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瀑布课件集锦13篇
  • 瀑布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01

    瀑布课件集锦13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框架,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反复比较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认为“瀑布课件”是最精华的一篇文章,建议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方便随时查看!

    瀑布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瀑布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自主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引旧入新,激发兴趣

    导入: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静夜思》《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等。)

    大家背得真熟,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写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板课题)

    2、现在我们就和李白爷爷一起来到庐山上,跟他一块去看壮观的庐山瀑布,好吗?

    二、检查预习

    1、李白爷爷又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打开书76页,注意读完诗以后再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开始。

    2、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瞧,可爱的字宝宝也说要和你们交朋友了,赶快读一读。

    谁来读?(纠正字音)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3、去掉拼音行吗?男女比赛读。

    4、能给这些字找找朋友吗?

    全班读一读这些词。

    三、学生自读,品词析句

    1、生字读得这么准,真棒!下面同位互相听听诗也读准没有?注意同位读的时候字音读准没有,诗句读流利了吗?(板:准、流利)

    2、你的同位读正确了吗?谁来说?

    全班读一读这首诗。

    3、那你们能说说李白爷爷站在哪里看瀑布的呢?(解题)对,所以题目用了“望”字,非常准确。

    4、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诗,在不懂的地方划上“?”。

    5、谁来说说你有哪些地方不懂?(课件:整首诗)

    ⑴“香炉”是什么?(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

    “生紫烟”是什么意思?(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生:升起)

    师: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边想象边读这句诗。

    ⑵“挂前川”是指什么?用“象”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对呀,李白真不愧是个浪漫的大诗人,随着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象一条大河挂在前面。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谁能读出这种壮观的气势?

    这样如诗如画的境界,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色,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二句。

    ⑶“三千尺”指什么?

    (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

    “疑”指什么?(象、好似、可能是、如同、就像是)(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落九天”是什么意思?(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6、看到这么壮观的瀑布,要是你是李白爷爷,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7、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你用“啊!……真……”这个句式来夸夸它吧!(课件)

    8、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个别背诗)

    9、背得真不错。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一天,李白来到庐山上……”,先小组练练吧!

    个别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

    六、作业

    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总述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成长、学会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协作、探究、发展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瀑布课件 篇3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教师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瀑布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主、有效的合作和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实质,有效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使景与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的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小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

    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展示投影,让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4、我们再用歌声来赞颂庐山瀑布的壮美吧。(师生齐唱)

    六、延伸拓展。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2、展示老师创写的几首小诗。(起一个鼓舞、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都能写,自己也能写。)

    瀑布课件 篇5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诗歌的国度,打开诗歌的大门,有无数的珍宝。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2、会背李白的诗吗?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下了上千首诗歌,现在流传下来的有900百多首,人们非常喜爱他的诗,称他为“诗仙”。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理解诗题,认识“庐”、“瀑”

    1、看老师写诗题:

    望庐山瀑布。

    ⑴指名读。

    ⑵范读。

    ⑶齐读。

    ⑷再读一遍,看谁能读懂题目的意思。

    2、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李白畅游庐山之后写下的。

    3、认识“庐”:

    去过庐山吗?(板书lú)庐山在我国江西省。那里风景优美,很多人都去游览。齐读生词。

    4、认识“瀑”:

    什么是瀑布(板书:pù)谁见过?能给大家说说吗?

    一提到瀑布,我们就想到水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而下,像一块白布挂在那儿。看,瀑这个字怎样记?对,三点水加暴雨的暴,多急的水流哇!齐声拼读两遍。

    5、想看看瀑布吗?我们来看看瀑布:

    (课件:瀑布的动态影片)

    好看吗?谁来夸夸瀑布?

    夸的好!

    想不想知道李白是怎样赞美庐山瀑布的?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打开课本第76页,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也想读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

    (课件出示全诗)

    3、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⑴炉:又是一个lu字,怎样写呢?(板书:炉)哦,和庐山的庐是同音字,怎样区分?

    ⑵疑:会用疑组词吗?

    4、我们把生字送回诗中,齐读一遍。

    四、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过渡:通过读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诗只读准字音还不够,要边读边想象,才能读懂诗的意思,才能品出诗的滋味。

    1、下面,我们就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意思,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作上记号。

    2、来,和同桌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能读懂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有读不懂的词提出来讨论讨论。

    3、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充分交流。

    4、通过讨论,诗中还是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没关系,老师来帮助你读懂。

    ⑴先看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见过香炉吗?香炉原指烧香的炉子(课件:香炉图)寺庙中经常可以见到,点燃香的时候,便云雾缭绕。诗中的香炉可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课件:庐山、香炉峰)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庐山香炉峰。

    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样的景象吗?这紫烟实际上是山上的什么?

    对,香炉峰上的云雾被阳光染成紫色的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香炉峰脚下: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远远望去,瀑布多峰顶的紫烟中飞流而下,像一条大河挂在前面的山川上。在阳光、紫烟、青山的映衬下,瀑布银光闪烁。美吗?

    ③谁来美美地读读前两句?(课件:诗文)

    指名读,范读。

    听出来老师是怎样停顿的吗?谁能向老师这样读?多像神话中的仙境啊,谁还想读?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红日、青山、紫烟、瀑布,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让我们边读边在眼前出现这一美景。

    ⑵再看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飞流是怎样的水流?

    (又急又猛)(水像飞一样地流下来)

    谁来读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古代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九百多米呢!再读一遍,把它变高。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哦,是被诗人夸大了。诗人想用三千尺表现瀑布的什么?(瀑布太高了!瀑布太壮观了!)我们齐读一定更有气势。领读一遍。

    ②银河在哪儿?

    (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其实是由许多闪烁的星星组成的。)

    九天又是什么意思?

    (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

    银河从天上落下来是何等的壮观,这里诗人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真的是银河从天上掉下来了吗?

    (不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是什么样的美景令诗人产生了这样的想象?(课件:瀑布飞流而下)

    (啊,瀑布飞流而下的气势是多么壮观啊,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看画面再读后两句。

    ③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另一首诗好像也用到了这个“疑”字,谁知道是哪一首?

    (一生背,齐背静夜思)

    李白还有一首诗也用到了“疑”字,会背古朗月行吗?

    (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齐背)

    由瀑布飞流而下的气势想象到银河落九天,由床前明月光想象到地上霜,看到天上的月亮想象到那是仙人用的镜子,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歌特有的风格。

    ④看看书上做的记号,现在都能读懂吗?

    五、诵读

    1、范读引路: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李白感受了庐山瀑布的状美景象,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能不能让我来读一读。

    怎么样,为我评评吧,老师读得有什么特点?

    (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那就是缓缓地读,边读边想象,读快了就没有滋味了。还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古人吟诗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喜欢加上自己的动作,韵味自然就出来了。)

    你来练练,一定读得比老师还要好。

    2、学生试读,相机指导:

    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头摇得太快就没有味道了,慢一点儿,再来一遍。这次有味了!)

    谁还想读?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得更慢些,留出想象的空间)

    听听女同学读得美不美?

    (多美的景色呀!)

    听听男同学读得怎么样。

    (不愧为男子汉,真有气势!)

    3、熟读成诵:

    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就是大诗人李白,(课件)面对如此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想不想放声吟诵这首诗?

    自己先来练习几遍。

    准备好了吗?哪位小李白先来吟诵?要边吟诵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谁还想吟诵?

    小诗人们,我们现在就在庐山脚下,让我们放声吟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

    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起叶圣陶先生也写过一首描写瀑布的诗。他笔下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欣赏。

    1、课件播放全诗及朗读录音。

    2、喜欢这首诗吗?请你也来读读。

    3、读了这首诗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远望瀑布雄伟壮丽,叶圣陶先生近看瀑布如烟、如雾、如尘。两首诗相隔千年,写法不同,但是为我们描绘的瀑布图却同样美丽。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收集描写瀑布的诗读一读。

    瀑布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3个字,会写7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比喻句,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色,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1、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均可,让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2、然后由教师讲解,或学生介绍: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然后引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审题。

    学生读题后,由教师介绍这篇课文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的景色的诗歌。

    三、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丢字。读后,可组织学生评议。

    四、分段讲读课文。

    指名读诗歌第一节。

    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

    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

    2、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3、合作识记生字(小组内说说方法)

    4、抽卡认读生字

    指名朗读文章

    写瀑布的声音。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讲读诗歌第2、3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1)想象一下,“望见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么?

    (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2、指名朗读第3节诗。

    读前提出思考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①“屏”是什么?

    ②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样的?珍珠的屏会使人感到怎样?诗里怎么说的?

    (指的是从瀑布顶端到瀑布的脚下都看到了。)

    (读诗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回答。)

    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喻成什么?

    读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议论:(“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可以折叠。)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

    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熟练地朗读基础上自己感悟出作者笔下的春雨的美丽,学习拟人的写作手法,并利用想象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在脑海中展现变化多端的春雨。

    教师总结

    (1)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作者用了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壮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察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12瀑布

    远听见声音像……又像……

    较近望见全身衬着一道白银

    脚下仰望珍珠屏烟雾尘

    瀑布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2、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

    品读了解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从而体会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初识壶口

    请同学们打开书散读课文。

    1、思考: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明确:气势磅礴。

    三、再访壶口

    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个人圈划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体现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在黄色与白色的迸发交融中,黄河仿佛是千军万马在黄土高坡上奔腾,兽脊踊跃,横冲直撞,砂石蔽日。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4)“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剁去”作者运用“齐齐”“切”“寸寸”“剁”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定的意志与不懈的伟力。

    3、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作者是如何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4、文章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风景名胜吗?作者想借此传达怎样的心声呢?齐读最后一小节,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拓展感悟。

    请你来谈谈我们中华民族哪些事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事例如:虎门硝烟、二万五千里长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a)摘抄、背诵一段喜欢的语句;

    b)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气势磅礴百折不挠

    壶口瀑布

    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瀑布课件 篇8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

    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5、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6、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1、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

    瀑布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识生字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课文

    4.感受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古诗《望庐山瀑布》

    2.说说你见过的瀑布,或回忆以前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瀑布的

    3.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自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这首诗写了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全身、仰望瀑布的情景

    3.小结: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写景的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瀑布

    (宏伟、壮观等)

    2.课文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写出来的?

    再读课文,圈划有关内容

    3.交流: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

    把瀑布的声音比作浪涌向海滩的声音,又比作吹过松林的风声

    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把水珠比作:珍珠、烟、雾、尘

    4.小结:恰当的比喻使文章更生动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拓展:

    1.学习生字:喻组词

    2.补充描写“瀑布”的段落

    瀑布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山水清韵》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 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老板50元人民币黄河,再引出壶口瀑布,然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小戏法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 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让学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做铺垫。

    (3)品读文章。

    学生了解了初识壶口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在再访壶口的一部分。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

    (4)感情升华。

    设问:作者仅仅是赞美壶口瀑布吗?他还赞美了什么?启发学生感悟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历尽艰难、宁压不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后,在雄壮的旋律中再读第六段,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仅是想赞美壶口瀑布,更重要的是赞美了黄河的精神,而黄河的精神也恰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作者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呈现给我们一个气势磅礴的黄河形象。

    (5)拓展练习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6)作业设计:(四选二)

    1、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2、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3、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4、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记》,并写下你的读后感。

    使学生多元化选择作业,选择他们所擅长的部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瀑布课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近)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近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瀑布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流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而我课前采取“小导游30秒”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入情入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五一节快到了,又是一个旅游的好时光,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玩一玩,大家高兴吗?

    2.在“小火车之歌”的律动下,火车来到了“心语林”车站。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了解学情,心中有底。

    小调查:学习课文前你们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读课文、认字、查资料、提不懂的问题、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

    l请自己认字的同学读读生字

    l请同桌同学互读、互纠、互教、互动。

    二、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1.小火车开动,来到“快乐林”。

    2.欣赏影片,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什么。

    3.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并作学习汇报。

    (结合指导朗读,随文识字,重点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试着自己美美地读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畅所欲言

    1.在优美的瀑布声中欣赏各地瀑布图片。

    2.我口说我心:说说自己看完图片最真实的感受。

    (感悟瀑布的雄伟、壮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外之音】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瀑布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习收获,结束教学;

    【瀑布课件集锦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