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案精选篇
  •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2-08

    【www.jk251.com - 文言文两则读后感】

    随着小学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小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案精选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启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弈》,从大家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同学们对学习古文非常感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初读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再读理解:

    1、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教师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背诵课文。

    jk251.cOm扩展阅读

    古诗两首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5页至第7页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咏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案精选篇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感知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感知笔算减法的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

    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数位表(十、个)、6个和5个;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10=58-2=27+8=

    32+6=60-40=79-9=

    9+47=80-30=53-40=

    2.口算并口述是怎样想的

    70-30=46-20=79-6=

    二、探究新知

    1.口算65-3说说怎样口算

    2.教学例1

    63-3=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

    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掉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生写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板书: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5)做一做1题。学生口述题意,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填写,指名在投影片上计算,并订正。

    3.教学例2

    65减23怎样算: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1)启发学生想:计算65+23时怎样写竖式?

    那么65-23时又怎样写竖式?

    教师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想:这样写竖式,说明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2)启发学生想:计算65+23时,是从个位加起。告诉学生65-23时,也是从个位减起。

    (3)出示图示,在个位划去3个○,在十位划2个●

    (4)师生共同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今后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相减,得数写在横线下个位上;再计算十位,十位上的数相减,得数写在横线下十位上。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得数。

    (5)做一做,2题。(独立填书)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填得数,做一做,3题。

    独立填书,并订正。

    3.练习二十三,第2题。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还要注意,计算时仔细,得数要写在横式等号后。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 教案精选


    29《古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前,我们应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司马光救友一、导入新课把握生字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读本文时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皆迸矛盾曰弗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课文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提出与同学研讨。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3.全班交流。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②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2、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3、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2.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六、拓展延伸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交流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养花教学反思两篇 教案精选


    第一篇:

    《养花》一文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二篇: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