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推敲》教学设计模板
  • 《推敲》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29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敲》教学设计模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课。课文的标题“推敲”揭示了故事的中心,内容讲述了关于“推敲”一词由来的故事,故事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充分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品味字词、学习推敲,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有效对话,让彼此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悟推敲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推敲

    1、广告语导入

    板书课题

    2、

    师:预习时已经读过课文了,你读了几遍,还想读吗?谁想站起来读?请举手。时间是宝贵的,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自己争取,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请所有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第一段。没举手的同学什么时候想读了就随时站起来。

    都站起来了,都想读了,都敢读了,老师还想挑战大家,谁特别想在今天这个场合锻炼一下自己的勇气,请举手。

    谁敢自信地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

    读得确实不错。他现在是咱们班的朗读冠军,谁敢向他发起挑战。

    谁敢说我是我们班读书声音最洪亮的?

    你认为谁读书比你还好?怎么好

    二、钻研文本、走进推敲

    1、人们常说,情从景引、文由情生,那么,是什么样的美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为我们留下了《题李凝幽居》这一脍炙人口的名篇,你能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吗?

    出示

    (1)、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读出这份宁静,生读:宁静美妙的夜晚你也喜欢我也陶醉,老师也想抒发自己的情感,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范读。

    诗歌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

    2、过渡:访友而未遇,但贾岛并未感到太多的遗憾,归途中他仍然沉浸在昨晚的诗中,特别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让他颇费思量,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

    (1)、他在做什么?找出课本中的句子。

    (2)、出示:我仿佛听到他在吟诵(),仿佛看到他在做着()的动作,仿佛看到他()的神情。

    (3)、我作小演员:一生演贾岛(演出如痴如醉),其余演大街上的人,感到好笑的人会说些什么?

    小结:全诗共40个字,为了一个字,他这样痴迷,甚至被长安街上的人当作笑料,你认为值得吗?

    调查谁有写完作文主动修改的习惯。

    生交流

    过渡:对,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来的。一字千斤,范仲淹追改《岳阳楼》世代流传,一个个故事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不都是这样推敲来的吗?

    小结:读一句话能感受到一颗心,读一件事能感受到一片情,每次读到这里,老师都被一种精神感动着,相信你也一样。你读出了一种什么精神呢?

    生交流。

    小结:哦,我明白了,这就是一种可贵的钻研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种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孩子们,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没有我们读不好的书,没有我们写不好的作文!

    3、

    (1)过渡:沉醉在诗歌的意境里,贾岛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在这时——引读第4自然段

    (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指导朗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3)如果你是贾岛,冲撞了韩愈大人,你会想些什么?

    (4)小结:老师被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震撼了,明知道自己闯祸了,他除了诚心道歉没有丝毫后悔,一定要让诗句最妥帖、最恰当,这是他执着的追求!

    4、走近韩愈

    过渡:认真创作反复推敲的只有贾岛一人吗?还有谁?哪里看出他也在推敲?

    (1)、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韩愈也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有什么话想对韩愈说呢?

    5、诵诗感知,细品“敲”字。

    三、升华主题、感悟推敲

    1、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人们送给贾岛一个雅号,你知道吗?——“苦吟诗人”

    2、过渡: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并留下许多佳作。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这句诗——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学以致用、实践推敲

    (1)、有一种态度叫推敲,有一种修养叫尊重,有一种境界叫挑战,究竟“推”好还是“敲”好,贾岛和韩愈各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推”好,你认为呢?

    (2)、句子练习

    教师节,我去老师家访问。

    我要求妈妈给我买一双名牌运动鞋。

    今天在课堂上,XX同学即时表演了诗人贾岛推敲的情景。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五、课堂总结、坚定推敲

    下课的铃声阻止了我们课堂上的推敲,更坚定了我们以后的推敲之路,写诗作文是这样,做人做事亦是如此,锲而不舍、认真严谨将与我们终生相伴!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推敲的课件集合11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达成,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经过我们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推敲的课件”,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推敲的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贾岛的资料。

    3、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斟酌、妥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

    谈话: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猜猜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练习表达。

    师述:从同学们刚才对图画的描述中,老师想到一句古诗(学生一起读一读):“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大家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唐朝诗人贾岛)诗句中的“敲”字,颇费了贾岛的一番功夫,还因此成就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生字词,你都掌握了吗?指名读。

    第一组:贾岛、韩愈。(他们的身份是?)

    第二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最容易写错的字)

    第三组:即兴、妥帖(近义词)吟哦、斟酌(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齐读词语。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预设: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4、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事情的发展过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第2—7自然段)(整篇课文都在说推敲的来历,这样分段似乎不合适。)

    2、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3、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小组交流。

    4、交流:

    A有情有义的贾岛

    (1)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学生回答预设: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小结: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B才华横溢的贾岛

    (1)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预设: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C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贾岛

    (1)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严谨认真、锲而不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2)(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a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b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c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3)你体会得很深刻。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学生回答预设: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D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贾岛

    学生回答预设: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1)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学生回答: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2)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学生回答: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3)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学生上台表演。

    (4)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E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贾岛,学生谈理解。

    F、有礼貌的贾岛

    (1)何以见得?学生回答: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2)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5、故事讲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人物也很重要,他就是——学生回答预设:韩愈。

    6、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7、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学生回答预设: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8、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9、小结: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其实在写文章时,善于推敲的何止贾岛,宋代的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也留下了千古佳话……出示《泊船瓜洲》,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这是今天的作业,大家回去“推敲”。

    板书设计:

    推敲: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推敲的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推敲的课件(篇3)

    9、推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故事。

    2、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经过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板书:即兴。提问:为什么说贾岛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触景生情;事先没有准备写,临时写下的。看到眼前的景色,却拜访朋友但没有遇到,让他思绪万千。)

    (3)是什么样的景色让他产生了作诗的欲望呢?引导学生看图,表达。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4)是啊,贾岛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

    (板书:留诗赠友)

    (5)出示《题李凝幽居》。齐读。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回答题(2)

    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

    (1)指名回答问题2。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2)贾岛为什么会犹豫不决?找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他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引导比较不够妥帖与更恰当些,体会贾岛做学误码的认真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3)为了这一个小小的字眼,贾岛费尽了心思。想象一下,贾岛骑在毛驴上,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表述,相机理解吟哦一词。]

    (4)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出示,指导朗读。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走进了长安城。

    (5)小结: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贾岛反复推敲。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反复推敲)

    4、小组学习活动。

    过渡: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自学。

    (1)三人小组自学4~7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交流3、4题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贾岛与韩愈的对话,并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试着两两配合表演出来。

    (2)自学。

    (3)集体交流。

    ①交流填空。

    ②交流人物对话。

    △指名一学生与老师配合表演(或学生表演,教师相机指导)。

    △两学生独立表演。

    (指导学生板书:共同斟酌确定用敲)

    5、小结:贾岛听了韩愈的解释,连连点头,将诗中的推字改成了敲字。

    再次齐读《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学习第八小节。

    过渡:这首《题李凝幽居》一直流传至今,关于推敲的故事也传为佳句。

    1、同学们,推敲原来是指两个不同的动作。学了课文,你们知道现在人们用推敲指什么吗?(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学了课文,你觉得贾岛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提高

    过渡: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王安石就是典型的一例。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我们也来学推敲:课后练习4。

    五、课后作业。

    1、再现故事情景。

    2、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修改自己最近写的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反复斟酌韩愈解疑

    教后反思:

    推敲的课件(篇4)

    听了俞校长的《推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看得出俞校长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仔细推敲了一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课文结束时的板书顺序是以诗赠友反复斟酌确定用敲闯进仪仗队。俞校长说这个顺序对吗?如果你认为不对,该怎样改?要求学生对这一个顺序仔细推敲推敲,有个学生是这么该的:将反复斟酌与确定用敲对调,有很多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个学生说是确定用敲与闯进仪仗队对调,很多学生都赞同,因为课文及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前一个学生说的顺序不无不可,我们大可以这么看:先有贾岛的以诗赠友的即兴诗,然后就有了贾岛斟酌推敲两字入神而闯进仪仗队,接着与韩愈商搓而确定用敲,最后是反复斟酌,表示我们后人在思考时,反复斟酌厉害关系,拿不定主意,可以用推敲来表示。学生若是这样想的话,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我们老师就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保护学生柔弱的求异思维。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努力创设的。

    推敲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联系相关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推敲”一词的由来,并领悟“推敲”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到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贾岛、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 贾岛

    4、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6、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学习课文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4、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5、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6、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3)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7、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8、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同桌分角色读,评议(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9、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指名读,给“思索”找近义词。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10、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五、课堂小结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抄写《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板书设计:

    32、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 文字 韩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斟酌文字,养成推敲的习惯。在学习了“推敲”这则故事之后,我又补充介绍了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推敲文字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然后带领学生推敲他们自己的习作,授之以渔。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推敲的意识不断加强,为今后写作时养成认真态度和斟酌文字习惯奠定基础。

    教学中也存在缺憾。如在让学生“以贾岛的口吻具体讲述作诗原因”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联系第二、三小节,但显然没有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老师有些操之过急了,所以学生表达的意思不够到位。

    推敲的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根据课后习题,掌握换词方法,学会推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换词方法,能说出相关理由,学会推敲。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推敲导入

    1、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2、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听?先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3、指名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的请举手。

    2、(出示词语:和尚、惊醒、毛驴、妥帖、车辆、闯进、礼貌)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时,想想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懂的?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4、交流故事内容。

    (板书:访友赠诗、斟酌一字、冲撞仪仗、韩愈定敲)

    三、体悟妙处

    (一)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简介贾岛: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一诗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看出的?

    2、理解重点句:

    出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3、观察插图(月夜惊小鸟):按顺序说图意;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环境,你看出了什么;给这幅画题名;拓展《题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读,其他学生指图体会。

    (三)1、指导观察课文题目左侧的插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如果你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会怎么想,怎么说?

    2、贾岛骑着毛驴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相机理解即兴、妥帖、恰当。

    3、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四)1、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6、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四、讲述故事。

    1、熟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五、养成习惯。

    1、鼓励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3、教师总结。

    教材解读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绘有两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的创作态度。两幅图形象展现了课文主要内容。

    全文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引出故事主任公贾岛,告诉大家几个信息:(1)贾岛是唐朝诗人(2)早年家境贫寒(3)早年贾岛当了和尚。这为下面故事的展开做了准备。接着叙写推敲这个故事的由来。以诗赠友反复推敲冲撞仪仗确定用敲。最后结题。一段就一句话,说明了推敲一词的现在含义正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申来的。文章开头引出人物,结尾交代由来,都为主体服务,使故事的结构更加完整。

    教学中要注意:(一)感悟推敲的益处。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认识了韩愈,让推敲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是推敲,其实人们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二)讲将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而又非常生动,文章的语言优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细节非常感人,如表现贾岛的如痴如醉地创作时,抓住了吟哦、比比划划、闯进等动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课后习题也有此要求。(三)养成推敲习惯。课文最后写道:后来,人们就把在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学本文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感悟到推敲的好处和讲讲推敲故事,还应让他们养成推敲的习惯。

    推敲的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推敲的课件(篇8)

    看了特级教师贾志敏《推敲》的教学实录,感觉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给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一、精彩的导入。

    贾老师的导入轻松自如。趣贯穿始终。他通过木、休的造字方法;左、右单独、合起来不同的意思,引入东西分开、合起来的不同意思。最后引出推敲,引出课文。他这样围绕有趣的汉字导入话题,学生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增强了亲和力。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趣味。

    二、实践的训练。

    在对课文内容概括的时候,贾老师通过:(1)贾岛在()去(),结果()。(2)他对诗中的()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3)结果冲撞了(),()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1、()2、()3、()。这样三条填空,让学生反复练说,最终比较流利的说出一段话。正是通过课文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对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

    1、这一句,完全可以做别人的示范

    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某段时,读了一大段,只有最后一句,读得稍微好些。贾老师没有婉转地批评他,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出人意料的对他读的最后一句,大加赞扬。哎呀,最后一句读得真好!完全可以做别人的示范,请你把最后一句再给大家示范一下。学生十分激动,因为这也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他在贾老师的鼓励下,把最后一句又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更好了。我想: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更爱读书,更爱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只有随时发现学生朗读时的闪光点,不断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才可能真正喜欢阅读,真正喜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不要紧,没关系,再来一次

    一个女同学在读到最后一段时,短短的一行字,竟出现了几处错误。斟酌读错了,停顿也没有停好,十分地不熟练。贾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耐心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同时和蔼可亲的对她说:读得不好,主要是我们没有预习好,没有多读几遍。不要紧,没关系,再来一次,一定会读好的!那个女生定了定神,又读了一遍,读得比上一遍好了些。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指导上,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也是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原因吧。[

    贾老师的课堂有充满情趣化的语言,鼓励的声音,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扎实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推敲的课件(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推敲的课件(篇10)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指导读准字音。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

    1、造句。

    [推敲 教案教学设计]

    推敲的课件(篇11)

    (1)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3)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4)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1)    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2)    举办摄影展。

    (3)    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1)    指名读。

    (2)    谈谈主题。

    (1)    举例容易产生分歧的几个问题,如:

    ①    评选班干部。

    ②    如何开展主题队会。

    …………

    (2)    畅谈。

    今天的谈话让你有什么收获了?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1.进行展示汇报。

    (1)    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    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    根据照片谈内容。

    (2)    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拍摄、绘画。

    (3)    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的更好,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1.指名读。

    2.谈谈要求。

    1.自由读。

    2.齐读。

    3.谈谈对诗的看法。

    (1)    内容。

    (2)    语言文字。

    (3)    写作手法。

    (4)    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最喜欢成为什么人或什么物?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请目标相似的人互相补充原因。

    1.把自己想象成某人或某物(只能一种)。

    2.写写“自己”怎样避免发生某些不该出现的现象。

    3.写“自己”要怎样把自己的新形象塑造的更好。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简单评点本次作文的好处与不足之处。

    1.投影。

    2.自由读。

    3.评出佳作好在哪。

    4.齐读佳作。

    5.说说从佳作中学到什么。

    1.自由读。

    2.提提意见和修改方案。

    3.共同修改。

    4.读读改后的片断,前后比较。

    5.说说从修改中受到什么启发。

    1.交流阅读。

    2.点评,批改。

    3.修改。

    4.个子修改。

    抄写正文。

    [语文天地--角度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我们为您提供了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文档编辑了,更多类型范文在网上都能找到。参考优秀范文的构思是写作的关键。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请5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有4张凳子,老师喊123开始,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引导:5位同学坐在4张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凳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我们刚才做了个小游戏,但小游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出示题目:把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板书:小棒4杯子3)

    提出要求:把所有的摆法都摆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动手摆,把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2)指名一位同学展示不同摆法,教师板书。(4,0,0)(3,1,0)(2,2,0)(2,1,1),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4)师生共同理解“总有”“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5)明确:刚才同学们把所有摆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称之为“枚举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合作中、讨论中发现规律,分析问题的形成,把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提高,让问题在学生的探究中得到解决。]

    2、要把6根小棒放进5杯子里,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呢?

    (1)启发学生猜想结果

    把6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你感觉一下,不要动手摆,你感觉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出要求:想一个快速而又简单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你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3)学生尝试操作验证。

    (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先每个杯子摆一根,每个杯子放1跟,5个杯子,就已经放了5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两根小棒

    预设:如遇到每个杯子摆两根,有的杯子空的,这样有说服力吗?有的杯子还空着,要先把每个杯子都装上小棒才行。

    (5)明确结论: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小棒。

    3、课件出示:

    把100根小棒放进99个杯子呢?

    谈话:要不要也准备100根小棒和99根杯子呢?可以怎么办?

    引导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每个杯子放1跟,99个杯子,就已经放了99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

    这也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假设法”。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数和杯子数,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里的小棒数都比杯子数多1,当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了两根小棒。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从“枚举法”到“假设法”,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二

    谈话:接下来,我们把数学书当做物体数放入抽屉里,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板书:书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放入算式

    5235÷2=2……1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引导学生用操作枚举或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3、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从具体的抽象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提高学生又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体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游戏,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位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二、实验探索

    第一步: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你们又能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出示)师:把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请一生示范)你们又能从这些放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在记录卡上。

    放法

    文具盒1

    文具盒2

    文具盒3

    最多放几枝

    A

    B

    C

    D

    我们的发现

    3、小组汇报交流。

    (4,0,0)、(3,1,0)、(2,1,1)、(2,2,0)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2枝,可能是3枝或4枝。

    生小结: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最多有2枝或2枝以上)

    4、师:把4枝笔饭放进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出至少数呢?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学生操作演示)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几枝笔了。

    把笔尽量每个文具盒里都放,还要尽量平均放。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4÷3=1……11+1=2

    5、那照这样的思路: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怎样想?(用铅笔操作演示)6÷5=1……11+1=2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怎样想?……

    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师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结,师整理: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同桌之间说一说)

    第二步:研究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的现象。

    1、师:研究到这儿,还想继续研究吗?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生自主提问:如不是多1,什么是抽屉原理等等。)

    2、师: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而是多2、3……,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会有几枝铅笔?

    (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会有几本书呢?)

    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师:许多同学都没有再摆学具,用的什么方法?

    生:平均分。把5本书平均分到2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放2本书,还剩一本书,无论放在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生:5÷2=2……12+1=3

    (出示:5本书放进3个抽屉呢?8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5÷3=1……21+1=28÷5=1……31+3=4

    师:至少数为什么不是“商+余数”?(小组讨论,汇报)

    4、对比观察算式,你能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吗?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5、总结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的关键是什么?(找准物体数和抽屉数),阅读相关资料。

    a÷n=b……c(c≠0)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个物体。

    三、应用原理。

    1、请你试一试。(口答,指出什么是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数)

    (1)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鸽舍,为什么?

    (2)把13只小兔关在5个笼中,至少有几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里?

    (3)有5袋饼干,每袋10快,发给6个小朋友,总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块饼干?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向东小学6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A、六年级里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370个物体,366个抽屉)

    B、六(2)班只有5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月。

    (49个物体,12个抽屉,“只有”就是一定)

    C、六(2)至少有25位学生是同一性别。

    3、玩“猜扑克”的游戏。

    抽掉大小王,抽出5张牌,至少几张是同花色?5÷4=1……11+1=2

    抽15张至少有几张数字相同?15÷13=1……21+1=2

    4、学生把学生生活中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现象写下来。

    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伟大发现

    四、全课总结。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3)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4.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6.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

    这有4把椅子,请5位同学上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说开始时,5位同学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的,5位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为什么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叫做抽屉理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抽屉理原。(板书课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的情况

    1、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有几种不同的放法?(1)同桌合作,想一想,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2根小棒)你是怎么发现的?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根什么意思?(不少于2根)

    小结: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了2根小棒。

    2、要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

    (1)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放进了2根小棒”。

    3、类推:把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中,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还用不用把所有的摆法再一一列举出来,有什么方法只摆一次就能证明这个结论。(平均分)

    为什么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证明这个结论?余下的小棒怎么分?

    怎样用算式表示?(6÷5=11,商1表示什么,余1又表示什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就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

    1、研究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

    (1)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

    (2)可以怎样分,用平均分的方法证明一下。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3=1…2(商1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9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中,15根小棒也放进4个杯子中,会有什么结论?

    3、怎样求至少数?(商+1)

    3、小结: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用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时,至少数=商+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2)11个小朋友同行,其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3)从电影院任意找来15个观众,至少有几个人属相相同?

    (找到题中什么当抽屉,物体数是多少,运用抽屉原理列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三、迁移与拓展

    1、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用三种颜色给正方体的各面涂色(每面只涂一种颜色),请你证明至少有两个面涂

    色相同。

    得出结论:当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整除时,至少数=商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原本在奥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也加入到数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单元的形式出现。“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凳子”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猜测,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至少数的理解还很模糊,只是按照程式推导出至少数的求法,并没有真正体会出抽屉原理的本质。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只是有部分学生说出就给出结论,面向的应是全体学生,这是在我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的部分。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 分析法

    学习方法:尝试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 自主学习(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习。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合作交流(8)

    1、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 (至少放3本)

    8÷3=2……2 (至少放4本)

    10÷3=3……1 (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五、小结检测(10)

    (一)小结

    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二)检测

    1、填空

    (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2、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3、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六、作业 (6分)

    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4题。

    板书

    抽屉原理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物体。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5)

    >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

    【过程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7)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习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习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8)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

    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6、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铅笔放进文具盒的情况,只要铅笔数量多于文具盒数量时,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铅笔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文具盒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佶舍里。为什么?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9)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平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平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平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平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10)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

    师:你有问题.

    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

    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

    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学生默读)

    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

    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

    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

    (齐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会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鸟儿回答

    生:(齐读)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

    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师:

    有些同学朝盛老师看了,

    举手是表示你们想表演,想来读,是吗?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对话)

    师:

    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生: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语气非常坚定。

    师:

    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

    (一组学生练读,男生模仿了大树的语气)

    师:

    你真像大树啊!你在模仿大树的语气是吧?

    生:

    因为大树的语气非常粗,是那种很成熟的感觉。

    师:

    不错,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

    生: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的,像刚才的那个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再见了,小鸟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坚定)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这回哪一组想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对话)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你们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

    生: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加焦急些,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师:这是你的意见,好,还有别的同学有问题,有意见提的?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加活泼一点。

    师:活泼是吗,哦,情感上要焦急,样子要活泼。还有吗?

    生:树根应该读得更加悲伤点。因为树根和树是命运相连的,他们两个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是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好,刚才从同学们的意见中,都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是这个意思吗?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这三句话。(媒体播放小鸟的三句话)这样吧,你先一个人在位子上,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任选一句读。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我听出有点焦急了。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急。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同学还要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在为大树担心呢。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生:好。

    师: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看这边的孩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老师体会到了他心中的焦急。再读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

    您知道吗?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再读下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举手示意)这样吧,谁来做一回小鸟好吗?(请两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们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的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你们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们去问吧。

    (两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小鸟,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你知道了(笑)但是还没找到,是不是?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齐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随机采访)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很焦急。

    师:你焦急,你呢?

    生:哦,你紧张,为大树担心。

    师:我为小鸟感到悲伤。你悲伤了,你就是小鸟.

    生: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

    你感到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朋友大树呀?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啊?

    师:你在哪儿,还有谁?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生:大树你去哪了?

    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有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出示图片)

    师:(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小节)

    师:

    小鸟,睁大眼睛读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有那么多问题呀!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师:好,还有那么多问题,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你可以站起来就说。

    生:我能够解答**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可见他们是那么友好,他们简直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他和树的一幕幕.他看到了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说得真好,你说了那么长长的一段话.还谁有什么问题?

    生:(同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小鸟就是在歌颂了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在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你觉得在小鸟的歌声声中,还有那种为朋友自豪的心情在里面。

    生:是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后来要飞走了,他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从两个看当中,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火柴看成是灯火的孩子,他要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师:他要看看清楚是这个意思吗?不同的说法可以发表,来说吧。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

    师:他不忍心。他饱含着深情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小鸟想念大树,他才会对着灯火看。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见面了?

    生:(齐)一年。

    师:(动情地)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能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

    他看了一会,他用目光在和朋友交流感情。那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鸟儿在沉思,因为灯火就是大树,他觉得大树当时被伐木工人砍掉的那一刻,大树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大树变成灯火,独自照亮别人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是在沉思。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

    生:他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的。他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那么熟悉的朋友___大树,所以他

    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师:当他认出来的时候,他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会。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的生命结束了。他想对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的交流和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读得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动情)

    师:(深情地)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去年的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件模板】猫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模板】猫教学设计最新模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2、教育幼儿注意牙齿的清洁卫生,知道要保护好牙齿。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头饰若干,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猫医生来了” 老师当猫医生,戴上猫头饰,穿上白大褂,小朋友分别戴上各种动物头饰当小动物,游戏开始,猫医生给小动物检查卫生,发现哪位幼儿有龋齿,就告诉他患了龋齿,提醒他注意保护牙齿,学会刷牙漱口,对牙齿健康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他们以后继续保护好牙齿。

    二、学唱歌曲《保护牙齿》

    1.教师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2.教师弹琴伴奏,幼儿齐唱。

    3.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动作。

    三、教师小结:

    小朋友,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都要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糖果和零食,看哪一位小朋友牙齿保护得好。

    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

    附:谜语《牙齿》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儿歌《保护牙齿》 小小牙齿用处大,吃饭说话都用它,吃过食物漱漱口,早晚记住把牙刷,天天用它要爱护,少生病来健康佳。

    歌曲《保护牙齿》 情境表演: 小白兔看见山羊公公,捂着脸“哎哟,哎哟”地叫着,就赶快跑过去问:“山羊公公,您怎样啦?”

    山羊公公说:“我牙痛的厉害,要去医院拨牙”“为什么您要拨牙呀?”“唉,医生说我从不刷牙,所以牙齿上有许多细菌就在那里筑窝了,牙齿变成了空洞洞,成了细菌的家,所以我一吃东西牙就痛。没办法只好把牙拨掉。”

    小白兔一听着了急忙说:“山羊公公,有什么办法能不把牙拨掉呢?”

    山羊说:“你千万要记住,吃完东西要漱口。每天早晚要刷牙,这样你的牙齿就不会有细菌来了。”

    小白兔一听忙说:“那我得赶快刷牙,可是我不会刷牙怎么办呢?”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经过搜索成功为您找到了一些有用的内容“化学教学设计模板”。对教师来说,教学是主责主业,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准备的必要内容。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教学。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1】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根据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氧化与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归纳、练习、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讲授新课

    (投影)本节课教学任务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8交流研讨

    (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并引出化学反应的又一种分类方法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投影练习,思考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师)讲评习题并引导学生再判断以上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哪一种,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生)完成练习册P22例1、P23(变式)

    (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9观察思考及实验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师)小结: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或离子

    失e- → 该元素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该元素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投影)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的图片

    (生)完成投影练习

    (师)评析练习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定义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实质:电子转移

    4、失e- → 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生分析:

    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

    师: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2、解释课题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活动

    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

    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

    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

    (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

    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

    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

    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④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

    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组小棒(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

    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

    师板书: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

    课件演示。

    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

    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11呢?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

    ④小结

    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

    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

    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同桌两人交流。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

    ④归纳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

    (学生计算验证)

    三、随堂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

    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完成练一练1-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4

    五、全课小结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

    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

    ⑥其它(自拟)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四、板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化学反应计算的练习,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并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中,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本课题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质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相关计算

    2、学情分析: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书写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学生由于方程式没有掌握好,没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把几个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计算错误,还有的数学功底较差,结果出错。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大约跑100km.。观看课本136页图,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听讲、看图、思考。

    (引发问题)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进行归纳。小组间猜想、讨论、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车跑多远,就必须知道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2)想知道18kg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就需要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3)要想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回顾)请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思考: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为多少?为什么?让学生写出该化学方程式后回答其含义。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引导探究)在水分解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计算后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数目代入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9:1:8。

    (师生交流)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与什么有关?然后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并总结归纳。让学生交流(1)这种质量关系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2)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3)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密不可分。

    (设计方案)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那么你能否根据这个质量关系计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计算。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解题步骤和解答过程中易出现差错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解题方案,总结解题步骤。并按步骤进行解题。然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得出答案。

    (回顾与反思)通过以上的探索,请你将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总结出来。通过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练习课本138页的习题,巩固所学新知识。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6】

    【目的要求】:

    1. 掌握酸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酸的通性;

    2.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并能初步运用其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培养分析和解题能力;

    3.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4.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

    【重、难点】: 1.酸的分类和命名;

    2.溶液的PH值;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练习巩固

    【教具】: 铜、硫酸、盐酸、PH试纸、酸、碱、盐溶液和土壤溶液、 氢氧化钠、酚酞、氧化钙、水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复习酸的概念,举例说明学过的酸。

    投影:观察下列两组酸在组成上有何特点?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如

    何?

    H2SO4 HCl

    HNO3 H2S

    H2CO3 HF

    H3PO4 HI

    H2SO3 HBr

    归纳:酸的分类和命名

    投影:

    含 氧 酸 无 氧 酸

    一元酸 HNO3 HCl HF HI

    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 H3PO4

    练习:《掌握化学》250/2

    学生活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反应规律

    (1)Al + HCl Fe + H2SO4

    (2)Fe2O3 + HCl CuO + H2SO4 Fe2O3 + HNO3

    (3)HCl + NaOH H2SO4 + Ba(OH)2 HNO3 + Cu(OH)2

    (4)HCl + AgNO3 HCl + CaCO3 H2SO4 + BaCl2 H2SO4 + Na2SO4

    提问:回忆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它们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从酸电离产生的离子来看,有何共同点?

    提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实验: Cu + HCl ; Ag + HCl

    讨论:哪些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哪些金属不能呢?有何规律?

    讲解: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Fe + HCl Cu + H2SO4 Al + HNO3

    Pb + HCl Mg + HNO3 Zn + HCl

    Na + HCl Sn + H2SO4 Hg + H2SO4

    提问:什么叫碱性氧化物?它有何性质?

    讲解:1.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其性质(少数与水反应;与酸反应)

    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中加酚酞,用盐酸滴至无色为止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涉及到要写各种文档的工作,多借鉴范文会让我们的写作更迅速,更有质量。范文的框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就需要大家自己写范文了?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1】

    我们现在正处于课程改革时期,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早已经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现在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任务型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学会该学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我想,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即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兴趣。

    我在讲第五课的第二部分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chant、歌曲、创设情境等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所以,在复习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学生们带着这个任务,展开了一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要学的新单词有date、September、May、fifteenth、second这几个词,还有一些与过生日相关的表达。难学的就是月份,每个单词都比较长,所以,在学习这12个月份时,用了歌曲和chant等方法,学生学的非常快,尤其是学完歌曲后,简单的旋律,把12个月份都包含了,学生学完后,读12个月份也不费力了。学会了12个月份,其它的知识也迎刃而解了。学生最后在表演的时候,表演的也非常的好。能够自己创设出情境,而且用上以前学过的英语表达,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离不开情境。情境是客观实在,离开了情境,语言就失去了本质涵义。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两种信号系统与非条件反射相协调,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外语进行思维。

    整节课的节奏非常紧密,学生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有些内容学生训练的不够充分,应该多一些个体练习。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也还很单一,应该多一些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早日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nose; mouth; ear; eye;

    2..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描述自己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帮助残疾人,并且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2.难点:区分a和an的发音以及S复数用法。 能熟练地使用问候语和介绍语来进行交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1、Greetings .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Fan.I’m very happy today,.How are you ?

    2、Are you ready for class? Let’s do and sing,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

    Have Ss do actions with another.(设计意图:轻松欢快的歌曲伴动作 作为开场白,同时复习旧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主题,音乐、图像使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

    StepⅡ Presentation

    1、Show a toy ––Mickey.

    T: This is my new friend ,Mickey, I think it’s beautiful.

    Teacher acts the Mickey :”Hello!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

    2、T: Who wants to touch ?Touch.touch!

    Have Ss touch Mickey’s face . Show word card—-face.(设计意图:用卡通玩偶米奇导入face单词,并鼓励学生touch,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导入了两个新词汇并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Step Ⅲ Practice

    1、 Show the screen, Have Ss read together “Look at me ! This is my face!”

    2、 Give students some people face card(such as Mike,Chen Jie,John,etc.) , Have students say”Look at me!This is my face!” and pass the card one by one .

    T: OK!This group is great! Clap your hands. Stick a letter card for your group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节活跃而有序的课堂必不可少的措施,也大大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

    3、 Point to Teacher’s nose ,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

    Ask one student to stand up .teacher point to him/her nose .T: This is your nose .

    Show word card ,Teach students “nose”.Read the word one by one .Give the best one a winner picture.

    4、 Take out a bear’s face , T: look! Zoom is coming!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s words .

    Stick them on the blackboard(word cards and Zoom’s face) .

    5、 Have students point to the word .as soon as possible.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mouth/nose/ear/eye…. Ask two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point to the correct word .

    6、 Show the screen , Ask one student to read the dialogs .”Look at me !This is my eye /ear /mouth/nose…..”

    7、 Play a game,throw a die , 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touch the whiteboard . Read the senten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This is my ___.”

    8、 Guessing game . Have students guess ,There are six number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 to touch and guess ,what picture is under the number. Have them pay attention to “an eye,an ear”and “eyes”

    9、 Show CAI. Ask students ,“Do you remember colours ?’ Review colours.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eyes.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look at me!This is my_ “red eyes” or “black eyes”.

    10、 Show different pictures who has long nose(elephant) , big mouth(crocodile), long ears(rabbit) , big eyes(owl) ,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It has a long___. It has a big___. It has two long___. It has two big ___. Have Ss pay attention to “two ears ,two eyes.”(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设置大量的任务型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主动地氛围下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全方位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11、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two bright eyes.But if you don’t be careful,you will not have beautiful eyes.Maybe you have to wear glasses just like me .So you should protect your eyes carefully.

    12、 Teacher takes out a baby’s picture. T :Look !This baby is so lovely ,This is the beautiful eye, nose ,mouth and so o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 Touch,touch! Close your eyes . Touch,touch! Can you touch the eyes?Ask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13、 Play the video. Let’s do .Have students stand up and do together , Say the dialog loudly.

    “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mouth.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ear.touch your face.”

    StepⅣ Wrap-up

    1、 Draw,stick and talk ,

    Draw a face,a nose ,a mouth ,two eyes,two ears,then stick them.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 Hello!My name’s ____.Look at me ! This is my __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Ask some students show their cards and talk about them.设计意图:情境表演的输出是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程度,它的设置是学生对于本课知识掌握与否的呈现,也是生生合作学习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2、 T: I want to draw a baby now ! I draw a face.I draw two eyes.I draw two ears.I draw a nose.I draw a mouth. OK! Teacher draws a baby on the whiteboard. Baby says: Haha!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eye.This is my ear.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

    3、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a nose, a mouth , two bright eyes, two sensitive ears.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m,so we should cherish them and help others. Such as crossing the street,writing, reading and so on

    Step Ⅴ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new words 20 minutes after school.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friends.

    2,Do exercise book.

    板书

    UNIT 3 Look at me!

    Group

    1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mouth.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3】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作为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开展六年级的英语学习,加强班级同学们的英语词汇量与英语素养,给身处六年级冲刺阶段的学生们多增添一份力量。为此,我在这新学期伊始之时,特意制定此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带班级情景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领的班级依然是xx班,此班级的班风较为活泼,在课堂互动上也较为活跃。可是相对的是纪律方面有所缺陷,幸而对于教学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可是从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和一向以来的认识来看,班级内有数量较多的同学英语成绩波动较大,在英语词汇的积累与应用上还具有一些缺陷需要弥补,而这些都是我在这新的学期里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二、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这个学期我除了传统上课教学下课练习模式外,还会额外添加一些英语歌曲与英语故事的教学,尝试经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班级同学们的词汇量,提高同学们对英语这一课程的理解度与自主性。同时,因为这是小升初的考试之前的最终一学年,也是最终的冲刺准备阶段,所以我除了这些教学以外还会加强模拟考试等练习,并经过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知识运用本事。

    三、个人教学工作准备

    1、加强自身学习研究,经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对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题目进行一些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来进行教学准备,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本事。

    2、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明白他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了解自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力求经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共同加强学习,共同为了提高而努力奋斗。

    3、一个班级中总是有成绩的高低,所以我要发挥出教师的耐心与本事来悉心教导,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督促先进生,鼓励后进生,引导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前进。

    在新学期里,仅靠着我一人的努力是肯定不足的,我需要设法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动起全班同学们一齐努力,自发的向上才能够在激励的竞争中考取更好的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以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4】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5】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

    2.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

    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

    3.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教师可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教授重要语言点。

    4.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智能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挖掘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开展话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态度。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并正确回答对话后的问题。

    2、能够读懂并会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是能听、说、认读对话,能用Can表述会做什么,并且能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会表述能做什么并能正确书写英语请柬。

    教学过程

    1、Warm-up

    Sing the song “I Went on a Holiday”

    2.Preview

    教师出示学生的体检表,提问:

    How tall are you now ?

    How tall were you in Grade 1 ?

    How heavy are you now ?

    How heavy were you at seven years old ?

    教师根据体检表中的记述判断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教师再问:

    This is our last term .You’ve known many teachers andclassmates .Who’s your best friend ? ……

    3.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说:Boys and girls ,you are students in Grade 6 now .You will leave soonand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S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 nextweek .教师板书A farewell party 领读几遍,提问:

    What shall we bring for the party ?

    启发学生回答:food ,drinks ,gifts ……

    (2)教师继续问:Would you like to give performances at the party ?

    What can you do ?

    回答:I can sing dance 、、、

    (3)让学生分组朗读对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4)教师放Let’s read 对话的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 Read and tick or cross

    (1)教师说:You can invite your parent to the party .

    You can invite your teachers ,too.然后,展示一张很大的英语请柬,说Look ,This is aninvitation .can you read it ?学生齐读请柬上的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判断正误的练习。

    (3)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画纸,让他们制作英语请柬。

    6. 巩固和延伸

    (1)做本单元配套练习

    (2)听第一部分录音

    (3)掌握四会单词及句子

    (4)让学生制定欢送会节目单。

    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文档,真正落笔成文之前,应该先阅读范文。参考的范文越多,积累的经验越多,对我们的写作很重要,写好高质量的范文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教学设计题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1

    【教学目的】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解题导入 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三)欣赏品味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四)课堂训练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明确: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明确: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进行口语交际。

    5、展示本领。

    6、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7、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

    二、学习反义词: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

    4、记住反义词。

    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三、拓展发现反义词:

    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

    多——少前——后左——右开——关

    ……

    四、作业:

    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图片。

    2、请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

    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1)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中心——

    著名——

    特别——

    (2)读一读近义词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

    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

    ……

    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自由读、自由完成。

    2、上台自由讲。

    3、板书完成。

    4、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自由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五、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

    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

    二、才艺展示准备:

    三、才艺展示

    (注意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表演。)

    四、评价

    五、作业:

    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3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問題點

    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4

    教材简析:

    1、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笼统,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同学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别。这局部知识的掌握不只可以使同学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同学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同学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局部名称,使同学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同学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优点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发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教法与学法: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同学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规范指出,必需转变同学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同学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胜利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 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假如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

    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协助这位阿姨?

    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书1/2 读数

    把同学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同学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同学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干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书1/3 读数

    使同学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同学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书1/5 读数

    使同学认识五分之一,使同学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 10分之1。

    板书1/10 读数

    利用同学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同学的兴趣,使同学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同学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同学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二、 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请同学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引导同学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板书请同学来讲一讲。

    三、 注重合作实践,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

    1、 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

    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 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利用准备好的资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同学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同学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身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只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考虑的过程中,充沛尊重和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促进同学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同学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同学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同学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同学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他人的优点。

    四、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同学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同学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板书1/2 大于1/3 1/4小于1/3

    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 “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只让同学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同学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同学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小结;请同学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发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同学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同学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胜利和喜悦。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5

    知识技能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过程方法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

    生活中实例引入第一张幻灯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的内容:轴对称

    本节课请大家先欣赏生活中对称的图片

    幻灯片二--六

    欣赏前面的图片图片之后,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对称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大家回答的很好!

    幻灯片七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一只蝴蝶的照片。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如果我将它沿着这条线进行折叠后,这张照片的两边是不是已经完全重合了?

    幻灯片八

    下面这些图片,是不是都能在他们中找到这样的一组折线呢?

    这里我们要会发现有两个图形的折线不在是前几个我们看到的竖线而是横线,这就说明使图形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折线不一定使竖线,它可以是其他方向上的。

    ##结束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师导人:公元20xx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

    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义: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明确: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关词语是:20xx年10月15日、5时28分、5时30分。)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20xx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杨利伟和送行的人们;人们为英雄杨利伟送行。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作用: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思对即可。)

    ③排比。)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伸延”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7

    一、课前谈话,进入角色

    1、小朋友们去过大森林吗?

    2、出示课件,说说森林里有什么?

    3、老师扮演山羊爷爷,学生扮演小动物,一起走进快乐的森林王国。

    二、引出课题

    1、介绍老山羊的家

    2、老师做擦皮鞋、照镜子等动作

    3、学生边看边说,老山羊一边 ,一边 。

    三、创造老山羊请客的情景,练习说话

    1、老山羊摆食物

    2、学生观察食物,联系句式说话。

    老山羊准备了 、 、 、 、 、 。

    3、分类摆食物,介绍食物

    4、五个客人作自我介绍

    5、老山羊招待客人的过程

    1 食物摆错了,让学生思考怎样让客人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菜?

    2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6、编故事

    四、总结

    走出森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创设情境 巧妙设练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活动过程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

    (1)、封面上有什么?

    幼:有兔子和狐狸(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兔子在回家的路上被狐狸发现了,狐狸想吃掉兔子;兔子被狐狸盯上,狐狸想着坏主意;……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1、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提问:

    A、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幼:很害怕;想着脱身的办法;大声叫喊……B、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幼:兔子有秘密武器;兔子今天勇敢起来了;兔子想到了好办法……C、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师: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师: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一看图片猜一猜。(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幼:会、不会……师: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一下。(教师讲述故事内容):狐狸给兔子讲完了晚安的故事,狐狸想吃兔子时,兔子又让狐狸将它送到它家的床上去,还给它唱歌。

    3、讨论师:孩子们,当狐狸唱完歌后,兔子到底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呢!(幼儿展开激烈的讨论)幼:不会,兔子还会想出好办法的;狐狸等的不耐烦了,于是就吃掉兔子了;……过渡语:最后,兔子被狐狸吃掉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师:兔子有没有被狐狸吃掉?(幼儿:没有)当兔爸爸想拿起木棍打狐狸的时候,兔子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幼:兔子说,"慢着----不要打他!"……狐狸一直照兔子的话去做,狐狸没有伤害兔子,所以兔子也不让爸爸打它……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慢着----不要打他!"兔子不让自己的爸爸打狐狸,再这层面上,孩子的情感体验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充分感受到兔子的善良。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幼:故事的题目是《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六、结束活动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幼:喜欢兔子,因为兔子很聪明、也很善良;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到最后也没有吃掉兔子,它也很善良;教师: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反思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促使幼儿形象思维活动,并引起幼儿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活动。

    附录资料

    故事:《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一只小兔子坐在土丘上,找不到回家的路---那里恰好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这时,一只狐狸正悄悄地靠近他......并且,张开了大嘴。"慢着----不要吃我!"小兔子叫起来,"你不知道吗,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晚安!"狐狸说完,又张开了大嘴。 "慢着----不要吃我!说了晚安,还要讲一个与晚安有关的故事呢。"小兔子说。狐狸想了一下,开始讲故事-----"在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坐着一只淘气的小兔子。从树林里悄悄走来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狐狸向兔子道了晚安,又讲了一个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故事,然后就吃掉了兔子。"狐狸说着就张开了大嘴。"慢着----不要吃我!讲了晚安的故事,还得把我带到我家的床上去呢。"小兔子说。"好的。"狐狸应着,仿佛已经闻到了烤兔肉的香味,"嗯,那里有三只兔子做成的美餐----兔子妈妈、兔子爸爸,还有这只嫩嫩的兔宝宝!" 狐狸很快嗅出了通向兔子家的路。"没有人在家。"兔子妈妈和兔子爸爸肯定是出去找兔子宝宝了。"狐狸对自己说,"但是,兔宝宝很快就会消失在我的肚子里。"他舔舔自己的尖鼻子,张开了大嘴。"慢着----不要吃我!现在,你要给我唱一支晚安的歌,还不能用你的爪子动我一下,直到我睡着----所有的狐狸对兔子说晚安的时候都会这么做的。"小兔子说。狐狸叹了口气,开始唱起来......渐渐地,变成含糊不清的哼唱;叽里咕噜,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狐狸睡着了。门开了。兔子妈妈和兔子爸爸走了进来,小兔子立刻跳进妈妈怀里。当兔子爸爸看到小床边坐着一只狐狸时,吓得差点儿昏过去。兔子爸爸吃惊地看着兔子宝宝,向狐狸抡起了木棍。"慢着----不要打他!"小兔子低声说,"你不知道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吗?"他们三个一起把昏睡的狐狸拖出了洞穴。"晚安,狐狸!"三只兔子齐轻轻地说。然后,他们紧紧地关上了洞穴的门。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教学设计题模板 篇9

    主题:找次品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学习难点: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天平)记得吗?我们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他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初步认识天平

    (2)学习例1

    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有个小朋友身体缺钙,买了3瓶钙片,(出示三个钙片)其中有

    1瓶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这个小朋友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

    3.师:大家帮忙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1)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师质疑:不进行实际称,你能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6篇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不能缺少文档了,范文对我们写作的帮助越来越大。范文向我们展现了如何作整体构思,你见过优秀的范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图形的刺激用形容词流利、完整地讲述梦境的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讲述创作不同的梦境。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梦境的美妙与绘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

    范画、小熊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熊图片

    教师:这是小熊艾迪,它在干什么呢?(回家,背书包,旅行)

    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二、图形刺激

    1、讲述故事前半段(来到了一座森林里),边讲述边进行示范画大树。

    问: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猜一猜)

    2、继续讲述,边讲边听音乐(《拨弦波尔卡》)

    问:猜猜看,小熊艾迪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幼儿自由说)

    教师总结:原来它梦见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梦啊!

    3、观察范图,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

    教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4、继续讲故事听音乐(《梦幻曲》)

    教师:波波的朋友咪咪听了波波的经历,它也来到了梦幻森林,听,音乐又响起来了。

    问:小兔咪咪会做一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讲述)

    三、讨论:如果你来到了梦幻森林,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幼儿讨论后讲述。(奇怪、有趣、甜蜜、伤心、恐怖、快乐、难受、惊险)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快快进入梦幻森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吧!

    五、作品赏析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2、初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将课堂教学建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营造有快乐一起分享,有问题一起解决的课堂教学氛围。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难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本课知识性较强,有些学生暂时难以理解,为了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动画媒体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学生能亲历学习过程,扎实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及构成,真切地感悟祖先创字之巧妙,进一步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技能:学生会浏览网页、网上搜索;学生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通过教师在网页上预设的引导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学生爱探索、爱表现、爱比拼,因此,将网络课件构建成为学生探求新知、表现自我、你追我敢的大舞台,是非常有实效的。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有趣的汉字;二、我爱你,汉字。介绍了我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利用网络平台这一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因此选择了网络课件这一学生自主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媒体。

    教学准备:

    1、网络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说明: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按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趣事、欣赏等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拟订了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围绕汉字这个话题,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并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拟订了每组的活动计划。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神奇的网络,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二、 分组点击网站内容,借助多媒体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

    老师:在我们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请你们根据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点击相应的网站,看看通过浏览网页,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2、 CAI出示表格,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3、 分组按内容浏览相应的网页

    4、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5、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说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哪些知识?最后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学习字谜的知识:

    1、 老师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等知识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

    2、

    提起猜字谜,同学们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在课下非常喜欢猜字谜,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制了一些字谜。可是,有些同学对字谜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字谜乐园,对字谜进行一下深入的了解。

    3、 学生点击字谜知识,了解字谜的来历、种类、猜字谜的方法及怎样制作谜面。

    4、 汇报交流。

    5、 师小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字谜的知识。知道了猜字谜的时候,可以根据谜面的意思来猜,也可以把谜面想象成一幅画来猜。其实啊,这也就是我们造字的方法:象形字和会意字。

    6、 光弄明白了可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来,我们一起猜猜吧!

    CAI出示:P78面字谜

    7、 小组内猜谜,练习自制谜语

    8、 全班交流

    9、 教师小结:

    象形字,会意字,原来小小的字谜中还蕴涵着这么丰富的汉字知识啊!

    四、 总结本节课内容,播放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 老师: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CAI出示,观看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时代。书写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2、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有趣,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设计意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奇。网络丰富的资源,形象逼真的动画,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学生进入网站,有种新奇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网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所涉及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通过网络把互连网上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丰富的资料适应了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3

    主题来源

    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秒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的宣纸画、卡纸画、糖纸、牛皮纸、即时贴、面巾纸、电光纸、复印纸、瓦楞纸、报纸等。

    2、水盆四只,抹布四块,84消毒液少许,毛笔4支,待装饰的果奶瓶。

    3、记录纸(见附页),与上述纸对应的纸卡(5×10cm2)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画纸洗澡。 请张标小朋友在集体面前洗宣纸画和卡纸画,其他孩子围观,边看边谈。

    1、猜猜——两种纸宝宝洗完澡会变成怎样?

    2、洗洗——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在张标将画纸放入水中洗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表情诱导孩子七嘴八舌地交谈:潮了、卡纸软了、宣纸一潮就烂了、干净了、吸水了、卡纸搓破了、卡纸也烂了……

    3、议议——画纸能不能洗澡?为什么?你发现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用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线索),发现宣纸薄,烂得快,卡纸厚,烂得慢。张标的想法很好,但画纸一洗就烂,我们平时画画时要爱惜纸,小心一些。 表扬大胆说出发现的孩子。

    二、再次探索:给其他纸宝宝洗澡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纸宝宝,边洗边看边讲。

    1、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2、试试——分组洗纸,迁移洗手帕的经验,提醒幼儿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沉入水中,用手搓搓。

    3、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得快(慢)?哪些纸(不)吸水?

    三、呈现经验

    1、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2、贴贴——根据自己实验中的发现将5×10cm2的纸卡按烂和不烂,对应贴在标记卡内相应水漕里,记录探索的真实结果。对牛皮纸、瓦楞纸等烂得慢的,给幼儿等待的时间,允许幼儿稍候记录。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激发幼儿发明一种能洗又能给小朋友画画写字的纸的愿望。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出示花瓶,引导 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五、活动延伸:自主选择,分组游戏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行洗纸活动。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垃圾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

    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出示PPT(废旧的玻璃)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或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煤气罐、汽车、轮船等)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等等。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

    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3、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玩具,还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淘米剩下的水可以浇花。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鸡蛋壳可以收集起来打碎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PPT出示标志:提问:这个标志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请幼儿动手操作: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标志,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边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我们把它放进垃圾箱好吗?

    (五)结束部分。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吧。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 (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运动量:小)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运动量:中)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 (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运动量:中)师:让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声音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

    ,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2)运“粮食”

    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6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教幼儿学习掌握宝塔典型的外形特征,启发幼儿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宝塔,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大胆添画,协调用色。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作业习惯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分析:

    宝塔的左右必须对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课前收集许多宝塔的图书和图片等直观教具;

    2、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引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去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两座漂亮的塔子,你知道是什么吗?(登云楼和白塔)你们去参观过吗?它们可是我们射洪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哦!

    二、基础部分

    (一) 组织幼儿欣赏并观察收集的各种宝塔的外形特征,老师提问引导。

    问:从外形上看,这些宝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里又不同呢?

    相同之处:都比较高,塔顶是三角形,每一层都有屋檐,屋檐尖尖的。

    不同之处:有的宝塔是长方形的,有的宝塔是三角形的,屋檐有的是梯形,有的往上翘……

    (二)出示范画——花果山的白塔和登云楼

    1、幼儿在回忆和观察范画的基础上说出图片中宝塔的不同,简要了解各自功能的不同。(登云楼可以登高远望,白塔只做装饰、欣赏用)

    2、老师提问:

    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不同的宝塔?

    ②你认为我们的宝塔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画?

    (三)师示范讲解宝塔的基本画法

    1、直塔的画法:

    先确定好塔顶的位置,画出最上面一层的顶和塔墙身,塔的顶角左右必须对称,塔的左右两条直线要笔直或者稍向外倾斜,长短和倾斜的弧度左右要一样,然后依次向下,逐层画出门窗和翘角上的装饰物。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

    2、圆塔的画法:

    最高层依次向下画,墙身是弧线,每一层之间的衔接面较窄。

    (四)讨论:除了这两种宝塔,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怎样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宝塔?如:水果形状的宝塔、交通工具形状的宝塔等

    (五)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先想想你想画什么形状、什么用途的宝塔,想好后先构好图,注意左右对称,再选适当的颜色涂画,最后添画,让画面丰富,色彩鲜艳、整洁。

    三、结束部分:

    (一)展评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二)结合画面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宝塔的外型,让他们了解宝塔的外形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画,讲解画法步骤,让幼儿知道怎么画宝塔。重点讲解画宝塔要先画塔顶,画的时候左右要对称,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通过幼儿自己尝试画,大部分孩子能掌握宝塔的画法,整体画面结构布局较好,添画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欣赏其他外型结构的宝塔,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宝塔,更能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参考]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向导,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在梯子上走、跳、攀爬的动作,掌握手脚交替向前爬的动作要领(重点)

    2.能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自主探索梯子架高后的从上面和下面通过的方法。(难点)

    3.感受成为一名护航员的快乐,体验战胜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护航员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物质准备:轮胎若干,木梯、竹梯若干,软垫若干,汗背巾若干,各环节音乐

    活动过程:

    一、“护航员来操练”,带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热身,练习上肢及腿部力量

    随音乐引导幼儿做“护航员操练”—“护航员穿装备操”—“轮台阵”——“护航员控制船舵”等热身活动。

    二、“穿越障碍我当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梯子的不同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梯子的不同玩法。

    提问:护航员可以用什么方式越过这些障碍?(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通过这道障碍的?(重点介绍爬的动作)

    小结:上面爬梯子:手脚交替,注意手脚的顺序,手要抓住梯子,脚要踩实,眼睛交替看上方、前方和下方。

    下面过梯子:手握紧、脚搭实,脚向前一步,手要迅速向前移动。2.创设“护航员梯桥”训练营,引导幼儿重点练习上下爬梯子、悬挂爬梯子的动作。

    练习通过梯子,引导幼儿探索通过梯子的动作,根据能力不同,摆放不同设计的几架梯子,供幼儿自主选择。

    三、“海盗来了我不怕”,引导幼儿按规则游戏,在游戏中能坚持不懈勇于挑战

    1.“护航员训练展示”,以接力赛的形式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提醒护航员遵守规则。

    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幼儿需在走过独木桥(走梯子),跳过田埂(跳梯子),钻山洞(钻梯子),过索桥(爬梯子),完成任务的护航员拿回勋章迅速返回拍第二名队员的手,游戏依次进行。

    游戏后分享:为什么你们这队能够顺利并且快速的完成这次任务?小结:梳理过梯桥的方法:手脚交替,注意手脚的顺序,手要抓住梯子,脚要踩实。

    2.创设“勇战海盗”情景,增加游戏难度进行第二次游戏,鼓励幼儿不断自我挑战。接到紧急指示,有一批海盗正向我们靠近,我们需要保证自身安全

    和海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将他们驱赶走,但是这次海盗们进行了空中探测,我们一定要注意隐蔽自己从梯桥下面通过,时间紧任务重,出发吧。

    游戏后分享:为什么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全部护航员都能安全迅速的越过障碍,赶走海盗?

    小结:护航员本领过硬,团结一心,才能安全完成保卫任务,祝贺你们成功的将海盗赶走,现在让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快乐护航员”,放松全身肌肉、调整呼吸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放松腿部、胳膊的肌肉。

    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2】

    教学意图

    孩子的攀爬能力一般很容易被大人忽视,攀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攀爬活动需要孩子调动全身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需耍手、脚、眼及身体的综合配合。为了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使他们身体更灵活,反应更敏捷。开展此次活动,进行幼儿能力地训练,使幼儿的柔韧性与攀爬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会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引出主题。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一起去捉害虫。

    2.热身活动,做准备操。

    3.动作练习。

    小昆虫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幼儿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游戏比赛若干次。

    教学结束

    1.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操。

    2.收拾场地,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活动,使我懂得怎样对待难以引导的孩子:

    1、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

    2、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帮助;

    3、单独训练,慢慢教,使他们跟上全班节奏。

    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各种体育项目及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人和物,掌握课文中的17个生字。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打破书本内外、课堂内外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

    3.注意从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拓展和延伸。

    4.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书本与课内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使识字过程扎实有效。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图片、字词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是一个录音机,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录音机里学生下课时做各种体育运动声音,让学生猜。

    老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看来你们对这些声音已经很熟悉了,各种体育运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体育世界。板书课题。

    二、认识书本内的体育项目。(课前小黑板上贴好各种体育项目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一些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看看黑板上这些图,咱们办个体育项目展怎么样?办体育项目展首先要认识这些体育项目,知道它们的名字,还要有讲解员,讲解项目的功能,看谁讲解的特别好。

    1、小组把所有的项目都读一读,挑出一个你们要介绍的体育项目,并选一名同学当讲解员。

    2、给体育项目标名字。每个小组贴一个项目,讲解员简单介绍这些项目的功能,带领同学读词两遍。讲解员讲解的不全面的,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3、离开了图,你还认识这些体育项目吗?出示课件,学生读词。重点突出必认的生字。

    4、在看体育运动项目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认识这些字,如果把屏幕上的红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站起来抢读,并组词。

    三、认识书本外的体育知识。

    1、老师: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老师收集的图片,下面看看你们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收集的体育知识的资料,互相介绍、并告诉同学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你认识了哪些字。

    2、请同学介绍收集的资料,并说说自己通过查资料认识了哪些字,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并带着大家读一遍。(学生介绍完收集的资料后,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展活动。)

    教师在学生说完后,问学生你怎么这认识这些字的?(问别人、拼一拼、看图猜字、看前后字猜字、利用声旁识字等)

    3、谈话:同学们在课前查找资料的同时,你们还认识了不少汉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说明你们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你们介绍的这些方法特别好,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巧妙的运用方法,这样我们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认识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人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观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奥运赛场上,到外面去看看。同学们,体育的世界很精彩,留心看,你会发现许多新的事物,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1、看录像,认识跑道,球场、垫子、沙坑、重点线、。看录像的过程当中渗透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

    2、边渗透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边学习新字新词:体育、运动、比赛、锻炼、意志、参与、竞争、公平、友谊、规则。

    3、用刚才识字的方法,小组内试着读一读。认这些词。

    4、请一个小组带着大家,读词两遍。

    5、屏幕上的这些红字回到了教师手中,它们想和你们做开火车的游戏。学生读字,组词。识字过程当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挑出个别生认为难认的字(赛、竟、锻等)。

    6、请小老师帮忙,讲解生字,并带着大家读字两遍。

    7、谈话:在生活中,你们认识哪些我国运动员是奥运会冠军,能介绍一下吗?(先认识一下图片中的运动员,讲一讲他们取得的成绩)你们最佩服什么样的运动员?

    小结:看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能学到很多知识。

    五、检查识字的效果

    1、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字,你们的老朋友丁丁在为你们高兴,他想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请你们读一读这些字词。

    2、学生试着读一读,看谁认的最准。

    3、丁丁想和你们做个游戏,他指哪个词,你就读哪个词。

    六、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词,光会读不行,还要动笔写一写。

    1、打开语文书56页,说说哪个字最难写。(随机2—3个生字)

    2、请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3、指导学生书写。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七、说说心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样子。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体育世界□□□□

    □□□□□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继续指导书写生字。

    3、练习朗读运动歌谣。

    教学重难点:生字新词的巩固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指名读,其他学生做判断。

    2、生互相用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并标出等级。(以3颗为最好)

    二、听老师讲《零的突破》的故事。

    听完说说自己的感想!

    三、读一读58页运动儿歌。

    1、自己先读。

    2、同学互读。

    3、全班交流。

    四、书写剩下的生字。

    五、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完成课后的练习、做《一课一练》或是《语文伴你成长》。

    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4】

    课题 四年级体育

    1、旨在发展学生的基本跳跃的动作。

    2、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3、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跳跃、协调等能力。

    2、在模仿动物的动作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本课相对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不存在认知障碍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动物基本跳跃的动作。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发展学生跳跃能力

    2、难点是学生在跳跃中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略)

    2、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3、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学生听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基本部分

    1、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唱儿歌→进入情景→ 探究学习→

    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3、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学生按要求进 行活动

    1、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2、学生唱、唱→创、创→评、评, 展示创编内容。 结束部分

    1、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2、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学生舞蹈 学生听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参与度、学生表现力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

    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放纵,课堂效果显得有些散漫。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但我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完全放开,在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等方面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

    体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素质的发展。

    2、通过游戏,发展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力量、协调、灵巧、柔韧等身体素质。

    教学过程:

    一、开课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二、行课

    1、教师讲解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练习中采用游戏的方法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做游戏:青蛙捉虫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

    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三、结课

    1、集合整队

    2、本节课进行讲评

    3、师生再见

    《文言文》教学设计模板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文言文》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6》。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8篇


    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我们都会被要求写各种文档,向前人写过的范文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学习范文来了解文章的基础逻辑,所以我们要培养起多看范文的优良习惯?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1

    摘要: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已经成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英语教学中的元认知提问是针对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的。英语教学中对通过元认知提问的思考, 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规范和准确。

    关键词:英语教学;元认知提问;内容设计

    一、引言

    元认知(Matacognition),又称“解悟认知、超认知或反省认知”。这一术语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 J. H)在1971年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活动表现为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支配、监督和控制。后来有关学者认为,“元认知” ”即自我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过程的认知与控制,着重表现在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来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在教育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学习者考虑各种学习变量的交互关系、学习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以及选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关键是如何通过元认知提问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中元认知提问的意义

    “提问”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与测评工具,我们并不陌生,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课堂提问则是诸多教学手段中最简单易行的,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认知提问和元认知提问。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大多数停留在认知提问的水平,提问仅仅是指向具体的信息加工。认知提问仅仅能够促使学生回忆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体系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而元认知提问则是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指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提问更强调学生在提问中的主体地位,它对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要求较高。元认知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他们关注认知活动的进程和依据,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认知活动的特点、策略或当前遇到的困难并决定是否调整思路、如何调整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元认知提问针对的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元认知活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做出预测,设计合理的元认知提问内容,避免一“问”即“发”的浅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要打破“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提问思路的局限,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元认知状态,及时调整元认知提问方式和内容,以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效进行。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元认知方面的自我提问,通过借助于元认知提示语的教学和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提问意识,让学生掌握元认知提问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就要增加具有价值性的元认知提问,使得提问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2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其次,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新生入校通过学月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学情,及时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暂以初中教材为主线,高中教材为辅线,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在课堂中形式多样复习初中知识,根据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抓好基本知识和能力“双基”工程,根据各班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实行初高中学习的“缓冲期”。教师一定不要为了赶进度匆忙教学,而忽视了重书本,重规范,重过手,重基础的“四重”原则。再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作笔记等方面都是我们教师应考虑的话题。所以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指导学生预习的习惯,朗读和背诵范文习惯,如何查阅和使用工具书习惯以及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指导他们如何作笔记,如何整理和规范作业本,笔记本和错题本,要求所测试或运用过的相关试卷资料汇集成册,用不同颜色的彩笔钩画出所讲的语言点。在讲题中多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在适当引申中寻找规律。再者,课堂注重实效,形式丰富多样化。高中起始阶段着重落实“双基”和“四重”上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在练中学语法,重点突出,精讲易懂,以趣味性教学进行听说训练,适当运用口语,举例通俗易懂有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记忆范文比赛,戏剧表演,对话或圣诞晚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的用语方面上抑扬起伏,激情四射也是高质量课堂的保证。上课内容要有特色,形式各异,要始终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适度的紧张感。要多让后进生展示自己,多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其实现价值和荣誉,体味成功的喜悦。在评讲试题中多运用启发式设问,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不能一味讲下去,成了全堂课是“填鸭式”教学方法。高中学习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听说训练方面借助多媒体听歌曲,听精美范文和看英文片等多样化训练,学生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和讨论迫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本单元关于形容词比较级的单词。

    2、能听、说、读、写Let’s learn中黑体部分的内容和Read and write中要求的内容。

    3、能用目标语言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型活动。

    4、能学说Chant一首和Song一首。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说、读、写单词及短语: heaiver thinner longer bigger smaller句型: 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 .

    2、能够听、说、读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师生共唱Let’s sing部分的歌曲。

    (2)教师请学生唱自己改编的歌曲,大家一起欣赏。

    (3)请快速读出卡片中闪现的单词的比较级,并拼写。

    (4)反义词连一连。

    2、复习(Preview)

    Let’s check

    教师放录音,让学生听后圈出正确的练习。

    (1)I’m shorter but stronger. I often do sports on weekends.Who is the man? (2)I’m younger, so I eat smaller apples.Who is the girl?

    (3)A: How tall are you?

    B: I’m 182 cm.

    A:Oh! You are 16cm taller than me!Who os the taller man? (4)A: How heavy is your brother?

    B:He’s 60 kg.you are thinner than him!Who is the thinner boy?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

    Warm up

    Read and write

    Let’s read

    (1)教师呈现本课时挂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说,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The weather is ...,然后请学生尝试解答这一问题。 getting warmer。The day is ...The night is ...

    (2)听录音,让学生找出新的单词和句子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问:

    Who is in this story do you know?

    Little Duck and Old Tree are in the story.

    ?引导学生回答:

    underline (划出) new words.

    .并领读。

    It i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变得越来越低)

    (4)教师再问:What does a sperm whale eat? What does a killer whale eat? What can they do?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Match and say

    让学生两人一组自习看图连线,然后用举行进行表述。

    4、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两人一组模仿Let’s read的内容。

    (2)听录音后跟读课文。

    5、作业(Homework)

    写一段题为“My favouriter…”的文章。要求内容包括动物的体重、身高、长度 失误或其他特别的技能。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情绪单词:tired, angry, excited, happy, sad ,bored.

    2.能够听说读句型:How does Amy feel? She’s tired.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3.能够完成Task time的任务。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并能替换句型“How does she/he feel? She’s/he tired.进行回答。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并能替换句型“How does she/he feel? She’s/he tired.进行回答。

    教学过程

    一、 Warm-up:

    (1)Free talk: 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How much is your…?

    How are you? Your parents come to our classroom today.

    二、Presentation:

    Step 1: Learn the new words.

    Guiding1:

    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课本19页Let’s Learn 中的6个单词,画出不会读或不会翻译的单词,2分钟后指名交流。

    (1)Happy

    T: You had the English test this week, many students did a good job in this test. X, you got 100 pionts, how do you feel?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单词happy的教学,多媒体出示笑脸图和单词happy,引导学生拼读单词,教师提问a字母和y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领读单词。)

    (2)Sad

    T: If you failed the English test, you are ________.(sad)

    教师出示哭脸的图片和单词sad,告诉学生a字母和happy中的a字母发音是相同的,让学生试着拼读单词。(学生容易把a字母发成e,所以看似简单的单词,教师也要加以耐心地指导朗读和纠正发音)

    (3)Angry

    T: If you failed the test, your parents are _________.(angry)

    (多媒体出示angry的图片,教学单词,讲明字母a和y的发音,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然后教师领读单词)

    出示John踢球输了的图片,出示句子John is very angry, because he lost the football match. 让学生看情景图说句子,达到操练的新单词的目的。

    (4)Excited

    承接上面的情景,John is very angry, because he lost the football match, how about Zhang Peng? (情景图)导入单词excited.

    出示句子:Zhang Peng is excited, because he won the football match.

    让学生模仿说句子,操练单词。

    (5)tired/bored

    Guiding2: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19页Let’s Learn 中的两个句子,画出不会读或不会翻译的单词,两分钟后指名交流。

    以同样的方式教学单词tired和bored,同时教学句型How does Amy feel? She’s tired.在指导拼读单词时,让学生观察两个单词的相同之处:结尾三个字母都是red,这样的话学生对这两个单词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Guiding2: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19页Let’s Learn 中的两个句子,画出不会读或不会翻译的单词,两分钟后指名交流。

    三、Drill

    1.句型操练:How does …feel? He/She’s ….安排同桌两个人问答练习。

    2.Pair work.记忆大比拼。(给学生30秒中,记住六个孩子的心情,然后教师问学生答。)

    3.总结以How 开头的疑问句,并对比How do you feel? How does Amy feel?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人称和助动词的变化。

    四、Consolidation:

    Read and finish:

    1.My dad is going on a trip without me.

    I’m very _ _ _ _ _.

    2. Chen Jie failed(不及格) the math test,

    She’s very _ _ _.

    3. Lucy clean the bedroom in the morning,

    She’s_ _ _ _ _.

    4.Mike is going to take a trip next week,

    He’s very _ _ _ _ _ _ _.

    5. Sarah is _ _ _ _ _, because her mother

    is going to buy a new dress for her.

    Learning aims:

    1.能听说读写6个重点单词:tired, angry, excited, happy; sad, bored;

    2.能正确运用重点句子:How does Amy feel? She’s tired.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5

    准备导人:

    1、教授下列单词:bag,pen,book和pencil.拿起每件物品,说出单词让学生重复。然后指着物品让学生说单词。

    2、在教室里边走边拿着一件东西说:What’s this?当学生回答:It’s a …..后,再问:“what colour is it?”(注意,学生们不一定要会问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应该回答:“It’s…”

    举例:

    老师:What’s that?

    学生:It’s a book.

    老师:What colour is it?

    学生:It’s red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看书并用汉语提问。如:孩子们在哪儿?为什么汤姆有那么多问题?汤姆为什么害怕?

    2、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指出相应图片。

    3、向学生说明,由老师来说图中物品的名字,由他们来指出正确的图片。

    举例:

    老师:It’s a cat.

    学生:(指向猫的图片)

    老师:It’s a bag.

    学生:(指向书包的图片)

    4、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

    活动2:听说

    1、读例句或放录音,每句停顿并让学生重复句子。再做一次。

    2、让学生合上课本。重放录音,每个问题后停顿,让学生给出答案。再放一次让他们检查对错。

    活动3:指图问答

    1、拿起书,指着上面的一个拼图小片说: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颜色十物品)”举两到三个例子。

    2、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六次后交换角色。

    补充活劝:

    1、让学生在课桌上放一些不同颜色的铅笔、钢笔和书包。拿起其中一件说: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

    2、多举几个例子,要使学生的答案里既有物品的名字也有物品的颜色。

    3、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练习,四次后交换角色。

    教学技巧:

    把教室里的物品名分别写在一些双面胶贴或小卡片上,然后交给学生,让他们把双面胶或卡片贴或放在相应的物品上。如果他们在家里也想这么做,告诉他们需征得家长的同意。这是一个记单词的好办法。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6

    跟学生在一起日子过的总是很快,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反思这一周的英语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提问,要注重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艺术性,要有所启发。

    教学中的提问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Bellack(1996)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时候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Right or wrong ?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 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很多课堂中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二、其次老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要感情充沛。

    我们教学中鼓励三维目标,其中有情感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书匠,我们要用感情讲解每一刻,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有所谓悟!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另外,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根据每一课的内容,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活动,节奏舒弛有度,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四、课下作业的布置,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节课罢,我们总是使劲的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但学生做题的质量和数量并不总成正比。我们为了巩固今天所学,会想方设法留任务。其实,我们的作业要有选择性,多并不等于好,很多时候,我觉得,在课上限时让他们做些练习,比课下学生漫不经心的做题效果要好很多。

    让我再组织一节课,我会作以下设计:

    1、 我们老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

    2、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或者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要有目的性(通过我的提问,我要学生获得什么讯息,或者让他们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对身高进行问答;学生能够掌握四会单词和句子;学生能够用比较级对一些事物或人进行比较。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本课时的四会单词: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 (2)能够掌握本课时重点句型:How tall are you ? I am ......metres. I am taller. You are shorter aller than me. You’re youngerolder than me.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单词: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掌握句子:How tall are you ? I’m 1.61 metres.I’m taller. You’re older than me,too.

    2、难点:正确使用句子“......is.....than.....”进行各种比较。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Greeting:Nice to meet you again. How are you today?

    2、Let’s chant

    Tall, tall, tall, who is tall?

    Tall, tall, tall, I am tall.

    Short, short, short, who is short?

    Short, short, short, I am short.

    Big, big, big, whose(谁的) eyes are big?

    Big, big, big, her eyes are big.

    Small, small, small, whose eyes are small?

    Small, small, small, his eyes are small.

    Do some actions,review the words:tall、strong、short 等。

    二、Presentation

    1、教师请几位高矮胖瘦不同的学生到台前来,让学生分辨Who is tall /strong/old/young/short?,然后让学生回答。

    教师指着比较高的A和比较矮的B问: Who is tall ? S :A. T: A is taller than B , 用动作来示意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出示taller的单词卡片,示范读taller.

    2、教学单词taller,边说边做动作,学生跟做。开火车合拼单词,小组比赛快速熟练的拼读。帮助学生用tall+er来记忆。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四个四会单词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4、将五张单词卡放在一起请学生认读。男女比赛谁读错或不会读。

    5、观察五个单词,有什么相同之处?然后简单解释,当两个人相比较时,使用比较级,比较级就是在形容词词尾加er.

    6、教师领读几遍后,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句子,比如“I’m taller than ….I’m short than ….”等。教师要及时鼓励表述好的学生。

    7、教师把一高一矮的学生叫他们站起来,然后说You’re taller than your classmate! 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Yes! 教师问,How tall are you ?学生答I’m 160cm

    8、教师和另一个学生对话作示范,How tall are you ?I’m 150cm tall. I’m taller than you. I’m 4cm taller than you ..学生分组开火车练习,最快的为优胜组。

    三、Practice

    1、拼读比赛:教师让学生5—6人一组,告诉他们要进行拼读单词的竞赛。教师将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删除,让每组学生代表填写。

    2.教师带领学生继续进行比赛,打乱组成单词的字母顺序,让学生们在小组中重新排列,组成单词。

    四、Production

    1.每名学生尝试用句型“I’m ---- than ----“来描述自己。至少三句话。

    2.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

    3.Let’s chant。

    五、Progress

    1.Let's play 学生小组玩游戏。

    2.选择几个小组展示。

    Homework

    1.抄写本节课所学的五个四个单词。

    2. 询问他人年龄、身高、体重。

    (运用句型How old/tall/heavy are you? )

    板书设计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A Let's learn

    I'm taller than you.

    tall-taller short –shorter

    young-younger old-older

    strong-stronger

    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8

    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力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要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要坚持通读二、三种英语教学刊物,及时了解英语教学的动态和英语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英语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英语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4、认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勤于思考,并做到学以致用。

    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要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英语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本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对于新教材的备课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做好收集和整理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在狠抓双基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看课外书。

    6、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坚持认真倾听教师或同学的发言,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我的见解,能对自我和他人做出较适当的评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以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和自学自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及时进行反思,提高课改理论水平。

    1、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我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我的教学行为。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科组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积极开展团体备课活动,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4、认真研究教材,制作教学课件。

    5、认真及时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教学总结和每周做好课后反思。

    6、认真撰写论文,争取有一工作计划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者发表。

    7、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教研和教学交流。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5篇


    新手写文档经常会碰到很多写作的难题,范文在这种写作情况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需要多了解范文的整体框架是什么,我们最好怎么样写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整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教幼儿学习掌握宝塔典型的外形特征,启发幼儿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宝塔,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大胆添画,协调用色。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作业习惯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分析:

    宝塔的左右必须对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课前收集许多宝塔的图书和图片等直观教具;

    2、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引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去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两座漂亮的塔子,你知道是什么吗?(登云楼和白塔)你们去参观过吗?它们可是我们射洪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哦!

    二、基础部分

    (一) 组织幼儿欣赏并观察收集的各种宝塔的外形特征,老师提问引导。

    问:从外形上看,这些宝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里又不同呢?

    相同之处:都比较高,塔顶是三角形,每一层都有屋檐,屋檐尖尖的。

    不同之处:有的宝塔是长方形的,有的宝塔是三角形的,屋檐有的是梯形,有的往上翘……

    (二)出示范画——花果山的白塔和登云楼

    1、幼儿在回忆和观察范画的基础上说出图片中宝塔的不同,简要了解各自功能的不同。(登云楼可以登高远望,白塔只做装饰、欣赏用)

    2、老师提问:

    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不同的宝塔?

    ②你认为我们的宝塔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画?

    (三)师示范讲解宝塔的基本画法

    1、直塔的画法:

    先确定好塔顶的位置,画出最上面一层的顶和塔墙身,塔的顶角左右必须对称,塔的左右两条直线要笔直或者稍向外倾斜,长短和倾斜的弧度左右要一样,然后依次向下,逐层画出门窗和翘角上的装饰物。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

    2、圆塔的画法:

    最高层依次向下画,墙身是弧线,每一层之间的衔接面较窄。

    (四)讨论:除了这两种宝塔,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怎样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宝塔?如:水果形状的宝塔、交通工具形状的宝塔等

    (五)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先想想你想画什么形状、什么用途的宝塔,想好后先构好图,注意左右对称,再选适当的颜色涂画,最后添画,让画面丰富,色彩鲜艳、整洁。

    三、结束部分:

    (一)展评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二)结合画面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宝塔的外型,让他们了解宝塔的外形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画,讲解画法步骤,让幼儿知道怎么画宝塔。重点讲解画宝塔要先画塔顶,画的时候左右要对称,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通过幼儿自己尝试画,大部分孩子能掌握宝塔的画法,整体画面结构布局较好,添画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欣赏其他外型结构的宝塔,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宝塔,更能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2)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

    1、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3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3米”?

    (4)教室门长2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8页试一试第1题,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8页练一练。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图形的刺激用形容词流利、完整地讲述梦境的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讲述创作不同的梦境。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梦境的美妙与绘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

    范画、小熊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熊图片

    教师:这是小熊艾迪,它在干什么呢?(回家,背书包,旅行)

    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二、图形刺激

    1、讲述故事前半段(来到了一座森林里),边讲述边进行示范画大树。

    问: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猜一猜)

    2、继续讲述,边讲边听音乐(《拨弦波尔卡》)

    问:猜猜看,小熊艾迪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幼儿自由说)

    教师总结:原来它梦见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梦啊!

    3、观察范图,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

    教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4、继续讲故事听音乐(《梦幻曲》)

    教师:波波的朋友咪咪听了波波的经历,它也来到了梦幻森林,听,音乐又响起来了。

    问:小兔咪咪会做一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讲述)

    三、讨论:如果你来到了梦幻森林,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幼儿讨论后讲述。(奇怪、有趣、甜蜜、伤心、恐怖、快乐、难受、惊险)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快快进入梦幻森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吧!

    五、作品赏析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垃圾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

    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出示PPT(废旧的玻璃)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或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煤气罐、汽车、轮船等)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等等。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

    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3、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玩具,还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淘米剩下的水可以浇花。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鸡蛋壳可以收集起来打碎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PPT出示标志:提问:这个标志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请幼儿动手操作: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标志,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边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我们把它放进垃圾箱好吗?

    (五)结束部分。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吧。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5)

    教材简析

    《商量户外活动》是本册的第3个“你说我说”内容,是一次互动式的口语交际课。本课教材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插图和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插图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户外活动的情景,使人感受到户外活动的快乐;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商量进行户外活动的打算。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人商量,培养初步与人合作的能力。

    设计理念

    1、本次口语交际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原则,力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交流互动的情境,注重双向互动交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在互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句连贯、表述明白。

    2、结合训练要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与别人商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3、结合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在交际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录制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营造参与交流的氛围

    1、 (大屏幕出示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课件上的内容。

    2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来了,枝头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秋天的天气凉爽了,你看同学们在户外活动得多开心哪!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吧!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先一起商量一下户外活动的打算(板书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互动交流的要点

    1、观察教科书67页的插图,帮助学生看懂图画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欲望。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1)你是怎样理解“商量”的?你都与别人商量过什么事?

    (2)结合我们的生活说说你对户外的理解。

    3 、再读教科书67页插图上面的文字,借助音节认真读读,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户外活动的要点是商量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及做哪些准备工作。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再一次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即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还可以商量活动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交流的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自主合作,创造互动交流的环境

    1 、独立思考,确定交流内容:你对什么活动感兴趣?

    2 、自由组合,组成交流小组(以活动的种类组成商量活动打算的小组)。

    3 、教师点拨,提出交流要求:口齿清晰、表述明白,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教师深入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 、汇报交流,展示商量的过程和结果:你们小组要进行什么样的户外活动?你们在一起都商量了哪些内容?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什么?把你们小组的商量过程说给大家听,要注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

    6、 评价。评价发言人的语气是否得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声音是否响亮,形成的计划是否合理,听的人是否认真倾听,等等。

    (以兴趣相同组合成小组商量活动的打算,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培养乐于交流的能力

    1、把今天在班级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继续与家长商量,听听家长的意见,让我们活动打算更合理并得到家长的支持。

    2、同学之间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你都明白了什么?

    (把课堂上与同学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与家长继续商量,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继续得到培养。)

    【课件模板】《杂诗》教学设计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模板】《杂诗》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tanwugaubai,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10篇


    我们总是会有需要用文档来的沟通情况,在我们写文章之前,可以先找些范文参考。掌握范文的“套路”会激发大家写作灵感,所以我们要如何提取出范文的模版?以下是由编辑为你整理的《教学原理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学具:课件、扑克牌、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

    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①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

    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②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

    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板书:7÷6=1(枝)…1(枝)

    10÷9=1(枝)…1(枝)

    100÷99=1(枝)…1(枝)

    ⑦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

    ③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

    至少有几本书?

    1、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2(本)…1(本)

    9÷2=2(本)…1(本)

    2、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几本书?

    生:至少数=商+1

    3、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

    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

    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畅谈感受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2

    >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

    【过程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抽屉原理”,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通过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原理”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学生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从而产生疑问,激起寻求答案的欲望。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枚举。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3个文具盒和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脑上玩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报出你的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财运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抽屉原理”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能信的鬼把戏。

    板书:抽屉原理

    教师:通过学习,你想解决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抽屉原理”是怎样的?这里的“抽屉”是指什么?运用“抽屉原理”能解决那些问题?怎样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抽屉原理”

    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师: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 (2,2,0)(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2个2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2个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2个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上面我们所证明的数学原理就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可以概括为:把m个物体任意放到m-1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五、思维训练

    1.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十二种生肖)相同。说明理由。

    2.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1、小组活动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即好玩又有意义。

    2、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

    3、部分学生很难判断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4

    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用假设法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抽象。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用学生熟悉的吸管和杯子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真正去认识、理解“抽屉原理”学生学得轻松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 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总结: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学例题3并进行自主交流,试着用手中的用具模拟演示场景。

    三、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6

    《春晓》欣赏教学案例设计

    学习内容:《春晓》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

    《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

    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学生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3、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学习重点:

    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

    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春:营造学习氛围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充满着生机。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点评一: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诵、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欣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吗?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生:人们愉快的心情。

    师:生动地表现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带给人们的那种惬意、舒适的内心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师生用轻柔声演唱,还可用竖笛或口琴演奏)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看风景录相,复听)

    (点评二: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赏与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美的体验。)

    2、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师: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吗?请同学们画画春天的画,背背春天的诗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动后展示、评价

    (点评三:音乐教育如果与其他艺术能相互连通,互相迁移,就能提高其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体验。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3、欣赏《春晓》,听辨人声,学习图形谱。

    师:刚才我们齐诵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洞天。整首诗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却悠远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陈怡把此诗谱写成了一首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景。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它用人声模拟了哪些声音。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

    生:风雨声。

    生:京剧伴奏的声音。

    生:鸟鸣声

    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图形谱,并模仿)

    (点评四: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此段教学先从文学的角度评析《春晓》,再简介歌曲并欣赏,使学生逐步进入其悠远的意境之中。通过欣赏,感受人声、乐器声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并学习用形象简易的记谱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戏春:创作春天的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素材进行以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并且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点评五: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本环节把欣赏与表现、创造充分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内涵

    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点评六:欣赏音乐还应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赞春,使学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课外延伸的内容,把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春天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点评: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晓》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中的欣赏曲目,《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本案例设计者不仅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把这两个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操作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①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师:还可以用表格记录。师板书在黑板上。 ②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板书:7÷6=1(枝)1(枝)10÷9=1(枝)1(枝)100÷99=1(枝)1(枝)

    ⑦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

    ③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7÷2=2(本)1(本)9÷2=2(本)1(本)

    2、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生:至少数=商+1

    3、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

    ”,(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畅谈感受

    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设计(抢凳子游戏,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同学们不管怎样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目的一:小孩子最喜欢玩游戏,一说玩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二: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抽屉原理,对解决这类问题有什么作用?

    接着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动手操作、汇报、板书,得出结论,又提出: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讲解(边操作边讲解),其实这方法是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得出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平均分的摆法最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铺垫。

    然后,出示活动二: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先动手操作,同时用算式计算,看算式的规律是:发现是至少数=商+1接着我反问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的锻炼。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8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

    师:你有问题.

    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

    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

    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学生默读)

    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

    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

    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

    (齐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会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鸟儿回答

    生:(齐读)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

    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师:

    有些同学朝盛老师看了,

    举手是表示你们想表演,想来读,是吗?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对话)

    师:

    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生: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语气非常坚定。

    师:

    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

    (一组学生练读,男生模仿了大树的语气)

    师:

    你真像大树啊!你在模仿大树的语气是吧?

    生:

    因为大树的语气非常粗,是那种很成熟的感觉。

    师:

    不错,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

    生: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的,像刚才的那个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再见了,小鸟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坚定)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这回哪一组想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对话)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你们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

    生: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加焦急些,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师:这是你的意见,好,还有别的同学有问题,有意见提的?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加活泼一点。

    师:活泼是吗,哦,情感上要焦急,样子要活泼。还有吗?

    生:树根应该读得更加悲伤点。因为树根和树是命运相连的,他们两个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是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好,刚才从同学们的意见中,都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是这个意思吗?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这三句话。(媒体播放小鸟的三句话)这样吧,你先一个人在位子上,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任选一句读。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我听出有点焦急了。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急。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同学还要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在为大树担心呢。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生:好。

    师: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看这边的孩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老师体会到了他心中的焦急。再读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

    您知道吗?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再读下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举手示意)这样吧,谁来做一回小鸟好吗?(请两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们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的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你们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们去问吧。

    (两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小鸟,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你知道了(笑)但是还没找到,是不是?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齐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随机采访)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很焦急。

    师:你焦急,你呢?

    生:哦,你紧张,为大树担心。

    师:我为小鸟感到悲伤。你悲伤了,你就是小鸟.

    生: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

    你感到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朋友大树呀?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啊?

    师:你在哪儿,还有谁?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生:大树你去哪了?

    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有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出示图片)

    师:(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小节)

    师:

    小鸟,睁大眼睛读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有那么多问题呀!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师:好,还有那么多问题,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你可以站起来就说。

    生:我能够解答**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可见他们是那么友好,他们简直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他和树的一幕幕.他看到了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说得真好,你说了那么长长的一段话.还谁有什么问题?

    生:(同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小鸟就是在歌颂了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在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你觉得在小鸟的歌声声中,还有那种为朋友自豪的心情在里面。

    生:是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后来要飞走了,他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从两个看当中,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火柴看成是灯火的孩子,他要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师:他要看看清楚是这个意思吗?不同的说法可以发表,来说吧。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

    师:他不忍心。他饱含着深情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小鸟想念大树,他才会对着灯火看。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见面了?

    生:(齐)一年。

    师:(动情地)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能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

    他看了一会,他用目光在和朋友交流感情。那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鸟儿在沉思,因为灯火就是大树,他觉得大树当时被伐木工人砍掉的那一刻,大树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大树变成灯火,独自照亮别人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是在沉思。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

    生:他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的。他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那么熟悉的朋友___大树,所以他

    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师:当他认出来的时候,他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会。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的生命结束了。他想对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的交流和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读得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动情)

    师:(深情地)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去年的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9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4.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6.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

    这有4把椅子,请5位同学上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说开始时,5位同学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的,5位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为什么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叫做抽屉理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抽屉理原。(板书课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的情况

    1、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有几种不同的放法?(1)同桌合作,想一想,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2根小棒)你是怎么发现的?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根什么意思?(不少于2根)

    小结: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了2根小棒。

    2、要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

    (1)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放进了2根小棒”。

    3、类推:把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中,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还用不用把所有的摆法再一一列举出来,有什么方法只摆一次就能证明这个结论。(平均分)

    为什么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证明这个结论?余下的小棒怎么分?

    怎样用算式表示?(6÷5=11,商1表示什么,余1又表示什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就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

    1、研究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

    (1)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

    (2)可以怎样分,用平均分的方法证明一下。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3=1…2(商1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9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中,15根小棒也放进4个杯子中,会有什么结论?

    3、怎样求至少数?(商+1)

    3、小结: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用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时,至少数=商+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2)11个小朋友同行,其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3)从电影院任意找来15个观众,至少有几个人属相相同?

    (找到题中什么当抽屉,物体数是多少,运用抽屉原理列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三、迁移与拓展

    1、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用三种颜色给正方体的各面涂色(每面只涂一种颜色),请你证明至少有两个面涂

    色相同。

    得出结论:当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整除时,至少数=商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原本在奥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也加入到数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单元的形式出现。“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凳子”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猜测,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至少数的理解还很模糊,只是按照程式推导出至少数的求法,并没有真正体会出抽屉原理的本质。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只是有部分学生说出就给出结论,面向的应是全体学生,这是在我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的部分。

    教学原理设计模板 篇10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又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实行这就是沟通的最终目的。沟通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沟通需要技巧、方法,它也是一种艺术。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所担任的责任似父似母,面对班级几十个个性、爱好、成绩、心理特征参差不齐的学生。当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沟通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最有效方法。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得讲求沟通的艺术,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一、与后进生沟通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沟通,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上期我班转来一个同学小A,他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差,同学们常常戏谑他,并给他起了个绰号小老鼠。但是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跑得快,去年冬运会上,他参加200M跑,获得同年级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在班上我大力表扬他,同学们也为他鼓掌,我在他的眼里发现了从未看见的一种自豪、自信。我抓住这一契机,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谈心,沟通,首先对他的成绩进行鼓励,树立自信,然后激发他的进取心,如果在学习上也勇往直前,学习成绩一定会赶上去,最后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会努力的!期末考试时,他语数都是90分以上。

    二、与中等生沟通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采取触动式沟通方式,以刚克刚,促期猛醒。但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小B头脑聪明,平时作业都能完成,但非常马虎,上课经常走神。每次考试成绩总在80分左右,成绩和在班上的表现平平。有一次开家长会,我要求孩子们把家长请到学校。其他孩子的家长都来了,只有小B的家长没到。他一个人低着头站在教室门口,想对我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开完家长会后,我把小B叫到了办公室,我还没有开口,小B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本想严厉的批评她,见于此,平静了一下心情,说:你家长今天没来,肯定是有原因的,能给老师说说吗?。她见我没有生气,情绪得到了稳定,小声地向我说明了情况:原来,她家里比较穷,爸爸和妈妈都外出打工,把她交给她的阿姨照看。可是阿姨一天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今天阿姨本打算来开家长会,可阿姨喂的3头小猪仔突然生病。那可是阿姨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啊,所以我深思了片刻,安慰她说:你很懂事,我也知道了情况,老师不怪你。不过,我想你也应该知道,你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是为了什么。你阿姨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你的学习,老师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是吗?从那以后,小B总喜欢和我说话了,作业更认真了,上课精力更集中了,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上学期期末,还居然考到了全班第二。

    三.与优等生沟通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沟通,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目标奋进。

    我班班长小C学习成绩好,能力较强,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上,他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协助下,我班每月都被评为校风示范班。但在管理过程中,同学不守纪律,他就用棍子打同学,或用棍子在桌子上敲打,当我发现这一现象时,利用下课时间,我把他叫到身边,与他轻声交谈,表扬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是老师的好帮手。他听后十分高兴,我话锋一转,委婉地对他说,打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尊重别人,万一失手把同学打伤了,该怎么办呢?这样会给老师带来麻烦,有损班级声誉。他听了之后,脸红了,而后他自信地对我说到:老师,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会改!我会心的笑了。

    四、与犯错生沟通激发内心燃点

    有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沟通,应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使他们认识到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进的信心。

    前不久,本班有一位同学发现自己放在书包里的钱不翼而飞了,经过调查,发现是小D干的。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指责讥笑。之后的几天,我发现小D每天没精打采,下课时独自坐在位子上,低着头,自己玩,与他目光相接,他马上避开,显出害怕的神情。有天放学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一个罪犯变成教授的故事,开导他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老师不会瞧不起你的,他看着我轻松地笑了。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漫长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念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会更多,更有艺术。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1

    【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说明: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 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 你能说说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 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说明: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联系实际,指导应用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楼梯(将课本“你知道吗?”改换形式)

    王叔叔家要装修,该选哪一种楼梯呢?(同样高度,平缓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大,较陡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小)

    2、桥图

    观察和比较:为了方便行人,桥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图

    观察和比较:山的坡度要选得适中一点。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楼梯、桥、山坡都是斜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斜坡就行了,不考虑具体角度。]

    四、活动总结,教师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怎样滚得远

    猜想30度 45度60度

    验证 搭——滚——量

    结论45度时滚得最远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2

    一、教材分析: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相同的纸版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动手又动脑,对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复习巩固有关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过的有关纸版画基本知识和技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熟悉纸版画的几种常用技法,开拓思维,充分发挥纸张的形态特征,制作出较好的纸版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感受纸版画的艺术美;难点是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和各种常用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作品、投影仪等;学具:学具盒(剪刀、胶水、黑色颜料)纸材等。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节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是黑白纸版画。

    (板书,黑白纸版画制作)

    我们在上一节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有关制作技法。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兴趣很浓,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并且课后都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作业。

    (出示部分学生美术作业,利用投影仪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哪位同学告诉老师,我们学习的纸版画的最基本技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生:纸版画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

    师:对,纸版画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是用纸版剪下物体各部分的外形后,再进行叠贴或平贴,使版画产生凹凸不平的层次而成为可以印制的底版。

    (板书:拼贴法)

    譬如制作一棵大树的图样,要做成纸版面,就应该先画出稿样,再剪出树干、树枝、树叶,再拼贴起来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仪出示图例)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拼贴后的版面是靠什么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线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生:靠……

    师:同学们,由于纸版拼贴后就有了高低层次,树叶和树枝部分拓印时就分开了,纸版画主要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造型的,由于剪贴或撕贴出来的大多是面状的,简洁明快,黑白灰分明,轮廓线有虚有实,具有纸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出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师再次强调制作步骤与技法,指出黑白纸版画造型方式力求概括、提炼,但要画出应有的体积和空间的联系。

    六、布置课堂作业:

    用黑白效果制作一幅风景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七、课堂辅导:

    辅导时应注意方法,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八、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上所学内容,巩固新课,指出应注意的有关“通病”,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工作,并作简单预习。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3

    设计说明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1.重视等式性质的再理解,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数知识上的最大改革。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相关的代数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提高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材看一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形成知识网络,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回顾知识,巩固提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完成教材113页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剩()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用字母表示数,简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②a的平方等于2个a相加。()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

    2.复习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判断。

    ①4+x>9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③x+5=4×5是方程。()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3)完成教材113页3题(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13页3题(3)。

    ①学生审题后同桌交流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③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10.2-5x=2.2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天数。小明今年多少岁?

    ③学校买回来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

    ④学校买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且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⑥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4

    (一)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

    (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识还原记号;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重点:能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难点: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韵律感。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看《把心儿种在春天里》的歌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1、学生听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2、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反复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比一比,赛一赛:

    1、 说出带有“春”的成语。

    引导:同学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师:提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 配乐诗朗诵《推开春的大门 》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音乐《春之歌》A段旋律)

    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

    问: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

    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1、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过的美好的梦,谈谈自己的理想。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抒发的情感。

    5、再次听录音范唱。

    注意第一乐段各乐句的相似之处的区别,并唱一唱。

    6、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9、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划拍。

    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采用多种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比如:领唱,合唱;轮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为歌曲伴奏。节奏型“0 XX X”

    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5

    一、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材料等,学会在瓷盅上绘画,掌握用多种材料制作盘子的方法、步骤。特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通过学生的想像、创作,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盘子装饰品、艺术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

    生活中的美,学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的作品呈现五彩续纷、百花齐放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材料等,学会在瓷盘上绘制,掌握用多种材料制作盘子的方法、步骤。特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通过学生的想象、创作,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盘子装饰品、艺术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的作品呈现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盘子文化,学会在瓷盘上绘画。掌握装饰、制作盘子的一般方法。本课展示的多幅学生作品旨在说明,生活中的许多非就材料,通过学生的一双巧手描绘、制作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难点:1。陶器与瓷器的不同之处

    2.盘画作品是如何制成的。

    3.漆器是如何制成的。

    4.装饰、制作盘子艺术品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中外瓷盘艺术品图片,各种制作材料,白瓷盘,水粉颜料,纸盘等。

    生:白瓷盘,纸盘,卡纸,剪刀,色纸,废旧材料,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请同学把自己查阅的有关盘子的资料,图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师可将学生带来的盘子图片通过大屏幕向大家展示,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谈谈对不同材料盘子的认识。师生共同探究中外陶瓷艺术。

    2)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请大家对陶盘、瓷盘图片进行简单的评述、探讨。交流各自所直达的有关盘子的小知识。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有关陶盘、瓷盘,和学生一起探究。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听取形式呢感不同的看法。

    4)。出示课题---美丽的盘子。

    2.欣赏作品,启发构思。

    1)。请学生和教师一起欣赏课本上的盘子,特别是第14—17页的中外陶盘、瓷盘、漆器盘和学生作品。

    2)。请学生分析一下这些图片,能看出来这些盘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盘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说一说盘子上的图案和装饰盘子的材料,你最喜欢课本上哪一个盘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3)这些盘子的构思很巧妙,构图新颖,色彩鲜艳,多中材料把小小的盘子装饰得非常美丽,挂在教室或居室可以起装饰的作用。

    4)看到这些美丽的盘子,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师比一比,和同学比一比,你是否也能装饰一个美丽的盘子。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作业展示

    1)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图案,注意无论用什么方法装饰盘子,图案都要适合盘子的形状。同学们带来的材料要共享。

    2)同学们可以将装饰好的各种美丽的盘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共享成功的喜悦。

    3)提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收获吗?谈一谈你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4)在欣赏学生作品之余,鼓励学生大胆地评述作品,提出改进方案。特别是对其他组的同学作品提出赶紧意见,进一步开拓思维。

    5)教师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性评述。

    6)别忘了把桌面、地面收拾、打扫干净。

    六、教后记: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6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7

    设计说明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说明。

    1、教学时,我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作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3、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铅笔文具盒直尺橡皮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信心上好吗?有信心的同学请高高举起你的手,你知道举起的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进入情境,探究新知

    1、感受自身的“左、右”。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看着它,想想我们常用它做哪些事。(生自由汇报:我们常用右手吃饭、写字等)

    (2)右手的作用真大,那左手是不是也这么能干呢?(生自由汇报:用左手压本子、端碗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身引入,先确认左手和右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

    (3)听口令,做动作。

    考验同学们能不能分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口令:请举左手,放下,请举右手,放下;用左手向老师打招呼;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多次练习,让学生熟练自身的左和右)

    (4)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搭档”,吃饭时,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筷子;写字时,左手压本子,右手拿笔。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5)学生自由回答交流,眼睛、耳朵、脚等。

    教师说明:同学们分清自己的左手、右手是我们判断左、右的重要标准。

    设计意图:

    身体上的左、右是学生最为熟知的,以此作为判断左右的标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加强对于左、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便于今后的记忆。

    2、动手操作,明确左、右的位置。

    老师真佩服你们,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了,那离开身体这个参照点,我们是不是也一样能分清左、右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铅笔、文具盒、直尺、橡皮的顺序摆放好。

    (2)谁来说一说,直尺的左边有什么?直尺的右边有什么?

    (3)选你喜欢的一件文具,说说它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从身体上的左右扩展到身边的物品,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做左、右动作的游戏。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于左、右动作的小游戏。请听口令,看谁的反应快: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右手,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

    4、课堂练习,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材13页“生活中的数学”。(课件出示上、下楼梯图)

    (1)在楼梯的上面有小朋友要下来,下面有小朋友要上去,他们会不会相撞呢?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3)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先找4名学生,两人两人分别在过道两边走,再返回。向学生说明: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方向改变的时候,左、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上、下楼梯,过马路都应该靠右侧通行。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知的上、下楼梯出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发矛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综合运用,巩固拓展

    1、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看我们教室里的东西,用“左、右”来说出它们的位置。

    2、把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自己名字的左边,把老师的名字写在自己名字的右边。

    设计意图:

    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3页6题。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 (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

    3、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才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3)小组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成怎样的关系

    第1根长度

    (厘米) 第2根长度

    (厘米) 第3根长度(最长)

    (厘米) 能否围成

    三角形

    先由小组讨论汇报后得出结论。(出示结论)

    4、验证结论。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P24第2题。

    2、判断如果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①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②用长度为4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③要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还可以是几厘米(讨论后回答)

    7厘米行吗7厘米以上呢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方法为什么

    强调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总结延升:

    1、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从中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展示各种运用三角形图片。生活中有如此多的三角形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就能发现三角形中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篇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 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

    4、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 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 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 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 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 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 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 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 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 )──( )──( )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 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 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 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3、课后作业:

    ⑴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 (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3~6)变化 (动态)

    形状 多 快 奇

    (7) 下去了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本文是一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文章,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后,回头总观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确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学我在年级教研组常态课上上过,但由于下午是30分钟的课堂,课文未教学完。今天,我再次在同年级3班上了这堂课 ,县教师进修校的领导、专家和本校部分老师听取这堂课,我认真记录了她们的建议。县进修校王校长对本堂课提出的建议是:

    1、本文重点也引导学生找出,应乘胜直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其余部分。

    2、条件允许下,可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县进修校古老师提出:学生的课堂上对文章的阅读显得少了。

    本校同年级王老师课后与我交流提到:

    这次执教较上次有进步,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学生阅读体现了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做到了以学定教。

    听了大家的建议后,我也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尽力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课堂的驾御能力还需锤炼,虽不是本班教学,但也应考虑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和把握上也应注意强化重点部分的阅读与理解,甚至学生的欣赏,想象火烧云美丽的意境。今后在教学中,自己一定要注意立足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一、 说教材㈠、课题分析: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都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意识。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因而,从现在起,我就注意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抓起。本次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环保行为、环保意识的其中一个内容。

    ㈡、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平衡动作能力和合作游戏的能力。

    3、引导幼儿练习在彩带桥上走和拼图桥上持物走,能遵守规则结伴游戏。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6、 知道五官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五官的位置。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发展幼儿的平衡动作能力和合作游戏的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协调平衡走。

    二、 说学法、教法㈠、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观察喜欢表现,还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自己操作自己体验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中班年龄特点的"游戏"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教师自制的小树苗,为幼儿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目前,在科学教育方法中,应注意内容的兴趣性与生成性。使幼儿能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扩展成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生成教育活动。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废旧物,让幼儿在游戏和延伸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操作活动中,我还注意让幼儿在动手、动口的操作活动中达到活动的目标。

    三、 说教学过程活动准备:

    1、自制小树苗40棵; 彩色皱纹枝条 ;小椅子8把。

    2、自制沙池、水桶四个3、游戏时的背景音乐。

    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整理队形,介绍游戏的场地及工具和玩法。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根据幼儿兴趣,教师和小朋友共同讨论并制定游戏规则。

    第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习走独木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第四个环节:给小树浇水。

    第六个环节:共同讨论,升华情感。

    活动后大家共同讨论:今天你帮助了谁?为什么给小树送水?想一想小树会怎样想?怎么说?树立幼儿爱护树木的责任感,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热情。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板书:

    保罗、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过渡:保罗与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

    (教学伊始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整体入手,自然过段,注意了文章情节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大处着眼,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讲读小男孩说的话:

    ⑴ 自由读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

    ⑶ 随机练读。

    2、体会保罗的惊讶:

    过渡: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感受?

    ⑴ 读有关句子。

    ⑵ 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

    ⑶ 随机练读。

    4、小结:

    真没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哥哥;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同时板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1~5小节。

    (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体现了平时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学习课文6~11小节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 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 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学习课文12、13小节

    过渡:保罗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听着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1、听配乐朗读。

    2、想象练说: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看着这一切,保罗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圣诞之夜啊,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保罗觉得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使整个课堂与课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全文

    1、难忘这一夜的仅仅是保罗吗?为什么?

    2、读着这个故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地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的思想升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给予是快乐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身边能体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

    (董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扎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点下,《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这时,我播放一曲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静而又悠远、舒缓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着老师的深情朗读,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的思绪已跟随着保罗的心理一起在升华。这时,再让学生说说保罗会想写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2、阅读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3、想像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5、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一堂课完成。

    活动设计

    朗读、默读、讨论、口头小作文。

    设计理念

    亲近文本,真实地阅读;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你熟悉蜡烛吗?你知道它有哪些功用?(板书课题)你对作者有多少了解?(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篇题为蜡烛的文章。

    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1、谁愿意来为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从这一段中得到哪些信息?

    文章开头是叙述性的语言,是要叙述一件事情;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社会背景是──

    联系学生已有历史、地理知识进一步回顾1944年的历史有什么重大事件,那场战争的双方主要是哪些国家,谁是正义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地点要素)

    2、教师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事件中的人物是谁?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环境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人物、环境要素)。

    3、你们希望谁继续为大家朗读?(读到“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板书生词、纠正读错的词语:企图佛晓)

    偷袭成功了没有?时间到了什么时候?请你推测下面的情节。(讨论。目的在于引起阅读期待,为后面理解主旨作铺垫。)

    4、大家可能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下面的事情了吧,请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最先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

    三、了解、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谁能说说后来发生的事情?(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说。)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段故事?(要求把握基本信息。)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详细地复述故事整个过程?(要求尽量复述对老妇人行为描写的细节。)

    “她”想──很想(协助苏联红军)──摸出东西(悬念)──绕过铁栏杆(虚弱的身体)──翻、理、弯、坐(保护烈士遗体)──舀、拖──画、吻(悼念烈士)──捧、盖、堆(掩埋遗体)──摸、插、点、坐(为烈士守灵)

    四、从主人公的行为动作体会其思想感情

    1、你们认为谁是故事的主人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写萨伐河战斗,还是写这次

    战斗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2、你怎样评价这位老妇人,请朗读相关语句来支持你的看法。

    重点品味描写炮火猛烈、老妇人年迈体弱、掩埋红军烈士,为红军烈士守灵、热爱红军战士的句子。

    3、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但从她的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她丰富的内心活动,试揣摩倒数第4段,想象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口头表述出来。

    根据学生的评价板书老妇人的行为过程和从中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4、老妇人为什么能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以虚弱年迈的身躯,竭尽全力安葬一位素不相识的不同国籍的红军烈士,请谈谈你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五、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朗读出来。

    2、标题所说的蜡烛起到了什么作用?重点品味结尾段的象征意义和丰富内涵。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缅怀为正义而战,英勇献身的苏联红军烈士,让我们对南斯拉夫母亲超越国界的慈母情怀表达深深的崇敬。

    六、本课学习内容小结

    1、读记叙类的文章要注意哪些基本要素?

    2、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有什么好处?

    3、怎样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有哪些词语需要我们课后复习?

    七、课后作业:积累词语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瓦lì()pú()fú()前进pǎi()击炮筋疲力jí()名fù()其实pínɡ()障

    2、解释词语:

    企图──

    拂晓──

    地窖──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一、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二、活动重难点: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三、活动准备:黄色标记、玩具小象。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象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着让幼儿猜测

    2、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学校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

    三、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让幼儿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师: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碰

    2、发现了问题之后,让幼儿将这些地方贴上黄色标记,已警示小朋友要注意。

    三:活动的延伸刚才小朋友说得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这些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可是教师的外面也有许多需要小朋友注意的地方,下节课你们能不能找出来告诉老师,哪些地方需要贴上黄牌,好不好?

    四、活动反思:

    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让幼儿发散思维。然后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寻找室内不安全的地方,让幼儿通过贴黄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你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另外蹭字上,学生通过做动作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后,如果进一步点明人爱猫,猫爱人这一点会更好。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河北省饶阳县饶阳镇小学 肖子敬 李艳芬

    教学设想: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

    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几个板块: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感悟 “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体会作者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学会本课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刘章爷爷笔下的《搭石》。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本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

    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猛涨

    平衡 平稳 绾裤 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多音字

    涨 zhǎnɡ 涨潮 zhànɡ 涨红了脸

    间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jiān 中间 房间

    行 xíng 一行人 háng 银行

    调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交流)

    5、学生合作读(五人,每人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走近搭石

    1.解决“什么是搭石?”

    自由读文,交流什么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学生动作演示)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

    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走搭石,让我们再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读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搭石为什么要用平整方正的石头呢?

    2、人们为什么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来摆放石头呢?一尺或者三尺、四尺的间隔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看来,人们在挑选和摆放搭石的时候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感受搭石的作用,感受搭石实用的美。(学生齐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其中一生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3、作业:

    读文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谁能再说一说?它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搭石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想不想欣赏这道风景?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一起走进《搭石》(板书)!

    二、通过“搭石”,感受美

    1、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寻找美)

    2、 依次序交流相关句子”,

    (一)调整“搭石”,感悟行为美

    1.课件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觉得这里很美,请你把这句话再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语中体会)

    指生再读句子,突出重点词语。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即使遇到再急的事,也会放下,去调整搭石。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是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奉献美)的风景。

    咱们继续学课文,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美?

    (二)、快走搭石,感悟和谐美

    课件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 ........

    感。”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1)“协调有序”

    你从哪里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找学生模仿人们走搭石)

    是呀,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点击专题站《搭石》中的“找图配词”(课件)

    小结: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快走搭石的情景,一种和谐美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通 过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一生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和着他们走搭石的节拍,感受那如画一般的和谐美。(音乐 :溪水声)

    是的,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美)的风景。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三)行走搭石---感悟谦让美、尊老美

    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 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谦让)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是呀,同学们,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的。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又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如果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课件出示句子——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个词让你心头一颤,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联系生活理解“理所当然”。

    (3)透过“理所当然”能看出这里的人(尊敬老人)。

    (4)小结,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尊老美)的风景。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搭石,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令人感动的画面。

    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点击课件中的“练兵场”。(轻音乐起)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在学习了我们共同进步后学习的,本节内容的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实例,让学生去思考出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场面,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就是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对自己的成长有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平时与人交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已有能力去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教学目标

    1、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2、 激励学生能替他人着想,并在与人相互交往中学会换位置思考。

    3、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难点: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体验、唤醒生活

    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故事,准备小卡片若干。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对不起”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常用语,你最近在什么地方又听到过?在什么场合用过呢/

    2、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用这两句话解决里实际问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学生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看图说故事,续编结尾。仿照萧伯纳的语言,也来幽默一下。

    3、情景表演:

    ① 分组选择图中的四种情景,分角色表演。要演出不同的结果,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有表演者和观众交流感受。

    ③ 教师小结;当别人的错误影响到自己时,我们要能够原谅别人;当遭到别人的误解时,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我们要学着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交流生活中的感受,制作备忘录

    1、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不开心的事,侧重于被别人误解的事,其他同学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开开心心每一天,你有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并写在备忘录中。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课外继续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写在卡片上。

    2、将卡片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让大家开开心心每一天。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1

    一、说教材

    “鞋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本次体育活动利用鞋盒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自由的尝试,体验各种鞋盒的玩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只要肯动脑,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包括一些没用的东西都能成为我们游戏的材料,而且一物多用。

    二、说幼儿

    刚开始幼儿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不足就慢慢显露出来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达不到要求,好动,坐不住,自制力不强,不能安静地倾听别人。

    我们为能够保证幼儿的课堂质量动了很多脑筋,变换座位,桌子的摆放,让幼儿有较高地新鲜感,但幼儿的注意力极易被身边的一点点小事所吸引。经过小班一学年的学习和锻炼,每名幼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有的变大胆了,有的每天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了,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和操作常规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幼儿在学习兴趣上还有待于提高,关心他人不够等缺点。身体发展方面,幼儿喜欢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高,活动量大,个别男孩动作灵活。但在行为习惯,规则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加强幼儿自我服务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服务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对趋向的班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1、优势表现:

    (1)个性发展较好。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幼儿总体体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进入中班,我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2、不足表现:

    (1)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跃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三、说目标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目标,重点是让中班幼儿进一步熟练掌握各项基本动作,较好的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在活动中增加游戏的角色,情节,增加动作的难度,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的敏捷性。同时巩固幼儿跑步的正确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此阶段教学应注意:继续巩固和提高已掌握动作,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该阶段应不断提高动作质量。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着力于巩固幼儿跨步跑的正确姿势。

    目标二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如何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跨越鞋盒摆成的障碍物,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给幼儿充足的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创造,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尝试,亲身体验。从而达到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

    目标三是一个关于“跨步跑”的游戏,目的在于巩固“跨步”的姿势。四、说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手拿鞋盒入场,在音乐声中做韵律操。这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进行后而活动的基础,相当于准备运动。在节奏较强的音乐声中有精神地做操。同时做操的器械是鞋盒,对幼儿来讲较为新鲜,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与下面的环节相联系。

    基础部分启发幼儿边想边尝试跨越鞋盒,这个部分我共设计了三次让幼儿自由活动,给他们自己体验的机会。目的是要通过反复的尝试体验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腿抬的高低是能否跨越鞋盒的关键”。第一次让幼儿尝试,是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机会。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配上音乐,以喧染气氛。第二次尝试是又一次地发挥了幼儿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创新。也可调动那些缺乏想象的幼儿。最后一次尝试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练习巩固的机会,也是完成目标1、2的关键。最后的游戏是利用有难度的障碍物练习幼儿“跨步”的姿势与速度。中班的幼儿竞争意识还不是很强,故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进行,从而也是一个高潮,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情绪。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对活动进行评价,整个过程考虑到幼儿地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五、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整个活动我选择在户外进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组织幼儿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达到该次活动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动作、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能善于充分利用空间、大胆利用材料,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体育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通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就连笋芽儿也忍不住要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出示笋芽儿的图片,认识笋芽儿)

    2.出示课题,认识“笋”字,为什么是竹字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两人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3.你有哪些好办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新词。)

    (1)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

    (2)联系生活积累识字:漆黑、轰隆隆、自豪。

    (3)动作演示识记: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4)借助图画:山岗

    (5)实物识字:辫子。

    三、师范读,学生思考:笋芽儿是怎样生长的?

    春雨呼唤笋芽儿,笋芽儿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笋芽儿使劲往上钻;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儿钻出了地面。笋芽儿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四、学习书写生字“世界”、“轰”、“笋芽”。

    1.师在田字格中书写“世界、轰、笋芽”这几个字。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要写的这几个字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出现了词语。)

    师:书写时,我们一定要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书写,不能写成AABB式。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漂亮?学生讨论

    (1)“世”和“笋”中间的长横都要写在横中线上。

    (2)“界”、“笋芽”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所以都要写得上窄下宽。

    (3)“界”中的“人”,撇和捺要舒展开,像小姑娘的裙子一样。

    (4)“轰”下面有两个“又”,左边的“又”捺画变点,是为了给右面的“又”让位置。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小组长观察组员坐姿和写字姿势,在本子上做出评价)

    5.讲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笋芽儿》,春雨是怎样唤醒沉睡的笋芽儿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

    二、学习二至三节自然段。

    雷公公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柔和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读出急促的语气。)

    三、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笋芽儿最终钻出地面没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至七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儿长成竹子的欣喜。)

    四、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五、学习书写生字“喊”、“呼唤”、“冈”。

    1.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喊、呼唤、冈”这几个字。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在临写词语时,要注意什么?(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学习的前三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口字旁。)这三个字怎样才能写得漂亮、美观?学生讨论,交流。(“口”字位置要偏上,写在左上格,不宜写得太大。)

    4.因为“唤”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字,它在写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口字旁要写得小而高外,右边的部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右边的“奂”上窄下宽,中间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能写成竖、撇。)

    5.独体字“冈”怎样写好?(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写字小组长观察组员坐姿和握笔姿势,在本子上做出评价)

    7.同桌互评并在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

    笋芽儿

    太阳公公 温暖

    妈妈 疼爱

    雷公公 呼唤

    春雨姑娘 爱抚、滋润

    附教学反思:

    《笋芽儿》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拟人童话散文。课文形象得不到,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牟笋芽儿的束缚力以有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的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这课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突出识字写字教学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教学。利用直观性的课件,观察认识“笋”字。利用形声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调动生活积累识记,如“漆黑、轰隆隆、自豪”等词。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写字重点指导口字旁的字。通过直观性强课件演示,让孩子在愉悦中识字写字。

    二、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而《笋芽儿》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是我们训练学生朗读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教学这一课时,我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接龙读、教师范读、齐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鼓励他们边读边想,抓住一个词或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在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和个别同学发言时,我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对同伴的朗读做出正确的评价,指导他们说完整的话,教给他们说话的技巧。(如评价别人的朗读时,先说优点、再说不足,最后再提点建议……)这其实是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说话的能力、听话的能力、对别人评价的能力)。

    【《推敲》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