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云系统课件汇编
  • 云系统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1

    最新云系统课件汇编。

    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云系统课件”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制作好的教案是实现优质教学的有力保障。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云系统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研究的知识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知识目标】:

    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能力目标】:

    ⅰ、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二、教法分析

    2.1教学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许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针对本校高二学生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等情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讨论法。此外,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学案、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力求使知识更为直观,使课堂更加有趣。

    2.2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提前让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预习本节课,为学习本节做好准备。

    (2)上课前发给学生课堂导学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

    (3)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建构能量流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以及教师的修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建构模型的重要性。

    (4)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重视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5)通过设置几个命题进行分组讨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2.3教学工具:课堂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具。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ppt】大家看到这个班次的飞机应该并不陌生,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有三个多月了,人们对此有很多的联想和猜测,那么飞机去哪儿了?假如飞机安全的降落到了印度洋一个美丽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任何食物,飞机上每一名乘客随身携带的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你认为以下哪些生存策略能让乘客们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教师:(分组讨论并统计各个选项的人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种策略能使乘客们获得最多的能量,从而能维持最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为了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择,这一节课咱们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

    【ppt】能量与能量代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学生回答:糖类、脂肪、atp、热能、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ppt】与能量有关的概念

    糖类、脂肪、atp、热能、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教师:糖类、脂肪、atp是能源物质;热能、光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与能量相关的生理过程。

    教师:图中a、b分别代表什么生理过程,c、d分别代表什么形式的能量?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与能量流动相关的概念:能量输入、储存、转化和散失等,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和顺延。)

    教师:朋友聚会时,经常玩一种“老虎、杠子、鸡”的游戏,大家有没有知道这个游戏规则的?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游戏规则。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生物之间有制约作用。其中除了杠子对老虎的机械作用外,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靠捕食起到制约作用的。它们之间的捕食可形成完整的食物链。

    【ppt】“杠子、虫、鸡、老虎”的食物链

    教师:说出食物链中各生物所属营养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学生集体回答。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来源是什么?能量去路又有哪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教具。然后指导学生以杠子为例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卡片指定的位置写出它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并用箭头标示清楚。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把构建好的概念模型按照营养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粘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而且在每一个小组中,学生推荐一名代表来讲解自己的成果。

    【ppt】屏幕上打出正确的第一营养级的概念图,学生自主对比并作修改。并总结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左图为原图,右图为简化图。)

    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

    去路:

    (1)自身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散失);

    (2)随残枝败叶等流入到分解者中(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3)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找出第一营养级(杠子)和第二营养级(虫)的异同

    学生:三条能量去路完全相同,只有能量来源有差别。

    教师:生产者能量从哪里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

    教师:第二营养级 (虫)的摄入和同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教师:把每个营养级通过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师:每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定义就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回答出屏幕上的问题并写在学案上: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2.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在食物链(网)中能量以什么形式传递?

    4.能量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5.在“杠子-虫-鸡-老虎”的食物链中,能量是沿着“杠子-虫- 鸡-老虎”途径单方向流动的。该食物链能否发生能量逆向流动?或者是循环使用?

    学生回答:

    1.太阳能;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

    4.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 不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逆转的,因而能量传递的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这部分散失的能量是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的。

    【ppt】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一:单向流动

    教师:以上对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使我们对能量流动有了定性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赛达伯格湖的学习,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的分析。

    【ppt—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老师:仔细观察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学案中“知识探究”中的表格。

    营养级

    流入能量

    输入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

    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教师:在刚才的赛达伯格湖预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这样几个知识点不是很了解,现在我将这几个问题反映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1、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

    2、赛达伯格湖中“未利用的能量”是哪一部分的能量?

    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引导、总结:

    1、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后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本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

    2、未利用的能量:未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可依然存在于生物体内,也可能以煤、石油等形式存在。

    【ppt——赛达伯格湖数据的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流入” 和 “流出(包含未利用)” 是否平衡?

    (2)随着食物链的延伸,能量在各营养级的含量上有什么特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中哪些方式表现了该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1)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总量是相等的,遵循了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的数字和箭头面积逐渐减小。

    教师:表格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学生: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占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13.5%;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20%。

    结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学生思考讨论:

    (3)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为什么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学生讨论、回答: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的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③各营养级的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流入到分解者被利用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另一个特点是什么?

    学生: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ppt】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二:逐级递减

    教师:请大家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分析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选择哪种策略?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选用策略a。用玉米喂鸡,增加了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增大了能量浪费,违背了人对有限能源的最大利用原则。

    【ppt】随堂检测

    教师:(课后思考题)结合以上实践经验,考虑到中国国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做到粮食类能源的节约呢?

    【ppt】以第一营养级为主的饮食结构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摒弃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意外收获了很多。采用以上教学模式,通过教具模拟、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时间长短不易把握,课堂时间稍显紧张,因此教师要果断安排学生讨论时长。学生表达不清楚和不规范时,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在教学中毫不吝啬的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让学生都有一定的表现机会,但要控制好时间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预设好每一节课。

    五、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生成果展示

    一、定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二、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10%---20%

    云系统课件【篇2】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五.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

    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 锋面系统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引出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依据】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结合动画的展示,设计5个问题,是依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简入难,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生,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的知识、得出结论】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设计表格,学生填写)

    【运用表格,一是为了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二是由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传授;三是把一些繁杂的文字进行简单的编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加以我们家乡的实例:“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由同学讨论分析原因,这样设计重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 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在设计这个课题的时候,充分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结合高一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加以分析――引用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增加地理课堂的文学性】

    1. 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

    2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

    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 完成表格2)

    【在这里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启发学生从低压、高压的气流特征入手,讨论分析二者所影响的天气特点,运用比较方法,更能使学生掌握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情况,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

    (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介绍锋面气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3. 锋面气旋

    【在处理锋面气旋时,借助动画,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结新课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个体,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媒体,收集未来几天齐齐哈尔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

    (课堂结束语)

    几日来的鹤城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板书设计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基本的气压类型

    2 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云系统课件【篇3】

    教学内容分析:

    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

    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

    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2.能力目标

    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

    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习题训练

    一、单选题

    1.有关天气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不同;B.同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相同;

    C.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D.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

    2.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

    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

    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3.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区处在()

    A.冷气团的控制下;B.暖气团的控制下;

    C.冷暖气团的交界面;D.高气压的中心地区。

    4.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冷锋天气系统;B.暖锋天气系统;

    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主干知识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主干知识

    一、锋面系统

    1、定义:锋、锋面、锋线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分析步骤]

    总结冷、暖锋控制下的冷、暖气团运动特征的差异

    总结冷、暖锋面的运动特征的差异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天气的变化过程,从两个方面分析:锋前、锋面过境时、锋后天气特征;

    当冷锋或暖锋运动时,某地天气的变化特点;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锋后)、暖锋(锋前)

    总结表:

    2.3常见的天气系统-要点突破

    一、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首先要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可提前布置看电视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

    二、要使学生明白每天天气形势预报内容的含义,几乎涉及到天气预报的全部知识。限于学生的知识和课时,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即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三、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关于锋面的分类,教材只讲述了冷锋和暖锋两种,而未出现准静止锋的概念。一方面是为简化头绪,另一方面因为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大多属于冷锋。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课教学难点。

    要攻克这一难点,教学中要抓住两个关键所在:

    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一方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一方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

    二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学生明白了这两点,就不难理解: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大风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过境前暖空气控制该地区,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暖空气的位置,该地区处于冷空气控制之下)的道理了。同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也容易理解。教材还明确指出,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讲锋面系统时,教材虽然对气团没有做正面讲述,但为了更好地掌握锋面,讲课时建议把气团和锋面做一对比。

    云系统课件【篇4】

    此处列出VisualC++下部分工具对应的参数:miZoomOutTool缩小工具miArrowTool箭头工具miPanTool手掌工具(移动地图)miSelectTool选择工具miRadiusSelectTool圆形选择工具miRectSelectTool矩形选择工具以上为在VisualC++开发环境下的举例。

    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将MapX作为控件插入ActiveX容器中,然后通过设置其属性、调用其方法和响应其事件来实现相应基本工具。

    地图放大工具实现如图1所示。

    因为LabVIEW是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完成地图放大工具只需要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ZoomIn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就可以。

    此处列出LabVIEW下部分对应的参数,如图2所示。

    通过比较,发现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开发所需要的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只需要连接相应属性参数图标到相应的属性节点图标,编程较简单,减少了工作量。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开发困难:1)应用VisualC++,VB,Delphi等开发相关系统属于主流,造成用LabVIEW开发可参照的例程比较少。

    2)Labview程序设计是基于数据流的,如果忽略这一点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错误。

    2.1基本工具功能的实现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开发相关系统是可行的,MapX提供了几个常用的地图化基本工具,如放大、缩小、漫游、居中等。

    地图缩小工具的实现: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ZoomOut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如图3所示。

    ToolNumber是代表自定义工具的常量,这个值可以是1到999之间的整数。

    这里创建500来代表测距工具。

    Type是决定工具行为的ToolTypeConstants值。

    在这里,指定为使用户可以用该工具拖动鼠标来画直线的miToolTypeLine,常量。

    Cursor创建为5,它代表miSizeCursor这个常量,地图漫游工具的实现: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Pan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如图4所示。

    在这里只列出所需要的基本工具程序,其他的可根据上述程序举一反三。

    2.2自定义工具功能的实现MapX还支持自定义工具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特殊的需要。

    这里以系统中的测距工具为例介绍自定义工具的设计。

    测距工具的用途是确定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创建自定义工具,首先调用CreateCustomTool方法,如图5所示。

    在CreateCustomTool方法调用过程中,指定了3个必选参数:ToolNumber,Type和Cur-sor。

    ToolNumber是代表自定义工具的常量,这个值可以是1到999之间的整数。

    这里创建500来代表测距工具。

    Type是决定工具行为的ToolTypeConstants值。

    在这里,指定为使用户可以用该工具拖动鼠标来画直线的miToolTypeLine,常量。

    Cursor创建为5,它代表miSizeCursor这个常量,意味着当工具被选中时,它会以方向光标的形式出现。

    CreateCustomTool有3个可选的参数,它们也取CursorConstants,常量值。

    ShiftCursor指示应在Shift键被按下时出现光标,可选。

    如果省略,Shift键对光标没有影响。

    CtrlCursor指示应在Ctrl键被按下时出现光标,可选。

    如果省略,Ctrl键对光标没有影响。

    bInfoTips如果想显示infotips,设置为true,默认值为false。

    当CreateCustomTool方法调用以后,编写实现自定义工具的相应程序。

    这里主要用到ConvertCoord和Distance两个调用节点。

    当调用ConvertCoord节点时把屏幕的Horizontal和Vertical坐标传递给ScreenX和ScreenY两个参数;MapX和MapY两个参数设置为0;Direction参数设置为miScreenToMap,这代表把屏幕的坐标转变为地图上的坐标(即经纬度);Distance节点用于计算两个点之间距离,把起点和终点转变地图上相应的坐标传递给X1,Y1,X2,Y2等4个参数就可完成两点间距离的测量。

    具体实现过程如图6所示。

    2.3定位功能的实现无线设备GPS定位就是对无线设备采集的GPS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可视化的过程。

    无线设备GPS定位系统测试实验在山东理工大学大棚附近进行。

    每一个无线设备在接收到采集GPS数据命令后,开始采集并且向系统发送GPS数据,然后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里以设备一为例,由于只需要经纬度两个数据,无线设备发送数据格式为$GPGGA,083435.00,3648.52284,N,11759.33423,E就可满足要求。

    3648.52284为采集的纬度,表示36°48.52284';11759.33423为采集的经度,表示117°59.33423'。

    这些数据还统一需要转化成度,如图7所示。

    首先通过截取字符串函数从索引号17开始截取2个字符为纬度36°,从索引号19开始截取8个为纬度48.52284',再把把字符串通过分数/指数字符串至数值转化函数转换成数值,48.52284'除以60加上36°得出纬度值为36.808714°;同理得出经度为117.988904°。

    得出经纬度后把纬度传递给AddSym-bol节点的X参数,经度传递给Y参数。

    这样就可以在相应的坐标位置以符号的形式显示无线设备了,如图8所示。

    通过无线设备GPS定位系统测试实验,完成了设备一的定位显示,如图9所示。

    通过现场小规模测试实验得出,利用MapX控件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冬枣栽培环境因子监测系统中的无线设备GPS定位功能,效果良好,可以达到VisualC++,VB,PowerBuilder,Del-phi等完成的水平。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对其进行功能的追加或者进行功能的修改,使其功能更加的可靠、完善。

    云系统课件【篇5】

    --------------------------------------------------------------------------------

    --------------------------------------------------------------------------------

    一旦需要和目的被鉴别出来以后,教学计划者需要考虑如下问题:学生怎样学习目标中所暗含的技能?他们向谁学习? 他们将从哪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材料或帮助呢?将采用 什么资源来教这些目标?有资源可以利用吗?我们需要花费那 么多钱吗?可以采用什么传输系统呢?一旦思考了这些!司题以 后,便可以联想起某些可供选择的传输系统。

    一个传输系统包括允许特殊教学系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运行所必要的东西。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系统来适合于特殊物质设备或需要一种新设备。对教学传输系统作出的基本决定能对职员、媒体、材料和达到目的的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任何资源或限制条件能改变吗?这是包括此阶段在内的几个计划阶段中的关键问题。

    万一一组新的目的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传输系统,则除非(1)改变某些目的;(2)改变某些资源和限制条件;(3)考虑其他传输系统,否则进一步的计划是不可能的。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导致零零碎碎的计划和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多种浪费,包括①因无工作人员支持设备和材料放置不用;②因实验用品未作预算,实验室闲置不用;③因时间安排不当,学习活动被打断;④因未提供必要的先期学习经验,目的未达到。

    考虑到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所以要求在当前存在的传输环境中达到目的。在学校条件下,这就一般意味着采用教师领导的课堂教学;在工业企业中,这可能意味着采用录像带教学,因为这种传输系列到处都是现成的。必须考虑的问题是:现有的传输系统能否为新的技能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这一点还将在后面几章中进一步讨论。

    教师准备这个术语不是指新教师原先的教育和训练,而是指在新教学系统在开发和传播中现有教师的培训。如上所述,教师一般是设计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对设计的各个阶段都有帮助并成为其他教师的'教师。如果一个新的教学系统需要专门技能,而在职教师又不具备这些技能,那么就应把那种技能专门培训作为整个教学系统设计一部分。专门培训班是那种培训常用的形式。此外,另一重要方法是参观试点学校,了解该系统最初的运行情况。教师需要知道,新的系统将会在他们的环境中运行。教师常常怀疑新方法,而且向新课程和材料转轨是很费时的;与此相适应,教师在面对新的系统时,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任务。布里格斯和阿伦森(Briggs, L.J.& Aronson,D,1975)在参观采用了一个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学校时发现,教师需要超越他们原先的训练一年的经验,才能使他们放弃先前的实践,愿意采用新的系统。

    我们想要强调的基本原则是:为了采用新的教学单元,教师的准备必须在材料分配之前进行。沿着这一方向教师知道的东西越多,新的材料越可能适应现有系统,而且新的材料越有可能被采用(Burkma,1986)。

    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提到教学系统开发的这一阶段,经过一次或若干次总结性评价所显示的优点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后,新系统(教程或课程)便可以被大范围采用和常规运用了。

    在业务安装过程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受到最后注意或调整,例如,由于建筑设计和可用的空间的差异,在不同学校材料可能不得不以不同方式贮存。为了适应特殊学校的现存模式,新的教学时间表可能需要修改。这里存在不可避免的后勤问题,如昂贵材料的复制和分配。按照赫尼奇(Heinic.R,1984)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系统中所容纳的革新成分的性质。新技术往往被视为对现存系统的一种威胁并因此常常被应该使用它的人阻挠。

    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为了偿还开发、采购和维修(一笔往往被忽略的费用)方面的费用,要确保新教学系统有足够单位采用。与教育系统的推广与革新有关的技术又产生了许多研究。讨论有关技术的优点已超出本书的范围。美国教育当局于1974年创立了“国家传播网’( National Diffusion Network,简NDN),作为JDRP的继承者,目的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示范性的节目。NDN还支持演示性计划,通过该演示计划,凡采用示范性节目的人都可以得到培训)1、材料和技术帮助。 NDN在每一个州,通常是州教育部内,设有“促进者”,他们是一些帮助鉴别适当 NDN节目的人。据 NDN估计,它当前在超过15 000所公立学校里支持了400个以上的节目。由于NDN努力的结果,500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接受了在职培训,他们又可能影响一百五十万学生(National Diffusion Network, 1986)。

    如果推广是一个开发项目的目标之一,那么就要在设计过程中早作打算。与出版公司合作是一条出路,但是公司的运作程序可能对最后的产品或传输系统是什么样子提出限制条件。而设计人员为了达到被采用的目的,可能不得不接受他们不太满意的传输系统。这就可能需要重新思考目的、需要或系统设计目标。

    云系统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调查时应注意,观察对象不仅为地面上生长或栖息的生物,还包括地下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依附其它生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讨论。

    2.复习上一节课教学内容:

    以教材P。150图V—14为例提问,图中老鼠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3.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

    (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如: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l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生物部分:生产者(如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5.“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l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人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P154~155,讨论: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小资料

    1.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1)捕食链:捕食链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食物链形式。它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禽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如植物→昆虫→蛙→蛇。

    (2)寄生链:寄生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营养关系。哺乳动物为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寄生,寄生的昆虫又可能成为原生动物的寄主。如鹿→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3)腐生链:腐生链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部分。腐生链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在不同生物尸体的分解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如动植物尸体为土壤中蚯蚓分解,蚯蚓死后可被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或细菌分解。

    2.澳大利亚的“三害”:

    澳大利亚的三害是指野兔、蛙和仙人掌。这三种生物如何成为澳大利亚的“害”?

    先谈谈野兔。在二百多年前,澳洲大陆没有什么家畜和家禽,也没有兔子。兔子和其它家畜一样是从国外引进的。1859年,墨尔本动物园引进了24只欧洲家兔供人欣赏。1863年,动物园遭到火灾,关兔子的木笼被烧,幸存的兔子逃窜于旷野,在澳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迅速繁殖,最后变为野兔。五六十年后,野兔破坏庄稼,危害牧场,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害。

    澳大利亚种有大量甘蔗。为消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澳大利亚从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可达三四斤重的蛙。未曾想到,这种人类的朋友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却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新移民”很快帮助农民消灭了甘蔗田里的甲虫。但是,消灭了害虫后,这种蛙就大吃起益虫。除了益虫,它们还吃纸团、硬纸板、烟头等等。它们还能从肛门喷出一种毒汁,这种毒汁不仅伤害人,还会使猫、狗、小牛、小羊毙命。

    仙人掌,一种观赏植物,在非洲它是大自然的宠儿,它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长。当它们被引进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时,它们到处蔓延,侵占土地,以至一些肥沃的土地被它们侵占不能种植牧草和庄稼,被农民称为“恶魔”。

    所以,人类处在生态系统中,要特别注意维持生态平衡。任意的破坏,盲目的“引进”,管理的失当,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云系统课件【篇7】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讲授新课:

    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表1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1、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2内容。

    (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

    (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教师讲解: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总结新课

    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1、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2、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2、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五、说启示:1.我感觉通过多媒体与板图绘制相合,教学效果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2.自己有从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的感觉。

    云系统课件【篇8】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云系统课件【篇9】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手段、方法

    1、使用多媒体辅助

    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四、环节用时:10分钟

    五、环节的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2、授课过程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

    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云系统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

    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四.说程序:

    1、导入新课: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㈠锋面结构与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

    ㈡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表1天气特征过境前温暖晴朗低温晴朗过境时刮风、下雨、阴天、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1、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2内容。(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教师讲解: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总结新课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1.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2.试作荆门市未来48小时的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2.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五、说启示:

    1.我感觉对农村学校来说,多媒体教学打破满堂灌,是老师的知识迅速转给学生的新突破、新路径。

    【最新云系统课件汇编】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