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2024奇偶性课件(收藏7篇)
  • 奇偶性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17

    2024奇偶性课件(收藏7篇)。

    我们将带您全面了解“奇偶性课件”所涉及的所有方面,为您提供这些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师每天都需要编写教案课件,因为教案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的编写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希望这些资料能对您有所启发和指导。

    奇偶性课件 篇1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小学生对实物、色彩、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在学生试一试时,教师先问:“你想得到什么?”几个学生试过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教师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表扬他们问题提的好,有思考价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出“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实用价值的奖品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提供探究问题的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因此,当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时,我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因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形成与发展。

    奇偶性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3节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来看一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及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或f(x)f(x)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由于,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设计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学法

    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共分六个环节: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领会定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总结反馈;分层作业,学以致用。下面我对这六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由于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专题性较强,所以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方式,直接点明要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达到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再让学生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象。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共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

    探究1.2

    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以函数f(x)x2和f(x)=2-︱x︱以及f(x)x和f(x)1x为例展开探究。这个探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的,由于有图片的铺垫,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说出函数图象关于Y轴(原点)对称。接着学生填表,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再令,得到比较得出等式) 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应到函数值上具有的特性,f(x)f(x) (f(x)f(x))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明这个特性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成立。 最后给出偶函数(奇函数)定义(板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形规律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数量的规律性,从而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切实经历了一次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的过程体验。

    (三) 学生探索、领会定义

    探究3

    下列函数图象具有奇偶性吗?

    yx3,yx[4,3]yyx2,x[3,2]4O3x3O2x

    设计意图:深化对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强调: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道题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x4

    (2) f(x)x5

    (3) f(x)x

    (4) f(x) 2xx

    选例1的第(1)及(3)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小题让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1) 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再判断f(-x)=-f(x) 还是 f(-x)=f(x)。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f(x)x2x

    例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f(x)0

    例2.3设计意图是探究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

    例4(1)判断函数f(x)x3x的奇偶性。

    (2)如果给出函数图象的一部分,你能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吗?

    例4设计意图加强函数奇偶性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推理过程的表述。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认识、理解和应用都能提升很大一个高度,达到当堂消化吸收的效果。

    (五)总结反馈 在以上课堂实录中充分展示了教法、学法中的互动模式,“问题”贯穿于探究过程的始终,切实体现了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的特色。

    在本节课的最后对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应积累的解题经验。知识在于积累,而学习数学更在于知识的应用经验的积累。所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错误的预见能力是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的很重要的策略。

    (六)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课本第36页练习第1-2题。

    选做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A组第6题。

    思考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B组第3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的六个环节的简要说明。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为了简洁明了的给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讲解,我将黑板版面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定义;第二部分用来演练例题;第三部分用来学生黑板演练习题;第四部分用来进行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此引用一句古人的诗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完毕。

    奇偶性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3、深化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

    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

    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

    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

    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

    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

    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奇偶性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5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估计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奇偶的变化规律,并尝试探索减法的奇偶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积累数学经验。

    2.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的策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奇数、偶数以后,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难度不大,所以本节课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3.指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段时间老师去了黄河附近旅游,祖国山川的美景,让我留连忘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黄河边上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老人。他生活在黄河边,工作在黄河边,他那勤劳勇敢的精神,让我难以忘怀。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摆渡”吗?(生看课件,理解“摆渡”一词。)

    (做“你说我猜”的游戏,摆渡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学生说数,教师猜测船在哪一岸?)

    师:其实老师掌握了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师板书:数的奇偶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奇偶性的规律,等你们把它的规律找出来了,你猜得会比我还要准、还要快!

    【设计意图:通过试讲发现:学生虽然已经上5年级了,但对“摆渡”一词还是理解不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设了去黄河旅游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摆渡”一词的词义,也为继续学习扫清了障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理解“摆渡”一词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你说我猜”的游戏,学生由此产生疑问。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同桌研讨: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船在哪岸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的需要,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1.数数的方法。随着学生的回答,师适时演示课件。2.列表方法。师演示列表方法,生完成手中的表。

    让学生观察“画示意图”、“列表”两种解题方法,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规律。

    学生总结:船摆渡奇数次,船在北岸。船摆渡偶数次,船在南岸。

    师:老师就是用这个规律,很快判断出小船在哪侧岸边。现在你们也想试一试吗?(教师说数,学生猜船在哪侧的岸边。)

    师:你们猜得可真快,如果有人说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摆渡100次,小船在北岸,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指生说理由。)

    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尝试总结出规律: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同。)

    师:像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来看翻杯子游戏。请看大屏幕:有一个杯子开始状态是杯口朝上,那么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想一想、做一做,翻动10次后,杯口的方向朝哪个地方?19次呢?(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生提问题并互相解决。)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只让学生看演示并没有动手去翻杯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内化体会,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5年级学生不应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更多的应该是训练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此环节设计提问题,目的为下一环节的提问作铺垫。】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具有奇偶性规律的事物,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你还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体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师:我们今天利用数的奇偶解决了身边的许多问题,老师很高兴,所以,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需要你们用智慧才能获得,大家有信心获得礼物吗?

    (师出示两个盒子,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里的数有什么特点。)

    师:从两个盒子里各抽一张卡片,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是多少,礼物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礼物兑奖表略。)

    (在抽奖过程中学生发现: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奖品都在偶数上,所以怎么抽也抽不到奖品。)

    师:是不是所有的`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大家来验证一下。(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寻找原因,总结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每个前来抽奖的同学都能获得奖品,让你们改变规则,会怎样改?

    (学生积极想办法,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探索新知,使枯燥的数学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调动了学生兴奋的神经,数学探究将事半功倍。】

    三、运用规律,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11387+131

    268+1024 38946+3405

    学生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3721-200722280-10238800-345

    学生先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再根据上面减法算式找出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小组研讨,寻找规律。)

    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奇偶性课件 篇5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书设计:

    列表法画图法

    上面

    五、说课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奇偶性课件 篇6

    教学目标: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弄清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重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难点: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单调性、最值

    2、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

    (2)偶函数

    (3)与图象对称性的关系

    (4)说明(定义域的要求)

    二、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2)

    (3)(4)

    例2、证明函数在R上是奇函数。

    例3、试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三、随堂练习

    1、函数()

    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2、下列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1)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是奇函数;

    (3)是偶函数;

    (4)是非奇非偶函数

    3、函数的图象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它是否为偶函数?

    奇偶性课件 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辅手段,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利用定义和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奇偶性的几个性质。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而且为后面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奇偶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结合本章实际,教材简单易懂,重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准备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辅手段

    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发展思维。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展示图片蝴蝶,雪花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折纸: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函数的图象,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然后以x 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在纸的背面(即第三象限)画出第二象限内图象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喜之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两类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展开研究。

    思考: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x2的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给出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断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此时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回答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接着再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

    思考:由于对任一x,必须有一-x与之对应,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 (同时打出 y=1/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 则称f(x)为奇函数

    强调注意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必不可少。

    接着再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根据前面所授知识,归纳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 3)得出结论

    给出例题,加深理解: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 x2+1

    (2)f(x)=x3-x

    (3)f(x)=x4-3x2-1

    (4)f(x)=1/x3+1

    提出新问题:在例1中的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象(4)这样的是什么函数呢?

    得到注意点: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接着进行课堂巩固,强调非奇非偶函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二是定义域虽关于原点对称,但不满足f(-x)=f(x)或f(-x)=-f(x)

    然后根据前面引入知识中,继续探究函数奇偶性的第二种判断方法:图象法:

    函数f(x)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f(x)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给出例2:书P63例3,再进行当堂巩固,

    1,书P65ex2

    2,说出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Y=x4 ; Y=x-1 ;Y=x ;Y=x-2 ;Y=x5 ;Y=x-3

    归纳:对形如:y=xn的函数,若n为偶数则它为偶函数,若n为奇数,则它为奇函数

    (三)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思考:1,函数y=2是什么函数

    2,函数y=0有是什么函数

    (四)布置作业: 课本P39 习题1.3(A组) 第6题, B组第3

    五、板书设计

    【2024奇偶性课件(收藏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