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看雪的课件(经典9篇)
  • 看雪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17

    看雪的课件(经典9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看雪的课件(经典9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看雪的课件 篇1

    大家好,我是09级4班张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题目是《看雪》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说教法

    本文内容和儿童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1、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2、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探究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学生一定能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观看图片,初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初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带着对北京的向往,再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生字,并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五)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听录音朗读、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六)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五、说板书设计

    看雪

    北京台湾

    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看雪的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全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正确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一)、生字读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

    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毳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

    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坐: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总结教案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理清结构

    (一)文章结构,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

    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四、理解探究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答: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3、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答:能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赏”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鲁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买弄”,“看”改成“赏”就有些做作了。

    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7、“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答: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8、文中的量词用得极妙,请举一例赏析。

    .如“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个”就表现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

    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一个“强”字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13、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

    答:(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忆,但画面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2)这样写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15、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①拿、拥、往、看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6文中是怎样描写在湖心亭所见的雪景的?试加以分析。

    答: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

    17、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答案: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五、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看雪的课件 篇3

    看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五、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也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人民团聚。台湾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能过来北京看雪,一起玩儿。有一位热情的北京小朋友还写了一首诗来欢迎他们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6、终于有一年冬天,台湾的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刚好没有下雪。那么你会怎样台湾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看雪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看雪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如果现在他们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

    3、借助图画,美读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各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的句子。

    三、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表演朗读

    老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五、写字

    1、出示5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看雪的课件 篇4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雪的课件 篇5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

    天太冷。

    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点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

    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赏析雪景,体味白描

    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

    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

    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

    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读好“上下一白”。

    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男生再读一遍。

    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

    (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

    我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

    味?

    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只是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朦胧。

    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

    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

    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

    没有。

    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

    超凡脱俗、孤独

    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

    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

    (五)解读张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

    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

    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 的人间加上词语。

    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

    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字做什么解释?

    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

    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

    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

    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

    看雪的课件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给咱们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雪真美,真有趣啊!今无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攻克难读的句子。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3)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4)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5)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6)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老师发现这些句子有点难读,咱们看着黑板练习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红色的字词。还可以读给同座的小朋友听,互相帮助一下。

    指名读,正音。最后全班齐读五个句子。

    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4、在小组里用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游戏:猜字谜。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7、指名读课文。

    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三、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2、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在小组里互相读读课文,读完讨论: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四、书写生字

    书写“讲、打、指、接、惊”五个字。

    行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评价同学的字。再写,同位互评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的生字新词,读了1、2自然段,这些词语还会读吗?读词语。

    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指图说)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3~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

    (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理怎么想的?

    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

    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喜欢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学,谁来读读?

    指名读,你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全班读一遍。

    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两课都有)

    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边读边做动作。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得真好。

    ④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你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

    再练习。指名读。

    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⑤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⑥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也盼着和台湾小朋友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把你们搜集的祖国风光的图片拿出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图片下面,写好了,我们一起寄给台湾小朋友。

    5、书写生字:故候奇。

    看雪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古代文人往往志趣高雅,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现代人也可做一些雅事,寻找一些雅趣:比如春可踏青,夏可于乘凉之时数星星,秋可赏枫叶。请同学们建议一下,冬天有什么雅事可为呢?(看雪)

    雪景和月景等美好的景物都是“赏”的,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请问同学们:题中的“湖”指的是哪一个湖?(西湖)

    好,让我们向着西湖出发。我有一个想法:吟诵着与西湖有关的诗篇向着西湖去该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啊。来,咱们来一个西湖诗赛: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和西湖有关的诗篇,看哪个组背得最整齐、声音最嘹亮。由老师提示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二读通文意

    我已经陶醉在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吟唱之中,陶醉在同学们琅琅的书声里。说起西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可不读。请大家把课本翻开到205面,听老师朗读全文(配乐)。

    请学生自由读,再请学生齐读。

    1、找出不认识的字,老师正音。

    拥毳( cuì )沆砀(hàng)( dàng )雾凇( sōng )打更( gēng )铺毡( zhān)

    2、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读这篇短文,把难以疏通的字词加上记号。

    3、同桌之间把难以疏通的字词拿出来讨论、解决,做相关检测题。再请同学两两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

    3、整体感知:文章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赏雪。板书:叙雅事。)

    三读懂文旨

    读通文意是学好一篇文言文的第一层次,读懂文旨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家能完全读懂这篇文章吗?有没有什么疑惑?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咱们比一比,看谁独具慧眼,能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想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1、文章结尾写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很显然,在舟子眼里,“痴”就是“傻不拉叽”的代名词,在你们眼里,觉不觉得张岱“痴”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提示:张岱“痴”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山水。

    有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痴情于山水正说明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仁人智士。超脱于世俗。

    反过来看舟子之见又是怎样一种见解?明确:愚人之见。俗人之见。

    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和舟子持同样见解的人多呢,还是和张岱一样超脱的人多?从文中的哪一个字可看出来?(独)

    “独”字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它能让我们联想起哪些古诗文里的哪些句子?

    明确:《爱莲说》里有“陶渊明独爱菊”,又有“予独爱莲”。陶渊明、周敦颐都是一些不慕名利、不随流俗的高洁之士。在这一点上,张岱与他们堪称知音。

    2、文首“独往湖心亭看雪”与文尾“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文首的“独”主要反映的是张岱心境的孤独,舟子乃一俗人,不可能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孤独感由此而来。

    这样的张岱,渴望的.正是与人心灵的沟通,到亭上巧遇两人,那两人大喜,张岱又何尝不是大喜?因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要读出惊喜之情。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强饮三大白”后,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正是应了白居易的名句“相识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你还认为作者是在“赏雪”吗?悟悟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湖中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遗世独立,高洁傲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小结:在淡淡的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已包含于其中。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的情致啊。本文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板书:抒超脱情致)

    四美读文章

    1、我想我们已经理解了张岱的情感世界,设想你即张岱,摇头晃脑读文章一遍,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读后点评

    五品读精妙语段

    在反复的聆听中,同学们最爱的是文中的哪一段文字?

    明确:写景的文字。(板书:绘奇景)

    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收获每一缕茶香,一段好文细细地品,才能体会每一个妙处。品一段好文可以通过刚才这种美读法,也可能运用想象画面法、比较揣摩法、背诵积累法。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方法“奇文共欣赏”。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联想画面。

    试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明确:清新、淡雅、空阔。)

    2把这段文字换为“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为什么?此处的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的“一”含义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原文极力表现大自然的空阔悠远,改后无法体现。此处的三个“一”极言物与人之小,“上下一白”的“一”极言大自然之大,两相比照,景致更为奇特。

    “粒”本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来形容人,有何妙处?

    明确:表明人与物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正所谓“天人合一”。

    如果删去“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会怎样?

    明确:单调,了无生趣。景和人在此相映成趣。景堪称奇景。

    4、如果让你根据这段文字画一幅画,你觉得画成中国的水墨画好还是西方的油画好?为什么?

    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刻的西湖是“浓妆”还是“淡抹”?

    5、这段文字的写法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天净沙秋思》、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同点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只抓主要特征去写。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

    引申:白描可用于绘景,也可用于写人。写一个人的外貌时,无须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笔抓住他最本质的特征即可。如描绘鲁迅:矮而瘦小的个子。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一字型的胡须。

    请一生为模特,其它同学现场白描之。

    6、背诵竞赛指名背全班背

    六语文活动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一群女孩子喜欢吟诗作赋,他们组织了一个诗社,定期聚在大观园里边喝酒边赛诗。今天咱们学习了这篇叙雅事、绘奇景、抒脱俗情臻的美文,也来热闹一回吧。咱们来一个击掌传花:花落谁手谁就得吟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吟不出,罚唱与雪有关的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看雪的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在台湾教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冬天玩雪的情境,以及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通过台湾孩子渴望看雪玩雪的心情表现了台湾儿童与祖国大陆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真挚的情感。全文以“盼”贯穿,台湾小朋友盼望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体会文中老师和小朋友对北京,对北京的雪的向往是本课重点之一。体会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4、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正处于识字和词汇语句积累阶段,因此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规律,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取了“自主识字、自读体验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等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激情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贴近,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的:因为我们这里也会下雪,学生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刚开始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盼望什么?说说你看到的雪是怎么样的。冬天里,你们会怎样玩雪呢?联系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雪,说说对雪的印象。当教学的内容和生活相连,当触及的话题与学生的兴趣相通,学生的话匣被打开了,在学生畅谈了对雪的感受后,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此板块,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第一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并交流方法。如:既是后鼻音,又是第三声的“省”;既是前鼻音,又是第三声的“毯”;是前鼻音,又是第二声的“银”。尤其是猜谜语这个认字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乐于识字,善于识字。第二次,请个别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将字音教学和难读句子的突破与文本感知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充分了解学情,立足学生真实的水平,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三)感悟课文,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听课文朗读,并标出自然段。第二步:思考问题,谁在看雪?在哪看雪?看到真的雪了吗?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课文。第三步:出示中国地图,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后,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并相机介绍台湾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四)指导写字

    本课的教学,我预留了七分钟进行生字的教学和书写的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主要有三种结构:左右、左中右、上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说说这些字在间架结构安排上的一些特点,如“故”字左右相当,而“讲、打、指、接、惊”等则都是左窄右宽。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千万不能忘记“候”中间的一竖,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有意义的识记。真正立足学情,有重点地突破。

    (五)拓展延伸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下课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看雪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写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中写景叙事的技巧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

    一、导入:

    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

    学生熟悉的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初读课文

    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幻灯)

    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幻灯)

    3、齐读课文

    思考:①、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

    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

    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痴”字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举止不同常人

    三、研读课文

    问:课文哪些的方写出了张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声音都没有。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万籁俱寂。

    问: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听觉

    问:让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诗句?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从什么感觉器官描写的?视觉

    师: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并且是晚上八点以后,也许你正在看电视,也许在做作业,也许已准备睡觉了,可我们的张岱,居然在这时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为痴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手法: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用了什么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举例:(齐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抽读)朱自清《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师:看来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强饮三大白而别”,虽然不会喝酒,但还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禄高低、姓甚名谁,只知他是他乡游子,今日相逢,后会难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根本就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

    师: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确: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

    归纳:-------痴心

    四、走进作者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为什么有寒冰呢?请看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明确:“崇祯”“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大明已亡,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幻灯)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利用白描写法写人或物的片断

    【看雪的课件(经典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