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念奴娇课件(系列4篇)
  • 念奴娇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12

    念奴娇课件(系列4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组织形式,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想要了解“念奴娇课件”的相关知识看看下面这份资料吧,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品牌建设建议!

    念奴娇课件 篇1

    (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为古今异意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xx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xx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念奴娇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预习反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资料,说说对本文几作者的了解)。

    了解内容:介绍“东破突围”,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正能量句子 www.277433.cOm)

    教师课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补充。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注意多种形式朗读,指读、范读、齐读等读中引导了解词的大概。

    2、读后反馈: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三、精读词句,注重鉴赏,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特点:豪放派相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念奴娇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学习诵读诗词的技巧。

    2、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一、导入

    我们之前学习过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写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赤壁之时。在这个时期,苏轼除了前后《赤壁赋》之外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词作,那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2年,武汉大学的一名教授编写了一本书《宋词选读》,在这本书里,他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排在了第一位,那么,这首词究竟有何魅力?能位居榜首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二、整体感知

    1、找一个学生朗读词作,纠正发音。

    2、让学生回顾词作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予以解答。

    三、文本研读

    (一)上阕研读

    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2、找出词作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思考: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哪些词具体表现出了这些特征?(小组讨论)

    3、我们可以怎样形容这些景物带给人的共同感受呢?

    诵读指导:(稍急促、关键词重读、读出气势)

    4、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只写汹涌之景,而不写平静之景?这样写在内容上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二)下阕研读

    1、下阕缅怀的英雄是周瑜,那么,同学们找一找,词中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呢?

    诵读指导:(第一句语气稍平淡,“雄姿英发”重读。第二句“谈笑间”稍急促,“灰飞烟灭”舒缓、重读。)

    2、这个时候的作者是怎样的状态呢?

    3、那么,“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一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呢?

    诵读指导:(缓慢、语调低沉)

    4、这种感伤源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那么,作者是不是一直感伤下去,他有没有解决这一矛盾?(小组讨论)

    诵读指导:(缓慢、平淡)

    四、总结

    1、学生看着屏幕上的诵读指导,听名家的朗读。

    2、学生看着屏幕上的诵读指导,自由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念奴娇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

    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

    (四)解题

    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标题是?“赤壁怀古”。在诗歌鉴赏时我们首先要关注诗词的题目,有时它是对诗词内容和思想的概括。“赤壁怀古”,“古”在这里指的是古迹,即赤壁。怀古指的是通过怀念古代的人和事来抒发诗人之情。大家注意,这里的赤壁并不是曹操和孙刘大军赤壁之战的地方,而是黄州的赤鼻矶,苏轼把它误认为了赤壁之战的战场。

    (五)整体感知

    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请大家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思考一下,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过渡句是哪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六)品读上阙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淘:冲洗;风流:杰出。字面意思是: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这几句话是两种视角的交织,首先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通常我们看江,只见其一段,而苏轼看到的却是整条长江,所以他应该是站在高处看,证明其视角的.广阔,这是从空间上观察,体现了空间的广阔。

    (大江:空间——广阔)

    前面讲空间视点,是实写。而这里也有虚写的成分:大江可以理解为历史长河,而浪则可以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沧桑云烟,正是这沧桑云烟洗尽了千古的英雄豪杰。这时,诗人的视点转到了时间上面,千古表现了时间的深远,

    (千古:时间----深远)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时空纵横就显出了意境的宏阔、大气磅礴,进而表现出诗人心胸的宏阔,这正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体现。

    (板书:宏阔)

    这种写法影响到后世许多诗人,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本来千里、万里,万山都是看不尽的,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再加上诗人的想象能达到特别的效果,“体现空间的广,时间的远,诗人思想的深邃、心胸的宏阔和词的磅礴大气”。

    为何用“风流人物”而不写成“英雄人物”?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风流人物”是指武胆柔肠、文韬武略、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很有才学又洒脱不羁。/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是“旧战场”,就是他们所说的赤壁之战的遗迹。“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他们说是”,苏轼本来就知道这里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战场,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回顾。

    “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同时称周郎也有尊敬、敬佩的意思。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涛水涡翻滚腾跃,像卷起千堆雪。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气势磅礴。

    “乱”(岩石山崖险怪、陡峭)、“穿”(山崖高峻,主动去刺穿天空,动态性)、“惊”(浪巨大,世人为之震惊,这里融进诗人主观之情)、“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几个动词有力度感,“雪”写出水色的纯白。为我们显出一副动感,豪壮的画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承接上文,总结了上阕赤壁雄奇壮美之景。过渡句使层次设计更分明,环节联系更紧。

    “一时多少豪杰”,注意“多少”,是多还是少?(多)豪杰很多,而作者在这里只提到一个,那就是周瑜,为什么?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七)品读下阙

    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风流倜傥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儒雅斯文、风度翩翩

    谈笑间-作战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赤壁成就了周瑜,赤壁之景也是雄奇壮美的,而英雄周瑜又是杰出的,我们可以说雄奇壮美之景衬托杰出的人?

    板书:赤壁(雄奇壮美)——正衬——周瑜(建功立业,又得美人)

    为什么诗人强调“小乔初嫁了”?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想着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我们看看:

    周瑜苏轼

    年龄二十四四十七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生活幸福美满三十丧妻

    周瑜是幸福的,而苏轼是不幸的,这里作者写出幸福的周瑜实际为了反衬自己的不幸。赤壁(雄奇壮美)——反衬——苏轼(壮志难酬,妻死十年)

    ②如果周瑜的灵魂能故地重游,见到苏轼这落魄之态,又会怎样的情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倒装句: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抒发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

    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愁什么: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③苏轼面对这样的惆怅,他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疏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不必过于执着,而江月是千古不变的,苏轼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八)主题探究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周瑜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汇集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好坏可以在教案和课件里看出来。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的最新资讯一起来看看吧,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把握结构,理解含义,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3、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大家联想起了什么?(《三国演义》)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留下了很多的英雄和事迹给后人品评。那么,你最欣赏谁?苏轼又最欣赏谁呢?

    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共同学习。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注意下列字词:

    纶( guān )巾樯橹(qiáng)(lǔ)尊(通“樽”)酹( lèi )

    2、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朗读点拨:诗词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轻重缓急”是说朗读要有轻有重,语速要有快有慢。

    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学生在3-5分钟内熟读试背。

    4、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5、生齐读。

    6、上、下片各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怀人)。

    7、写景与抒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怀人的开启。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1、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从哪些角度来选材构思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岸、千堆雪(浪)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5~7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①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③作用:以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6.“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

    7.词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纶(guā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4.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5.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

    (1)羽扇纶巾

    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

    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

    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

    6.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多情应笑我”,试分析。

    (3)试分析《念双娇》的意境、感情。?

    参考答案

    1.D

    2.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

    3.AC

    4. A(×) B(√) C(√) D(√)

    5.(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①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②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

    (2)第一种理解较合适,WDT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3)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

    6.(1)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2)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遇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

    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

    《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

    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 交流热身

    二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 赤 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阅读资料链接,结合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断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你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五、应用与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断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是诗人做梦回到家乡,“多情人”是指苏轼的亡妻。“笑我”、“早生华发”句,是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结合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谈谈你的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

    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拟人

    写景

    咏赤壁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江水汹涌

    色彩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5)

    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

    配乐范读――全班齐读(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

    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

    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

    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

    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

    (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

    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活力满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日,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

    朗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并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

    2、教师范读

    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看学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一样,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豪放

    附:“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三、精读,体悟诗歌之情感。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确参考: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1请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小组内交流,说说这句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朗读能够个人,也可组内共同。)

    朗诵指导:上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读,“千古风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强调对风流人物的赞美。“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和历史的流逝。“风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拍岸”“卷起”重读,情感激越,气势宏大。“穿”表现的是山石的高耸高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绘形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拍”字汹涌的江水和岸边的山石相撞击,二者相撞击有很大的声音。从声音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卷”字,形象地表现了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山”字拖音,“画”字拖音,有画卷展开之感。“豪杰”重读。

    明确:写出了壮阔之景。

    2小组交流探讨:说一说诗中下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作者为什么选择选择周瑜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简便愉快热烈。“飞”“灭”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初”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小乔嫁给他,证明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有一种版本“强虏”,没有“樯橹”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战的特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范。

    周瑜苏轼

    年龄:25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中郎将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我们能够看出,咏叹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抒怀。借周瑜之形象抒发自我内心之情感,表现了自我年岁渐老,事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风流之人。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出抑郁,无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如梦”“江月”轻读,体会此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教师启发:如果换成“老当益壮,会将缚住苍龙”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泪伴终生”,能够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教师点评并明确:这句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

    四、美读体味壮景豪情

    统观全诗,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变化的,开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写出了赤壁的壮阔之景,然后咏史而写出了年少有为的风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华发”的惆怅失意、抒人生如梦之情,到最终都归于其旷达的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尽笔墨,挥洒豪情,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的况味,可谓“壮语盘空,情溢大江”。

    五拓展苏轼(或子瞻、东坡),我想对你说......

    (设想,你是苏轼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辈,长辈,读者,或者苏轼本人,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感激你,东坡。仕途坎坷,人生无奈,但你用你旷达的胸襟,把这些窘迫苦难,连着滔滔的江水,连着赤壁的沧桑,连着千古的英雄,都化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为了明月的清辉,化为了壮丽的意境,化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这千古名篇,让它在人类礼貌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结束语:感激赤壁,成就了旷达而成熟的苏轼;感激苏轼,书写了这豪放壮丽的诗篇;感激大家,让我们共同沉浸在了这诗意的课堂!多谢大家!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预习《定风波》,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感情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豪放之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2、合作探究,品语言,赏意境,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

    3、全情投入,体悟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感、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学案。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A层同学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并注意总结规律与方法。B层同学努力完成所有内容,C层同学完成预习案内容。

    3、课堂中,小组要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教材助读

    (一)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元丰五年游赤鼻矶,作怀古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抒怀。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二)周瑜简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三)关于“词”

    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四)诗歌阅读方法:

    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2、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

    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

    4、捕捉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往往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

    诗词鉴赏方法

    方法一: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也就是 “知人论世”;

    方法二:要抓住意象体会意境,分析情感;抓住重点的修饰词进行分析。

    方法三:扣住字(诗眼、词眼)来进行分析重点句,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导】边读诗歌,边勾画重点生字词,参考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将其书写到学案上,记忆掌握。

    (一)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

    (二)文学常识。

    苏轼,字 ,号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与 并称为“苏黄”;词,与 并称为“苏辛”;散文,与 并称为“苏欧”;书法,与米芾、黄庭坚和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

    (三)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 ) 羽扇纶巾( ) 樯橹( )( )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故垒:

    雄姿英发:

    酹:

    (四)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1)上阕

    所见:

    所想:

    (2)下阕

    所忆: 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你知道苏轼哪些著名诗词语句?写下来吧。并努力搜集苏轼其他著名的诗词。

    【我的疑惑】——学而有问,才得学问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记忆关注?请做个备忘吧。

    课堂案

    积极、投入、合作、探究,你一定行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前必须先自主学习,不会的问题或者觉得重要的问题再仔细认真与同学交流探究。

    (幻灯片纵情诵读5分钟。要求:站立,像拿着朗诵稿一样拿着课本,小组内一对一诵读,然后推出本组最佳背诵组员,准备展示。 )

    一.导语。

    同学们,都在努力诵读,投入的学习,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前进。但我们行走在路上,时而是平静的,时而是跌宕的,时而有欣喜之事,时而有悲伤之情,也许有激动的际遇,也会有遗憾的叹息,我们追问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900多年前的苏轼也遭际了人生最低谷,他又有何感受,他又以何种方式生活着?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导学案反馈。

    四.观看题目,说说你的发现。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五.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感受与理解程度。读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提醒学生记录。)

    豪放(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有气势。豪—雄壮的笔调,放—不受任何束缚。

    六.品读

    过渡语: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诗词是诗人心灵的呐喊,志趣的表达。这首词寄寓了词人什么情感?

    (一) 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较快,读出振奋、惊叹)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柳永《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比较阅读: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教版)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分析:“穿空”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而“崩云”字则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崩塌,显得更有气势。“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则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这个结果似乎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因此,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景色的雄奇壮丽。而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有利地烘托了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并为下片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作好了铺垫。

    2.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教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教版)

    分析:用“强虏”似乎也不错,“强虏”说明曹军强大,符合历史事实。曹操在写给孙权的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意在威慑。即使保守估计,曹军也不下二十万。而孙刘联军则“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在当时只有五万人马。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说说笑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曹军越强大,越能烘托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樯橹”用了借代手法,比“强虏”更生动形象, “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用樯撸更能突出水军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樯橹”与“灰飞烟灭”在前后意思上也更贯通一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三)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24岁)

    团练副使

    际遇

    贤主信任 功成名就

    屡遭贬谪 功业未成

    孤非周公瑾,不帝也。——三国 孙权

    吾得卿,谐也。——三国 孙策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沁园春》

    仁宗: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四) 有人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东坡的消极思想,你如何理解?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打击巨大这种感慨,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3)表达了词人超越现实的彻悟与旷达。既然英雄伟绩都被时间淘尽,一切如梦,那么“我”这样一个贬谪之人,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为“功名” 烦恼呢?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风,在大自然中求得心灵宁静?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外儒——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内道——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总结怀古诗的特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

    当堂检测

    1、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8分)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初夏已经悄悄来到一个少女身旁,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之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时光。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读古诗词必须通过对作品的题材、风格、描写的景象、人物、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来把握其主旨,体味其情感,并且理解其表现手法。一般来说,豪放风格的作品,境界比较开阔宏大,婉约风格的作品,境界比较细微狭小,闺阁诗词尤其如此。闺阁诗虽然大多表现哀怨之愁,但也有表现愉悦之情的,应该作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阅读全诗,由“碧纱窗”、“纤手”等可以明确,词中的人物是一位年轻女子,下阙主要是写她在午睡被惊醒之后(棋声惊昼眠),在自家园林里观花弄水的情景,题材应属于闺阁诗,境界是相对狭小的。但作品里却没有一丝感伤,词中的“咽”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之意,而不是“呜咽”的意思,因此和“绿槐高柳”、“ 熏风”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初夏的时令特征;槐绿、柳高、风暖(薰风)、雨停、荷新、榴花欲燃,景色明丽,生气勃勃,与女主人公的“弄”相应,呈现出一种愉悦闲适的情调。整篇作品没有直接描述人物感情的语句,人物的感情是通过景物和人物动作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可以确定此题的D项是错误的,因为“境界开阔”明显与作品描写的景象不符,“感情细腻”的判断也是牵强的,因为作品并没有直接的人物情感的描写,透过景象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是自然率真的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人说“锵然”一词用得很妙,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将拐杖着实地点在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布置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人物以智谋著称于世,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与之匹敌的东吴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谋,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27岁的周瑜任总指挥,通过周密的计划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观光,面对这个曾经硝烟滚滚的古战场,你会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谈,教师作结: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大词人苏轼面对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9)

    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案作者:老有所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2-08 18:59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ang lu也作“强掳)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课前发《东破突围》给学生)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①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②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10)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阅读准备】: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11)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设想:

    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

    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

    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

    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

    师:效果确实更好一些,俗话说“词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精读、品读中继续学习!

    师:请同学们再读全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3个问题!PPT展示问题,倒计时设置3分钟。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生: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因为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有种豪迈的情怀。

    师:你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你认为你体会到的这种境界是通过哪个字词体现出来的?

    师:实际上大江就是哪里?(长江)那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东去,而写大江东去呢?”

    生:因为,长江就是感觉比较长,而大江,就让人有种眼前场景很宏大的感觉。

    师: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东去”,所暗含的那种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意味。那你觉得这个“大”字应该怎么读?

    师:真是荡气回肠!请坐,其他同学也试着再朗读体会一下,注意读出这种大视野、大格局!

    生: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耸的怪石、惊涛骇浪和岸边的晶莹浪花写得非常形象。而且这是苏轼以为的古赤壁战场旁的景象,所以我读的时候有种穿越时空,回到惊心动魄的古战场的感觉。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是怎么读出的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生:主要是通过“穿”、“拍”、“卷”三个字,这个“穿”让我联想到了战场穿梭的羽箭,“拍”有种很有力的感觉,“卷”带来一种狂风扫落叶,横扫千军的气势。

    师:古人写诗时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平时赏诗的时候也要有这种锤字练字的意识。那你觉得这几个字应该怎么读?

    师:真可谓慷慨激昂,好,同学们自己再读此句,体会一下。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觉得这一句在结构上特别巧妙,“江山如画”好像把上阙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画卷上了一样。而“一时多少豪杰”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阙的周瑜。

    师:实际上你所说的就是结构作用中的承上启下。“江山如画”一句收住了上阙的景,那我们找个字来形容上阙景物特点的话,哪个字比较合适?(板书壮景)

    “一时多少豪杰”完成了从“千古风流人物”到“遥想公瑾当年”的一个自然过渡。

    师:好,我们请东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上阙,注意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朗读技巧。大江东去一二~

    师: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下阙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谁来解答?

    生: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人生得意的形象。从“小乔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他指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很有能力。

    师: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一种形象。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

    教师:咱们说谈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较有修养,而这个地方你强调的是他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换一个什么词比较好?

    师:其实这个地方我们用谈笑自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请坐。那么我们看这里,周瑜的形象是苏轼亲眼所见的吗?(不是)

    而是他怎么样写的?(想象的)我们来看这样两则材料:

    师:我们看这两则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写成是小乔初嫁,把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这些都和下阙中的“遥想”相呼应。所以咱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应该重读还是轻读?快读还是慢读?应该是读出一种江边遥想,渺远幽圹的感觉。

    比如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好,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苏轼想借周瑜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苏轼站在昔日的古战场,描绘这样一个人生赢家周瑜,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形成对比,反衬自己当时不受重用,失意的处境。

    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灵如果神佑此处,看到这么落魄的我,会笑我。这种笑也有点自嘲的感觉。

    师:我们看这张对比图,实际上苏轼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显了自己的窘迫。

    师:那么此情此景,苏轼有没有因此变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读最后一句,体会一下。

    好,谁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觉得这种对比下,苏轼肯定是比较消极的,心里很有落差。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苏轼心里肯定有消极的情绪,但是也包含着一种自我疗愈之后的积极在里面。因为他看到昼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应该会用是非成败转头空,最终一切都会如梦消散来安慰自己。所以他才会洒酒以谢江月。而且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一声)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后他有种释怀之后的豪情。

    师:你联系了苏轼在《前赤壁赋》和他的整个人生来谈这种从沉郁到超脱的蜕变,非常好。那我们请西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下阙,注意把遥想的渺远和人生如梦的豁达读出来,遥想12

    师:这首词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作,通过分析词中的壮景、豪杰、豪情,我们应该对这种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拓展延伸一下,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一下豪放派的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词与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生:婉约派读起来比较委婉细腻,豪放派读起来比较有气势。

    生:我觉得可以结合本课的所学的景、人、情三个角度分析,婉约派喜欢写一些杨柳晓风这样的秀丽的景物,豪放派则是描绘壮丽的景色。婉约派喜欢写小儿女的悲欢柔情,豪放派则喜欢写大英雄的壮志豪情!

    师:你从景、人、情三个角度一语中的点出两种风格的区别,特别到位!那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分别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这两首词。好先看婉约派这一首,谁来试一下?

    教师:恩,确实有南宋俞文豹所说的“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而歌的韵味,好请坐。谁来试一下豪放派这一首?

    教师:真有种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卓板,高歌的感觉。听罢直觉天风海雨扑面!太棒了,请坐!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三读三问领略了东坡居士面对长江赤壁写下的壮景豪情,最后我们再来齐读全词,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他横放杰出、境界大开的豪迈和超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篇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应该怎么做呢?

    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请看下面的诗句: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

    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板书:写景——怀人)

    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2.提问:上阕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赤壁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景象,但从作者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它的雄奇,这完全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试就以上面三句为例分析。

    学生讨论后明确:用词:“穿”、“拍”、“卷”;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穿”字写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写出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卷”字则写出波涛起浪后的汹涌澎湃。

    4.试分析此段景描写的'作用。

    测量课件(系列4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课件(系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课件 篇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买了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测量课件 篇2

    《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王晓燕

    一、课标解读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二、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及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物理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学会读数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物理殿堂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良好时机。

    本节《走进实验室》是本章《走进物理》的中心节。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参观了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两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认识了国际单位制及误差。通过本节的学习,为下一节《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奠定了测量的基础,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学生经历过。

    二、能力层面

    初三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对三落四,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容易产生片面性。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测量错误,漏写单位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尽管学生前面学习过大部分长度单位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对于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练。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测量的注意事项。

    4、通过观察实验室,了解观察对物理学的意义,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

    5、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五、评价设计

    1、通过“模块一”中的长度的测量以及“反馈练习一”,检测目标1、2的达成效果。

    2、通过“模块二”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3的达成效果。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先分小组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组长带笔记录小组同学观察实验室的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结合课本第7页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观察的相关知识。

    2、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似,但由于体形等原因容易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同学(事先考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侧。

    提问:目测,哪位同学高一些?

    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引出原始尺(一人的高)。找一参照物,分别与他们的身高比较,引出刻度尺(参照物)。

    提问:若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方便地知道谁高呢? 师生共同合作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展示和对四个递进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模块

    一、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的实质

    1、对照课本7~8页的“想想议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不可靠。(2)测量的本质就是比较。(3)测量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测量的意义、本质、单位建立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介绍长度单位米。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米的规定。

    【设计意图】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

    二:体验长度标准

    1、合作体验,看谁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

    2、教师用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1m的关系。(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撕去覆盖在米尺上的白纸,露出刻度,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3、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用负指数进行长度单位关系的描述。归纳总结:单位换算规则。

    4、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三: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长度有关的相同点。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测课桌的长度,一组测量教材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要求他们分别测同一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交流。强调注意不要漏写单位。

    练习:课本宽为16.8,课桌长约为1.2,让学生试填单位,认识其中的错误,说明单位的重要性。

    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观察,课本的宽确实是16.8cm吗?实际长度是这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认识长度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3、误差

    提问:对于物理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 学生讨论归纳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引导学习阅读课本第13页,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学生再次测量课本的宽度三次,并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4、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边的一些长度(如铅笔、铅笔盒、课本、桌子……..)

    【设计意图】强化技能训练。

    四、估测,建立一个人体刻度尺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提出,给出了建立人体尺度的目的)

    【设计意图】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反馈练习一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2、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1、2、3的达成效果。模块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方法:观察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然后利用钟表进行时间的确认。

    2、学习使用停表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用停表测量一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

    3、估测,建立一个人体的时钟:

    请一位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一部分同学用停表测量时间,另一部分同学用数脉搏的方法。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计时工具的变迁”。

    【设计意图】

    通过估测时间的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反馈练习二

    用手表测量自己的脉搏跳动10次、50次、100次所用的时间。分别计算每次测量中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5的达成效果。

    七、板书设计

    走进实验室

    1、参观实验室

    2、长度的测量

    3、误差

    4、时间的测量

    测量课件 篇3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1、2和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师:我们这一学期的学习将要结束了。在期末考试后,老师要对大家学习数学的情况进行评价。现在来看看同学们的小印章得到了多少个?

    1、收集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的小印章有多少个?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统计数据的方法,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画“正”字、记数……,其中画“正”字的方法在统计数据比较多时用起来更简单方便。

    2、整理数据。

    【设计意图】由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入手,尝试制作统计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展示统计表,说比较的结果,谁的最多,谁的最少?

    师:看这个统计表不能一目了然的得出结果?怎么做就能很快地知道比较的结果?(统计图)

    师:请学生根据小组内每个人得印章的数量在统计图中涂色。(1个格子表示1个印章)

    预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上面添上少的格子。(2)把旁边间隔的格子用上就够了。

    (3)把多出的人数去掉。(4)把一个格子当成2个单位等等。

    (如学生不能得出“以一当二”的方法,可引导学生“换个数试试看”得出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的结论,在旁边标上频数。)

    师:我们知道了用1格表示2个单位(也就是1个格子表示2个印章)的方法来制图,下面我们用新的方法再动手制作一张统计图吧!

    学生根据小组内每个人得印章的数量在统计图中涂色。(1个格子表示2个印章)

    师:通过统计小印章的数量,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得印章多的同学要说什么?得印章少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师:比较1个格子表示1和1个格子表示2的统计图。

    师: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用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的方法来制作统计图?什么情况用1个格子表示2的方法制作统计图?

    总结学生点评中有关本课信息的内容。

    (在数据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1,在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用1格表示2、5或更多的方法要快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体会选取每格代表几要根据数据大小来判断。

    完成这2个统计图后,你有何感想?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2个图,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

    (2)喜欢()的人数最多。

    (3)喜欢兔子的比喜欢狗的多()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测量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至114页第2、3、5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握比和百分数的相关概念。

    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解决单位“1”已知或未知情况下的分数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几个填空,你会做吗?(课件出示题目)

    (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百战百胜(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一举两得( )%。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复习的内容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在授课开始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复习,并且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2题。

    教师:上述三个比你会读吗?请指出每个比的前项与后项。

    教师小结:只要把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不能写成比的一般形式。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中第3题。

    教师:比值大家都会求了,那化简比呢?我们赶紧来试试(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化简吗?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小结:也就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化简各类比的方法,一同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设计意图】教师重在让学生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通过复习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和区别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相关概念,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复习了这么多,那对于百分数你又了解多少呢?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

    ①今天全校的出勤率是98%;

    ②某工厂去年产量为1200台,今年的产量增加了20%;

    ③某商场购买落地式电扇比吊扇少50%。

    预设: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98%,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教师小结:同学们解释得非常棒!正确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百分数的相关问题。

    王师傅计划4天加工零件640个,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了10%,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教师: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咱们知道吗?不知道怎么求?

    学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因为王师傅4天加工640个零件,640是工作总量,4天是工作时间。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了吗?(引导学生完成作答)

    教师:在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找出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②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4)分别把以上两个小题的条件和问题对换,引出第113页第3题的第2、4小题。

    ③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④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5)学生独立完成第113页第3题的第5小题和第6小题。

    ⑤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⑥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2。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复习百分数的实际含义,通过改变原题的问题顺序,加强对比,有利于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等实际问题的关键,更加清楚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师:小组合作,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四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陈丽比刘玲多花了多少钱?……

    教师:假设没有方方买书的相关信息,能否知道陈丽花的钱是刘玲的几分之几?

    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方法一: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设计意图】因为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所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补充问题的设计更是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

    教师:最后同学们赶紧来动动笔,看是否能顺利完成这几个练习。

    (2)比90多20%的数是( );90比( )多20%。

    (1)一堆沙子重240吨,一堆石子质量的与沙子质量的60%相等。这堆石子重多少吨?

    (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与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一半。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全班交流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复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加深对比和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件(系列10篇)


    假如您对“课件”感兴趣,何妨来瞧瞧这篇文章。课件是教师的要害,每位教师都务必要制订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将教学方法与教案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杰出的教学效果。愿各位读者对本篇文章喜爱!

    课件【篇1】

    【教材说明】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和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课文表达了人要自食其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显然、狼吞虎咽、例外、苍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结、赞赏、思量、惬意、僵硬、许配。(认知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2、难点:

    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小故事。

    2、风雪声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播放风雪大作的声音),老师动情地描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一个个面呈菜色,忍着饥饿,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艰难地前进……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都感到寒冷饥饿在侵袭这群逃难的人,在这样冰天雪地,风雪交加的时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他们需要食物、衣服、炉火)是呀,如果此时给他们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食物,他们一定会一扫而光。可是在这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却拒绝了这份极需要的食物,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尊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先写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然后写哈默拒绝杰克逊地热情款待,坚持靠劳动获取食物,最后写哈默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后来成了石油大王。)

    三、自读自悟,体会内涵

    1、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两个主人公?(哈默、 杰克逊)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两位主人公之间故事?(2~5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指名分别读三次对话。

    3、自主学习第一次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指名回答: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同学们也抓住了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体会课文,从第一次的对话中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4、合作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

    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讨论后在班上交流。

    ⑴ 汇报第二次对话: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个坚定的人,不决定就不改变的人。

    听老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体会到什么?(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坚定)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评读。师生分角色读,互评。

    ⑵ 汇报第三次对话:

    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地对待。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5、由读到演,体会内涵:

    ⑴ 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表演。

    师生互评。

    ⑵ 同学们演得真棒,充分表现了哈默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做人的的尊严。(板书:尊严)正是由于哈默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齐读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6、教师小结:

    是呀,一个人能够自尊并尊重别人,坚持按劳取酬,坚持做人的尊严,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板书:=财富)哈默拥有尊严这比精神财富,也为他日后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基础,所以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尊严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同学们听?

    (资料: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这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你不能伤害我的尊严!似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

    2、汇报资料,仿写格言:

    ⑴ 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同学们说说你自己搜集的有关尊严的格言,把你的理解说出来。

    ⑵ 读一读这些格言,试着仿照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两方面去想)

    ⑶ 拟好后交流。

    3、总结升华: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我钦佩哈默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自尊更是一种高尚。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板书设计】

    尊严=财富

    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课件【篇3】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难点: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2、掌握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法学法

    (一) 学法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我采取:

    1.质疑问难法: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质疑问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读感悟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3.自读自悟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的好,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是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及师生互动学习中,掌握“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法”后,进行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二) 教法

    1. 以读代讲 :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尤其是情感真挚的文章,更应该有让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舞台。为此,我设计了“引读和回读”两个环节,意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内化人物的情感。

    2. 品读感悟: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合作探究 :倡导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

    精神,从而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第二自段的教学,尤其是四、五两个生点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

    一、复习导入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1.快速浏览1-2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是啊!你想了解吗? 在文中划出原句。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二)学习第3-6段

    1.品读句子合作交流阅读感受。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夜幕降临,蝉儿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在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2.默读第3-6自然段,思考:

    课件【篇4】

    一、文本解读

    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适时的掌声,对人的心理而言,如同给电池充电,给汽车加油。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美好、得意和自信。而这样的让人产生自信,增强自尊的掌声,对一个未成年人更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课文中的英子是个得过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孩子,但是她却学习生活在正常孩子的校园里。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无法真正明白残疾孩子的心理,只能用一些词语比如悲哀、惆怅、失落、脆弱等等,去极力想象、推测他们的心理。英子是个残疾学生,这是熟悉她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新来的老师却不知道,依然按照正常地顺序程序进行着课堂教学。于是或许很少出现,或者压根就没有出现的场面出现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残疾的孩子在不知情的老师的偶然失误里经受着折磨。是的,应该是折磨。同学注视的目光应该不亚于根根钢针刺痛孩子的心灵。但是即便如此还得接受刺痛。因为学生此时是弱势个体,老师的要求不可违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英子像变了个人一样,不再那么忧郁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这掌声好似化作一团火,在英子的心中剧烈地燃烧起来,使英子有了莫明的动力。英子抬起头看到同学们脸上带着微笑,手不停地鼓着掌。顿时有一种亲切感,似乎已经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尊重。朗读完了,教室里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英子成赏。英子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这是在感谢同学们,感谢同学的掌声。从此,英子的生活变得乐趣无穷了。

    几年后,英子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是的,是掌声,改变了一个残疾孩子的一生。不要吝啬我们的喝彩和掌声,不要迟钝了我们的鼓励和肯定。世界需要这喝彩和掌声,孩子们需要这喝彩和掌声,逆境中的人需要这喝彩和掌声。

    二、教学构思

    1.有位作家说过,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有打动人心的亮点。高明的教者就要善于利用亮点生发开去,让学生去体会真谛。所谓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点就在于同学们的掌声。突破指以该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本文采用一点突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感受亮点研讨亮点拓展亮点升华亮点构成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亮点照亮教学全程。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学追求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小朋友们,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我们该用什么来欢迎他们呢?(生鼓掌)

    2、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不过,方老师有点紧张,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老师什么呢?

    师: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方老师已经不紧张了。瞧,多好的掌声呀!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掌声》。上课。

    二、来信切入感受亮点

    1、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师:掌声代表欢迎,饱含鼓励,还改变了英子的生活,鼓起了英子生活,勇气,所以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课件出示来信内容〉

    2、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想想掌声在文中响起了几次?用线划下来。

    三、研讨亮点感受变化

    〈一〉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次掌声吧。

    1、好好读读,想想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

    2、师:小朋友们,英子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她只是刚刚站定,同学们为什么给她这么热烈的掌声呢?

    〈二〉感受忧郁自卑的英子

    1、让我们来看看以前的英子是怎样一个女孩?

    2、你们理解得真好,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词、字眼中体会到的?

    反馈A、默默地

    B、早早地最后一个

    3、师:看来,英子受伤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残疾,更是心理的。残疾的心理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好好读读体会体会。

    4、引:多么自卑的英子呀,难怪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时,她立刻低下了头。她不敢上台,一种莫名的害怕、恐惧、自卑占据了她整个心里,她是不是就这样不上台了呢?

    (1)她是怎么上去的?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她在想些什么?

    师:是呀,不知道该怎么办,拿不定主意,这就是犹豫。英子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担心,但她又不能不上去,此时的英子内心充满着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三〉感受开朗自信的英子

    1.师:这是英子第一次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上讲台,这也是英子第一次战胜自己,从那以后,英子变了,变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四小节。

    2、除了书上讲的,还有哪些变化?

    师:我们为英子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为英子能从自卑感中解脱出来而感到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读读这小节。

    四、再读来信拓展亮点

    1、以前的英子忧郁自卑,现在的英子开朗自信,是掌声改变了她,让我们再来重温这次掌声吧!

    (1)此时此刻,英子就在我们的课堂,我们能给以这样的掌声吗?

    (2)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师:是啊,是掌声让英子镇定了情绪,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是掌声让英子微笑地走下讲台,微笑地面对以后的人生,难怪英子会说〈信〉

    2、当掌声再次响起,英子感动不已,她向大家鞠了深深的一躬,这深深的一躬,饱含了英子深深的情谊。此时你就是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师:英子被深深地感动了,千言万语都融进了她的信里〈信〉

    五、激发想象升华亮点

    1、掌声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掌声是什么?

    2、〈课件〉教师配乐朗读:

    掌声是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掌声是小鸟,啄走了我的自卑,

    掌声是大草原,让我们敞开心扉!

    师: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小朋友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掌声是(),。

    师:让我们把这诗般的语言,把心中的祝福,送给你的好朋友,听课老师,还可以贴在黑板上,送给所有的人。

    3、小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很棒,让我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听课老师。掌声是钥匙,是春雨,是小鸟,是让我们敞开心扉的大草原,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

    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 :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1.课后练习二。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为生活中的一次经历: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小林淋湿感冒了。为此,他就积极开动脑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从张开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事,将可充气的塑料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发明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4、5自然段中长句较多,朗读是个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膝”“囊”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朗读感悟1、2 自然段,了解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

    4.学习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并主动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4个汉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难点:朗读课文,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接题质疑,激发兴趣

    1.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并学会动手做一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

    出示课题:16

    气雨衣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

    教师出示充气蹦床、充气攀岩、充气水池等图片。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

    问题预设:

    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你觉得认读字词要注意什么?

    (2)自由拼读;开火车领读,随机正音;

    (3)交流识记字形。

    (4)引出多音字 转 假 缝 差

    (5)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问题。相关语句可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从哪儿发现的,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读了课文,学生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和“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这两个问题。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2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 岁)

    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真能干,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

    (2)林恒韬怎么会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呢?你是从那写文字中了解到的?学生读相关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读。

    什么叫“顶着大雨回家”?

    小林顶着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机朗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这几天,冷冷的,这样的天气,被雨淋湿, 确实冷极了。想象一下,穿着刚过膝盖的雨衣,冒着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许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朗读这一段。

    (3)教师补充:因为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当天晚上就发高烧,还为此请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想?谁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这个难题指什么?

    “一直”说明什么?(小林没有放弃,坚持思考)

    “……”表示什么意思?(小林思考的过程持续进行,没有结束。)

    (4)小林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从书上找一找。

    (学生说,教师出示解决图片)并板书:旋转的裙子

    (5)回家后小林怎么做的?板书:铁丝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着这种雨衣,雨水不会再流到裤腿上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什么?

    (6)这个问题小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小林游泳的时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气雨衣终于发明出来了,我们也一起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吧。

    (8)一个很简单实用的小发明,也需要发明者的细心观察,多做多想,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林的思考过程。

    (9)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气呢,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结: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课件【篇7】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坛泰斗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著名学者傅雷的家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毫无疑问,《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0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略显冗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出错”突出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故意把五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同时还配有手势辅助,很形象。

    生:作者写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师:其实,老师讲得不够好,同学们的评价太高了。老师讲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够细致,如老师讲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这对男女(前二次)和他们的后代(后一次)时的情形,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却描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我们现在把这些动人的画面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

    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画面感人的地方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场景很美,如第一个画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这些画面色彩明丽,气氛祥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朴的乡村。

    生:它表现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三个画面中都有出现,刻画出了两个人心灵默契、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世界……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画面呢?

    生:有。中秋节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烧烤、赏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师: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场景的确感人。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现在,老师再跟你们欣赏几个幸福的画面。

    (投影显示图片一)这是电影《坦塔尼克号》的剧照:男女主人公张开双臂迎风而立……(依次出示图片二、三)。

    师:这些画面和我们同学开始描述的场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能不能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钟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画面。

    生: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有一个小凉棚,这小凉棚似乎专为等候一对老人而设。看,他们又来了,相互搀扶着来到凉棚下,头顶是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在唱着歌,他们就这样相拥着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有时他们又相互凝视着,捋捋彼此的白发,脸上荡漾着浅浅的笑……

    生:……

    二、片断二

    师:老师讲故事之前,认为我的女儿心智不够成熟,课文里与“心智”这个词相近的词是什么?请找出有这个词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师:从这两句话里你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早恋”持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怎样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

    生甲:苏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恋”的,他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恋爱了,我们现在不是个个挺聪明的吗?(学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错。苏霍姆林斯基应是反对的。他跟老师一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够成熟。“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说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爱情的幸福。

    师:我支持生乙的观点。那么,生甲把这句话里的“智慧”理解成“聪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种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谁能就一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议论。)

    生(小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应指成熟的人。作者说: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独立,经济能自主,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生活本事的人。而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拥有!(掌声)

    ……

    师:我们来做个设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可能是恋爱了,她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是有一个男孩在追她(学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问她父亲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的。收到父亲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认识到爱情是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生:她认识到爱的精神力量远甚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认识到她还没有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她不能恋爱,她会拒绝那个男孩(学生笑)。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们也能正确理解爱情,当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后,我们会拥有自己圆满幸福的爱情。

    【深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先后在九、八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了实践。教九年级时只有这个设计的雏形,感觉不错,便有了更完美的设想,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八年级班的教学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也为很多教学机智的运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刚好是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时他女儿的年龄──十四岁,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正合适):学生有些心灵上的收获,语言训练上也较到位。这堂课的设计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独创,事先没有查阅任何有关的教学设计。后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招牌”展示,竟暗自庆幸事先没有理解更多的教学设计资料,也就没有受他人的影响,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不足,这堂课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学目标设计没注重学科思维训练:

    本堂课安排了二次说话训练:进入文本前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粗浅认识,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哲理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爱情的认识。第一次因学生缺乏心理暗示,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见教学片断二)。

    教后我想,这堂课在设计时应有一个说话训练的目标,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力争做到有条理、有依据。虽然这一目标在课堂“生成”时达成了,但由于教师事先缺乏“预设”,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篇文章我们可针对文本的特色,着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美文美讲”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美文美讲”在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第一次尝试,但因为这次有了理论支撑(不久前听了韩军老师有关“美读吟诵”的讲座,并听了他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课堂氛围有了不小的改观,激发了学生挖掘文本美的兴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没达到应有效果,不失为一个遗憾。

    新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能读、能讲、能演,这就在个人素质修为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资源引用要贴近学生兴趣与爱好:

    本堂课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提前介入课文主题,在课前安排了学生欣赏扬琴名曲《梁祝》。课堂导入时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称,全班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经典国乐在青少年中的市场已完全被流行音乐侵占。国乐经典教育是个社会风尚问题,这是个更深层次的教育话题。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索是:我们在引用课堂资源时不能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想当然地选择,而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的资源,比如这堂课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题健康的爱情歌曲可供选择。

    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法设计: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课件【篇9】

    一、说教材: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本文出自法国的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介绍来的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 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 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 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细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情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这部分有一重点句:“ 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那看到这么可爱的 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这时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相融。然 后接着引导“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体会着等等,并把你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听互读,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几次变化,从一开始第一次猜想,满怀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仅仅一刹那,很短的时间,心中 的希望又一次点燃了,又一次充满期待。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例:“我在草帽下笑着,我等待着经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学 生可能会想到:“小蜻蜓,你飞过来吧,和我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别害怕,我不会伤寒你,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朋友”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 合学生生活:“你有没有象这样的等待过,你当时是什么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再去体验,体会着去读,通过自由读, 读,齐读,在读中感悟,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此刻的学生 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带着此时的感受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去读文。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 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这个小朋友有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没有类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的想法或经历?你是怎样和小动物亲近的?

    这一环节,又一次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帕、要、把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语文打开。)

    2、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继续升华,通过扩展文进一步巩固生字)。

    3、字练习:习字册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系列4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系列4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篇1

    Second LessonLet’s talk Let’s chant

    一、Warm-up : Enjoy “Let’s chant” twice.二、Review :

    1.Sharp eyes(Words : weather cold warm cool hot jacket sweater skirt dress shirt T-shirt)

    2.Students try to make a weather report by a map in pairs.三、Presentation :

    1.学生作天气预报后,由地图引出某些地方的风景和天气情况,师站在一幅北京的图片旁:It’s warm today.I can wear my shirt today.…(移动课件中的地方作为情景)Let me go to Hong Kong.… Phew!It’s hot today.I can wear my skirt and T-shirt today.… Let me go to Lhasa.Ooooh!Can I wear my dress today ? 引导学生回答: Yes, you can.No, you can’t.It’s cool today.2.板书并教读: Can I wear my … today ? Yes, you can./ No, you can.It’s...today.3.Pair work:在PPT的图片中提供场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进行同桌问答。

    4.引入对话

    T : Mike has a new shirt.Look at the pictures.(Show out the 3 teaching pictures on the board.)Picture 1

    Picture 2 Picture 3 the first day the second day the third day

    Yes.No.Yes.No.Yes.ld hot war cold hot warm cold hot warm 1

    ---------------------------

    T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first day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second day ? Can Mike wear the new shirt on the third day ?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s.5.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6.Ss read follow the tape and then read together.7.Ss read in pairs.8.Role play the dialogue in pairs.五、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课件播放一些地方的天气情况的相关录像,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地方的天气进行情景对话。如:

    Can I wear my…… in Beijing today ? No, you can.It’s cold in Beijing.……

    六、Homework: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篇2

    一. 教学目标:

    1.复习1-100的数字。

    2.掌握规范用语How many ? .

    3.能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使用How many ? .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用点: 规范用语How many ? .

    2.教学难点:How many ? .句型和准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词。

    三.教具、学具:

    1.实物:铅笔盒、铅笔、彩笔、书、橡皮等。

    2.每个同学椅子下放一张实物图片,后面写有数字。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上课和复习:

    1.问候:

    T:Hello! Boys and girls!(注意使用复数名词).

    2.复习复数名词和数字。(结合第4课学过的方位词和Where is ?的句型)

    ①桌子上放着一个铅笔盒,里面有一支铅笔。

    T:I can’t find my pencil-case. Where is it?

    全班:On the desk.

    T: Thank you .Where is my pencil?

    全班:It’s in the pencil-case.

    T: Oh, I have one pencil.(板书)(找一名同学)Where is your pencil?

    :On the desk.

    T: Give me, please. Now I have two pencils(板书)

    You say it, please.

    下面依次用其他同学的其它用品进行练习并板书 books, erasers, markers…… 在练习过程中,设一些小圈套,把数字和复数名词错误的进行组合,如one markers,there book等等,同学们要通过重复正确答案表示同意或纠正错误。(这样既可以集中同学的注意力,又可以练习听力,还有利于和时纠正同学错误)

    ②练习之后,教师说:I want more and more markers, do you want to count with me ?

    做游戏Clap 注意同学的发音,尤其是十几和几十的读法。

    (在1-20的时候,用1-to-1,1-to-2的节奏,20-29用twen – ty -one的节奏,然后数整十到一百,用one-to-twenty 的节奏。根据同学人数调整所数的数字,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数到,可以在数到个别数字时做出不同的变化。)

    ③T:What else do you have? Please find out the cards under your chairs.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拿着相同数字卡片的同学读出数字再加上后面的图案读出来。如教师出示fifty-four时,拿者54卡片的同学站起来,读fifty-four cats.

    (二)教授重要概念How many ? .

    1.引入句型How many ? .

    练习几组之后,问一个同学: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19 monkeys.

    T: Can you say it, again?(尽量用表情和体态来表示)

    How many monkeys?(用手指着19)

    S:19 monkeys.

    T举起三块橡皮)Look! How many erasers do I have? How many? (开始数) One, two, there. How many eraser? There erasers(板书划线局部)(举起两本书)How many books do I have?

    全班:Two books.

    2.练习句型How many ,总结句型特点。

    T:(找一名刚才在游戏中没有被提问过的同学,拿起他的卡片)

    What’s this?

    全班:A chair.

    T翻过来,看elephants数字) How many elephants?

    :Twenty elephants.

    T:(问全班) Can you ask?(换另一个同学的卡片)

    全班:What’s this?

    :A boy.

    全班:How many boys?

    :Sixty boys.

    T: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

    在小组内练习,可以用卡片,也可以用实物。小组练习以后,有些同学可能出现将不可数名词放在How many 之后的现象,要给予提示,请同学总结:

    How many 句型用来提问数量,How many后面的名词要加s(也就是用复数名词)。

    3.巩固

    1.T:How many books does Danny have:Read the book by yourself.

    同学自读课文第一局部,然后男女分角色亮度第一、二幅画。

    T:First,How many books does Danny have?

    S;Eight books.

    教师和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四幅图(提示同学are,there也表示“有”)

    T: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on the desk?

    S:sixteen books.

    齐读最后一局部:

    T:What happened?

    Sanny falls down.

    2.《活动手册》第二题。

    师: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检验吧!

    (三)家庭作业:《活动手册》第五课 1,3题。

    五.板书设计

    Lesson 5: How many Do I have?

    1 pencil—--2 pencils

    1 book -----5 books

    1 marker---12 markers

    1 eraser----4 erasers

    How many ereasers?------ereasers.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授课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3unit1Willyoutakeyourkite?本单元围绕打算去野餐展开会话及教学活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其中一个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将来时描述自己的计划。在综合操练、益智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pi icSatuedaySundaywhybecauseso等单词

    (2)能力灵活运用句型:Willyoutakeyou---tomorrow?Yes,Iwill./No,Iwon’t.

    Iwilltake---.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思考的意识和计划意识。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务于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方法发展能力,通过思考,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当把他的成功看作在于他使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只管自己怎样教、不问学生怎样学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他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有独立能力的学生。因此,基于以上观点结合新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情境,引出主题内容,通过物品展开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英语的意思,并且还有奖品,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单词:pi ic句型:Willyoutakeyou---tomorrow?Yes,Iwill./No,Iwon’t.

    Iwilltake---.

    难点:新单词相关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在处理这个单元教材时本着两个目标:第一是立足教材拓展教学空间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学生记忆,贴近现实,能使学生应用于生活。

    三、说教法:

    通过任务教学,它是现在广泛提倡的英语教学法之一,通过给学生一项确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嘴、大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真实性。这种办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学内容上,从而感知并理解好所学内容;身心体验法;实际应用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肢体演示明白理解新单词,新句型的含义,初步接触与之相关的语句,在做任务、游戏竞争、自编相关对话中深化内容,拓展应用余地,丰富知识技能。

    四、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实物展开口语对话,利用真实情境引出新内容。

    五、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4-6分钟)

    首先是唱英语儿歌,复习一周七天。然后用游戏,检查学生对这七天的掌握程度。

    2、巧设情景,引入新课学习新课(15-25分)

    教师非常高兴,因为明天有一个野餐,拿出准备好的包和风筝。引出句型Iwilltake---.让学生猜明天我将要带什么?(包里面的物品,有饼干,水果,蛋糕,------猜对了就分给他一些。)教师忽然提出问题:whatdayistoday?得知后很伤心,抱怨自己记性不好。引出sam也犯了个错误,咱们一起看一下。

    3.能力训练(9-12分钟)

    儿童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这些身心特征,为了配合巩固学习,我设计了三个竞争环节。

    第一轮竞赛环节:分角色读课文,男女生分,同桌,同学竞争对峙,通过这个环节即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其思考的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二轮竞赛环节为小组表演,给给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替换故事中的内容,评出最佳表演奖,最有创意奖,并给予奖励。这样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练习空间,同学们都想获奖,课堂的气氛就会异常的热烈。

    第三轮竞赛环节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些自己经常在野餐时带的物品,让同桌猜,看谁能难倒同桌,难倒全班同学和老师。

    6、布置作业(2分钟)

    展示板书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情境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Recycle2第一课时。Readloud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a。能够完成Readaloud部分的活动,复习巩固Unit4—Unit6中所学的主要语言。

    b。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c。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d。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进行角色表演。

    二、教学重点:

    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难点:在语境中理解新词total、quick和情景语言Theylookhungry。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情境创设法及多媒体辅助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采用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和复习(Warm—upandRevision)

    安排chant和Let’ssing

    既复习了旧知,也操练了本课重点句型,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也是通过TPR活动让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Presentationandpractice。

    在歌曲中复习本单元的句型和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引出新知,也为本课的对话埋下了伏笔。

    (三)readaloud。(对话处理)

    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对话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采取全班小组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更好的巩固了本课时的对话内容,也为小组合作表演打下了基础。

    (四)Practice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知和主要句型,我采用了各种形式上的读:小组读,跟畅言读。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更好地巩固了本课时对话内容,也为小组合作表演打下了基础。

    为了更有效地巩固所学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表演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训练其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手机课件(系列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回顾教案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希望这份“手机课件”能够满足您的心理预期让您感到满足,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手机课件 篇1

    第一教时:

    师: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就像玩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往往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有两种:第一个是语句罗嗦,表达不清楚。第二个是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此,文章显得不生动。

    怎样来克服这两种毛病呢?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长的变成短的(板书:长的变成短的),就是概括(板书:概括)。第二种,是把短的变成长的(板书:短的变成长的),就是展开,你就能写具体了(板书:具体)。

    在阅读课上我们学得比较多的,练得比较多的是把长的变成短的,也就是学习一段话,老师让你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学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你提炼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要把长的变成短的。在作文课上比较多的,是要把短的变成长的,把一句话展开,写具体。

    下面,老师读几段话,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每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请你把长的变成短的。

    请听第一段:

    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妈妈叫他上街买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出去了;数学课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因此,小明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粗枝大叶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生笑)难怪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小马虎。(稍作停顿)听明白了吧,很长的一段话,你把它变短,变成一句话。谁来说?

    生:写了小明很粗心。

    师:好的,请坐。谁再来说?

    生:小明是

    师:(纠正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师:(评价)两个同学的发言,你呢(指第一个同学),声音讲得很轻,说话断断续续;她呢(指第二个同学),声音很响,说话很连贯。她比你(对第一个同学)说得好,你要向他学习。

    师:请听第二段:

    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它张开大嘴的时候,一个人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哩。有人亲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条小船给咬成两截。当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芦苇杆子,就好比人们吃韭菜那么容易。

    这段话把它变短,用一句话来概括。(指着刚才那位女生)像这个小朋友这么说,要大声、响亮、语气连贯。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讲得没错。

    生: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很大。

    师:这两个同学都讲对了,但说什么也没有她讲得好。她说得很连贯。谁再来说?

    生:河马

    师:(纠正)这段话讲什么?

    生:这段话讲的是河马的嘴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

    师:你话讲得复杂,但是声音还响亮。

    生:这段话讲河马的嘴很大,吃起东西来很轻松。

    师:吃起东西来很轻松跟大没有关系。

    生:不是,那就是河马的嘴很大。

    师:哎,对呀!(示意该生坐下)好,你们几个同学都说对了,但没有一个同学说得很好,话要说得连贯、流畅。这段话讲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好的。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河马的嘴很大,比一般的(突然发现一生还举着手)哦,你还要说。(走到该生面前,生犹豫)没关系的。

    生:我现在觉得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大。

    师:他听得很仔细,我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他听清楚了,而且听得很仔细。

    请听第三段:

    我是一个集邮迷,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邮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便把它剪下来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邮册里。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风风火火赶到邮局排队等候开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古隆冬的洞里面放着好多好多我喜爱的邮票,这下我乐不可支,就伸手去掏。掏啊掏,邮票没有掏着,却挨了爸爸重重的一个巴掌。我捂着脸,歪着脖子,呆呆地望着爸爸,心想: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呢?只见爸爸怒气冲冲用手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掏、掏、掏(众笑),掏什么来着?

    这段话这么长,把它变短,讲什么呀?请你说(走向一生)。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讲得对,但是没讲好。这段话讲的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珍藏了许多邮票。

    师:好,也对的,但是没有讲好。话要说好。你说说看。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

    师:我告诉你,要像她这么说。(示范)这段话主要讲了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您是一个集邮迷。

    师:什么?您是一个集邮迷,这里面我是一个集邮迷。谁再来说?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仍不满意)也对的,但没讲好。

    生:这段话

    师:(指着被表扬的那位)你来讲。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

    师:对,就是这么说。这段话主要讲了再来一次。

    生:(清晰而流畅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满意地)对了,要这么讲,知道吗?很清晰,很流畅。谁再来说,要像她一样。好,这小朋友充满自信。

    生:(清晰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对,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把长的变成短的了。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短的变成长的。比方说,这么一句话(板书: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这一句话谁会读?

    生:(大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不错的意思就是马马虎虎。谁再来念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这位同学读得比较连贯。谁再来读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读得很好。我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声情并茂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会了吧?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啦!就是这么读,就是要像她这么读。会吗?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就是这么读,读出感觉来了,谁再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在一旁作手式,给她鼓劲)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欣慰地)就这么读!好,请这个小朋友再来读一遍。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你很认真,很努力的。(对另一生)你行吗?

    生:(抑扬顿挫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十分赞许)我发现你特别聪明,你这一次读跟第一次的读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发言有气无力。注意,字变成词就有意思,词变成句子就有感情了。所以,你现在读得真好,我们请他再为我们示范一下好吗?好,我们鼓掌(生鼓掌)。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一些糊涂事。

    师:不要紧张,再来一次好吗?慢慢地读好了,失败是很正常的,读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谅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

    师:读得真好!我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小朋友是读得最好的。这个小朋友是全班最聪明,学得最好的。

    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他干了哪些糊涂事啊?(对一生)你们看哪,那个聪明的孩子又举手了,他常常为我们做出榜样。(举手越来越多)对了,讲得不好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讲得不好的孩子。(众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妈妈让他去买油,他却买成了盐。

    师:好的,爷爷真糊涂。还有吗?说得更好一点。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扶了扶他的肩膀)

    师:你站直,你现在还不是爷爷啊。(生大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嗯,有一次,他想填一张填一张明信片,结果填他几岁的那里,他填成了姓名。

    师:哦,他看错了,这不是糊涂,眼睛花了应该体谅。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烧菜把油当成了水。

    师:把油当成了水?那不对了,我发现是你有点糊涂了。(众笑)

    生:本来我想说把油换错了,换成水了。

    师:把盐当作糖不是蛮好吗?颜色差不多,形状也一样,换一下好吗?你很聪明,一定能说好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烧菜,把盐当成了糖。

    师:结果

    生:结果大家,结果大家吃的菜变成

    师:结果大家都不爱

    生:不爱吃爷爷烧的菜。

    师:好,这是个例子,很好。把盐当作糖啦!

    生:爷爷年岁大了,

    师:你这样说好不好?不要这样年岁大了(师模仿该生将大字拖长)要这样,(示范)爷爷年岁大了,连着一块儿说。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出门,把自己的鞋子配错了,大家看了都笑起来。

    师:嗯!好的。把鞋子配错了。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就像昨天,他把奶奶的手指当成烟杆,直往嘴里塞。(众笑)

    师:这把奶奶的手指当作烟杆往嘴里塞,那不是糊涂,那是痴呆了啊!(众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在烧红烧鱼时把醋当成了酱油,害得大家吃了一顿酸鱼。

    师:嗯,好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爷爷要淘米,结果把米看成了面粉,把面粉看成了米,结果,往水,那个,往锅里

    师:没关系,慢慢讲。

    生:把那个水倒进锅里去,然后那个他淘了两下,把水全倒光,结果他一看,他才非常惊奇,咦,那个米怎么没了?

    师:(语重心长地)你发现了吗?你想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知道吗?你真的要好好学,你的意思表达得不清楚啊!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把电扇的,那种,就是那个叶子

    师:又讲不出来啦?

    生:嗯。

    师:唉呀,看来语文的确得好好学。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上次,他想出去,结果把家里门的钥匙拿成了报纸(信箱)的钥匙。

    师:不是叫报纸的钥匙,是信箱钥匙。你看,学语文多重要啊!词不达意。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回,他填一个单子,年龄栏里他少填了一个零,结果他成了7岁。

    师:啊,好的,爷爷7岁了(众笑),闹了笑话。刚才一次交流,有的小朋友说得很好,找的例子很恰当;有的小朋友找的例子就过分啦;有的小朋友明明知道自己要想说的,但是却词不达意,就说明我们学语文、学作文非常重要。

    现在,我把这句话改成分号(板书),再加一个分号,(板书)再来一个句号。(板书)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了(摇摇手),一般的同学就没办法参加了。(转身指着黑板)你能不能说这么一句话,把它再想得多一点,用三个例子说明他糊涂。刚才大家用过的也可以再用。话要简明,要扼要。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这不

    师:这不用得非常好,这不意思就是不是吗的意思,那为什么要加这不呢?就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生:这不,人家要他买醋他却买成了酱油;人家要他往菜里放盐他却放成了糖;

    师:不是放成了糖,是放的是糖。

    生:(继续)放的是糖,还经常把鞋子穿错让人家哈哈笑。

    师:好,讲得很好。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机)这是什么?

    生:(齐声)手机!

    师:手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手机是现在最便捷的通讯工具,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发生了许多和手机有关的新鲜事。关于手机的新鲜事,你有吗?

    生:手机要拨电话号码才能通讯,有些人常常会打错电话号码。结果本来是找他认识的人打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家里。

    师:啊,这不是手机的毛病,那么座机上面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不算新鲜事。谁还能说?

    生:有的时候那个造手机的厂家把那1234位置搞混了。

    师:怎么造手机的厂家会把1234搞混了呢?

    生:就是上次电视上那个什么算摸移动,什么通讯,就是在两个国家使用的。

    师:哦,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啊,说了一件连老师都不知道的事。(众笑)还有吗?

    生:上次我在少年宫画画的时候,我的包里装着我妈妈的手机,然后我上课上到一半,那个手机突然,那个手机突然叮铃叮铃响起来了,然后我把那个挂掉,然后过一会儿它又叮叮铃铃响起来了。

    师:影响了你们上课,是吧?好,她把妈妈的手机带到课堂里,结果妈妈的手机响了,影响了大家上课。这也是个新闻,也是一件新鲜事。还有吗?

    生: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手机走进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里要安静,所以她把手机变成了那种发动的,然后她就放在桌子上。

    师:不是发动的,是震动的。

    生:震动的。然后她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突然那个手机震荡了,然后移移移

    师:震动了。

    生:震动了。然后移移移,掉到地上了,后来妈妈发现,就放到桌子上,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

    师: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又捡起来,是吧?(众笑)

    生:嗯!

    师:好的,你不觉得罗嗦吗?(众笑)

    生:(该生承认)罗嗦。

    生:就是我妈妈那个手机把它调成震动的,然后就把它竖直立放在桌子上,然后,电话响起来了,那个手机就在桌子上跳舞。

    师:哎,在跳舞了,啊!好的(回到讲台前),那么大家思路没打开,这手机的故事很多,它的作用很大。

    生:我妈妈有一台手机没交费,然后,她把那台手机给我了,有一次我在少年宫上课,奶奶给我打电话,打不进来,原来是那个电信公司把那个手机给停掉了,因为不交费。

    手机课件 篇2

    一、说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说活动准备

    固定电话一部、智能手机一部、手机图片、视频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此处用到观察法,好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并进行讨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手机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手机,了解手机的变化史。

    2、探索手机的秘密,知道手机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各类手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星期天你和妈妈去公园,不小心你和妈妈走丢了,有什么办法能找到妈妈?

    二、教师出示手机,让幼儿了解手机功能

    1、你见过手机吗?你看见过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手机有些什么本领?

    3、比较以前的手机和现在的手机有什么不一样?

    4、你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吗?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小结:知道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方法

    三、讨论

    手机除了可以打电话,还有什么本领?

    如:发短信,上网,游戏,闹钟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手机的很多本领,下面我们也来尝试做个手机,好吗?

    手机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手机信息,体验分享的快乐。

    2能大胆表述对未来手机的设想,提高创造想象力。

    3产生对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教师把他们布置在板上

    2、录象一段摄相机大屏幕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小朋友对手机很感兴趣,还收集了许多有关手机的信息,你们看这些就是你们的收集。我们一起轻轻地走上来看看,和好朋友说说你收集的是哪一张?

    2、幼儿自由参观。

    (二)围绕主题交流信息。

    1、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手机的信息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来交流交流,好吗?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讲述。

    4、老师也研究了手机,还当记者做了一次采访,我们来看看。

    5、观看录象。提问:听了王老师和徐医生的话,你认为手机好不好?为什么?

    6、个别幼儿回答。

    (三)了解手机的一些简单常识。

    1、既然手机有这么多优点。大家都喜欢使用它,那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呢?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

    (四)拓展提问。

    1、今天我们交流了这么多手机的信息,那你对手机还有什么不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吗?

    2、个别幼儿提问,对容易的请幼儿回答,不能回答的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答案。

    3、教师提问:我也有个问题想来问问你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最早的手机叫什么?他是谁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什么不用他?

    4、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五)设想未来的手机。

    1、假如请你来设计一只手机,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手机?

    2、幼儿自由交流,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回答。

    手机课件 篇5

    一,班会主题:高中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二,班会目的: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时间场合,真正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3、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六,班会活动背景: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大。中学生猎奇心理驱使他们去接触,去了解,出现学生“低头族”。有些学生上课时间埋头刷微博,聊QQ,玩游戏,玩微信,影响学习,影响健康。学生决定举行班会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科学使用手机。

    七,班会前期准备:

    1) 资料准备(网络资源): A各种品牌手机开机动画及铃声 B各种手机娱乐软件,学习软件图标 C “低头族”相关视频 2) 人员分工

    查找资料:庄方敏,郑巧娟,蔡凯勉,陈湘娜,郑温敏 制作PPT: 庄方敏,郑巧娟,蔡凯勉,陈湘娜,郑温敏 现场主持人:庄方敏,郑巧娟

    八, 班会流程:

    Part1 主持人播放三首学生熟悉手机铃声,学生回答iphone、诺基亚以及索尼手机等手机品牌,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Part2 主持人泡出问题:“手机是你们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答案的方向是:手机是什么,在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 比如:必需品、伙伴、助手……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比如:联系,学习,休闲,娱乐等,是我们的好伙伴,但是却不能过分依赖它……

    环节一:主持人展示图片:各种手机界面图标,学生说出软件名称,并介绍当前流行的学习软件。

    环节二:主持人抛出问题:你们平时用手机做什么?相互讨论,每组小组组长作为代表发言。

    可能答案:玩游戏,上网,聊微信,刷微博,听音乐,看视频,查单词,查路线,听公开课。

    分析学生答案,分为“有利于当前学习生活”“不利于当前学习生活”两类,总结: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不正确使用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困扰。要发挥手机的功能辅助我们的学习,方便我们的生活。 Part4拒做低头族 抬头向前看 1.什么是低头族:

    现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如今网络上定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地铁、公交、马路上、开会、聚会、上课等场所都作“低头看手机”姿势,无时无刻不刷着微博,聊着微信,切着水果,看着视频等,有事没事都拿出手机低头玩,我们这类人称为“低头族”。

    提问:“低头族”无论你何时何地都在低头玩手机,你们是否加入了“低头族”的行列呢?

    手机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机的多样性,学习使用手机。

    2.知道手机可以用来传递消息给他人,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3.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能够使用手机进行打电话和别人去得联系,感受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课前就丰富幼儿对一些紧急电话的了解。

    2、收集各种各样的充满电的手机。

    3、能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或是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比较

    ——“今天小猴子要开一家手机店,于是小猴子就去进货了,他一走进货的地方,就看见了(教师出示手机和座机电话),这两样东西,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那手机和座机电话使用的时候哪个更方便一些呢?从哪里体现出手机更方便一些?

    (体积小、容易携带)

    于是小猴继续进货,瞧瞧,这些手机呀就是小猴子进的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手机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帮小猴子分分类吧。”

    ——小结:原来小猴进的手机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方形的,也有的是长方形的。而且手机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灰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黑的。而且它们的品牌也都不一样。另外它们有的是翻盖的,有的是直板的、有的是滑盖的。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能自主的进行合作式的观察并在在相互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手机之间颜色、形状、样式、品牌的不同,从而能感受到手机的多样性特点。)

    ——“既然我们发现了它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都有的)地方?”“分别有哪些数字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投影仪)

    ——师幼共同小结:手机上都会有数字键,各种功能键、显示屏、而且它们都能用来打电话和别人取得联系。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投影仪来让幼儿能更直观、清楚的了解手机之间的共同点并知道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从而能更自然的过渡到下面一个环节。)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并讲述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我们怎么用手机来打电话呢?和旁边的小朋友们一起想一想,说一说!”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用手机打电话是要先想好给谁打电话,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然后在手机上按上电话号码,再检查一遍按得电话号码是否正确,最后按绿色的通话键接通对方的电话。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使用手机打电话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相互讨论从而得出使用手机的正确方法。这也是为下面动手打电话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拨打电话。)

    3.打电话

    ——“如果你现在有一部手机,要请你打个电话给严老师,怎么打呢?严老师的电话号码就在这里。”然后请个别小朋友来说一说。

    ——请幼儿每人去选一个手机,拨一下想要打得电话号码。

    “现在请小朋友自由的选择一部手机来打给你做想打电话给他的人”

    ——发现手机要插上手机卡之后才能与别人进行打电话。

    “你们地打通电话了吗?为什么你们会打不通电话?”

    小结:手机里面都会有插手机卡的地方,只有插上卡之后手机才会有信号,才能也别人进行打电话了。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尝试拨打电话。在拨打过程中也让幼儿能了解用手机打电话是需要插上手机卡的,从而拓展幼儿对手机在工作原理的认识了解。)展开阅读全文

    ——请一个小朋友用老师的手机真的去拨打电话。

    “那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周老师插好电话卡的手机来试一试打个电话?你想打给谁?他现在在哪里?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好,那你来试一试给爸爸打个电话吧!“(教师开启扬声器)”现在你爸爸在哪里?你和爸爸说道话了吗?开不开心?“

    小结: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打电话给不在身边的亲人,和他们说说话,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刚刚他给爸爸打了电话,打的是手机用到了手机号码,那除了手机号码之外,你们还知道可以打什么电话号码?这些是什么电话?”“像这些紧急电话我们能不能随便打?为什么?“

    小结:我们除了可以打给手机之外,还可以打家里电话。火灾时打119,求助时打:110,生病时打:120、要电话查询打114、要天气查询打96121.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打这些电话来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安全,更方便!但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只有在紧急时才能拨打,不然会给警察叔叔他们带来麻烦的!

    (这个真正打通电话的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从让幼儿真的去打通电话,和电话另一头的人进行谈话,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能够真实体验到打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非常多的幸福和方便。从而切实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一些紧急电话的掌握和了解。)

    4.延伸活动

    那手机除了打电话能和大家取得联系,还有什么功能也能和别人取得联系的呀?

    “那除了用手机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是我们相互去得联系?”(播放课件:电话、电脑上网、传真机、对讲机)

    小结:这些工具都和手机一样是通信工具,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这个结束环节是为了能丰富幼儿对一些常见通信工具的了解,知道还有很多工具也能使我们和别人进行联系。从而能进一步感受到通信工具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

    手机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手机信息,体验分享的快乐。

    2、能大胆表述对未来手机的设想,提高创造想象力。

    3、产生对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喜爱之情。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教师把他们布置在板上

    2、录象一段摄相机大屏幕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小朋友对手机很感兴趣,还收集了许多有关手机的信息,你们看这些就是你们的收集。我们一起轻轻地走上来看看,和好朋友说说你收集的是哪一张?

    2、幼儿自由参观。

    (二)围绕主题交流信息。

    1、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手机的信息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来交流交流,好吗?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讲述。

    4、老师也研究了手机,还当记者做了一次采访,我们来看看。

    5、观看录象。提问:听了王老师和徐医生的话,你认为手机好不好?为什么?

    6、个别幼儿回答。

    (三)了解手机的一些简单常识。

    1、既然手机有这么多优点。大家都喜欢使用它,那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呢?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

    (四)拓展提问。

    1、今天我们交流了这么多手机的信息,那你对手机还有什么不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吗?

    2、个别幼儿提问,对容易的请幼儿回答,不能回答的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答案。

    3、教师提问:我也有个问题想来问问你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最早的手机叫什么?他是谁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什么不用他?

    4、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五)设想未来的手机。

    1、假如请你来设计一只手机,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手机?

    2、幼儿自由交流,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回答。

    活动反思:

    手机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幼儿对手机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对之产生了兴趣。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对手机的一些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在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了解手机的各种功能,知道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手机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三、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摄像、闹钟、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我对这个活动设计的思考:

    1、能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选材。我们对孩子的教学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我所选择的“手机”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孩子在家中经常接触父母的手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陌生是因为手机中有许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为父母怕孩子弄坏自己的手机而不让他们玩,所以这里就有许多教师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注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在第二环节中,给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单一,孩子的探索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在让孩子采访时,也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整个过程显得有点乱。

    手机课件 篇9

    打手机找朋友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在家交际与幼儿沟通能力,善于结交朋友,能利用假日团结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不孤单、寂寞,融入幼儿群体。

    【活动模式】:室外活动

    【活动器材】:儿童用手机玩具

    【活动歌曲】:找朋友儿歌。

    【活动过程】:

    一、主动与本小区小朋友或同班幼儿通话:

    1.拿手机拨一个本小区或同班小朋友的手机号码;

    2.手机接通后,先和小朋友打个招呼,互相问候;

    3.开始联系活动内容:

    我:喂,某某,你上午有空吗?

    幼:我有空。

    我:我想邀请你到小区广场玩拍皮球,可以吗?

    幼:可以啊。都有什么人?

    我:还有甲朋友、乙朋友。

    幼:好的。我和爸爸、妈妈说一些,马上就来。

    我:好的。广场见。

    幼:广场见。

    二、幼儿与幼儿练习通话:

    1.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1人组成一个通话组合,各拿一个手机;

    2.通话开始。幼儿相互问候,开始联系活动内容。

    3.播放找朋友儿歌。

    三、活动指导:

    1.指导幼儿接听手机,会和别人联系;

    2.指导幼儿通话时,会讲邀请小朋友出去玩、在哪玩、玩什么等话。

    3.通话结束会互相告别,会说:再见。

    四、小结评比:

    1.根据幼儿通话情况,指出不足;

    2.表扬通话时,语言流利,口齿清楚,表达完整的幼儿,号召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五、附小手机儿歌:找啊找,找到一个小朋友,出去玩,多快乐;你和我是好朋友。

    手机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手机信息,体验分享的快乐。

    2、能大胆表述对未来手机的设想,提高创造想象力。

    3、产生对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教师把他们布置在板上录象一段 摄相机 大屏幕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小朋友对手机很感兴趣,还收集了许多有关手机的信息,你们看这些就是你们的收集。我们一起轻轻地走上来看看,和好朋友说说你收集的是哪一张?

    2、幼儿自由参观。

    二、围绕主题交流信息。

    1、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手机的信息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来交流交流,好吗?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讲述。

    4、老师也研究了手机,还当记者做了一次采访,我们来看看。

    5、观看录象。提问:听了王老师和徐医生的话,你认为手机好不好?为什么?

    6、个别幼儿回答。

    三、了解手机的一些简单常识。

    1、既然手机有这么多优点。大家都喜欢使用它,那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呢?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

    四、拓展提问。

    今天我们交流了这么多手机的信息,那你对手机还有什么不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吗?

    个别幼儿提问,对容易的请幼儿回答,不能回答的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答案。

    教师提问:我也有个问题想来问问你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最早的手机叫什么?他是谁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什么不用他?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五、设想未来的手机。

    1、假如请你来设计一只手机,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手机?

    2、幼儿自由交流,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回答。

    六、延伸活动。

    那等会儿我们游戏课时就来设计你设想的手机,好吗?

    手机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手机信息,体验分享的快乐。

    2能大胆表述对未来手机的设想,提高创造想象力。

    3产生对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喜爱之情。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教师把他们布置在板上

    录象一段摄相机大屏幕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小朋友对手机很感兴趣,还收集了许多有关手机的信息,你们看这些就是你们的收集。我们一起轻轻地走上来看看,和好朋友说说你收集的是哪一张?

    2幼儿自由参观。

    二、围绕主题交流信息。

    1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手机的信息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来交流交流,好吗?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讲述。

    4老师也研究了手机,还当记者做了一次采访,我们来看看。

    5观看录象。提问:听了王老师和徐医生的话,你认为手机好不好?为什么?

    6个别幼儿回答。

    三、了解手机的一些简单常识。

    1既然手机有这么多优点。大家都喜欢使用它,那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呢?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

    四、拓展提问。

    今天我们交流了这么多手机的信息,那你对手机还有什么不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吗?

    个别幼儿提问,对容易的请幼儿回答,不能回答的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答案。

    教师提问:我也有个问题想来问问你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最早的手机叫什么?他是谁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什么不用他?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五、设想未来的手机。

    1假如请你来设计一只手机,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手机?

    2幼儿自由交流,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回答。

    六、延伸活动。

    那等会儿我们游戏课时就来设计你设想的手机,好吗?

    活动反思:

    手机是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手机的样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手机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手机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爸爸、妈妈身边的手机,引发幼儿对手机外形的观察。

    2、通过欣赏各种手机的图片,萌发幼儿设计手机的意念。

    活动准备:

    1)调查表:调查项目:品牌、大小、功能、颜色

    2)手机各类手机的图片

    3)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吴老师不见了,有什么办法在最快的时间、用最方便的办法找到吴老师吗?(引发幼儿用打手机的办法)

    二、出示调查表,让幼儿介绍自己身边的手机,在幻灯机上出示各类调查表,让幼儿介绍爸爸妈妈的手机。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手机,并说出理由

    四、请幼儿设计各类手机

    五、展示幼儿设计的手机,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手机,对自己设计的手机进行推销。

    六、延伸活动:游戏“卖手机“

    手机课件 篇14

    〔班会目的〕: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时间性、空间性。真正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技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3、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浏览几组图片,数据及观看视频《学生用智能手机 娱乐大于学习》显示了学 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及他们的手机的主要用途。

    反思:你身边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现象?他们这样使用手机会给他们造成怎样的 影响?

    让我们今天这节班会课深入的讨论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并理性使 用手机,让它成为我们助手而不是学习的“绊脚石”。

    二、 学生使用手机的“弊”

    案例分析,大家从自己身上或者周围的同学身上找找,手机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 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并作记录,发言。

    3、小结学生使用手机的“弊” 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⑥影响校园治安。

    三、政府、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

    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

    南阳中学的要求:

    我校认为学生带手机回校弊大于利。所以,学校决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凡违反者一经学校发现,手机一律没收,学期结束由家长到政教处签领,第二次没收则高三毕业才能领回。同时给带手机回校的同学予以记过处分,记入档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

    1 长,为了孩子能在学校专心学习,我们希望家长能大力配合学校做好此项工作。

    既然手机的危害那么多,且政府及学校也不支持学生使用手机,那么手机是否一无是处呢?

    四、 学生使用手机的“利”

    1、学生使用手机确实有其必要性。那么使用手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呢? 请同学们结合平时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手机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2、学生小组讨论并作记录,发言。

    3、小结学生使用手机的“利”。 利的方面:

    ①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 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功能齐全,即可当闹钟,也可当MP3听歌,还可以练习英语的听说 。

    ⑤方便查阅。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 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

    ⑥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体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从同学们的答案当中我们知道,手机的使用尽管“弊”大于“利”,但是也不能 “一刀切”,那我们该怎样使用手机才能不影响我们的学习而又可以和家人保持正常的联系呢?

    五、 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请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提出宝贵的建议。

    1、使用手机要得当,用在需要的地方,如果全部用来和同学朋友聊天或者仅仅 用来炫耀就没必要了。

    2、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手机,避免崇尚,盲目使用手机,让手机发挥出对于中学 生而言的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对中学生应有的价值。

    3、手机是双刃剑,中学生应正确看待手机问题,让手机做我们的仆人,而不要 反过来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

    4、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来传送学习资料,辅助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5、作为中学生而言,不应该盲目追崇,购买品牌,只顾追求时尚的步伐,而忽 略父母为我们交纳的话费金额。

    1.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带手机只是为了及时联系,而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娱乐,更不是为了荒废学业。 2.具备自律意识 不带手机进校园。 严格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加法课件(系列15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课件(系列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加法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加法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下面逐一向大家介绍。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5页到67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通分、约分,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就成为本节课的重点所在,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加、减的道理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一样大小的圆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力图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以两个数学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建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奥帆赛是在哪儿举行吗?为了迎接奥帆赛的到来青岛各个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看,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为改善空气质量,还特地计划实施了“蓝天工程”。(多媒体展示65页情境图)根据二月份的统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从迎接奥运会的奥帆赛这一情境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环节: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多个数学问题,依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两个数学问题)

    ①表格中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②空气质量等级为良的天数比轻微污染的天数多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法算理

    (1)首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直接计算吗?分母不同怎么办呢?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操作,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各小组交流汇报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板书算法)

    方法一: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方法二:我们小组通过画图,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

    方法三:先通分,把不同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只要分数单位相同了,就可以直接加了。

    3、算法优化,总结提升。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之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在计算比较合理。

    接下来,我对策略进行提升,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表扬: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在遇到没学过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能想到画图的策略,或把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或同分母分数加法,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以及优化算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法和策略的提升,又让学生的策略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4、迁移类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也就是解决问题第二个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算式:

    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把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到减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

    这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分数算式与前面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自然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及时总结,强化重点。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此时我随机提问: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计算时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通分?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

    要先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进行计算。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有趣的,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

    1.快乐出发、巩固基础:(抢答)

    (先让学生看图分析算理。)

    2、火眼金睛:

    ⑴ += = = ( )

    ⑵ += += = ( )

    ⑶ -= -= ( )

    ⑷ -= - = ( )

    (说明原因,进一步理解算理)

    3.登高望远,展示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电线长米,剪去米后,还剩下多少米?

    (独立完成,并说计算过程,主要看是否会正确运用通分进行异分母相减)

    (2)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两天共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同第一小题)

    在巩固练习中,顺着快乐出发,巩固基础——小试身手,火眼金睛——登高望远,展示能力的练习顺序,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功感。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果学生只从知识的掌握方面总结,我会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情感方面进行总结。

    四、说学习评价

    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本课所用的学习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加法课件【篇3】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册教科书的第四、六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类推,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结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方式:同桌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察能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2: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树状整理图,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内容包括: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法(2)异分母分数减法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师: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部分同学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既突出了知识体系,又有自己的个性。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回顾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回顾)

    指名交流: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总结完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对于回答特别好的小组或学生,要加以表扬。)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组测试题,看看大家能否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1、解方程

    x+2/5=9/10x-(1/4+1/5)=7/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3、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3/20米,还剩下7/2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二)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加减法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加法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__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加法课件【篇5】

    [新知识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是,里有()个。

    (3)3个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加法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具有对新生事物好奇的特点,借助“克隆牛”这一较新鲜事物的出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xx年我国克隆牛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我与姚明比身高等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克隆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两只克隆牛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小数加法方法。然后根据表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小数减法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四、教学程序

    (一)、以旧引新,知识迁移师:大家回想一下,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首先计算下面两道题,边做边思考。(指明回答,出示课件,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激趣探究

    (1)迁移情境,解决加法问题师:同学们,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国的克隆技术居世界前列。谁来说一下你对克隆的认识。(学生回答)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一对克隆牛在我国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一头牛叫“健健”,一头牛叫“壮壮”。这对可爱的小牛发出了信息:健健说:“出生时,我的胸围是0.77米”,壮壮说:“我出生时的胸围比健健多0.03米”。

    设计意图:采取这种谈话式导课,一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渗透师德教育。

    1、师:你能否根据这两条信息,提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指明回答,课件出示问题)你能试一试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列算式:谁能列出算式?0.77+0.03=?

    3、说算法: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指一名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同桌交流以下问题:

    (1)列竖式时,先让什么对齐?

    (2)计算时,先从哪一位加起?然后再怎样计算?

    (3)得数的小数点和谁对齐?

    (4)得数末尾如果有“0”,怎么处理?根据是什么?师:指明回报并订正板演的竖式。强调:写竖式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与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4、验算:0.8这个结果对不对,我们需要怎么做?(验算)请把你的验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指明板演)订正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领作用,启发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2)独立思考,探究减法算法

    1、我们再来看看克隆牛带来的其他信息?(课件)你能否根据这些信息,提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指明说)将学生分组,分别计算相同难度的不同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并验算自己的结果对不对。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探索出最简单的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方法: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数的小数点对齐

    2、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1)课件出示问题:管围多多少。

    (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板演并说说怎么做的。

    3、小组讨论,探讨算法出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4、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0”补齐)。

    a)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b)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c)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d)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我跟姚明比身高

    (1)课件出示:姚明身高2.26米

    (2)你能说出你的身高,看看你和姚明差多少吗?

    2、找朋友

    (1)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

    (2)写完后任意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

    (3)一位同学起立,请他找到他的好朋友,对这两个同学的卡片进行计算

    3、走进生活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已经让你们统计了部分课本的价格,我这里仅仅列出了两本,请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课本价格。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从计算、改错到实际问题的应用,都渗透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特别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

    课后的延伸,实践的体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必然是积极主动的,有效地巩固了学习的成果。

    四、总结

    谈一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的加减法从低位算起

    六、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加法课件【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 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 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

    1+4= 3+2= 0+5= 2+2= 3+1=

    三、 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 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 4+1=5 1+3=4

    2+1=3 1+4=5 3+1=4

    0+5=5

    5+0=5

    加法课件【篇8】

    教学内容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8+1=9 9-1=8

    1+8=9 9-8=1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加法课件【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加法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加法课件【篇11】

    99—50= 87—40= 98—5= 66—20= 36—3=

    76—2= 48—4= 77—60= 58—6= 89—20=

    2、综合练习:玩“摘苹果”的游戏。

    教师出示贴有苹果的六棵智慧树(每棵树上贴有6个写有本课所学两种算式的苹果)。

    如图:

    并说明游戏要求:每个组的小黑板上贴有一个得数,是这个得数的苹果有6个。请小组同学合作根据自己的得数接力摘苹果,最后教师评定。全对的小组可获得合作星。

    (学生按要求玩游戏。)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获智慧星。

    4、思考性练习:去智慧王国做题。学生随音乐做小燕子飞的动作来到智慧王国。

    教师打开智慧大门出示思考题。

    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

    95—()<55

    64—()=84—()

    (这一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四)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2、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

    3、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

    (3)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二)分小组活动

    1、谈活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的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队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反思:

    在和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效果很好。

    加法课件【篇1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课本上情景的课件: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紧接导入中我提出的问题,我将收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将其汇总,并且顺势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我将先带领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并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我将提出问题: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能够立刻想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我便顺势请几位比较积极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板演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并提问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购物之后进行价格的计算,将数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

    加法课件【篇13】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加法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让学生来理解加法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得数是3的加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平时仔细观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把学到的应用到生活中去。

    A组同学通过实物和图感知物体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B组同学同学通过实物和图感知物体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c组同学掌握3的组成,能正确认读3的加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物和图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

    2、难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教具准备:

    1、苹果教具3个、香蕉教具3个、数字卡片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3的组成(通过苹果教具演示3的组成)

    2、认读3的组成(中重度学生)

    前面我们学习了1+1=2,得数是2的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数是3的加法:板书得数是3的加法。

    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3的加法

    1、出示ppt课件:一只小猴子,再出示2只小猴子,先让学生数一数,分别标上相应的数字1和2,再让学生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标上3,告诉学生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可以通过数一数知道,我们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用1只小猴子加上2只小猴子,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表示:1+2=3,出示加法算式,讲讲算式的意思。

    2、师带学生齐读算式:1+2=3

    3、依次出示两只小猴,再出示一只小猴,让学生数一数,列出算式:2+1=3

    4、师带学生齐读算式:2+1=3

    5、师出示课件:兔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2+1=3

    6、师出示课件:西红柿及花宝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列出加法算式:1+2=32+1=3

    7、师在生活中找出物体让学生数一数,列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

    8、师小结:告诉学生得数是3的加法共有两道:1+2=32+1=3(出示课件)

    9、引导学生读3的加法算式

    三、引导学生看图编3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出示课件:先出示两只熊,教学生认识一下,数一数,再跑出来一只熊,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几只熊?引导学生列式计算:2+1=3

    2、师出示水果教具让学生编一编,算一算,郭锐拿了1个香蕉,孙文娇又拿了2个香蕉,现在他们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香蕉?

    请学生列式计算:1+2=3

    四、巩固练习

    1、教师用算术卡片出题,比如:1+2=2+1=,轻度学生直接计算说出结果,把算式贴在黑板上并写上结果。重度学生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2、填一填,连一连

    3、看图写算式: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学生给予帮助

    加法课件【篇15】

    教学内容

    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四个有联系的算式。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

    (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

    齐读算式。

    (6)我们刚才是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个,求在岸边的有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3=5

    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5=3

    (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试一试”。

    (1)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看着图画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

    (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

    (5)齐读四道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加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3)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减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4)齐读四道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字。

    (2)让学生想一想,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3)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确目,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第5题。

    (1)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2)求走了几只是求总数还是求一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在书上填写。

    四、总结全课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蜗牛课件(系列11篇)


    今天的主题是“教案课件的重要性”。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每位教师都应该撰写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案课件。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欢迎您跟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这篇文章!

    蜗牛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蜗牛课件 篇2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庸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庸的东西创新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熟悉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四面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新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熟悉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熟悉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爱好。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熟悉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纳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此刻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究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呈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究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激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明,主动去创新,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呈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重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立即予以激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蜗牛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孩、慢”等10个生字。认识偏旁“子(子字旁)、 (爪字头)、身(身字旁)。

    2.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认识“树林、碧绿”这两个词语。正确读写“孩子、好久、对于、过冬”等词语。

    3.了解定语后置这种语言现象。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5.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已”与“己”的字形区别;识记由“孩”扩展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定语后置这种语言现象。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课型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蜗牛”图片。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它吗?它是什么东西?谁来看图说一说它的模样?(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对,这是蜗牛。它是一种爬行昆虫。今天我们学习关于蜗牛的课,你们想学吗?好谁来读一下课文?(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我来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画出生字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二、生字学习

    hái

    孩——横撇、竖钩、提、点、横、撇折、丿、丿、丶(9画)孩子,小孩

    已——横折、横、竖弯钩(3画)已经、已在、已被、已是

    jīng

    经——撇折、撇折、提、横撇、捺、横、竖、横(8画)已经、经过、经常

    cǎi

    采——丿、丶、横竖丿捺(8画)采取、采用、采访、采花

    xǔe

    雪——横、竖、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折、横、横(11画)雪花、雪人、堆雪、下雪

    ba

    吧——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7画)吧台、好吧、走吧、去吧

    三、认读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读生字。

    3.小组读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四、指导书写“妈”

    1.学生观察“妈”,然后互相交流一起写。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引导,领写这个字。(老师板书引导)?? 写这个字时注意“女”字变成偏旁时第三笔“横”变成“提”。

    3.学生描红,在书上写几遍。

    小结: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五遍(为了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词语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老师板书词语让学生站起来读)同学们词语读得很好。指名读,齐读,赛读。

    孩子?? 慢? 满? 碧绿? 已经? 采? 盖? 掉? 躲

    采——(爪子头)上下结构

    躲——(身字旁)左右结构

    孩——(子字旁)左右结构

    同学们读得很好,谁帮老师用上面的词来组词?(学生自由组词)很好,老师也组了几个词,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词语)

    采花?? 采萝卜? 采蘑菇? 采树叶

    躲起来? 躲在地下? 躲在衣柜里

    男孩? 女孩? 小孩? 好孩子

    你们刚才读得很好,全部同学站起来再齐读一遍(学生站起来读,读错的老师及时订正)。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哪一位学生来读一下课文?(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看汉字读)课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

    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叶发芽了。”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已经是冬天了!你快躲在家过冬吧。”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是几段?(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对,课文有七段。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

    (1) 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

    (2) 第二次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3) 小蜗牛采回草莓没有?为什么?

    (4) 小蜗牛采回蘑菇没有?为什么?

    (5) 一年有几个季节?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所以回答的也很好。在四个季节中小蜗牛到底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没该怎么做?

    小结:这篇课文说明了要珍惜时间,时间有限制的,生命也一样,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好事、工作,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国母亲。

    二、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蜗牛

    (1) 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

    (2) 第二次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3) 小蜗牛采回草莓没有?为什么?

    (4) 小蜗牛采回蘑菇没有?为什么?

    (5) 一年有几个季节?

    蜗牛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学生能知道要正确对待荣誉,把荣誉作为前进的动力。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帖图,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猜谜:名字叫做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板书:蜗牛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以前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的蜗牛又是什么样子的

    4、蜗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谁让小蜗牛大变样的呢 (奖杯)

    5、奖杯怎么能让蜗牛大变样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蜗牛的奖杯》(补充板书)

    二、精读品文

    (1) 学习第二小节

    1、树林里正举行飞行比赛呢,小蜗牛也参加了,请大家大声地,认真地读读第二小节,一会儿啊,老师请小朋友用贴图的方式来展示当时的比赛画面。

    2、指名贴图,学生评价。

    3、贴得对不对 为什么 理解遥遥领先。比赛时,蜗牛的对手就这几个吗 还可能有谁 难怪课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

    4、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夸夸蜗牛这个飞行冠军。

    5、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2) 学习第三小节

    1、如果你就是这只获胜的蜗牛,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赞美,夸奖,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1)小蜗牛,你获得冠军,有什么法宝吗 心情如何

    2)请问今后有什么打算

    2、过渡 自从获奖之后,蜗牛得意洋洋,它是怎么做的呢 认真读第三小节。

    3、蜗牛天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究竟想干什么 (让别人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4、小蜗牛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它会对别人说些什么呢

    5、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蜗牛

    6、它白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到了晚上又会怎么做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7、出示第1,2,3句,指导朗读。

    8、过渡:蜗牛一方面炫耀奖杯,一方面害怕失去奖杯,把奖杯看的太重要了,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 再也飞不动了。

    (3)学习第四小节

    1、蜗牛飞不动了,不止如此,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呢!请一组学生读第四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随机理解退化勉强(板书:慢慢爬行)

    3、以前的蜗牛凭借有力的翅膀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而现在它翅膀退化了,只能慢慢爬行,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冠军奖杯也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大家想一想,蜗牛此时的心情怎样 (后悔 沉重)

    4、让我们一起带着后悔沉重悲伤的语气齐读第四小节。

    5、看着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三、拓展总结

    1、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也会得到这样的奖杯,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夸奖,你会怎样做呢 (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2、说的'真好,我们不能把荣誉看的太重,得到了荣誉千万别骄傲,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板书:

    遥遥领先

    蜗 牛 的 奖 杯

    慢慢爬行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蜗牛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

    翅膀 遥遥领先 蜻蜓 自由飞翔

    唯恐 得意洋洋 生怕 飞行冠军

    奖杯 天长日久 坚硬 慢慢爬行

    1)指名读;

    2)齐读;

    2、你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上一句和课文有关的话吗?读题。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课文

    (一)看图比较

    1、出示蜗牛图一,师引述课文: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看图说说,以前的蜗牛什么样子。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a、指名读

    b、重点指导

    “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觉得现在的蜗牛是一只怎样的蜗牛?(快乐的,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c、指名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

    d、齐读第一段

    2、出示蜗牛图二,现在的蜗牛什么样?

    课文里是怎样写的,我们来看第四段。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a、指名读;

    b、重点指导“坚硬的外壳”、“勉强”、“慢慢地爬行”;

    c、再指名读

    你觉得现在的蜗牛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先请学生对现在的蜗牛进行介绍,再运用图片进行对比,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对照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从重点词语体会不同时期蜗牛的心情。】

    过渡: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事情还得从那次飞行比赛说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比赛的都有谁呢?(蝴蝶、蜜蜂、蜻蜓)出示蜗牛飞行图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是不是只有它们三个和小蜗牛比赛的呢?(学生再读课文,集体交流还会有谁。)

    4、还有很多会飞的小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省略号)

    5、比赛结果怎么样?什么是“领先”?那什么是“遥遥领先”?指导读好这个词。

    6、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当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获得冠军的时候,其他的小动物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集体交流。)

    过渡:是啊,蜗牛从此(洋洋得意)

    【设计意图:借助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抓住几处关键词和一个省略号,与课文产生共鸣,将蜗牛当初的无与伦比与后来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当蜗牛获得奖杯后创设了两种不同的说话对象,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蜗牛此时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话

    什么是“得意洋洋”?读出“得意洋洋”来。

    带着“得意洋洋”的表情和动作读出“得意洋洋”来。

    2、它的洋洋得意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3、交流,出示句子。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什么是“成天”?给它换一个词。

    为什么要“成天背着这个沉重的奖杯”呢?

    读了句子,你猜“唯恐”是什么意思?

    把害怕、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的感觉读出来。

    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吗?

    我们来做做蜗牛背奖杯的这个动作。师相机采访小蜗牛:小蜗牛,你背上背的金灿灿的是什么东西呀?

    这个奖杯这么重,背上它你都不能飞了,放下吧。

    让学生把炫耀的话说出来。

    (2)出示:“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指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都有“害怕”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吗?

    理解“唯恐”、“生怕”。唯恐是唯恐大家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生怕是怕什么?相比较,它更怕什么?

    对,它更怕奖杯丢失,所以“生怕”这个词语,害怕的程度,担心的程度比唯恐要深,那么这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近义词能不能换呢?

    指名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具体的情境是学生语言的发源地。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使他们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中,积极地思考想象,这样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入心田。抓住两个关键句,“成天”、“唯恐”、“生怕”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蜗牛的心态,这些词语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体会揣摩,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并学会运用。】

    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曾经的飞行冠军小蜗牛仍然背着它金灿灿的沉重的奖杯到处去炫耀,糟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四)再现对比图,出示第四段。

    1、说说发生了什么。

    2、出示句子: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天长日久”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叫“退化”?

    没有了有力的翅膀,那么沉重的奖杯还粘在背上,导致现在的蜗牛只能怎样行走?

    3、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指名读。指导读好“勉强”,“慢慢地”。

    4、回想当年,自己曾经是遥遥领先的飞行冠军,再看现在,只能在硬壳里勉强伸出头来慢慢地爬行,这时的蜗牛心情会怎样?它会想些什么?

    后悔有用吗?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这一段。

    5、读了这个故事,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两句话,和同学们分享。

    出示名人名言,读一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成绩只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们千万不能躺在功劳簿(bù)上睡大觉。”

    6、师总结: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中、生活中,你们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成绩得到各种荣誉,像奖状、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有了成绩和荣誉千万不能像蜗牛一样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金灿灿的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而是应该让荣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7、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蜗牛前后的形象做比较,感悟不同时期的人物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体会课文寓意的深刻,让学生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取得了成绩不能骄傲,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要继续努力。”】

    三、创设情境 拓展延伸

    多媒体显示画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追逐嬉戏、翩翩起舞呢!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唉!……”它接着会说什么呢?

    1、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画外人”变成“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蜗牛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退化”等词语的意思,并获得积累。

    2、 凭借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蜗牛今昔样子的对比,获得情感熏陶,思考感悟交流中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第三自然段:蜗牛获得飞行冠军后,对待“奖杯”的神态、心态显露出它的炫耀、高傲、自大、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激疑导入

    奖杯、蜗牛奖杯和蜗牛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节课,好好读读故事——齐读课题。

    二、词文复习

    1、 开火车的形式认读词语。

    2、 分自然段朗读全篇。

    三、品读课文

    (一) 第一自然段

    1、“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

    3、指导抓住“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朗读体会(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森林王国要举行昆虫飞行比赛啦,谁来参加比赛啦?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说,师贴图。

    还会有谁参加呀? (理解省略号)

    3、比赛中,如果蜻蜓、蜜蜂、蝴蝶飞到这了,那蜗牛飞到哪了?(生摆图理解“遥遥领先”) 再看其他的小昆虫,它们被蜗牛——甩开了,这就是——“甩下”。生齐读词语。

    对话:这时的蜗牛飞得真是——指词“遥遥领先”,齐读。

    4、一起读“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

    5、渲染:虽然选手们你追我赶,不断地拼命向前飞行,但,结果是——蜗牛捧走了冠军的奖杯。想不想看看这奖杯? 这奖杯怎么样?

    对话蜗牛:嗯,这成绩好呀,蜗牛夺冠了!我想采访采访飞行冠军蜗牛。获得冠军了?祝贺你。请问你现在的心情?拿到这金光闪闪的奖杯后,你会怎么做?

    (三)第三自然段

    1、 (指导看图)故事中的这只蜗牛啊,得了冠军奖杯后,从此—— 得意洋洋

    2、 小朋友们拿出直尺和铅笔,第三自然段,画出蜗牛得意洋洋地做了些什么?

    3、 交流。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⑴这是两句话。

    ⑵(分别显示句)

    把“成天”换个词?它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有个词,点“唯恐”。它唯恐什么?“怕!”请女同学读这个句子。它这么做是想干什么?这时的小蜗牛太——

    ② 点词“生怕”,它这又是——“很怕”!它心里会想?

    会不会连做梦都在想,千万别把我的奖杯偷去呀。 男生读。

    它把这 一次的成绩看得太重太重了,这仅仅是一次成绩一次荣誉而已呀。

    ⑶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生找。

    这两个词,都是在说怕。小朋友们,那这两个,它更怕的是哪个?很怕很怕,点击“生怕”。 再读这两句。

    4、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⑴这奖杯——很大很重(描红)蜗牛背上的,“很大很重”的,只是奖杯吗?

    ⑵请齐读。

    (四)第四自然段

    1、 过渡:这样的背着奖杯,这样的睡在奖杯里,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很长日子,文中说—— “天长日久生齐读。

    2、 捧起课本,天长日久,接着读。

    3、 天长日久,一对翅膀渐渐变小,到最后没有了,这就是—— “退化”。

    4、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

    奖杯没有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

    5、 蜗牛只能勉强地——

    自由飞翔的蜗牛没有了,蜗牛只能——(贴图)

    四、升华明理

    1、 看板图:小朋友们请看,这只背着沉重坚硬的外壳,只能勉强伸出头来爬行的蜗牛,看到了天空中仍然在自由飞翔的蜻蜓、蜜蜂、蝴蝶,它会想?

    2、 小蜜蜂看到了正在慢慢爬行的蜗牛,想想它以前飞的那么好,可现在……再也不能飞上天了,它多想告诉它,说——

    3、花园里,一只老蜗牛和一只小蜗牛,它们看着在它们头顶上飞翔的小昆虫,老蜗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唉~~~,小蜗牛,小蜗牛——

    4、小朋友们,生活中,你们也有可能会参加比赛,通过努力,你也可能会获得冠军,取得好的成绩,那么你会——

    4、(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

    五、指导写字

    1、 小朋友,刚才我们读故事的时候,你们已经把故事读得很好了。

    2、 来看两个比较难写的字宝宝。出示:翅、蜜

    3、 生说说字形、结构、写法。点:支字旁。

    4、 师边讲解,边板书,小朋友们书空。

    5、 习字册上练写。

    教学反思:《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故事。教学中,笔者试图通过品读指导,读好故事,使学生能够自我感悟出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实现“浅入深出”的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

    蜗牛课件 篇7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生词。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一)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现在与以前蜗牛的图片对比,引出第一自然段。品读“有力的翅膀”“自由的飞翔”。体会自由飞翔时的心情,读出快乐。

    2、蜗牛的飞行本领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得到了证实,指生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体会蜗牛飞行本领高?抓住重点词语“遥遥领先、甩”以及加省略号体会蜗牛的飞行本领高。再来读“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

    3、模拟采访:小蜗牛,今天,你获得冠军心情怎样?(体会小蜗牛当时的心情,再读第二自然段)

    4、谈话导入,品读第三自然段。

    文中的小蜗牛它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和同桌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体会蜗牛的骄傲以及对荣誉的重视。可通过换词,设置情境,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5、品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蜗牛前后图片对比,说说蜗牛的变化。进而理解“退化”。

    从“只能、勉强、慢慢”这些词语感受此时的蜗牛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三、总结明理、深化体验。

    1、从小蜗牛的变化你明白了什么?

    2、你得过那些让你引以为豪的荣誉,你怎么对待这些荣誉?

    四、拓展延伸,对比震撼

    小练笔:

    多媒体显示画面,师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一抬头,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对小蜗牛说些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蜗牛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蜗牛得奖前后身体与心情的变化。

    2、吸取蜗牛的教训,懂得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趣生疑

    1、出示谜语,猜谜激趣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出示蜗牛爬行图片)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3、大家谈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双有力的翅膀呢!瞧,(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多神气的蜗牛!

    4、看到这两幅图,你什么疑问吗?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蜗牛的奖杯》。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指正。

    3、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4、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5、交流。

    三、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板贴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啦!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出示)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②标出“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

    ③以前,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心情一定很—————!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④谁愿意做这只快乐的蜗牛,读好这句。

    ⑤配上动作和表情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过渡: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结果怎样?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生读第二自然段。)

    ②读了这段,你发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③板贴会意,理解“遥遥领先”:假如这里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儿?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超过别人很多,没有人能赶上它,这就叫“遥遥领先”。指导读词。

    ④小蜗牛战胜了哪些对手呢?它的对手仅仅是蜻蜓、蜜蜂和蝴蝶吗?还会有哪些对手?

    (引导生体会“……”在此处的用意。)

    ⑤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⑥小蜗牛凭借着有力的翅膀,显示了出色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时此刻,它的心情怎样?

    ⑦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分享一下蜗牛此时的激动与自豪吧!

    ⑧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蜗牛得奖后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读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一个词来形容蜗牛的表现。

    交流、板书:得意洋洋。谁来读这个词?把它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引读第一、二、三句话,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什么?现在你就是这只蜗牛,背着金灿灿的在奖杯,想到哪里去?对别人说些什么?(生戴上头包饰表演)

    ③听了蜗牛的话,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

    蜗牛课件 篇9

    【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力求将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看图激趣

    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风和太阳比本领,知道了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书空。

    2.指导“奖”的书写笔顺,理解“奖杯”:是体育运动或其他比赛中奖给优胜者的,形状像杯子似的奖品,一般用金属制成。

    3.观察现在和很久以前的“蜗牛”图片,让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大家带着疑问,抱着兴趣,把课文好好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反复地读,教师行间指导。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出示词语:

    蜻蜓蜜蜂蜗牛唯恐生怕勉强

    飞翔坚硬爬行翅膀奖杯外壳

    指名读,要求读正确,特别要读准“蜻、蜓、蜂、硬”等字的后鼻音,多音字“强”的读音;相机理解“勉强”的意思。

    3.出示长句子,指导读。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教师示范读,让学生听出停顿在哪儿,在书上画出“/”线以示停顿。

    ②指名让学生读句子。

    ③齐读长句。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提建议,或者朗读有什么优点作评价。

    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作出正确的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明确朗读要求,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注意停顿,不添字,不漏字,通顺流畅。

    5.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句话把故事说完整,可提供一两则填空题。

    如:一开始,后来,最后。

    很久以前,后来,天长日久。

    三、巩固朗读,布置作业

    1.分小组互相读课文听。

    2.按笔顺描红:怕、翅。

    蜗牛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就会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启发明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复习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谁能猜出这个谜底是只什么动物呢?(说出谜面学生猜)

    2、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显示蜗牛图片)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可用自豪的语气来读。

    二、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飞行比赛图)看,大森林里多热闹,看到这些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谁获得了冠军?)

    (2)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指名回答问题,并讨论:

    ①省略号省略了哪些昆虫?

    ②哪些词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冠军?(相机指导朗读“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语)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模拟采访:①今天,你获得冠军心情怎样?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文中的蜗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蜗牛图)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蜗牛什么呢?

    (3)(出示句子)“它成天……偷了去”。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②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那谁砖把它那种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样子读出来?

    ④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文中的“唯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4)(出示蜗牛背奖杯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请你读一读。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出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汇报。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1、齐读课文

    2、小朋友,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蜗牛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师:“对了,那蜗牛的身体就是在粘液中滑行。”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启发着。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的什么情况呢?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提得太好了,都非常有价值。那么,今天我们就先重点来探究蜗牛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会计课件(系列9篇)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非常认真地规划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的发展脉络和纵向延伸。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课件”的详细内容,希望这些资料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继续阅读!

    会计课件 篇1

    11.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这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2.下列式子中,正确地表述了账户的金额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是()。

    15.下列算式中,正确表达了借贷记账法下权益账户内部关系的是()。

    16.借贷记账法下的发生额平衡是由()决定的。

    17.4月30日,某公司“原材料”账户为借方余额50000元,205月份该公司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购入原材料360000元,其中26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余货款暂欠,材料验收入库。

    (2)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330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则该公司年5月31日“原材料”账户余额为()元。

    18.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相互核对的关系是()的结果。

    20.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累计原始凭证的是()。

    会计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品味言语情味;发掘作家情思;反观现实生活;滋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思路

    以“意思”为主线,以“生命”为重心,以“活”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三、教学流程

    1、发现“意思”:

    ⑴ 整体感知全文。

    ⑵ 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2、没“意思”:

    ⑶ 从文简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

    3、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此为选入教材时被删掉的文字)

    4、我们该如何而活。

    四、步骤解说

    笔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点,那就是“意思”一词。在《云南的歌会》中,沈从文先生两处提到“意思”一词。一处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写的也是有意思的);还有一处是第五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写的更有意思)。其实,本文在节选时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显然,这里的“意思”应是统领全文的)。由此看来,“意思”俨然就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我以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那么,为什么不以“意思”为主线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1、发现“意思”: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要求学生静静地默读,用横线划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回答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进入字里行间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没“意思”:

    在学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时候,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点”“面”结合的教学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让课堂的线性推进出现转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探析。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之所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是因为作家认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引出这段文字,其意在要学生明白沈从文认为“意思”在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然后抓住这个“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义性,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然后从文中去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的。

    4、我们该如何而活:

    设计此问题是想让“语文”贴近生活,走进心灵,关照灵魂,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

    五、课后反思

    此课例获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会计课件 篇3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课程设计原则:

    对于《基础会计》来说 ,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针对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呢?包括:填制凭证、日记账、总帐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这其中就涉及到《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能内容。

    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这一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遵循了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有:

    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等内容。

    掌握复式记账中有关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原理。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及填制方法。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有:

    能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合理区分会计核算的内容。

    能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能熟练处理经济业务。

    3.素质目标有:

    要求具备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严格公正地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抵制金钱的诱惑,具备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工作作风严谨、实事求是,具有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有了这三大目标,我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明确了方向。我们将《基础会计》课程分为三个模块,五个部分,十个教学任务。首先在会计职业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会计职业,了解会计概念,职业岗位、职业道德等。其次在岗位实务中,我们按照期初建账到日常账务处理到期末账务处理这一流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要素、账户的基本结构与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中去。最后在会计工作规范中,为学生提供会计基本原则、我国会计的法规体系等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分别根据内容的详略,难易程度分别安排了适宜的课时,保证课程内容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其中,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我们会安排30个课时专门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训练。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在教学内容中,红字部分是该门课程的重点部分。其中包括: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其中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又是重点中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因重点关注。

    三、教学资源(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我专业特配备了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

    教材使用与建设:近两年来,一直采用“十二五”高职高专管理类核心课程规划教材。该教材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理论论述详实严谨,并配有大量的模拟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翻页)此外,还专门配备了由康述尧老师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配套习题集》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网络教学资源:为了方便学生,在学校网站上传了《基础会计》授课录像以及课件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会计实训中心: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推行“边学边做,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将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校内建有财务会计实训中心,设1个会计手工实训室和1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有机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与句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句容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江苏七加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句容市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东销售分公司江苏公司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好

    师资队伍:《基础会计》课程组目前有专职教师8人,副教授一名、讲师6名,硕士以上学历占85%以上,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能力、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基础会计》的教授对象为刚入门的初学者,他们有如下特点:

    1.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会计知识;

    2.理解能力尚有欠缺;

    3.对陌生知识存在好奇,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4.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解决措施:针对初学者以上四个特点,在教授该门课程时,首先应运用案例法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其正确引导,帮助大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观念;最后,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帮助其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的教学:由于本课程是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全空白,所以首先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式的互动教学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2.模拟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模拟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要求,推选一名财务主管,会计、出纳若干名,通过模拟一个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

    3.实物展示法:课前准备好本次与本次课程有关的教学实物,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向同学展示实物,以此为依据展开课程内容的讲解。

    4.边学边做: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更好理解理论知识。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5.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推举一名小组长。让学生围绕对会计的初步认识,列举生活中涉及到与会计有关的事项,或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之处,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6.现场教学: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的工作现场,通过现场的情景,色彩、声音的感染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大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考核:在对学生考核时,将考核内容分为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两部分,每部分各占50%,体现“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期中,在理论学习部分,将学生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按照3:3:4的比例分成三块,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程设计(为了体现本门课程的设计安排,我选择了“记账凭证的填制”为例进行展示。)

    本节内容共设定3个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要求,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根据原始凭证正确、熟练填制记账凭证, 并对其进行审核。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填制凭证应从“真实可靠入手”,树立其诚信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然后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

    会计课件 篇4

    讲授篇目

    《云南的歌会》

    一、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二、学生特征分析

    1、我所教的学生是佛山禅城区南庄三中八年级网络实验班的学生,一人拥有一台电脑。对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每位同学都能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2、南庄是农村,这里的经济虽然发达了,但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且又多忙于生意,对孩子学习上的关注比较少,因此,学生的的文化素养不是很高。

    3、因为习惯于说粤语,学生普通话的表达不是非常流畅规范。

    4、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

    5、本课是在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中的首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散文,对于散文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归纳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对于民俗内容却缺乏了解,因此,在整堂课中我安排了三种不同方式的拓展阅读,以加深学生对民风民俗的了解和对民风民俗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中所有的生字词。

    2、培养在诵读中提炼课文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4、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且能当堂写作。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赏析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和特点。

    3、通过不同方式的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民风民俗的了解和热爱。

    4、通过当堂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打写训练,,使学生通过这两个课时的学习,真正能得到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赏析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有不同。

    五、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六、教学策略

    一、课时安排: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法选择: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云南民俗,加深印象。

    3、了解作者,建构支架。

    4、字词检测,落实基础。

    5、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6、小组合作,解构课文。

    7、师生互动,妙法点拨。

    8、民俗拓展,开阔视野。

    第二课时:

    1、情景假设,深问促思。

    2、合作探究,感悟内化。

    3、典型赏析,随段拓展。

    4、课堂随笔,知识迁移。

    七、媒体的选择应用

    1、媒体的选择:多媒体网络课件

    2、媒体的作用:A、创设情景,营造情感氛围。B、学生拓展阅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节省时间,最大限度的提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认知广度、深度和投入程度都得到加强。C、沟通课内学习与课外钻研的桥梁。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我们知道民风民俗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沈从文的笔一起去欣赏《云南的歌会》。

    2、让学生观看电影《五朵金花》中的经典片段《蝴蝶泉边》(1分钟)。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强烈的认知需要。在这里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切入课题,并由学生所感兴趣的情歌对唱入手,运用电影《五朵金花》中的经典片段《蝴蝶泉边》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短时间内集聚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云南民俗,加深印象。

    1、过渡语:云南的民风民俗,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来做进一步的了解。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云南的其他风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强烈的认知需要。]

    三、了解作者,建构支架。

    1、过渡语: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了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是谁能把我们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做笔下美妙的风景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赏心悦目呢?,让我们了解作者——沈从文。

    2、引导学生点击网页“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通过文字可以了解作者。同样,通过作者也可以了解文字,同时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为解读课文做铺垫。]

    四、字词检测,落实基础。

    1、教师引导学生点击页面“字词检测”,并要求学生把老师标示出来的生字词齐读两次。

    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3、让学生自己提出还不明白的字词。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检测。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的教学一定要落实,特别是对于不习惯说普通话的.部分地区。]

    五、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让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提出朗读要求:看看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互通、共鸣,把学生带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同时,带着问题朗读,避免了朗读的盲目性,增强了阅读的目的性,提高了阅读效率。]

    六、小组合作,解构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刚才老师布置的阅读题目——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样安排既可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又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师生互动,妙法感悟。

    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展示自己本组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杜威指出:“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这样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八、民俗拓展,开阔视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

    一、假设情景,深问促思。

    同学们,现在我们正走在去云南旅游的路途上,我们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我们即将要参加的一个旅游景点正是我们《云南歌会》所描绘的三个场景,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三选一,同学们,你将参加哪一个歌会的情景呢?

    [设计意图: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强烈的认知需要。”创设假想的问题情境,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有参与的时空。]

    二、合作探究,感悟内化。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的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来回巡查,可随时参如学生小组的讨论,也可马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设计意图:何克抗教授认为课堂: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关系。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也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样可培养了学生的讨论合作能力,达到人人参入,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典型分析,随段拓展。

    1、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愿意参加哪一种歌会的形式呢?

    2、激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环境、场面描写这三个重点来赏析。

    3、学生可随意说出自己喜欢参加的场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的不同,引导他们随即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样安排有效地凸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个个突破。学生在阅读时能有的放矢,极大地节省了搜索阅读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又迅速地达到了开阔视野的目的。]

    四、课堂随笔,知识迁移。

    1、过渡语:云南是幸运的,因为有了沈从文,我们就能品位到如此美丽而富于诗意的民风民俗,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啊!我们生活的南庄,也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南庄的粽子”、“卖懒”、“奇特的红包”、“春节送礼的讲究”等等,今天,就让我们来做第二个沈从文,让我们用我们的笔把我们南庄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庄,热爱南庄!

    2、指导学生按要求打写:

    要求:

    1、题目自拟,题目的内容要具体,不能太笼统。

    2、仿照本文中三个场景的描写方法,有所侧重的描写其中一点。

    3、字数在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写”又是最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鼓励学生写出当地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达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值得肯定的地方:

    1、这节课体现了“跨越式”的基本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流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能很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并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突破。对人物、环境、场合的描写教学挖得很深很细,能真正对学生的写作起指导作用。

    3、这两节课最值得肯定和推荐的是“拓展资源”的整合。黄文霞老师把拓展资源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云南本地的民风民俗,一类是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第三类是与本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相关的民俗阅读材料。而每一类的使用时机、数量、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类本地的民俗放在“情景导入”之后,开篇即进行拓展,不拘泥于形式,既可加深学生对云南民风民俗的印象,又可激发学生了解云南民风民俗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俗特色的学习和思考的氛围。分量不多,且短小精悍,学生阅读时所需时间不多(3分钟),这时的拓展实际上也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第二类关于其他地区民俗的拓展,放在地课时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把局限在云南的视线拉长拉宽,让学生的思维跳出“云南的歌会”的范畴,放眼其他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从而激发学生对民风民俗的热爱之情,并为第二课时对“南庄的习俗”的描写埋下伏笔。而第三类的拓展,又分别对应本文的三个描写重点,分成“人物描写的拓展”、“环境描写的拓展”和“场面描写的拓展”,且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示了阅读领悟的重点。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又则一改以往多数在学完课文之后才拓展的习惯,变为随段拓展。学生每赏析完毕一个歌唱情景中的重点描写,马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本文段描写重点相关的资源,这样,有效地凸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阅读时能有的放矢,极大地节省了搜索阅读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每一个拓展资源都分别有三个左右的拓展材料,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尚需要完善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精练些。

    2、学生的普通话表达不够流畅。

    3、没有使用veclass中的讨论平台,建议学校的网络建设还要加强。

    会计课件 篇5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会计有一定认知,使学生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思想素养和专业素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会计奠定基础。然而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尤其接触社会甚少的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更是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入门难。

    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整个课程设计以突出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以感性直观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突出和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转化为实际的会计核算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因此,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座谈、毕业生跟踪服务等调查的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及行业领导与课程组教师共同探讨会计工作的特性及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实训”的课程模式和“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双互、双层、双证”的教学体系:

    (1)理论+实训的“1+1”课程模式,即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同步开设实训课,在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大致为1:1,所以成为“1+1”课程模式。

    (2)“岗证课”三位一体,将岗位能力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实际-应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3)“双互”体系,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结合、基本理论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双层”体系,是指专项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在“理论+实训”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完成各项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层次,理论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会计综合实训。“双证”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双证即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教学,其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其中:

    (1)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基本经济业务处理三个模块。

    (2)实践教学模块包括相关的单项基础实训和集中的模拟实训。

    (3)选用模块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在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实施“三阶双轨、培养三能力”的实训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三阶双轨模式;培养学生“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应用”三方面的会计专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构建,其知识模块内容是互相交叉渗透的。

    选用模块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

    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直观图形情境,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会计的信念。风趣、通俗、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会计的专业术语及难懂的会计理论。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推广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说课相结合,加强课堂讨论,采用互动教学及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课程的功能模块,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具体方案是:

    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此作为理论考核成绩。

    以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平时记载为考核依据。

    根据本课程所学内容,以某个小型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资料由任课教师提供),完成一个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课件 篇6

    1、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职能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4、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5、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8、什么是资产?

    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3)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10、什么是负债?

    答: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

    (2)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3)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

    12、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答: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

    13、所有者权益具有哪些特点?

    (1)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2)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

    会计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探究有关描写的方法。

    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民歌《蝴蝶泉边》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福。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下列字的读音: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龙吟凤哕

    2、解释下列词语:

    酬和

    譬喻

    引经据典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思考几个问题:

    1、文章以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不同?

    2、请用简洁的话给三种形式的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3、歌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云南的歌会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跳读课文,探究写法

    三种形式的歌会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歌会?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并富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

    描写方法:

    山野对歌工笔写人

    山路漫歌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点面结合

    (三)质疑探究

    学习这篇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疑问或新的发现!小组探究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解决,我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信我能行!

    (四)体验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着美丽浓郁的风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写方法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交流: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等;清明节荡秋千;元宵赏花灯等。

    师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潇洒而随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云南的民风、民俗、风景、风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如诗一般含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民歌民谣,将其归类,看哪些是“即物起兴”,哪些是“提问式”的。

    会计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3、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教学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怎样呢?(能歌善舞)。哪个省(云南省)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作者名。

    释题:什么叫“歌会”?(所谓歌会就是聚在一起唱歌)

    【承转】本文写了谁在唱歌呢?他们都在哪些地方唱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泛读,大概读一下)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本文描绘了几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板书关键词)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这三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

    (三)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作者又是如何描绘这几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的?

    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明确:(板书关键词)

    山野对歌(第2、3段):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

    山路漫歌(第4段):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通过对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

    村寨传歌(第5段):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传歌的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

    【承转】人也唱鸟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个“歌”字了得。那我们不妨再来仔细研读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从细节、语句中去品味,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

    2、请同学们精读(精读说的就是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对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用词乃至标点符号等的使用都做一一分析,达到不放过每个细节,吸收其精髓的目的)“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环境。

    (2)、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鸣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3)、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A、[铃儿响叮当]虽然不是描绘我的家乡的美景/但让我看到了北国风光的魅力和圣诞节的气氛

    B、《万泉河水清又清》,描绘了海南岛琼海市万泉河的美丽景色,更勾起了很多朋友对自己家乡山河的美好回忆,

    C、《跑马溜溜的山上》通过这首歌所描绘的意境,更深切地知道了民歌的确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它既是对生活的真实叙述,又是对理想的生动描画,既朴实贴切又美丽飘渺,就像活灵活现地展开在我眼前的康定城。

    【承转】景物美、人物美、风俗美、歌声美,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直妙不可言,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家最想听谁的朗读?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这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四)巩固运用

    课堂口头作文: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试着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

    1、“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上刀梯、表演刀枪箭术,以表对先烈的怀念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传说远古时,凤凰县龙塘河跳花沟每逢四月八日,都要举办盛大歌舞会,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恋爱。后来有一年,官家派人前来抢亲选美,拆散了对对恋人,糟踏了许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四月八”,苗家青年早作准备,在官家派人抢亲时,奋起反抗,杀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镇压,苗家勇士全部战死。从此后,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以祭祀四月八殉难的先烈。

    2、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3、六月六的来历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凤凰苗区有苗族青年天灵射杀皇帝的传说,这个传说与《苗族文学史》中的《田螺相公》内容完全相符。

    传说苗族英雄天灵,经三年苦练,一箭可射到京城皇帝的宝座上,功夫到家那天,为养精蓄锐,天灵早早就睡了,嘱咐母亲鸡叫头遍时叫醒他。谁知老母半夜后簸米,不经意拍响簸具,“拍拍”之声引起鸡叫,天灵听见鸡叫后急忙爬上将军山(山在贵州松桃、铜仁、湖南凤凰的交界处),弯弓对准京城方向就射。箭射中了皇帝的宝座,但皇帝尚未登殿。天灵因此被害,据说被害这天是六月六日。于是,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凤凰山下,吹哨呐、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祷吉祥,祈祷幸福,祈祷未来和希望。

    (五)归纳小结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也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六)布置作业:

    1、1、课外阅读:《沈从文散文选》或《边城》

    2、写一篇介绍家乡民俗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才智外貌神态人物美

    山路漫歌:花鸟人环境美

    村寨传歌:场面特点目的风俗美

    会计课件 篇9

    内容预览: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讳(hui4) 酬(chou2)和 铁箍(gu1) 熹(xi1)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日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蝶恋花课件(系列九篇)


    教案课件是需要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抽出时间去完成。教案是对教学流程规范化的反映,应该从哪个角度来编写教案课件呢?现在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推荐的是“蝶恋花课件”,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让我们为您呈现高质量的内容!

    蝶恋花课件 篇1

    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1、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2、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3、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蝶恋花课件 篇2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或a A)(举例)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蝶恋花课件 篇3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 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 简称和全称连线。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蝶恋花课件 篇4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在天边黯然升起。残阳中苍茫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 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登高望远为春愁。

    借酒消愁何时休,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题:

    1、上阙中,词人通过      、     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2分)

    A.“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蝶恋花课件 篇5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算法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算法的学习,对完善数学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和小结.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算法入手,通过研究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使算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古老算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密切关系.算法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学方法的严谨性、科学性,也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算法初步这一章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近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和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本章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算法思想” “转化思想”,从而提高自己数学能力.因此应从三个方面把握本章:

    (1)知识间的联系;

    (2)数学思想方法;

    (3)认知规律.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为 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 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吧,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

    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上述步骤构成了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算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算法的概念.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几种方法?

    (2)结合教材实例 总结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3)结合教材实例 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4)请写出解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5)根据上述实例谈谈你对算法的理解.

    (6)请同学们总结算法的特征.

    (7)请思考我们学习算法的意义.

    讨论结果:

    (1)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第四步,解④, 得y= .

    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四步,把⑤代入③,得x=2× -1= .

    其中a1b2-a2b1≠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

    第二步,解③,得x= .

    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

    (5)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6)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 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 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 “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地持续进行.

    (7)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也就是说,算法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需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得到结果.因此算法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例1 (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

    (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算法分析:(1)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

    算法如下:(1)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 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因此,7是质数.

    (2)类似地,可写出“判断35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因为余数为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

    点评:上述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用上述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还可以,如果判断是否为质数就麻烦了,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普适性的算法步骤.

    请写出判断n(n >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分析:对于任意的整数n( n>2),若用i表示2—(n-1)中的任意整数,则“判断n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包含下面的重复操作:用i除n,得到余数r.判 断余数r是否为0,若是,则不是质数;否则,将i的值增加1,再执行同样的操作.

    这个操作一直要进行到i的值等于(n-1)为止.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例2 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2-2=0 (x>0)的近似解的算法.

    分析:令f(x)=x2-2,则方程x2-2=0 (x>0)的解就是函数f(x)的零点.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a,b](满足f(a)?f(b)

    解:第一步,令f(x)=x2-2,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f(a)?f(b)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m= .

    第四步,若f(a)?f(m)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当d=0.005时,按照以上算法,可以得到下表.

    1.414 062 5 1.421 875 0.007 812 5

    1.414 062 5 1.417 968 75 0.003 906 25

    于是,开区间(1.414 062 5,1.417 968 75)中的实数都是当精确度为0.005时的原方程的近似解.实际上,上述步骤也是求 的近似值的一个算法.

    蝶恋花课件 篇6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帘下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於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挪。奸字中心著我。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蝶恋花课件 篇7

    《蝶恋花》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下面提供了柳永《蝶恋花》的阅读答案,欢迎欣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上阙中,词人通过      、     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2分)

    A.“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8、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8、(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了具体分析,视分析程度也可。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信课件(系列6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写信课件(系列6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写信课件【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十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给长辈写信》的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评改习作。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中可以看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评改作文。

    上这种自改互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先看学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在作文评改课中大力表扬习作中的优点,引导学生根据评改标准先自改习作,再交换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互改作文又是相互学习别人长处,提高作文鉴赏能力的过程。因此,利用评改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能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我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不足,进而指导学生写信内容充实,说话要得体,懂得表达真情实感。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叙述有条理,说话要得体。教学难点是在评价习作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掌握评改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与采纳他人建议的习惯。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评改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圆满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会采取这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2、巡视指导点拨法。3、当堂评定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评改任务,我将注意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讨论法。2、学生修改法。3、集体评改法。

    我将通过下面几个步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一、师生合作,共同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标准。

    1、同学们,写完这篇习作后,我们该做什么呢?(修改习作)

    2、举例简单说明修改文章的意义。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3、组织学生共同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老师相机提出评改习作的重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在记叙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话要得体。

    4、出示并学习星级评改标准: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评改标准的?

    习作等级评改标准

    ☆☆☆☆☆格式正确;用语得体;内容充实,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正确;用语较得体;内容较充实,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欠规范;用语欠得体;内容欠充实,需进一步表达真情实感。

    5、对照标准,自改习作,划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

    6、指名交流时,指导学生自评这次习作,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引导其他学生根据评改标准赏析文段,评定星级,复习写信的格式。

    (个人自改后,再互相修改,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赏析习作的能力。)

    二、师生、生生合作,互动评改。

    1、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像雕琢过的美玉令人眼前一亮,我们一起来合作评改习作吧。

    2、提出合作评改的要求:每人根据标准评改自己和一个同学的习作,互相评改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评改意见,谈谈各人的想法。

    (在理解评改重点与标准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评改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引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3、交流后,各人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在班级内汇报、交流、展示习作。

    老师从中找出经过评改的问题习作和几篇不同类型的习作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星级评改标准自改、互改习作后,师生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对他们的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写信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8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8)、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正确的操作。

    【活动难点】能按照信封上的数字画上相应数量的礼物。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师:昨天,老师打电话给洋洋的妈妈,知道他这个月不能来了,你们听了以后都不停地问为什么他不来?

    我知道你们很想洋洋了。有什么办法告诉他我们很想他?

    幼儿自由讲述:打电话,写信。

    师:洋洋有一段时间没来幼儿园了,他很想知道我们最近学了什么本领,你们愿意写信告诉他吗?

    师:你们想到了写信给洋洋,老师也想到了,我呀已经给他写了三封信。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利用课件)

    1、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在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

    3、哟、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

    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三封信,先看清信封上分别是什么?

    2、第一封信的信封上有几个图形就放几个的数卡。

    3、第二封信的信封上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有的信封里的事物卡是多的,你应该拿出来,有的少了,那你就到篮子里找相同的事物卡补上。

    4、还有一封信需要你们看着信封上的数字自己画礼物,礼物的数量和信封的数字一样。

    5、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

    6、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

    7、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得对不对,如不对帮助纠正。)

    四、游戏:送信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写信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信件书写和传递的全过程、邮局的作用和邮政人员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2、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并表达情感。

    3、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一封全班幼儿认识的客人给幼儿的信。

    2、小熊、小熊妈妈、小老虎、小猪、小狗、小熊奶奶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信箱、邮戳等。

    活动过程:

    (一)读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兴趣。

    1、出示信。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知道是谁寄给我们的吗?

    2、念信,引导幼儿关注信的内容。

    教师:这封信里说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信件传递的全过程。

    1、看幼儿用书:《小熊写信》,了解画面内容。

    教师:小熊写给奶奶的`信是怎样到熊奶奶手里的?

    2、小结。

    (三)角色游戏"寄信"

    1、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当作信,小朋友在信上画上收信小动物的头像,然后开始贴邮票-投信-盖邮戳-送给收信人。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开始游戏。

    3、请一个幼儿演示整个过程。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写信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写信的方式表达感情。

    2、能清楚、连贯地讲述一件事。

    3、体验帮助他人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写信的意义和基本格式,知道邮票、寄信等常识。

    2、物质准备:一封某灾区幼儿园小朋友寄来的信,大张信纸、笔、信封和邮票等。

    活动过程:

    1、读信,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和回信的愿望。

    (1)引导语:这是灾区幼儿园小朋友寄来的信,最近他们那边一直下雨,发生水灾,情觅况很糟。我们来读读,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需要什么帮助。

    (2)讨论:看完信后,小朋友心里都为他们着急。你们说,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2、讨论交流信的内容。

    (1)引导语:灾区小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们先给他们回一封信吧。

    (2)讨论:该用什么纸张写?怎么写?写什么内容?

    (3)引导幼儿交流写信的材料、格式,以及信的内容。

    (4)小结:给灾区小朋友回信,能带去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他们肯定非常高兴。我们写信时,要用信纸写,要按照信的格式来写,可以用文字写,还可以用画画来表示,要把我们对他们的关心、问候和准备帮助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表达出来。

    3、分组进行写信。

    (1)以小组为单位,幼儿选择写字和绘画结合的方式,或运用绘画的方式写信;一位幼儿负责写或画,其他幼儿讲述。

    (2)信写好后,大家一起念念信的内容。

    4、各组念信给大家听。

    每组轮流将信的内容讲述给大家听,听后大家相互补充修改。

    5、教师示范写信。

    (1)教师根据各组幼儿的写信情况,组织集体进行回信。

    (2)在一张大信纸上指导全班幼儿按写信的格式和步骤将回信的内容写下来。

    (3)教师把回信的内容读给幼儿听,请幼儿提出修改和补充的意见。

    6、装信、寄信。

    引导幼儿将信装进信封,写上地址,贴好邮票,封好封口,与幼儿一起去邮局寄信,或一起将信投到附近的邮筒里。

    活动延伸:

    1、可选择给出差在外的家人、老师或喜爱的人写信;有条件的可准备一台电脑,将幼儿回信中的话逐一打进电脑,通过大屏幕显现,然后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字和幼儿一起逐句读信;可通过电子邮箱发信,并请对方收到后用电话或在邮箱中回复:"信已收到,谢谢!"让幼儿体验用现代科技方法"寄信"之神速;可演示用传真机互通信件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多种快速传递信息的方法。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写信的材料,让幼儿用剪贴或用绘画的方式写信,感受写信的过程及快乐。

    写信课件【篇5】

    活动思路

    于是生成了这次给妈妈写信的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学习写信表达情感的方式。本活动始终以情感为主线,首先观看妈妈的录像和倾听妈妈来信,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与给妈妈写信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信的方式将自己对妈妈的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妈妈诉说自己的心愿,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及想给妈妈写信的愿望。

    2、初步学会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在给妈妈写信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写信的基本格式。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采访妈妈光盘、家长来信、自备字卡、白纸、画笔。

    2、经验准备:

    (1)回顾以前是如何为妈妈过节的

    引导幼儿回顾在小班时我们是怎样为妈妈过节的。例如,给妈妈做花、穿项链;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事;照顾蛋宝宝;周末帮妈妈做家务等。又一次激发了幼儿开展这个活动的兴趣。

    (2)了解“三八”妇女节

    引导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不仅仅是妈妈的节日,还是阿姨、奶奶、姥姥、姑姑、大姐姐等的节日,加深幼儿对“三八”妇女节的认识。 3、采访妈妈

    孩子们最亲近的人还是自己的妈妈。于是我们开展了采访妈妈的活动。内容分别是:妈妈喜欢的颜色、妈妈爱吃的食物、妈妈的生日和妈妈的心愿。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妈妈,增强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帮妈妈制订节日计划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个星期三,孩子们帮妈妈制订了节日计划。有的说让妈妈去爬山、去划船;有的说让妈妈去游泳、去美容;还有的说让妈妈和爸爸去吃饭、唱歌、上游乐场等。

    5、了解妈妈的心愿

    在采访了妈妈之后,孩子们都了解到了自己妈妈的心愿,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在写信之前我们和孩子们了解了与亲人朋友联系的方式,并掌握了一些写信的基本格式,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看录像和倾听家长的来信,激发孩子们感激妈妈、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妈妈的内容。

    教师:还记得我们在周末留的小任务是什么吗?

    教师:对,就是要采访妈妈的爱好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妈妈爱吃什么、喜欢的颜色、生日、心愿……

    2、观看录像(激发幼儿为妈妈写信的愿望)。

    (1)观看妈妈辛苦做事的录像。

    教师:吴老师也采访了几位妈妈,听听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龙龙睁大了眼睛说:“有没有我妈妈呀?”

    轩轩说:“我得仔细看看有没有我妈妈。”

    当乐乐的妈妈出现时,他高兴的欢呼起来:“瞧!是我妈妈,她是音乐老师!”乐乐看到妈妈在给大哥哥大姐姐上课,他脸上充满了自豪。 屏幕上出现阿郎妈妈在叠衣服时,阿郎开始还很兴奋,可看到后面却感慨地说:“妈妈太辛苦了!”

    当出现霄霄妈妈做饭的镜头时,霄霄大喊着:“我妈妈做饭可好吃了!”

    (2)观看后及时讨论。

    教师:妈妈说了她们的心愿,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

    乐乐严肃地说:“我妈妈希望我上学后好好学习,我一定要努力做到。”

    阿郎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太辛苦了,我以后要帮她多干些活!”

    霄霄说:“妈妈做饭那么好吃,我以后不再挑食了。”……

    (3)老师读一封家长来信。

    教师:“亲爱的轩轩,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你知道吗?有时候妈妈对你很严厉,其实妈妈特别的爱你!妈妈是想让你进步。希望你上学后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轩轩抽泣着:我以后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不再惹她生气了。

    教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到做到!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妈妈的心愿是什么,也知道了自己要怎样做,那我们怎么告诉妈妈呀?

    幼儿:我们可以给妈妈写一封信。

    3.幼儿写信。

    (1)出示放大的信,复习写信的基本格式(开头、结尾签名、日期、每段前空两格)。

    教师:还记得写信的格式什么样吗?

    幼儿:有开头、签名、日期……

    (2)讨论怎样写信。

    教师: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

    幼儿:可以用自己认识的字卡。

    教师: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来表示。

    (3)幼儿写信。

    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书写。

    (4)请幼儿交流自己写好的信。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给老师讲自己的信,也可以和小伙伴讲一讲!

    幼儿:亲爱的妈妈,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本领……

    我爱你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让你生气了……

    亲爱的妈妈,我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不让你着急了……

    4、小结。

    教师:妈妈看到我们写的信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希望小朋友们能说到做到,和妈妈一起实现我们的愿望。

    5、延伸活动。

    在进行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之后,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信封,给爸爸妈妈们读信,邀请家长们写回信,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创造很好的交流机会,鼓励激发孩子们上小学的积极性,为开展下面的“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参与。我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一起拍摄了妈妈在工作、家庭中的录像,活动中录像的真实情境打动了幼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了细节的教育作用。在选择读哪位家长来信的这个环节上,我考虑了“采取多种方法对个别幼儿实施教育”的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了赵宇轩小朋友的家长来信。结果证明,赵宇轩对这个活动有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几天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3)活动形式新颖,教师自我情感的投入,都很好地强化了这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在播放采访妈妈的录像时,录像的内容和老师的解说深深地感动了幼儿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4)老师计划性较强,语言简练、到位,使整个活动非常流畅和有序。

    2、活动中的不足:

    (1)在活动设计上,可让幼儿尝试用打电话、上网、写信、录音等多种形式表达。

    (2)在引导幼儿讨论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原有经验和想法,丰富他们的讨论内容。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表达方式,尝试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写信课件【篇6】

    书信标准格式_给老师写信的格式

    亲爱的老师:

    □□您好!

    □□

    祝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写书信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给指定的对象(亲戚、朋友等)看,因而,写书信语言要朴实、自然,说话要亲切、得体,要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传达给对方。

    书信有固定格式。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一、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例文的作者是写给表姐“小溪”的,所以称呼是“小溪姐姐”。

    小学生与收信人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自己与长辈,自己与平辈。如果是长辈亲属,只写称谓即可,如“姑妈”、“舅舅”等,不必写姓氏;如果不是亲属,则应在称呼前加上姓氏或姓名,如“宋姨”、“刘海叔叔”等。平辈之间,一般要在称呼前加上姓名或名字,如“赵孟彤同学”、“欣禹妹妹”等。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想念的”等修饰词语,表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某种感情。

    称呼是书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二、问候语:如果收信人是长辈,可以写“您好”;或“身体好吗”等;如果收信人是平辈,可以写“你好”;如果收信人不是一个人,一般写“你们好”或“大家好”,不可以写“您们好”(“您”后面不能加“们”)。

    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三、正文: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对方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果要说的事情不止一件,应每件事写一段。书信不要使用华丽的词语,更不能言不由衷。

    正文可以紧接问候语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四、祝愿语:正文写完后,通常要向对方表示致敬或祝福。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祝你”,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或“健康”等祝福的话。同学之间,祝愿语可以写“祝你学习进步”之类的内容。

    五、署名: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前面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身份,如“学生崔琳”、“侄儿宏洋”等。

    六、日期:把写信的具体时间写在署名的正下方,应写清年月日(不写年份是错误的),以备收信人日后查阅。

    写完信,填写好信封,贴足邮票,就可以寄出了。

    【念奴娇课件(系列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