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
  •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3-04-17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前把教案准备好。编写教案可有效组织课堂时间,您是否也想学习编写优秀的教案呢?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的内容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及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7,知道6、7的两种含义。

    2.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并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并运用=。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4、在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自制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有首童谣大家一定听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再听听这首童谣。

    出示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2.我们帮他数一数吧。

    出示松鼠课件。好多哦,咱们按顺序把松鼠找出来!

    123456

    咦,除了可爱的小松鼠之外还有什么呢?生回答有樱桃对呀小松鼠手里还有好吃的樱桃呢。小朋友都会数数了,那咱们就把樱桃的数量也数出来好不好?

    1234567

    宝贝们太了不起了,竟然把松鼠和樱桃都数出来了。松鼠有6只樱桃有7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两个新朋友6、7

    (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7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同学,7个人,6张桌子,7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可以用6和7来表示。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7.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6添上1就是7。

    (5)说说生活中的6和7。

    2.认识6、7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6与7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5<6,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比较5与6,6与7的大小。

    学习6、7的书写方法。

    出示课件6、7的写法。提问:你看6和7像什么?(6像哨子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楚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然后描写6、7,最后在联系本上写两遍。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巩固练习。

    出示直尺图。给直尺上的数填完整

    出示金鱼图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家中的事物有哪些可以用6、7来表示,下节课回来我们再相互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

    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

    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生:先摆小林的2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个,结果小红就是23加上6个共29个,算式是23+6=29(个)。

    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

    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因为23-4是退位减法,学生能用小棒摆出结果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两个盒子。(里面已经放好了花生米。每个盒子里各有一张纸条)。找两个学生到盒子前。

    分别读出两个盒子里的信息。

    生听、用心记下纸条上给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www.692p.cOm 考试祝福网)

    引导解答。

    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千纸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送一只千纸鹤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看看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

    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

    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4)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知识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始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决定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对《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5)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考: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7)

    详细介绍:《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案例:《6和7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2-43

    【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

    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

    【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

    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

    生3:我是倒着数的。

    反思: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知道6的两种含义,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并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自制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方块图、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动物狗点点及带来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认读数及5以内数的排列.

    3.出现数字6:这个数字娃娃你认识吗?是几呀?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作朋友,学习6的认识.(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还有什么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人,6张桌子,6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及时巩固.

    (电脑演示)6朵花上飞有6只蜜蜂,请同学们数一数.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完成后师生共同摆放六边形,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然后尽量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做思维的训练,任意用六根小棒摆放图形,及时用实物投影反馈,把较好的图形呈现于学生面前,并请学生口述想法.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

    2.认识6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5与6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5<6,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6○45○66○30○62○66○6

    4.掌握6的组成.

    (l)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请学生独立操作,把6个方块任意分成两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的组成.

    (2)教师演示分的过程,并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能够按顺序分,并明白看到,就会想到.

    (3)巩固练习数的组成.(花图)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然后动手操作填空,最后脱离图独立填空.

    5.教学6的序数意义.

    (1)出示蝌蚪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闪动图片,使学生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将课本填写完整.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6的基数与序数含义.

    ①老师指定第6排,前6名,相应同学起立.

    ②用6和第6各说一句话.

    (3)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第2题(熊猫图).

    6.学习6的写法.

    (1)电脑出示6的图片,启发想像,观察6像什么?

    (2)观察电脑演示动画6的写法,寻找起笔、停笔点,然后学生在课本练习格内练写.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数序练习.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组成练习.

    3.发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数?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6所表示物体的实际数量,还能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且熟练掌握了6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6的组成和写法.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6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以小动物狗点点带来的朋友开场,既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又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也达到了复习0~5数的认读及数序排列的目的.

    新授部分在教学中,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再动手摆数量是6的学具,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摆放不同图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增加对6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6,培养学生初步的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引导观察、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本课的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边讲边练。学完一个知识点便及时巩固。另一部分是全课综合练习,是将全课知识融为一体综合练习,并把最后一题设计为发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活动

    数字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游戏准备

    0-6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教师拿出两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男生队和女生队,让他们按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如:各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和5相邻的两个数出列,比4大的数蹲下等.

    2.根据各队的表现记分,最后,得分多的为优胜队.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篇9)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3、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

    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评课稿连接: pkg/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