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2-09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明灯,准备好一份教案往往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要体现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经过仔细评估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认为“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仅供参考!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1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中学范文网 Www.f215.Com)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当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讨论: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声;

    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闹表)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

    (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

    (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对声音的传播,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让生自学课本世纪1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同时也需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1. 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力学实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探究的方式,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物理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物体的运动、光的反射和折射、电磁感应等物理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以学习策略为主的教学设计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4. 以课程整合为主的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是一门整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整合,让学生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物理学科综合实验、物理学科综合探究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

    以上是一些可能适用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3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

    【教学器材】

    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的干电池3节、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

    【课前准备】

    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活动一 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干电池3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样让小灯泡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来。

    发现并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留言版)

    分组汇报: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了灯泡的亮度?(留言版)

    注意:学生可以在网页的求助站中寻找帮助

    学生回答:更换电池或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问:这说明了什么?(留言版)

    分析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池的电压。

    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

    电路设计

    完成活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1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留言版)

    【实验设计】

    怎样来研究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留言版)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

    (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不变)

    (活动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电路1:

    设计电路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想出了两种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5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四、教具

    电路演示板 保险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 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 1月19日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讨论回答

    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得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2.保险丝

    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阅读讨论

    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板书)

    生: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直径(mm) 额定电流(A) 0.21 3.75 0.98 5 1.02 6 1.25 7.5 1.51 10

    3.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

    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

    识。(板书)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

    餐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音调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 赫 ,符号为Hz.

    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小组讨论】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 慢 ,音调越 低 .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高 .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

    【教师点拨】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Hz.

    学习指导二:响度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4、3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小组讨论】

    1.做教材34页的演示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大 .

    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教师点拨】

    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

    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

    【跟踪训练】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学习指导三:音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小组讨论】

    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

    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师点拨】

    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7

    设问:你们为什么站起来?(声音,人耳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

    新课教学:

    活动1:2位同学合作,一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2: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用手触摸正在发生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描述这个感觉。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如果迅速把发声的音叉触及烧杯器皿中的水面,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用胶带把乒乓球和线的一端粘在一起,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上,使乒乓球被悬挂起来。迅速将它与乒乓球轻轻接触,描述实验现象。怎样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放大,说明声音产生是振动的结果)

    教师引导:“你能举出一些声源吗?”(学生回答:口哨—空气、雨声—水、音乐—乐器)

    过渡提问: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播出来的呢?如:老师上课的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活动1:以组为单位A站在课桌的一端,B用铅笔敲桌面,你听到敲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

    活动2:A的一只耳朵用棉球塞紧,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一 端倾听,B敲桌面的另一端.你还能听到敲击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

    活动3: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扎紧袋口。先猜测一下当小收音机放在水中,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什么?(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

    (板书)3.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不能)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能)

    (板书)4.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

    过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使周围空气振动,那么振动的空气有能量吗?如果有,这个能量来自哪里?

    类比声音传播活动1: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

    活动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的前方,当音响发出较强的音乐时, 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跟音乐一起舞蹈)说明什么?烛焰发生跳舞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振动。(用手靠近音响喇叭去感受)

    (板书)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过渡: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传播速度是否与温度有关呢?

    结论:(1)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0℃时大理石中的声速为3810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练习: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13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

    1.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能量(声波)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纪律,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光阴路是可逆的.随后引见了光的两类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申明我们能从不合标的目标看到物体反是因为漫反射的启事.本节进修的沉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反射纪律.

    初外物理教案向学生引见书67页的考试考试器材,并引见根基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正在纸板上垂曲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合,如图5-2-4,那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猜想并设想考试考试(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教学设想示例

    1)光线垂曲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几多?

    问题引入

    3)通过考试考试协帮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2.光发生反射光阴路可逆.

    一、引入新课

    考试考试外,边演示,边引见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收支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准备两块小镜女.用软纸片做两个曲角弯头方筒或方筒,曲径比小镜女稍大.正在纸筒的两曲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女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曲角筒套正在一路,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正在遮盖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只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窗及四周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是什么启事?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流,无人说坐正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从命什么纪律?引入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勾当

    体例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教具:画无角度的可合叠的白色软纸板、一面镜女、两个光流、一驰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曲尺

    2)入射光取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取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体例1:演示考试考试分结纪律,按照书67页考试考试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 物理教案-电路图 教案,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分结光的反射定律很主要.虽然误差不成避免,但因为要获得定量的角度关系,阿谁考试考试的切确度很是主要,做好阿谁考试考试能为学生分结反射定律奠基无害的根本.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放若何确定?(可提醒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绪)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放关系若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取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若何确定?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9

    这一节课,心里有很多感受,虽做了一番准备,但上完后感觉并不是很满意,我总结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重难点的把握还不是太好,总觉得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深入。

    2、物理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多启发提问,多让学生思考,但是总体下来自己说的还是太多,过分的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有那么点的小紧张,但还是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2.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转换法等。加强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领会,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3.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多与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以后还得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在此,我诚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的课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能更快的成长,谢谢大家!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进行实验探究:让音叉、鼓、锣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直接观察和触摸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引导学生讨论。

    2.让学生试一试:敲一下鼓(或音叉、锣),马上用手按住鼓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培养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

    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4.介绍弦乐器和管乐器:弹奏吉他、展示自制管乐器,并播放使用自制管乐器演奏视频。

    让学生在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处,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1.提出问题:我在这说话,我的声带在这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吗?

    深入思考和联想。

    让学生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传声的原因,进行猜测和讨论。

    广口瓶内发生器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

    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欣赏《小儿垂钓》和“水上芭蕾”。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

    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

    7.试用“土电话”,强化固体可以传声。

    让一学生“接听土电话”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8.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系统总结规律。

    观察与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学生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

    思考、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一、声音的产生(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关于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10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