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月夜的课件(范例七篇)
  • 月夜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6

    月夜的课件(范例七篇)。

    小编已经为您挑选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供您参考:“月夜的课件”。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工具。希望本文内容能为您提供宝贵的帮助!

    月夜的课件(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月夜的课件(篇2)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并能够表达感受。在读通、读懂、读透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自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唐诗,知道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知道吗?还要一颗同样的明珠在闪耀,那就是宋词,她与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出示课题)

    2、解题:

    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你们在夜间走路有什么感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A、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B、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已划好了节奏的词),学生练习读。

    C、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好茶,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

    小结:同学们演得太好了!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行人、作者自己都可以)对呀,大家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期盼和喜悦之情。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和辛弃疾同行,你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

    4、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颂吧——齐读上阕。指导: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我们和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呢?自己读读下阕,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月夜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 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月夜的课件(篇4)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简析]:由于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教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知识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月夜的课件(篇5)

    大班优质美术教案《欣赏星月夜》

    【教学目标】

    1.认识美术大师梵高及其作品《星月夜》

    2.初步感受画面的内容表现手法与色彩效果

    3.愿意与同伴合作以撕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名画的感受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设备

    2.课件

    3.各色彩纸(聪明狗18色手工纸)

    4.浆糊

    5.八开画纸每组一张,或四开画纸一张

    6.黑色卡纸条宽约3——4cm,长度与画纸的边长一致

    【教学过程】

    一.认识美术大师——梵高

    老师向幼儿讲述梵高的故事

    二.欣赏大师作品《星月夜》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内容(天空、月亮、星星、房子、远山等)

    2.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动感(云、风的效果)

    3.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夜晚的色效、冷色调)

    三.表达感受

    1.师生共同分析《星月夜》画面的色彩主调。

    2.提供各色彩纸,让幼儿根据对画面色彩主调的感受去选择彩纸。

    3.幼儿撕贴所选的彩纸,黏贴到指定的纸上,师为幼儿的作品(合作完成)裱上画框。

    4.共同欣赏,小结。

    月夜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jAb88.coM 88教案网】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月夜的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足以立于诗坛而永垂不朽,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的画面可以给学生更为直关的理解。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

    4、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结合课本后的赏析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部。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补充一些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

    4、置身诗境,以景逆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诗中的景去推断诗中的情,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三、说学法

    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采取粗读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感知作品的内涵。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把握诗中的景、情、理,才能跳出文本,有所感悟。

    2联想、想象教学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像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首先要通过想像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然后再品味诗歌语言带来的丰富美感以及广博的内涵。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1.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应争取学生参与,为此我用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的方法,概括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具体如下:

    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亲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到底是从何时月亮挂在了天上,又是谁第一个成为欣赏它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吧。2.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我承接导语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月亮的诗句,然后介绍了作者和有关诗歌的简单介绍,其中对《春江花月夜》的历史意义及人们对它的评价说的比较多一点,这也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从而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然后配乐朗诵全诗,使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

    3.赏析诗歌。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手法。这一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缘情明景”的手法赏析诗歌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具体赏析中我把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按这三个步骤来赏析这首诗歌,一是欣赏诗的景物美,二是领悟诗的哲理美,三是鉴赏诗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赏诗的景物美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领悟诗的哲理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江月照人”这一节深入展开,理解古人对人生的探索,开拓学生的视野。

    鉴赏诗的情感美是本首诗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妇怀远”这一片段作为重点赏析部分,基于此,我让学生从思妇的角度,改写这一片段,写出思妇的情感和心理。学生交流所写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这一课中张若虚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五样美,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里,我用“月”这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以月为纽带,贯通情、景、理这一写法的,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小结。结尾在一堂课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它具有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的作用,同时又是让学生仔细回味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具体如下:

    一首《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成为诗人宇宙意识的觉醒和人生哲理载体。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6.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来设计的。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请大家继续回顾学过或听过的诗词佳句,比较这些意象创造的诗境。

    7. 关于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意境图:海上明月、月照花林、皎空孤月、江月照人、今夜扁舟、相思月楼、鸿雁长飞、月落满树

    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月夜的课件(范例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