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4篇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3-12-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4篇。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更加流利和顺畅,希望这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能够符合您的口味让您感到满意,希望您能喜欢本文也请将其珍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1

    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

    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

    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

    从学生课前搜集的邮票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

    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反复的读

    书中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赶快把你搜集到的邮票资料和大家交

    流一下吧!

    2、你们看,这张邮票就是 1840年英国发明的黑便士邮票,是一张女王头像,和现在的邮票比一比,

    (出示现在的邮票)比较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这就叫做:齿孔(板书)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齐读课

    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课前搜集的邮票入手进行交流,出示邮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两枚

    邮票的比较,直接导入课题,过渡简洁、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用你喜欢的方法记

    住它。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识记生字。

    大屏幕出示词语,自己先自由认读, 小老师领读, 男女对读, 开火车读。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生同位认读生字。(3)同桌抢读生字。(4)“看看听听找找”的游戏。

    【设计意图】从自读词语到生字认读,自主学习、同位合作认读,认读生字有开火车读、游戏认读识

    字方法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识字效率。

    三、朗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那阿切尔为什么要发明邮票呢? (不方便)从哪

    知道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段。从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2、阿切尔是怎样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呢?(他受到了一个人的启发)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让阿切

    尔受到了启发呢?指名读第二、三段。

    让我们学着那个人的做法,来撕一撕我们手上的白纸,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阿切尔被那个人深深的吸引住了,看图,想象此时此刻阿切尔会有哪些动作表情?

    (他一动不动地看 ) 从这你们体会到什么?(阿切尔仔细观察)

    3、阿切尔看着看着,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什么呢?赶快读一读第四段。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

    这种机器。“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

    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此

    时此刻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因而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

    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并不是件难事,并进行开放性的交

    流,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五、深化情感,读写结合

    1、阿切尔为什么能发明出邮票打孔机?你从阿切尔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写一写)

    2、评一评感受,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就成了自己的名言。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记

    住这些名言,并付之行动,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发明家就在我们之中诞生。 【设计意图】课本里的

    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的教学在立足于课堂的同时,还应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它引伸到生活这个大

    课堂,创造条件,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生活实际

    ,联想动脑,活学活用

    六、指导写字。

    带单立人三个字,引导学生归类学习。细致指导“仍”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引导学生找差别的基础上写美观。“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

    ”字的第四笔是提,斜钩要写美观。

    【设计意图】二年级写字是重点,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大方。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会观察

    想到: 机器打孔 肯动脑

    做到: 研究造出 勤动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

    重点词句悟读、品读;老师引导读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

    科学精神。在理解课题“邮票齿孔”的意思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邮票,观察邮票及了解有关邮票的资

    料课上交流,与生活紧密联系,效果比较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按课文所讲的撕一撕,体验感受那位

    先生方法的神奇,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观察阿切尔被那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的

    神态,动作,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发明家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善于观察生活中

    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S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意,品味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背诵全诗,积累有关“思乡”的诗词。 (3)能用诗意的语言抒写自己的乡思乡愁。

    2、过程与方法:读、品、展、赛有机结合,在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感悟历史,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蕴藏诗中的思乡之情,加深学生对亲情、家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朗读,体会是的音乐美、绘画美,感受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用意象来表达人内心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黄鹤楼的图片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长江南岸的三大名楼,古人登楼,总喜题诗赋词,以表自己的览物之情。诗人崔颢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泻千里。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这首七律,人称最佳。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唐诗中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七言律诗。

    (二)感悟诗意: (1)、诵读感悟:

    a、请一位朗读能力好的同学用“二二三”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其余同学闭眼认真聆听。思考:古人写诗讲究平仄对仗,而此诗首联的

    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是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全不顾对仗,这是为什么呢?

    b、请学生加进手势,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来朗读。思考:诗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那些色彩?

    C、请学生有创意的朗读。比如反串朗读、表演性朗读等,力争读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以桌为单位进行后,请优胜者到台前表演。

    2)、理解感悟:

    请左边两组的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翻译全诗。请右边两组的学生加进自己的想象,用第一人称,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然后请两个组的学生代表发言。看谁能更好的再现诗情诗意。

    (三)、品析鉴赏:

    (1)、走进作者:用“你”开头写三句话来介绍崔颢,使之构成排比句。

    例如:你是盛唐诗人,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你的《黄鹤楼》,情真意切,让诗仙李白折服;你早年为诗,情志浮艳,但晚年风格却雄浑自然。

    (2)学生齐读该诗,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讨论题) A、这首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b、那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些景致触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C、颈联描写了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诗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游子思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这首诗尽管有愁绪,但写得豪迈昂扬,境界壮阔,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或游学的人,你能选用几个意象,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你对家乡的人或物的思念之情吗?试着写一些。

    (2)、积累古今有关思乡的诗词。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媒体打出有关思乡的名句,学生齐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今日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现场比拼:

    (1)、以组为单位,看哪一个组的学生最先准确而又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教师讲授记忆的方法:参照板书,理解记忆

    (2)、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个背诵一个默写,看哪一组的同学完成得最好。 (3)、每组自选一首歌曲的曲调,深情地吟唱这首诗,看谁更能唱出这种乡思乡愁。

    (六)、教师小结: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所以,即使我们默默无闻,但只要善于抒真情,论实理,一定会有一鸣惊人的那一天。加油吧!同学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3

    教材分析:

    这首五言律诗师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形象的描绘出梅花凌寒开放、洁白如雪、幽香徐来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掌握一个偏旁部首“反犬旁”和一个新笔画“弯钩”。

    2、在观察图画感悟诗意的过程中,提高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

    3、感受、欣赏美华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喜爱作者笔下的梅花。

    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意境,正确书写2个一类生字。

    一、教学内容:

    1、 熟读古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2、 认读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花啊?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那你们都知道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吗?有没有在冬天开放的花呢?什么花呢?(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请同学说说诗的意思,给大家讲一讲。

    5)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寒冷的冬天里飘香。

    1)快速画出诗中的生字,并试着读一读。

    2)认读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

    一、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熟背古诗。

    1)重点指导“独”的写法,注意“独”的笔顺,学习新的笔画“弯钩”,掌握偏旁部首“反犬旁”。

    以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积累词语。注意强调“数”的读音。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点,重在教给学生发现事物规律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4

    师:对,它就是一幅文字画,里面藏着许多字,现在聪明的你能猜出哪些字呢?(生观察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这就是书上练习7的内容。

    请小朋友快速把书打开,翻到122页,先读读要求,再把相应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师:让我们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练习,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师:(指田字格中的字“鸟”,再指图上的图像)这是鸟,但你看图,它最像什么鸟?

    师:我们小朋友都很了不起,居然把这么多字都猜对、写对了。不过,我们的祖先更了不起,因为是他

    们把在自然中的事物用画图的方法记下来,才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字。

    (指黑板)你看,这简简单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如果要你把这幅文字画变成一

    生:我画的太阳要和他不一样,我想画光芒四射的太阳。

    师:嘘。我们不说了,就请你快速拿出画笔和纸,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比比谁画

    师:这短短的十多分钟,小朋友边想边画,画得那么认真、投入。老师呢,边走边看,真好像去美丽的

    大自然走了一回,现在就请你带着自己的画去找好朋友,把画介绍给好朋友听。

    (生互相交流补充,有学生找老师交流,师热情参与)。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陆晨雅小朋友的画。怎么样?

    生:我在天上画了一个圆圆的太阳,下面是高高的山,河里有小鱼在游,岸边还有几块大石头。

    师:你看,我们陆晨雅的介绍方位词用得多准:天上、下面、河里、岸边。让我们更加清楚这些景物所在的位置。真的很不错,老师帮你把画贴在黑板上。

    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画)我的画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小鸟飞,云儿飘,鱼儿游,船儿在水里

    扑突扑突地开。

    师:太阳升,小鸟飞,云儿飘,鱼儿游。这些词用得多准,而且说船儿开,还用了个像声词“扑突扑突。

    模仿了声音,真了不起。

    生:我画的是一座高山,上面种了很多树。太阳在天空中笑。

    师:(打断,奇怪地问)太阳的光芒怎么是弯曲的?

    生:这个太阳刚从烫发店里回来,所以光芒是卷的。

    生:我画的是早晨,太阳姐姐放出了五彩的光芒,一个小朋友去爬山。爬到山顶,在亭子里休息。他

    看山下的小河里有个渔夫在划船……

    师:你真有创意,把这幅画编成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师:(指黑板)你看我们祖先的象形字写出了自然的美,小朋友的画笔画出了大自然的美,刚才的介

    绍又说出了大自然的美。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象形字,我们祖国还有好多好多的字都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老师这儿有个小口袋,里面藏着许多象形字卡片。(展示)你们着漂亮吗?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那么出色,老师呢,每人送一张,回家后小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猜猜,究竟是什么字。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集锦


    您是否在思考教案应该怎么写吗?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身为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去规划每一份教案。教师有责任将教案转化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以确保最大效益,经过筛选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是值得一看的文章之一,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丰美的联想与想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李秀梅

    【教学内容】

    《女娲造人》+《牛郎织女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每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女娲造人》在《风俗通》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想象,并将这种想象应用到其余的神话故事的创作中;

    3.把握发挥联想与想象时的注意事项,创作自己的想象故事。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了解造人起源

    (二)对比阅读,品析想象内容

    1.阅读“研讨与练习”中选自《风俗通》的短文。

    2.阅读《女娲造人》,说说课文在《风俗通》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丰富了哪些内容?

    3.作者发挥的这些想象对塑造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加以说明。

    (三)发挥想象,改写神话作品

    1.阅读《牛郎织女故事二则》,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学习袁珂发挥想象的方法,改编自己喜欢的一篇神话故事,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篇改编得最棒的进行全班交流。

    (四)要点链接,提示注意事项

    在发挥联想与想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与想象要自然恰切,不能牵强附会。

    2.想象要合情合理,合乎生活逻辑。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五)课堂写作,续写童话故事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皇帝的新装》。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热闹的菜地》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它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为题材的儿歌。短短4句话,介绍了8种蔬菜的特点(颜色、形状、生长地点),包含了11个要认识的生字和8个会写的生字。

    为了使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课堂中,我主要通过情境的创设,结合游戏来认识字词。学生学得兴致挺高的,看来这个设想还是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回忆教学过程,有几点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

    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重点认识了几个生字:披、角、莲藕、南。认识披字时让孩子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披字,孩子们运用学过的加一加、换一换方法记住生字披,我及时用编儿歌的方式来区别披、坡、波这几个带皮的汉字。在认识豆角后让孩子们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角的'词语朋友,注重在生活中识字,知道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认识莲藕时让孩子们观察找到莲藕二字的共同点:都有草字头,说说你知道的带有草字头的字,草字头的字与植物有关,进行了归类识字。通过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南字的来历,通过字理识字知道了南的来历和意思。还运用词串识字、游戏识字等丰富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将识字落到了实处。

    二、朗读形式多样,调动学生情趣

    识字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识字,读多了,学生与字见面次数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记住了。一年级学生如果以为地让他们用单一的一种方法一味地读,学生很快就会厌倦下来,没有了兴趣,自然对识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出示有图片加音节的生字,再去掉图片,读读带音节的生字,最后去掉音节读读生字,体现生字教学的层次性,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多次与生字词见面后,很自然地记住了,教学效果也就好了。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我采用自由读、指读、赛读、轮读、抢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变换各种口味,学生读的兴趣也就能始终保持高昂。在课文的朗读中,我也用自读、抽生读、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多样的形式才会始终吸引着学生。

    三、注重评价、体现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话足以让学生增强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评价不仅包括老师的评价,还有同伴的评价,不仅是一句赞许的语言,还有一个充满爱的手势、眼神和动作。在教学中,我注重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在引导同伴评价的时候,让孩子先说优点,再说出不足和注意的地方,增强了同伴学习的信心。

    但是在教学中,还发现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和不足。

    1、时间分配不合理,拓展内容太多,影响了写字的教学。可以把读文后说说你喜欢的蔬菜宝宝放在第二课时进行。这样给孩子多了书写的时间。

    2、书写的指导时观察太久,比较罗嗦,可以精炼教学语言,适当放手让孩子写字。

    3、对课件操作不够熟练,特别是在写字教学时,因为操作失误,耽误了大量时间,教学比较慌乱,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教学永远是不断改进的艺术,反思我的识字教学,如何让学生既有兴趣又学得扎实?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领会狐狸对乌鸦所说的三次对话,揭示狐狸狡猾的本性,教育学生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 乌鸦,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1)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2)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1)用“____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乌鸦的反应。

    (2)大屏幕出示4、5、6自然段。

    ①、指名读狐狸对乌鸦讲的第一次奉承话。 师问:“狐狸想了想,他在想什么呢?从‘想了想 ’和‘笑着’你会体会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读好狐狸说话时的语气,同时体会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以后有什么变化,(要读出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

    ③、分角色朗读。

    ④、找几名同学分饰狐狸、乌鸦,演一演。

    (3)讨论交流。

    ①、通过学习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看狐狸和乌鸦的?

    ②、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当中。

    反思《乌鸦和狐狸》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之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通过播放课件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画简笔画等手段回顾故事中所讲的内容,使学生愉快地展开本节学习,从而使学生乐学、爱学,学习气氛活跃。

    2、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狐狸是怎样施计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的?”这一问题时,我大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抓住重点字、词、句子来说一说,议一议;喜欢朗读的同学,还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反馈的同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使这部分学习目标得以充分的完成。最后得出:狐狸不用向乌鸦要,也不用抢,而是通过亲近、讨好和吹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狐狸狡猾,爱吸奉承话的乌鸦上当了。

    3、注重朗读。教学中反复朗读,指导语气,在朗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评价方法。如在指导读狐狸的话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读,可以用假惺惺的、狡猾的、哄骗、奉承的语气来读;也可以用给重点字、重点词语加重音的方法来读。总之引导学生朗读不是千篇 一律的,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觉。

    4、设计小记者采访环节,使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下面你来扮演节目主持人:下面同学要扮演乌鸦和狐狸。你来采访下面的乌鸦或是狐狸这时怎么想的。顿时,学生的体现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热情普遍高涨,想象力非常丰富。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其自主学习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技巧都得到了发展。

    但在本节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导入环节拉得长,后面“拓展延伸”环节显示仓促。也就是说今后课堂上要注意正确、机智的引导与合理的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思考回答)。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出示课件一厘米的正方形)你们看,正方形的边是多长?

    学生们交流

    师引: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知道小正方形的边多长。(学生说方法)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学生汇报验证。

    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图钉的长是1厘米。

    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2厘米纸条)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学生说长度,并说认得方法。

    师:(出示课件4个1厘米小正方形)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二)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2.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厘米:

    1.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

    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

    1.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

    3.引出米尺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

    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

    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

    四、练习巩固:

    1.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

    五、知识运用:

    课件出示练习

    六、卷尺(简单介绍)

    七、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 )尺方便些,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 )尺比较方便。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

    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C 40厘米=( )厘米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课件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 ) 我们的身高约130( )

    旗杆高15( ) 橡皮擦长3( )

    小红的手臂长约40( ) 床长2( )

    爸爸的鞋子长25( ) 我们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的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四、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与随笔

    1、习作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是自己的,语言和结构可以模仿。这不为抄袭。

    2、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因而,我们的造句、习作、阅读理解的指导也得跟上去。周琬珉这个四年级的学生,造句还是照搬

    二、三年级的句子。这个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作业和考试只求稳妥、只关心得分。因为她怕错,怕丢分,怕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将失去表达力、思考力和生活观察力。长大了,还能干什么?!

    3、如何让学生进入讲读课文状态?采取师生对话式讲读课文,即,或跟着老师的话题走,或跟着学生的话题走。严格要求“有话跟我说,说给大家听。不准私下说话。”这样,师生的心灵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才可进入状态。吵杂、喧闹不是好课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课堂。

    4、中国教育管理是行政式运作,不是靠表彰来鼓励老师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检查来督促老师工作。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5、教学论文的一般构成:提出观点,简述理论,常用方法,教学案例(这一项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时收集)。这样的文章,让读者明确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学的。

    6、在思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例:

    一生写句:“石榴笑红了脸,裂开了肚皮。”

    思辨:裂开了肚皮多么痛苦,与美好的情境不符。应怎样修改?

    讨论修改句:“石榴笑红了脸,张开了红润的嘴唇,露出了一颗颗水红色的玛瑙。”

    7、公开课从形式到形式,把学生当成自己名利的敲门砖,是一种行政化行为。这样的教改只会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我不想听作秀的课,不想听为了讨领导欢心的课,只想听用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教学问题、落实了什么素质教育观念的课。

    其实,小学完全可以采用新课标来教学。老师们不敢这样做是有各种原因的。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均分排队,老师们只能分分必争,不敢放开手脚抓素质、打基础。我们的教学形成了天天围绕试题转,学一节考一节,差什么补什么,考什么背什么。

    素质教学需要老师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是复杂、长远的工程。而应试教学精力和时间投入少、形式单一:讲题目、做题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简单,那就是骂、打、罚。老年教师固守着“师道尊严”,年轻教师是在题海中长大的,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还任重道远。

    我们的老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坚守职业道德,勇于牺牲眼前的利益,敢于同旧体制作斗争。为了拯救孩子,振兴民族。我们老师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小学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而教学,不是为了分数而教学。

    让教学过程穿行在思维、情感、快乐、自主、交谈和活动中。讲读课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服务于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表达。教学课文的目的是通过文字来理解别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为了考试来背诵别人的情感和思想。

    8、毫无情感、毫无尊重、毫无倾听,听话听话再听话,做题做题再做题,考到高分就是我关心你。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学生会感恩吗?小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个性比分数更重要。孩子的生命让孩子做主,别剥夺一个生命的意义。相信孩子,给孩子做出榜样,给孩子爱,给孩子正气,他们才会会感谢我们老师。

    9、就词、就句、就细节......展开思想、情感和理解上的交谈,这是讲读课文和写作指导的最快乐境界。

    10、生命的意义不是被动的学习、被迫的训练和接受教育;而是由自己做主,用好几十年时光,做自己的事情,有尊严的、快乐的活着。美好的童年很短暂,小学老师们,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请把教育、教学当做孩子们的快乐游戏吧。

    11、中国的思想来自实物,因而文字起源于实物形象和生活、生产。因而,汉字叫象形文字。西方的思想来自于思索,他们用符号记录了表达心意的声音,因而,英语叫表音文字。

    12、应试教育的方式,是把学生训练成听话的背写工具。对他们进行背、抄、仿的强化训练。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也有一定的优点,那就是听话,抄写快,模仿快。他们永远失去了独立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13、词乃万言之根,一个感觉、视觉、听觉、嗅觉,都对应一个词或词组,在找到这个词的基础上,加上辅助词,就扩延成句。

    14、指导孩子习作从哪里开始?从作文到作文,那是缘木求鱼,我们要从谈事情、共动手、评是非、表观点、描实物、谈爱憎、讲道理做起,启发孩子找到想要说的话和讲的事,点燃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帮他们确立中心和思路。

    15、孩子的“犟”,不是坏品质,这是坚持、坚毅和勇敢品质的表现。这种品质不多了,我们要保护、引导。这是一个人创新、发展的潜力,我们不能将其扼杀在萌芽里。

    16、跟地毯式狂轰滥炸的老师教一班,什么情感式教学、思维式教学、快乐式教学方法都将失去功效。

    17、每天读一篇文章,看一看他的思想、知识、情感、观点和词汇量比你高在哪里,并把它记录下来,多揣摩。

    18、学语文就是学习理解和使用语言。而思想、情感、品格、学识的培养不能全推给语文老师,也不能全推给课堂和学校,主要渠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圈子。

    19、作文就是写思想、写情感、写观点、写事情、写人、写物。不同的写作对象需要不同的写作能力和方法。

    描述物体,需要具备观察能力,要善于观察和比较,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描写方法。

    叙述事情,需要具备观察事情前因、后果和过程的能力,需要感悟能力,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表达情感,需要具备丰富的内心世界,能透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技巧。阐述观点,需要具备辨别和分析的能力,要熟练的掌握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我深刻认识到,缺乏相应的能力、情感和思想,不掌握大量的词汇,不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是写不好文章的。因而,这三大教学主题,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偏废。

    20、童年时期缺失爱的人,成人后他们不懂得感恩;童年时期缺失以理服人的教育,生活和学习中充满责骂和棍棒,长大后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和自己;童年时期缺乏独立思考和被别人倾听的社会环境,长大后他们也不会思考、不懂倾听。

    21、如果你要想让一个人具有某种优点,你就要做得好像那已经是他的显著特点之一,给他一个好名誉去珍惜,他便会尽力去做,而不愿让你失望。

    22、没有想不通的道理,没有看不清的事物,没有说不清的话,没有写不好的文章。事情看请了,问题想透了,词汇用准了,主题明确了,思路清晰了,顺理成章,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23、学生习作评阅的三个涵量、三个形态美、三个风格。三个涵量是指信息量、思想量、情感量;三个形态美是指词句美、韵律美、构篇美;三个风格是指性情风格、艺术风格、时代风格。

    24、命题作文是为了表达别人给你指定的主题,需要渲染故事情节,甚至杜撰故事;而生活作文,是因为这件事、这个人给了你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启发,你只需要如实、详尽的记下来。这两种作文都要写,需要考试就要写好命题作文,需要工作和生活就要写好生活作文。

    25、儿童写事、写景、写心情就是在做梦,一篇习作就是一场梦。我们老师最大的任务是在动笔前引导他们入梦、动笔后维持课堂安静,让他们好好记录梦。阅读与表达实质是词语对思想、情感和物态的抽象化。26、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要引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感受。有些句子的理解需要生活阅历的支持,有些词语的理解需要多咀嚼,这样才能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得心与手、记得牢。

    27、照相的艺术是将精彩的表情、动作和有意义的主题画面抓住。文章中的精彩情节就是经典画面。

    28、提高习作水平主要方法途径是,把生活引进课堂,把思想、情感和观点引进课堂,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让课文的思想和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观点和表达欲望。从字词句和构篇方式上给予指导。老师通过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走进孩子的心灵,激起她们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29、如何指导学生讲述故事?划分情节,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理解情节,分清情节之间的关系和关联。照着关键词研读主要情节和人物思想情感,让我们心灵走进故事里。

    30、造一句话,是从词语到生活,写一句话,是从生活到词语。应试教育的作文就是造话、造作文。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懂得怎样感受生活、写不出真实的生活,也感受不了自己内心世界、写不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31、事物的形体色彩要依赖眼睛观察,事物的声音要依赖耳朵觉察,事物的气味要依赖鼻子感觉,事物的软硬光洁依赖皮肤触觉,事物的道理要依赖大脑思考,事物的情感要依赖心灵感受。 记载这一切靠文字、声音、图表、相片和摄像等手段和工具。 怎样将眼睛里的形体色彩、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皮肤感触的光洁、心灵感受的快乐转换成文字呢?

    3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异乡”、“异客”的异字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应该与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背景来确定,宁可答案不准确,老师也不要指定答案。

    33、把情感、思想、生活带进教学中,哪怕是教一个词语,也这样做。教学就有了生命力和快乐。

    34、有生命的句子才精彩。他生命的源头是表达者的真实内心世界和眼睛里的真实世界。词语是这些生命的载体,是生命的细胞。

    35、古人学习汉语言着重点放在娱悦游戏休闲养性和治人上,几乎放弃了它的描叙客观事物和表达主观意识的本来作用。

    36、培养科学精神。西方文明在教育上一直注重科学的精神,强调思考性与独立判断; 而东方文明一开始接触科学则直接把科学的成果拿来使用, 忽略了科学的精神, 欠缺了西方科学发展中推动科学进步的反省与思考教育。 把真理、逻辑和智慧的教育放在皇权之下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失败的教育。中国儒学的伪学家们,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理”取代永恒的“真理”,以应然的希望世界取代必然的真理世界,以伪思辨冒充真思维,如此这般的中国的教育,大量培养的是做不了任何实事(更不用说去发现真理、发明工具、创造新观念),而只会帮助极权专制统治者骗人、欺人的伪君子、士大夫、儒家文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6)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 “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7)

    《詹天佑》第二课时是通过学习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因此,我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自主阅读开凿隧道的段落,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并做好文字说明的准备。

    二、模拟工作布置会,再现詹天佑的工作布置会的情景,工作人员心中若有疑虑和意见可以当场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讨论工作人员提出的疑虑。

    在“工作人员”充分质疑和“詹天佑”耐心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发出了衷心的赞叹。讨论最后,还遗留两个问题“詹天佑”无法当场圆满解答:1、开凿居庸关隧道,从两端向中间凿进之时,倘若两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无法接通怎么办?2、当隧道开凿到一半时,上方的岩石塌陷下来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而怎么不会发生却明显的底气不足。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进入文本,细心琢磨的好时机。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仔细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决不会发生此事的有力证据。不多久,孩子们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如(生一:上文勘测线路时就提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这么严谨,这么一丝不苟。开凿隧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也绝不会出半点儿差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


    身教重于言传,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会在正式上课前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应该具有艺术性,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题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章,本文对您有益请收藏留作备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4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要保持冷静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成吉思汗。

    2、师强调鹰与蒙古勇士间的关系。

    3、出示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读课文,将课文分为五部分。

    2、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3、全班交流。

    第一段(1):简述成吉思汗时中国历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

    第二段(2—8):讲成吉思汗在狩猎归途中找到一个滴水的泉眼。

    第三段(9—18):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

    第四段(19—22):写成吉思汗知道了鹰打翻杯子的原因。

    第五段(23):写成吉思汗的懊悔与顿悟。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简述 起因 发展 ** 结局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导入。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指名概述故事。

    2、当成吉思汗明白*后,除过懊悔,还明白了什么?

    3、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4、从哪里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盛怒”?

    5、他是不是一开始就盛怒?

    6、自读课文,找出反映成吉思汗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7、小组合作交流。

    8、第一次打翻杯子时为什么没有写情感?(宠爱)

    9、再读课文,归纳一下成吉思汗“盛怒”的所有原因。(狩猎收获不多;口渴得厉害;三番五次打翻杯子)

    三、拓展延伸,哲理感悟。

    1、成吉思汗的后悔能使一切回复原状吗?

    2、人生的惩罚是后悔,从此以后成吉思汗怎样告诫他的子孙?

    (A我们遇到事情时,常因自己生气的情绪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常会作出事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但杀了救命恩人,还失去了他的爱鸟,而后悔一辈子。

    b人生的惩罚是后悔,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在事情的当下忍住自己生气的情绪,想清楚,用理性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以避免作出伤人害己的事情。)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一谈。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有点生气了 真的生气了 气急败坏

    *的猎物少 心情差 射死鹰

    口渴得厉害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成吉思汗和鹰》反思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执教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道理的体会,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金钥匙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

    2、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填写学习卡上的表格。

    3、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学习卡上,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这把“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小窍门——学写心情描写。这一环节渗透习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练笔打下基础。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有:教学模式应该更高年级化;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品读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质疑、释疑环节设计得好,但是还不够深入,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爱动脑筋、善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努力做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爱迪生画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啊?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呢?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课文。〈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题目中的“太阳”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晚上有太阳吗?

    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

    3、带着问题好好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顺语句,读通课文,标明自然段号。〉

    2、出示生字、词语:

    请来 医生 急性 阑尾炎 无可奈何

    挡手 简易 手术 一分一秒

    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读文。师生评议。

    4、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指导朗读长句。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

    3、师简介“急性阑尾炎”的医学知识。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5、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说主要内容。

    2、当时情况怎样?指名读第一句。

    3、思考,讨论:没有电灯,光线很暗,做手术很危险,当时人们的表现怎样?

    4、师引读,可是那时——,医生——。

    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他会想些什么?

    5、医生的犹豫就意味着手术不能马上进行了,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6、指名读第3、4句。

    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抓住“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焦急、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体会。

    7、是啊,手术不能进行就意味着——(指名说)我们的心都好象被揪住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妈妈的安危担心,谁来读一读这揪心的场面?朗读指导。

    8、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四人小组看图、读句子讨论交流。

    9、爱迪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0、指导朗读:爱迪生想主意部分读得稍慢。

    11、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12、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13、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1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自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自豪?她心里会说些什么?

    3、出示爱迪生的话:

    理解“一本正经”:态度严肃、庄重、郑重其事的。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4、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5、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会发明电灯的呢?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后去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有关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五、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指名交流)组词,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及( ) 需( ) 当( ) 请( ) 何( )

    急( ) 须( ) 挡( ) 情( ) 荷( )

    板书设计:

    晚上的“太阳”(发明电灯)

    爱迪生 十万火急

    (“发明”)集中生智

    化险为夷

    小学二年级语文《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妈妈生病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创造了光明,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爱迪生的智慧。同时也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这节课是新授课的第二课时,在孩子们已经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首先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已学生字,学习、理解生词“呻吟”。会写四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本,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爱迪生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其中,第2点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无法体会到爱迪生的智慧。

    所以,我把体会爱迪生的智慧设定为本课教学重中之重的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感觉,这节课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复习导入之后,我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术明明是医生做的,为什么医生却说,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由寻找答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样,在识记生字时,我也让生自主记生字。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记住生字,这也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习能力。

    二、角色体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体验角色,朗读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感受当时情况危急的这个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体验爱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紧攥的拳头,焦急的神情来读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读得绘声绘色。再比如,在感受爱迪生的智慧时,我通过动画的演示,用爱迪生的办法,让原本昏暗的房间变得明亮起来。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的同时,也体验着爱迪生的智慧与快乐,于是,接下来的,朗读更是水到渠成,无需赘述。读的方式上,采取个别朗读,另生评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教师情境引读等 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三、课堂练习,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在本节课上,我一直坚持学生说完整的话,对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和说完整的机会,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理解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时,我设置练习:爸爸一边搓着手,一边说:___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在手术成功之后,我又设置了练习,让学生想象妈妈会怎样夸儿子,再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夸他。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说完整话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活动、游戏为主,寓学习于游戏活动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语文。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目标、形式、过程呈现,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艺术性的处理教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课件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读书。

    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还不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

    学生认字、读词。

    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狐狸来到大树下(在黑板上事先贴好大树的图片),看到了谁?

    师: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

    生:我饿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评:

    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一边读书,一边讨论。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师: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生: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师:狐狸看乌鸦有点心动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他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

    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

    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的好。

    学生表演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生: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

    师:想一想,麻雀怎样叫?学一学。乌鸦怎样叫?学一学。

    生: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乌鸦喜欢听 ,上了狐狸的当。

    [设计意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投入思考,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师:老师今天请来的这只乌鸦,就是被狐狸骗去肉的那只乌鸦。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生:乌鸦,你以后不要光听奉承话了,那样你会饿死的。

    生:小乌鸦,你听过这句话吗?“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生:乌鸦,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师:同学们,小乌鸦对老师说,以后它再也不会上当了。谁愿意来演不上当的小乌鸦?谁愿意来演狡猾的狐狸?

    (学生戴头饰非常投入地表演。无论狐狸说什么动听的话,乌鸦都没有上当。)

    师:同学们,狐狸说了那么多奉承的话,乌鸦也没有上当。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上当?

    师:如果有陌生人给你好吃的,要领你出去玩,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快下课了,我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

    生: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教育他们别上坏人的当。

    师:同学们,除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我们今天共同的作业是(大屏幕出示):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相信你编的故事最有趣!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教后反思:

    我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师生间的沟通,生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生共同学习交流的伙伴、朋友,真正充当了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确确实实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课临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的作业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同时也扩大了本次课堂的外延,对教材是创造性的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热闹的菜园》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情趣。《热闹的菜园》这首生动活泼的儿歌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儿歌虽然短小,但却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豆角、茄子、丝瓜、萝卜、番茄、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颜色或形状或生长的地方,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理解,易于背诵。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1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的特点,感受丰收的喜悦。

    情感目标: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精神。

    3、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4、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在教室四周摆放儿歌中的蔬菜,并在每种蔬菜前放上名称卡片。

    学生:跟随父母去菜地或菜市场看菜,买菜,认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

    二、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体验法,讨论交流法,竞赛、游戏法,自学、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贴进学生生活,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创设生活化情景,将蔬菜搬进教室。学生看到新鲜的事物,十分感兴趣,便不自觉地动眼看,动手摸,用鼻闻,动嘴读。这样生活化的情景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课文中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孩子们急于想认识的朋友。

    (二)汇报交流、学文识字

    学生通过看、闻、摸、读多种感官,自主探究发现,自然明白了蔬菜的特点,此时他们沉浸在自主探究的惊喜与自豪中,此时他们也急切盼望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从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顺利进入儿歌的学习。

    (三)多种朗读、背诵课文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1、读准字音。我让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

    2、读流利。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练习朗读儿歌,在这里,教师进行范读,指名读,互评等方式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叠词。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开火车读、对读、赛读,并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下体会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带来的愉快。

    3、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从小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学生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学中,引导学生看板书诵读,或借助图画(多媒体)诵读,或学生选自主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诵读等。这样,学生能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并获得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四)拓展实践活动,回归生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菜谱纳入课堂,让学生认读,巩固生字,从中教育学生多吃蔬菜,不挑食。

    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蔬菜介绍给大家:如画一画、编一编、写一写、演一演等,将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空间。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概括了课文内容,体现了课文的精华。我这节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的原则,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符合孩子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 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 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 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

    迷蒙

    饯行

    敬仰

    暂时

    友谊

    伫立

    凝视

    远眺 飞檐凌空

    一饮而尽

    繁花似锦

    誉满天下

    脍炙人口

    唯一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过渡: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2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二、精读课文

    过渡:学贵有疑。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 时间

    地点

    人物

    心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自读了一遍课文,现在把你找到的答案交流一下。

    3、“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1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4、在美丽的春景中,如果是平时,他们会干什么?心情会怎样? 而如今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们能在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吗?

    5、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课件出示第2节

    (1)问:你是如何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 (2)还从哪些词体会出来?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和心情。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过渡: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课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9、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交流 :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依依惜别之情 问: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师: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 c、全班表演读李白的话。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安慰的? e、(课件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交流:不管两人在哪里,我们的心在一起,像邻居一样永不分开。

    师小结: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问: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永世不绝”既是说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更是说——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1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岸边的杨柳、江上的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2)李白又有什么表现?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是在远眺江上景色吗?(依然伫立

    凝视远方)

    (3)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这两个词。

    (4)李白伫立,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再一次体会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1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无论是多么的不舍,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板书:行

    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件出示

    (1)什么叫“脍炙人口”? (2)理解诗意。

    三、回顾全文,总结

    1、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其实还有很多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同学们课后可收集读一读,领悟他们间深厚的情谊。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烟花三月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敬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谊永世不绝

    伫立

    凝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精选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切合课程宗旨,写好教案都有哪些秘诀呢?希望这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能够为您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感谢您来参考并认真阅读我们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1)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及教学反思

    引言:

    《火烧云》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的课文,通过描述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以及对云的形象化描绘,使学生在欣赏美丽自然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本文将针对《火烧云》这一课文,设计一份教案,并结合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火烧云》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火烧云》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伟大。

    3.情感目标:

    通过《火烧云》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并让他们表达对火烧云的印象和感受。

    2.阅读课文:

    将课文分段给学生朗读,并解释其中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理解课文: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火烧云》的形象,进行表演或绘画,展示给全班同学。

    4.活动与讨论:

    学生们互相小组交流和展示,围绕《火烧云》开展讨论,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会。

    5.课文再读: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感情的表达。

    6.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火烧云的感受和联想,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7.课堂总结和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写作的成果,并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火烧云》的理解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能够正确朗读,而且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通过参与讨论和展示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也激发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总的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结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理解《火烧云》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一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启发思维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2)

    星期日,小丽看完电影回到家里,问妈妈:“我刚才在影片中看到,古时候的书是用竹片做的,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说:“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纸,人们只能把字写在竹片上。”

    小丽说:“竹片那么重,带着它多不方便哪!”

    “可是,写在竹片上,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妈妈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头等上面,后来才写在了竹片上。正因为竹片带着不方便,所以,人们又把字写在了又轻又薄的丝织品上面。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

    “那么,人们是什么时候才用上纸的呢?”

    “距今两千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术。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他用稻草、树皮、破布等做原料,纸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价钱也便宜,用纸的人多了起来。后来,造纸方法还传到了国外呢!”

    小丽听了,自豪地说:“原来纸是我们中国发明的,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3)

    (一)教材特点

    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地 “呱呱呱”做诗的情景,还得到了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的帮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好课文。

    (二)年段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就学习基础来说,他们已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课堂要求已不陌生,基本适应了学习生活。虽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和经验,但由于认字量少,词汇量不足,对字、词、句、段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对语文的感受力较差,往往一篇文章读得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怎样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他们尽早识字,打开书本小窗,开阔视野,阅读积累,积淀语文素养。

    (三)教学特点

    教师积极营造一个温馨、积极的情感氛围,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同时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健康地成长。

    理念与目标

    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从新的视角看待语文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规律。低年级虽以识字教学为主,但阅读教学也不可忽视,它们之间有着互利互惠的密切联系,同时我也不否认有些专家认为识字教学也是一种阅读的观点。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的教学新路,从而达到双赢,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教材、学生及教师的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从阅读入手,迁移出汉字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朗读感悟,从而巩固和深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体验人和动物的和谐,亲近美好的自然和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发展儿童的思维,发展语言。

    2.随文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凸显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这一鲜明特点。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既注重认字,又关注写字。

    3.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多种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形象的课件演示、彩色鲜活的图画直观教学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学习。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标点符号:逗号、句号、省略号,学会初步运用。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付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观赏一个荷花池,(课件出示),看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呀?(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屏幕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心情。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二、 新课

    (一)2-4小节

    1. 认识一下这个字“诗”,领读,组词:诗歌、古诗、写诗、、、、、、

    2.打开书12页,在诗歌中,几句话中间空行表示一小节。老师现在来范读课文,请你标出这首诗歌共有几个小节,(共5小节)

    3.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帮助了他?自由读,把帮助它的朋友圈出来。

    (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贴图 )认识一下“蝌蚪、水珠、水泡”(词卡) 领读。

    4.教学“泡”

    (1)你们想看看水泡泡吗?(吹泡)老师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

    (2)这个字就念“泡”字,(板书)(字卡)自己讲讲,你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吗?(水上一个包就念泡)

    (3)组词。

    5.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指名读2、3、4小节。

    6.学“逗号”“给”

    (1) 我们先来看看小蝌蚪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呢?(“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屏幕)指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 师拿字卡“逗号”让学生读。

    (3) 这里的“给”字表示“为、替”,下面我们来学“给”(板书)(字卡),请你来自己讲一讲,书写、组词。

    7.学“句”

    (1)水泡泡怎样帮助小青蛙的?(“我能当个小句号”)(屏幕)指读,赛读。

    (2)看这个“句号”的“句”字,(板书)(字卡)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与“勺”区别,组词。

    8.学“串”

    (1) 小水珠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呢?(一串水珠)(字卡)

    (2) 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可见,串是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

    (3) 师拿字卡,生读。屏幕演示古今变化。

    (4) 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9.学“号”

    (1)同学们看黑板,观察它们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说吗?谁像谁?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标点?(?;!)(标点符号歌屏幕)

    (3)想一想,除了标点符号以外,还能组成哪些词?(卡片)

    (4)“号”字还有一个音念“hao”(二声),表示大声的哭,如“号哭”

    10.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完成(出字卡)了,师板书,(屏幕,书空)组词,(成功、完成)造句。生写字。有这么多朋友的帮助,小青蛙成功了,可见朋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3、4小节好吗?(师生合读)

    (二)5小节

    1.现在我们来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诗?读第5小节。

    2.青蛙做的诗很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我们就先来学这个字。(板书 字卡)讲一讲这个字(拟声词、形声字)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象)

    4.现在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青蛙,来朗读自己做的诗吧。

    5.其它的小动物看到青蛙写诗都来凑热闹了,他们都写了什么诗?

    三、拓展

    1.小青蛙能做出这么美的诗,我们再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全文。

    2..小青蛙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你们知道吗,它们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我们要保护它们,你们最想对小青蛙说什么话,下课后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葵”,掌握字形、字音、字意。

    2、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古诗就像一朵独具馨香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2)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什么朝代的?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

    2、指名朗读,大家评价。

    3、课件出示诗,齐读。

    4、教师范读全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

    三、自读诗文,感悟意境。

    1、这首诗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是哪一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出示“自学向导”,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目的: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按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向导”引路,让学生自学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学习向导:

    (1)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

    (2)结合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3、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自学。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5、交流反馈,相机指导。并抓住重点进行考察。(课件出示“练一练”)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

    (3)诗人为什么害怕秋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根据诗意,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说一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再朗读一下诗歌。

    (突出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在读中体会、领悟诗意。)

    四、研读诗文,想象意境。

    1、和诗文对话。

    (1)诗人由“园中葵”时光的易逝,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听!春天的凌晨,菜园里“葵”和“露珠”妹妹在说着悄悄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替它们说出心里话。

    ①小组讨论,和文本对话。

    ②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③还可任选两种事物,进行对话。

    (2)如果你是“朝露”,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2、和诗人对话。

    诗人还看到了哪些景物?由此产生了哪些联想?用了什么作比喻,说明怎样的道理?

    3、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用诗句表达这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一方面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总结: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古人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过渡:乐府诗是可以和着音律唱的,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你熟悉的音律唱一唱,再一次领略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试着唱诗。

    2、请小组为大家表演唱诗。

    3、放《青青河边草》配乐,师生齐唱。

    总结:同学们的歌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放声唱一曲。“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唱)可是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时间,让我们牢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从小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

    2、画一画。展示自己根据诗意画的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词语、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细观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用具

    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幅图上的小虾画得怎样?大家说一说。

    2、知道它是谁画的吗?引出齐白石学画虾的故事。

    3、板书:齐白石画虾。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2、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正确、通顺、比较流利。

    3、抽学生朗读课文,并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及字音。有没有漏或添字?是否流利?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二段。

    (1)齐白石是在什么情况下迷上画虾的?

    请大家反复朗读第二段,并理解“迷”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描写齐白石迷恋画虾的句子。然后同学交流、讨论,举手向教师汇报。

    (2)出示两组例句,请学生读一读,填一填,并说一说两句话中哪一句更好。

    虾跳了起来

    虾腾地跳了起来他每天观察虾的活动

    他每天仔细观察虾的活动

    (感受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些)

    (3)抽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学生再次感受齐白石着迷的情境。

    2、学习第三段。

    (1)齐白石画的虾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虾的句子。

    (2)出示词语:“薄而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出示问题:齐白石画虾画得这么好,很不容易。从哪个词语可以知其不容易?请学生画出“天长地久”这个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齐白石画虾的刻苦用功,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全班朗读第三段,注意读出词语的美。带着一种欣赏、愉悦的情感朗读。

    再小组朗读,教师评议,个别朗读,学生评议。

    四、自主识字,书写工整

    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4)同桌互相用生字组词并造句,看谁说得精彩。

    2、书写生字。

    (1)请学生观察8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安排。说出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乎”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应写得最长;“似”、“仔”、“活”应写得左窄右宽,“候”注意中间还有一竖。

    (2)教师示范“细”和“候”的笔顺笔画。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4)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3、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五、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同学听一听吗?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只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3、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

    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

    青蛙说──

    小鸟说──

    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

    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

    1、交流心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短小幽默。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6篇


    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语文教学设计反思"这样的内容,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文档都是我们必备的工具,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的工作。我们需要看看同类的范文是怎么去写的。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1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

    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

    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于评课的反思

    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

    (2)教学内容集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觉得这样放不下,那样丢不开,什么东西都想教,结果一节课上下来,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俗话说: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解决,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呈现出来,而其它内容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些。

    2、评教学方法。

    (1)过程自然。教学内容在展开的过程中有铺垫,有衔接,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节奏快慢相宜,该慢的地方决不吝惜时间,该快的时候决不留恋片刻。整个过程完整,无论是“顺序型”、“变序型”还是“情景型”,都要进得去出得来。一节好课就像是一首乐曲,一篇美文,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让人回味无穷。

    (2)方法适当。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有人喜欢串讲,有人喜欢讨论,串讲有串讲的优势,讨论有讨论的长处,关键是看方法的选用恰当与否。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了内容一切所谓的方法都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是朗读,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个别读、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但在不同的场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评课前要对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想想他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由此判断这种方法是否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

    3、评学生参与。

    (1)学生情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很情绪化的,他们的喜怒往往就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表情是专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动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杂乱无章的……

    (2)学生表现。看学生发言的态度是否大方,参与活动的面有多广;听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朗读是否悦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4、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为上好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的,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评课时要客观对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对教学中的亮点,要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2)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尽管评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评课时抓住教学中主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或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进行剖析,要有理有据,不要泛泛而谈。当然,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逐行扫描”,进行解剖式的评点,这就需要抓住细节,分析透彻,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总之,不同的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解读,要想真正评好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从课堂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二)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学习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四、板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3

    课前透视

    《草》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

    (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2、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3、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

    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4、教师小结: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

    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三、我会读

    1、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⑴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⑵指名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

    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⑶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⑷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交流、巩固学过的多音字)

    2、生活识字:

    老师展示拍摄的照片──学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园:

    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候,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块来看看吧!

    二、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

    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块儿读。

    2、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正音。

    ⑵分小组练习朗读。

    ⑶伴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见过这些短语?

    (在课文里见过,如“绿油油的荷叶”是“荷叶圆圆”一课的)

    教师小结:

    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许多好词好句。

    4、扩展练习: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词语说得更具体些吗?

    ()夏夜()球赛

    ()松果()翅膀

    ()问题()天气

    ()眼睛()荷叶

    三、我会读

    (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块玩了?

    (出示儿歌题目“浪花”)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

    (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调皮的浪花呀!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

    (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

    (伴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多么珍贵的礼物,你们喜欢吗?那你们会怎么读呢?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多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淘气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⑶伴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插图。

    2、(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现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

    3、假如你是小兔和小松鼠,接下来你会干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拿出课前做的头饰,排练一下吧!

    提示:

    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

    怎样帮助小松鼠?

    二、合作排练,自主展示

    1、两人分角色排练。

    2、在小组内评选出合作得最好的一对搭档。

    3、指搭档上来表演。

    4、评价:

    ⑴哪两个小朋友合编的故事好听?

    ⑵哪两个小朋友说得好?

    ⑶哪两个小朋友演得好?

    5、评选“最佳小演员奖”,颁发奖杯,并给所在小组每人发“最佳合作星”。

    三、自由选择,组内继续续编

    补充同学的发言,把故事编得更精彩。

    过渡:

    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

    四、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2、先画好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欣赏,评价。

    3、小组交流。

    4、评出“小画家”。

    五、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画的画,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然后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比一比,谁写得好。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句子的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特点时所起的作用。

    2、并背诵古诗句,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拟人句在描写中的作用并能初步运用。

    2、背诵积累与农村田园相关的诗词句,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检验积累

    1、用课件或放大的照片出示以下场景,让学生仔细观察。

    ⑴农家庭院;

    ⑵田野菜园;

    ⑶小桥溪流;

    ⑷劳动场面。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试着用你积累过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简单描绘或介绍。(先小组再班级集体交流)

    二、朗读背诵,积累诗句

    1、初读诗句,自由朗读:

    出示下列诗句,要求读通读顺。

    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⑷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⑸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⑹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2、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⑴自读感悟,尝试说说句子的意思。

    ⑵小组交流,说说句子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⑶班级交流,质疑解难。(师生互动)

    3、归纳特点,交流发现:

    仔细朗读后,说说这些诗句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

    4、读读背背,内化积累:

    课堂背诵,相互检查,比比谁背得快,掌握得多。

    三、朗读比较,述说发现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共同特点。(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⑴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⑵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水积累最多。

    四、练习超市,选择完成

    1、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把事物当人写。

    ⑴小狗汪汪地叫着向我跑来。()

    ⑵燕子张开那剪刀似的尾巴,迅速地从空中飞过。()

    ⑶新一代的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⑷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2、请你把下列事物当成人写,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小河的流水。

    ⑵露出它那红扑扑的笑脸。

    ⑶斗败了的小鸡只好。

    3、补充下列诗句。

    故人具(),邀我至()。开轩面(),把酒话()()叶落胭脂色,()花开白雪香马穿山径()初黄,信马悠悠()长。

    明月()照,()石上流。()香里说丰年,听取()一片。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篇6

    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或帮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1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3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

    3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1出示课题。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1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网易娱乐新闻

    三揭示主题。1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2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四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汇总7篇)


    教师应当在做课前准备时,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课堂之中的节奏要求。教案有助于教师更流畅地进行教学,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脱颖而出的教案吗?经过大量搜集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找到有需要的人并产生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1

    教材分析:

    有关0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计算。

    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0的加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兔博士提出的“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的解决,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是0的减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情境,通过兔博士提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继续展开故事。让学生观察到鱼吃光了,就是没有了,就是0条,用算式3-3=0表示。让学生对0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加深。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教材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是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第2题是对号入座,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第3题是6道5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游戏是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目的是加强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通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其实,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听?

    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二、自主探究

    (一)0的加法计算

    1、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前半部分。

    2、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比比看刚才谁听得最认真。

    (1)妈妈钓了几条鱼?(板书:3)

    (2)小猫钓了几条鱼?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板书:0)

    (3)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

    师小结:因为小猫钓鱼时不专心,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所以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能不能像小猫那样?应该怎样?

    (4)兔博士也有问题想问我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兔博士的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①谁知道?怎样列式?

    板书:3+0=3

    ②算式中的3、0、3分别表示什么?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0+3=3

    (设计意图: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二)0的减法计算

    1、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故事。(课件播放后半部分)

    2、谁能说一说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1)指名说

    (2)师小结:小猫和妈妈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事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看着3条鲜美的鱼,在等妈妈回来,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是没有来,小猫实在太想吃了,就把3条鱼都吃光了。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

    3、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剩几条鱼?

    (1)你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板书:3-0=3

    (2)说一说算式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0,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4、揭示课题

    观察黑板上的3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说出3个式子中都有0。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深化对0的加减法的认识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1、指名口算。

    2、观察讨论:

    (1)观察第一组题

    ①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加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②观察第二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减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③你能不能把两行的发现用一句话说一说?(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④你能迅速说出得数吗?听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如:6-0= 8-0= 10-0= 20-0= 100-0呢?

    (2)观察第二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①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②你能说出一个等于0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深化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建构数学模型。)

    三、练一练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些特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力片吗?知道猪八戒吗?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我们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吗? 1、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

    (1)把你的算式写在53页书上。

    (2)交流。重点让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

    2、练一练第1题。

    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还有几个小动物,我们快请它们坐下吧。

    (1)学生在书上连线。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口算能力。)

    四、数学游戏

    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算式和得数。如果你能说加法的就说加法的,如果能说减法的就说减法的。如果能说加法的也能说减法的,就说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加强口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2

    教学目标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看:(投影P76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手指游戏(2题)“口算游戏车”(3题)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找出8、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学生找到了表面的规律,如:9的口诀前后2句相差9、十位依次增加1、个位依次减少1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教师做到了: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在这里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答问题。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其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4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从数学活动的概念出发梳理和剖析了数学活动类型和实施策略,并结合重点案例分析了展开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说话、对话、表演、操作及活动的整合。专家强调:教师应对数学活动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拓展与完善,以便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好的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两位专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的专题讲座,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已的学习体会。

    1.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活动的含义,认识到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专题中的一些重点案例,了解了数学活动的类型和实施策略。

    3.专题中所提出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类型和策略,特别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在教学实践中可操作性很强,将这次专题学习的成果应于自已的课堂教学,必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5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我在教学课后的一些反思:

    1.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我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供有趣的数学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

    2. 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注意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数学竞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

    3.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我需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公式、算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4. 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需要注意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掌握数学知识。我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在线资源等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 注重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我需要注意加强课堂管理。我可以通过建立课堂规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醒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等方式来维护课堂秩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6

    一、填空。

    1、一个骰子掷出“1”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2”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

    2、扔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若扔100次,大约有_______次正面朝上。

    二、选择。

    1、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A、0B、1C、5/9D、4/9

    2、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A、1/12B、1/11C、1/10D、1/9

    3、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A、1/2B、1/4C、1/5D、1/6

    三、解决问题。

    1、有10张卡片,分别写有1-10,从中随机抽出一张,则抽到5的可能性有多大?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同时扔两枚硬币,如果一个是反面则李丽胜,两个同时为正面或同时为反面则王军胜,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如果扔100次,两个都是正面大约会出现多少次?

    3、设一盒中有10个白球,6个红球,2个黄球,从盒中任取一球,哪种颜色的球被取到的可能性?哪种最小,分别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 篇7

    师:同学们认识吗(板书角)

    生:认识,是角。

    师:那么在日长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

    生:说生活中的角。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看校园里可热闹了,你能从图上找到角吗?

    生:找角并指角。

    师;奥,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

    生;不是。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点。

    师;那角应该是什么样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指角。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但大部分同学指的还不准确,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的?

    生;互相指角。

    师;刚才同学们在身边找到了很多角,那数学当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拿出三角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我们看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你觉得角是什么样的?

    生;摸角,谈感受。

    师;角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你先猜一猜。

    生;猜想。

    师;(课件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称)猜对了吗?同桌之间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师;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角,而且还能指出角的形状,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真了不起。这回呀,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在每一组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纸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快速打开它,是什么?

    生;有圆片、角操作器、水彩笔、白纸、三角板。

    师;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老师准备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师;你知道老师会让你做什么吗?你想用它做什么?

    生;我想用它做角、画角、折角。

    师;现在就动手吧!(巡视、参与)

    师;每组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一下做一做。

    师;折角的同学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首先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我发现越对折角越尖。

    生2;我是这样折的,折出了五个角,我发现这些角都很尖。

    师;真有创意,夸夸他。

    师;画角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用三角板画了一个角,我发现两边离的越远角越大,越近角越小。

    师;做角的同学汇报。

    生;我用其中的一根插入另一根的孔中,就做成一个角。用手轻轻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边操作边说)我这也有一个角,叫活动角。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下面做一个和老师的一样大的角。比一比谁的大?

    生;重合了,说明一样大。

    师;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

    生;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出示课件)角的大小和两边长短无关。

    师;画角的同学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看他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不太好。

    师;怎样才能画的又正确又美观呢?(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画角

    练习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000字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000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负载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反映了爱家、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爱和平的美好思想;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美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赞扬了亲情、师情、友情,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的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一)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积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由于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才能形成喜爱读书、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例如《落花生》一课,父亲讲的那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要反复读,要背诵下来;要使学生从中悟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要培育学生做好事不声张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有的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比较含蓄的,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深入体会教材,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启发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还有不少含蓄着科学思维方法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儿童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形成的推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才能有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艺术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着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王振铎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人间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所以说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作者所着力的多数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总之,要贯彻学语文和学做人统一的原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作品中表达情理的事例、情景、词句,着力表达情感的笔墨,并以此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力量;教师要有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及真挚的情感,从学语文和学做人上给学生作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和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第一,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第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科学有序,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第三,教师要以规范的、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解惑,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巧。合理地组织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句、段、篇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理解语言的科学性,获得规范的语言积累。同时,通过语文学习还要获得正确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通过掌握语文能力及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探索精神。第四,要讲求实效,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要达到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目标。

    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才能杜绝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青年教师、甚至有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错,如诵读时读错字音或学生读错字音不予纠正;有的写错别字、写字倒笔顺,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教师不给改正;有些教师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对学生答问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等,这些都违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文基本功不过硬或备课不够认真,同时,也说明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违反了科学性原理。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严格、扎实。因此要求教师的语文素质一定要过硬。而教师本身对教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更是无言的科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也会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必须先明确创造性的含义。简单地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识、思想、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从学生方面讲,就是指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语文教学规律,使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经过重新体验、感悟、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学生学习语言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如,理解课文不是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看法;作文中个人思想、情感的体现,个人对事物、人物、景物的感受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创造性学习。当然,学习的创造性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

    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学生学语文,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第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口语交际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必须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基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

    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学习过程中的诸因素不能作为教学阶段。

    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诸认知因素的关系。

    (1)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其一,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并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一)整体感知语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

    (三)积累语言。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运用语言。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达到以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过程实现的。

    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

    五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一直贯彻不利,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语文实践少。“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学生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以过多的讲读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其语文能力就不会明显地提高。当然,客观条件──主要是教师的启发、指导、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工具性学科的教学特点,必须突出能力训练。如叶老指出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由“知”到“行”。“行”就是实践,学生要从读书中学读,从习作中学写,从说话中学说话,从听话中学听,使学生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口、动耳、动脑、动手,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新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凡为学生设计的课内、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又能独立学习,就会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同时还会自主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就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积累、独立表达等能力。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每个人的智能水平及个性必然具有显著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如小学语文教学的统一性较强,不管学生有何差异,都一味追求全班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操作方法、步骤统一。其结果往往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学的统一性是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保证。但是只有统一性,没有差异性,就会出现有潜能的学生“吃不饱”,因而产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又“吃不消”,于是就会出现知识和能力的漏洞,日久就会成为差生。这样的教学既不会培养出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有特色的学生,也不会使学习差的学生达到合格水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育者对学生的身心差异认识不足,没有因材施教。又如,考试中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教师、校领导要求全班学生考试成绩都要达到高分。这种要求是不正常的,就一个班来说,是违反学生成绩常态分配的。任何一位高明的教师,也不会把一班学生教到一个水平线上,即使是择优录取的,也还是可以分出好中差来。这并不是要教师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有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班里学习好中差三类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中差分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还有余力完成大纲外教师选的或自选的读、写材料;学习中等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不费力气;学习差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有一定困难,或完不成,或经过教师指导、帮助才能完成。三类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是好中差生可以逐级上升,也会逐级下降,也还有差生升入优秀生一类或优秀生降到差生类。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鼓励或帮助指导。总之,要使三类学生都能不断提高,逐步减少或消灭差生。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如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思维迟缓,易受人暗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思考问题很有层次;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好联想、想象;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对学习内容过目不忘;有的记忆力差,要反复记忆;有的学生理解力强,读书一两遍即明白;有的学生理解力差,读几遍也还是说不清楚。同时,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有差别,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而有的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坚持性差;有的学生情感很丰富,遇到事物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有的学生情感、意志薄弱,遇事无动于衷,见困难就退缩。此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表现,教师应分类研究指导,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心理特点的指导,不要用“一刀切”的办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一个字词的过程,读懂一篇文章的过程,写出一篇文章的过程,远比我们估计的要复杂得多。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完成一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其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除设计主方案,进行一般教学外,最好再设计一个副方案,即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方案。

    七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什么是语文教育资源呢?凡是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能供学生观察、欣赏、阅读、练笔的文字材料、媒体、语言环境、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的资源。

    要改变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只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册,只限于在课堂内学习,一个学期只靠读二三十篇课文和枯燥的重复练习,不仅语言积累不足,而且学生的视野也不开阔,再加上方法不当,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很慢。这种封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不喜欢阅读课,害怕作文课,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又从何谈提高语文素质呢。因此,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除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靠课外阅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充实了他的头脑,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敏捷;也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不仅知识贫乏,而且语言不够丰富,思路狭窄。这两类学生除了先天素质差别之外,更主要说明前者读书多、会读书,吸收知识多,积累语言多;后者读书少,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吸收知识少、积累语言少。说明语文课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文字教育资源。

    除了多读书之外,语文课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人们掌握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生活中的语言环境蕴藏着可供儿童学习的活教材。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活是学习语言的源头。叶老曾指出: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小学生的认识是从身边发生的事物开始的。现在许多小学生课内学习压力很大,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枯燥。儿童远离社会、大自然,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他们只能从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来抄作文,或写着成人的话、或写空话,甚至写假话,这是非常危险的。正如叶老指出的:“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产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页。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脱离学生生活的危险性。所以学语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方面现实生活中可供学生学习语文的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原理的要求,主要是将课内学习向课外扩展。

    一是向课外读物扩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设计出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的提高性的读写练习。如有的课文需要介绍作者、事件发生的背景等,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最好是根据课文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自己搜集材料,通过阅读和分析进行解决,而且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结果。当然,教师可以指出搜集材料的途径或提供一定的材料来源。又如课内节选了作品的一部分,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全文;课内选了某作家的文章,课外可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课内选了某作家的作品,课外可指导学生读另一作家的同名作品;课内选的篇章内容、思想较深,课外可选资料性读物,以帮助加深理解课内阅读内容;有的可作为训练要点的补充、巩固,使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能在课外阅读中用得上。要达到以上目的,最好能编出相适应的课外阅读教材。此外,还应有学生自选的读物。学校图书馆要创造条件备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中高年级,要教会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阅读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二是向生活扩展。如根据课文需要,带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观察、体验、欣赏、调查,以获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李吉林老师上课时经常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她认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儿童心情愉快,爱美之情升腾起来,儿童的语言便会伴随着情感而迅速排列组合,会讲出一串串具体生动的话来。还可以带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也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去购物,学习对话;在家庭中还可以参加父母之间的对话;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对话,学习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等等。一句话,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很丰富,只要教师、家长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主动随机获取,就会从中学习活的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发展语文素质。这是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忽视的。

    [最新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希望《[最新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理解重点语句,感受母子深情。

    一、导入新课渲染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31《我的油布伞》。[齐读课题]

    [多媒体映示课题及背景]

    2.冬去春来,时常下雨,飘飘洒洒的雨丝从天上洒落下来,织成了一幅铺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看到伞,我便想起母亲,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多媒体逐渐出现文字,师配乐叙述。]

    3.想读吗?我们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初悟真情

    渡:这是一件怎样的往事呢?请打开书,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正撼了,眼泪不禁噙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板书:伟大的母爱]

    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边读边划出能体现这种伟大母爱的句子,用你的真情把它读好。

    三、朗读交流深悟真情

    渡:愿意把你深有感触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吗?

    1.[有一回,我又淋了雨……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便红了。]

    你体会到什么?

    2.真是病在儿身,疼在娘心,谁来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感情}

    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伞)有了伞,;有了伞,。

    于是我向娘说出了心中的愿望,谁来读我说的话?[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指导读出愿望的强烈)

    3.面对我这小小的要求,娘为什么好久没做声,她在想什么呢?

    摸着我滚烫的额头,听着我病榻上的乞求,再想到窘迫的家境,娘为难了,她在考虑,在犹豫。最后,对孩子的爱战胜了一切,娘终于下定了决心。谁来读娘的决定?

    (指导读出语气的坚定)

    从母亲这一小小的承诺你体会到什么?谁再来读娘的话?

    4.这是完整的人物对话,只有连起来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自由读二、三小节。

    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娘说的话,一读我说的话。[播放《良宵》]

    渡:娘的脾气我最清楚,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从那天起,娘便开始了她的奋斗历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5.[从那以后,她每天一吃完晚饭……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为了给我买伞,娘如此熬夜织布,太辛苦了,谁来读?(指导读出娘的辛劳)

    6.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一声颤抖的"娘",包含这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谁再来读?(还有谁也被感动了?)

    而娘却,我再也无法抑制住情感的闸门,泪水,说。(引读)指名反复读。(评价:你还不是流着泪说的等)

    你读出了什么?

    7.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娘多欣慰啊,她再一次笑笑,平静地说。(引读)

    多么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去感受。(自由读第七节)

    配乐分角色读,男生读我说的话,女生读娘说的话,师读旁白。[播放《二泉映月》]

    8.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了。她手里拿着一把崭新的油布伞,喜滋滋地对我说。(播放7、8两节课文录音)

    我当时心情怎样?

    真是百感交集,把我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指名多人读,读好我喜悦心酸的复杂心境)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的油布伞》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的油布伞》教案,

    此时任何动作、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惟有默默地注视,让眼泪尽情地流淌……。同学们,此时,我从娘手里接过的还仅仅是一把油布伞吗?

    9.所以……(引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课文升华真情|

    1.一把小小的油布伞,对于我意义是那么深远。它是母亲的象征,是母亲的爱的化身。

    同学们,此时你不禁想起了谁?想起了她为你做的什么事?

    2.母亲对儿女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天空更广阔,比时间还永恒。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一起吟诵,"慈母手中线……"。

    虽然母亲对儿女的爱从不言回报,但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尽一尽孝心。你准备怎么报答妈妈对你的爱呢?

    3.可惜,妈妈不在场,看不到自己懂事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吗?(写信)

    是啊,还可以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你对妈妈敬爱与感激,有困难的同学参照正文提示。

    正文提示:

    妈妈,感谢你给我无边的关心与爱护,记得。

    妈妈,你放心,我。[多媒体出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五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其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复习

    1、把jqx三张卡片发给学生,老师读,拿卡片的同学上讲台领读。

    2、jqx与u相拼时要注意什么?(去两点)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引导看情境图,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图意。

    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刺猬老师在教四个小刺猬认读字母。四个小刺猬学得很认真,纷纷举手要求认读,它们要认读哪三个字母?)

    学生回答时,相机出示zicisi

    2、听语境歌。学生学会语境歌。

    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3、告诉学生:黑板上得3各歌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内容。

    二、教学声母zcs。

    1、字母z,音节zi

    (1)教学声母z的读音

    a出示表音表形图一

    图上画的是谁?她拿了个什么?(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来)小女孩手里拿了一张数学字母2的卡片。

    B出示声母z,告诉学生:z的读音和写字的“字”、字母的“字”读音差不多。

    C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读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挤出。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

    (2)字形及书写:

    说说z的样子,引导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像数学中的“2”)“像个2字zzz”。看z有几部分组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3)教学zi及其四声。

    Az有个特好的朋友叫i,出示音节zi

    B告诉学生:i在zi中不讲话,是哑巴,它和z组成的音节z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的音读得长一点就行了。

    C领读、齐读、指名读。

    D比较z和zi发音方法的异同。指读z和zi的卡片。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E出示zi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练习组词。

    物资姿势;紫色子女;写字自己

    2、字母c,音节ci

    (2)教学声母c的读音

    [课件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件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找一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章读一读,体会景色的特点。

    【重、难点突破】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释题:索溪峪是地名,从“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山谷。而“野”又是什么意思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我们带着三个问题来自由地浏览“索溪峪”?

    二、自由读课文

    围绕一个“野”字思考、讨论:“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三个问题。

    提示:

    1、“野”的理解:“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作者由远及近,由山水到物到人地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逐段朗读,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第一自然段: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第二自然段: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第三自然段: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启发:儿子如此“放肆”,作者写它们,是不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厌恶之情呢?为什么?

    第五自然段:人野

    默读课文思考:游人野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他们也会变得如此得野?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索溪峪的“野”的同时,体会作者流露其间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思想感情: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写作方法: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一般欣赏。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

    蹚过去、嘻嘻哈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1000字


    希望这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您所想要的内容。优秀的人民教师会从头把复杂的工作贯穿到尾,教师准备好教案,是为了教学做准备。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追求。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成为您的读书驿站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1)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教师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2)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从数学活动的概念出发梳理和剖析了数学活动类型和实施策略,并结合重点案例分析了展开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说话、对话、表演、操作及活动的整合。专家强调:教师应对数学活动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拓展与完善,以便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好的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两位专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的专题讲座,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已的学习体会。

    1.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活动的含义,认识到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专题中的一些重点案例,了解了数学活动的类型和实施策略。

    3.专题中所提出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类型和策略,特别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在教学实践中可操作性很强,将这次专题学习的成果应于自已的课堂教学,必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3)

    教学目标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看:(投影P76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手指游戏(2题)“口算游戏车”(3题)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找出8、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学生找到了表面的规律,如:9的口诀前后2句相差9、十位依次增加1、个位依次减少1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4)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作用,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是我对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 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 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间的迁移: 由刚开始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到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 由小数乘法到分数乘法; 由分数乘法到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假如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内容时, 考虑到它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深挖教材, 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又能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师: 神州五号于11月15日正式上天, 开始了太空之旅。(边说边出示杨利伟在飞船内的工作照)你们知道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6?8?6?8

    本案例中, 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教师具有较强的选材意识, 但是, 却忽视了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的儿童, 他们不一定对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兴趣, 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 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如小测验, 访谈和学生交流, 侧面了解, 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 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

    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个体的进步, 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 具体而明确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 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 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 包括: 教师活动的开展???导入、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 主题探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练习等; 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具、教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那种只关注活动过程“热闹”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 或者活动时只注重教学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做法, 是最不可取的。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5)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中树立学生自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可能性并初步感受并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体验可能性并初步感受并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受一定、可能、不可能。

    老师这里有两张红桃,看看,一会我们玩游戏。我任意抽一张会是什么?谁来猜一猜?再看看。说说为什么?(都是红桃)

    1、用两张红桃,感受抽出来的一定是红桃。不可能是黑桃

    2、两张牌红桃及黑桃,得出可能是红桃也可能都是黑桃。为什么?板书:一定不可能可能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小

    1、自己实验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转盘,小组合作,动手做转盘游戏。游戏规则:每人转一次,组长记录,红黄的次数。一种黄颜色多,一种红颜色少。说一说,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看各组结果。如果有失误就加全班。得出结论黄颜色的可能性大。让学生说说原因。

    总结理由:占的面积多的可能性大,面积少的可能性小。

    教师总结:看来,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板书:大小

    三、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1、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及原因。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同学们玩的游戏转盘,帮助老师猜猜他们最有可能玩的是哪一个。(1)判断:根据占的面积大小来判断,最有可能玩的是1号,因为面积大。

    老师连线(2)看课件连线,1个。(1)从笼子里跑出兔子。看看会出来什么颜色的。一定不是白的、一定是白的、可能性大、一样。让孩子们先自己判断。然后交流。

    重点是说理由。

    2、探索有几种可能性,可能性大小。联系实际4个课件

    (1)掷骰子、参观门票、摸球、圆珠笔、扑克牌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情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1)色子是六个面,每个面是表示数字的点。想想有几种可能?.指名回答。(2)关于门票联系实际,说说几种可能?(3)摸球题,自己先看清楚每个盒子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球?然后判断,填空。说明理由:什么颜色的多?可能性就大。(4)笔筒类似,比较简单。(5)审题:花色?红桃、黑桃、梅花都有可能,所以三种。红桃张数多,所以可能性大,梅花张数少,所以可能性小。

    四、深化学习,联系生活,并且试着改变大小。

    老师这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动画,想看看吗?那就要认真看,还要认真思考,回答问题,能做到吗?

    (1)动画:扑到那种可能性大?因为蓝蝴蝶很多,所以可能性大,黄蝴蝶只有一只,所以可能性小。演示。学生看,证实自己的答案。改变大小:怎样才能抓到更多的黄蝴蝶?多放几只。可能性就更大了。教师小结:想让谁的可能性大,就把谁多放进去一些。

    现在同学们看看第四道题。你试着涂一涂。怎样才能符合要求。设计好了,再做。

    (2)涂色;学生自己涂色,必须有三种颜色,而且红色必须最多。3个红色,2个黄色,2个绿色。4个红色,1个黄色,2个绿色,4个红色1个绿的,2个黄的。5个红色1个绿色,1个黄色。展示学生作品。

    (3)设计转盘,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五、这道题比较难,看看谁最聪明。

    (1)小组交流先说说怎样画,用铅笔把字写下了来,觉得合适了再画。看题目要求。

    同学们,元旦快到了,班里准备搞一次抽奖活动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助老师设计一下转盘。

    要求:三等奖最多,用黄颜色表示。

    二等奖其次,用蓝颜色表示

    一等奖最少,用红颜色表示。

    (2)集体交流,展示两种:1红2蓝5黄1红3蓝4黄

    六、总结归纳

    今天我们知道了可能性有大有小,还简单的接触到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一步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可能性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大小,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我采用了抽牌游戏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很自然地复习了一定、不可能、同时引出了本节课要讲的可能行性。这样做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用孩子们经常玩的转盘游戏,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总结出转盘区域大,可能性就大,转盘所占区域小,可能性就小。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从笼子里跑兔子连线、掷骰子、抽门票等等,通过简单的有趣的情景,让孩子们体会可能性有几种,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并且重点说明理由。通过摸球、摸牌活动自己动脑,孩子们做的都不错。之后我通过创设动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可能性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多放一些黄蝴蝶,黄蝴蝶的可能性就大。孩子们初步感受了改变可能性大小。我又设计了一组涂色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答案是不唯一,孩子们通过思考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总之这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本节课知识要点。本节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在讲课时孩子们涂得红黄蓝颜色在试讲时看得很清楚,但是换了一个清楚的投影仪颜色反而不清楚了,这是老师考虑不够全面。再者教师的数学语言还要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6)

    教材分析

    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

    1.用100米篱笆,在空地上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并对实践中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得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

    2.用100米篱笆,利用一堵足够长的墙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在实践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

    最后,借助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特点进行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探究中,经历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的实践活动过程,探索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1.认识到运用图表分析法收集信息、探索规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学会“问题——实践探索-——解释——再实践、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养鸡场怎样设计“面积最大”。

    难点:同样长的篱笆,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个面积最大的验证方法。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7)

    标题:小学数学老师教案教学反思

    引言:

    教学是一种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编写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分享一次小学数学老师编写教案并进行教学的经历,并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次反思,我希望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教案编写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加减法运算”。在编写教案之前,我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了充分调研,了解到他们对于加减法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我决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引入、示范演算、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堂引入:

    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一个“加减宝石游戏”。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宝石图案的海报,让他们猜测图案中隐藏了多少个宝石。然后,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出宝石的数目。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思考,提出各种想法。然而,在这个环节,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使有些学生错失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下一次需要注意在活动设计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

    2.示范演算: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我进行了示范演算。我将一个充满宝石的袋子作为教具,向学生展示了具体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过程。我清晰地呈现了每一步骤,并强调了注意事项。然而,我在演算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与学生互动,没有让他们亲自操作。下次,我会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运算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了一堆卡片,上面分别写有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卡片的数量有限,个别学生没有获得足够的训练机会。下次,我将准备更多的卡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4.游戏互动: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快闪”游戏。学生们分成两队,通过回答口算题目,争取获得更多的得分。这个游戏既考察了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不过,游戏环节的时间安排过长,导致部分学生在等待过程中出现了不安和分心的情况。下次,我会缩短游戏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有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在设计教案时,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适度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外,我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8)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任务:

    预习数学书12、13页的内容。

    2、在家中认一认面值是100元、50元、20元、10元的人民币。

    1、创设情境: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结合文中情景图)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4、我们该怎么付钱呢?你见过大额人民币吗?

    1、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么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的上衣,可以怎么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拓展提升:

    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简短(篇9)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教师做到了: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在这里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答问题。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其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师范文大全花时间为你编辑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师要跟进作业的质量和课后的跟踪指导,教案可以把学生从广泛的教材中解放出来。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1)

    问题提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语言,在实践中应用语言。在本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感悟语言的优美情韵,陶冶情操,积淀语感。如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促进了理解和感悟,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案例描述: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

    二、品读,感悟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

    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引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贴图:像树的云)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引读句子)

    4、师: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种,今天种,明天种,种了许多小树苗,那小熊在种树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平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2)

    现在处处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师的首要责任。了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觉得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听老师朗读下列句子,看哪一个句子让你觉得小壁虎有礼貌。

    (出示:1.小壁虎说:鲤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小壁虎说:鲤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第一个句子让了觉得小壁虎有礼貌。因为小壁虎把鲤鱼叫作鲤鱼姐姐,还用您。

    生:小壁虎还说:行吗。

    师: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口气。下面,我们进行现场借物,看哪位同学最有礼貌。

    师: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谁来跟我借铅笔?

    生:老师,您把铅笔借给我行吗?

    师:说得好,真有礼貌!老师这支铅笔奖给你。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借物,用上礼貌语您行吗,比比谁最有礼貌。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中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利用现场借物既对学生进选择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一箭双雕,很值得我们借鉴。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主动掌握了知识。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更深、更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实现思维质的飞跃,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要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读一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书中说,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如果小鱼借走了尾巴就不能在水里游了,那么就可能被水淹死沉到海底。

    生:老牛借走尾巴会遭到蚊子叮咬,它会浑身痒痒的,可能痒得受不了,于是就不能干活了。

    生:燕子的尾巴借走了,燕子就不会飞了,那冬天来临的时候会被冻死的。

    生:我认为这三种小动物都很机灵,他们都能保护自己,所以不借。

    生:我认为他们三种小动物都很自私,不愿借怕自己受伤害。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很好,小动物的尾巴各有个的用途,谁也不能代替谁,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事物,借了也没有用。所以不是自私,是没有必要做出更大的伤害。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看大家都有同感。对小鱼、老牛、小燕子有理解之心,那么能不能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呢?

    生:(四人一组表演朗读)

    师:大家评议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小鱼的话读得生硬,应该用商量的语气读。

    生:老牛的话应该慢点说,因为老牛走路慢,是慢性子,所以说话有气无力的,一定要慢说。

    生:(补充)书中说是黄牛伯伯,可见年纪大了,所以说话有气无力的,一定要慢说。

    生:燕子阿姨是长辈,跟长辈说话要有礼貌,所以应该热情点。

    师:热情点、亲切点、和蔼点就好了,继续。

    生:去小壁虎的同学读得很好,看出有礼貌,尊敬长辈。

    师:老牛听了小壁虎的话很激动,真替它伤心,同学们它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结果会怎样呢?请你模仿课文中的那段话,仿说一段话,小组商量后发言。

    生:小壁虎爬呀爬,它看见蜥蜴在捕食呢,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蜥蜴说:不行呀,那样我就残废了,怎能养育我的小宝呢?

    生:(补充)应给用个称呼跟蜥蜴说话,称呼它叔叔。

    师:你接受吗?好,继续说。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另一棵大树上,看见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壁虎说:小猴,小猴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猴说:没有尾巴我怎么翻跟斗呢?不借,不借。

    生:小猴子那么机灵,那么聪明能借吗?

    生:小壁虎伤心地往家走,在路上遇到它的哥哥大壁虎,它把丢尾巴的事告诉哥哥,哥俩一起向蛇要回了尾巴,可是安不上,只好失望的往家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想象得太丰富了,补充了教材的空白。语言表达非常真切。

    评析:课堂上体现了自主、自悟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仿、自说,牢固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既得法于课内,又延伸于课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紧紧围绕对话情节品读、评议、讨论,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交流各自看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3)

    【教例】一年级《放小鸟》(苏教版)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请你做个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找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这儿呀?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的听话!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于是,我决定怎么做?请大家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到了什么地方?

    生: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它的妈妈。

    师:那么,小鸟会对我说些什么话呢?

    生:小鸟会对我说:谢谢你!

    生:小鸟会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放了我。

    师:这时,小朋友高兴不高兴呢?

    生:(齐答)高兴!

    师:那么,我会对小鸟说些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小鸟,我不留你了,你要和妈妈好好地生活。

    生:我会说:小鸟,你要多多保重啊!

    生:我会说:小鸟,以后我不照顾你了,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师: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小鸟,为什么还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朋友是一个好人,所以他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不放小鸟,小鸟会饿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把小鸟放了。

    师: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生:对。因为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

    生:对。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对。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不应该把它们关起来。

    【评析】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上述教例,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每个学生都想当一回翻译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教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上述教例,教师着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在这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将与语言得到同步地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3、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4)

    【案例】: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案例分析】: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半截蜡烛夫人快乐()(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6)

    一、有关背景

    《放小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上的课文。这一课叙述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色彩美丽,眼睛灵活,招人喜爱。我精心喂养,可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我很着急,怕有什么不测。当我听到小鸟的鸣叫,看到老鸟的焦急,不由得心动,于是决定放了小鸟。本文通过我由关小鸟到放小鸟的经过,表现了爱护小鸟、让小鸟自由飞翔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浏览本站!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二、实施(教案节录)

    1.深入课文,情为先

    师:对照图自己把课文第一段仔细地读一读,这只鸟可爱在哪儿?

    生:小鸟全身长着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多可爱呀!

    师:如果你养了一只这样可爱的小鸟,会怎样对待他呢?

    生:(讨论)我会逗它玩;陪他说话。

    我给它吃好吃的东西。

    我带着它到公园里去玩,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跟你们一样,可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鸟呢。

    生: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不停地照顾它。

    【此过程是让学生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小鸟的可爱,体会到课文主人公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我由担心、着急,最后决定放飞小鸟做了铺垫。】

    2.演艺角色,入情深

    生: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听到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可能是小鸟的妈妈来找孩子呢。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笼子里的小鸟在叫,窗子外的鸟儿也在叫,而且听起来很焦急,如果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谈心的话,他们会谈些什么呢?

    生:(学生们一个扮演鸟妈妈,一个扮演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小鸟: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呀!

    鸟妈妈:孩子,你怎么会在笼子里的?

    小鸟:我飞不快飞不高,被人捉住了,怎么办呢?

    鸟妈妈:我们整天忙着捉虫,人类还要害我们。

    小鸟:我又饿又渴,又害怕。

    鸟妈妈:孩子别哭、别急,妈妈在想办法呀。

    (大家评一评,哪对小朋友配合得好,奖颗友爱星。)

    (谁表演得棒,奖颗小金星。)

    师:读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跟着妈妈飞走了。

    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边学着小鸟飞,边说。)谢谢你,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获得自由啦,真高兴!

    我又可以回到妈妈身边啦!

    人人都像你这样爱护鸟儿,该多好。

    师:我望着远飞的鸟儿会说些什么?

    生:鸟儿,鸟儿你飞吧,飞到你喜爱的树林。

    飞到你喜爱的田野。

    多吃掉些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保护我们的田野。

    我们爱听你那快乐的歌声。

    【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把自己融于角色,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情景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学们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想象能力。】

    3.朗读体验,情意浓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学生自由读,并且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学生:读这句的时候,语气要轻松,语调要高一点,体现了这只鸟是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喜爱。

    读好黄色的嘴巴后,稍微停顿一下,两只眼睛和一闪一闪的之间要接紧凑。这样可以表现小鸟的可爱。

    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了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比赛读,谁读得好,为什么。)

    学生:语气要急一点,要把小鸟见了鸟妈妈时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突然、叫了起来、多焦急呀要加重语气,这样才能体现出鸟儿们焦急的情景。

    出示: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

    学生:(小组中相互读,选一代表读。)

    小鸟对着我这儿稍微停顿一下,好像小鸟对我也有感情了。

    飞走了要读得慢一些,声音渐渐轻下来。说明小鸟飞远了,也体现了我对小鸟依依不舍的心情。

    【情感朗读一直贯穿着全文,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激励学生读好课文。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悟情,读中获得读的能力,使学生情感波澜不断前进。】

    4.由情而发,明道理

    师:如果你也得到了这只小鸟,你会与小男孩一样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生:会的,因为我也喜欢它。(板书:喜爱)

    师:我看着笼子里的小鸟,它不吃也不喝,会想到什么?

    生:小鸟太可怜了,会死吗?(板书:担心)

    师:(刚才小朋友表演了鸟妈妈见到了小鸟被关在笼子里的情景)

    当我听到小鸟和老鸟的叫声是那么焦急,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会很难受。

    我不能让鸟儿母子分开。

    快放了小鸟吧!

    师:放了小鸟后,我失去了美丽的小鸟,但我为什么会高兴呢?

    生:因为我不愿意小鸟被渴死、饿死。

    我看到小鸟获得了自由,飞起来多快活呀。

    我不愿意看到小鸟失去妈妈,妈妈失去孩子,这样很痛苦。现在小鸟又回到了妈妈身边,多么温暖,多么幸福。

    我听到了小鸟欢乐的歌声。

    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都去爱护它们吧。

    【课文从姑妈送小鸟我养小鸟决定放小鸟终于放小鸟,与之相应的心理情感变化是喜爱担心着急高兴。小朋友们随着课文中主人翁的心理变化起伏跌宕,随着情节的发展,课文所起的教育程度也越深,同学们懂得爱护鸟,因将其放归自然,还给小鸟自由自在的生活。】

    5.交流信息,扩展知识

    师:有的小朋友家里养着鸟,对鸟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小朋友爱看书,从书上知道不少有关鸟的知识;有的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动物世界从中也能了解;有的会打电脑,从网上查找资料。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

    生:(小朋友拿着自己准备好的画或者图片)

    我向大家介绍的是丹顶鹤,又叫仙鹤。它生活在沼泽和芦苇滩上,全身羽毛洁白,头顶露出红色的皮肤,翅膀羽毛尖梢黑色。它爱吃鱼。觜、颈、腿很长,姿态优美。

    生:看,这是杜鹃鸟,比鸽子小些。它会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因此又叫布谷鸟,它爱吃毛虫,是著名的森林益鸟。

    生:这只美丽的小鸟叫黄鹂,全身金黄色,经常在绿荫树丛中鸣叫,婉转动听。主要吃昆虫,每年消灭大量害虫。

    还有极乐鸟、八哥、画眉、乌鸦、啄木鸟、燕子、黄雀

    【感谢您浏览本站!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愿意上台介绍的奖小红花)

    师:我们把大家介绍的小鸟图片和画画贴在墙上,平时还能经常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各种鸟儿美丽羽色,聆听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叫,欣赏鸟儿轻盈灵活的姿态。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爱鸟的情感。)

    【通过交流,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高,获得的信息不断丰富。孩子们也许要在大家面前大胆表述,多锻炼自己。从中,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必将转化为他们今后学习语文的动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简析

    这篇课文看似放小鸟,实则放飞的是对自然界一切美好实物的祝福,如何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孩子稚嫩、纯真的心灵中,天生有对弱小动物的怜悯之情,因此本教案就着重抓住了孩子的这个特点,选择课文中值得人为之动情的地方,创设情境再现鸟妈妈和小鸟相见的感人一幕。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行想象说话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学生们一个个进入了角色,为小鸟的命运心焦,这既激发了爱护小鸟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各小组同学人人参与,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引发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开发,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共同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备课中也考虑到留给学生们演艺、讨论的足够时间。(我怎么照顾小鸟的;鸟儿母子相遇时说些什么,做什么动作等。)教师的评价也有讲究,在表扬个人的同时,还要肯定小组的努力,使学生得到伴随着集体成功而获得的个体满足。既评个人,又评集体;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已日益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要求。本教案设置了交流信息,扩展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亲历获取信息(课前收集各种鸟儿图片)---处理信息(选择自己要表述的内容,动手办展览)---发布信息(当讲解员)---分享信息(参观展览)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将课内的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同伴和老师,解说自己亲自准备的资料时,这既是在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更是一种成果展示。虽然有的学生所表达的只有一、两句话,教师也给予及时而正面的评价,肯定他们的成果,培植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的潜能发挥。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学生把短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如:描述小鸟美丽而可爱的外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鸟儿母子相见时焦急的情景);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如:放小鸟时我对小鸟的深爱、依依不舍。),在读中悟情、悟理。

    整堂课所有的环节都围绕着对情的关注,由情促就了主人翁想法的转变,由情促使了学生们课文的领悟。我们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有一股激情与冲动,(如:假如我也有这样一只小鸟,我会怎样对待他呢?)进而学生在自身情感的推动下不由自主地去体会、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所有的环节都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可能地保持了教学结构的统一。整堂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活是生的。学习新知识,应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更易掌握知识;生活是有情的,语文应是饱含情感的学科。本案的设计就着重这个情字。

    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精选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精选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 能在课文中正确认读“做、操、令、公”会按笔顺正确描摹“令、公”两个字。

    2 复习韵母ao、ou、iu,会拼读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zǎo、cāo、kǒu、gǒu、māo,能看图拼读音节短句。

    3 能正确朗读儿歌,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重点和难点

    1 能正确拼读带有韵母ao、ou、iu的音节,读准平舌音:做、早、操。

    2 图拼读音节短句。

    重点和难点

    1 能正确拼读带有声母zh、ch、sh的音节,读准翘舌音。

    2能初步区分平翘舌音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我们天天上学以后就要做早操,你觉得做操有哪些好处呢?

    2 揭示课题:29 做早操

    3 出示音节zuò、zǎo、cāo,

    (1)自由拼读:谁会拼?反馈。

    (2)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平舌音)

    4 学习生字:做、操,交流记字的方法

    除了做操,还可做什么?

    你会做什么操?

    5 齐读课题。

    说明:

    “zuò”不是本课新学的音节,而“做”是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正好通过复习,巩固这个三拼音的音节,还可借助它学习生字“做”。由于谈话中已经引出了“早操”,所以“zǎo、cāo”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发挥学生的潜力;再让学生在拼读中主动发现这三个音节都是平舌音,更有利于正音和巩固。

    二 听录音,学习儿歌。

    1 听课文录音,说说谁做早操?

    (1) 引出:花鹿姐姐、小狗、小猫、小白兔、小公鸡,出示动物图片。

    (2) 学习生字:公 说说在哪里看到过“公”?(公共厕所、公用电话、公共汽车等)

    2 再听录音:他们是怎么做早操的?

    (1) 学生交流。

    (2) 学习生字:令

    3 区别“公、令”的字形:这两个字很像,有什么不一样,你怎么记住它们?

    公——八字头,撇折,点,共四笔;

    令——人字头,点,横撇,点,共五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简短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