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蜀相的课件
  • 蜀相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07

    蜀相的课件。

    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的符合您需求的“蜀相的课件”列表,如果这个网站给您带来了帮助请动手收藏以备不时之需。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蜀相的课件【篇1】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六课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燕子专列》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首先,一开课,通过送礼物,贴一贴小燕子的图片,做一做小燕子飞行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形式上把自己当作小燕子,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体验的良好开端。

    其次,整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把学生当作小燕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如,请学生举手时,我说“小燕子,挥挥你们的小翅膀”。小组讨论前,我请他们“飞过去”,“飞到自己的车厢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说“咱们的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通过精心设计诸如此类的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课文。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有所体会之后再读,突出借助情感来指导朗读,朗读水平提高了,情感共鸣的感染力增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先由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再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爱心卡”的设计,给了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我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体验:1,找到有关语句,自读体会。

    2,师生互动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3,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这些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情体验的开端——把自己当作小燕子。

    老师有一份小礼物,就放在你们桌上,打开看看。(小燕子的不干胶)它可是有魔力的,快把它贴在胸前,你就会变成一只小燕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贴好小燕子,欣喜地挥动手臂做燕子飞行的动作。)

    这么多小燕子呀,咱们的教室变成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咱们小燕子有翅膀,会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原来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用朗读来和站台上送行的人道个别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在你们小燕子的心中,你们在向哪些人致谢呢?(政府、居民们、小贝蒂)

    在这些人当中,你最想向谁致谢呢?(调查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就先学哪部分。)大多数小燕子最想向小贝蒂致谢。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自读、体会。(第四自然段)

    小贝蒂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感动,使你们最想向她致谢?请你们找到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互动交流

    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学生自由发言时谈到哪句话(哪个词),大家就都来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体会小贝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找我们,要找到我们容易吗?学生由此体会到小贝蒂找得很艰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就动情多了。

    (2)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二句话中“小贝蒂救了十几只燕子”这点来向贝蒂致谢,并由此体会到小贝蒂的勇敢和爱心。朗读这句话时有的将“一个人”读作重音,有的将“十几只”读作重音。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她花了多长时间来救我们?一天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来读这句话时,就把“一天下来”也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来表现贝蒂的不辞辛劳。

    (3)“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小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一心只在乎什么。通过抽读、自读、范读及互相评价,以读带讲,以评带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如将“一点也不在乎”读得轻慢,或者快速读。

    小结: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把我们的感动和感谢都融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看图想象

    (1)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配乐),瞧,那天,我就是这样被小贝蒂救了的。天,冷极了,当我躲在岩缝里瑟瑟发抖时,突然听到了……风,吼叫着,我和妈妈依偎着,哆嗦着,祈祷着温暖的春天时,是小贝蒂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我们每只小燕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吧!(学生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

    (2)运用想象,表达体验:小燕子,那天你是怎么被救的?(生: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生:我躲在岩缝里,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捧起来,搂在怀里,对我哈着热气。)(生:我和妈妈躲在树枝下,妈妈不断地安慰我“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果然一个小姑娘来救了我们,她还解开衣服,让我们紧贴着她的胸口。)学生借助手势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大家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小结:小贝蒂就是这样,一个人救了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她不仅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在瑞士这个难忘的国度里,还有谁也让我们这样感动,使我们想向她致谢呢?(政府、居民们)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1、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想向政府、居民们致谢。(第二、三自然段)

    特别想向政府致谢的小燕子,呆会儿请坐到一号车厢(教室一二大组的座位);特别想向居民们致谢的小燕子,请坐到二号车厢(教室三四大组的座位)。小燕子们,赶快飞到你们的车厢里,找个座位坐下吧!

    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哪只小燕子来读读讨论话题?(多媒体出示)

    车厢车厢里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重点参与其中两个组的讨论。

    讨论话题:静心读一读:最能代表你心思的语句。

    大胆说一说:你最想向谁致谢,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提醒:先自己读,自己想,再到燕子小组里去交流。

    2、交流为什么想向政府致谢。

    先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说一说,政府为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这么感动,想向他致谢?(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汇报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可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也可几人分工汇报,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互相交流。)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小燕子飞上讲台,动情地讲述:(生:是政府决定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生:瑞士政府对我们真好,花那么多钱请我们坐专列)(生:因为我们平常帮助了人类捉害虫,是益鸟,所以人类也就要帮助我们。)(生:政府的工作非常忙,是管一个地方的大事的,他都来关心我们燕子,还用专列来送我们,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针对学生谈到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的?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渗透重点词语的体会:“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飞越了无数座山,无数河流,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其中重点理解为什么“饥”)“濒临死亡”等。

    如:可以这样紧随学生的交流内容来理解“呼吁”一词。(生:是政府通知人们来救我们的,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你从哪知道的?(生读句子)“呼吁”仅仅指“通知”吗?还包含什么意思?(鼓励、动员、号召)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讲的是在风雪中送炭火来温暖别人;瑞士政府呢,是“雪中送——专列”,用空调专列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谢瑞士政府在我们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齐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为什么想向居民们致谢。

    在政府的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居民们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这么感动,想向他们致谢呢?请二号车厢的小燕子来说说吧。(汇报和交流方式同上)

    (生:因为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所以我要向他们致谢。)你从“四处”体会到什么?(生:居民们找了很多地方,到处都找遍了。)你能用读来表达吗?(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指导读好“四处”)

    (生:如果只有小贝蒂一个人来救我们,是不够的,所以我要向居民们致谢。)你从哪儿体会到有很多居民们来救我们?(生: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我能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吗?(指导读好“纷纷”)

    小贝蒂寻找了一天,救护了我们十几只燕子;许许多多的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人多力量大呀,救了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把我们送上了——燕子专列。(自己练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如果你没法用语言说得清,也可以用朗读来表达。(学生主要体会有:山路很难走,居民们一不小心就会摔着,很危险。居民们一点也不怕冷,很勇敢,很有爱心。)结合学生谈体会及对个别读的评价,指导朗读这句话。

    4、对比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天,天气是那么无情,而瑞士的居民们却是那么情深意重。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二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居民们是怎样救护我们的。(多媒体出示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学生朗读。)

    蜀相的课件【篇2】

    第16课手拉手好朋友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一位授课的老师,没有生动的教学是无法把他们吸引过来,没有有效的调控是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孩子们对整堂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而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是无穷的,但需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同时也应看到一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人物的特征,能大胆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通过画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培养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抓住同学的头形、五官、发式、表情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师生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学生课后活动:

    1、以“我们的故事”为题画画与好朋友之间的事情

    2、你自己的家人画下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不懂正确的观察方法,创作速度过慢,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

    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3、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5、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教学。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

    二、体验性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多好多的本领,大家高兴吗? 今天,我是同学们的老师。现在互相认识一下,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要看看在自我介绍以后,你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反应?我姓王,我是王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看到小朋友的礼貌表现及时表扬。)

    2、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脸部特征。

    (1)找特点:男女、脸型、发式、五官特征、神态、动作等不同。

    (2)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上时,采用“对号入座”的游戏: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3、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头像。

    4、学生绘画

    (1)分别在准备好的不同脸型的纸中选择合适的头形,然后画其五官。最后贴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KT板上,组成班级集体照。

    (2)“画得不像本人可以吗?一定要画得像才好吗?”引导学生只要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5、小结: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那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找出好朋友的头部特征,包括脸型、发式、五官,并表现出来;体会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通过对比观察,能否找出好朋友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作品比较能否发现自己的画的优缺点;是否对大师有所了解,并大胆发言、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好朋友;是否激起与好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教学意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学习的好伙伴,游戏的好朋友。比较观察人物头像间的不同点,为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后一层次的作业 作好准备。这是教学第一层次,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只要求画人物的头像,使学生不感到创作的难度。

    三、自主性实践

    1、设立“找朋友”为主题的活动,请学生再一次画你的好朋友。

    (1)拓展朋友的范围:与山区的小朋友交朋友,与上海、北京的小朋友交朋友,与外国的小朋友交朋友。

    (2)比较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如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黑色人种、白色人种的五官特征。

    2、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线描。

    4、画下你好想结交朋友(要求全身像),将画好的作品剪下贴在KT板上。

    5、小结:要是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成为朋友,那我们就能了解更多知识,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团结。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二句话:“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找出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并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想结交的好朋友;是否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感受。

    ☆教学意图:学生也是社会的人,对学生来说才是人生的起步,从小就进行交朋友、建友谊的熏陶,看着自己画的外国小朋友是那么兴奋。教学层层深入,拓宽了创作的范围,拓展了内容的空间。第二层次的创作要求完成全身像,难度略微提高,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学生同样能轻松完成,避免了创作的畏惧心理。

    四、拓展性结课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向宇宙进军,我们还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三句话:“宇宙是个大家庭”。那我们小朋友得学好更多的知识,课外可以把外星球的朋友画下来。

    2、认识这么多新朋友,你高兴吗?

    3、进行课堂评价。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体会宇宙是个大家庭;将学到的知识在课后授用,继续研究。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在活动活动结束时自己整理材料;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真正的延伸,将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教学,同时向课外延伸,使美术课中建立的兴趣得到延续,可见好朋友是再学习的无穷动力。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蜀相的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蜀相的课件【篇4】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⒉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⒈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

    ⒉(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⒈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⒊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⑴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

    ⑵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⒋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⒌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⒍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⒎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⒉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⒊请幼儿两两结伴,共同演唱歌曲。

    蜀相的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 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 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蜀相的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蜀相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

    教学难点:掌握en in yun的读音,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了8个复韵母,1个特别韵母。

    2、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让学生找出和它们读音相同的复韵母。

    (二)提出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鼻韵母,板书:an en in。这三个复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三)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1、看插图说话引出an: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领读2遍,读准“安”的音。指名读“天安门”。简介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讲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ān(天安门)ǎn(俺家)àn(黑暗)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图上画着什么?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yuán(原因)yuǎn(遥远)yuàn(庭院)

    蜀相的课件【篇8】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 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 节,要 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 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

    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蜀相的课件【篇9】

    教材解读: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船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小说以沉船与逃难为叙述的顺序,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文章情节感人,文字隽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所以教学本文应以“感”和“悟”为宗旨,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的不同意思,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大家,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

    3、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句子,细细读一读。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句子,细细读一读。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展示出一个人的灵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六课,题目是——《船长》。

    [设计意图:以与课文主人公有关的名言导入课文,直奔主题,为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埋下伏笔。]

    二、检查预习

    1.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按要求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呼号 薄雾 秩序 忠于职守

    调遣 肇祸 嘈杂 阴森可怖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正确吗?但老师觉得我们在读词语时应该也像读课文那样,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指“呼号”的“号”)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大声地喊叫)当它表示大声喊叫的意思时就读hao。一起读一读这个词。(指“肇祸”)这个词平时我们见得比较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肇事、闯祸)还有这个词(指“阴森可怖”),让你感觉怎么样?你能读好它吗?

    (3)让我们带着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再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带进朗读中,既读懂了词语,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4)根据这三个小标题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预习得很充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检查预习入手,目的是拔高本课时的起点,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感悟。]

    三、学习新课

    精读第二自然段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的情形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描写“诺曼底”号被撞后情形的句子,抓住其中重点的词体会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默读。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教学反思《船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理解“剖”, 什么是剖?暑假里我们吃西瓜的时候,一刀下去,一分两半。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说明了什么?情况十分危急,沉船已在所难免。)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涌”能改为“流”吗?为什么?“涌”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流速度之快,水量十分大。这又说明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沉船已在所难免。)

    (按学生找到哪句话,抓住了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并请他来读一读这样的步骤来交流。同一句话,询问其他同学是否有补充)

    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话呢?(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应该用紧张的语调来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词

    板书设计:

    船长

    情况危急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在读课文体会情况危急

    3、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在这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灾难面前,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3到2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描写哈尔威船长怎么做怎么说的句子,抓住其中重点的词,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出示要求)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船长?(“把救生艇放下去”这是救援的方法;“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指明了救援的次序,为什么让妇女先走,这说明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在死亡面前,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放在首位;“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说明了什么?说明船长对船上有多少人了如指掌。说明他是一个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位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读出来?我觉得他已经具有了船长的镇定自若,只是这样的声音足以盖住现场的呼号和嘈杂吗?我们一起读。

    (2)精读第4、5自然段

    船上真的只有60人吗?这说明了什么?(哈尔威船长在救援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把自己给——忘了。)然而,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出示: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你们能想像出“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电影录像吧!(播放电影片断理解。)

    这就是乱得不可开交。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乱成什么样吗?为什么这么乱?(人们面对死亡的威胁,简直快疯了)此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疯,而是整个人群。

    指导朗读。

    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诺曼底号将船毁人亡)

    [设计意图:播放电影片断,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灾难面前人们惊慌失措的失控场面,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果敢。]

    (3)跳读25自然段

    然而,读——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与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词是——井然有序。什么是井然有序?

    (4)精读船长对话

    大家都乱了,但有一个人肯定没有乱,那就是船长。场面从乱得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次船长又是怎么说的呢?

    这句话是船长对话过程当中的—— 一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对话。

    出示整段对话。同桌分角色读。

    这是哈尔威船长在和——,谁对话呀?洛克机械师,还有(生:XX大副)。仅仅是这两位船员听到了这番话吗?从哪里看出来?

    你从这段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艘船肯定要沉没了。)

    还体会到了什么?(这艘船还能坚持二十分钟。)

    这二十分钟非常的重要,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够了)你从“够了”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船长有经验、充满自信。)如果他说“不够”会怎么样?说明他这样说也是为了安抚民心。每个人都听到哈尔威船长能用20分钟拯救他们的生命,这20分钟给了人们逃生的希望。指导朗读“够了”。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人们还了解到,如果男人走在女人前面,奥克勒大副就可能开枪打死他。)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他真的会开枪吗?请大家以小小组展开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在最危急的时候,在最迫不得已的时候,船长只能这样去做。这样才能保证拯救船上的绝大多数人)

    从这番对话当中,你又感觉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这段对话我们应该读得简短有力,因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老师请三位同学起来试一试。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此时此刻,引读——(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人们为什么沉默了?

    三、总结

    师总结: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看到了人们的惊慌,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板书:(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四、作业设计:

    1. 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遇险

    忠于职守

    6船长 自救

    舍己为人

    牺牲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很有特色,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大作家雨果对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有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本课着重通过语言(下达指挥命令)描写来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侧面描写,对遇险时场面的描写,船长英勇献身时人们的心态描写等来突出船长的光辉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景仰。这些都是写作方面的知识,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渗透写作的指导。但出于完美角度的考虑,教学时未强化,这也是一种遗憾。

    蜀相的课件【篇10】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伊始,就让学生猜谜,学生的浓厚兴趣被激发,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静、夜”

    (1)指名试读课题。

    (2)师板书这三个字的拼音,再让学生把课题读准。

    (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4)揭题:这首诗是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勾起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一环节中,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听录音读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点。

    2、自读诗句,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试拼几遍。

    3、指名读,评议。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集中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开火车试读,要求拼准b、请小老师带读

    (2)分块识字:

    a、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带读。

    b、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

    c、用做动作的方式识记“举、低”。

    d、学习“故”。介绍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就送给你了。”

    a、做“摘星星”的游戏。

    b、书写“头”。(指导两点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宝宝送回家。

    (4)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读全诗,感悟诗韵

    (1)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2)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3)配乐朗读,深入意境。

    (4)表演读: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5)指名表演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拼音注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出示诗歌,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在这首诗中,你从哪儿感受到李白写的是月亮?

    4、写月亮的诗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并把它背下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给学生搭建有利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两个板块进行,首先是识字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要求识记的字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刚刚在课题中认识过的两个字“静”、“夜”;第二类是韵母都是“ang”的字“床、光、望、乡”;第三类是做动作识记的两个字“举、低”;第四类是需要介绍新偏旁的字“故”。这样的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适合一年级学生认字的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其次是朗读教学。因为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重在读,不在“懂”,对诗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读,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劲头十足。

    蜀相的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蜀相的课件【篇12】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5、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

    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蜀相的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