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发表时间:2024-03-12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感言能够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 感言能够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如何写好个人感言?下面为您呈现的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设计感受心得感悟”,欢迎您浏览本网页希望您有一个愉快的体验!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1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田丽利和徐长青老师的课和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三位专家的的课,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师给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环境,课堂充满童趣、乐趣。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的关键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所有的问题情境,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专家们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让真正领悟到了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二、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模糊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把握知识。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学得活,记忆力也深。

    三、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情实感。每位老师都能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他们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动,对于胆怯的学生他们总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导,逐渐地增强他们的信心,直到一节课的最后,胆小的孩子也敢大胆发言了。

    四、如果说教师出色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财富,那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就是课堂的精彩。他们的课一改数学课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动,幽默,对于学生用词的不准确 ,他们总能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改正,并强调让学生说规范的语言。

    五、课上,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复杂的问题,却被他们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就让学生解决了。而且练习设计巧妙,首尾呼应,既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我感动于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感动于老师的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灵动思维。听完这几位专家的课和讲座,我觉得自己的不足之处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做一个博学的、学生喜爱的教师。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格外的迷惑,由于接触太少,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县教育局组织了一批老师到实验中学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导学案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先听了两节数学课,,感觉受益匪浅、感慨颇多。两节课分别是由实验中学的老师和金太阳导学案机构的一名骨干教师所带来的`,都讲的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虽然课题一样,但是两节课却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课堂风采,在他们精彩的教学中。我们领略到了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采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因为它有很多优点,它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围绕着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自然就高了。下面我再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们有效的利用时间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了理论依据,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用地方,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有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交流、讨论都像无头的苍蝇乱撞,没有头绪,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交流,讨论,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课堂赢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减少工作时间,减轻了工作压力。

    “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工作量上要轻松得多。传统教案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时也不能高效的使用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一种机械劳作,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也使得教案失去原本的作用。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也使的教案发挥了其原有的作用。

    三、“导学案”的使用活跃了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老师教学生听,学生们只是机械的对知识进行记忆,而导学案是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学生了解了课堂重点,更懂得下功夫,效率提高,学习氛围自然就好。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习的热情。

    有同学说,数学相对抽象,学生很难与实践相连“导学案”的使用,就像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在竞争中发现学科的魅力,也收获了知识。更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教师要解放思想,要真实的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给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教会学生赏识自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帮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3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对教学目标要科学分类

    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哪些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必须列出三维目标,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2.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本学科教学目标、本学科的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使它们整合。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合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

    4、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灵活

    一反面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有灵活性;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就像射箭时需要瞄准耙心一样,只有心中做到目标清楚,才能有的放矢,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如:【案例】《狼和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培养学生学会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在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教材,认真阅读教参。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具体讲了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出大体方向。我们阅读教材、教参,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课标,明白要在这篇内容中向学生传授些什么,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情况及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就是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内容,但不是所有的目标都是重难点。如《狼和鹿》:

    教学重点可为: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资源准备,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比如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引领学生到野外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教师准备相关的影像资料等等。多媒体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物质基础,在多媒体设计上,我们要从教学的实效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片面地认为所有教学设计都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

    (四)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又分为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这些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人们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是这样分析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有效的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才会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动机态度。又如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喜欢语文课,喜欢朗读。所以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

    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课时安排主要根据内容来预订,在这就不用多讲了。

    (五)教学过程

    这里所说的过程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以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过程。可用下表表示,更清晰明了:

    有的老师认为用课件上课可不写,其实不是这样的,板书在教学中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板书的美包括布局美、形式美、色彩美、书写美等。只有让学生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

    最后讲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二次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后反思:

    本课的第四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这篇反思是写成功之处的。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遗憾,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时间关系,在学生理解的读,谈体会上面花的时间比较足,理解后的感情朗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处理好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朗读的时间分配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这是写不足之处的。

    尽管上述介绍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今天的课能解释一些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学设计,也是学习一种教学技能。任何一门技能,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很重要。

    如有说得不到和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和指导!谢谢大家!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  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我们不仅可以用归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像这样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概括出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3、4自然段,体会情势危急

    自读3、4自然段,谈心情。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体会重点词句。

    A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B  谁来读一读?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C  同学们,小幼龟的“出”是为了什么?“止”呢?

    (2出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

    师相机朗读指导:

    2、面对如此紧张,揪心的一幕,假如你就在现场,善良的孩子们,你准备怎么做?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什么是“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要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反扣引读:诚然,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但孩子们,当我们真真切切目睹这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时,(引读)“突然……把它拉到沙滩上来。”这毕竟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啊,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引读)“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面对如此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向导,我们想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喊?

    4、在大家苦苦哀求之下,左右为难的向导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见到嘴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停顿)

    三、学习5---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5---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出示:

    (1)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  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  体会向导的悲叹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

    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5

    通过钻床钻用夹具设计实训,使我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现在对机械设计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了解,这门课程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在这一周短暂的课程设计里,我学会了一些机械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都尽量改正了,虽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然后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下,我了解了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与工艺规程的衔接,夹具设计应和工序设计统一

    所需设计的夹具绝大多数用于零件加工的某一特定工序。在工艺设计环节中,然后对该工序的设计已要求设计其定位与夹紧方案,因此夹具设计的具体内容应与工序设计保持一致,不能相互冲突。

    2)设计时要有整体观念

    夹具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定位、夹紧等各种装置在设计前是分开考虑的,设计后期通过夹具体的设计将各种元件联系为一个整体。

    3)设计中应学习正确运用标准与规范

    对于国家标准的规范要严格要求和执行。夹具设计过程中选择各种功能元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选用标准件,减少非标准件的设计制造工作量,降低夹具成本。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设计我受益匪浅。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让我体会到了搞设计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6

    关于《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精彩】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人类,还以秀丽的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工作之余,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投身自然的怀抱:或外出踏春,或登高望远,或置身于山林,或流连于海滩,或徜徉于江河,或漫步于田野可以卧听空山鸟语,闲看蜂飞蝶舞;饱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艳丽,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适,领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欣喜。

    只要你走进自然,就会有无数的精彩等待着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自然,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活动在线】

    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可在班上开展一次自然美景推介会。拟设摄影组、绘画组、文学组三个小组,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参加其中任意一个小组,并民主选举各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设计实施,并作好相关活动记录。

    一、收集美景

    各小组带上各自的工具走进自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色,用摄影、绘画、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充实素材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或完善,并作好交流发言准备。

    二、介绍美景

    各小组推荐一名组员作为成果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感受。发言中,要求各小组出示相应的照片、绘画或文章作为辅助材料,以增强说服力。

    三、记录收获

    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探究活动,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写作导航】

    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体描绘。这主要是指我们在描绘景物时,尽量调动各种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表现景物全貌,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写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可通过视觉来描摹其形态、色泽,通过听觉来描写其声音,借助触觉来交待其质感,借助味觉来展示其味道这样一来,我们笔下的朋友则变得有声有色,伸手可触的形象。

    2、情景交融。景,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东西;情,是我们内心存在的东西。将二者结合起来,是许多作家的共同选择,他们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因此,我们在描绘自然美景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再现自然景物,不论把景物表现多么真实,多么细腻,也很难打动读者。实际上,凡是被我们描写再现的自然景物,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某种程度上看,景因情而灵,情因景而异,情景相生,相辅相承。

    3、虚实结合。 在描绘景物时,对景物所作的具体细腻的描绘是实;由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是虚。一味写实,势必给人沉涩机械之意;一味写虚,势必给人飘浮空泛之感。你写走过四季,除了具体描绘出四季的景色外,还必须写出你对四季的感受。而且这些描写须得体现出你的个性色彩,这样才能让读者与你一道走入那迷人的四季。

    【拓展延伸】

    1、以遥望星空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友情提醒:

    遥望星空,看澄澈的天幕上繁星闪烁,我们的祖先想象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神话传说;遥望星空,我们犹如棹一叶扁舟荡漾于浩瀚的星海可以说,只要我们妙思翩飞,既可以写出景色宜人的星空图,也可以借助想象构织出锦绣文。喜爱音乐的同学,不妨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星空》中荡起双浆,喜爱诗歌的同学,不妨在郭沫若的诗篇《星空》捕捉灵感,将这些美妙的感受倾注在作文之中,你会觉得星空是多么的美好。

    2、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友情提醒:

    题中的风景既可实指某一具体风景,也可以指心目中向往的风景。写作中要具体写风景的个性特征,以充分演绎题目中的独,好是对景物的评价或感受。从题目看,要展示出风景之独好,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对这边的风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不妨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再辅以必要的想象和联想,相信你就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佳作。

    【素材积累】

    名家慧语:

    1、把任何景物都能恰当的、简要的、准确的写成一景,使人读后马上能似身入其境,就不大容易了。这就是我们所应当注意的地方。

    ──老舍

    2、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

    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

    4、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王夫之

    5、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莫泊桑

    6、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欧阳修《六一诗话》

    7、盖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天地人物,各有情状。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状;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情状不同,移步换形,中有真意。

    ──清·许印芳《诗法萃编》卷六下

    他山之石:

    1、五月的天空显出柔和的蔚蓝色;爆竹柳的平滑的嫩叶闪闪发光,仿佛洗刷过似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长满着绵羊最爱啃的红茎小草;左右两边,在平坦的小丘的长长的斜坡上,青葱的黑麦轻轻地荡漾着;小块的浓云投射下淡淡的影子,在它上面移动。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昨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叶子与花也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3、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乃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我想,庐山的真面目的不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作怪。

    ──丰子恺《庐山面目──庐山游记之一》

    【佳作看台】

    近处的风景

    我曾经花了许多金钱和时间,跑很多路去远处看风景。等到风景都看透的一天,我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面前渐渐出现了一片小小的树林,林子的尽头便是我的家。

    那是一片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林子。

    从小到大, 我离它那样近,却又常常忽视它的存在。此时,我在林子里静静地踱着。我的脚步声惊忧了附近的一只鸟儿,它一晃便射向天空。那一对纤弱的翅膀灌满了风,双翅一扑,它娇小的身躯在空中缓缓地滑行,然后落在了一棵枝叶茂密的树上,隐去了它的身影。突然,我的脑子里升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我错过了身边许多美丽的风景。

    似乎就在这一瞬间,阳光透过树林的缝,一束一束地投映在这片林子里。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朦胧而又空灵。一缕残阳投在树的一侧,墨绿的树叶在暮色中伸展,纤细而曲折的文脉隐约可见。树下长着密密的野草,走近去,还能看到树的影子映在草地上,因为那片草地上已被夕阳染红。

    风从树林深处吹来,带着野花的芳香,还有一息若有若无的水汽。让我感到一种压抑很久才得到的解脱,焦灼的心情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似乎正在欣赏一份久违的美丽,那是一朵很早就扎根心中,直到现在才盛开的花,而浇花的甘露则是我此刻平静无尘的心境。我曾经在很远的地方看风景,虽然获得某种猎奇的快感,但无形中错过许多近处的风景,每一次,我与它擦肩而过,却从未回头看它一眼。

    我伫立在林子里,直到夜幕降临,皓月当空。那种月华无处不及却又空灵虚渺的感怀袭上心头,月亮的清辉从树的顶端筛洒而下,地上显出斑斓的影子。风摇曳着树梢,最长的那一枝仿佛是一只船桨,缓缓地掠过这片充盈着月光的湖,它在湖中转了个圈,便静静地划向林子深处。我第一次领略到大自然这种摄人心魄的美,我不由屏住呼吸,仿佛听到大自然幽幽的叹息。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要用心灵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就能听见大自然对你说的话。

    这一次,我也终于听到了一句话,它是大自然的水草的絮语: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 篇7

    感受自然(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清流县城关中学   邓云东

    【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训练要求】

    1、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一、导入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他们的笔下,有春的烂漫,春的柔情,春的勃发,春的希望;有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诗文,对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细节进行品味,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从而进入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交流与写作当中。

    二.【思路提示】

    文题1: 走过   (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调动回忆,走进自然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回忆,并试着把自己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印象最深刻的那段经历从记忆中调出来,与学生交流。

    2.明确主题(立意)。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用“温情”二字概括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学生对于自然,往往也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不过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常常因为过于笼统而显得模糊不清。鉴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受。一方面,让他们的感受变得明晰、具体,另一方面也确定了表达的中心(主题)。

    示例:西湖--秀丽,桂林--神奇,西藏--五彩缤纷等。

    3.明确感受的基础(筛选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静思中走进回忆,通过回忆,在心中置新体验曾经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引导他们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把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并仔细揣摩,想想自己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来表现自然带给自己的那种感受。

    三、我手写我心(片段写作训练)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

    1.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气呵成。

    2.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切勿照搬别人写过的东西。

    3.理清思路,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四、分享提高

    1.学生互评。

    此环节分两步走,首先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传看、点评小组同学的片段作文。其次,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2.作文推介。

    教师从学生的片段作文中选取2-3篇,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并由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在看、听之后,对其作出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作总结性点评。

    五、布置作文

    教师以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的一段话,即“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以之作为这堂辅导课的结束语,让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和自然息息相关,并由此把感受自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同时要求学生课后,能把心静下来,再次把自己沉浸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那段情景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融进自然的怀抱,完成一篇完整的《感受自然》的作文,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

    走过四季

    朴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对不同季节的欣赏,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文章,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上选取的角度独特,作者抓住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把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从而归结出喜欢不同季节的人不同特点,二者联系及过渡都十分巧妙,没有牵强之感,贴切,自然。2、本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写--分写--总写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让文章的容量增大,拓展了文章的深度。3、在语言方面,文字顺畅如流,十分讲究词语的运用,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具有音乐美。4、值得欣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仔细,思维敏锐,能迅速捕捉住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处,并与人类相结合,体会到人类的追求与进取心。特别是结尾,暗示我们只要努力,都会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激励人们为充实的人生而奋斗。

    【设计感受心得感悟】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