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教师比赛心得(精选八篇)
  • 教师比赛心得

    发表时间:2024-03-22

    最新教师比赛心得(精选八篇)。

    想要了解“教师比赛心得”的原理或者相关技巧考虑看看这篇文章,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喜欢同时也期待您能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思考,我们或许需要写一篇心得感悟。 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习的知识。

    教师比赛心得 篇1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一):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透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带给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二):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三):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贴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此刻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好处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个性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潜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潜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潜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潜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潜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构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理解新知识,增长专业潜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四):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透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必须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忙。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五):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透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必须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忙。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六):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十分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用心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超多材料、带给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到此刻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十分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状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

    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好处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资料、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潜力,而思考便能够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必须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那里,我个性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状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够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七):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能够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能够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能够播撒期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感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以前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齐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怎样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能够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好处。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十分浓厚的,教师必须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能够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这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潜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简单施教。

    读书能让人持续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能够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就应有所选取的。除了就应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就应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能够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取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期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八):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九):

    在新的实纪,中国教育艰难地走在改革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范围内,小学语文界,我看好这个人:窦桂梅。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大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没有为这盛名所累,依然执著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语界引起很大反响。而近几年倾力探索的“主题教学”则标志着她对自我的超越。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家世平常,学历平常,但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特级教师。而今,她的教学艺术得到专家学者和语文同行的广泛赞誉。是什么促使她的成功?

    她给予的回答是:是热爱让我取得了这天这点成绩,当人的愿望是用心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欲望,并渐渐构成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气质,这种力量和旗帜,让生命有了一种韧性。当然,我也相信“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窦老师的不少公开课,低中高各个年级的,阅读作文各种类型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个性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哪里?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古人慨叹作诗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用在评价教学设计上,也不算夸张。比如她上《秋天的怀念》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十易其稿。除了这看得见的备课以外,还应当有更多隐形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课堂上的新意,或者说底气,决不可能是所谓的灵机一动,背后应当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窦老师不凡之处就在于她的“底气足”,这主要是她的语言吸收和表达的潜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难以把握,其实是时时处处都明显存在的个人的“语感”,语感的敏锐和丰富多彩,不在于刻意地“修炼”,而在于日常的领悟和揣摩,它往往是“习得”的而不必须是“学得”的。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在长期涵泳于生活,尤其是经典性的语言艺术作品之中而“悟得”,仅仅上几节戏剧学院的“台词课”,作用恐怕不大。在这方面过去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十分讲究的,甚至构成一种浓厚的风气。窦老师的“底气”由此而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非但没有上丧失这种“底气”,而且善于“养气”,使之充沛于全身,散发与外,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了。

    最后还是一窦老师的话来与大家分享――

    “自己向往的为师境界,那是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不虚伪、不做作、不冷眼旁观......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从而获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向往的为师境界,不就是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一种人生境界吗?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十):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处。一向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用心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职责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样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能够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够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潜力而构成自卑心理。我们能够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职责心;

    职责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职责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靠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职责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靠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职责心,构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职责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应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职责,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职责,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职责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职责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十一):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必须每一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样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先“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超多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应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应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向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个性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务必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应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好处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明白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但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就应是用心的读书,然而此刻,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

    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厌恶,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透过读书获得礼貌教养,透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推荐,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完美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此刻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礼貌,期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之后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就应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礼貌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礼貌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十分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能够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能够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十二):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教师比赛心得 篇2

    市级研讨公开课。有市教研员z老师到场,带各区的精英老师观摩。加上本区所有老师和六合区的老师共150人左右。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阵势,课堂中我使出浑身解数调动课堂积极性,加上同学们的配合,整节课也算是顺利完成了,也受到了不错的评价和肯定,更重要的是我有幸听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给出的实际有用的操作意见,对今后Reading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想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10月16日又接到了去10月17日区里参加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技能竞赛,这次是为争取代表区里去南京市参加比赛,听说第一名可以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呢!由于我10月14日才上过本单元Reading的第二课时,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心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挑战的机会,于是我积极备战,为获得好的名次努力。当晚我认真备课,也认真总结了上次开课老师们给出的宝贵意见,用自己的故事导入课文新词,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原先自己的课件做了适度修改和添加。说实话第二天就要上课,时间准备上比较仓促。

    很感谢办公室里老师的`热心帮助,在我忙着做课件时,z老师帮我折了课堂需要使用的蝴蝶结,z老师帮我剪好了课堂重要道具图纸。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按时来到了旭东中学参赛。幸运的是我抽签的班级是旭东同年级中最好的班级就比其他选手占优势。当天上午上第三节课,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喜出望外,非常积极,每抛出一个问题就立马有同学反应举手发言,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冷场。说实话,一节优秀的公开课不仅是教师的技能展示,更重要的是看学生们积极活跃的课堂表现。很感谢旭东杨爱莲老师之前对学生预习工作的支持和要求。

    下午其他任课老师过这个问题,也很快整理出了思路——我支持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正确的判断力。我给我相应的解释和举例子。凭借着大学扎实的基本功,我顺利的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每一次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多方面的支持。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感谢师父们和热心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够自信地走上这样难得的舞台,并有机会获得去市里参赛的机会!

    教师比赛心得 篇3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湖北枣阳一实小吴云岚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阅读,不同层次的阅读,不同角度的阅读,老式的吸引聪明,学生的阅读陶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

    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

    荒凉)-师范学校阅读(并告诉学生阅读得原因:读懂自己的感受)-学生读懂自己的感受。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

    然后在学生对古诗词的报道和学习过程中,实现每一种情感,引导情感阅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老师巧妙地使这节课的使有诗:

    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

    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

    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教师比赛心得 篇4

    我有幸参加团校的学习,在争取加入光荣的中国共 产 党组织之前,通过短期的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使我收获很大。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明确指导思想,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 产 党的助手与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团的建设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就要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作为一名团支部书记,我认识到应从以下几点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1.提高思想水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仍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平时并没有重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2.学习科学知识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想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我会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 修养、一种追求、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的要求,永远

    站在时代进步的前列。

    3.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学习的成果需要实践来检验,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并且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今后的各种活动中,我会积极参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比赛心得 篇5

    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应工作室的要求,于4月12日-13日观摩了本次教学大赛,13位青年教师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有的选手极具观赏性,特别是“道具”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成了舞台,令人赞叹,有的少年老成,有板有眼,面面俱到。由于个人喜好,我更注重细节与创新。

    我就《大气压强》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内功修炼

    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能从简单的物理现象揭示学生所不知的精彩,这是一个优秀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内功。《大气压强》是课标中的一个三级主题,要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单单从知识层面本节课要求难度不高,教材安排也是按照学生认知逻辑从“大气压的存在”到“大气压的测量”再到“大气压的应用”。我认为难度应该是“大气压的应用”。三位老师也许是比赛的原因,面面俱到,各种演示、各种探究,本人认为只需确定重难点,选择突破口即可。实验贵在精妙而不是多,一个经典的“覆杯实验”即可贯穿全课,设疑、导入、展开、释疑、延伸,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二、课程资源

    本次大赛,教师应用资源相当丰富,可谓登峰造极,各种教具让人眼花缭乱,令人欣喜,但还是存在一些瑕疵,不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例如“覆杯实验”的失败,教师并没有好好利用,甚至没能解释清楚。

    三、课堂管理

    实验贵在精妙而不是多,刚才已经提到这一点,学生桌面上有许多实验器材,学生的专注力很容易被转移,好多学生都自己在摆弄,这也是我们物理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需要教师的课堂管理,同时还得靠学生的自制力。否则效果恰得其反,玩得轰轰烈烈,课后啥都不知道。

    四、科学素养

    我个人认为眼花缭乱繁多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构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例如“覆杯实验”,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知道了大气压就会有疑问“特点?”,了解了特点就会想“多大?”,“怎么算?”,“不用水可以吗?”,“既然大气压存在,为什么没有感觉?”,“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思维的构建过程,优秀的学生会将这些问题联系成一部影片,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能是片段。如果我们人为过多地参与,会导致更多的片段出现。

    教师比赛心得 篇6

    元月,我非常幸运有机会参加了在江西服装学院举办的省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培训。各专业课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能得到江服各专业老师的指点,同时又能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使我更多的吸取各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达到自我提高,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近半个月的学习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这些都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基奠。下面我就把我这近半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心得汇报一下:

    此次学习内容是以国赛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校本着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我们开设了:服装工艺、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电脑设计、立体裁剪、服装结构以有服装CAD共六门课程。大多属于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由于时间紧,课时有限加上学员并非都是本专业的教师,在学习能力方面参差不齐,有些课程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但是我觉得从总体上为我们参培的教师加深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把握各科系统联系有着重要作用。现在都倡导终生学习观,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时刻紧跟本专业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吸取新鲜养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这样自己才能进步,教学成绩才能长足的提高。

    此次培训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参培的老师请来了国赛评委欧阳教授,让我们面对面的进行了很好的交流。通过此次的谈话,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服装教学的信心。在谈话中,欧阳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改方面的意见,我们回校后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展、实施。真是受益良多。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一线骨干教师,近半个月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从其他地市兄弟姐妹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近半个月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通过对服装专业的学习,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次教师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学间互动式交流、评论,与教师的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使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我将带着这些收获回到我的专业教学中,争取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比赛心得 篇7

    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2007年9月,我来到丹阳市第五中学,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成长期内,我一直循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逐渐站稳讲台。2010―2013年,

    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竞赛的体会

    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2007年9月,我来到丹阳市第五中学,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成长期内,我一直循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逐渐站稳讲台。2010―2013年,我先后多次获得丹阳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首届教坛新秀称号。

    正是基于我在历史学科上的优异表现,2013年3月份经学校推荐,我参加丹阳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并获得第一名,从此开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下缘分。2013年5月份,我代表丹阳市参加镇江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再次斩获高中组第一名并获得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的资格。

    2013年5月28日上午,丹阳市首届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市教师发展中心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究培训部主任狄留芬主持。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先进代表中心表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培训班同时聘请丹阳六中赵守拙老师为培训班兼职教师,并聘请我和徐闽老师担任本期培训班的正、副班长,以协助培训班班主任侯建成老师完成相关培训任务。

    2013年7月2日我参加丹阳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镇江市一中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王生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讲座,丹阳市第五中学教科室副主任、特级教师丁双六教授做了《青年教师教科研成长例谈》讲座,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生主任参加培训活动,并做重要讲话。培训活动中,我开设了《丹阳石头“会说话”》示范课。

    2013年7月份我参加在扬州举行的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标培训,聆听了南通大学张建平教授《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严建国老师的《漫谈“问卷调查”》;拿到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万伟博士的《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一书。这些理论和实践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参加全省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技能的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我获得资格时,我明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首先,由于我在历史上的出色表现,我被学校推荐。其次,面对陌生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敢于探索,有计划地准备,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二、细节决定成败,常思常戒

    在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声老师和地理特级教师侯建成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熟悉了省基本功竞赛的流程和各个项目的权重,共有理论考试(分值25%)、教学设计(分值20%)、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才艺展示(分值10%)七大环节。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成绩设置,我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准备上,着重突破课程大纲,明确课程概念和课程类型。

    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以“光盘行动”为模拟课题,立足选题指导课和方法指导课的课型,实战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书写,课件的制作。在行程安排上我和赵春声老师12月1日下午出发乘坐大巴于晚上7点半入住赣榆国际大酒店。提前入住可以避免雾霾的干扰,赢得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

    三、赛出自信,博出精彩,收获友谊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1日中午开始的比赛被推迟了。下午赛事组委会召开了发布会,会后选手熟悉场地和比赛顺序和规则,并进行了抽签,我是甲组t号,教学、演讲、才艺分别是11号、3号、25号。

    在熟悉试场的时候,选手间开始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在了解中我探知来参赛的绝非等闲之辈,很多人都有后援团,也带来大量的助赛设备。

    两天半的比赛日程,对于我们任何一位选手而言都是紧张而激烈的。为了充分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我在那三个晚上只睡了五个小时。

    一个半小时的理论考试(分数25%)第一天晚上,七道大题,时间很紧。在快速浏览完问题之后,我根据分数和难度调整了答案的顺序。我刚写完,铃响了。晚上9点回到酒店后,我根据镇江教研人员的建议,对第二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第二天进行教学设计(分值20%)与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四个环节的考核,我印象深刻的项目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下午13:30进入机房,16:55结束,17:05到教室上课。一共有两个素材包“健康问题”和“幸福指数”,相关文字资料和**,内容丰富。

    凭借第一感觉我果断选择主题“幸福中学生”,确立课型为方**指导――问卷调查的设计。我用了2个小时进行***制作,1个小时进行教学设计的编排。在过去的半个小时里,我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一个个熟悉了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活动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体现过程与方法,并着眼于课堂细节,注重了过渡语的衔接。***制作的* *色彩艳丽,色彩和谐,简单大方。面对专家们的教学示范,我提出了平时在历史教学中所培养出来的技能,自己感觉很好。

    走下讲台,我就暗示自己:不错,继续努力。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粉笔字测试,每人一块小黑板,几只粉笔,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10分钟内书写完毕,可能是由于紧张的情绪,粉笔断了几次,最后时刻幸运地纠正了一个错别字。在赛后的交流中我才得知很多选手都是自带优质粉笔,很遗憾,自己还是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全面准备。

    在即兴演讲环节,我是3号,我抽到的是“我的教育观”,原以为即兴演讲是自己的长处,所以并未像其他选手一样准备很多素材。而且,因为组委会没有给我们准备笔和纸,我赶紧走上舞台,在脑海里留下一片空白。凭借自己不错的应变能力,我把我的教育观的升华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联系,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信奉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念入手,阐述自身教育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实际上,由于准备不足,我五分钟只花了三分半钟。我走下舞台时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在看了其他选手的演讲后,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盲目自信,没有准备材料、纸和笔;在比赛和专家面前,仍然有紧张的情绪,导致比赛受限。 第三天,才艺展示,经过两天的激烈赛程,才艺展示更像是选手们的汇报演出,很多选手的展示别出心裁,有绘画和书法;相声小品、二人转、朗诵、舞蹈、表演、歌唱等,更有创意的人把茶艺搬上舞台,这些都是有备而来的。在才艺展示中,我以“情”动人,以父爱为主题,配乐朗诵和歌唱展示。

    四、感悟、感动、感谢

    通过这次比赛,我看到了自己和其他选手之间的差距,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教学的瓶颈。

    首先,缺乏思考力。在理论考试的开放性试题上,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中,在即兴演讲乃至综合才艺的编排上,我都有些忐忑乃至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思考力不够,没有灵感,没有创新。纯粹的知识记忆,当真正的考试来临时,会完全忘记。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历史教学,也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那么思考力从**来?阅读和思考教育理论书籍,关注课程改革的动态发展,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等对象的敏感度,联系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有机会就多练笔,坚持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

    思考力不是靠短暂的突击集训就能达到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进行点滴的积累。同样,基本功的提高也是如此。

    其次,课程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课程更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身体验和体验。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

    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查阅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识别信息,以及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问题,必须走出书本的狭隘圈子,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互动。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教师比赛心得 篇8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有感

    近日,富宁县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到现场观摩,享受了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核心价值,重塑课堂教学美学观为主题的教学盛宴。我用心感受大赛的每一个细节,用笔记录下大赛的精彩之处,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体味导入之美

    凡事都追求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环境等因素,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既能给学生耳濡目染的享受,又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更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总之,在短短的时间内,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成为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开端。

    如导入《伯牙绝弦》时,执教老师播放优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课题。如《金色的脚印》导入时,设题导入,“这是关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带给了学生振奋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赛老师这份独特的教学设计、出色的教学机制、深情的叙述,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赢得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二、品读过程之美

    学习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这过程洋溢着生命发展之美。因此,新型课堂美学观十分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发展过程,虽然这过程有些曲折,有所耽搁,有点费时,却是那种“顺风顺水”的课堂无法媲美的。

    参赛的老师执教六年级年级课文《金色的脚印》,在集体交流“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和狐狸相处的过程中,哪些情境触动了你?”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去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以及正太郎的善良跃然纸上。再通过学生的汇报,环环相扣,我们听课的的教师感受到了一次美好过程之旅。还有两位参赛教师共同教授二年级同一篇文章《神笔马良》,以触动学生感情为出发点而设置问题如出示小树在寒风中摇摆的图片还配上了音乐,“如果你手中就拥有这只神笔,你要给小树画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要画太阳,“为什么要给它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可以给小树带来温暖、、、、、、做到引导到位,循循善诱。

    三、感悟情感之美

    参赛老师执教《穷人》时紧紧抓住“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贫穷”这微妙的联系,让孩子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桑娜与渔夫的精神品质,然后以“先抑后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划句子→品词语→写感受”开展批注式自学,通过“读中感悟”,感受作者有情有义的语言文字,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整节课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老师既注重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读出文字的韵味,如交流桑娜忐忑不安、渔夫沉默决定背后的担忧句子,用心体会桑娜和渔夫丰富的心里活动。体现出来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让学生领悟用词之美及人物的心灵之美。整节课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得到了评委的肯定,也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为期两天半的竞赛在我们大家意犹未尽中戛然而止,但参赛教师们的高湛的教学功底与多样的教学方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此次大赛就如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令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最新教师比赛心得(精选八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