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2000字精选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2000字精选

    发表时间:2023-01-31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在教学前就要写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良好发展。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欢迎你的品鉴!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2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比例这个单元的知识后,教材安排了一节整理复习的内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通过学习对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以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教师在组织整理复习时,要紧紧围绕着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易混淆的概念,要加强对比复习,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复习意识,体会整理复习的好处,逐步掌握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比例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法: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学生整理和复习。

    学法:学生回忆整理,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说明:

    根据我们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案。有两个要达成的目标,一是老师带着学生边复习便边整理知识,在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知识网络。二是通过收集错题,典型题,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复习,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从学法层面来说,向学生展示一种好的复习方法——用思维导图对本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旨在让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掌握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比例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等】

    2.学习的内容那么多,你是如何整理和复习的?有什么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思维导图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揭示课题: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看书归纳整理

    1、看书整理比例的意义

    (1)师指导学生看书(第40至42页),边复习边整理。

    老师带着学生看书整理和复习比例的意义。

    (2)复习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区别。

    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看书整理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让学生看书第45至49页,尝试整理本节知识。

    3、整理比例的应用让学生看书第53至62页,尝试整理本节知识,老师个别辅导。

    4、汇报分享交流整理的成果。

    注意事项:

    1、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和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都是把图形的边长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2、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百分数、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4、通过百分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难点是弄清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答

    (1)7吨是8吨的几分之几?

    (2)19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数关系。

    (1)一头牛的质量是一头大象质量的23/100 .

    (2)一块石子的质量是23/100 千克。

    3.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六(3)班在期中考试中,数学科的及格率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们知道哪个班的及格率高一些吗?(板书: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师:好,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大小。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77-78页的内容。同时思考:

    ① 什么叫做百分数?

    ② 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数所占的比率大)

    ②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统计图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看成“另一个数”。

    ③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81/100。

    ②完成计划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 吨。

    讨论:

    a.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b. 87/100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c.这三个都是分数,其中前两个才是百分数。

    (4)小结: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写52(分子),再写百分号“%”(分母),即写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二十三 百分之六十七点三 百分之零点五

    (3)小结: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约分,它的计数单位是 (1%),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大于分母,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 百发百中( )事半功倍( ) 事倍功半( )

    3. 请大家判断

    (1)一个苹果重30%千克。( )

    (2)2.34%读作百分之二点三十四。()

    (3)21/100 吨就是1吨的21%。( )

    四. 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智慧

    教学反思:

    1.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过接触,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就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为后面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做铺垫。

    2.为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班的及格率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百分数的意义,突出本课的重点。

    3.在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以上的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了解。

    4.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和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5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四的内容。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解决问题。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后进行汇报。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描述各部分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4.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可以把两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然后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较为合适?

    生:因为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4)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生1:这是扇形统计图,在这道题中整个圆表示奇思家12月生活总支出;

    生2: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有服装、文化、食品、水电气、赡养老人和其他。

    (2)让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现什么?统计图中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示:在分段统计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不重复不漏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下面情况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5题。

    (1)教师给出本班和邻班10名男生的60

    m跑成绩。

    (2)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

    (3)学生自己计算、画图完成后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整理数据:分段

    3.绘制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可能有些学生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于学困生。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提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因为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组合体的体积就是使用的那些小正方体的体积和。)

    3、设疑: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组合体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说这两个物体是怎样的,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一个物体是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另一个物体是用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所用的小正方体大小不同)

    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两物体,结果学生发现两个物体因为所用的小正方体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明白只有用同一种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才能通过比个数方便地比较出物体的体积大小。

    [设计意图: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大小时,出示方块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来比较,引起认识的冲突,使学生产生需要有统一大小的正方体来比较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下面引入体积单位作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

    学生交流后追问:仅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那我们能不能联系刚才的学习经验想个办法来解决呢?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把它们切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就能比出大小。

    2.媒体演示过程: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成同样大的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数方块的方法,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大。

    3.过渡:的确,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人们统一了正方体的标准,并规定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4、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3)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4)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媒体显示图,学生口答。

    (6)回顾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1立方厘米,想想立方厘米通常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

    (用立方厘米来测量或计算较小物体的体积)

    5、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时先出示正方体实物,再描述其含义,再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操作丰富感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表象,丰富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知。]

    6、认识1立方米

    (1)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直观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师演示: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指名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让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的单位。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7.认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

    教师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水倒入量杯

    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认识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立方米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这样安排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

    三、反馈练习.

    1.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比较1厘米、1平方厘米和1立方厘米,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口头回答

    指出:这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的建构认知结构。]

    3、完成练习五7

    重点在学生交流的策略中提炼思考策略:先想想实物有多大,再思考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5、完成练习五8

    先推想再操作验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单位?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区别?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理解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难点:

    化简比,并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今天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个实验,想请同学们也去参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淘气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笑笑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杯水更甜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1)再次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蜂蜜的含量越高,蜂蜜水越甜。即蜂蜜与水的比值越大,蜂蜜水越甜。

    (2)让学生自己求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寻找结果。

    3∶12==

    4∶16==

    计算后可知: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都是,所以一样甜。

    (3)师:如果能知道两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是不是也可以比较呢?怎样才能知道?请在小组内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再转化成比的方法。

    3∶12==1∶4

    4∶16===1∶4

    根据比我们发现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也就是平均1小杯蜂蜜都用4小杯水,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小结:当比的两项数值较大时,有时会给判断带来不便,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样更便于我们观察比较。

    2.探究比的`特殊性质。

    师:如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变小呢?我们先看看笑笑写的几组相等的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学生能够说出两组比的变化情况:第1组把1∶2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比值不变;第2组把4∶12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4,比值不变。

    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规律?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师:这与这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相似之处?

    生: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

    师: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什么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

    生:因为比的后项乘或除以0,比的后项就是0,这个比就没有意义。

    3.化简比。

    了解了比有这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它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就是化简比。

    师: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你能化简下面的比吗?

    24∶42∶0.7∶0.8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化简的方法,然后汇报。

    生1:化简24∶42,可以先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进行约分,再改写成比。

    生2:化简∶,可以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商用最简分数表示,再转化成比。

    生3:化简0.7∶0.8,可以先把小数比改写成除法算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化成整数比后再化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演。Www.jK251.Com

    教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但要注意,要使比值不变。在做题时可根据题目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选择。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教师问:根据现在的比可以看到有一样甜的吗?(不能,因为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完全相同)教师追问:那怎么办?(要把比化简后再比较)

    2.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化简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首先完成第(1)(2)小题后,想一想,比值化成百分数后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能够想到它表示两人的命中率。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马虎和奇思谁的命中率高。

    五、拓展提升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乙数和丙数的比是5∶7,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

    15∶20∶28

    2.三个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一队完成总工程的,二队完成总工程的,三队完成总工程的,三个队完成工程量的比是多少?

    1∶2∶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在小组讨论后完成。

    学生回顾并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不足之处:对最简整数比没有强调提出,而且对化简比的方法也没有作总结性的归纳。课上练习题不足。

    教学建议:教学时,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增加一节练习课或课下增加练习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设计2000字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