夜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

    (2)根据课文内容的改变,给课文分段。

    -1-

    5.布置作业。

    (1)指导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2.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江姐的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准下面的字:倔强解送屏息

    (2)解释下面的词语:万籁俱寂令人心悸通夜未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现特别感人?

    (2)自由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点:

    a.江姐暂时与丈夫断绝通讯联系。

    b.江姐奉命去奉节跟丈夫联系。

    c.江姐得知丈夫牺牲。

    d.江姐强忍悲痛,离开奉节。

    e.江姐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在万县被捕。

    (3)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划出体现江姐不顾个人安危,强忍悲痛的坚强意志。讨论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A.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踏着泥泞的路走了。

    B.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的吐出了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

    (参考课后习题)

    (4) 小结:这两句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学课文,思考:这一夜江姐怎样经受残酷折磨的?

    (2)理清课文内容后分层。(提审——受审——回牢房)

    (3) “提审”与第三段哪句话连接?(“这天夜里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

    (4)敌人带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图片)

    在敌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坚贞不屈,表现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概括段意。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1)、(2)题。

    (2)读课文。

    -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四段,总结课文。

    2.理清课文地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自学课文,思考: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了怎样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2)理解重点句。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用“钢铁铸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较,为了说明什么?

    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3小题。

    2. 总结课文。

    (1)课文第一、三段主要记叙了什么?(江姐经受一夜折磨的经过。)

    (2)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能不能把这一段插叙去掉?(第二段的插叙给江姐的英雄事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铺垫,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江姐在刑讯室里坚贞不屈的那部分和难友们给江姐写的致敬信。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

    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等闲———清白

    粉骨碎身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14节课,其中鉴赏课2节,绘画课8节,工艺美术课4节。绘画班有三个班《学画中国画》,版画排在工艺班。由于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关系,很难完成,所以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其他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

    同学已经到了五年级,学习任务比以前重了,时间也不多了。但是,今年的学生对艺术有很强的兴趣,愿意去学。也有一些同学有特殊的喜好,在这方面有特殊的技能。针对这些利弊,只要扬长避短,及时开导,一点一点渗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有所增加和提高的。

    三、关键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地理情况,我决定本期重点上工艺课。本技术课程中的《美化板报、墙报》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本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作为重点。本学期教材编排的素描基础:物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基础。这两方面有四节课,专业性很强,概念一般,学生很难理解。这是本研究的难点。

    四、教学模式

    根据美术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学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教学、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想象和现实主义、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

    V.课时安排

    1.密封两页(欣赏)一个课时

    2、一件难忘的事(欣赏、绘画)1课时

    3.比例之美(绘画)2课时

    4.立方体和长方体透视现象(绘画)2-3课时

    5.圆筒透视现象(绘画)2课时

    6、物体结构(绘画)1课时

    7.美化板报(工艺)5小时

    (包括美术2小时,板报设计制作3小时)

    8.制作风筝(工艺)1课时

    9、纸管工(工艺)2课时

    10.学画年画(画)1-2小时

    11.代表日常生活的绘画(鉴赏)1课时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X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不太认真,字体书写比较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X分,优秀率X%,及格率X%。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口算、计算掌握较好。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在整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对整除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辨析题是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概念。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习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2、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 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因数、倍数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已知数的因数和倍数百分数,能进行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教学难点: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7人,大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上进心强。能够及时完成数学作业,但还有个别学生较为调皮,始终把学习不放在心上,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欠佳,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自觉性不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并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成长起来,争取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升。

    五、教学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小平台,创设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

    (5)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6)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9)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10)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总之,在本学期我将一如既往继续着重以培养孩子勤动脑、善思考的目的为准则,争取孩子们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4个班级共179位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有明显的差距,五(1)班与五(3)学习态度端正,养成了每天朗读的良好习惯,所以差生相对来说较少,五(2)班与五(4)班个别学生比较懒惰,所以这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这两个班级的后20%。四个班级通过三四年级和五上的英语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交际能力,并主要从听、说、读等方面学习了一些句型,从五年级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写的技能。但由于教材难度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可能会有两级分化的现象,本学期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重转化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全书共六个新授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每个新授单元分“A、B、C”三个部分。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其相关的单词及句型学习,教材编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第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周末活动安排。

    2.第二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描述最喜欢的季节并能用Because陈述原因。

    3.第三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校历。通过吴一凡和Oliver对植树节和端午节的讨论以及对小李的讨论,展示不同节日所在的月份。

    4.第四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中西方节日及个人的生日。

    5.第五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寻找动物的主人,在情境中表达物品是谁的,学会用名词性物主代词与形容行物主代词的使用。

    6.第六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询问并回答某人是否正在做某事,以及谈论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本册A、B部分let’slearn、let’s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掌握A部分中let’sspell字母组合的发音。

    (3)能用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问答,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4)能读懂Storytime部分的趣味故事。

    2.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Myday的学习,能够合理地安排日常学习和周末活动。

    (2)通过Myfavouriteseason的学习,让学生有兴趣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喜欢的季节,并陈述理由。

    (3)Unit3学习中,简单了解一些西方复活节的文化知识

    (4通过WhenisEaster的学习能够体会并表达自己喜欢的中外节日及日期。

    3.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2)教育学生要根据课程表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

    (4)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四会句型、单词。

    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写英语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活用教材,根据学生会的实际情况,将每单元各个板块重现组排降低难度。

    (四)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五)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思想动向,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情况,有困难时助其克服困难。

    四、后20%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

    (一)为后20%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教师逐个剖析,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成因,并逐一登记,形成初步的后20%档案资料。

    (二)利用早自习,课间,四点半时间对后20%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课文朗读、作业本订正、试卷分析、听写、语法讲解等等。

    (二)抓反复,反复抓。后进生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同样会曲折与反复,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耐心教育,不可急冷忽热。

    (三)总结表彰,长期跟踪。每个人都具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性,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情单纯的小学生尤其如此。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8-2.24

    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2

    2.25-3.3

    Unit1.A.Let’slearn,

    A.Let’stalkA.Let’sspell

    B.Let’slearn

    3

    3

    3.4-3.10

    B.Let’stalk

    B.Readandwrite

    第一单元测试

    2

    4

    3.11-3.17

    Unit2.A.Let’slearn

    A.Let’stalk

    A.Let’sspell

    3

    5

    3.18-3.24

    B.Let’slearn,Askandanswer

    B.Let’stalk

    B.Readandwrite

    3

    6

    3.25-3.31

    第二单元测试

    Unit3.A.Let’slearn

    A.Let’stalk

    2

    7

    4.1-4.7

    A.Let’sspell

    B.Let’slearn

    (清明假期)

    2

    8

    4.8-4.14

    B.Let’stalk

    B.Readandwrite

    第三单元测试

    2

    9

    4.15-4.21

    Recycle1P32-33

    Recycle1P34-35

    期中测试

    2

    10

    4.22-4.28

    Unit4.A.Let’slearn

    A.Let’stalk

    A.Let’sspell

    3

    11

    4.29-5.5

    B.Let’slearn(五一劳动节)

    1

    12

    5.6-5.12

    B.Let’stalk

    (五一劳动节)

    1

    13

    5.13-5.19

    B.Readandwrite

    第四单元测试

    Unit5.A.Let’slearn

    2

    14

    5.20-5.26

    A.Let’stalk

    A.Let’sspell

    B.Let’slearn

    3

    15

    5.27-6.2

    B.Let’stalk

    B.Readandwrite

    第五单元测试

    2

    16

    6.3-6.9

    Unit6.A.Let’slearn

    A.Let’stalk

    A.Let’sspell

    3

    17

    6.10-6.16

    B.Let’slearn,Askandanswer

    B.Let’stalk

    B.Readandwrite

    3

    18

    6.17-6.23

    第六单元测试

    Recycle2

    2

    19

    6.24-6.30

    五年级家访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继续在课堂上贯彻课改的新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质量。现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总体来看,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成绩也不稳定,有些学生基础知识相当不乐观。不少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

    三、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假如没有灰尘》、《青山处处埋忠骨》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材识字量为20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50个。

    四、教学要求: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能阅读适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9、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查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10、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一)、继续抓实双基的落实,在综合训练中出现一项基础内容,落实到位,做到人人过关。在期末素质测试中,力争取得好成绩。具体措施:

    1、上好每节语文课,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学生参与面广,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要尽量在课堂上领会。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订正,学困生做到面批。

    3、出好每课一练,每周一练的测试卷,题型要做到新颖,具有针对性,安排在校完成。

    4、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5、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写表扬信等方法。班中也争做“榜样星”评比,目的在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特别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优等生作文争取比赛获奖,中等生的作文会用好词好句,并用词恰当,困难生的作文要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具体措施:

    1、老师利用课本内容,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摘录好词、句、段,写读后感想),结合课文和课外阅读,练习分段。2、每天进行阅读分析训练,并且作为重点让学生多多练习,老师进行面批。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同时结合阅读章的评选,每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以及讲述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看好书,多看书、看好书、好看书的热情。

    4、上好每堂作文课,增加作文篇数,事先几天告诉学生要写哪篇作文,做好预习和准备,使学生有话可写。

    5、老师加强批改,注重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老师的评语要写得学生爱看,有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6、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加强写话练习,字数在200~300之间,每周至少1篇。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7、加强日记的练习,老师结合新教材的作文题来进行命题,认真批改,达到练笔目的。

    8、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加写作的信心和能力。

    (三)、进行生命教育。

    七、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3,走遍天下书为侣4,我的“长生果”

    三、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四、6,梅花魂7,桂花雨8,小桥流水人家

    五、国庆放假

    六、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9,鲸

    七、9,松鼠10,新型玻璃11,钓鱼的启示

    八、12,假设没有灰尘1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九、落花生16,珍珠鸟口语交际习作四

    十、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十一、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其中考试

    十二、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怀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十三、20,学会看病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六

    十四、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

    十五、24,最后一分钟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十六、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十七、28,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十八—二十、复习迎考期末总结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范例


    关于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

    经过一年半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初三的同学现在对物理应该有大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这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而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是这学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和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对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做了如下计划:

    一、注重学生操作细节

    这学期主要做的实验就是为中考预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辅导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过关

    二、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很多学生做实验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这学期我一定要重点抓这部分学生,并进行仔细辅导,一定按照中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三、重点以中考要求为教学要求

    这学期我主要对初三学生认真教中考的五个实验:用天平测固体物块,测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其中一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支路电流。

    四、严格把握学生的不足地方

    这学期的重要任务已经很明确,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实验操作中表现很好,这也是我最大的一个任务,所以我一定多花时间在这方面。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五个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具体步骤。

    总之,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也将认真努力的来教实验,不负领导所托和大家的期待!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啦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啦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啦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啦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啦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8、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区第二名的成绩。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4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3月下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进度表:

    时间教学内容

    2.12~2.26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与检测;

    2.26~3.10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与检测;

    3.11~3.31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4.1~4.20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一轮复习;

    4.21~4.27 重点问题及易错问题分析和评讲;

    4.28~5.4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综合训练;

    5.5~5.13 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综合训练;

    5.14~5.18 化学基本计算测试综合训练;

    5.19~5.25 化学基本实验及操作测试综合训练;

    5.26~5.30 初中毕业.

    考试

    5.31~6.20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在学科核心组的引领下,突出重点,深化研究,立足服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努力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转变, 以“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做贡献。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所肩负的责任,在学校的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

    体。 本学期面临中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好常规;分工到位。

    学期伊始,我们备课组要正确处理了教学与自学、课堂与训练、教学活动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安排得以井然有序的正常进行。

    1、本学期教学整体安排:每周集体备两次,集备一周课,再上课。

    2、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备课制度和备课体系。我们确定每周一第四节和周五下午6、7节课为备课组集中活动时间。为培养年轻教师,我们将以年轻教师作为每次备课的主备人,每一位或两位老师承担一整个专题的主备任务,备课时其他老师讨论补充修改完善。为了帮助新教师万牡华老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吴敏华老师与她结成互助对子,向万老师介绍、交流教学经验和技巧,检查、指导万老师如何备课和撰写教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3、我们继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延续听课、议课的制度,旨在备课组

    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加区级和市级的教研活动,为新教材的实施广泛积累经验。

    4、关于化学日常作业的情况,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同

    时也加强对学生以往并不重视的软性作业的检核力度。

    5、统一学资料、统一学进度、统一测试。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谁

    在网上收集到的或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在平时做到进度的统一和测试的统一。每次抽测后,我们统一进行批卷并及时认真地评讲。

    (二)、精研教材,抓住重点;从小做起,贵在养成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初三年级的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

    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重视德育和理想教育让

    学生认识到初三学习的重要性正确引导,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减少差生的产生,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切实做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是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继续注重这方面的指导,每天小测,强化练习。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 有选择地进行“先学后教”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力求讲解到位,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3、讲究“巧练”。

    在学习过程,练习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合理利用学案和教辅资料,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4、跟踪检查,及时反馈。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的频度,每天一小测,每周一统测,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提培优班和自习课的有效性。

    培优班的内容由集体备课决定(将相应的中考题反复训练),由陈涛老师辅导,严格考勤,对有进步和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奖励。各位老师注意管理好自习课的纪律,并充分利用自习课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作业面批,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6、继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抓落实。

    (三)、活动丰富,培养兴趣

    借广州市第十届“我与化学”活动的东风,为了能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撰写小论文,使热爱化学学习的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四)、主动承担教研课题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教书匠”,应该具有教学研究的能力。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非常注重自己教研能力的发展,先是申请了广州市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应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由陈涛老师总负责,成员是万牡华、谢莹、吴敏华老师;上学期接到学校进行区Moodle课程研究的投标任务,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非常重视,由吴敏华老师总负责,全备课组成员参与研究,各成员分工合作查资料写标书,最后以第十二名、全区初中化学Moodle课程课题的首位的成绩成功中标。这个学期我备课组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已进入到中期阶段,第二个课题进入开题阶段,对奋战在初三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负担是相当繁重的,但“痛并快乐着”我们会全力以赴把教学和课题研究都搞好。

    四、提高学案有效性的措施:

    本学期我们继续按学校的要求编写教辅材料,包括下册学案、课前五分钟小测、总复习学案共经历了找题、出书和用书三个阶段。

    下册学案及配套的课前五分钟小测,在选题时我们要求注意题目的梯度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再通过课前五分钟小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做到人人过关。总复习学案在找题阶段,我们要求每个人收集了各省市的中考题、模拟题和各类典型例题,并发给科组老师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掌握了中考考点的变化及出题趋势,有利于使教学落到实处。

    出书阶段我们先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知识体系精选练习题使该书内容符合广州市中考的要求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用书阶段我们把用好总复习学案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掌握考点在中考里的考试形式,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学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丰富,题型和中考一致,考点全面,题量适中重视一题多解,使学生跳出“题海”,从不同的角度变换有限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多极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五、提高学生内驱力的措施:

    1、注重德育、理想前途教育

    到了初三,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有理想的学生会非常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学困生容易出现焦虑、放弃学习,这个时候理想前途教育非常重要,希望级里能进行分层召开会议,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内驱力,其次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渗透。

    2、关注每个学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竞赛激励

    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游戏或小组之间的竞赛刺激学生的兴趣,缓解一下气氛。

    六、教学进度

    1.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3课时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4课时

    复习和机动 2课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9课时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复习和机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复习和机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6一、学情分析:

    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 实施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五、 教改专题:

    针对目前我们学校目前的的改革,结合化学课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时间。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7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1 3.1-3.4 2 评讲期末试卷

    2 3.5-3.11 4 1.生活中常见的盐

    (物质的分类) 了解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碳酸根离子的检验;过滤、蒸发的操作。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3 3.12-3.18 4 2.化学肥料

    单元复习 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4 3.19-3.25 4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有机合成材料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机合成材料。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5 3.26-4.1 4 全册复习、阶段考试

    6 4.2-4.8 4 试卷分析

    中考复习(一、二)

    7 4.9-4.15 4 中考复习(三、四)

    8 4.16-4.22 4 中考复习(六、七)

    9 4.23-4.29 4 中考复习(八、九、十)

    10 4.30-5.6 0 假期

    11 5.7-5.13 4 中考综合复习(1)

    12 5.14-5.20 4 中考综合复习(2)

    13 5.21-5.27 4 中考综合复习(3)

    14 5.28-6.3 4 中考综合复习(4)

    15 6.4-6.10 4 查漏初缺

    16 6.11-6.16 2 中考。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xuejihua/119841.html

    【九年级英语上下册教学计划十篇】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