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
  • 《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

    发表时间:2023-02-04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原本我以为学生在计算时有了前面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不会差到哪,可是,几次作业做下来,却让我跌破眼镜,那计算的错误率叫相当的高啊!学生是不会吗?不是,让他们说,他们都知道,但为什么一到自己做题,不是这里错一点就是那里不对。比如要求在进位时要有进位的标记,有的孩子不以为然,结果在下一个数位需要加上进来的数时学生就忘记了。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475+126,结果写成了475+162。还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有数位不对齐。一连几天,我辗转反侧,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

    我想:粗心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强化训练,并且家校一起配合,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热搜课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三)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搜课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内容: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重点:

    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283×19301×27180×50193×40

    216×32103×18650×12408×30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自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三、自我展示。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52304360

    ×23×12×50

    356681800

    10434

    1396408

    2、一车间每月加工75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年加工多少个零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实用12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制定教案是认真备课的必要手段之一。我们为您精心挑选并整理了与“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相关的几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一课,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学。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之前三年级中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识,,因此本课内容可以看作是数的运算教学的一次拓展延伸。

    首先教材中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再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其次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交流估算方法,从而确定积的范围;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新知与应用新知。

    学习好本课知识,将能为后续除法笔算,小数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结合情境学会估计积的范围,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②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培养与他人交流的习惯;③帮助学生分析与改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重难点

    竖式计算具有直观、方便的特点,学会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重点之二;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理解算理是教学关键;

    虽然之前学生已遇到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但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时,仍会容易出错,所以我将此定为本课的难点之一;第二个难点是“三位数乘十位上数所代表的意义”,这是帮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如何对齐的依据;另外一个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处理与计算。三者合一可归纳为“如何保证计算正确性”。

    说教法

    1、学情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作基础,所以在尝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难度不大。不过,由于数的扩大,在计算时出错的机率就会变得更大。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一些疑惑:“中间有0”的乘法时,为什么第一步积中有时可以写0,有时不能写0?(如203×32与208×24)“两位数乘三位数,三位数中带0”的乘法,学生可能会在竖式中写00(如82×403)。这些情况都是受思维定势影响形成的,所以教学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分析改正,从而掌握方法。

    2、教法

    《新课标》中强调: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体现计算源于生活的需要,又服务于生活;“引导法、归纳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32×2=/23×3=/23×30=

    180×3=/16×30=/240×4=

    2、9月7日—9日,我们学校参加了青爱工程九九公益日“爱的教育”主题活动,我校平均每班筹款145元,平均每位教师筹款45元。

    问题:

    1、四年级8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2、四年级16位教师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大家做的很好,让我们来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出示:

    3、我们学校三四年级16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1)列出横式:145×16=

    (2)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

    2、学生讨论

    (1)小组内讨论算法

    (2)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中做法

    (3)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错在哪里?

    生:甲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该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师引导说:为什么与十位对齐?

    2、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同学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最后再怎样?

    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6/145×16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

    (3)归纳法则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课堂小练

    134×16/246×34

    2、教材47页“做一做”

    3、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4、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3】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在以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时,由一道应用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导入,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改为三位数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知识的巩固通过数学国“数学状元”的初赛,复赛,决赛的方式体现。通过问题:“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最后通过课后思考问题:“三位数乘三位数,你会计算吗?”拓展提高。

    本节课完成后我认为我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知识强调时让学生参与,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教师不要重复。

    2、应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性评价。

    3、板书基本功需要加强。

    4、学生出现错误后,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4】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2×2= 321×2=

    2、笔算:

    24×12= 44×59=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后,先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想: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2、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5×12”。

    3、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的练习简析。

    第50页第2题: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第3题,有的学生在计算54×145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第4题,因条件和问题都较多,学生读题时可能会出现读不懂就做或者找不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的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读懂题再做。

    第7题:把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出现的错误都列举了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计算中的错误再改正过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5】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笔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 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此环节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而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先观察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 你会计算吗?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3 1 9 5

    (请一生到讲台上讲解)师: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算的?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写在6的下面?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最后算什么?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42、919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是怎样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回想如何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迁移的学习方法,授人以渔。】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开心吃水果。

    31×2= 18×3=200×3=19×5≈21×7≈398×2≈

    2、算一算

    24×12=

    3、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24×12与241×12有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银川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算式:145×12=

    1、估算。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两位数乘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前四道。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判断正误,找出错因。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用心计算(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复习

    24×12=540

    2 4

    × 1 2

    4 8

    2 41 4 52 8 81 7 4 0

    例1145×12=1740(千米)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10乘145的积答:从银川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7】

    课题概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让学生先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迁移旧知

    1、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位我们的老朋友,对他们很熟悉吧,你能快速准确的说出他们得数吗?

    18×4=250×2=

    24×4=150×5=

    6×14=230×3=

    2、出示情境图:王老师来到图书馆,每套书有14本,她买了12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1)指名列式:14×12=

    (2)估算: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

    学生估算后(一般估成14×10),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估?(估成整十数,又好算,又比较接近准确答案。)

    (3)讨论:14×10=140这个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小了,因为把因数估小了,所以乘积也小了)

    (4)出示点子图:我们把一个点子看成一本书,一套书一共14本,就是14个点子,现在大屏幕上显示12行点子,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指一指14×10=140在图中对应那一部分?

    (5)课件演示,学生对着屏幕指出计算的部分

    (6)我们估出了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没有算。到底有多少本呢?你觉得可以怎样做?(用估算的那部分,加上还没有估的那部分)利用点子图直接呈现。

    (7)板书计算过程14×2=28

    14×10=140

    28+140=168

    (8)复习笔算:其实在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发现14×12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题,除了刚才我们分部的计算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列竖式板演)

    (9)复习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总结,课件演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对已有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复习的同时,为学习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做好铺垫)

    二、内化新知、总结方法

    过渡:看来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说明大家在学知识的时候用心用脑去学,这节课我们继续发扬这样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好不好?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每小时行145千米,用了12小时)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呢?

    生:用乘法解决,因为这道题是求12个145,所以用乘法计算(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来看——出示线段图分析,理清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图的出示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列出算式)

    (2)列出算式,出示课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45×12=(千米)

    (3)估算: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得1450

    让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估?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养成习惯在笔算中能够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准确值的范围)

    (4)交流计算方法:

    师:那么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请你自己尝试根据已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去笔算一下好吗?算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算法

    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找错例

    预设1:如出现错例,先请算错的同学汇报,投影展示

    145

    ×12

    290

    145

    435

    师:他算得对吗?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针对这个答案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不对,他的数位对的不对

    生2:290下面不应该用145×1,这个1是十位的1,表示1个十,是145×10,所以5应该和290十位的9对齐。

    交流汇报后展示算对同学的答案,并询问: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最后写什么?

    145

    ×12

    290………2乘145的积

    145………10乘145的积

    1740

    预设2:如果没有错例都是正确的。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阐明自己的算法。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适时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最后写什么?并重点强调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么写,积的末尾应与第一部分积中的哪一位对齐?

    生:145×1,这个1是十位的1,表示1个十,是145×10,所以5应该和290十位的9对齐。

    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是为了让学生把对原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知中,通过全班共享,交流,自己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5)验算成果

    师: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已经得出计算结果,那我们算得到底对不对呢?可以怎样验证呢?

    预设:

    生1:可以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大?如果比较大,说明结果有问题。

    生2:可以用计算器来检验是否计算准确。

    (6)巩固归纳

    师:通过计算我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定的.认识了,你们能说说计算方法吗?我们再做两道题进一步体验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为总结方法做好了铺垫)

    142×23214×34f

    算好后指明汇报交流,并针对其中一道题进行计算过程的说明。

    师:通过我们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你们能不能自己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归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借助以往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的经验,并结合自己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新知

    1、我来算一算:142×23=214×34=

    2、我来改一改

    3、赛一赛,看谁算得快又准

    134×12=225×36=176×47=237×42=

    师:每组选择一道题计算,计时比赛,看哪组同学计算的最快并全部作对,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这些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巩固算法,使计算更加熟练)

    5、知识的应用

    师:咱们能不能帮助我们学校解决问题呢?

    (1)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全校共36个班,每套书129元,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练习,第三题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解答,要在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是一个提升)

    6、动脑筋

    师: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道题吗?

    在竖式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本节课的开放题,要在学生数量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计算上去完成,对学生是一种提升)

    7、知识延伸:格子乘法(蒲地锦)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是一样的,注意用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末位对齐十位,不同的就是要乘上百位上的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次回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己归纳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看来在学习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会发现很多学习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收获更多成果,加油!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自我进行多位数乘法计算创造了条件,本单元主要资料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光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明白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光、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适宜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光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四、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五、编排特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六、教学推荐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状况灵活选取不一样的计算方式。

    七、课时安排:9课时

    口算……………………2课时

    笔算……………………。7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请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上的题,你们会计算吗?大屏幕呈现45×12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你们是这样想的吗?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内容,现在稍作改动,你还会吗?板书145×12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xxxx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师:一道题,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的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非常多,谁来举个例子。生说。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大家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掌握的都不错。这节课马上接近尾声了,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热身

    23×3=134×2=268+1340=

    3×6+5=7×8+5=4×9+6=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口述算式,同时板书: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估算。

    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估算一:145×12≈140×10=1400

    估算二:145×12≈150×10=1500

    3、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计算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全班交流、共享算法。

    (4)优化算法重点介绍竖式计算。

    同桌间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并集体反馈。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竖式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

    (6)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验算

    (8)总结算法: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再次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176×47425×36237×82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用计算器验算。

    2、解决问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旅行费116元,一共交旅行费多少元?

    3、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页第8题

    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4、检测,小竞赛,看谁算得対又快。(4题)

    164×32=254×36=54×145=217×83=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如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75×28,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每次讲课,我都是考虑时间紧,想把后面设计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所以忽略了学生说算理,让学生说的比较少,所以,我以后会在数学中重视学生“说”的技能,学生只有会说,才一定会做,但是会做的不一定会说。

    总之,我要做一个有心人,使自己的教学在每一次的评课议课后都有所改进,首先使自己对自己的课堂满意。

    教学设计

    覃花娘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课文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抢答:45×2=45×10=45×12=

    2、笔算45×12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末位对齐。说一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3、出示145×2=290145×10=1450145×12=1740?这两个的和?

    4、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①说一说题目告诉我已知条件?如何列等量关系式?

    ②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③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可以怎么估?要求:请同学们先自己初步估算,然后跟同桌交流,最后汇报。

    在草稿纸上列出来。(145接近150,而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150>145,因此145×12的积比1800少一些;把12看作10,145×10=1450,10

    ④用计算器来验算结果是正确的。

    ⑤根据列竖式的式子先自己思考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答:这个式子是怎么来的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书写?

    145×12=1740

    145×12

    -------

    290

    145

    -------

    1740

    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列竖式时应注意末位对齐,先算2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个位对齐,再算10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十位对齐,把所得的积加起来。145×12表示145×2=290145×10=1450

    ⑥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计算中,哪一位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上的每一位,从个位乘起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三位数,从个位乘起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填一填134×23=

    2、做一做。176×47

    3、森林医生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145×12=1740

    145×12

    -------

    2902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个位对齐

    145算10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十位对齐

    -------

    1740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

    415×3=298×3=523×3=

    2、笔算

    24×12=44×59=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

    290

    145

    -------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176×47425×36

    237×82

    2、练习九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九第3、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老师准备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隐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

    2、引出新知:(课件出示:一本书23元)

    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提问。

    老师如果买2本书要多少钱?买10本书呢?

    算式怎么列?会计算吗?

    这些算式同学们以前学过,是”旧”知识了.(板书旧)

    3、师提问题: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要多少元呢?(列式:23×12)

    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

    C: 12估成10,23×10=230。

    ……

    过渡:到底等于几?以前学过吗?这是个”新”问题(板书新),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呢?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3×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小组交流(学生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23+23+…+23=276(12个23相加)

    (2)23×2×6=276

    (3)23×10+23×2=276

    (4)竖式

    教学调控: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借助图来说说算式的意思)

    5、优化口算的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把12拆成两个数相加,或拆成两个数相乘。使这个新问题,变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⑴你觉得把12怎么拆最简便呢?

    ⑵如果现在买13本,23×13你打算怎么算?

    ⑶探讨:为什么不用连乘法?

    ⑷教师指出:看来在计算时,连乘有局限性。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好算。

    6、研究笔算

    ⑴(生出现列竖式)刚才还有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的进行了尝试.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直接反馈)

    (生没出现)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⑵学生尝试列竖式。

    ⑶(投影机)反馈,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

    2 3

    × 1 2

    276

    2 3 2 3 4 6

    ×2 × 1 0 +2 3 0

    4 6 2 3 0 2 7 6

    2 3

    × 1 2

    4 6…………2*23

    2 3 0…………10*23

    2 7 6 …………46+230

    2 3

    ×1 2

    4 6

    2 3

    2 7 6

    请列竖式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学生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①46是怎么来的?230呢?276?(根据学生回答,写出)

    (同学们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表达的形式不同而已)

    ②0是否可以省略?

    ③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

    ⑷师黑板板书完整算法。(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⑸(同桌交流)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刚才我们通过拆数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

    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

    7、你能接着算吗?

    问:两个36,意思一样吗?

    8、选择练习:

    你能列竖式吗?选一道算一算

    出示:21×14= 25×11=

    34×21= 14×21=

    同桌互相检查,出现错误汇报。集体纠正

    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乘法验算。

    10、总结梳理

    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三:实践应用

    有42个小朋友去游乐场。如果每个人都想玩这两个游乐项目,那么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每个项目的费用是多少?

    游乐项目 价格

    碰碰车 12元/车 每车限坐2人

    丛林探险 14元/船 每船限坐4人

    拓展题:

    12×11= 13×11= 14×11=

    算一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安排,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急你所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习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习:过桥游戏

    3.综合练习:跳伞游戏

    4.发展练习: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习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习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2】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3】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5】

    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操练,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合作在与老师、文本、同学、自我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感悟、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口答

    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2= 30+4= 30+6=

    70+20= 30+40= 30+60=

    生:指算口答。

    师: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师:算70+20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你的计算过程说得真清楚。

    二、动手动脑,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1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生:口答

    课件: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教学45+30

    师:怎样列式?

    生:45+30= 如果有人报出得数 旁边板书75

    师: 45+30等于多少?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算出得数。

    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3.学生活动

    4.生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

    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

    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生2:因为加上30就是加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教学例2 45+3

    1.师: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师板书:45+3= 旁边板书48

    2.师: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45+3等于48吗? 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对不对。

    3.生动手操作

    4.生:上台操作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师:你怎样看出是48的?

    生1: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生2: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追问:8个一哪里来的?

    生: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5.拨计数器

    师: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

    追问:这3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

    生:因为是3个一。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就是加3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6.师: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3+5呢?

    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教师板书 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5+3等于8,再算40+8等于48。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7.完成书上45+30 45+3的算式。

    (三)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师: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

    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如果回答不出:

    师: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师: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加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黑板纸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的,请坐直,很自信!请先把小棒收起来放在。看练习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生: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得?

    集体订正。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

    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1)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这样的题目吗?让我们来试试

    先做第一组题,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2)师:41+50你是怎样算得? 41+5呢?

    计算41+50和41+5有什么不同?

    20+67你是怎样算得? 2+67呢?

    师: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老师要请大家到水果店帮帮忙!看看水果店进了什么货?

    生:40个苹果,34个梨。

    茄子老师: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五、扩展

    1. 比大小。

    35+20 35+2 50+23 5+23 34+50 34+5

    生报答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2.踩地雷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正确算出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算式后面是笑脸还是地雷。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6=□ 3+55=□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40=□ 70+27=□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在计算中的不同处。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小结: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部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3、我这有一幅图画,是红星小学第一天开学,同学们到学校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主题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1)语文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数学书有多少本?

    (4)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该怎样列式?

    4、承上揭示课题。

    30+8我们已经学过了,谁能说说得多少?

    对35+3、35+30、38+38怎样计算,我们还没学过吧,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像35+3、35+30这样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探索1,35+3你会算吗?

    (1)先用小棒摆一摆是怎样计算的?再在头脑里想还有什么好方法?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计算方法:35+3。

    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刚才同学们用数数法,摆小棒法,数的组成法计算35+3,做了一回小小发明家,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师:在计算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这三种方法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想想它们都是要先算什么?

    小结:我们在计算像35+3这样的算式时,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整十数相加。

    (4)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出示“35+3”的变式题“3+35”你会算吗?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探索

    (1)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那么35+30该怎样算呢?(学生自己用小棒或自己动脑想)在小组内说说,请生汇报(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算法)

    (2)35+30应该先算什么?

    (3)小结:在计算35+30这样的算式时,应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个位上的数。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板书)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指一组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书练习十一第3题。

    独立做,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

    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已经陪伴我们半个学期了,过几天,他们就要迎来自己7周岁的生日了。所以今天它们一起来到了玩具店,想给对方买生日礼物。(出示实物)

    师:玩具店里的玩具可真多呀!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玩具的`价格是多少?

    生介绍。

    师:聪聪说,它有35元,要买个礼物送给明明。(板书:35元)

    师:请大家猜猜,聪聪要买哪个礼物呢?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聪聪带的钱数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我猜聪聪要买一个恐龙送给明明,我提的数学问题是:聪聪买了一个恐龙后还剩下多少钱?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35-5,师板书)——如生说出答案,师也可板书,但不加追问。

    师:谁再来猜猜看?

    生2:35-4;

    生3:35-2;

    生4:35-8;

    生5:35-35;

    生6:35-12;

    生7:35-15;

    生8:35-36。(师:你认为聪聪用35元买一辆遥控赛车够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师:聪聪到底买了什么礼物呢?告诉你吧,它买了一把玩具水枪。那么,聪聪买了一把玩具水枪后,还剩下多少钱呢?请把你的想法告诉给你的同桌好吗?

    生同桌讨论35-2的算法;反馈可能出现的算法如下:

    (1)、先算5-2=3,再算30+3=33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拨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中拿去2根)

    师生小结:不管是用计数器拨也好,用小棒摆也好,我们都是从被减数个位上5里减去2,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5-4、35-5吗?

    生练习计算、反馈。

    2、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助,使聪聪买到了称心的礼物送给明明。这时,明明在旁边着急了,它说:“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你愿意帮助明明算一算吗?你认为算式怎么列?

    生说师板书:35-20

    师:35-20该怎么计算呢?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同桌讨论、反馈:

    (1)、先算30-20=10,再算10+5=15;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减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里拿去2捆,也就是20根)

    (4)、先算个位5-0=5,再算十位3-2=1,所以35-20=15。

    3、师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三、练习运用,巩固拓展。

    师:聪聪和明明的妈妈也准备了礼物。但是它们只有解决了以下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礼物。你愿意与聪聪、明明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吗?

    1、口算。

    76-457-368-599-6

    76-4057-3068-5099-60

    生逐题口算。(抽取2组请生说算法)

    2、比大小。

    39-4○3646-2○4698-60○2859-20○39

    生逐题练习。

    3、师:小朋友和小精灵一样聪明,都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瞧,小精灵的好朋友小象、小熊、小猴也来了。它们想摘些苹果送给聪聪、明明。(出示苹果图)小猴已经摘了一个苹果放进箩筐,大象、小熊正在思考。小朋友,你们能帮它们摘吗?

    请一生上台摘苹果,其余生口述。

    4、师:大家猜猜小猴摘的第一个苹果可能是什么算式呢?

    生自由猜,师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精灵买到了称心的礼物,可高兴了。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感谢聪聪和明明给我们带来数学知识。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谁又能帮助解答呢?(指名列式)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先算4+6=10,再算20+10=30.)

    ③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④试一试(补充)

    31+9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9=33

    204

    13

    (2)24+9=33

    23110

    (3)24+9=33

    321

    30

    (4)24+9=33

    63

    30

    4、优选方法,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能独立解决问题吗?(学生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小兰:16+4=20(元)

    小青:25+9=34(元)

    小玉:9+38=47(元)

    4、补充题

    (1)下面()里可以填几?46+()=5()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24+6=30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4】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习。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1、根据算式45+3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怎样算,然后汇报算法,全班交流,得出算理;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这里老师有几道题,看谁在这些方面学得最好。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口算:

    80+2= 30+4= 30+6= 80+20= 30+40= 30+60=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最想到哪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这些地方可能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1.出示例题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问题:

    ①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②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④三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头列出的算式,

    1.45+30 45+3 30+3 45+30+3

    2.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算式,提问:在这几道算式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30+3)

    3.指出: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会了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这道连加的算式也就会计算了。

    三、探索算法

    1、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计数器,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你算一算呢?

    (2)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0摆在哪一边?

    把3捆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成75)

    肯定学生的算法,指出:刚才的算法,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的。(3)方法二:拨计数器

    (a)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的?

    师引导:

    第一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第二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讲述:瞧,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几个十?(7个十) 70加上个位上的5就是?(75)

    小结:通过刚才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我们知道: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把4个十和3个十先合起来,得7个十,即先算:40+30=70(板书),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即再算:70+5=75(板书)

    (b)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2、探索45+3的计算方法

    (a) 45+3会算吗?自我探索45+3的算法,再组织交流。然后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要把5个一和3个一先合起来,得8个一,即先算:5+3=8(板书),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即再算:40+8=48(板书)。

    (b)提问:如果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呢?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3、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都把两位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如都把45看成4个十和5个一)。不同的地方时:如果要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十,就把3个十和4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一,就把3个一和5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4、谈话:刚才我们还有一道连加的算式还没有解决,你有信心完成吗?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学生合作,现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然后指名两人分别交流两组题的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3)说说2+67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这幅图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牢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努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6】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习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习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习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7】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一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景 ,自主探究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四、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五、练习:

    1、书上第61页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1—3题

    六、课堂小测与评价:

    练习十一第四题

    20+3= 25+3= 76+3=

    2+30= 20+30= 69+30=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说课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转自数 学吧 )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说教法: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说学法: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学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 ),5个一是( ),5个是和5个一是( )。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 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 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 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 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 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 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教研员评课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七3。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习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0】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40+536+2021+5060-3030+836+2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鈥溤跹酢?/p>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座位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5)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先算5-3=2,再算2+40=42)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不同点:减整十数要从十位里减,减一位数要从个位里减。)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86-50=()54-2=()86-5=()

    学生指名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交流算法。

    (3)比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65-40=25(箱))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范例1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经过栏目小编的精制“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必将让您受益终身,感谢浏览本内容旨在为你提供实用信息!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并能准确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得思路。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法学法:复习法、讨论交流法、分析法

    一、复习口算、估算

    1、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 7×40= 600×7= 9×400=

    20xx×3= 9×1000= 7×0= 0+7=

    0×0= 5000×0= 56÷8= 25÷5=

    4×3+3= 5×6+3= 3×7+4= 7×10+6=

    69×3≈ 309×6≈ 297×3≈ 131×3≈

    (1)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

    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20xx×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近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习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

    点,本课以带学生去旅游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算的题目当中包含了本单元口算和估算的要点,并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口算(估算)的?”归纳口算和估算的要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模块的构建。】

    二、复习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4为什么要对着2来写?(4表示4个1,所以写在各位上)你是从那一位乘起的?

    5、师:当然,我们还要准备食物,出示题目:三(1)班有48人,每人准备2份小蛋糕,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蛋糕?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6、师:去旅游,水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准备水。出示题目:三(1)班班一共有48人,每人配备7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好了,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计算方法,在本环节的复习中是以为旅游作好准备引出了准备交通工具、食物、水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讲时用让学生说:计算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个地方?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每种类型计算的要点,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三、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 0 3 (2) 2 3 6 (3) 2 6 0

    × 4 × 4 × 5

    2 8 5 2 8 9 4 1 0 3 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 (2)345×3= (3)102×3= (4)1300×7=

    (1)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习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

    尾有0的乘法。课到这里学生已经感到有点累,因此,以帮助九寨沟的小朋友检查作业和做对了列竖式计算才能去看马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让学生说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事项达到巩固计算方法目的,并在九寨的介绍、欣赏中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3)学校运动会上,有8个方阵的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28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当重要。为此,在本环节的复习中主要通过学生先自己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交流和辨析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开心)那你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六、小测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能达到再一次归纳本单元的计算要领。刚刚复习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能及时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以后的复习中找到方向。】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85977568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5】

    一、口算。

    6×20=

    400×5=

    3400×0=

    30×7×0=

    0×48+7=

    28÷7×90=

    53+7=

    22×4=

    42÷6+63=

    7000×4=

    49+6×0=

    500×2=

    70×3=

    (90-50)×4=

    1+99×0=

    18+12÷6=

    二、填空。

    1. 18×5=90,18和5都是( ),90是( )。

    2. 计算30×5就可以想成3个( )乘5,得15个( ),也就是( )。

    4.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5. 2 × 4的积是两位数 , 里最大填( )。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 )里。

    四、解决实际问题。

    1. 奶奶养了273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3倍,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1) 奶奶养了多少只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了多少只小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试一试。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住在森林里,小矮人们每天都到山里去挖宝石。他们每天都可以比前一天多挖出一块宝石,周一小矮人们挖出了593块。这一周(7天)它们可以挖到多少块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6】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7】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题前后的.联系。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1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乘法(7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数字编码(1课时)

    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身份证号码蕴涵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给学生编学号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2.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习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所以就补充了练习2》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2、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通过涂一涂、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钉子板、三角尺、各种图形、有一定硬度的纸、剪刀等。

    大家在我们学校已经学习了两年多了,不知道大家对咱们学校的印象怎么样?咱们的学校很美,是吧?要是请你当设计师,你准备怎样设计我们的学校呢?大家想的真好,要是提高一下要求:让你在设计中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元素体现在你的设计中,你准备怎么办呢?

    (1)请你观察一下这幅图中的数学知识体现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观察:数学知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细心的好孩子。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四边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板书:四边形)

    师:边还得是直的,你们也没说啊?以后记住说清楚。我明白了,四边形应该是这样的。(板书)

    师:怎么又不对了?还得连起来。哪位同学来连一下?

    师:原来这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谁能用语言来叙述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式四边形?

    师:怎么还不对啊?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啊?

    师:嗯,你们真棒!我们可以这样说:四边形是有四条直边围起来,有四个角的图形(板书)。同桌两个人互相重复一下。

    (1)(课件出示图形图片)四边形可就藏在这里面,你能把他找出来吗?请给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看谁找得准。(让学生给四边形的都涂上相同的颜色,教师巡回指导,同桌互相检查评价。)

    为什么这几个图形是四边形呢?其它的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呢?(强调:四边形的边必须是直直的。)

    (1)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组练习,第一组,用剪刀剪四边形;第二组,用笔画四边形;第三组,用钉子板围四边形。(点击课件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派一位代表,说一说,你所做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1)同学们表现都好极了,我相信以后再出现四边形你们肯都认识它。但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遇到了一点麻烦,它只能沿着四边形走,才能顺利回到家,它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

    (1)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四边形。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文具盒,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在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寻找,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2)在我们这小小的教室里已经找到那么多的四边形,那走出课堂,生活2中肯定会有更多的四边形。请看:(点击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0】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5031421000X5630

    2004500314028006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1】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50×314×21000X×56×30

    ×4500×3140×2800×6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3】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口算卡片等。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18

    183

    +18

    54

    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5】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桂花雨》教学思考word版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学思考word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读这篇文章,就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仿写句子、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不同了。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教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何放,我不知道,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绽放异彩。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执教本课后我发现:学生通过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们才会用心去生活,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追求的精神元素。应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把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融进课堂,融入文本。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作者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课堂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灵魂的呼唤、精神的提升。

    通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力求进步。

    实用课件: 《购物》教学思考word版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购物》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教学《购物》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 使学生 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民币的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课件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购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老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于是 ,在后面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探索规律的工具, 让学生利用购物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 当小组讨论:你买了几样东西? 在付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还会边说边演示付钱的过程,这时, 信息技术又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当交流汇报后,反思: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付钱方法?还有哪些不会?时, 学生就不同的意见再次购物,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又作为了练习、巩固、探究的工具。 这一改 ,使我想到:在课堂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数学实验的工具来探究数学规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两次购物教学,收获不同。使我深深体会了利用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也深刻理解了布鲁纳提出的: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 ,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今日课件: 新课改教学思考word版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今日课件: 新课改教学思考word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激趣导入---感知课文---讨论探究---进入角色---小结质疑---拓展作业,也在逐步形成。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跳出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更好地去落实新课标。

    一、“个性张扬”得到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视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合作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做个动作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二、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更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 “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有的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你真棒!”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同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比如,某同学读完课文后学生间的评价,不是说某某同学这里加字了,那里漏字了,就是说某某同学声音太小了,低年级同学这样评价,高年级也是这样评价,似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既然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导向”,那么教师的评价就必须是具体实在的,就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多媒体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媒体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课中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的课有明显的教师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案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来设计的,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致使课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而教师则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我们课带来新鲜的空气,能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课件范文: 拔萝卜教学思考word版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范文: 拔萝卜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另外,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与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我觉得在本节课中做得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小朋友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

    同时,在教学中也有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

    1、要加强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

    2、小组间的合作差异性较大。在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一部分只当听众。

    3、学习的书写习惯方面,如:列竖式时应更规范,画横线应用尺子画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课件系列] 数学课教学思考word版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系列] 数学课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后,结合我上的《小数除法》一课,颇有感受,故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在新课前,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估一估:4千克苹果6.8元,如果有2元钱,够买一千克吗?(2)3块月饼5.8元,5盒牙膏12元,谁的单价贵一些?通过学生估算,让学生首先确定小数除以整数,商的整数部分是几。教师通过这样一道例题来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4千克苹果6.8元,你能正确地算出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吗?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教师在下面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这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方法。一种在竖式中加了小数点,另一种没有加小数点,老师让学生说说商里为什么要加小数点?学生利用元、角、分来确定小数除法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又为小数除法的计算作了依据和铺垫。第2层;教师要求学生能不能有其他的想的方法。(学生马上投入到小组学习中了),讨论得出从单位的角度也能解决。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是计算课,以我们平时传统的教学,肯定要特出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的算理。象6.8÷4,肯定要求学生讲出6个十除以4商1个十,余2个十与8个十分之一合成28个十分之一;4除28个十分之一商7个十分之一,所以7写在十分位上;为了表示7在十分位上,所以在1和7的中间要点小数点。接着通过计算和巩固,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传统的教学特出了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教师的眼中,学生就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把算理教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尝试、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虽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似乎不够完善,不能象传统教学那样练的多,练的广。但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更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出了奥运冠军杜丽在射击比赛中的画面情景,让学生算出杜丽打最后5发中,平均每发是几环?既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又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如能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热门课件」平移和旋转教学思考word版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热门课件」平移和旋转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是还不是很清楚。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时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高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件精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思考word版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精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思考word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平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习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合集8篇)


    说到“有理数的加法课件”,这篇文章肯定值得一读,建议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在正式上课前,老师需要认真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这是每位老师必须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1

    2 + 3 = 5

    (—2)+(—3)=—5

    2 +(—3)=—1

    (—2)+ 3 =1

    (—2)+ 2 = 0

    0 + 3 = 3

    0 +(—3)= —3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

    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

    一个数同0相加

    (法则归纳)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教学设计的说明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

    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推导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明显地具备了逻辑思维性,并且学生已经在我的要求下,学会了预习、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只要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所有的内容用电子的白板展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通过对小学加法及数轴知识的应用的复习,让学生既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课。

    2、出示问题情境、解决新知

    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提示,运用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且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答案。

    3、探索发现,归纳新知

    利用学生展示的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运算法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通过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例题、应用新知

    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体会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互动回答是采用哪个小组举手多、举得早,让哪个小组来回答;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6、规律总结,升华新知

    本环节着重总结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随时总结规律的习惯,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和巩固。

    7、作业和运用,拓展新知

    通过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挑战自我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认识。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3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选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上学期第2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算术加法运算和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学好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其他有理数运算,以及后继要学到的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前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展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能力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与分类思想,2.培养学生准确运算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2.讲清楚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方法和过程。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带有符号的两个数相加,必须克服小学里长期形成的算术加法运算的思维定势,而解决异号两数相加时有关符号和绝对值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突破策略:1.精选各种有趣体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尝试成功。2.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学习‘数学化’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发现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根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得分的观察,体会到如果加法运算仅局限在小学当中的算术加法运算是不够的,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活动二:探索交流。美国学者奥苏伯尔称: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先行组织者,而学生已经在2.1至2.5中学了有理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探索法则架起了桥梁作用的组织者,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六个探究活动。即以原点为起点,一只小狗在数轴上左右走动来表示情况,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这样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既渗透了分类思想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最后再由学生对整个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从而得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法则得出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活动,比比谁聪明,让学生观察法则中1、2用简短的两句话进行概括,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给出:同号不变值相加,异号取大值相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则,教师继续强调符号与绝对值。

    这时只能说学生对法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我设置了第二个环节再探新知。整个法则中尤其强调的是符号与绝对值,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解决创设情景中的动漫表格的问题,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体会到整个和的组成就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从而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首先我设置了一道例题(1)(-6)+(-8) (2)(-3.4)+4.3 (3)(+1/2)+(-2/3),由于课前有让学生预习,所以例题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作完后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板演,对于板演时出现错误的题目,可由学生自行更正,最后师生共同评述。例题以这样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体学生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

    紧接着,我设计了练习。课前我按照学习程度均衡的原则,将本班分成A、B、C、D四个小组。我设置了一道抢答题,由组间进行抢答,对于抢答成功的小组给予福娃奖励,最后以福娃个数多的小组获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为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玩有理数牌,请同桌间的两个同学,各自抽取一张牌,进行求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教师在学生之间巡回参与活动。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改理论,让学生在“学在玩”在“玩中学”。

    设置练习时,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之外,我还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除了刚才所设置的基础训练之外,我还设置了变式练习。第一题((-5)+( )=-8)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题目是 ,那么大部分学生马上可以得到-8,所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就对学生的解题造成了困难。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并为紧接着要学的有理数减法作好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第2题(一只小狗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3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面,与原来位置相跑多少?)与之前的探究活动相呼应,须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

    为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置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在安溪中国茶都代售茶叶,爸爸获利120元,而小明却获利-20元,问这一天他们共赚了多少钱?)通过此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此节课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总之,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分析,进而归纳从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注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用于发现。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边可以尝试、探索的场景,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3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和的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一个单位代表1千米

    1同号两数相加

    小亮从O点出发,先向西移动2个千米休息一会儿,再向西移动3个千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__走了___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从上,你发现了吗,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怎么确定?结果的绝对值怎么确定?请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框里。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的符号,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1)小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4千米,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急急忙忙掉头向西走了1千米,找到了掉在路边的钥匙,小明这两次走路的效果总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米,突然想起今天家里有事,赶紧掉头向西往家里走,走了3千米到达家中,小李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等于吃哦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

    _____千米。用式子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异号两数怎么做吗?把你的结论填在下框中。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的绝对值

    减去_______________的绝对值。

    3一个数和零相加,以及互为相反数相加

    (1)某个人第一批货获得利润3万元,第二批货物保本,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万元?

    (2)某人第一批货物的利润是5万元,第二批货物亏损5万元,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

    从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结论写在下框中,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_______,一个数和零相加,任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例1计算(1)(-8)+(-12)(2)(-3.75)+(-0.25)

    (3)(-5)+9(4)(–10)+7

    例2计算(1)(-3)+(2)(-)+(-)

    例3填空

    (1)-7+____=0(2)(+)+______=-(3)____+(-)=(4)__+=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21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哪些?请你把它们写在下面:

    1

    2

    3

    4

    六作业p24-25A组1-4B1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5

    1.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开放式探索]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4.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

    [反思应用1]例1:计算(—3)+(—9);(—4。7)+3。9;

    [反思应用2]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4.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练习1]计算15+(—22);(—13)+(—8);

    [练习2]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

    ⑴温度由—4C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

    [练习3]火眼金睛找错误:

    =-1。7

    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A.文具店B。玩具店C。文具店西边40米处D。玩具店西边60米处

    C组: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②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

    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2)-3+(-7);

    (3)-10+(+3);(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

    1、题目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洋后学校的数学教师王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改新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有理

    数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以及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引入负数之后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加法运算,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确定为: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教法:

    〖情境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在求解两个加数的和以及调换加数位置后的值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探究结合律的规律;

    〖演示法〗演示具体的简化运算过程;

    〖讨论法〗通过探究、演示、讨论得出并领会a+b=b+a,(a+b)+c=a+(b+c)所表示的含义

    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篇8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2)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数形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突破策略:?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讲清楚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方法和过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带有符号的两个数

    相加,必须克服小学里长期形成的算术加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符号和绝对值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突破策略;?精选各种有趣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尝试成功. ?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教学方法

    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主角,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 ,让学生在多媒体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学习方法

    七年级学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猛发展。他们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应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幻灯图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竞赛和互举例子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且将单调的练习转换成学生互相提问,互相比赛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

    采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新热情。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后,对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

    【《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