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放大镜课件十三篇
  • 放大镜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0

    放大镜课件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同时,编写优质的教案课件也能够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根据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别整理了标题为“放大镜课件”的内容,为了方便今后查阅,请你务必收藏本文!

    放大镜课件 篇1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放大镜是我们生活中一样比较常见的东西,我想很多小朋友都会对它产生浓浓的好奇心吧,教师们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教导它们怎样使用放大镜,让幼儿学会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放大镜课件 篇2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感觉放大镜为人们的观察活动带来的方便,对放大镜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人手1只,用来观察的实物,如动物标本、树叶书签、图书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种动物标本,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欲望。

    教师:这里有一保漂亮的蝴蝶,蝴蝶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看得清楚吗?那怎么才能经看清楚呢?你死我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呢?

    2、幼儿加快关于放大镜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用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教师:你见过还有谁也用过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做什么?

    3、认识放大镜。

    教师请每位幼儿取一只放大镜小心地握在手里观察。

    教师:放大镜是什么样的?握在手里的叫做什么?

    教师:人们用放大镜的什么地方观察?

    教师:放大镜的镜片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朋友在使用放大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

    请幼儿自选一种实物,使用放大镜进行自由观察。

    再请幼儿谈谈使用放大后的感觉。

    教师:假如没有放大的帮忙,我们会感到怎样?

    教师:如何使用放大镜才能自得更清楚?(注意放大镜和实物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一个最好的距离,才能看破得最清楚。)

    活动延伸

    效果分析

    放大镜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ppT。

    活动流程: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活动记录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1)接下来是听。听,需要一些时间,请安静地听。(播放鸟鸣声)提问: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

    (2)出示ppT3:是啊,灵敏的耳朵从声音里听出是鸟儿在唱歌。刚才放大镜把蝴蝶的翅膀变得那么奇妙。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放大镜下,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这粉色的是放大镜下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6,是什么呢?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3)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比较吗?

    (4)平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出示ppT9: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2)出示ppT10:是手指吗?在你们的座位下面就有一个放大镜,拿出来,找找朋友,找找你自己身上,是手指吗?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近吗?不能太近,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1.出示ppT13,提问:白白的纸上有什么东西?能看得清楚吗?用什么来看?放大镜能让看不清的东西看清楚。来,把白白的纸拿出来,带着问题去发现哦!你看到了什么?小东西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请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4号手里拿着什么?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4.讨论: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和4号手里拿着什么?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2.出示ppT18,可是当人们对着水,说爱和感谢的时候,水在放大镜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逐一出示ppT19-23。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开展得较顺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放大镜课件 篇5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总结要素: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课件 篇6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习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放大镜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小百科: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放大镜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通过两个实验,观察晶体、制作晶体,并进行食盐记录。

    3、通过欣赏各种晶体,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蜡烛1只、火柴

    1、试验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观察和制作提示教学流程:

    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谁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画这些晶体。

    2、实验一: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观察提示: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镜下的细微颗粒和肉眼看到的颗粒形状一样吗?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生回答。

    总结: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体实验二: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蜡烛、食盐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实验猜想:我们制作的晶体和未融化前的晶体会一样吗?操作提示2:

    (1)把玻璃片用木夹子夹住,在离外焰5厘米以上的位置加热,缓慢移动玻璃片,使受热均匀。

    (2)有一半的溶液析出晶体后就不再加热,让水分自然蒸发。

    (3)请仔细观察结晶的过程,和结出晶体的颗粒形状。师:已经看清楚操作提示的小组来领材料。

    2、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

    学生反馈,教师帮助不成功的小组寻找原因:是因为加热过度,晶体失水的缘故。

    3、学习制作大晶体

    师出示自己培养的大晶体,学生观察,阅读课本第9页学习培养的方法。

    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培养。

    三、回顾课前的问题

    反馈学生的课前提问,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引导课后再研究。

    放大镜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激发幼儿探索使用放大镜的兴趣。

    3、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动难点:

    发现随着放大镜的上下移动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2、每组准备一些可观察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 介绍名称——放大镜。

    二、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放大镜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间凸起的,边缘是薄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放大镜。

    1、幼儿用放大镜自由观察桌面上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小结:在使用放大镜时,慢慢上下移动放大镜,保持合适的距离,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过图片让幼儿感知放大镜的使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幼儿再次使用放大镜随意观察活动室内任何地方,体验使用放大镜带来的乐趣。

    放大镜课件 篇10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进入新课

    1.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侧?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教师板书.

    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继续用上面器材学生进行实验.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移到焦点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

    请学生回答: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

    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近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教师板书。

    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讲述工作原理: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实际演示打出一张幻灯片.

    对照投影仪实物,教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结构与使用.学生看课本图6—23.与幻灯机比较,投影仪用两块大螺纹透镜作聚光器(作用相当于凸透镜).使用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镜反射到屏幕上.其优点是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直接放映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图表.使用方便。

    4.讲解放大镜原理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用作放大镜.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慢慢远离课本.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凸透镜继续远离课本,还能始终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

    教师出示显微镜.讲述: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常用显微镜.它的主要结构是有两个凸透镜.一个是目镜,一个是物镜。

    讲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数。

    三、小结本课内容

    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复述一遍。

    2.课内完成节后的练习1、2、3.

    3.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7、8、9、10题.

    (五)说明:

    1.关于学生实验的说明见本章第三节中的说明1、2。

    2.幻灯机演示打出幻灯片时,要再次强调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正立与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对这些问题,学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测试检查总有不少学生认为电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时,先把幻灯片正放,得到的画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将幻灯片倒放,画面就“正立”。

    对课本“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说明,这是生活中的感觉,不是凸透镜成正立的像。

    3.在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及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时,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指出:物体通过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决定于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总是比物体小.物体移到二倍焦距以内时(焦点以外),像就变大到比物体还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实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就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本节内容比较多,学生实验也比较多.一节课完成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从效果考虑建议:“小结本课内容”里的第3点,即对三种成像进行总结,可放在下一节课内用一点时间来进行。

    放大镜课件 篇11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总结要素: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在操作,描述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的异同。

    2.在观察水滴放大镜放大物品的过程中,体验放大镜的神奇作用。

    3.能正确说出运用放大镜的物品。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钥匙孔的钥匙纸杯保鲜膜皮筋水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出主题,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

    ①用滴管滴一滴小水珠在保鲜膜上,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②轻轻的平端起薄膜,通过水滴看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2.感受不同钥匙孔放大的效果,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①准备几个不同钥匙孔的钥匙。

    ②用滴管给钥匙孔滴水。在距离画面2厘米的高度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一样吗?试着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通过小制作,总结出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①在纸杯的侧面剪一个小窗口。

    ②将保鲜膜用皮筋固定在杯口。

    ③将水轻轻的倒在保鲜膜上。

    ④找一张喜欢的图片,从窗口放入杯中,从上面看一看,图案有变化吗?

    活动延伸

    1)你知道放大镜的种类有哪些吗?(珠宝放大镜老花镜望远镜昆虫观察镜显微镜验钞放大镜)

    2)想一想,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做放大镜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科学乐园

    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非常的小,需要放大镜的帮助才能看清楚。放大镜是凸透镜,通过光的聚焦能当打物体的影像。小水滴的形状和凸透镜的特征相似:中间厚周边薄,所以,特也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课件十三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