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细菌的课件(范本9篇)
  • 细菌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05

    细菌的课件(范本9篇)。

    从您的需求出发栏目小编为您定制了这份精选“细菌的课件”。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多方位思考。我们提供以下建议以供对此感兴趣的人参考!

    细菌的课件 篇1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教材分析:

    首先来进行来分析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章,纵观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植物及植物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及免疫、微生物学、简单生物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引进微小生物,让学生能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知道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懂得发酵、免疫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3.1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结合板书,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5.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悬疑导入:根据掌握的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什么状况?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投入本节的学习。

    5.2 课程讲授: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因此提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主要营养方式是什么?”“谁来试着举例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利用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患病的标本。通过分析弄清楚细菌或真菌常常引起动植物及人类患病,然后根据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讨论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植物共生”“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有利的一面。通过“以菌治虫”等知识的学习,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5.3 巩固总结:

    讲述法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5.4 思维拓展:

    作业的布置:练习第一、二题可以作为这部分学习的反馈。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细菌的课件 篇2

    c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废旧物利用的良好意识。

    2、使幼儿学会美术中粘、贴、刮的基本操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粉颜料、小圆纸片、五子棋、双面胶、蛋糕叉和废旧蛋糕纸盘。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关系,会使用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谈话法)

    师:小朋友,细菌我们听过吗?那你们见过细菌长什么样子吗?

    师:今天老师不仅要带小朋友去见一见细菌,还要交给小朋友新的本领。

    二:活动过程

    第一步:

    用叉子取出水粉颜料

    第二步:

    用叉子将水粉颜料从不同的方位刮出

    第三步:

    细菌的小脸蛋全部做好

    第四步:

    取出小圆纸片作为细菌的眼白,粘上双面胶

    第五步:

    取出五子棋作为细菌的眼珠

    第六步:

    将五子棋粘在小圆纸片上,细菌的一个眼睛做好了。

    第七步:

    用同样的方法将细菌的眼睛全部做好

    第八步:

    将细菌的眼睛轻轻放在它的小脸蛋上

    第九步:

    细菌大部队就制作完成了

    三、活动结束:

    1、请幼儿分享作品

    2、一起玩细菌大作战的游戏

    3、请幼儿洗手

    细菌的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舒肤佳的广告视频。生:观看、产生好奇为什么要洗手。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勤洗手?”;“手上的细菌肉眼能看到吗?”

    引入课题:细菌(二)交流合作、探究讨论 1.细菌的发现 师:提出问题

    ①谁最先发现了细菌?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 ②细菌的来源,谁给出了正确解释? ③巴斯德怎样演示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为什么?

    ⑤通过巴斯德的这个科学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细菌的发现、细菌的来源、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师:巴斯德曲颈瓶试验FLASH演示

    师:小结荷兰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细菌的来源给出了正确解释: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细菌的形态 师:提出问题

    ① 细菌的个体特点?用什么观察? ② 细菌有哪些形态?

    ③ 细菌是独立生活还是共同生活?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 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 师:出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师:小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4.细菌的营养方式 师:提出问题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 生:推测和交流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原因。师:播放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 师:小结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5.细菌的生殖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靠什么进行生殖? ②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个人卫生?

    师:展示细菌的生殖视频,推测细菌的繁殖公式1个细菌繁殖的数目=2n(n为细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数)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师: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提出问题

    ①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不会死亡? ② 由芽孢萌发成细菌是一种生殖吗? ③细菌有哪些结构使它无处不在?

    ④细菌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的原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师:播放细菌形成芽孢视频

    师:小结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上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细菌几乎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生课堂效果测试: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3)细菌的形态有__________ 状,__________ 状和____________状。(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_______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 ________。

    (5)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桃树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桃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是独立生活 B.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能否进行呼吸作用 D.生命活动是否消耗能量

    (6)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A.冬眠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C.形成芽孢 D.形成生殖细胞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讨论交流,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5、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选题上面向实际教学问题,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重视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细菌的课件 篇4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的课件 篇5

    《细菌》的教学设计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 立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在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杀害。事实上,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还制造了一些不为人知,惨无人道的杀戮事件,其中就包括“细菌战”,关于“细菌战”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播放“日本细菌战”视频,历史不容忘记,作为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却70多年前的这段人间惨剧,日本731部队,用细菌战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结构?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

    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3、播放视频: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任务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细菌的那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习题反馈

    1、罐头食品长时间不会腐败的原因是:()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进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2、你认为在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时,应该以能够杀死______为标准。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芽孢

    六、布置作业:

    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那些好处?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 列文虎克 — 显微镜

    法国人— 巴斯德 — 微生物学之父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2、营养方式: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第二节细菌》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巧妙设问,适当追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指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导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我觉得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第二节 细菌》的评课

    丛 青

    《细菌》一课,采用的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从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来看,她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视频、动画、图片等,恰当运用对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使知识形象直观,同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

    听了黄老师的课,总体感觉思路清晰,脉络清楚,具有感染力。特别是“细菌战”的播放,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达到了引出新课的目的,一举两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老师语言精练,整堂课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巧妙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使整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优点:

    1、备课充分:如课件制作精美,课件中一些内容生动形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专业素质好:备课态度严谨认真,语言清晰明了,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技术较高,画面美观、简洁。

    3、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鹅颈瓶实验的课件制作,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等均处理得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不足:

    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欠缺,回归课本的内容太少,影响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

    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结合课本,有着重的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堂中对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 细菌》的评课

    王 昕 昕

    今天听了黄老师讲的《细菌》一课,总体感觉,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听起来顺畅,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收获颇多,收益匪浅,一节课的展示,体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饱含了处理问题的丰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本人将这节课听后感觉梳理一下,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黄老师选用下列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通过播放“细菌战”“芽孢的形成”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的重要性。

    2、直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并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鼓励和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推测,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推测、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探索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黄老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学思路清晰,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节课值得思考的地方,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强,如果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也许会更好。jK251.cOM

    细菌的课件 篇6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邢台县路罗中学 杨须文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原理。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5、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来体验知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原理、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演示实验的材料:透明的瓶子,干酵粉,红糖,温水。包装袋。

    2、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或其他发酵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教师设问:如果到入开水可以吗?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如果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北方的十月,气温较低。)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过一会儿气球会鼓起来吗?

    学生:会,(猜测)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或者点燃的火柴。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想实验吗?学习制作酿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学生:糖腌制法

    教师:那现在同学们能说出食物腐败的原因及防腐的原理了吗? 学生: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物中的生长和繁殖。原理,杀菌或抑菌。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细菌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并记理解文中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简明。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

    二、解题,了解作者,检查字词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xx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砥砺d lì 喷嚏tì 颠峰diān 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觅食mì 笨拙zhuō 唾tuò

    细腻nì 口吻wěn 吝惜lìn

    三、研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4、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

    5、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6、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小结: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二、研讨问题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找出来加以体会,并说说本篇演讲运用数字的特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列数字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运用数字的好处是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3、本篇演讲如何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举例说明。

    (1)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

    (2)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4、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三、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四、作业

    课后练习。

    细菌的课件 篇8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探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把本节的重点,再次强化。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 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 初二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的课件 篇9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四)教法与学法

    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巴斯德实验、细菌生殖过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细菌的课件(范本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