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月度总结推荐: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月度总结推荐: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发表时间:2022-08-10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月度总结推荐: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的确难,实用口诀能帮忙。物理公式、规律主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来记忆,本口诀也要通过理解,发挥韵调特点,能对高中物理重要知识记忆起辅助作用。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电流做功uit,电热i平方rt。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汇总

    十、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场。

    十五、光学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十七、动量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jk251.cOm扩展阅读

    月度总结推荐: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怎么写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月度总结推荐: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怎么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物理知识点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优质8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1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5.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2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3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5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6

    1、热力学第二定律

    (1)常见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按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a、“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b、“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特别提醒: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7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篇8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5、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6、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7、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8、动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9、机械能

    功:(1)W=Fs cos(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W=pt(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功率:(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10、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11、重力势能:Ep=mgh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12、动能定理:F合s=mv-mv

    13、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

    14、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

    15、(1)向心力公式:F=ma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

    1、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3、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4、一定要去理解所学的东西,物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你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一味地去记忆这些干瘪的考点,却没有领悟到定理表达的相关含义,那将会越学越费劲。

    5、一定要将初中的知识和高一所学的联系起来,将相关的定理和定义进行结合,给出相关的证明。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加练习的过程,将抽象的物理转换为你理解以上的“具体”学科,才能够获得进一步学会物理学科本身涵盖的知识。

    6、在学习某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先去将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记忆,记住了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物理不像数学,其真正的公式和定理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真正考察的内容就是自己的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能力。

    7、一定要去理解定理和定义相关的内容,要知道其所以然,比如去记忆滑动摩擦力的时候,就直只是干瘪地去记忆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知道摩擦力与压力和动摩擦因素有关,并没有理解其扩散出来的概念,比如什么情况下才能有摩擦力,有了摩擦力,没有动摩擦因素相关的时候,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8、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范文收藏]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收藏]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光背公式是没有用的,物理公式既少又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却有一定困难。物理定义要逐字深入分析与理解,学物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透彻理解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定义与公式学透以后就是独立做题了,物理不做题是学不会的。做物理题目不能不会就放着,而是要要从题眼出发,逐步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根据所给条件推出结论来。做题时最好要独立去做,不要直接看答案或者听老师去讲,那样都是没有效果的,对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帮助不大。

    学好物理还要学会分析物理过程,不能看答案很简单,就以为物理不难。其实物理的难点不在于计算过程,而在于物理分析过程。只有学会分析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更精确的掌握物理过程。

    高中物理知识点回顾基础版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回顾基础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F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2025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临近高考,有些人也终于开始注重学习起来,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做好准备面临为此小编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高中英语;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4、实验部分:

    (1)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x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4)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7)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8)练习使用示波器;

    (9)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三场合一。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2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3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4

    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⑵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成为巴尔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有分立特征,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5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向心力可能是弹力、摩擦力或重力提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只改变速度方向的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最显著的特点是与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合力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合力指向轨迹弯曲一侧,正好指向圆心,所以,将改变速度方向的力称为向心力。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作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讲,一般将其所受的力沿着运动方向和与运动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沿运动方向的力(称为切向力)是改变速度大小;沿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力(称为法向力)是改变速度的方向。

    一、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两者方向恒一致:总是与速度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4、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应是: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二、向心力公式

    1、由公式a=ω2r与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在线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物体所受合外力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 的大小.根据公式,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F大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物体将速率不变地运动到半径减小的新圆轨道里(在那里,物体的角速度将增大),使 物体所受合外力恰等于该轨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见物体在此时会做靠近圆心的运动;反之,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小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 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增大,因而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沿切线方向飞出,这就是离心运动。

    三、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公式求解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时应做到四确定:

    1、确定圆心与圆轨迹所在平面;

    2、确定向心力来源;

    3、以指向圆心方向为正,确定参与构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负;

    4、确定满足牛顿定律的动力学方程;

    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同样遵从牛顿第二定律:Fn=man在列方程时,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在方程左边写出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外力,右边写出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可选用等各种形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集合、简易逻辑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平面、简单何体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

    必修一函数重点知识整理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 og a N=(a>0,a≠1,b>0,b≠1);

    (3)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 log a N= 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拓展阅读:高中数学复习方法

    1、把答案盖住看例题

    例题不能带着答案去看,不然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

    所以,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彻底搞清了,在题后精炼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获会更大。

    2、研究每题都考什么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

    3、错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业及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

    学生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以后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也就能避免犯错了。

    4、分析试卷总结经验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物理必修二功知识点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物理必修二功知识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实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其八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实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其八》,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H

    >0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C+CO2,H2+CuO

    酸碱中和反应C+H2O

    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

    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2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即△H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3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1、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

    2、理论推算反应热:

    依据:物质变化决定能量变化

    (1)盖斯定律设计合理路径

    路径1总能量变化等于路径2总能量变化(2)通过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加,得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叠加,反应热的叠加

    小结:

    a: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这两者和为0。

    即△H+△H’=0

    b: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H=△H1+△H2+△H3+……

    c: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范文收藏]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 月度范文精选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范文收藏]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 月度范文精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shifanwen/45124.html

    【月度总结推荐: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