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建筑设计课件必备
  • 建筑设计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06

    建筑设计课件必备。

    如果您需要关于“建筑设计课件”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以下内容十分重要请认真阅读!

    建筑设计课件(篇1)

    【摘要】此次课程改革建立在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有相通的专业认知结构基础之上,明确了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从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目标,构设了任务多样,主题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模块化课程框架,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

    1.1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差异。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依托于建筑学专业开办。事实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早期也是脱胎于建筑学。“因为建筑师们能够把对城市的理想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表达出来。因此建筑学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然而建筑师难免受到自身专业的局限,他们关注的是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把城市看成是扩大了的建筑学。”[1]随着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规划专业越来越突现出它与建筑学专业的差异。“以建筑、工程为主体的功能主义规划教育已不适合形势的需要”[2]。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有着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侧重微观的物质实体,如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形态空间等。城市规划专业研究城市或者区域的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加以控制和引导,需要综合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等多方面学科知识,成果以法规政策等文字形式为主,结合侧重抽象表达的图纸。建筑师关注建筑单体的内部具体使用和外部空间形态,而在规划师的眼中,建筑单体是面上的一个抽象的点,注重其选址、与周边环境及城市的关系等,但规划师也需要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知识来判断建筑作品的优劣与否;在研究城市实体空间形态时,既要有宏观的规划思想,也要有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所以城市规划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和建筑设计课程多参考建筑学专业来进行安排。

    1.2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按照建筑类型进行安排。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安排在二年级,在课程改革之前主要按照建筑类型来进行教授,即根据建筑的类型不同和规模大小从简单到复杂来设定题目内容,一般一个学期安排2个建筑设计任务。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为例,第一学期的题目分别是农民工宿舍,小别墅设计和幼儿园设计,第二学期的题目是文化活动中心和中小学建筑设计。按照建筑类型来安排课程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要求。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再到四年级,每个阶段安排有不同难度的设计任务,并侧重不同的训练点。如高层建筑设计注重结构知识和消防规范,医院建筑和交通建筑等注重流线布局等。相比较,城规专业同学在二年级接受的建筑设计训练比较有限。

    2.1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规划专业低年级的建筑基础课和建筑设计课程多由建筑学专业老师来承担,如前所述,教学内容的设定按照传统建筑类型来组织,多把它归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的范畴,没有考虑城市规划自身的专业特征,也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里。和三年级的课程缺少衔接。而且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多强调物质空间形态的设计手法以及相关工程技术和规范的学习,它与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宏观抽象思维有一定差别。

    2.2有些题目的设定超出了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例如别墅题目的设定是超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别墅是住宅建筑类型,但它的重点是普通居住功能之外的超尺度空间及独特形象带来的身份和精神的象征,这是有较多社会经验的中年人所追求的,不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能真正理解。所以学生所做的别墅设计多是对各种经典案例的模仿,很难有自己真实的见解。有的题目假题假作,没有真实场地,只有纸质的地形图,使用者需求也不明晰,各种设计限制条件基于想象。这些让学生误解建筑设计是一种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实际的主观表达,从而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3对建筑本体的思考不足。依照建筑类型进行的教学安排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学生陷入只知道某几种类型的建筑设计,而不知道其所蕴涵的设计方法,只知道同一类型建筑运用规律性的解决方法,而意识不到具体差异的存在。”[3]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可能只会设计学过的建筑类型,就不会设计新的建筑类型。其实不论何种类型的建筑,最终都可分解为材料,空间,场地等各种物质要素与人使用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就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将特定地块上的各种要素通过某种合适的手段进行综合组织的过程。如何理解、分析和组织这些要素才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对建筑本体的思考过程。不同建筑类型只是因为解决的问题有差别,设计过程的切入点或者侧重点有所不同,特征各样的建筑面貌是自然结果的呈现。所以让规划专业的同学在短时间里能相对完整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必须跳出建筑类型的思维方式,强化对建筑本体的思考,不拘泥于学习的建筑类型数量有多少。

    3.1明确建筑设计课程的“虚”“实”兼重的教学目标。

    3.1.1建立专业认知结构,培养社会责任感。从二年级的建筑设计到三年级的规划设计,学生往往会产生断层式的过渡感,因为短时间学习的建筑设计知识多强调处理物质形态的具体手法,并不能支撑后续大尺度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要实现良性过渡必须重新梳理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关系,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因为建筑有外部公共形象的要求,人们大多认为建筑设计偏重于感性和形式,形式美一直是建筑设计很重要的内容。但审美通常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联系而有局限性。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仅从形式去评价甚至判断建筑是片面的,需要更深层思考建筑。一方面从构成建筑各物质要素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即建筑的本体去思考。另一方面把建筑置于宏观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去发现众多无形之手是如何操控建筑的成形,理解建筑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必然性。同样,对城市规划的认知是“从艺术角度处理空间的观念逐步过渡到从经济、生态、社会政治等各个角度来认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研究分布城市空间的技术、完善管理城市空间的手段。”[4]所以建筑设计是采用偏重物质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同时兼受各种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以规划手段解决城市问题的过程,它需要更加宏观系统的观念以及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法。“规划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城市经济、公共政策、社会学、法学、地理学、生态学及经营管理行政学等。”[5]因为城市规划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规划专业人才还需要有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心的要求。城市空间和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基本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相比较而言,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两者研究的问题均是来自社会现实需求,一个具体,一个抽象,都需置于相对宏观的背景下去思考和分析,依赖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以及多元的技术手段,并最终落实于不同维度下的城市空间。所以两者有着相通的专业认知结构特征即宏观、多元、实践,只是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侧重点不同。“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其重要的能量或因素”。[6]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仅是建筑设计手法的知识性传授,题目或者问题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织应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边界,转换思维方式,建立专业认知结构而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日常和社会时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以此才有可能真正打破建筑与规划之间在教学观念上的隔阂。

    3.1.2明确从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目标。“回归人的尺度的城市规划研究就是从人的视角来观察城市和环境,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建成环境的和谐友好”。同样从宏观的城市和微观的人双层角度去思考建筑,让学生理解建筑不是建筑师的主观意志和纸上谈兵,而是立足于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之上,各种要素的协调产物,是一个有理性思考的选择可能性的过程。解释建筑之所以存在的内在原因和社会意义,才能培养学生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理性的建筑观念。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建构了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的教学框架。第一学期主题是关于建筑本体的研究。若将建筑抽象定义为解决问题用手段配置和组织各类要素的过程和结果。问题、要素和手段是理解建筑本体的关键词。首先问题需原点化,将传统建筑设计需要解决的综合问题分解成单项问题,从而可以进行目的明确,操作简单的训练。同样建筑也要分解成各类要素才能深入思考。手段是物质层面的设计方法,即在对各类要素的特性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发现的基础上,推导和定义要素之间新型关系的逻辑思维过程,即所谓突破传统思维惯性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内容设置有一个从要素单项研究到组合研究再到最后综合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了解设计的逻辑思维方式,同时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第二学期的主题是多维角度去思考建筑的社会意义。在第一学期掌握了建筑本体设计的基础上,课程的内容是公共建筑(空间)的调研与设计,即将建筑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背景里去理解。要求学生对建筑现状及其所涉及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学会从使用者、参与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等多维角度去分析其形成的多层次原因,而调研中问题的发现和分析亦成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了解建筑师除了掌握物质层面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外,还应具备广博宽厚的知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认知结构是相匹配的。3.2构设任务多样,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模块化课程框架。

    (1)第一学期建筑本体的训练中,初步设置4个专题模块:建筑方案的基本表达,结构与材料,行为与空间,农村独立住宅设计。每个模块其主题任务和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前期的教学效果灵活调整,也可以由不同的老师各自独立承担。模块1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方案的基本表达方法。主要教学内容有:要求独立抄绘并改进优秀范例,分组制作建筑模型,分组陈述建筑方案的表达基本特征等。模块2引导学生探索材料如何通过结构、构造及建造塑造物质空间。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与测绘,模型制作等方式对指定材料进行系列的分析和设计,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及其相应的结构和构造如何赋予了建筑不同的性格。近2年研究的材料是木杆件,因为其模型材料容易获得,模型制作比较方便,故首选为该模块的'研究对象。模块下分解为3个小主题:木材和木杆件结构的了解;木杆件结构的设计;木材之间的连接。每个主题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如要求学生分组查找和整理木材和木杆件结构资料,并进行陈述点评;带领学生去测绘木桥,制作木桥模型;现场评比学生分组木结构设计成果等。模块3的主题是使用与空间。题目是学院附近外卖餐亭设计。学生常在餐亭购买快餐,有直接的使用体验,要求学生进行使用人群的行为记录与分析,总结其行为特征,探索人的行为与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是如何相互激发和相互限制。模块4是农村独立住宅设计,即为宁大附近甬江村里的三口之家设计一栋独立住宅。在综合前面三个模块的单项及复合训练的基础上,加上真实宅基地的限制和相对复杂的使用要求,让学生体会完整的建筑设计流程。选题用农村住宅替换传统意义上的别墅,呼应国家近年来规划发展农村的大趋势,同时将设计放置于日常生活中重新审视,亦凸显了设计的平常意义。

    (2)第二学期的多维度思考的建筑设计即是将建筑放置在不同层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初步设定了三个模块专题,分别是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设计,教育建筑的调研与重建,交通建筑的调研与重建。社会背景的选择从校园,到住宅社区,再到城市区域,即从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过渡到复杂抽象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筑主题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重建的设定是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和分析建筑现状。模块5主题是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设计,即从校园整体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对宁波大学本部范围内的各种公共空间现状以及其中发生的事件、活动及现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调研和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策略和具体手段去改善现象或者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调研,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并完成设计,成果以模型和图纸形式并进行公开陈述,老师点评打分。模块6主题是教育建筑的调研与重建。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从使用人群的角度来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掌握单元复合空间的基本处理手法,学习常见民用建筑的基本规范。选点是宁大幼儿园,方便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分析现状幼儿园从建筑布局直到细部设计能否满足幼童,老师,家长三个不同群体的使用要求,并在自己的重建设计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模块7主题是交通建筑的调研与重建。目标是探索建筑与城市和人的关系,思考建筑对城市的意义和贡献。交通建筑不仅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象征和窗口,其选址在城市中非常重要,其出入口的位置,功能布局,人车流线对周边的交通,商业,生活等产生巨大影响。选点是宁波汽车站的分部。要求学生实地调研建筑使用现状,理解基于城市规划的建筑选址,分析不同人群的需求,各种流线,管理与运营,场地与周边等因素如何影响各类功能空间的形态和布局,并运用基本的结构及构造知识来进行整合和赋形。

    (1)在认识到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有着相同的专业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此次教学改革明确了城规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建构了有灵活弹性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每个模块主题鲜明,且题目内容或者教学形式可以灵活调整亦可仔细打磨,但目前模块之间的题目和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2)主题模块下常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的设计课题,任务数量较多,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良好。但因为作业量较大,作业的完成度基于学生的自觉,学生成绩分化明显。

    (3)大部分主题模块强化了调研的教学环节,但如何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还缺乏理论指导,建筑系老师需要提高规划专业相关方面的修养。此外正在尝试选择合适的主题模块,邀请城市规划的老师协同教学,期望建筑设计课程与规划专业课程能有相对平稳的衔接与过渡。

    [1]陈秉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回顾与发展[J].规划师,2009,25(1):25.

    [2][5]陈秉钊.浅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J].规划师,,20(4):11.

    [3]吴锋,段德罡,白宁.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J].建筑与文化,2009(10):6.

    [4][7]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6):8.

    建筑设计课件(篇2)

    第6.1.1条馆区内应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将水就近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或水体。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6.1.2条中、小型馆雨水管道的暴雨量设计重现期宜采用一年,大型馆宜采用二年。

    第6.1.3条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屋面排水方式。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屋面应采用外排水系统,当必须采用内排水时应由管道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引至室外。

    第二节 暖通空调

    第6.2.1条设置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室内温湿度应满足藏品防护的要求,符合第4.2.2条 的规定。

    第6.2.2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宜采用热风系统。若使用以水或汽为热媒的采暖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渗漏。严禁明火采暖。

    第6.2.6条空气调节设备宜安装在专门的机房内,并装置防火隔声门。机房内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

    第6.2.7条熏蒸室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三节 电气

    第6.3.1条大型馆的电气负荷不得低于二级,中、小型馆不得低于三级.防火、防盗报警系统应按一级电气负荷设计或设置应急备用电源。

    第6.3.2条监视和报警电气线路应与照明和动力电气线路分开设置,并敷设隐蔽。

    第6.3.3条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

    第6.3.4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暗线敷设,古建筑改建可为铜芯导线塑料护套线明线敷设。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并装套钢管保护。

    第6.3.5条陈列室内应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

    第6.3.6条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必须在室外控制。

    第6.3.7条大型馆的陈列室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导向标志。重要藏品库房宜有警卫照明。

    第6.3.8条大型馆不应低于二级防雷,中、小型馆不应低于三级防雷。珍品库房应为一级防雷。

    建筑设计课件(篇3)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是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设置与管理对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探索了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机制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实践的过程。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部早在就出台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的一系列政策。强调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建设计划、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和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高职高职院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从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进行选题,周密组织加强研究,着眼提高质量,建立精品课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的目标应包含激励学生乐于参加企业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着重要求学生学会交流和展示。下面就以高职院校《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为例来探讨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实践。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将技术与商务融合将传统与网络对接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现有的课程教学一般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相对薄弱。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将网络营销业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期取得最优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商务信息的搜集、整理;会进行营销平台的策划与建设;会利用不同的互联网工具和营销方法进行网络策划推广和网络促销;会利用即时沟通工具进行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能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创业。[1]选择课程为精品课程经历了课程申请,所在系部进行初审并推荐,教务处组织人员审核,学院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院长办公会议审批等过程。精品课程的选择就是要整合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学院品牌专业及课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实力、知名度。同时也可促进广大教职工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校日常教学需要按照日常的教学管理要求进行。那么获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当中的规划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也是要按照教学管理的要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当然针对精品课程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

    构建管理有效课程建设决策系统,建立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参加的课程建设工作决策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即主管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统筹规划、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组织模式,从学校到学院,直至课程负责人,一级负责一级,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局面。以课程负责人(主讲人)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要做到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做好日常的网络营销课程资源的收集积累工作。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评审程序,形成逐级申报制度;制订出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详细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指标标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必依”,切实把好过程关,防止出现突击建设、后续建设乏力的现象;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奖惩制度,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规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完善奖励机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优秀建设成果的教师在科研立项、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尤其是对获得闺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及其团队,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3)加强资金的投入与管理高校必须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科学安排,优先保证师生评价高、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的建设所需资金。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应按实施规划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并按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系部负责申报批准的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检查,配合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学院教务处负责政策指导、实施规划评审、年度检查、评估验收等宏观管理,对经费划拨、经费支出进行审批。

    课程建设工作评估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课程质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课程建设进行有效调控。一是按照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实行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档次。二要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学生素质提升水平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应现代企业岗位专业技能要求而量身打造有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改就业为创业,实现“就创”并举的多样化就业模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网络贸易实战和个人网络创业为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结业实践课程。针对企业营销贸易类岗位,培养贸易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能力;供求信息发布、管理能力;网络贸易平台选择、评价等职业能力。通过网络店铺的创建于经营,以适应网络创业大趋势,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三、结语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16).

    [2]王莉.构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体系的探索[J].品牌月刊,(5).

    建筑设计课件(篇4)

    第3.1.1条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

    第3.1.2条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所等。

    第3.1.3条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3.1.4条藏品的运送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珍品及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藏品不应通过露天运送。

    第3.1.5条当藏品库房、陈列室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配备机械通风装置。

    第3.1.6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1.7条除特殊藏品或展品外,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

    第二节 藏品库区

    第3.2.1条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

    第3.2.2条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5条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地面层上。

    第3.2.6条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2.7条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列和藏品进出的通道相适应。

    第3.2.8条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

    第3.2.9条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必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防盗措施。

    第3.3.1条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组成。

    第3.3.2条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3.3.3条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5条陈列室的室内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

    第3.3.6条除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

    第3.3.7条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

    第3.3.8条当陈列室面积较大时,室内宜有相应的吸声处理。

    第3.3.9条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

    第3.3.10条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3.3.12条报告厅宜按1~2 ㎡/座设计,室内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当规模大于或等于300座时,室内应作吸声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调节。

    第3.3.13条大、中型馆宜设置教室和接待室,分间面积宜为50 ㎡。小型馆的接待室兼作教学使用时,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

    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

    第3.4.1条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

    第3.4.2条大型馆必须设置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位置应方便藏品的运送。中、小型馆若有馆际协作安排,可不设熏蒸室。

    第3.4.3条鉴定编目室、摄影室、修复室等用房应接近藏品库区布置.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应有单独的出入口与藏品库区相通。

    第3.4.4条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等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室内光线应稳定、柔和。

    建筑设计课件(篇5)

    在建筑CAD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CAD软件绘图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绘制,使其能够熟练绘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指令,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心中想法通过CAD软件表现出来。传统CAD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理论讲解以及一些操作指令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建筑CAD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局限于基本操作指令的学习。

    在建筑CAD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AutoCAD。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为CAD与AutoCAD的学习内容是一致的。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都逐渐开始应用草图大师、天正建筑等一些新型建筑设计技术。这些软件的应用促使CAD软件的滞后性更加突出。

    在传统建筑CAD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够突出CAD教学的专业特点,并且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由绘制简单建筑框架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枯燥的门窗绘制消耗掉对建筑CAD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学习方式促使CAD内容的学习较为零散,学生不能够系统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在建筑CAD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掌握绘图操作的基础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显得十分吃力。例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仅知道某一快捷指令,但不知道使用这一快捷指令的工具在哪里,不能够完成绘图。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人机对话”基本应用方式,没有理解CAD软件操作命令的提示。CAD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环节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实行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房完成CAD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给教师,提升CAD教学效率。

    建筑CAD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使用的是现代信息软件技术AutoCAD,就是将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土建专业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由传统手绘方式向计算机绘图形式转变。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设计师、监理人员、预算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造价人员都会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建筑图形。并且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广告、机械、环境艺术等均有应用。在高职高专中建筑CAD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用较多练习案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土建工程制图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绘制相应的土建工程图样,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实力,有效拉近学校学习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进行高职高专建筑CAD教学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将具体实践操作与理论作为发展基础,并与相应职业技能考试内容相互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有效启发学生的地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思维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绘图技巧。促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行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实力,促使高职高专整体教学水平、效率能够不断提升。

    建筑设计课件(篇6)

    4.1.1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过程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

    4.1.2老年人公共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介助老人的体能心态特征进行设计。

    4.1.3老年人公共建筑,其出人口、老年所经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设施,以及卫生间和休息室等部位,应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条件。

    4.1.4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l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人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1.50m x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2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

    4.2.3老年人建筑出人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2.5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设坡道有困难时,出人口前可设升降平台。

    4.2.6出人口顶部应设而篷;出人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4.3.l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格凳的空间。

    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 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过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l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

    4.4.2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 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l.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

    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5.l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

    4.5.2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m2,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2。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00mm。老年人基础设施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5.3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

    4.6.l老年住宅应设独用厨房;老年公寓除设公共餐厅外,还应设各户独用厨房;老人院除设公共餐厅外,宜设少量公用厨房。

    4.6.2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的独用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0m2,其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0m。

    4.6.3老人院公用小厨房应分层或分组设置,每间使用面积宜为6.00m2-8.00m2。

    4.6.4 厨房操作台面高不宜小于0.75-0.80m,台面宽度不应小于0.50m,台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0.60m,台下净空前后进深不应小于0.25m。

    4.6.5厨房宜设吊柜,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40-1.50m;轮椅操作厨房,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20m。吊柜深度比案台应退进0.5m。

    4.7.1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4.7.2老人院、托老所应分别设公用卫生间、公用浴室和公用洗衣间。托老所备有全托时,全托者卧室宜设紧邻的卫生间。

    4.7.3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独用卫生间。

    4.7.4老年人公共建筑的卫生间,宜临近休息厅,并应设便于轮椅回旋的前室,男女各设一具轮椅进出的厕位小间,男卫生间应设一具立式小便器。

    4.7.5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4.7.6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X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4.7.7卫生间内与生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11”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7.8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武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4.7.9卫生间、厕位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4.8.l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4.8.2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4.8.3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顶层阳台应设而篷。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晾晒衣物设施。

    4.8.4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4.9.l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4.9.2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4.9.3起居室、卧室、疗养室、病房等门扇应采用可观察的门。

    4.9.4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开启窗口应设防蚊蝇纱窗。

    4.10.l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4.10.2老年人居室不应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10.3老年人出人和通行的厅室、走道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老年人通行的楼梯踏步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界限鲜明,不宜采用黑色、显深色面料。

    2 老年人居室地面宜用硬质木料或富弹性的塑胶材料,寒冷地区不宜采用陶瓷材料。

    4.10.4老年人居室不宜设吊柜,应设贴壁式贮藏壁橱。每人应有1.00m3 以上的贮藏空间。

    5.0.l严寒和寒冷地区老年人居住建筑应供应热水和采暖。

    5.0.2炎热地区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空调降温设备。

    5.0.3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5.0.4建筑物出人口雨篷板底或门口侧墙应设灯光照明。阳台应设灯光照明。

    5.0.5老年人居室夜间通向卫生间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0.4m处宜设灯光照明。

    5.0.6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6-0.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5.0.7起居室、卧室应设闭路电视插孔。

    5.0.8老年人专用厨房应设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老年公寓、老人院等老年人专用厨房的燃气设备宜设总调控阀门。

    5.0.9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直为1.00--1.00m。

    5.0.10 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扭。

    5.0.11 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

    建筑设计课件(篇7)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

    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

    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

    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

    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

    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

    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

    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

    具体建议如下:

    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

    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1建筑初步。

    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

    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

    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

    [3]陈君。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4(3)。

    [4]济光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Z]。上海:济光学院,2009。

    【建筑设计课件必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