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一件小事带给我的思考(示例)
  • 一件小事带给我的思考(示例)

    发表时间:2022-04-14

    【www.jk251.com - 记一件小事教案】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件小事带给我的思考(示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特别是通过“兵教兵”,学生间的帮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从期中考试成绩看,多数中、下游学生都有进步,小组互助学习初见成效。但最近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对待组内的“差生”,怎样帮助组里的“差生”学会,真正提高小组成绩呢?

    11月7号上午第二节,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一名女同学正冲着自己的同桌大叫,“你课文背过了吗?你作业写完了吗?你笔记整理好了吗?”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接着就是一句,“讨厌,都是因为你,才害的我们组的得分那么低。”而被责问的同学低者头,脸憋的通红,一声不吭。再看周围同学的表情,是鄙视、还是同情,难以琢磨。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随着课堂环节的步步深入,女同学不时的以训斥的语气对同桌指指点点,有时干脆夺过笔替他写上。被“帮助”的同学既无感激的表情,又无任何感恩的反映,更无任何反抗的语言,有的只是一脸的默然。我不知道那个学生一节课学会了多少东西,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猜,他心里一定很难受,因为他一节课都没有抬头。(因为临时代课,事后了解到该女生是组长,其同桌是组里的4号,也就是本组的“差生”)。

    回到办公室,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女生盛气凌人、凶巴巴的样子和男生可怜惜惜的样子不时的浮现在眼前。我想,小组互助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生动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交流、合作应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像这样在同学们面前,不顾及“差生”的感受,对其呼来喝去,长此以往,其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话,启不就更惧怕学习了?用这种语气、这样的方法对“差生”进行帮助,他能有什么收获呢?同学本是兄弟姐妹,情同手足,不管成绩好坏,人格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能因为学习好,就随意对其他同学呼来喝去。尤其是对“差生”进行帮助时,更不能摆出救世主的架势,以诚相待,真心相助才对呀。假如我是那个被“帮助”的“差生”,那样的话语,会让我产生全组的罪人的感觉。

    据了解,上述现象各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这反映出“小组互助学习”中,部分优秀生对“差生”的态度-——不够尊重。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责任在老师。我们有时对“差生”的不够耐心,不经意间对“差生”投去的一个眼神,随意对他们说的一句话,都直接影响优秀生对“差生”的态度。

    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学生。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生毕竟是学生,年龄小,看问题、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为自己小组的成绩着急,态度不好,方法不当,可以理解。但老师要让他们明白,人的智力、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知识有快有慢,不能拿优秀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上、中、下,十个指头不会一样齐,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是正常现象。成绩差,但人格尊严不差,在对“差生”提供帮助时,应予以尊重。否则,会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随着课堂改革的步步深入,在关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尤其要教会优秀生帮助“差生”的方法,使其真正成为老师教学的有利助手。

    反思:小组互助学习再怎么有效,组长再怎么负责,也代替不了老师的“差生”转化工作。扎实进行课堂改革的同时,老师们应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分析每一个“差生”的情况,找出其差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确实基础差的,该补课的就补课;对那些懒散、顽皮的,该督促的督促,该教育的教育;对那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差生,该疏导的疏导,该进行方法的指导的进行方法指导。只有“差生”转化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JK251.coM

    jk251.coM小编推荐

    校园一卡通引发的思考推荐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享受到了种种的实惠,我们也不例外。一张一卡通可以到食堂买吃的,可以到商店买东西,可以开门,可以借书……只要是校园的事,都可以。我们从学生进校,就办了一卡通,但小学生,离家近,用不着买东西,洗澡,打开水……唯一的功效是借书。但孩子们也不是每天都借,卡理所当然不必天天带到身上,放在身上又怕丢失。于是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卡按照班级编好统一放在图书馆的专柜里,每个柜子上都写好了对应卡主的名字。为了孩子们便于找卡,每个柜子只放了八张卡。试验了一年的时间,卡完好无损。所以大家也没有再仔细关注。但最近有学生借书,告诉老师,她的卡丢了,我们当时想当然是孩子借完书后,忘了把卡放在原位。因为以前就有孩子把卡放错柜子的。所以我说给他找。当我把三个年级十几班的卡清点完后。心里忐忑不安,感觉卡少了,真的丢了,但我又不敢说出来。于是我仔细的观察这些孩子。再加上一个老师在校园里捡了一张卡,我一看里面20元钱不见了。我们当初想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如借书不能超期,如果超期,一天要扣0.5元,要爱惜书,如果污损书,要相应的赔偿。所以每个孩子的卡里都有20元钱。我把捡到的卡在机子里一测记录如下:(食堂的刷卡机)4月20日 8:45 2元4月20日 8:50 1.5元4月20日 8:57 2元4月20日 14:50 2元4月20日 15:11 2.5元……左思右想,一看每次消费的时间间隔不长,而且出手大方,并且把卡仍在外面,第一可以排除本人自己,谁都会爱惜自己的东西,不会无缘无故糟蹋财物。那又会是谁呢?毕竟孩子小,他不敢向其他班的柜子伸手。于是我把捡回来的卡同柜人的名单抄了下来。找到了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和我一起进班。于是我问4月20日在食堂买吃的同学请站起来。一会儿站了七八个。我扫视了一遍,发现一个小胖都脸红了一会儿,一会儿恢复了常态。第二个问题:买了多少钱?孩子一个一个回答,没有异常。第三个问题:谁拿一卡通买的东西?全班异口同声:小胖都。于是我们把小胖都带到办公室询问。首先,小胖都说是拿自己卡买的。我也没有证据,只是吓唬他,说食堂有摄像头,我可以把记录调出来,如果被我查出来,我会严格处理,如果自己承认,那么把吃掉的钱给别人补上就可以,不追究责任。于是让他先回教室,自己好好想想。回来之后,我第一件事是把他的信息调出来,我惊讶的发现,他的卡20元钱一分都不少,那么孩子说的话全是假的。我必须找证据。我把该班的卡一张张的调了一片记录,结果发现两张卡的钱被吃掉,而且卡也不在。还有几张卡的钱少了。这些卡消费的时间没有雷同的,而是连续的,直到现在为止。我怀疑不是一个人干的,肯定是一个团伙,只好到孩子们中间去调查。结果孩子们反应:小胖都经常在食堂买东西请客,还买鸡腿,蟹棒,吃不完随便乱扔。为了证实孩子们的话,我找到了那几个被请的人,结果确实如此。我于是下结论:小胖都一个人消费了这些卡里的钱。怎么办,我再次找来小胖都,他承认了一些,于是我让他回去再想想。一个孩子的这种坏习惯,肯定和家庭有关,于是我把他妈妈请来,当我把这些情况告诉她时,孩子妈妈一点也不惊讶。除了我查出来的,他妈妈还担心他吃了别班的卡的钱。孩子妈妈说:幸好您发现的及时,否则他会把所有的卡吃完。我一看是一个这样通情达理的妈妈,怎么会培养一个行为习惯如此差的孩子呢?于是我进一步和家长聊了起来。她给我讲了一个孩子的事例:有一次,家里没有大蒜,她给了孩子5元钱到楼下买大蒜。孩子很快就回来了,用手捧了一瓣一瓣的蒜回来,一双小手能捧多少。他就是这样耍小聪明,最多买了5角钱的蒜,他宁是扔掉塑料袋,把蒜掰得碎碎回来欺骗大人。于是他问孩子:是商店奶奶坑了你,还是你骗了妈妈。通过谈话我我明白:因为孩子从小发钱习惯了,而且学会了小聪明,从中谋取利益,但家长发现了并没有严厉的制裁,导致他胆子越来越大,从家里耍聪明要钱,扩大到学校,浑水摸鱼。那么该怎么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需要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从物质福利源源不断涌进儿童早期领域这一现象中,同时发现了另一现象,那就是儿童的物质欲望愈来愈高,甚至超过家庭的经济条件。然而在儿童头脑里却极有可能丧失关于这些福利是从哪里得来的,面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父母必须努力培养孩子合理的需要,必须从关心他们的“需要的修养”开始。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我们必须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孩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们都应该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扪一定要“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在拒绝时,也应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2、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大人可以对孩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3、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孩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孩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4、设情境,辨是非: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针对这件事,我问小胖都,如果你来借书,发现自己的卡不见了,结果会怎样。他小声的告诉我:借不成书。借不到书,而又想看书,你心里会怎样?当然难受。孩子说时眼泪滚了出来。我摸摸孩子的脑袋说:“你不仅吃了别人的钱,而且连卡都扔了,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生活中的不便,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拼命地点头。5、讲故事,明道理许多传统美德故事代代相传,众口皆碑,学生也爱听。采用各种故事对学生进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不失为一种好形式。教师可利用图书室中的各类日常行为规范、传统美德之类的书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也可以通过讲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如《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小时候偷东西,父母没有制止,反而表扬他。长大后,常偷东西,以致犯法被判处死刑。临死前,他提出要见他母亲一面,母亲千里迢迢来和儿子诀别,儿子要求再吃一口奶,母亲同意了,儿子狠狠地咬掉了母亲的一只乳房,母亲质问他问什么这样,孩子说:当初我犯错误,你不管我,导致我走上了这条绝路。多好的故事,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比我们的说教有效得多。6、严格校纪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的保证。学校要有严格的校纪校规,“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日评比” ……有规范的检查奖罚制度,有力地染了教育气氛,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7、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什么“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 ……树立学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教师本人的行为素养对学生行为养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人。教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同时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小市民”、“三好学生”“优秀队干”等等,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产生了“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记者很好奇,“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俄国一位教育家也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已”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示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公德的事例和好人好事,并在班会课上讨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媒体辅助:画面——可爱的棕熊和受伤的棕熊) 主持人:大家知道图中两只棕熊的来历吗?在1971年,罗马尼亚政府把一对棕熊作为回赠礼物送给了我们祖国,图中这两只活泼可爱的棕熊就是棕熊大使的子孙们。众所周知,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竟然有人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灵敏,毫无人性地用火碱、浓硫酸去残害它们。你们看,这只棕熊的舌头已经被烧成了重伤,另外一只棕熊的前脚掌也烧得血肉模糊。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啊!大家知道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吗?他竟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 主持人:是啊!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刘海洋竟然做出如此缺乏公德的事情,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不让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日常行为中做起,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做到——以德律己。 二、道德规范知多少:(媒体辅助:展示题目) 学生活动:分四个组,每组必答4题,抢答10题,评出优胜组。 三、文明,就差这一点 主持人:或许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见惯的,已是熟视无睹了,甚至麻木了。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事里有着许多与文明不合拍的东西。文明,就差这一点! 媒体辅助:展示几幅发人深思的漫画图片,指出社会上一些缺德的事例。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联系实际列举我们生活中一些缺乏公德的例子。 四、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文明始终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流。相信大家在平时也见过不少体现了我们良好道德素质的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积极发言,谈谈你见过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出你对道德方面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者谈谈你有何感受,或者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踊跃发言。 主持人: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同学的精彩发言,可是,老师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就请老师们也从老师的角度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主持人邀请老师参与讨论。 主持人:我们的经济生活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充裕起来了。但是,你是否认为一个民族的进步含义就是指人们脱下破衣裳穿上了洋装了呢?是否不仅吃米饭,还吃麦当劳的中国人就与世界接轨了呢?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能走向世界了呢? 主持人:当然不是。一个穿洋装却随地丢垃圾的人还是遮不住他的猴子尾巴,一个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道德败坏的人依然是社会渣滓。同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除了要有先进的物质文明,还要它的国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主持人: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们都希望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可是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文明的现代人,我们的社会才是个文明的现代社会。 主持人:俗语有云,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同样的,我们随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可能就在世界人民面前折射出我们中国人的文明程度,可能让人一眼就看透了这个民族的本质。我们要吸取刘海洋事件中的教训,努力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正如刘颂豪院士所说的做一个在社会上“加分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德律己。(画面:讲究公德,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班主任寄语:(画面: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公德的例子,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在公德方面,我们班做得很好,比如:我们班的自习课纪律很好,每位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教室卫生整洁,有一个安静的舒适的休息环境;我们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很和谐,大家都合作愉快;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地方公民的道德水平。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成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好公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主持人:相信同学们已经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公民、好学生,那么,让我们拿出勇气,庄重地许下诺言!身为一名福田中学的即将毕业的中学生,相信我们今天的承诺,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追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为福中增光,为母校添彩! 六、结束,再见。

    又一次家访后的思考推荐


    时间:2022年4月8日

    地点:吴相庙居民点、刘家河居民点、许家冲居名点

    家访教师:张光林 韩宗秀

    这一次和班主任张老师用了大半天时间走访了住在三个居名点的八名学生。这八名学生都是七(4)班成绩较好或中等偏下,表现上中规中矩、没有大的错误也没有特别突出优点的学生,相比以往的历次家访,本次家访活动比较顺利,但却没有多少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可写。以下是我对本次家访活动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家访活动不仅仅是走下去

    对于家访活动,我始终认为是应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次家访中我之所以没有特别的感悟大概就是因为走访之前我没有做足必要的功课,因所走访的学生都是相对蛮规矩的人,自认为没有太多与家长之间的隔阂,所以,家访中,多数时候我只是在努力听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一些常规交流,并没有过多地去主动交流。班主任的情况通报中也多为学生的成绩及在校表现情况,没有过多的需要双方合力解决的问题。所以整个家访陷入了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交流之中。就我们而言,我们已经走下去了,见到了家长,也告知了一些情况;就家长而言,近距离见到了老师,也又一次从老师口中知道了一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此再无其它。

    造成家访的这种尴尬结局,我认为责任应该在我们教师一方,一是我们对家访准备不足,内心也只是把家访当作一次任务在完成,对于家访对象没有做好选择和充分准备,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走下去了,导致家访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我们的家访活动还没有形成一种常规的教师所必须的教学活动,所以,当我们真正走下去时,家长有局促之感,我们也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访,双方交流不易深入。

    真正解决这种肤浅家访的途径只有两点:一是把家访变成一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自觉行为,不时地走下去,把和家长的接触当作一种常规,这样彼此才会不设防的倾心交流;二是在家访还没形成常规的前提下,认真做好访前工作,访确须走访的学生,充分准备好访时要交流的话题,以避免冷场或肤浅。

    总之,家访绝不能成为一种仅满足于走下去的形式。

    思考二:不是所有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会自认为是教育的“行家”,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也只看了他们的在校表现,在校成绩不错、表现还好的学生我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各种评选活动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向这些学生身上思考,很少去管是否实至名归,这样往往造成了不少班级的“一枝独秀”和“一家独大”现象,这对优秀学生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家访中,关于学生在家的表现也是我们交流的一个必须话题。交流中,排除少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誉美和浮夸之外,我们还是能够明确感受到不少学生在家和在学校表现的不一致。比如一个班级的“老”干部,在学校大胆开朗,正派干练,但是在家里却会时不时的顶撞一下,叛逆一下;在学校是一个全面发展,任劳任怨的好学生,但在家却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在学校身上带刺,性格泼辣的女“汉子”在家却是乖巧勤劳、逆来顺受的“乖乖女”;一个在家长心中从来没有说过谎的女孩在学校却是时时处处都是谎言,每次考试都会弄虚作假……

    学生的如此种种不一致其实也很正常,学校是公众场合,而家则是相对私密的地方,人不能一直戴着面具生活,偶尔的放松甚至放纵也是生活的必须。

    因此我也在想:要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对学生全面认识,特别是对于处于班级两端的学生。对于优生,我们应该努力校正他们身上的骄娇二气,而对于差生,我们也应该全面认识,至少要公正评价他们。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精英人才不一定都是精英学生,“学渣”决不等于“人渣”,“学霸”却有可能成为“恶霸”。

    思考三:教育无需感动,也无需埋怨

    在平时和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就常常能够听到诸如此类的话:“我这个儿原来学习还行,成绩还可以,但自从上了初中就不行了。”说这个话的家长可能说的是实话,但听到这个话的老师往往却觉得很受伤。这次家访中,我们又一次听到了相同的话。说者无心,作为听者的我们,心中还是忍不住地多跳了那么一两下。估计所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受过这样的“暗伤”。于是就有了诸多这方面的“段子”,如“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说教师职业是“领导不满意,社会不理解,家长不领情、学生不买帐”,所以最终我们只是“感动了自己”……

    细想一下,产生以上种种不平衡,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一直比较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一些高调的吹捧太久。忽然碰到了这些我们所不习惯的论调后,心理落差太大,于是各种埋怨也就理所当然地产生了,到底还是知识分子根子里的清高在作怪。

    其实也简单,只要我们把心态放平和一点就行了。不用听别人的各种唬弄,教育也不过是一种普通职业而已,作为从业者,敬业是本分,不存在什么高尚、伟大之类的。做得特别优秀可以评为劳模,理应得到他人尊重。我们无法因为在学校教了一个学生几天就非得要求那一家人都对我们都感恩戴德,更不能因为教育整体为国家和社会作了贡献,我们于是“与有荣焉”,觉得社会就应该整天把我们都供着。

    如今的社会很现实,谁都不是谁的神。在社会中打拼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更重要的也是在为自己,谁也不比别人高尚多少,也无需别人对自己尊重得更多一些。虽有名人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不想当“元帅”的老师还是有的。我们就老老实实把自己当一个普通人,不用去谋求感动谁,也用不着成天地抱怨谁,既然不想失业,那就只能敬业。

    只要每个人都心态平和了,立足本分,忠于职守,比树多少楷模都管用!

    范文示例:语文课堂教学思考940字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范文示例:语文课堂教学思考940字,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问讯处的接听员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二、教育艺术中的反思。

    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可就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我是痛心疾首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当学生羞涩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时,我是自作聪明的循循善诱……我何曾考虑到了学生们当时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视到了他们当时的眼神写满了茫然!失措!厌烦!无畏!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呢?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的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儿,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听他说完呢?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呢……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乐与幸福。

    秋游的教学思考(篇二)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秋游的教学思考(篇二)”。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的课才算好课?特级教师贾志敏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我依据这三个原则对我校解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秋游》进行反思。

    1、要以学生为本。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本节课学生精神专注、积极投入,做到了充分地读、尽情地说、扎实地写。

    2、要以训练为主。

    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在这节课解老师有三处说话训练:“有时……有时……”的句式想象天空中变化的白云,用果园里,葡萄( )了,柿子( )了,梨子( )了感受秋天果园的美,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体验秋游的快乐。有了这一次次的训练,学生就会把话说得有条理,说得具体,说得生动。在这节课中解老师还将读贯穿始终,朗读的形式多样:个别读、示范读、赛读,在读中领略秋天的美,在读中体验秋游的快乐。除此之外,还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要以鼓励为主。

    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学生不愿意亮开嗓子,不敢亮开嗓子时,解老师没有训斥学生,没有说些大道理,而是故意压低嗓子唱《郊游》,让学生辨析。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愿意亮开嗓子。秋游的快乐在课堂上荡漾开来。

    建议: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可以这样处理: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在书上画出来。(天空、白云、果园里的稻子、高粱、棉花)

    2、示范读第二自然段,想象秋天的景色。你喜欢这儿的景色吗吗?

    3、交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见过稻子、高粱、棉花吗?先说说你见过的景象。补充高粱的图片,观察感受。指导朗读。

    (3)我们又走进了果园,看到这样的景象。(出示课件)进行说话训练。

    (4)我们在秋游时还路过菜园、树林,也能仿照的说说。

    (5)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朗读,读出秋天的美。

    (6)农田、果园、菜园里的一切与我们有关系吗?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如何?简单说说。再次朗读,读出秋田丰收的喜悦。

    5、配乐朗读二三自然段,整体感受秋天的美。

    关于主题班会的思考(分享)


    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制度在我校已延续多年。毫无疑问,这种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主题班会这种管理学生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我们是否已经将它运用自如了呢?它是否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从2003年至今,我已连续带了三届学生,给学生上了许多的班会课。但是,我总觉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从2022年以来,经常会在不经意之间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怎么又要开班会啊?甚至有的学生写了一些打油诗来形容班会:经过五天煎熬,今天又是班会。本已归心似箭,眼下还要受罪。老师喋喋不休,同学昏昏欲睡。等到何时结束,班会班会班会!当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难道班会就那么无聊吗?在感到惊讶和疑惑之余,引起了我的思考。因此,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对我校的主题班会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目前我校主题班会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对班会课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现在的学生眼里,班会的时间似乎变成了他们打包回家的时间,他们不认为这是一堂真正的课。第二,学生对班会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学生在班会课上毫无积极性,只是一味地等待班主任宣布下课的那一刻。第三,班会的形式单调,内容古板,缺乏创新。我们的班会好像永远是重复相同的形式,永远是班主任讲,学生听,没有互动,没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每周的班会内容似乎也大同小异。第四,班会的主角永远是班主任,学生的参与性不够。班会课上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居多,而学生永远是被动的配角。第五,班会课缺少真正有意义的、明确的主题。我们的班会大多是传达学生科的一些通知和规定,以及谈论本班级的相关事务。除此之外,缺乏更多的、对学生能起到教育意义的核心主题。

    二、如何召开主题班会的初步设想。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可以分为一周综述、班委述职、班务论坛和主题探讨等几个步骤:

    第一步,一周综述。这部分主要由班主任主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班主任针对一周以来班级同学的整体表现做出点评,可以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2.传达学校的通知和事项。3.布置下周的工作。4.重点点评学校及班级的主要事件或人物。

    第二步,班委述职。这部分主要由班干部唱主角。可以依次让班干部上讲台,谈谈一周以来班级的一些事情和他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切身的体会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班干部自身的威信和管理水平,还可以缓和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整个班级的和谐融洽。

    第三步,班务论坛。这部分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班主任可以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对班级管理和班级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也应当积极吸取有益于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和好建议。

    第四步,主题探讨。在讨论完本班级的事务后,主题班会应当把重点放在超越班级的,对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能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题探讨上。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主题班会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思想准备指的是在召开班会之前,先要深入班级,近距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也可以事先召开班委会,让班干部积极地为班会出谋划策。物质准备指的是多渠道地搜集与主题班会相关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影视资料、自制道具等。

    其次,确定班会的主题。我们可以由各班级自行选定主题,也可以由学生科统一确定班会的主题。例如:感恩主题班会、八荣八耻主题班会、诚信主题班会、环保主题班会、安全主题班会、 长征主题班会、抗日战争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新生开学主题班会、规范教育主题班会、国庆节主题班会、中秋节主题班会、教师节主题班会、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人际交往主题班会、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禁毒主题班会、爱国教育主题班会、奥运主题班会、毕业班主题班会、追星主题班会、网络游戏主题班会、集体教育主题班会、勤奋学习主题班会、节约主题班会、创新主题班会、劳动自理主题班会、理想教育主题班会等。

    再次,确定班会的形式。形式应当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当然,形式要与主题内容相符。例如:专题讲座式、报告式、座谈式、讨论式、纪念式、学习式、展览式、知识竞赛式、影评式、读后感式、参观式、演讲式和辩论式等。

    最后,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1.选定主持人。主题班会可以由班主任亲自主持,也可以挑选一位胆子大、口才好的同学担任主持。2.创设与主题相契合的班级情境。必要时可以简单地布置一下班级,或者运用音响等设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3.千方百计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主题班会课上有所获益。

    数学期中考试思考(篇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数学期中考试思考(篇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1、从认识方面看:

    ①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讲了很多遍,也仍会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我们的头脑中始终应该有这样一根弦:可能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没有掌握好。有了这根弦,也许我们就会经常去查漏补缺,而不至于怨天尤人。

    ②学生没有记住我们讲过的内容或题目也是合乎常理的,那么多的学科、那么多的内容需要他们去记,谁能记住那么多呢!但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解题能力。

    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应注重过程,结果是其次的。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就应积极地贯穿这一理念,我们讲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一个题目时,我们是填鸭式的讲评,还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若完成了这一目标,哪怕有很多我们讲过的题目学生记不住,也是不可怕的,因为学生具备了获得正确答案的能力,而且我们没有讲过的题目学生也能解出正确的答案。我们这一生也许记不住我们骑过哪种型号、哪种颜色的自行车,但我们骑自行车的能力是不会忘记、不会丢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追求的不是花多少课时去讲多少题目(当然让学生适当地见识一些题型是必要的),而是要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苹果,还是给学生一棵苹果树,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2、从教学常规方面看:

    首先我们得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积累大量的.经验。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获得解题能力。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我们必须要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

    另外,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要想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较好,还得在课堂上、作业上严格要求他们,并严防学生不做作业或假做作业。实际上许多高一学生在克服了知识障碍、能力障碍、行为障碍之后,在高二、高三年级便会进入良性循环;反之,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便会自暴自弃,而且师生关系恶化。而在这个克服的过程中,教师的严格要求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要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并学得轻松,我们就必须构建学生得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并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做法,希望我上面的反思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总结:上面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后的反思,是同学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个深入思考,也希望我们其他的同学能够进行学习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深入的反思。

    播撒爱心,兵法先行——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参考)


    三年的班主任经历,与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有温馨的、感人的,但也有小误会、小磨擦小冲撞。还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因学生的一次无理冲撞,而在全班学生面前流下了脆弱的泪水,曾一度抱着让该生“自生自灭”的冷战态度,但我很快纠正了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以宽广的胸怀摒弃对个别学生的芥蒂,不能一味抱怨某些学生“忘恩”,为自己付出心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而大喊不值,这种心态,除了徒增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倦怠感,于我们做学生工作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很多班级都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迟到、旷课、打架,性格固执叛逆,听不进一点批评教育,一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小痞子样,常给班主任制造事端,让人头痛不已。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班主任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不能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存有偏见,爱理不理,家长不会因孩子的一次出言不逊一次捣蛋而对小孩不理不睬。“师者父母心”,套用电视剧《士兵突围》里许三多的一句话,即“不抛弃,不放弃”。面对学生的“胡作非为”,我们免不了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批评不是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并有意识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与心的沟通与关爱,才能化解横跨在师生之间的鸿沟。那如何去施展我们的爱心呢?如何用心灵去赢得心灵呢?别想着“爱之深,责之切”,“批评和骂是为了学生好。”试想一下,谁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面地接受别人的严批,哪怕是善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与问题学生过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兵法”制胜。一、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以心灵碰撞心灵很常在办公室里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刚从教室出来的班主任把书往桌上一扔,恼羞成怒的说:“某某学生真是没救了。”“某某学生真过分,大家都在认真听课的时候,他在大声讲话,提醒了多次都不听,我以后都当他透明。”当我们声讨学生的“罪行”,给某个学生判了“死刑”,可能就会对这样一个学生趴台睡觉不理了,作业没交不理了,成绩好不好也不过问了……如果这样,我们还配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吗?列宁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作为班主任,应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学生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这样,你才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为什么他会顶撞我说的每一句话?为什么他课堂上那么多话?为什么他的性格那么暴躁?……这样只要有心,班主任就会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以更理智更有实效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本人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到校时间慢,做操集队的速度慢,回答问题站起来的速度慢,上课讲话、作业不交少不了他。细声细气或厉声批评,都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面对这样一个毫无上进心,似乎看淡一切的学生,一时间确实无从下手。后来通过班上学生以及与他同乡的老师,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他还有个哥哥,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这对于乡镇的学子来说,足以让村民交口称赞。而他的父母也以他哥哥为荣,并常常要求他向哥哥学习。哥哥从大学回来,看到他糟糕的成绩,也讽刺他是猪脑袋。这样,原本一个上进心强但屡招失败打击的人,便开始以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对待一切。“你们都觉得我笨,没哥哥厉害,那我就差给你们看。”错误的归因,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刚好那时我让班上每个学生给我写一封信《班主任,我想对你说》,很多同学都真情流露,抱怨亦或提意见。只有他一句话:老师,我没话跟你说。看着他白花花的信纸。我信手给他回了信。“某某同学,你没话跟老师说。你知道吗?老师却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你是一个聪明的、有主见的孩子,老师对你充满了期望。可是现在你却让我失望了。聪明的你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呢?为什么要以不思进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呢?……”就这样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千多字。给他们发回信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害羞的一笑,生怕同桌看到,还没看完就小心地放进抽屉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成绩因为课程落下太多,进步不大。我能感受到他在慢慢地改进了,心态变得更积极了。特别是在校园艺术节的时候,当学校说每班至少要拿出一件手工制作来参赛时,我头痛了。唱歌跳舞还有学生参加,但这手工制作?可他却难得一见地举起了右手,把这件事扛了下来。第二天,他就带来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手工品:绿竹风铃。这风铃用细丝把长长短短的十几根或粗或细的竹子串起来,特别是他想到了用空白光盘作载体,所用的竹子围绕这光盘参差不齐地垂下来,迎着风就可以听到竹子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让全班同学都惊叹不已。这件事更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批评学生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才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一时的冷处理并不是失职。对于一些性格较开朗的,常喜欢主动跟班主任交流的学生犯错了,可以当面训斥一下,既不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对于一些“充耳不闻”,以敌对的目光看待一切的学生,动怒是毫无任何作用的。因此,面对问题学生,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找到一种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并展开有效教育。二、联线家长,于无声处教育学生密切配合家长,对于一些双差生,本人根据其在校反复出现不良现象及时与家长互通,以求成功转化学生。但须知,联系家长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扬长避短。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老师向家长告状。学生口头禅也有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跟家长通电话”。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如果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在家长身上,学生回到家,正在气头上的家长肯定会严厉批评学生,说老师又说你在学生怎么怎么样了。记得一个内宿生很是苦恼地对我说过:“班主任,我求求你,别把我在学校的什么事都告诉我父母,好吗?”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行为表现好坏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反感老师这种做法,当然也就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班主任跟家长的沟通是必须的,本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犯错了行为有偏差了才跟家长联系的。平时也会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大多数家长都会热心地说自己小孩的优缺点。当学生犯错或表现不在状态时,则更会主动跟家长通电话。汇报完情况后,我一般都会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别说是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了你很多的不是。只要双方都了解了小孩的情况,那么就大家都想办法规范孩子的行为,最好能巧妙地指出小孩子的错又不会对班主任反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班主任筑起防护墙,才敢大胆地跟老师吐露心声。家校共管也才得以有效进行。三、于细微处见精神,爱无处不在在校园里,有些平日爱捣蛋的学生,与自己的老师迎面走来,总爱扮“局部失明”,眼睛无神地望着别处匆匆走过。为师者心里难免会产生疙瘩,但这又不失是一个感化学生的机会。“某某同学,早上好,上哪去啊?”主动问好,可以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对自己那么热乎,看来没把我的气话记在心上,他批评我,应该不是针对我才这么做的。下次再碰到,也许他就会主动跟你打招呼了。似乎调皮的男生,都爱打篮球,有的课间十分钟也要跑到操场溜两圈,跌拐扭伤在所难免。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活络油、正骨水等有利筋骨恢复的药油。本人在平日,还会准备好驱风油、腹可安、穿心莲等药物,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学生是个有心人,这些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你那充满关爱的手去触摸学生们的心,去触摸他们的灵魂吧!”其实,很多时候,“差生”更自尊,轻轻一碰,就会像刺猬一样,满身竖起利刺来。作为老师,不要直接去触碰学生的“伤疤”,而是应该尊重他,让他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这样你对他在道德上和行为上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我,在经历的无数个教育案例中,教育结果或成功或失败。但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变得更成熟,更有效了。唯一没变的是本人对学生由衷的关爱,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始终以爱学生为前提,以促学生进步为宗旨,深究班主任“兵法”,致力于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

    “老师,你来家访吧”——一次特殊意义家访的思考集合


    案例描述:

    国庆长假到了,作为新接手初二班级的我来说,想好好利用这个长假更进一步地了解我的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说起我的这个班级还真是很特别,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北方山西、陕西的,有南方江西、福建的,还有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学生性格各异,学习、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看来想走近学生,必须先走进他们的家庭。

    放假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我会在假期走访他们的家庭。学生神情各异,有的吐着舌头,摇着头,好象在说:“完了,老师又要来告状了。”这是一群平时喜欢闹事,学习不努力,功课不理想的同学;有的则面露微笑,表情自然,好象示意:“没问题,欢迎老师来报喜。”这是一批平时关心他人,学习有上进心,各科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留在了我的身后,也留给了我一份担心:家访会怎么样?如果不受欢迎,那又怎么办?┄┄

    “天公不作美”,还是晴娃娃的脸在2号一早却转入了小雨、阴冷的天气,我披上秋装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家访?又该先去哪一家呢?11点多,正是吃午饭的时间,电话铃声传来,“老师,你下午有空吗?”“阿,有空,什么事?”电话的那一端是班级里的台湾学生小伟的声音,我来不及多想,小伟又说了:“老师,如果你愿意,下午你来家访吧!我妈在家,你来陪我妈聊聊天吧!如果可以的话,把你儿子一起带来玩。”什么?!我呆住了,这孩子什么意思?教书十几年,我还是头一回受学生主动邀请去家访,更新奇的是被邀请家访的理由是陪他的妈妈聊天,还希望带着儿子去。(儿子放学总在我办公室,事后想来想必他们有些熟了)这听起来不象是去家访,我没有马上给小伟明确的答复,只是告诉他如果我有空就来拜访。

    搁下电话,我前思后想,去还是不去?眼前仿佛又看到小伟平时在校的表现:沉默,不好表现,班级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懂事,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此时,我又想起了物理老师曾告诉:上实验课之后,班级只有小伟把自己实验后的桌面打扫地干干净净。如此一个懂事、有着极好的个人素养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表现自我呢?如此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今天怎么会如此主动邀请老师去家访呢?想着,我决定前往家访。

    很快,我带着三年级的儿子来到了小伟家,小伟的妈妈一边寒暄,一边热情地拿出了水果。小伟则在一旁似笑非笑地远远地看着我,在他的身旁还有两个弟弟。小伟妈妈招呼着孩子们去书房玩,小伟带着弟弟和我的儿子转身进了书房,羞怯地丢下一句话:“老师,你慢慢坐,和我妈说说话。”从一点到四点,整整三个小时我几乎在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小伟妈妈是个善良能干的台湾女性,在台湾她不仅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而且在照看自己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之外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患有智障的大伯,小伟的爸爸则在上海工作已有五年了。直到今年6月初,全家才陆续地来到上海,看着妈妈如此地辛苦,作为老大的小伟心疼不已,总想默默地为妈妈分担。言语当中,我似乎感受到小伟在他妈妈眼中是个骄傲。我也读懂了小伟邀请我这次家访的真正原因是:妈妈刚来上海,很孤独,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而我则充当了陪聊的角色。接下来,我参观了小伟的起居室和书房,小伟则跟在我的身后充当我的解说员,一句,两句,┄┄,小伟的话开始多了起来,甚至和我讲起了在台湾时学校各类有趣的事情。此时的我完全感受不到是在“家访”,耳边还不时地传来我儿子和小伟弟弟的嬉闹声,在我的默契配合下,小伟妈妈很开心,我也看到了小伟的灿烂笑容。

    案例分析:

    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家访:既没有谈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好象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家做客而已。之后小伟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小伟觉得今天最开心!如今的小伟能说会道,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和我的相处更是自然,毫无拘束感,就象我的忠实伙伴一样。我想应该归功于那次成功的“家”访,一次真正意义地彼此真诚的交流互动。

    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更好的成长就应该更了解孩子,以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他交流。以下是我对家访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去家访?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这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推动素质教育,无疑是大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幼小的心灵。”从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健康的情感——爱的情感。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但在认识和理解上需要改变的一点是,家访不是告状,对于有实际问题存在的,家访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具体问题的也可以沟通感情。这些都是自然融进我们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孩子的、家长的自然表现和家庭环境中的隐性语言都挟裹着浓浓的人情味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庆幸我的发现,发现孩子更为生动的一面!因为它让我走进的不仅是一扇门,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这次的家访让我知道了今后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做些什么……因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亲情。

    思考二:家访的定位和形式,即家访应给家长、学生带去什么?

    家访的形式取决于家访时老师的角色定位,可以说,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经过多年的讨论,人们在师生关系上似乎已经取得了共识,如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置身于现实教育中的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家访又应该给家长和学生带去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家访)能否以真诚、真实和正当构建起自身的亲和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教师修习的一个过程。

    亲和力是教师的生命线,它包含热情、真诚和和谐。热情,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真诚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信念,良好教养的人应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美德,是教师亲和力的核心。和谐是生命线的终点,是教师有亲和力的突出特征。上文案例中没有教师我的热情,没有小伟的真诚,又怎么会有家访时的和谐呢!

    因此在家访时切忌形式化。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纷纷要求老师家访,有的学校还给老师落实任务:一个学期内,人人都要家访,不能少于多少次,并且要做好记录,学校通过询问学生或打电话给家长,检查老师是否完成家访任务。这一措施充分体现了该校高度重视家访,但却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有的老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一个晚上就家访了四五个学生家庭,坐的凳还没有热,嘴还没有碰到茶,就起身告辞,怕误了下一站。这种蜻蜓点水,只是为了应付了事,纯属于形式主义。这样的家访,由于目的不明确,谈话无主题,不但达不到家访的目的,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思考三:家访的内容和过程,即老师应和家长、学生怎样共度?

    我们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内容和过程就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自负、任性的个性,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而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我们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

    文中正是分析了小伟的个人情况、注重了家访的过程才取得家访的成功,在小伟家老师和家长、学生的相处是那么的舒心、愉快、和谐。

    家访应该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来面对的,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应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老师要坚持用这种状态去感染学生,在学生面前始终充满自信和朝气,与充满潮气的学生形成共振,构建自身独特的魅力。其实,只要你跳出学校的空间,跳出狭义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希冀家访去!你会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的一面!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顺利的发展,我们不单单关注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更应该走向学生的生活,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感,发现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走向学生的生活,那是一件使人精神振奋的事!

    2022最新:高考物理教学思考(一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本站收集了《2022最新:高考物理教学思考(一篇)》,供您参考。

    20xx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这些年江苏自主命题的特色,在保持较高知识覆盖率基础上,坚持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全卷不偏不怪,稳中有新,难度适当,是一份分层次,分辨学生理解力,灵活性,运用数学能力的高质量的试卷。试卷总体感觉是呈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一、选择题注重考查理解与推理能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实验题注重考查操作细节和实验原理,考查学生探究能力

    三、选做题注重情境创设,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四、计算题分层设问,逐步深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结合本次高考,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改进

    一.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总结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尤其是生僻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常难度要求不高,易于学生得分。

    二.加强过程分析和模型选择应用的归纳

    高考题创设的情景一般都是新的,不会出现陈题,尤其是计算题。但解题的思路源于平时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型。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应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应该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三.少讲多做,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做题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学科时间趋紧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量,这就要求我们评析问题是不能面面俱到,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四.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本次高考卷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无偏题,怪题,即使是计算题的最后两题也是分层设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和练习设置上切勿走入偏难怪的死胡同,而应该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模型的讲解上有所侧重。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的分配,指导学生在复习时间的安排上注意侧重

    近几年的高考卷都呈现一个规律:要想得B或A,选修模块和计算题的第一题得分要好。而这些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模型的掌握。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在这些模块投时间,下功夫。

    六.课堂复习注意规范化教学,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一件小事带给我的思考(示例)】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