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清平乐课件
  • 清平乐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14

    清平乐课件。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忽略重要内容。今天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与“清平乐课件”相关的好文阅读,希望我的建议能够让你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让你成功和进步!

    清平乐课件(篇1)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 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

    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

    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

    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附一: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清平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

    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感悟情境。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读:

    (一)聊一聊:乡村话题。

    (二)赏一赏:乡村画面。

    (三)读一读: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词语。

    茅檐青青草翁媪(110)锄豆织鸡笼剥(bao)莲蓬

    正音:“剥莲蓬”“翁媪”。理解“翁媪”的意思: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公公?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婆婆?你怎么知道的?

    二、整体初读:

    (一)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把这些景、人以及事融合在一起,写了一首美丽清新的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读题)

    (二)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三)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味。

    (四)学生默读,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插图理解《清平乐-村居》,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总结归纳:茅檐青草图,白发翁媪图,三儿忙碌图。

    三、想象品读:

    (一)茅檐青草图

    师:同学们找到了词里的画,下面我们还要品一品画里的词。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哪一幅画面?PPT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这一句词,你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引导思考:为什么用两个“青”?板书:青

    2.对比读,体会词的音韵美、节奏美——齐读。

    3.师:你最喜欢写人的哪一幅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自主选择画面品读。

    (二)翁媪逗趣图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质疑:读到这句词你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质疑,师生、生生交流:“吴音”“相媚好”等疑难点。

    教师随机点拨:(1)吴音与北方方言的区别;(2)倒装句式……

    2.猜想:板书:媚。

    引导猜一猜:从字形上看,一个女字旁,一个眉毛的眉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测。PPr出示:

    3.想象:

    “媚”在《说文解字》中的本意是“女子扬眉瞟目,取悦于钟情的男子”,后来用作动词表“讨好,令对方高兴、愉悦”。

    引导学生根据《说文解字》以及情境说说对“相媚好”的理解。想象说话:老公公和老婆婆怎样“相媚好”?他们会相互说什么?(学生根据情境自由想象表达)

    4.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师:几千年前的《诗经》中有这样一句-PPT出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婆婆和老公公就这样牵着手幸福到老。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师:汉朝时期的苏武这样写道-PPT出示:结发为夫妻,恩爱不相疑——老婆婆和老公公就是这样一辈子恩爱到老。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师:虽然住着低矮的草房,虽然过着贫寒的生活,他们却这么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白头偕老。PPT出示。生再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5.读到这里,你怎么理解“醉”的意思?是谁醉了?板书:醉。

    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三)三儿忙碌图

    PPT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理解,要提醒大家注意?(理解“无赖”古今词义的不同)

    2.你怎么看出小儿的顽皮、淘气(“无赖”)?读:溪头卧剥莲蓬。体会“卧”,从“卧”字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交流)

    3.小儿这么调皮可爱,大儿和中儿呢?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师生交流:为什么最喜小儿无赖?(板书:最)读中体会“最”。

    四、比较赏读

    (一)整体回顾:边读,边想象,边感悟,我们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感受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齐读整首词。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都钟情于田园山水,比如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指名读。PPT出示《四时田园杂兴》。

    (二)比较“相同”:你觉得这两首诗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归纳题材、内容等相同之处)

    (三)比较“不同”:都是写田园生活,你发现《清平乐·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在体裁、内容、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小组合作探究(说一说):

    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同,才让每一首诗词具有不同的美,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四)课后拓展:

    读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辛弃疾,南宋文学家、军事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为什么会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呢?课后同学们可查找词人辛弃疾的资料,把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和他的另外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同一个词人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配乐诵读:《清平乐·村居》

    周静,株洲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语言教研员,研究方向是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活力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

    清平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

    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谁愿意读读课题?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

    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

    (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

    (指名读)

    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

    生:翁媪(wengao)读错了!

    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生: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众人笑)是的,我去过农村,见过的。

    生: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

    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

    生:老师,我喜欢“大儿锄豆溪东”这幅画面,我把它改成了小散文:太阳快落山了,晚风习习,大儿子阿虎还干劲十足呢!你看。田间的杂草在他锋利的锄刀下乖乖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红的晚霞下跳起舞,好象在感谢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美,将来也是个大词人!

    生:我喜欢“剥莲图”,我用朗读欣赏法学的。

    (生声情并茂朗读后,评点:我觉得“卧”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写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或者读或者写或者画或者演,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都用一颗和词人一样热爱农村生活的心,不知不觉间把词的意境表现出来了。最后,让我们把这首词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清平乐课件(篇4)

    一、作者淡笔勾勒,教者浓墨渲染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在描写手法上,作者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笔调清新,写来看似毫不费力。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份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醉”字。这个“醉”字被伊老师那双敏锐的眼睛所发现,老师便在这个“醉”字上大做文章了。

    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这样一来,乡村的美景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了,小儿自得其乐的悠闲让学生感到可爱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媪为什么而醉了。接着老师抓住词中“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媪”展开了妙趣横生的对话。学生完全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了。景美了,人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醉在了翁媪的恩恩爱爱里,醉在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里。整个过程是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词中温情脉脉,课上情趣盎然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问得很巧妙。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呢?诗词的意境惨遭破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没有了。怎样做才能即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又不至于破坏其中的意境呢?伊老师的这堂课上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在课中整体感知词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去问学生:“你们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理解?”而是这样问道:“同学们,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还有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老师并没有去问什么是“相媚好”?而是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正是老师巧妙的发问,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词中的意境。

    2、导得无痕迹。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伊老师非常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为契机,将对话逐步引向深入。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顺势诱导,抓住人、景大肆渲染,通过朗读、想象、对话表演等方式,让景色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让人在学生的眼前动起来。景美了,人活了,翁媪醉了,学生也慢慢地醉了。整个过程是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3、读出了余味。伊老师在教学本首词时,并不只是浅显地理解词的表层含义,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通过拓展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体会到了《清平乐·村居》不仅仅是作者的一首词,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作者许多无言之说都寄托其中,通过学生的再一次品读,读出了诗外之意,读出了一份忧国忧民之情。

    综观本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清新流畅,情智交融。尤其是伊老师在解读文本的“深入”、处理文本的“浅出”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文本,如何研得“深入”,面对学生,又如何做到“浅出”?留待我们共同去思考。

    清平乐课件(篇5)

    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只能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来激发。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言语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创设了多处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充分实践“以读为主线,以口语表达为核心”的组块教学,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向课文的更深处行进,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教学的时候,由于本词的语言平白而清新,情感真挚而朴素,所以教学时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以“溪”带人,在情景交融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醉”中体会翁媪的“喜”,在“其乐融融”中体会出“稼轩词的别调”。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这节课我们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

    播放一组国画图片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

    2.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画的。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4、指导读题: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乐”的读音“yuè”,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5.题目的意思能理解吗 (乡村人家)

    6、过渡: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 怎样的人家呢 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

    第一,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欣赏精美的国画作品,倾听老师的抒情解说,使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了国画的特点——空白,为后面的训练:“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埋下伏笔。

    第二,由课外国画引入课文插图,让学生给画取名,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从而轻松地说出了各具特色的画名。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老师本来想范读,可今天嗓子不好,你们愿意代老师读吗 代老师读,一个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你们马上就要代表老师读了,预习时读了几遍 为了替老师争光,把小老师当好,你们把这首词再读两遍,怎么样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

    设计意图:

    老师以自己嗓子不好创设了一个特殊的情境——请学生做小老师代老师读,为老师争光。这样就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为了能当好小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去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1.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词的节奏美。要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

    2.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我相信小老师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3.指名读,师生评。

    设计意图:

    这一块的教学对学生阅读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领会“读出节奏”,老师通过两种范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然后摹仿直至掌握。对于整首词的节奏,老师没有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出不同的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如果老师范读,一定不用看书,站在讲台前背诵出来,那多自在,多潇洒,也更能体现老师的风采,你们做小老师,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能背诵出来吗 你们再准备准备,好吗

    2.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

    老师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高效率地熟读成诵,展示小老师的风采。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

    2.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师点拨。

    吴音:江西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国还包括现在的苏州上海等地方。听过苏州上海说话吗,听懂吗 他们说的是地方方言,称为吴侬软语,又叫“吴音”。板书:吴音

    无赖的古今义:

    现在多指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耍无赖、无赖之徒。此人乃是远近闻名的无赖。

    卧剥莲蓬。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疏密有致,学生质疑时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词,老师没有一一作答,只让已理解的学生很快地一说而过,重点放在理解“吴音”和“卧剥莲蓬”上。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吴音的特点,使学生真正领悟了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又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吃莲蓬的滋味,让学生感知了小儿的“无赖”。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陶冶了学生的身心。

    六、读课文,读出画面

    1.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了,老师能做到,我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4.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

    学生说出画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介绍了这首词的意思,一举两得。

    七、五读课文,读出情趣。

    1.读到现在,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 为什么 (一老一少)

    2.老师范读。(动作表情适当夸张,展现出老人的亲昵、小儿的顽皮)

    3.各自练习(可设计动作)

    4.指名读。

    5.这么有情趣的生活,辛弃疾先生是什么态度

    6.对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谁了解 (课件:介绍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经被金人侵占。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主张抗金。但他的主张不仅没被采纳,自己却遭到奸臣打击,在江西农村闲居了18年!这首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

    7.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辛弃疾“喜”什么 联系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喜”?

    8.刚才我们给这幅图起了个名,现在能不能在这幅图上题一句话

    9.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

    老师的范读,把这首词内在的情趣外化了,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原来古诗词还可以这样读,并努力尝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感受也通过朗读外化出来。

    八、作业:

    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

    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

    设计意图:

    训练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为主,并把内在的言语转为书面语言。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已经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珍珠“词”。

    2.齐读课题。

    二、解诗意

    引入新课:我们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的。

    1.自由读文。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上、下阙对读。

    4.配乐读。

    5.引导学生想象词句所描写的画面,并进行朗读指导。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仿佛看到了什么?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样读出这样的感觉?把美好的感觉送到里面读一读。

    还有怎样的画面?在整个画面中我们忘了重要的一处景物,它把整个画面连为一体,那就是小溪。这是怎样的一条小溪呢?放溪流声,小溪在——流着,在——流着,在——流着……在静静的溪流声中让我们在一起读词,感受村居生活的美好。

    三、入诗境

    1.抓词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1)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读着读着就产生了感慨,我们给这幅画送一个字,所有的景物都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醉),我们都醉了,难怪辛弃疾会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听到了什么呢?“醉里吴音相媚好”。

    2)谁在说话呢,说些什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突出翁媪亲热唠嗑,说着贴心话的样子。

    3)翁会对媪说些什么,媪又会对翁说些什么呢?

    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

    4)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微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这么大年龄了还亲亲热热的,难怪辛弃疾忍不住问了,白发谁家翁媪,这是谁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呀?看着他们如此的恩爱,诗人感动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这句话。

    2.研读描写三个孩子的话语。

    1)“这么多年,你跟我在一起受苦了。现在孩子们大了,咱们俩可以好好地享享清福了。”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呢?翁媪是怎样夸儿子们的?(学生交流。)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理解。

    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

    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又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交流)

    2)这些是翁媪眼中的儿子,让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老爷爷、老奶奶的三个儿子,想象一下: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做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3)理解“无赖”

    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媪喜笑颜开:“你看咱家的小儿子,可真是个机灵鬼。”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

    4)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去了,可真是个精灵鬼。指导学生读图:

    小儿在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可能还会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流,理解“卧”)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5)看到“莲蓬”,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图)想象小溪里的荷花,看图进行说话练习

    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小鱼儿在溪水里追逐嬉戏。小溪里的荷叶像(舞女的裙),又像是(一顶顶绿伞)。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花瓣已经落了,硕大的莲蓬随风起舞);还有的(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时,一些小蜻蜓飞来了,停在了刚刚长出来荷叶上面……

    (学生交流)

    这使你想起哪些诗来?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悟诗情。

    1.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醉了。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于是免不了要问上一句“白发谁家翁媪?”就让我们来问一问。

    综合探究:

    这一家老小住在低矮的茅屋里,风一来,茅草就会被风刮走,冬天就更冷了,日子应该说过得很不容易。可是,你看他们怡然自得,其乐融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2.诗人二十多年闲居在上饶老家,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他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只是一家两家,更渴望天下所有的人家都能这样安居乐业。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他很多的词被后人称为“英雄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这首词哪句写到了“醉”?为什么说这首词是“壮词”?(出示词作)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激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可怜白发生”。)

    二、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读完这首词想一想:词人因何而醉?

    2、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配上激昂的音乐)

    3、读之后说一说,这首词和《清平乐 村居》有什么区别?

    《清平乐 村居》是表现田园风光的乡村生活牧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什么词?(壮词 英雄词)哪里可以看出来?(齐读诗句)

    4、诗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此景、此情、此刻,一句话“醉在村居,醉在村居!”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词。然后和着《清平乐》的曲子将“村居”唱出来。

    五、延伸情: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田园诗,用心去读一读,让我们的心灵,象诗人笔下的田园一样恬静而充满幸福。

    板书:

    翁媪 相媚好

    (醉===喜)

    清 大儿 锄豆 安

    平 村居 中儿 织鸡笼 乐

    乐 小儿 剥莲蓬

    课后反思:

    清平乐课件(篇6)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设计理念】 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一理念,本课时古诗教学设计中从图入景,随景读文,逐步引入学习古诗。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清平乐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提问: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概括?

    2、教师:这幅图就是根据这首词所作。(板书:清平乐 村居)

    提问:谁能把它的题目读一读?(“乐”读“yuè”;“清平乐”词牌;“村居”题目)

    村居:乡村闲居

    同学们,你们曾经学过村居的诗歌吗?

    (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3. (小知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题目: 词牌名+题目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结构:分上下两片 或上阙和下阙

    又叫长短句

    它和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一起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农村的生活令人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要求读准)

    指导读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富有节奏。(要求有韵味)

    出示节奏图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学生表演读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同位可讨论。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懂了的打“√”,不懂的打“?”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教师出示画面:(教你一招)

    如何理解词语:

    (练习 理解无赖的意思)

    1.过去的王小明是个无赖,大家都不喜欢他。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 “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理解地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 (口语)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农家篱笆小院,低矮的茅檐,老树著新花。清澈的溪流,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角,飘香的莲蓬,盛开的荷花,这是一幅清丽的乡村自然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荷花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相媚图 (表演)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聊风景、农活、儿子、夫妻恩爱、过去美好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出示: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

    老爷爷望着老伴笑着说:“……”

    “……”

    “……”

    3、 锄豆图 (对话)

    观察画面,戴着斗笠,天气很热,汗流浃背,你想到了什么诗?

    想象大儿子,心中会想些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看到大儿子,会说些什么呢?

    4. 织笼图 (对话)

    想象二儿子,心中会想些什么?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5、卧剥图 (写作)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语言)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动的快乐,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整体画面出示:他们的生活条件好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他们过得幸福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你在家准备做哪个儿子呢?

    大儿子的勤劳

    二儿子的懂事

    小儿子的可爱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守纪文明,和我们的家人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保护;辛勤的劳动,平和的心态!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让我们真心地祝福他们)

    (背景音乐:我祝愿……我希望……)

    2、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陶醉、沉醉、迷醉!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作家卡片,介绍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现)(引导:词人厌恶官场的黑暗,向往田园生活)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描写乡村风景的诗句

    (多媒体出示,学生朗读)选择一条记下来

    (教师要求大家课外做有心人,多积累)

    五、升华意境,创作作品。

    1. 师: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将诗词作品作为书写内容,不仅语言文字美,诗词意境美,而且扇形、圆形的各种纸型也增添了作品的形式美。

    (出示)这就是我们学校几位老师书写的《清平乐 村居》作品,感觉怎样? 生1:十分漂亮,很雅致。 生2:很有古典韵味。 师:同学们愿意也来写一写吗? (发钢笔字专用书签,生书写作品)

    教师范写三个生字: “锄”结构要紧凑

    “莲”是上下结构

    “翁”两个习右边的要大些

    (背景音乐 师生共同书写)

    2.作品展示

    3.布置作业:想象情境。并写下来,回家说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景 美

    人 和 田园生活

    情 真

    【清平乐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