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
  •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

    发表时间:2023-01-04

    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栏目精选:“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敬请访问。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你也许需要"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的一则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二、说教法

    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教学时,由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用经典,导入新课。

    1、温故旧知识,了解孔子。

    2、读孔子名言。

    3、释题。用辩组词,弄清楚辩论者是谁,辩论的话题是什么?从课题明白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朗读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读通,读出韵味。

    3、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4、老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3、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的什么问题。

    4、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

    5、让学生上台辩论,读出辩论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

    7、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8、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9、读孔子名言。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25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大 远小 善于观察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 不能决 实事求是

    辩论太阳

    理由

    小儿甲

    中午

    早上

    远小近大(大小)

    善于观察

    小儿乙

    早上

    中午

    远冷近热(温度)

    不能决

    实事求是

    (一样)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

    二、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文言文特点为根本,构建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方面的资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请几位同学将课文读一下,学生评议。

    教师把诗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A、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儿在争论()

    ①、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②、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大小问题。

    ③、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冷热问题。

    B、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

    C、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标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已做好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第三四小节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着重阐述了两个小孩的不同观点以及理由。齐读第三四小节。(这两自然段,两个小孩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相同,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读出反问语气。“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味道。)

    第一二大组读第一个小孩的理由,第三四小组读第二个小孩的理由,好好地读,接下来辩一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迈好第一步。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展开辩论,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1、两个小孩各执已见,争辩不下。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辩论一下。

    2、第一二组推荐一人,三四组推荐一人,两人辩论,既然是辩论,应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注意辩论时的语调。

    谁愿意和老师辩论一下?

    现在我们把这两段话换成我们今天的现代文读一下,自由读。(出示译文课件)

    【设计意图】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运用辩论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本文的难点,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的行文及语言特色,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趋于疲惫的大脑得到新的激发,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

    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同学们查到了哪些资料,怎样解答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

    每个合作小组推举代表,汇报本组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3、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完整,对不明晰的问题,谈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老师帮助解决学生尚存的问题。[课件:错觉演示;太阳辐射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两小儿各自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1、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两小儿:天真可爱,善于动脑;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如何正确地评价孔子?(文章结尾写孔子“不能决也”,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两小孩并无讽刺之意。再说,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是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却是难以解开的谜。

    课本剧表演:三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其余同学穿越时空隧道对他们三人对话,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等道理。当然两小儿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堂表演,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是对学生本课学习效果的检验。

    总结学法,自主构建,悟道学法

    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这篇文言文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讨论。

    播放课件,反反复复读课文,认认真真看注释,仔仔细细找答案,辩论辩论表此情,交流交流明道理。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要读通、读懂、明理。

    (七)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同学们,通过读、看、找、辩,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做。

    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

    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

    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想到的。

    【设计意图】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课外,由理论到实践。同时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三、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

    (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问其故。

    l及日中则如盘盂。

    l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孰为汝多知乎?

    l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l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l孰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争论的问题:

    人物

    观点

    依据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填上表。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

    2.完成下表。

    问题:

    观点

    依据

    3.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

    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一)导入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文常,关于《列子》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

    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斗盂沧为孰为汝知

    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

    4、齐读

    (四)理解文意

    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

    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

    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诵读训练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

    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

    2、学生范读

    3、齐读

    4、读背课文

    (六)课文分析

    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结

    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书

    两小儿辩日

    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

    日出远,正午近--感觉

    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指名汇报,黑板出示。)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

    (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

    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一)指读。纠正字音。盂(yú)孰(shú)汝(rǔ)

    (二)探究疑难。(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①读句子。

    ②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

    ③完整说句意。

    ④谈感受。

    ⑤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比喻。交流好处。

    ②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处应重读,而结尾处则应以反问的语气来读。

    △ 孰为汝(rǔ)多知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反问。交流好处就是表现出两小孩的天真可爱。

    ②师范读。该句不仅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还要体现儿童的天真。

    ③学生练读。指名读。

    (三)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将每句话的意思串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指名说,老对互相说。

    (四)体会道理,练习背诵。

    1、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多角度自由回答)

    ①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敢于向有权威的人士求教等方面。

    ②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③同时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两小儿所说的现象。

    2、熟读成诵。

    ①分角色读课文

    ②学生表演读。

    ③背诵文言文。

    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

    ①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②阅读练习。能力语文中的寓言文言文《守株待兔》

    ③建议学生诵读孔子的相关名言锦句。推荐成语故事《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晨 午

    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两小儿 学无止境

    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比喻、反问)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6

    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观点新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二、方法新

    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

    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

    三、手段新

    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整理词句,疏通文言文意思,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感悟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句,由课文本身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基本步骤:

    《两小儿辩日》课例,是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整节课按照三个步骤进行“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文意;三读:读出感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先由理解和掌握文言词句的字音、翻译开始,再由课文本身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升华部分是引导学生由“文眼”——“辩”字入手,对两个“辩”“辨”结合文意进行区分,最后得出对文章的感悟。教学过程以“读”贯穿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当堂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采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电子白板,充分展现了电子白板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方便教师教学导学,存储教学智慧等方面的功效。其中,在授课过程中,本人主要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以下几个功能进行辅助教学:手写功能;屏幕拉升功能;重点显示功能;全屏幕拍照功能;区域拍照功能;放大功能;及时记录课堂板书功能和网络传输功能等。

    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把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以浅易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的话势必对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造成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且流畅朗读课文以及翻译课文;其次,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不只局限于疏通课文意思,还要求对文章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因此教师要利用直观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话,人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那是哪一句话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答案。

    二、题解: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歧路亡羊:歧路:岔道,亡,丢失,比喻情况复杂多变,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杞人忧天:杞:担心,担忧,比喻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忧虑。)

    (在幻灯片上用电子白板书写功能方便标注一些重要句子,方便学生获取较为有用信息)

    三、析文

    (一读)读准字音

    全体学生读一遍课文,幻灯片展示课文,让学生标注读音。

    辩斗盘盂去

    沧沧凉凉探汤

    孰为汝知

    (学生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给字词注音,引起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师生互动;同时,打破了幻灯片不能与课堂“同步”的传统,即教师在备课前幻灯片已经制作完成,但是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对它进行增删内容。)

    (二读)读懂文意

    教师要学生根据注解以小组合作方式读出句读,把握语气,继而读懂文意。要求是以大声朗读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语气。

    停顿的要领:

    一、理解文意,确定停顿点。

    二、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三、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教师对朗读作出点评,如语气,停顿,并叫一人翻译全篇。教师点明重点词语的解释,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屏幕来展示。

    (在学生翻译课文时,用电子白板由上至下的拖动功能先遮盖住正确答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先进行翻译,然后对照答案加深对课文的翻译理解。学生翻译错误时适时更正,并且把错误的答案用屏幕快照把它照下来,即电子白板的这一技术能够把每张适时记录教师和学生上课情况的幻灯片保存下来用于最后的小结回顾阶段。)

    (三读)读出感悟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全部,那么同样的,文章也有“文眼”,那么,《两小儿辩日》中,哪个字为文章“文眼”?

    “辩”!

    大家有没有学过“辩”字的形似字呢?有,就是“辨”。为什么用“辩”而不用“辨”?换成“辨”行不行?用电脑的金山词霸来查找看两字的区别。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特点:以人物的对话为内容,主人公:两个小孩子和孔子。

    (用电子白板的重点显示功能把“辩”字突出,把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个字上,为后面寻找“辩”和“辨”的区别作出直观的展示,这是由疏通文意到感悟课文的转折点,也是授课过程中升华部分的开始。用电子词典更方便更快捷地查找到两个“辨”“辩”的区别,同时用电子白板的局部照相功能把“辩”和“辨”的主要意项照下来,然后剪贴到白板的剪贴板上,用白板的“放大”功能显示,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利用白板可以把查找到的意项及时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并放大,方便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局部”拍照功能还能够选取重点,方便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

    辩论:对不同观点双方展开争论。

    辩驳:提出理由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辨:区别、分析

    辨别:把不同的事物区别清楚。

    辨明:分辨明白。

    原因1:通观全文,基本上都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对话体。

    原因2:“辩“包含有争论,争辩的意思,是一种积极主动求知的过程;

    “辨“静态过程,只是分辨出事物的不同,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探索精神。

    把握了“辩”的含义,我们再以四人小组位单位分角色朗读(孔子+小儿a+小儿b+旁白)读的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既然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辩”,那么文章是怎样去展示这个”辩“的呢?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辩斗经过

    如探汤

    日中—近

    如盘盂

    日中—远

    沧沧凉凉

    初出———远

    小儿b

    如车盖

    初出———近

    小儿a

    辩驳

    观点

    争辩人物

    (再一次师生互动,让学生动笔做练习,巩固所学)

    (三)辩斗结论

    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四、启示

    注意联系生活中的经历谈谈两小儿辩日的现实意义(从每个人物身上,如孔子,两小儿身上各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启示:(用电子白板的全屏幕快照的功能及时记录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智慧,这一功能基本贯穿于整节课的板书)

    孔子:知识无止境实事求是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

    两小儿:强烈的求知精神。善于观察事物。

    辩日事件:辩论使我们接近真理。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结语:我们说在生活中如能像两小儿一样,多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并敢于和别人辩一辩,通过争辩,虽不能马上得出真知,但是经过探索,我们就渐渐地接近了真理,也就是辩论使我们成熟,使得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

    五、回顾

    目的:1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哪些问题。2让同学们加深在这节课中自己参与的探讨和思考,错的就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对的就继续发扬。

    (这是利用了电子白板“全屏快照”和“区域快照”的功能把写有教师标注和学生堂上练习的幻灯片保存下来,等于是保存了整节课的上课流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的互动情况,教师课堂临时发挥的机智等,这样解决了传统课中幻灯片不能被适时更改以及黑板一擦即完的弊端和难题,同时,也方便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重现(包括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六、拓展

    发扬两小儿的辩斗精神,结合地理知识谈谈你对太阳初出和日中时距离我们是远是近的看法。

    要求:首先用这个“辨”,也即通过我们上网或者查找其他书籍了解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用我们的大脑和科学知识去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否正确;再用“辩”,也即我们的嘴巴在课下和同学们辩论,得出科学的认识。

    (学生可以不用在课堂上忙于记录笔记,课后可以直接上到本校网站下载该课讲义,利用电子白板上传功能,上传课件、讲义、练习等。)

    七、反思

    一、本节课从教学目标上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把握文意,多角度理解短文内涵;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解决两小儿辩论的难题。

    二、本节课虽然是一节文言文的常规课,但是用电子白板的诸多功能把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以简易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接受知识,尽享学习思考的乐趣,有效解决了文言文授课方式枯燥乏味的难题。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上进行书写和批注改变了以往幻灯片只能是老师照着讲,而不能随时改动、增删内容的局限,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更多的课堂发挥空间,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电子白板的.照相机功能能够把记有教师板书和学生动手参与的练习部分及时保存下来,方便教师在讲完课后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知识的回放,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是一般的多媒体手段难以企及的。这一环节也有利于课后教师对自己上课过程进行反思留有第一手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把这节课的所有板书展示给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看,特别是学生动手做的习题部分,让他们知道同学们较常出错的部分是哪里。升华部分是引导学生由“文眼”——“辩”字入手,对两个“辩”“辨”结合文意进行区分,最后得出对文章的感悟。

    三、在一读和二读阶段,要求学生读准句读和读懂文意,虽然读得都很整齐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读出人物的“争辩语气”和省略成分该省略的地方,因此这节课在“语文味”上就缺了点味道。另外,这节课原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或者网络链接功能查找有关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资料,当堂让学生进行辩论,得出科学的认识,但是由于时间不够而没有进行这一环节,只把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比较可惜。

    四、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摸索出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以这种方式来教学,“一读准字音;二读懂文意;三读出感悟”,即以“读”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在读的时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互相听读,互相探讨文意,中间辅以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另外,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进行对文章的感悟升华,其实这样也就抓住了教育教学的契机。如本文,我主要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辩”和“辨”的区别,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如能像两小儿一样,多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并敢于和别人辩一辩,通过争辩,虽不能马上得出真知,但是经过探索,我们就渐渐地接近了真理,也就是辩论使我们成熟,使得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这样的结论。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8

    一、上课内容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环节

    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

    五、具体教学环节

    一、课前两分钟

    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用日历牌换字)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

    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

    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㈠生自读课文

    师: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㈡生练读课文,指一生读课文。

    ㈢师范读: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断句方面存在困难,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认真听,看看你的停顿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师范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读一读。

    ㈣找一生读,师评价

    ㈤学生再练,齐读(课件出示全文断句)

    四、理解课文,深明“辩日”

    ㈠师提出要求: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㈡生读文思考,并小组交流

    ㈢交流共议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论。东游:向东游学。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场人物有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孔子的生平。师大屏幕适时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绍: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称为圣人。

    师再问:听了同学老师对孔子的介绍,再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孔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

    师引:这是一场__________的辩斗。(激烈、精彩、引人入胜)

    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

    2、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认为。去:离。日中:中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时候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近。

    师再追问,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远

    一儿 远 近

    师:课文中有一个小孩的话没有直接说,你能变成和第一个小孩一样的句式吗?点一生说,大屏幕出示: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指导朗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观点压住对方,想找人评评理。)假设你们是两个小儿,你能辩一辩吗?练习一下。一生说一个孩子的观点,再点生,点评,自练。再说另一个孩子观点,练习说好。点两组学生角色对话,点评,让生注意语速快点,观点咬字清晰些。再练习。

    师:这真是一场__________的辩斗。(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3、一儿曰:日出处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

    一儿曰:日出处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理解:及:到。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为:原因。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拓展“赴汤蹈火”,理解汤的意思。及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意思的?(联系“及”的意思)课件出示“车盖、盘盂”

    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远

    大(如车盖) 小(盘盂)

    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

    师: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视觉和感觉)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太阳,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指导朗读: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师引读:一儿曰__________,指一生读。师点评。师再引,一儿曰________,再指一生读。师点评: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点读,重读。反问句应语气强些。找两生分角色读,反复读几遍,层层深入,语气渐强。

    师:这真是一场________的辩斗。

    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决:判断。孰:谁。汝:你。知:知识。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多呀?

    师:孔子不能决也。这是这件事的结果。孔子不能决,你能决吗?点生说。师课件出示图解,中午和早上一样远。

    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这简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公正的看问题,非常了不起。那么你们说,两个小孩的笑是嘲笑吗?谁能读出这种天真?点一生读,点评,师范读,齐读。

    五、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3、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4、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5、两小儿天真活泼。

    师:这一辩,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啊!让我们有感情的再读读这篇课文。齐读。

    六、拓展延伸,熟练运用

    1、出示《揠苗助长》原文,生借助注释理解主要内容。

    2、推荐阅读《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如《掩耳盗铃》《愚公移山》《郑人买履》等。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远

    大(如车盖) 小(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设计理念: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

    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2.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1、“辩”字入手,导入课题。

    由“辩”字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辩论者是“两小儿”,辩论的对象是“日”从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言字旁?是个什么字?(师板书“辩”字)来我们用它来组词。区分“辩、辨、辫”。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辩论的古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告诉老师,文中辩论者是谁?辩论的对象是什么?

    2、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简”。

    师:简,文言文行文简练。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二、探究阅读方法,初读感知

    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面对如此行文简练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方法来学习它,来理解它?

    2、学生自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中重点听。(出示课件中自读提示。)

    3、指名读全文,问其读后的感受,有何困难,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停顿得当。 师:一曲完毕,现在,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师:在读的时候与白话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难吗?

    师: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你们看到课本上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自己加进去的,读文言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的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现在请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老师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了,注意用单斜线标记出来。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找到停顿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律,读出节奏。(出示课文 停顿点课件)

    5、学生自行练读一分钟后齐读正音。

    三、精读课文,深入读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在理解文意后,达到熟读成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游”和“斗”,使学生分辨出“说”和“辩”的区别,从生活积累中感受“辩斗”的气势,为语感训练作准备。

    师:孔子东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吗?

    师:见两小儿辩斗。我们知道,辩的意思是?那为什么还要加个斗字?从这个斗字,你们可以看出什么?

    师:辩论和说话一样吗?

    师:回想平时你们在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是用怎样的一种语气?

    师:所有同学把课本合上,跟我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小结: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据意思背诵出来,文言文也不是很难,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2、学习二至五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课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第二,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师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重点讲解“车盖、盘盂”,并通过观看实物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理解。

    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板书总结)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一个远,一个近?相反,好,大家再来读读第二、三段,感受一下这种反差,注意读出争辩时认为自己是对是那种肯定的语气。

    小结:

    师:原来啊,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早晨和中午哪个时候离人近,哪个时候离人远。那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儿曰。。。

    师: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你在古装电视节目中见过车盖吗?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给大家比比?(课件出示车盖图片)

    师:那盘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给我看看?

    (课件出示盘盂图片)

    师: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只有盘盂那么小,平常我们再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吗?”这个小孩说的有道理。来,我们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孩,读读他的话。

    (3)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

    解决的高潮。重点讲解“沧沧凉凉、探汤”,体会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时如探汤的感觉。 师: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师:沧沧凉凉是种什么感觉?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沧沧凉凉呢?

    什么叫探?谁来做做探的动作?

    汤是什么?是我们今天吃饭时喝的汤吗?

    师:现在大家试想自己把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然后把那个动作做出来。

    师:感觉到烫了吗?好,现在带着刚才想象到的感觉,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小孩说的话。一儿曰:。。。。

    师:另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们烤火的时候是“近热远凉”吗?这个小孩说的也有道理。

    师:所以这个小孩说得也有道理。

    四、创设学习情景,诵读表演

    1、用白话文进行辩斗。

    师:既然大家觉得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就请各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小孩,同桌间用自己的话来辩论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同桌练习,后指名初辩,后学生评议。) 师:谁觉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进行辩斗。

    师:白话文辩得不错,那要是用古文来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样,先同桌试一试。(同桌练习,学生推荐两名同学辩论。)

    3、全班“齐辩斗”。男女色分角色辩斗。

    4、小结明理,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得出观察角度不同,看一个问题出发点不一样,而结果不同。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从两个小孩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五、学生简介孔子,课后明理

    1、学习第六段。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在两小儿的辩论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之时,孔子来了,两个小孩问道,“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文中怎么说?

    师:孔子不能决也,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们了解的孔子?

    师:孔子这个古代博学多才的大家,面对两个小孩的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师:同学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如此博学的孔子也有难解的问题,所以天下有没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师:没有,因此,我们要像孔子学习。

    师: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决也,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课件太阳地球图片)

    2、学习最后一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也采用反问句式,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师: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就笑了说:“孰为汝多知乎?”,“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师: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呢?

    师:一起读出小孩的活泼、天真可爱的语气。

    六、辩日小结,诵读全文。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讲完了,从这学习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在求知时要实事求是的,最后请同学们带着对两个小孩的佩服,对孔子的敬仰,在优美的古琴声中再读一遍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一儿一儿

    日初出近(大)远(凉)

    日中远(小)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陈宁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四个生字。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书后注释疏通文意。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书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两个小孩的小是否是对孔子的嘲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法,倒入新课

    回忆学习文言文《学弈》一课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弄懂意思,熟读成诵。

    二、审清题意,质疑问难

    板书课题。

    思考题目的意思。找出重点字,并根据重点字提出你感兴趣的几个问题。

    教师相机引导,板书:辩论什么、观点、理由、结果。

    三、初读课文,弄懂意思

    1、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弄文言文的意思。

    汇报学习成果。

    2、复述故事。

    3、说说一说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1、自读练习并总结朗读时的好方法。

    2、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内容读给大家,同时介绍自己朗读时注意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难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设计情景:两小儿的问题难住了孔子后,孔子会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汇报。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5、交流背诵此文言文的方法。

    6、学生练习背诵。

    7、检查背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搜集资料,解决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 篇11

    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次选编的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初中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激活中国,孕伏方法、整合目标,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中国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又有点畏惧,猛一看,初学的都是新知,其实,文言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中就有许多关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觉而已: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中国,新知的生长点,对建构文言文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合乎由易到难,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我采用成语导入,古装戏录像展示,拉近了白话与文言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用现代白话讲述课文的故事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在读熟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时,采用小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理解,讨论,校正,因大家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相关不大,都能各抒己见,观点也易于接受,最终形成正确的见解。课后,布置学生读读说说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文言文,由于故事内容为大家所熟知,新旧互见,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

    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学贵得法就是强调了这一点。诵读,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和积累文言词汇,是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诵读训练,深得其法。上课伊始,教者声情并茂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并告诉学生,等他们淀粉地这篇文言文,也一定读得像老师一样好,甚至超过老师,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到读熟为止,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并讨论该怎样读每一句话,请学生上台领读,大家证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读,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最后一齐背诵,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知不觉地把文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时,加强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共同点,即沟通古今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词汇句式去学习文言文,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问其故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样说,怎样写,让学生明白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在学习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升入中学乃至终生学习都将受益匪浅。

    三、整合目标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科学,过程的优化以及最终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初步地感性地认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等,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这是情感,价值观目标。从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诵读,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讨论属于过程方法目标。三个维度目标,彼此交融,互相整合,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中,将这些目标进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