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精选15篇
  •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24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精选15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促进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推手。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相关知识点,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每个人的责任!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 陈德军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③实验具体步骤:(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

    上一页  [1] [2]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教具学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导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5. 数据收集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二、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

    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课导学(第1课时) (3分钟)

    根据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提出利用什么光学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的问题,再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引入新课。

    (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情况并回答问题,并产生凸透镜有什么规律的想法,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提出问题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情景,从而提出问题。)

    猜想

    继续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的同相点及不同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学生讨论、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做出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要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提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给出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

    计实验方法,并说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观察什么、测量什么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的主要步骤及过程。

    演示: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补充说明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

    根据猜想,实验时先改变物距,由大到小进行几次实验。

    并提醒学生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填写黑板的数据.

    (学生阅读、讨论、作答,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估、改进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回顾凸透镜焦距测量的方法,并让两位学生测出本节课凸透镜的焦距.)

    进行实验

    教师事先画好表格,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分二人小组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记录、思考、作答。)

    分析和论证

    (第2课时)

    (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验像;

    当f

    当u成实像时,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归纳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同时用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从知识、方法、有什么体会方面小结,并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学生活动进行热热闹闹,但我们一定要注意,要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的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从而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4

    6.评估。

    教师投影两组不太理想的数据,让学生评估。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数据,哪个数据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生甲:第4组的物距大于焦距,成的像是缩小的,可能读数错误。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实验中当蜡烛离凸透镜很近时,为什么在光屏上找不到像?而看到的是一块模糊的光斑。

    师:回答得很好,平面镜成像,像是怎么形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生: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师:对。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当蜡烛离凸透镜很近时,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不能会聚,其反向延长线在物体同侧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我们只能透过凸透镜,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才能观察到,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的是虚像,能用光屏承接的是实像。

    并补充以上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内的内容,得到完整的结论。

    师:通过这节课科学探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丙: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中之重,呈现规律较多,变化相对复杂。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同时,本节以及本章的知识,都是对第四章光现象的进一步延伸与细化。也对后面的《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与过程实施

    1.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按课标要求共设2课时完成,其教学环节如下:

    2.教学过程实施

    第一课时

    (1)巩固旧知——生活中的几类透镜成像特点以及实、虚像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表格内容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物距(u),像距(v)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特点的像,并知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的特点如何去看。

    (2)模拟体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教师活动】介绍所用实验器材,并带领学生通过一次次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位置(由远到近),找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光屏上看不到像时(成虚像时),如何去观察像的特点。在此之前,提出问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如何调节实验器材?并指导学生调节仪器。

    【学生活动】按老师的引领,每次移动光屏找最清晰的像,并读出此时的物距,像距,并会表达此时像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使用实验器材,并会读,会看(物距和像距)。知道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须把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3)提出问题——成像不同的原因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通过上述体验模拟生活中的三类透镜,提出既然这三类都是凸透镜,那么它们所成的像,为什么会有不同?引导学生,在上述模拟时,在改变着什么?

    【学生活动】进行猜想,可能与物距有关。

    【设计意图】引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探究的目的——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4)进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活动】既然上面的目的是要探究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那么我们要改变物距,那改变物距得有个参照,就要参照这个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在实验时的错误,并指正。

    【学生活动】两两合作,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5)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分析数据(让一组学生将其所有数据写在白板的表格中),找出所有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数据,将其物距与f、2f对比。

    【学生活动】在教师带领分析一组数据后,2人合作,分析其他不同的数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去分析以下问题:

    ①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②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③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结论,得出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以及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第二课时

    (1)合作复习的——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活动】对子互说

    (2)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当u=f、u=2f时,成什么样的像?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再次去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进而完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flash动画——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活动】演示,由远到近移动物体。

    【学生活动】观察像的特点,以及此时物距、像距所在的范围,并在相应的工具单上完成光路图(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设计意图】从光路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知道像距和物距所对应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应用。

    【教师活动】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去观察,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如何变化,像又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

    【设计意图】得出:物近像远像变大。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器材去解决

    【学生活动】2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知道实验前一定要进行调节实验器材,同时,明白此类型题如何去做。

    【教师活动】flash动画,找到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提出:此时是哪种应用?若现在将物体和像的位置进行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明白像物对调有何变化。

    三、教学反思

    很荣幸,成为了东胜区教育界的一名老师,也很荣幸参加此次20xx年青年教师汇报课。更荣幸的是,收获到了各位名师和前辈们耐心的指导,让自己能尽快融入这个大群体。通过此次汇报课的讲解,存在的不足仍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控,时间的把控等方面,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起来,仍有所欠缺,甚至出现没有完成的情况。

    (2)课堂教师讲仍多于学生学,老是对学生不放心,导致有些内容重复出现。使课堂的教学更为繁琐。

    (3)对于教材以及教参的解读,不够细致。

    (4)对于本节探究性实验,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但在实际课堂的教学时,头重脚轻,导致对重点的内容出现了潦草一过的情况。

    (5)对于板书的设计,仍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想在今后,仍需对这些进行改进,仍需要虚心向各位优秀的名师和前辈们学习,虚心听从他们的指导,认真思考,专研教材和教参,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前进!

    四、活动感悟

    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感受到了各位青年教师都各有所长,对我启发较大的有:

    1.李明浩(一中南),他能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很好地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在课堂中给学生指出,并进行了更正。

    2.付琪,她通过利用构建图示法,给学生去讲解此规律。虽然对于此阶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但是我想如果这种方法,一直延续下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3.一中西校区的冯永贤,他巧妙地完成了此次探究性实验课的讲授,不仅培养了每个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而且很巧妙地将数据结果与透镜的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联系起来,在课上,利用最后的时间,还提出了一些较有思维性的几个问题,达到了真正探究性实验的目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6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教具学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导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二、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7

    1.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能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建立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2.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3.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4.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

    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已知)

    方案一: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

    方案二:

    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3.3-2所示。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

    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

    [师]以上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们做实验,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

    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 不到。

    [师]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

    [想想议议]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请你们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学生们仔细分析、思考、相互讨论。

    物体在1倍 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成正立的虚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放大镜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虚像。

    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成实像。

    P62 动手动脑学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8

    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说一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三、对物理规律的讨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

    ①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物理规律通常使用公式表示的,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应用物理公式的基础;②强调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及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③指明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④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如果不考虑规律的适用范围乱套公式,就会导致应用上的错误;⑤明确这一规律与有关的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四、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应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然后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其次,应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量的内涵,把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结合起来,最后,应引导学生学会概念的运用,解决实际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引导: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教师提问:为使像能够更好被观察到,烛焰、凸透镜、光屏应该如何放置?

    学生: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内。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规律,并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

    (三)巩固提高

    焦距与像的虚实、正倒、大小有什么关系?

    (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0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这次再版的人教版新教材把另一个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了“生活中的透镜”中,相对于第1版来说,这次教材明确提出了实验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u>2f、f

    ●〇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〇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

    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3分钟)根据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提出利用什么光学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的问题,再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引入新课。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情况并回答问题,并产生凸透镜有什么规律的想法,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课导学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第2课时)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继续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的同相点及不同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指导学生要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提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给出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并说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明确实验观察什么、测量什么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的主要步骤及过程。

    演示: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补充说明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

    根据猜想,实验时先改变物距,由大到小进行几次实验。

    并提醒学生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填写黑板的数据。(见附表)

    教师事先画好表格,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情景,从而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做出猜想与假设。

    学生阅读、讨论、作答,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估、改进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回顾凸透镜焦距测量的方法,并让两位学生测出本节课凸透镜的焦距。

    分二人小组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记录、思考、作答。

    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验像;

    当f

    当u成实像时,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由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猜想有多种多样,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猜想,但需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猜想情景,引导学生猜想,并明确猜想的理由是什么,同时,教师板书学生猜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科学的能力及精神。

    培养交流合作精神、制订计划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评估能力、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

    教师指导、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实验过程,是为了使所有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及方法,强化对物距、像距概念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交流合作精神、创造意识。激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与成功感。

    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数据较多,要加强引导。自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归纳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同时用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从知识、方法、有什么体会方面小结,并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科学探究方法,让知识和方法系统化。利用Flash动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的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学生活动进行热热闹闹,但我们一定要注意,要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的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从而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 出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实验引入

    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

    2.实验探究

    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

    次数 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 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4正立放大的虚像 不填不填

    3.分析与认证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 评估交流

    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5.典型例题

    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 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 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2

    参加面试,你得会写教案。中公教师准备了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希望可以帮助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

    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

    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组装和操作有问题的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问: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位置?(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用顺口溜记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作业:思考用照相机照相时,发现底片上的像有点小,想要使像更大一些应该如何操作?

    四、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所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学会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

    [教学用具]

    蜡烛、凸透镜、火柴、刻度尺、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光具座、光具盒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结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凸透镜除了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以外,它也能成像。哪,到底是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板书标题)

    二、新课学习

    1、根据前面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为了表述得比较清楚,我们先熟悉下面这样几个概念: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教师在学生做出成像条件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探究。

    3、组织学生探讨使用这些器材在桌面上做实验不是很规范,也不是很精确,所以,人们设计出一个专门来完成这种探究的器具叫光具座。启发式光具座和光具盒中器具的科学性。

    4、指导学生利用光具座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⑷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⑸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缩小的像?把数据记入表格:

    像的特点(或像的性质) 物距 像距 焦距

    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成倒立、放大的像时

    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5、组织学生把猜想与实验结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并板书结论。

    6、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这个内容可以在上一章学,上一章学习后,此处只要归纳一下,然后用表格指明即可)

    实像 虚像

    共同点 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点 ⑴能成在光屏上

    ⑵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⑴不能成在光屏上

    ⑵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举例 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7、展示课件内容,组织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8、组织学生讨论:

    ⑴凸透镜成虚像与成实像的分界点。

    ⑵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与成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⑶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怎样的变化?

    9、组织学生完成简单的形成性练习。

    10、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

    ⑴选择某组同学与老师一起带领大家完成投影仪的调节工作,共同评价字的放大与亮度的价值取向。

    ⑵平放投影仪,翻开反光镜,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像的运动方向的不同;观察一只苍蝇模型在凸透镜上和玻璃板上时投影的效果。

    ⑶让学生用蜡烛、凸透镜体验放电影时物体与像的运动情况、体验用手把一半透镜遮挡后的成像情况。

    ⑷再让学生体验在一定条件下凸透镜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镜的作用?

    三、本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4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能力目标: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

    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生甲]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生乙]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生丙]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生丁]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二、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甲]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乙]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丁]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生戊]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

    [生己]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生甲]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师]他说的很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cm之间),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生甲]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生乙]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

    [师]好,现在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们测出焦距,开始进行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5

    观看模拟实验,感受蝴蝶杯的神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点燃蜡烛,使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

    2.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成实像时,实像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成虚像时,虚像有什么共同特点?

    3. 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

    观看动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记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并理解其含义。

    (六)评估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或影响了实验结论的正确得出,对该实验你还存在哪些疑问,请组内交流并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需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三心同高”。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使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焦点时,在光屏上可观察到___________,此时凸透镜不成像;接着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在光屏上_______(“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_____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4.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lO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0c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并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6.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2. 倒立 缩小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圆形光斑 不能 正立 放大

    1.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3.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________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 c。

    (2)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15c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希望看到更小的实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为8c时,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选填 “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

    (5)如图乙所示,若将光源“F”放在30c处,其大小如图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 )

    4.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分别作出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焦点以内位置时所成像的大体位置及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精选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