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5篇
  •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2024-02-11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5篇。

    我们可以通过文档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我们经常要借鉴参考不同的范文模板。 一篇出色的文章可以让文档处理成为一种无缝的体验,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范文?如果你正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希望本文可以对你产生启示希望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篇1)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特别重要的学习科目,其渗透性与思想性较强,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如在孔融让梨一课中学习友爱、谦让的美德;在红军长征故事中学习舍生救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些教学内容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入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有目的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增加德育渗透方式与方法。教师要以分析为基础,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让德育与智育相互融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影像、图片等方式,介绍课文内容,制造情感氛围,实现情感效果。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课外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其甄别美丑、善恶、真伪、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劳动、爱科学、团结互助等思想品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了解语文德育教学的作用与特点,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深入挖掘德育因素,以高尚的道德和教学艺术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才施教,提高德育渗透的质量与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篇2)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如,在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介绍青海湖美景的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

    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都市家教:上半月,(04).

    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广西教育,2012(09).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篇3)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这点,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在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

    如:《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学生的思维也更深化。

    2、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能帮助提问者自己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问、会问、善问、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篇4)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想获最佳效果,不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不努力探求新的教育形式、方法和程式,其结果会事与愿违。鉴于当前中、小学生家境状况的不同,接触的周围人员文化素质及道德水准地不同,这些无不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语文课上,教师应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以前,本人认为语文教师只要把语文知识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拿高分就行了。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才懂得语文教学既是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更是不断地深入和完善,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要想使人才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从小学一点一滴教育、培养。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责任和任务。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树人的基础,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实施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从娃娃做起。据有关资料透露,现在青少年犯罪有近50%是在童年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街头流浪儿几乎是100%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确定本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与重点,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们大多娇生惯养,变得胆小怕事,畏难情绪严重。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邀请了本地的一位老红军做专题报告,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并以此为标准,约束自己,克服自身缺点。

    2.单纯的说教太枯燥,且收效不大。

    于是我们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活动之中,把课堂教学变成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学,尤其是社会、语文、思想品德等课努力渗透德育教育,力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去。我校五年级有一名男生,无组织无纪律,在班中称王称霸,还带领一些同学胡作非为,班中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也只是当作耳旁风,照样是我行我素。但自从学了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这位同学变了,变得遵守纪律了,集体观念增强了,教师的适时表扬,使该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他信心百倍,学习思想都有了很大进步。

    3.教育无小事,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学生的机会。

    我号召全校各班开好主题班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没有突出问题的,也要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我校学生的爱国意识较淡薄,因此,我们每天按时升降国旗,定期举行升旗仪式,做好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开展的“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我校,学生们主动做好事已蔚然成风。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起码的道德知识,就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知识的启蒙。反之,在品德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主动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忌空洞枯燥的说教。譬如说,教育学生爱祖国,祖国从哪爱起?爱勤劳勇敢的人民,爱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这就要学习历史;爱祖国壮丽的山川大地,这就要学习地理;爱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就要学有关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知识。离开这些,祖国就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培养爱祖国的情感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学习了这些知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寓于其中。即使是思想品德教育课也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璀璨的历史文化来实现的。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是借助守卫祖国南疆勇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来实现的。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培养绝对不可能离开知识的教育。

    4.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要想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就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与村委会共同组织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共植树达1000余株,为建设家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后我们又主办了以“我是环境小卫士”为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孩子的天性是玩,让学生在玩中去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明节,我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学习,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课。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似普通,却能折射出少年儿童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是当务之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知、情、意、行多方面去培养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过去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形已被你争我赶学先进、争上游、讲文明、懂礼貌、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的校风所代替。在德育工作的带动下,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5.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会自然产生,它是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第二册语文课《我爱祖国》一文中“我爱红领巾”,教师就应让学生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时时刻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献身,儿童佩戴上它是无比光荣自豪的。这样才能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少年儿童在思想斗争时,能用“红领巾”激发要求自己,以“良”战胜“恶”,以“美”战胜“丑”。“我最爱我的祖国”使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我们应该爱护它,保卫它,从而使少年儿童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将来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反之,只顾盲目追求成绩,让学生一味地背字、词、句,忽略思想教育,就会使学生对祖国缺乏理解认识,缺乏爱护、保卫感,就会在幼小心灵上留下不良阴影。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食粮,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任务。以上仅是我个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做的一点总结,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篇5)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看看下面的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摘要】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

    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②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③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①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马观花”。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

    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而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亦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安排听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部分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但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可以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学生敢于表达,并表达有条有理,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几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②营造敢说的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

    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

    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说错了也没关系”等语言激励学生;

    ③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

    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

    教师应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为此,课堂上应该注意:

    ①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筛选,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创设的问题要紧扣内容,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

    创设的问题要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

    ②要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如果不加体味、琢磨学生是很难对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诸葛亮的这一“笑”,才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通过对诸葛亮“笑”,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全心玩味、专心咀嚼下,竟然会有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在听课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并且每个学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对全体学生,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必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