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丝绸之路课件集合14篇
  • 丝绸之路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0

    丝绸之路课件集合14篇。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丝绸之路课件”相关的文章推荐。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期望!

    丝绸之路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xx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xx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2、通过杜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张骞与丝绸之路》。里面的生字词大家都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绚丽夺目目瞪口呆......

    小结:大家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都要赶上现在的磁浮列车了,那么,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说句子。

    3、谈话: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这篇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

    小结:简单点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张倩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深远意义。

    二、新授:

    1、谈话: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在这中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苦难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思考:略

    2、学生反馈:谁来说说,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从哪儿出发

    ①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从都城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师相机板书:

    离都城---渡黄河---入沙漠---翻高原---到达西域各国

    ③课件出示线路图,师解说

    那么,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说,感受交通的不便利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过度:除了交通的不便利,自然条件的恶劣,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遭遇到了什么呢?

    理解:俘虏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对待俘虏?

    是啊,张骞他们人手遮眼法的屈辱达是一年之久,最后在一个寒夜逃了出来,请大家想象,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呢?逃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

    过渡: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呢?请看(课件背景资料介绍)

    过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倩奉命出使西域,历尽种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人呢?

    指名说

    小结: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5、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过渡: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到达西域各国之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开辟的贯穿亚洲,延伸到地中海,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快速的魔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板书:联接欧亚大陆

    谈话:正是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的经济才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代盛世,咱们因该饿、为他而感到----?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一遍这句话。(出示)

    6、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要以古罗马皇帝去剧场看戏的故事引入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A: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B: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的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丝绸之路课件 篇4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过程:

    丝绸之路课件 篇5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中间部分的联系”。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而介绍史实时语句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宜清晰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安排时间讲一讲。

    四、教学案例

    片段:

    话说丝绸之路

    师:对丝绸之路,我们以前了解的不多。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有了初步了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谈一谈你眼中的丝绸之路。

    生:我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和盐碱沼泽。在当时生产和交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才开通这条商路,对于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师:文中哪儿具体写明了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呢?

    生:早在公元前中国就跟欧亚国家有了交往,我们常吃的葡萄、黄瓜、菠菜等一开始是从这条路上被带回中国的,狮子、犀牛、良马这些动物也由这条路而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师:你说得好,读得也不错,读出了对丝绸之路的赞叹之情。谁再来说一说。

    生: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交易的过程中,中国输出的是先进的技术,而其他国家输出的则是动植物等。还有,公元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非常有远见。我为西部有这样辉煌鼎盛的历史而自豪。

    师:的确如此!当时的汉朝正处在繁荣时期,古都长安这个繁华的东方大都市,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贸易中,又以中国的丝织品为主要商品。所以,丝绸之路上才出现了“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让我们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段,体会一下。

    生:我觉得公元前115年中西方交流的那一幕,更直接地表现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我想请两名同学跟我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这一部分写得非常生动,从中可以窥见两国不同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友好。请大家在小组内都来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都曾从这条路上走过,并永载史册。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这些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一讲。

    丝绸之路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写“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第三段(14):点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简单的批注。)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小练笔

    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2、师小结: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丝绸之路课件 篇7

    一、 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历史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二、 说教法

    1、 《丝绸之路》文章介绍的内容时空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 这是一篇以介绍历史为主的文章,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丝绸之路开辟艰难。

    3、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让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 说目标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语文阅读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认的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计共分五步走:

    第一步:交流资料,质疑引入。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对课文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与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我设计了读课题质疑环节。

    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等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已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了,也能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了。

    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对此主要采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的方式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是因为学生生活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差太远了,又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对此了解不多,但互相交流能让生在交流资源、共享中互相补充,以丰富内涵,有助于学习课文。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辅。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鼓励学生细听互评。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评议能力。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具体学习,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

    首先,粗读第1、2自然段:这部分不是课文重点在文中是起烘托证明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读后能体会丝绸的高知名度就行,主要安排教学程序如下: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接着,精读3―7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讲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所遇到的困难。这是值得学生精读体会的。于是,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就重在让学生读相关语句,抓出重点词句去体会,并要求以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体会。因此,我安排如下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从哪里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从哪里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从哪些词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从哪些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我还穿插了过度段的教学。因为我认为学语文一定要学方法,认识过度段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读文中理解文义,在写作中谋篇布局。于是我安排如下教学: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得出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

    (3)再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又得出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此时教师可联系文本总结过渡段的作用和意义。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最后,品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影响的一个总结,内容较浅显,学生自读就读懂,因此我在教学该段时以学生自学为主。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总结丝绸之路的作用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第四步:情感升华:阅读文章的最境界是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悟就尤其重要。由于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不够,不足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完全了解张骞的艰辛,于是我在此就收集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

    最后一步,我安排了复述课文这一环节。因为作为四年级语文教学学生能复述课文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主要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组内练说再在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随时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本节课教法学法的采用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既贯彻了课标的精神,又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丝绸之路课件 篇8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师总结: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

    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

    (一)条件艰苦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把它们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2)自由读,谈,点红“煎熬”,观察煎熬的字形,说说你的理解。

    “人迹罕至”、“白雪皑皑”……

    (3)齐读。

    (二)时间长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第一年过去了。”

    师:十一年的光阴,一个人的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

    生回答,自由读。

    (三)人为阻挠

    “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生想象、读。)

    (一)回到长安

    师:张骞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把我们心中无尽的感慨表达出来吧!”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在这里加上什么词,更能表达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二)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通西域的过程。

    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生谈。)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看图说(课件)。

    4.看短片。

    5.齐读。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我们学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课下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

    请同学们在积累本上记下一个,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丝绸之路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课8个生字,灵活运用,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2、感受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整体感受课文。

    1、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

    插叙

    1、12、13写现在,2-11回忆过去

    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课堂讨论交流: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2、讨论交流。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隆重,热情。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伦美奂。”)

    用自己的话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谈感受。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对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有什么想说的吗?

    2、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五、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一条繁忙的路

    一条伟大的路

    丝绸之路课件 篇10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1、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运货往返商旅不绝东西交

    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技术)

    中国中亚、西亚、欧洲

    食品、动物、艺术等

    丝绸之路课件 篇1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丝绸之路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十单元《路》中的《丝绸之路》一课。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并通过“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把对路的认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才开辟了丝绸之路。“它”成为促进欧亚和人类文明的纽带。在今天我们要教育学生深切体会张骞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以下设计:

    (1)利用网络教学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方法。

    3、教学重点:

    借助“丝绸之路”专题网站,抓住关键词句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4、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学法提示,基本能独立进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电脑知识,会利用网络搜集有用的信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独立钻研、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资料,讨论切磋,推选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深深的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丝绸之路》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非常适宜网络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目标,走进网络学习。

    第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字词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予一定的时间浏览“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第二课时,教师在事先整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出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如:1、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过渡段?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兴趣所在,对学习问题进行选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接下来的时间就放手由学生去漫游网络世界,借助“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人机交互,自主学习”的环节。

    (二)研读课文,网络学习。

    学生可通过操作,了解到丝绸之路的.来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汉代的中国文化与欧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本课的学法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明确要求:

    (1)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内容的调查研究。

    (2)围绕所研究的内容,共同上网站查找有关资料,相互交流,集体讨论,形成共识。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组合,合作完成学习成果的书面资料。结合书面资料小组内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并每组推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如此,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学习课文,也可以与周围同学互相讨论,协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求帮助。在教学网络中教师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对学生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通过学生自学前两个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过渡段的作用,在此处汇报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交流”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他们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收获与伙伴共享,需要在争辩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不足。针对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的同学认清问题,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暂时未发现问题的同学,如果碰到同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学生在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经过的汇报中,利用网站提供的复述方法,在讨论重点句子及关键词语的交流中,深切体会了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课内自检,语言积累。

    1、首先,学生共同完成“添加过渡段的练习”。

    2、其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了A、B两套自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作答。此环节可帮助中、差学生查缺补漏,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总结学习,课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同学们利用网络学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使我们又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怎能不被张骞那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动呢?

    智慧的灵感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对课文已经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反而产生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这就是真正得学习的内涵。教师抓住这个学生的兴奋点,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想了解些什么,建议学生对专题网站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既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又为以后学习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形成学习的一种持续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更是打破“学习一定在课堂”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更丰富的世界,走进神 奇的网络空间去充实自己,去体味学习的快乐……

    六、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学会找过渡段和添加过渡段。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先到“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搜索自己有用的信息。再读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再在组内交流关键词语。每人先练习自己说,然后在小组内说,最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学生上网速度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语文教学与网络的整合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实践、去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语文教学与网络的整合中我刚刚迈出了一小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深入钻研。

    谢谢各位老师!

    丝绸之路课件 篇13

    学科名称

    《丝绸之路》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讲读课文。

    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1人,汉族学生19人,少数民族学生26人。该班大多数同学喜欢学习语 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语文综合素质较好,同时也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困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不浓,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教学内容分析

    该篇课文是本册中的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西部的历史文化为启迪和主题,展现了西部历史文化的繁荣和悠久,在本课中重点要让学生领略该主题,使学生在学习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这一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资料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省区和文明遗址:

    新疆:楼兰古城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西藏: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自我问答: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以读生情,在读中感受西部历史文化的悠久和繁荣同时也同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式,但有一个问题难住了我:在课堂上学生反应迟钝,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却一窍不通,真是让人犯难。

    丝绸之路课件 篇14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好处,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透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潜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资料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潜力。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好处

    丝绸之路的价值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向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礼貌。它是东西方礼貌交往的通道。这天,让我们一齐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齐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此刻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情绪呢?

    小组内进行分主角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情绪。(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能够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好处?

    (3)再读全文,谈感受。

    【丝绸之路课件集合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