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收藏九篇)
  •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发表时间:2025-01-09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收藏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芒种节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1

    今天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每年阳历一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淮南之·天文》曰: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葵则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此时将进入叁九,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这时百花凋零,故古诗云: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枝头春一枝。

    我国古代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每段九天,称为“冬九九”。而叁九、四九正值我国冬季最冷时期。古人写小寒的诗不多,查得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一首: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叁九、四九是阴邪最盛时期,从养生角度说,宜食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止寒邪入侵。这段时间,宜静神少虑,适当锻炼。特别要注意头、背、足的保暖。头部会散发身体大部分热量,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背部受寒,寒邪极易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足距心脏最远,血脉流通少,极易受寒,故云寒由足下生。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2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恶,“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更表现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母爱”这样一种强大的カ量。

    依据教材特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初读课题后便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一一文章写了哪几个角色相机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和我。再次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段说一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出来,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关键句段简单概括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仍然是先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字音,读通句子、同桌相互检查,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作者是怎样将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和退缩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不同角色在此时的心里状况,从而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品质。比如,聚焦小麻雀时,抓住它的样子,为感受它在危险境地的无可奈何的无助埋下伏笔;聚焦老麻雀时,抓住关键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通过比较,体会它飞下时的速度、救孩子心切时的'不顾一切。这种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如一座丰碑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

    最后,又让孩子们思考:你会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先交流,试着写一写。通过交流再次去感受老麻雀的果断与勇敢!生活中有没有如此感人的一幕呢?此话一打开,学生的生活储备便被激活,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知道的特别多,感恩的心受到洗礼。

    生活化场景的预设很受学生喜欢,他们个个乐于参与,情绪高涨,思维有深度。

    当然了,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课堂的危险境况展示不充分,致使孩子们的感受流于表面,略嫌肤浅。

    如果重新再上这堂课,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再现文本展示的场景,引领学生真正地感悟文字内涵,让教学更圆满!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3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为了使孩子了解这一节日的意义、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分享和感恩,特举行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一起了解冬至的来历,讲冬至的故事,跟着音乐做《包饺子》律动,了解做饺子的过程。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每班邀请五名家长来班上,和孩子们共同包饺子,幼儿虽然年龄小三岁多,虽然动作不那么灵活,但他们那认真的模样像小大人一样。孩子们跃跃欲试,家长们便在旁边指导,有些尝试着擀饺皮,有些研究着饺子馅,有的`认真观察怎样包,有些拿着包好的饺子展览……他们感受到了包饺子的乐趣。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电磁炉、电饭锅、案板、擀面杖等用具,他们一个个大显身手,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品尝着自己包的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饺子,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一位家长在微信上说平常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更别说包饺子了,感谢幼儿园组织了这次冬至活动。大部分奶奶为了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提前一天在家为家人包好了冬至饺子冻在冰箱里。“今天和孙子、孙女一起包饺子,感觉非常有意思、有意义,感谢市直幼儿园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体验我国传统习俗的同时,还享受到幼儿园大家庭带来的特别关爱与温暖,不仅给孩子们的课堂增加了色彩,也让孩子们过上了别具一格的冬至节。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母亲节,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学会尊敬和爱自己的妈妈。

    3、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爱,平时为妈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向妈妈表示爱。

    2、学会尊敬妈妈,能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游戏材料:油画棒、画纸、腊光纸、水彩笔、皱纹纸、卡纸、剪刀、手工纸、胶水等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母亲节是哪一天?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20xx年的母亲节是:20xx年5月8日。

    2、老师:“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学会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基本环节:

    1、我为妈妈来歌唱

    小朋友们一起来为妈妈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再麻烦好妈妈》。

    2、一起做游戏

    a、要求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种一盆小花。

    b、让孩子给花盆涂色。

    c、妈妈在花盆上写上孩子的名字,接下来的日子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呵护照顾好这盆“亲子之花”,定期浇水,直到开出小花。

    d.小朋友拿着这盆花,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3、我为妈妈做礼物

    师:“小朋友过生日时都能收到妈妈送的礼物,今天是妈妈的节日,我们小朋友也应该送一份礼物回报妈妈,你们说对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画画,也可以用它们制作贺卡或者其他东西。礼物做完以后,请小朋友把礼物送给自己亲爱的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4、爱心献妈妈

    引导孩子回家主动帮妈妈做点家务活,帮妈妈捶捶背、洗洗脚等,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庆祝妈妈的节日。

    结束环节: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今天,小朋友们和妈妈一起听歌,一起玩游戏,孩子送给妈妈礼物,爱心献妈妈。今天是母亲节,祝福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美丽永远!

    延伸环节:

    1、回家听妈妈讲述我成长中的故事,理解母亲的`辛苦,懂得尊重母亲,感恩母亲。

    2、回家主动帮妈妈做点家务活,帮妈妈捶捶背、洗洗脚等。

    教学反思

    出彩之处:

    本次活动是让所有妈妈感受到孩子的爱,让家长们理解并支持类似的情感教育。今天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棒,特别是在歌表演《世上只有妈妈好》和《不再麻烦好妈妈》环节中更是十分投入,妈妈们脸上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然而孩子家长要求的往往并不是宝宝学了多少东西,而更侧重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做人,做事。

    不足之处:

    这次活动,开场白和介绍礼物的意义部分,孩子们都是坐在家长的怀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宝宝们注意力不在老师身上,所以拉长了后面礼物制作的时间。家长就坐位子安排不当,导致活动开展效果不能更佳。

    反思:

    通过这次开展母亲节感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5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章老师(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麻糍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章:揪一部分米团到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沙。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沙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6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人们在此时会忙碌地耕种,故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儿童们将在本节课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体验芒种的“忙碌”。

    一、教学目标WWw.Jk251.CoM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二、教学内容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7

    很久没有上公开课了,接到任务,有点压力,有点兴奋。

    压力来自于此次公开课的标题──正校级干部示范课。这一“示范”,就把课给定位了,非示范不可。既然示范,就要有点新意或者有点突破,于是有了压力。

    兴奋来自于自己喜爱课堂、喜爱学生的秉性──一个教了20年书的教师,虽然做了行政,但每次走进课堂,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有点跃跃欲试,有点荡气回肠,还有点自作多情,就像一个痴迷舞台的演员妆扮候场……

    从选课到备课,整个一个“难”字。

    选课很难。要有突破,选课很重要,政治专业出身的我对上政治课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大的挑战性,充其量就是一个“精”字。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在学科上有大胆的设想,有大胆的举动。近年来,很多学校的《历史与社会》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都进行了综合教学,历史、地理、社会三门学科的教师都开始了合科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合科教学对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因种种原因,特别是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合科教学在实践中并不如人意,许多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甚至误导,这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我听了很多教师的课,特别是历史与社会老师上的政治课,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教师一定很痛苦,学生也很遭罪。于是,一直有一种尝试教学历史与社会课的冲动。从我个人来看,如果在教学上再没有突破,估计也就是这样慢慢等老,等着退休了。借着这次公开课的机会,我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一次挑战──上一节地理课,权当抛砖引玉,让大家来批判。

    备课更难。作为政治专业的教师,习惯性地在备课的时候突出了三要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并把重点放在了“为什么?”上。上网查资料,从古到今;向地理专业出身的老师请教,从地图到专业术语;上图书馆查阅图书,从中国到世界……一大堆的东西走进了自己的课件和教案,整个一个晕头转向,于是借着20年教书经验的胆量,晕晕乎乎地去试讲,感觉走不下来,很涩,很乱。去听课的教研组长不知所云地说: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们一定鼎力相助。我看出了她的担心,更看出了全组老师的“惊恐”,这样的课怎么出去?离正式上课只有4天的`时间。

    虽然大家都忧心忡忡,但这时的我似乎并不担心,失败的经历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正所谓“越败越战”。找到地理专业的教师,研究问题所在,简单的交流,突然明白:课程标准是不一样的。历史与社会学科讲究的是教学生是什么,怎么办,不要求研究“为什么”,重点在“是什么”。于是,按照历史与社会老师的思路,重新调整教案,灵感就这样突然降临,整个课一气呵成,再次试讲,虽然问题多多,但已经胸有成竹。

    上课也难。难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课前虽然知道到哪个学校上课,但为了公平,始终没有去接触学生。上课前5分钟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陌生而熟悉的脸,我感慨万分。但我坚信,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孩子,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始终是教师要面对的挑战,也是教师突破自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基点。课堂上,因为学生学习进度与我所在学校的进度有所不同,我及时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部分教学方式,比如:“运宝之途”环节,原本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由学生代表把预习的情况做一个汇报发言,很快带过的。但在接触学生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这个环节改为学生小组交流,再进行汇报发言。这样改变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讨论补充,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改变的不利之处是教学设计的最后部分也是政治教师最出彩的部分没有时间完成了。权衡利弊,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45分钟的课很快就过去了,但留在我心里的却要比45分钟更多更多……

    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同仁和孩子们,感谢你们!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8

    本周年级组的教研课定为到我班听语文常态课,选择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一课《蝙蝠与雷达》。作为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自己来说,认真备课是要做的第一步准备工作。

    每次语文教学,我都会思考该怎样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重难点,如何安排师生的互动活动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的教案设计我的思路是从课题入手的。

    备课伊始我先通读了课文内容。当自己看到课题时,出现在脑海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会怎样介绍蝙蝠和雷达呢?又会怎样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带着自己的问题我开始了对教材的研读。

    当自己真正读懂文本内容后,一开始的两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作者先介绍的蝙蝠及在蝙蝠身上做的实验,再介绍雷达,雷达是受蝙蝠探路的启示发明,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飞机,课文开头创设情境:一架飞机在夜航,漆黑的夜空它如何安全飞行呢?一个巧妙的问题引出了课文主题——蝙蝠。当自己理清了文本内容后,对照教参开始了下一步教学内容的设计。本文的重难点我设在了引导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特点,探究蝙蝠和雷达的联系以及学习作者写文章时构思和表达的方法。

    “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句话总是提醒我每节语文课都要给孩子们一个点的启发,让他们印象深刻地学到每篇课文中的亮点,真正体验语文课的魅力。本节中除了重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的课堂活动:通过用不用标记画出每次试验的条件、过程、结果来体会文章中详略得当的表达技巧。设计时重点放在了试验条件和过程的对比体会上了,其实文本在表达试验结论时也能充分体现出表达的详略得当。

    课程主体设计好后,我又开始了每个细节的完善。考虑到四年级孩子词语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词语意思并会简单运用,所以课堂一开始的词语测试并不是常用的听写形式,而是要求根据出示的意思填写对应词语内容,订正时注重指导词语在条格本中的占格和书写。课文内容梳理时抓住关键词“蝙蝠”、“雷达”和“飞机”进行梳理,将文本划分为三个部分。探究完重难点内容时,创设了“争做小小发明家”的环节,随课文内容一道重做实验,填写试验记录,让探究变得更加有趣。

    接下来的环节,结合课后题安排了看图说话口语训练的内容,将雷达和蝙蝠的联系用图例的最后拓展时展示动植物特殊本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成为“小小发明家”。

    课程设计和实施总是有差距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当天的教学效果在文本内容梳理和主动探究重难点问题上,学生完成的还不错。但在体会作者文本构思和表达方法上,还需更加巧妙地拨和引导。整堂课在时间把控上有些拖拉,致使最后的拓展环节时间较仓促,这也和教学内容安排的较多有关系,应把重点内容再突出些,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但重点必须突出,学练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体悟探究的乐趣。教学完成后最大的一点遗憾是:教学整个过程趣味性还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明创造欲望。如果在三次试验内容上加入动画演示环节,在最后的资料拓展中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组的发明灵感多,想法奇特,相信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作为青年教师,对于我,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有了认真的准备和积极的反思,相信未来和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会越来越默契,收获也会越来越大。愿和孩子们一起在语文课堂的天地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 篇9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我从《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知道了:立春的后面跟着善良的春姑娘,春姑娘给大地带来活泼和万紫千红。调皮的夏弟弟正坐在立夏的篮子里吃着冰棒呢!他给大地带来炎热和挂蛋的习俗。随着夏弟弟的离去,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讯,秋姑姑笑了。立冬带来了慈祥的冬爷爷,冬爷爷的一片片美好的记忆散落在人间。

    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节气可多了!如春天的节气有雨水,惊蛰,春分等;夏天有小满,芒种,夏至等;秋天有处暑,白露,秋分等;冬天有小雪,大雪,大寒等。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新年即将来到。

    春天,金黄的迎春花迫不及待打开它那柔软的花瓣,仿佛是想看看,听听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鸟语花香。惊蛰后冬眠的动物逐渐苏醒了。

    夏天,争奇斗艳的芍药花慢慢地张开她那五颜六色的花瓣,正在比美呢!

    芒种的时候小螳螂出生了。

    秋天,金色的葵花是娃娃的脸蛋。她望着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是她的老师,他们正在上课呢!白露的时候鸿雁南飞了 。

    冬天,兰花张开她那娇艳的花瓣,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大雪的时候鹖旦不鸣,动物冬眠了。

    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习俗。如立春的鞭春牛的习俗等。

    我在《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几本书当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地理科学的知识。

    【芒种节气课程反思(收藏九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