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分子课件(汇集六篇)
  • 分子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21

    分子课件(汇集六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落实教育部门教学要求的必要手段。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分子课件”的内容,感谢浏览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实用信息!

    分子课件(篇1)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在讨论中探究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学生人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教师选择几例记录。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这样引起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由此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讨论探究④:行驶汽车中坐着一位乘客,请你们描述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里学生表述各自不同的看法,但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讨论探究⑤:刚上课时,大家所举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现在你怎样看?应如何完整的描述?

    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准确描述了物体的运动。

    提问:这一节课你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本节课由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人人参与,兴趣极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分子课件(篇2)

    本周在学习了第二单元水分子的运动,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引入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上课前我采用向学生手上滴上酒精、向教室中喷洒花露水,学生都能够从物理的角度解释酒精、香水挥发了,我们能够感受到凉意、闻到香味,却看不到,这是为什么?由这个问题引出物质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这样处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辅助模型、挂图等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本课是学生从宏观世界第一次接触微观粒子的开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感悟微观粒子的特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比如说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是否等于200ml这个问题,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混合来感知,但进入微观粒子世界,就很难去给学生说明,加上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利用Flash播放水分子进入乙醇分子的空隙,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

    (三)演示实验的直观性。

    本课我准备了几个演示实验,比如:品红的扩散、浓氨水遇酚酞变红以及压缩气体。品红扩散我做了改动,补充为热水和冷水中的对比实验,学生明显看到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扩散快,由此得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结论。浓氨水滴入酚酞变红,实验现象明显,由这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浓氨水与酚酞不接触是否能变红?

    在整个过程中,尽量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总之,本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课后再进行也发现自己的语言、教态、教学组织等一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补缺,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提高。

    分子课件(篇3)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件是为了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思想,了解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为更好地准备党组织入党申请提供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件。

    一、明确培训目的

    首先,要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件的目的和受众。受众一般是那些对入党有浓厚兴趣、表现积极、具备基本条件的年轻人。目的是帮助他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入党的条件、流程和义务,提高对党组织的认识和忠诚度,进一步明确入党的意义和责任。

    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根据培训目的和受众,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讲起,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然后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最后讲解入党的条件、流程和义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和时间安排,尽量避免安排过于密集的学习内容。

    三、设计课件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设计课件内容。要注意措辞得当,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理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课件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要合理,图片和文字要相得益彰,突出重点,不要堆砌过多无关内容,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知识。

    四、引入互动元素

    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互动元素,如配合练习题、小测验等。这些元素可以增加学员的参与度,更好地培养学员的思维反应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完善课后资料和评估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准备一些课后练习和资料供学员复习和加强理解。这些资料可以包括一些党的法规、会议纪要、干部任职研究材料等。此外,要及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并将各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总结优缺点,改进课件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制作一份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件,需要充分考虑培训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合理设计课件内容和考虑培训学员的接受能力和时间安排。同时,引入互动元素和完善课后资料和评估,才能更好地提高培训质量,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奠定基础。

    分子课件(篇4)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内能

    【教学课题】

    分子及其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2)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4)理解扩散现象及其识别;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5)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6)理解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7)理解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会使用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用对比法、模型法等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物理探索的思维方式解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再加上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体现新教改要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扩散现象及其识别;布朗运动的原因及实质

    【教学难点】

    (1)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2)布朗运动的原因及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盛有冷热不同净水的烧杯两只、红墨水。2.幻灯投影片或课件: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扩散到清水中的实验示意图;布朗运动实验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带一瓶香水到教室里面,打开盖子,让大家都闻到香味。

    提问: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香味?”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二)进行新课

    1、播放课件:通过油膜法实验估测分子的大小。

    单分子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原理,类似于取一定量的小米,测出它的体积V,然后把它平摊在桌面上,上下不重叠,一粒紧挨一粒,量出这些米粒占据桌面的面积S,从而计算出米粒的直径

    d?VS?10注意: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说明,通常就以上面数值作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m,如果无特别

    2、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散到上面瓶内。

    (2)在两只装满不同温度净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扩展的速度不同,热水快,冷水慢。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3、播放课件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的发现背景以及其定义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这种运动一直在持续。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结合课本中的图形进行解释)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注意:

    1、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固体微粒的运动是不规则的,课本图中并不是微粒运动的轨迹,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的位置的连线。

    3、任何固体微粒悬浮于液体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

    【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反思: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后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以进一步改进教学。(体现新教改要求)

    【作业布置】

    认真思考课本上“问题与思考”的3、4两题,下节课提问回答。

    【教学板书】

    一、分子热运动理论

    (一)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1、分子体积很小

    (1)油膜法测定(2)数量级

    2、阿阿伏伽德罗常数

    (1)定义: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个数

    26-(2)大小:NA=10mol(3)计算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实质: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快慢决定因素:物质状态(气体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以及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5)直接反应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原因: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3)实质: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决定因素: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5)间接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课件(篇5)

    科学探究是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展开的。宇宙内容大多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没有亲身接触过的内容,因此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基础在天文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前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研究北斗七星等天文星座方面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知道北斗七星的形状像一个勺子,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实际观测过北斗七星。学生头脑中建构的北斗七星的模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差异主要集中在斗口、斗柄的朝向上。通过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学生多数知道北斗七星是运动的,并且会围绕北极星转动,但是具体如何运动,比如运动的周期、方向是模糊的,这表明学生并没有观察过、思考过这些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假想有个初步印象。

    1、知道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一年中自东向西转动一圈,与地球公转有关系,一天中会自东向西运动一圈,与地球自转有关系。

    2、利用旋转星图探究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测、记录、推理、归纳的能力。

    3、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有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北斗七星的运动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师提问: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仰望天空,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关注这片区域,这里有7颗比较亮的星,你们熟悉吗?怎么看出来是北斗七星呢?(预设:它像一个勺子。)指出斗柄和斗口。

    2、交流: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证据:天文学家在不同的时候拍摄的北斗七星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了解北斗七星可以有不同的朝向,这说明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是运动的。(出示课题)

    1、提问:既然北斗七星是运动的,那么今晚21时,北斗七星斗柄会指什么方向呢?课堂中无法观察,需要借助旋转星图。

    2、课件结合实物演示,介绍正确使用旋转星图的方法。

    3、学生活动。

    4、组织汇报交流,发现北斗七星在当天(1月8日)并不是完全可见。

    5、通过星空软件找北斗七星进行验证。

    1、明确探究目的:利用旋转星图,你能找到北斗七星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吗?打算怎么研究?

    2、方法提示:

    (1)选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21点为一年中的四个时间点,探究北斗七星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记录单附在星图上,方位对齐,用记号笔描出北斗七星,并在旁边标出相应的节气。

    (3)每个同学轮流观察一个时间点的北斗七星,全部完成后用自己的笔进行连线。

    (1)记录单进行展示,北斗七星在四个时间点的朝向是怎样的?出示古人发现的规律:北斗七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人的规律和我们探究的结果一致吗?

    (2)根据北斗七星这四个时间点的朝向,我们尝试推测一下北斗七星在一年中是怎么运动的?

    (3)思考:为什么北斗七星在一年中会自东向西运动一周?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地球公转有关。

    5、现在我们知道北斗七星在一年中的同一时间,位置会自东向西偏转,那么,在同一个晚上它会运动吗?联系月亮进行推测,用软件模拟演示。受地球自转影响,一天中北斗七星也会运动变化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

    布置课后任务: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北斗七星,可以是一个晚上,也可以定计划在同一时间点进行长期观察。

    分子课件(篇6)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育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非常重要,是实现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日新月异,作者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对该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的分子生物学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探索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主要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以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是推动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为未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时靠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不能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临床学科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导致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无疑更不利于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我们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点,优化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中的能力,真正发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根据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理论适度,突出应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精简和重组。同时对教学学时加以调整,做到重点主要讲,拓展自学为主,并且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

    分子生物学内容改革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体,积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进展,力求做到“少而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拟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更新和优化。目前我校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是第八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前采用过新世界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物学》第一版。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大纲要求授课内容包括绪论、基因与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与癌基因。在培养设计中,《分子生物学》一般在《生物化学》之后学习。为了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将原来基因与基因组这章的内容与基因表达调控内容进行整合,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病毒、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原癌基因和癌基因这章的内容,适度减少,原因是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的更新,在此处只做基本概念的介绍,同时,提醒学生要紧跟科学发展,追踪相关知识的更新。其他章节适度增加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而教学内容基本不变。除此之外,需要对一些章节的知识进行更新。例如基因表达牵涉到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内容,尤其是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涉及生殖发育、环境适应和疾病的产生。而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基因表达调控”一章只介绍了“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和“真核生物表达的调控”两节内容,没有表观遗传学的内容,应予以适当添加,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我们拟在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调控方式和研究策略上做简单的概括性的介绍。另外,在目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牵涉到基因组学的研究,其内容涉及海量的生物学信息的推导和计算。例如引物设计、测序比对、同源分析、表观遗传位点分析和组学研究分析等等。这就牵涉到一个重要的工具学科—生物信息学的学习。但是目前许多中医类院校忽视对此内容的学习。考虑到此学科的难度,我们拟简单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内容和常用的生物软件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打下基础。再而,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是目前中医药科学研究重点强调的内容,但目前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在强调基础知识,忽视了与科研和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在本章中,我们拟整合和提炼基础知识,重点讲授与常见生理病理(例如糖尿病、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二)课时的合理分配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的内容牵涉到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进展,并特别注重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开展医学研究工作奠定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因而,在课时分配上注重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侧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的总学时是。实验学时的分配没有变化,PCR技术应用3学时,核酸的制备和测定6学时。

    二 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性,而教学方法本身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分子生物学》各章内容都有其关键知识点,而每一知识点都有其特点,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对每一关键知识点而言并不总是最适合的。学生有了实际的参考的物质加以想象后就很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要点,再进行理解记忆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且有了这样的类比经验可以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想象,让这个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归纳和总结一直是医学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方法。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概念、分子结构特点和反应过程比较相近,学生易于混淆。例如,重叠基因与重复序列、启动子与增强子等。诸如这类概念或化学过程相近的知识点,关键是使学生掌握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点,因此对比归纳式教学方法就有其优越性。教师通过对有联系的知识点的对照归纳分析,有助于突出重点、易化难点,有助于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把握住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达到认识其本质的目的。基于上述原因,对优化后的各章关键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类比联想、归纳比较、引导启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进行讲授,比较各教学方法在此知识点的适用性和优劣性,最终优化出一套适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多元教学方法体系。

    三 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应用

    分子生物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上需要多联系实际的医学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时候,可以将DNA指纹联系到实际医学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将遗传学(单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和表观遗传学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与心血管等疾病联系在一起;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内容时,可以将临床实际遇到的癌症的遗传特点和检测方式中加以引入。通过这种和实际的医学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可以直接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将极大地调动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使其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安徽中医药大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以前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为此,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的评价体系中,初步建立形成性评价。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考勤(、课堂问题(、每章科学问题讨论(和试卷成绩(课堂提问主要是每次课教师准备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每章科学问题讨论采用PBL形式,分组完成,最后给于评价。这种方式实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之前仅依靠期末试卷带来的学生惰性式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下投入的时间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大大增强。和一些形成性评价相似,课时、场地的限制和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限制了这种评价体系的实施。五结语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必须熟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临床的实际应用,及时联系科学研究动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不仅能现在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在未来工作中继续跟踪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适应社会对新型中西医结合专门医疗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秦崇涛,张捷平,王一铮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4):102-104.

    [2] 马克龙,汪远金,黄金铃等.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教育,2013,30(1):50-52.

    [3] 程玉鹏,李慧玲,高宁等.《药学分子生物学》在中医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J].林区教学,2011(5):7-8.

    [4] 聂晶,韩为东.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个体化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51-353.

    [5] 贾连群,柳春,王艳杰等.中医药专业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25-26.

    作者:马克龙 蔡标 李璐 朱洁 周会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分子课件(汇集六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